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

构造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

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

一、选择题

°”中的35°代表 B

1.地层产状符号“35°27

A.地层的走向

B.地层的倾向

C.地层的倾角

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线

B.倾向线

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

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

B.斜倾角

C.真倾角

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

B.倾伏向

C.A和B

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

B.倒转

C.直立

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

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

C.反向弯曲

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

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B

A.顶面

B.底面

C.褶皱面

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

B.由粗变细

C.没有明显变化

10.滑塌构造是 C

A.次生变形

B.成岩后变形

C.软沉积物变形

3.1 应力

一、选择题

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

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

A. 体力,面力

B. 面力,体力

C. 作用力,重力

2. 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p 分别表示 B

A. 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

B. 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

C. 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 3.

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三个截面称为 。 B A. 正应力,正应力面 B. 主应力,主应力面 C. 剪应力,剪应力面 4.

当σ1>σ2 =0 > σ3时,这种应力状态称作 。 A A. 压缩-拉伸应力状态 B. 双轴拉伸应力状态 C. 双轴压缩应力状态 5.

三维应力摩尔圆中,最大剪应力位于 和 组成的应力圆上,位于与 呈45°夹角的截面上。 A A. σ1,σ3,σ1 B. σ3,σ1,σ2 C. σ1,σ2,σ1

6. 1σ=2σ=3σ> 0时,表示 A

A. 静水应力状态

B. 静岩应力状态

C. 三轴应力状态

7.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 A

A. 应力场

B. 应力组合

C. 应变场

3.2 应变

一、选择题

1. 构造地质学中所指的变形是指物体的 。 B

A. 位移和旋转

B. 旋转和体积变化

C. 畸变

2. 应变的度量可以用 (A) 来表示

A. 线应变和剪应变

B. 体积变化程度和旋转角度

C. 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

3. 应变椭球体的主轴表示为 C

A. λ1,λ2,λ3

B. X ,Y ,Z

C. 都可以

4. 主应变面常表示为XY 面,YZ 面和XZ 面,其中 面为压缩面(最大扁平面)

构造中代表褶皱面或劈理面的方位。 A

A. XY

B. YZ

C. XZ

5. 应变椭球体中, 面为张性面(最大拉伸面),代表张破裂的方位。 B

A. XY

B. YZ

C. XZ

6. 在应变椭球体的弗林(Flinn )图解中,当k =1时,反映变形类型为 A

A. 纯剪变形

B. 拉伸变形

C. 单剪变形

7. 根据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是否改变,可以将变形分为 (A)

A. 旋转变形与非旋转变形

B. 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C. 递进变形和非递进变形

3.3 变形

一、选择题

1. 在围限压力下,当压力超出一定值时岩石就会以某种方式破裂,发生断裂变形,此

时的压力值就称为岩石的 C

A. 抗压强度

B. 抵抗强度

C. 极限强度

2. 岩石变形一般经历 , B , 三个阶段。

A. 压缩变形,拉伸变形,断裂变形

B.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C. 挤压变形,微裂隙变形,破坏变形

3. 材料破坏时的各种极限应力状态摩尔圆的公切线称作 包络线

()(στf =)。当一点应力圆与该包络线相切时,这点就开始破裂,所以也称作材

料的 线。 B

A. 库仑,破坏

B. 摩尔,破裂

C. 摩尔,破坏

4. 在斜线型摩尔包络线理论公式n μσττ+=0中,0τ、μ和n σ分别表示: A

A 、抗纯剪断裂极限、内摩擦系数、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正应力

B 、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主应力、内摩擦系数、抗纯剪断裂极限

C 、抗纯剪断裂极限、内摩擦系数、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剪应力

5. 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 ,韧性 (B) 。

A. 增加,减弱

B. 提高,增强

C. 降低,增强

6. 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 (B) 。

A. 容易发生 X

B. 不易发生

C. 正常进行(没有影响)

7.应变速率小,塑性变形。 B

A.不利于

B.有利于

C.不影响

8.在地质观测中,可以通过有限应变状态的对比、劈理折射的对比、香肠构造的对比、

褶皱形态的对比等来了解不同岩层的相对 C

A. 强度

B. 坚硬度

C. 能干性

9.在应力作用下,晶体沿内部一定的滑移系发生的滑动称作,是岩石塑性变形

的重要机制之一。 A

A. 晶内滑动

B. 位错滑动X

C. 颗粒边界滑动

10.核幔结构是结果形成的。 A

A.动态重结晶

B.静态重结晶

C.岩浆冷却

面理和线理

一、选择题

1.面理(Foliation)按照形成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 C

A.透入性面理和非透入性面理

B.主要面理和次要面理

C.原生面理和次生面理

2.沉积岩中的层理和韵律层理及岩浆中的成分分异层理和流面等是 C ;变

形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劈理、片理、片麻理和各种破裂面是。

A. 次生面理,原生面理

B. 透入性面理, 非透入性面理

C. 原生面理,次生面理

3.将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是为劈理。劈

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C 和相间的平行排列。

A. 片状矿物,粒状矿物

B. 暗色矿物,浅色矿物

C. 劈理域,微劈石

4.根据劈理的结构可以将劈理分为 B 和。

A. 板劈理,滑劈理

B. 连续劈理,不连续劈理

C. 滑劈理,千枚理

5.连续劈理按照结构和矿物粒度可以分为 B

A.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B.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

C.轴面劈理和层间劈理

6.目前能够比较全面解释劈理形成机制的作用是 B

A.晶体的塑性变形

B.压溶作用

C.重结晶作用

7.褶皱岩层转折端附近,强岩层和弱岩层中劈理组合形态分别表现为 C

A.反扇形、正扇形

B.平行轴面、平行轴面

C.正扇形、反扇形

8.按照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拉伸线理和矿物

生长线理属于 A

A.A型线理

B.B型线理

C.两者都不是

9.窗棂构造属于 B

A.A型线理

B.B型线理

C.两者都不是

10.石香肠构造是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互层岩系受到(A) 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A.垂直或近于垂直

B.平行或近于平行

C.斜交

5、褶皱

一、选择题

1.褶皱是指岩石中的各种面(如面理、层理等)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在未确定地层

面向方向时,褶皱的基本形态用 B 和予以描述。

A.向斜,背斜

B.向形,背形

C.向斜,背形

2.褶皱按照翼间角的大小可以分为 C

A.圆弧褶皱和尖棱褶皱

B.平缓褶皱、开启褶皱和中常褶皱

C.紧闭褶皱和等斜褶皱

3.褶皱枢纽的产状一般表示为 B

A.走向,倾角

B.倾伏向,倾向角

C.倾向,倾角

4.褶皱按照枢纽的产状可以分为 C

A.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

B.平卧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C.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5.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称作。 C

A.重弯褶皱

B.再褶皱

C.叠加褶皱

6.由变形复杂的高塑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石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

脆性岩层形成的构造称作构造。 C

A.穹隆

B.顶托

C.底辟

7.根据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 A 和

A.主动褶皱、被动褶皱

B.对称褶皱、不对称褶皱

C.平行褶皱、相似褶皱和底辟构造

8.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 C 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横

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

A.垂直于,平行于

B.斜交,斜交

C.平行于,垂直于

9.根据褶皱层内各部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 C 褶皱

作用、褶皱作用和褶皱作用。

A.主动,被动,剪切

B.纵弯,横弯,斜弯

C.中和面,弯滑,弯流

10.褶皱作用过程中岩石物质的滑动和流动不受层面的限制,层理在变形中不具积极的

控制作用,只是作为岩层错移方向的标志,从而产生一种外貌上的弯曲现象,这种作用称为 B 褶皱作用。

A.主动

B.被动

C.流动

11.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褶皱称作 C 。

A.原生褶皱

B.生长褶皱

C.同沉积褶皱

6 节理

一、选择题

1.按照节理成因分类,节理可以分为 A 和。

A.张节理,剪节理

B.走向节理,倾向节理

C.纵节理,横节理

2.在实际的观察中,剪节理的剪裂角通常 C

A.大于45°

B.小于45°

C.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3.确定节理的分期一般依据节理组之间的 C 关系以及各期节理

关系。

A.强度,密度

B.间距,范围

C.交切,配套

4.雁列脉中单脉的形态变化很大,主要有平直型和“S”型两类,其中平直型属于

A.剪裂节理

B.张裂节理 A

C.无法断定

5.雁裂角的大小对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其中雁裂角有两组高峰值,分别为:

A.15°和75°

B.45°和15° C

C.45°和10°

6.导致形成缝合线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C 。

A.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压溶作用

7.发育范围广、规模大、间距宽、延伸长、可切穿不同岩层的节理通常是C 。

A. 剪节理

B. 张节理

C. 区域性节理

8.根据节理排列、组合的规律程度,区域性节理可分为 C

A.主节理和次节理

B.主节理和负节理

C.系统性节理和非系统性节理

断层概论

一、选择题

1.断层是地质体中沿着破裂面发生 B 的断裂构造。

A. 少量位移

B. 明显位移

C. 位移量没有限定

2.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线的几何形态 C

A.可能是一直线或是一条曲线

B.可能是一条闭合的圆或曲线

C.A和B均正确

3.已知,两个断块的总滑距是500m,断层擦痕的侧伏角为30°,则其侧滑距为 A

A.250m

B.2503m

C.5003m

D.以上全错

4.已知条件同上题,则其走向滑距为 B

A.250m

B.2503m

C.5003m

D.以上全错

5.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A 断层、

断层和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

B. 纵,横,斜

C. 正,逆,平移

6.按照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B 断层、

断层和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

B. 纵,横,斜

C. 正,逆,平移

7.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关系,断层可以分为断层、 C 断层、

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

B. 纵,横,斜

C. 正,逆,平移

8.飞来峰和构造窗是 B 断层的产物。

A. 正

B. 逆

C.平移

9.下图表示的是 B 。

A. 正断层的应力状态

B. 逆断层的应力状态

C. 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 10. 下图表示的是 。

D. 正断层的应力状态

E. 逆断层的应力状态

F. 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

11. 断层岩是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根据断层岩的特征、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断层岩可以分为 C 岩系列和 岩系列。

A. 断层角砾,断层泥

B. 破碎,角砾

C. 碎裂,糜棱

伸展构造

一、选择题

1. 伸展构造是岩石圈在 A 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构造组合系统。

A. 拉伸

B. 挤压

C. 剪切

2. 下图中,A 、B 分别是 A

A. 地堑, 地垒

B. 沉陷,隆升

C. 盆地,穹隆 σ1

σ3 σ σ1

σ3 σ

τ

3.美国科迪勒拉山区发育的一系列不对称纵列单面山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地貌构造

单元称之为 C 。

A. 地堑

B. 裂谷

C. 盆岭构造

4.大陆岩石圈地幔由于较软流圈温度低、密度大,而产生重力不稳,并导致岩石圈

地幔沉入软流圈中,这种机制被称为 B

A. 俯冲作用

B. 拆沉作用

C. 沉陷作用

7.3 逆冲推覆构造

一、选择题

1.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和 A 组合而成的大型乃至巨型构造。

A. 逆掩断层,推覆体

B. 逆断层,推覆体

C. 飞来峰,构造窗

2.逆冲推覆构造在结构上常表现为背冲式、对冲式和楔冲式等型式;

3.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 C 和组成。

A. 上盘,下盘

B. 逆冲,平移

C. 断坪,断坡

4.与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相比,双重逆冲构造具有 C 。

A. 底板逆断层

B. 断夹块

C. 顶板逆断层

5.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向,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可以分为 A 和。

A. 前展式,后展式

B. 背驼式,上叠式

C. A和B都正确

6.如下图所示,图中褶皱作用属于 B

A.断弯褶皱作用

B.断展褶皱作用

C.断滑褶皱作用

7.4 走向滑动断层

一、选择题

1.走滑断层是断层两盘沿着走向发生位移的 A 断层。

A. 断层面,大型平移

B. 水平层面,滑脱

C. 地层,滑动

2.下图为走滑断层中的

A. 右行右阶式

B. 左行右阶式

C. 右行左阶式

3.走滑断层在走向上常常发生弯曲,弯曲部位的应力状态由于受到走滑的左右行与平

直段左右阶组合的控制,常在断层弯曲部位形成不同的构造现象,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A、右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拉伸和断陷盆地

B、右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挤压和断块隆起

C、右行左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拉伸和断陷盆地

D、左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形成拉分盆地

4.拉分盆地的形成与 B

A. 走滑断层有关

B. 多条走滑断层有关

C. 走滑断层无关

5.与其它类型的盆地相比,拉分盆地具有发育快、沉降快、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

迅速的特点

A.

B.

C.

6.成熟拉分盆地的长宽比大致保持在 B 。

A.2:1

B. B. 3:1

C. C. 4:1

7.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系中的一种特征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散

开。根据花状构造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可以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正花状构造是聚敛型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压扭性应力状态中形成的构造。

8.走滑断层派生的雁列式褶皱的褶皱轴与主走滑断层相交之锐角指示 A 滑

动方向。

A. 对盘

B. 本盘

C. 无意义

7.5 韧性剪切带

一、选择题

1.韧性剪切带根据几何形态和运动方式可以分为C 型、型、型三

种类型。

A. 走滑,推覆,滑覆

B. 平移,逆冲,正断

C. A和B都是正确的表述

2.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以将剪切带划分为 B 剪切带、

剪切带、性剪切带和性剪切带;

A. 正断层型,平移断层型,逆冲断层型,斜冲断层型

B. 脆性,脆-韧性,韧-脆性,韧性

C. A和B都是正确的表述

3.脆性剪切带是在地壳上部的低温及高的孔隙压力与静岩压力比的条件下发生的脆

性变形的产物;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高剪切应变带。韧性剪切带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剪切带的 C 及其所限制的。

A. 上下盘,断层面

B. 左右盘,高塑性变形带

C. 两盘,高塑性变形带

4.糜棱岩是Lapworth于188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苏格兰沿莫因断层发育的一种细粒

的、具强烈面理化的断层岩。糜棱岩发育于 C 中。与原岩相比,糜棱岩的粒度显著,面理和/或线理显著,至少有一种造岩矿物发生明显的。

A. 断层带,变小,增强,塑性变形

B. 狭窄的高应变带,变小,减弱,塑性变形

C. 狭窄的高应变带,变小,增强,塑性变形

5.根据糜棱岩中细粒化基质含量在岩石中所占比例多少和静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可

以分为: A 、、、、五类。

A. 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岩

B. 粗糜棱岩,中粒糜棱岩,细粒糜棱岩,碎粉糜棱岩,变质糜棱岩

C. 眼球状糜棱岩,斑状糜棱岩,均质糜棱岩,千枚状糜棱岩,重结晶糜棱岩

6.在各向异性地质体中产出的韧性剪切带内,主动纵弯褶皱发育的先决条件是标志层

与围岩之间存在 B 。

A. 软弱层

B. 能干性差或韧性差

C. 滑脱面

7.韧性剪切带中的A型褶皱是指 A 。

A. 褶皱轴与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平行

B. 褶皱轴与剪切带中拉伸线理斜交

C. 褶皱轴与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垂直

8.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鞘褶皱属于 A

A. a型褶皱

B. b型褶皱

C. c型褶皱

9.S-C面理是韧性剪切带中两种常见的面理。其中S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体

的 A ,在剪切带内呈S型展布;C面理又称糜棱岩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延伸方向。

A. XY面

B. XZ面

C. YZ面

10.在剪切带内发育“S”型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使剪切带内的岩石具有良好的面状

构造和线状构造,这类岩石称作 B 。

A. 糜棱岩

B. S-L构造岩

C. 构造片岩

名词解释

1、共轴递进变形

共轴递进变形是指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的主应变轴方向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应变轴方向一致。如递进纯剪切变形。

2、非共轴递进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是指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的主应变轴方向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应变轴方向不平行。如递进简单剪切变形。

3、飞来峰、构造窗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较年轻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飞来峰常常成为陡立的山峰。构造窗常位于地形低凹处。

4、背冲构造

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中心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乃构成背冲式逆冲构造。

5、对冲构造

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对着一个中心相对逆冲,乃构成对冲式构造。

6、褶皱枢纽、轴面

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做枢纽。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

7、松弛

若保持变形不变,而应力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松弛。

若保持应力不变,应变则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加大,这种现象称蠕变。

8、A型俯冲、B型俯冲

A型俯冲(A-Subduction)是大陆板块内的地台向褶皱造山带俯冲,褶皱系向地

台仰冲的作用。尤其在大陆内造山带,

A型俯冲引起的前陆逆冲带,是逆冲构造系中具典型性的构造型式。

B型俯冲(B-subduction)是大洋板块在岛弧外侧的海沟中向大陆板块下的俯冲作用,大陆板块相应地向大洋板块仰冲。

9、地堑、地垒

地堑: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共同上盘下降,两条断层的下盘上升。

地垒:由两组走向平行背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在简单情况下,由两条正断层组成的地垒,中间共同的下盘上升,两侧的断层上盘下降。

10、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是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问答题

1、如何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沉积构造判别地层的顶、底。

1、利用交错层理,交错层理是由纹层互相斜交组成的,常呈弧形。交错层理与前积纹层的顶部相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由此可以判别地层的顶、底。

2、递变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可示顶、底。

3、利用对称型的浪成波痕,波痕成对称的尖脊圆谷状,尖脊指向顶面,圆弧则指向底面。

4、利用层面暴露标志,如泥裂、雨痕等,这些裂缝被上覆沉积物填充,使填充层的底面形成底面脊状印模。无论楔状裂缝和脊状印模的尖端均指向岩层底面,即指向较老岩层。

5、利用生物标志,根据某些化石在岩层内的埋状保存状态也可鉴定岩层的顶底面域面向。藻类形成的叠层石,虽类型不同形态各异,但均具有向上穹起的叠积纹层构造,弯状纹层的凸出方向指向岩层的顶面。一些古植物的根系也可以作为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标志,古植物的根系分叉方向指向底面。此外,异地埋藏的介壳化石多数保持着凸面向上的稳定状态,其凸出的方向往往指示岩层的顶面。

6、利用顶面印痕,底面印模,凹形印痕分布在岩层的顶面上,凸起的印模则出现在岩层的地面上。

2、简述不整合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层整体抬升,以升降运动为主;角度不整合有水平运动,地层发生了褶皱。总体上说,前者的构造运动可能比后者偏弱。通常来说,地槽阶段后期(褶皱带期)及地洼阶段褶皱造山形成角度不整合,而地台和地洼的

块断造山可形成平行不整合,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地台也可形成微不整合,即小角度的不整合面。构造意义反映了地质意义,两者是不矛盾的。

3、如何进行褶皱剖面形态描述?

只有正交剖面上才能表示出褶皱的真实形态。因此,褶皱形态的描述常从正交剖面上的褶皱形态分析入手。

(一)对褶皱的转折端的形态进行描述。

褶皱转折端的形态有圆弧状、尖棱状、箱状等,据此将褶皱描述为以下几种1、圆弧褶皱转折端呈圆弧形弯曲的褶皱。圆弧中点可作为褶皱的枢纽点。翼常是弧形的、连续的褶皱成正弦曲线形弯曲。

2、尖棱褶皱转折端为尖角状,常由平直的两翼相交而成。

3、箱状褶皱转折端宽阔平直,两翼产状较陡,形如箱状。常具两个共轭的轴面。

4、挠曲在平缓岩层中,一段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褶皱面的膝状弯曲

(二)对翼间角的大小的描述。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将褶皱描述为以下几种

1、平缓褶皱翼间角小于180o,大于120o

2、开阔褶皱翼间角小于120o,大于70o。

3、中常(闭合)褶皱翼间角小于70o,大干30o 。

4、紧闭褶皱翼间角小于30o,大于5o。

5、等斜褶皱翼间角为5o-0o。

翼间角的大小反映褶皱的紧闭程度,亦反映了褶皱变形的强度,是描述褶皱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出露良好近于正交剖面的露头或照片上,翼间角可直接测量。

一般只需测度褶皱翼的代表性产状,利用赤平投影的方法求出翼间角。

(三)对轴面产状的描述。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褶皱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种:

1、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

2、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3、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地层倒转

4、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其地层倒转

5、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四)对褶皱的对称性的描述。

根据褶皱的对称性,可将褶皱描述为:

1、对称褶皱

2、不对称褶皱。

4、简述兰姆赛(Ramsay)褶皱形态分类的各类型特点。

兰姆赛根据褶皱层的等斜线型式和厚度变化参数所反映的相邻褶皱曲率关系,将褶皱分为为三类五型。

l类这类褶皱的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 (图8-26),再细分为三个亚型

Ⅰ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ⅠB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Ⅰ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的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咯大于外弧曲率。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型式。

Ⅱ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

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5、试述断层的主要识别标志及如何判别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一、地貌标志:1、断层崖 2、断层三角面 3、错断的山脊 4、串珠状湖泊洼地 5、泉水的带状分布 6、山岭与平原突变

二、构造标志:1、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2、断层擦痕3、构造透镜体

4、节理化、劈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

5、断层角砾岩

三、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四、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岩相和厚度的急变……

(一)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分析两盘中地层的相对新老,有助于判断两盘的相对运动。对于走向断层,上升盘一般出露老岩层,或老岩层出露盘为上升盘。但是,如果地层倒转,或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则老岩层出露盘是下降盘。如果两盘中地层变形复杂,为一套强烈压紧的褶皱,那么,就不能简单地根据两盘直接接触的地层新老而判定相对运动。如果横断层切过褶皱,对于背斜,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核部变窄,对于向斜,情况相反。

(二)牵引构造

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常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这种弯曲叫作牵引褶皱。一般认为这是两盘相对错动对岩层拖曳的结果,并且以褶皱的弧形弯曲的突出方向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

除正常牵引构造外,还有一种逆牵引构造(或称为反牵引构造)。这种逆牵引的弯曲形态与正常牵引构造的弯曲形态相反,即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三)擦痕和阶步

擦痕和阶步是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因磨擦等作用而留下的痕迹。擦痕为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在硬而脆的岩石中,擦面常被磨光和重结晶,有时附以铁质、硅质或碳酸盐质等薄膜,以至光滑如镜而称为磨擦镜面。

1、擦痕是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粉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向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如用手指顺擦痕轻轻抚摸,可以感觉到顺一个方向比较光滑,相反方向比较粗糙,感觉光滑的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2、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常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微细陡坎称为阶步。阶步的陡坎一般面向对盘的运动方向。在断层滑动面上有时可以看到一片片纤维状矿物晶体,如纤维状石英、纤维状方解石及绿帘石、叶腊石等。它们是在两盘错动过程。在相邻两盘逐渐分开时生长的纤维状晶体,这类纤维状晶体称为擦抹晶体,许多擦痕实质上就是十分细微的擦抹晶体。当断层面暴露时,各纤维状晶体常被横向张裂隙拉断而形成一系列微小阶梯状断口和微细陡坎 (阶步),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四)羽状节理

在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断层一盘或两盘的岩石中常常产生羽状排列的张节理和剪节理。这些派生节理与主断层斜交,交角的大小因派生节理

的力学性质不同而有差异。羽状张节理与主断层常成45°角相交,羽状张节

理与主断层所交锐角指示节理所在盘(本盘)的运动方向。

(五)断层两侧小褶皱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断层两侧岩层有时形成复杂紧闭的小褶皱。这

些小褶皱轴面与主断层常成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六)断层角砾岩

如果断层切割并挫碎某一标志性岩层或矿层,根据该层角砾在断层面上的

分布可以推断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有时断层角砾成规律性排列,这些角

砾的xy面与断层所夹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七)矿物生长线理

6、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及剪切运动指向判别标志

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内变形状态从一壁穿过剪切带到另一壁是连续的,不出现破裂或不连续面;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并遵循不同的塑性或粘性蠕变律。因此,韧性剪切带具有“断而未破,错而似连”的特点。

韧性剪切带的剪切运动方向,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确定:(一)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二)不对称褶皱。(三)鞘褶皱。(四)S-C面理(五)“云母鱼”构造(六)旋转碎斑系七)不对称的压力影(八)“多米诺骨牌”构造(九)曲颈状构造等。

7、简述张节理和剪节理主要区别

剪节理张节理

(1) 产状稳,延伸长; 产状不稳,延伸不远,短而弯,

常侧列产出

(2) 节理面平直、光滑;节理面粗糙不平;

(3) 在砾岩中,切砾和胶结物; 在砾岩中,绕砾切过;

(4) 多闭合,如被充填,脉宽度均匀,脉

壁平直开口多,多被脉充填,宽度变化大,脉壁不平

(5) 形成x形共轭剪节理;

形成羽列;

树枝状.追踪x形成锯齿状(6) 尾端变化为折尾菱形结环; 尾端分叉、杏仁状结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