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完整版)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毕业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摘要 优化设计是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达到最优的目标。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控制网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可行性。 为了解决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本论文分两大部分,GPS网的优化设计和GPS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在 GPS网形设计中,首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GPS网设计规范的要求,大致确定网的规模,用图论和树的有关算法推导出GPS网形中点、边、异步环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一种生成网形的算法,自动生成初步网形,并用模拟法在顾及精度和可靠性准则下对初步网形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终网形,并按最小路径方法生成观测方案。 关键词: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精度,可靠性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CONTROL NETWORK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a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optimizative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design. It is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s methods by a series of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GPS network. When designing a GPS control network ,its scale should be predicted as the project requested and the GPS surveying standard discipl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PS points , edges and nonsynchronous loops, we can use an algorithm of Graphic Theory to produce a network when given the number of points and the maximum edges of each nonsynchronous loop, after being modified by using simulate optimizing method we can draw the ultimate network, then the observation plan can be gained by using the best way algorithm. KEYWORDS:gps control network, optimizing designing, precision, reliability

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案

咸潮监测预警技术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概述 (2) 2. 技术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2方案特点 (3) 2.3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4) 2.3.1 OTT Ecolog800 温盐深监测记录仪 (4) 2.4 供电模式 (8) 2.5 数据通讯 (9) 2.6 系统安装 (9) 2.7 监控中心软件 (9) 3. 产品主要应用情况 (11)

1. 概述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已从点状扩展到面状污染。除地下水自身受污染外,又成为土地污染的重要媒介。 含水层对污染源的敏感性、纳污的脆弱性及其与土地污染的相关性已引起行业专家的普遍关注。而且,土壤和含水层一旦受到污染,清除、治理、修复十分困难,不仅经济投入很大,技术上也有难度,时间周期也很长。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国内七大地表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这对我国本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更让人忧虑。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步扩大,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也使地下水逐步遭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无法使用迫使许多地区大量开发深层地下水,又带来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地质灾害。据环保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1356亿吨,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趋势,50%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已不适宜饮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日前印发。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广泛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为保障供水安全,有必要对地下水的水文和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以便实时掌握地下水的储量变化,水质指标等情况,选择合适优质的地下水源,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在近海地区,更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指标对可能出现的海水倒灌实现预警等目的。

20091231--地下水位监测方案(终)

北京地铁15号线7标段车站及附属构筑物 地下水位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勤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9月7日 联系电话:88123128/88435669 传真号码:88435669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517 电子邮箱:

1、编写说明 此监测项目系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由止水帷幕方案改为井点降水方案后,应委托方要求增加项目;并编写此专项方案。 2、编制依据 委托方合同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 3、观测井的布设 3.1观测井施工 3.1.1、井位选择 观测井原则上布设在基坑的四角及基坑的长短边中部的土层中,鉴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如围挡内有井位,井位应距围护桩墙 1.5~2.0m左右;如围挡内无井位,可在围挡外对应位置的绿地中设置,距围护桩墙5.0~10.0m左右。 3.1.2、观测井深度 观测井深度为基坑设计深度加 2.0m(从自然地面起计);应接近降水井的降水曲线最低处。 3.1.3观测井结构与施工 观测井结构见图1和图2,施工流程:成孔----下管---洗井—井室保护。 ⑴成孔 采用勘探钻机,地层自造浆护壁,孔径保持圆整垂直。

图1:观测井结构平面图图2:观测井结构剖面示意图⑵下管、回填 塑料花管开孔率15%,滤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外填3-5mm石屑或中粗砂作为滤料,管外回填至进水段上方300mm(见图1和图2)。 ⑶洗井 借助空压机清洗孔内砂浆至出清水为至。再用泵进行恢复性抽洗,次数不少于6次。 ⑷井室保护 管口埋设DN150mm,长500钢管,并配置钢盖予以保护。 3.2观测井质量 孔径圆整垂直,孔深与设计深度误差<500mm;孔深>设计深度300-500mm。 4、监测方法、频次、精度 4.1监测方法

地下水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2日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1 - 1.1项目背景...................................................................................................................................... - 1 - 1.2新产品研究.................................................................................................................................. - 2 - 二、系统简介............................................................................................................................................ - 2 - 三、系统功能............................................................................................................................................ - 3 - 四、系统方案............................................................................................................................................ - 4 - 4.1数据流程及组网.......................................................................................................................... - 4 - 4.2系统组成...................................................................................................................................... - 4 - 4.3数据采集...................................................................................................................................... - 5 - 4.4数据传输格式.............................................................................................................................. - 5 - 五、系统软件............................................................................................................................................ - 5 - 5.1软件平台...................................................................................................................................... - 5 - 5.2数据接收软件.............................................................................................................................. - 5 - 5.3数据查询分析软件...................................................................................................................... - 6 - 六、系统特点.......................................................................................................................................... - 10 - 七、产品性能.......................................................................................................................................... - 10 - 7.1一体化智能水位采集装置........................................................................................................ - 10 - 7.1.1产品特点....................................................................................................................... - 11 - 7.1.2技术指标......................................................................................................................... - 12 - 7.2无线手持参数设置仪................................................................................................................ - 12 - 八、工程实例.......................................................................................................................................... - 14 -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第33卷第2期 测绘科学 VoL33No.2 2008年3月 ScienceofSurveyingandMapping Mar.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张正禄①②,邓勇①。罗长林①,杨奇儒③ (①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②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③河南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与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以及费用等准则有关,但这些准则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模拟法优化设计新方法,介绍了其原理和特点,并用实例说明了用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和优化效益。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可靠性;多余观测分量【中图分类号】P258;P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07(2008)02-0023-03 DoI:10.3771/j.issn.1009-2307.2008.02.008 1引言 2 ri的计算及性质 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它们都要依赖计算机程序作大量计算。解析法是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的严密方法,其数学模型一般表示为 臻离0 c 10, 妒(x)≥ } ()哕(X)= J 第一式称目标函数,第二、三式称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以是精度、可靠性、灵敏度或费用等指标,约束条件也可以是上述指标。其实质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求目标函数的极值求最优解。在实际中要对优化的观测方案进行调整,故解析法的结果不是最优的。研制通用的解析法优化设计软件的难度较大,对解析法的研究很多,但应用很少。 模拟法是一种试算法。一般是根据优化的任务和设计者的经验,制定初始设计方案,用模拟观测值作平差计算分析,通过计算、修改、再计算、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模拟法的缺点是依赖于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人的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的模拟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只需一个量化的可靠性指标,优化结果不以人的知识和经验为转移,具有一致性和严密性,在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中增加一个优化设计模块即可应用。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方法既适合地面边角网,也适合GPS网,GPS基线向量可看成是投影到与某一参考椭球面相应的高斯平面上的一条边,其长度和方向都可得到,因此,可将GPS网看成是观测了边长和方向的平面网。 作者简介:张正禄(1944-),男,四川省渠县人,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测量数据处理和工程信息系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E.mail:zzl623@wtusm.edu.cn 收稿日期:2007-05.1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3CB716705) 网的可靠性可分网的总体可靠性,观测值的内部可靠 性(也称局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在此,主要讨论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 对于一个测量控制网来说,由其间接观测平差模型(z,Ax,口。2p一)可得观测值t的多余观测分量rj(又称内部可靠性)‘¨: ri=(Q。P)d (2) 且满足 ∑r;=r=n—t (3) 式中,Q。为观测值改正数的协因数阵,P为观测值的 权阵。观测值ff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ff为: v。丘=业/--- (4) √Fi 其中,‰为非中心参数,其取值与显著水平Ot和检验功效’,有关,常取2.79(a=0.05,',=0.80)或4.13(Ot=0.001,y=0.80)晗]。叽为观测值ff中误差,r;又称为观测值屯的多余观测分量,rf愈大,V。t愈小,发现观测值中粗差的能力愈强。观测值相互独立(本文只讨论这种情况)时。有 I"i:I一10"i (5) 口£ 上式中Z为z。的平差值的方差。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 L具有以下性质: I)0≤ri≤I:‘愈小,该观测值在网中的地位愈高,若^等于零,则该观测值为已知值;愈大,该观测值在网中的地位愈低,若‘等于I,表示对已知的量进行了观测,须删除。 2)rf愈小,该观测值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ff愈 大,rf愈大,观测值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t愈小;粗差下界值V。ff对平差结果的影响随rf的增大而减小。 3)对于一个确定的网和设计方案,即在网形、观测值数和精度确定的情况下,观测值的精度愈高,则r{愈小,观测值的精度愈低,则rf愈大,即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与观测值的精度成反比。 4)在确定的观测精度情况下,网的多余观测数愈多,则rf愈大,建网费用愈高。 5)对于独立网来说,ri是与基准的位置无关的不变量。设控制网的网点数为m,已知点数为m。,未知点数为 m。,已知边和已知方位角数分别为屯和_|}。.有方向观测的 万方数据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 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上海智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一、客户需求....................................................................................2二、方案概述....................................................................................2三、系统组成....................................................................................2 3.1控制中心主站 (3) 3.2通讯网络....................................................................................3 3.3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3) 四、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主要特点 (4) 五、系统软件功能及特点 (5) 5.1功

能..........................................................................................5 5.2特点..........................................................................................6六、主要硬件设备概述 (9) 6.1G P R S无线通讯设备 (10) 6.2水资源控制器 (11) 6.3水位计 (14) 6.4室外专用监测箱 (16) 6.5开关电源 (17)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网优化设计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网优化设计 韩建秀,张春亿 (河南省南阳市节水办公室,河南南阳473060) [摘 要]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系统,分析了现状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区段白河水文要素的监测,满足监控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研究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市饮水安全服务。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监测网;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P 64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1184(2007)01010204 [收稿日期] 20061018 [作者简介] 韩建秀(1966),男,河南新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节水研究与管理工作。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Monitoring Network of Groundwater at the Urban Area of Nanyang City Han Jian xiu ,Zhang C hun yi (Water Sav ing Office o f Nany ang City in Henan Prov ince,Nany ang ,47306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ho roughly studies the g roundw ater sy stem in the urban area of Nanyang city ,analy zes the existed problems dur ing the m onitor ing w o rk for g roundw ater at pr esent,w holly and systematically ,econom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s a m onitoring system for g roundwater in the urban area of Nanyang city.It enhances monito ring key influenced factors of Baihe river w ater and satisfies some requir em ents how to m onitor and r esearch variations betw ee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g roundw ater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reasonable ex ploitation ,utilizatio n and pro tection of g roundw ater resources tog ether w ith how to ensure safely drinking w ater fo r the city. Key words :groundw ater sy stem ;the m onitor ing netw ork ;optimized design 一个优化的地下水监测网是获取地下水状态变量信息的最有效途径,通过监测,可以评价地下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分析环境改变所导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以及地下水反作用于环境的变化结果,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实施治理保护措施,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南阳市城区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地下水开采位置、规模、层位变化,以及白河三级橡胶坝建成蓄水后水环境条件改变,需要对现状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优化和完善。 1 地下水系统分析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分为4个含水系统。1.1 浅层地下水 分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和西部岗区 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 岗区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分布于焦枝铁路以西的岗区,由中更新统垂直节理发育的冲洪积粘土层组成,属贫水区。地下水以垂直交替运动为主,径流条件较差。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分布于城市东部白河一、二级阶地,由全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及中更新统冲洪积层组成,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接收白河侧渗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2004年两项补给量分别为1537万m 3和4141万m 3,排泄以开采为主。2004年该含水系统的开采量达到7074万 m 3 ,占城市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1.68%,是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目前,该含水系统在白河左、右岸已形成面积为35.09km 2和53.01km 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 斗,其中左岸漏斗中心为一般超采区,面积5.5km 2 。 102  2007年1月 第29卷 第1期 地下水Gr ound w ater Jan.,2007V ol.29 N O.1

控制网优化设计复习题

1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已知其瞬时坐标的条件下,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位置。 2 在进行载波相位定位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分别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3 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过程 举例:WGS—84大地坐标系至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一: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将WGS —84大地坐标系,利用七参数(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一个尺度变换参数)转变成80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将80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80大地坐标系,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将其转换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二; 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四参数(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一个缩放参数)将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转化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4 GPS网络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设置参数,选择椭球,导入数据,数据修正,基线解算,检核基线质量,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质量检核,约束平差(改变坐标基准,输入控制点),质量检核,导出数据 5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GPS控制网优化设可以参照传统控制网优化设计进行分类处理: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定最优坐标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区域GPS网来说,主要确定控制网的投影面和投影带,一般要考虑现有坐标系统的利用及其两种坐标系统的转换。 一类设计:即控制网图形设计,是在约定网的精度和观测方案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点位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尽管GPS对网形设计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是网形仍然影响着最后成果的精度。GPS网图形设计主要考虑连接方式:即边连接,点连接,重复设站比率,重测基线比率等。 二类设计:即观测方案的最佳选择。选择观测方案主要反映在选星计划,行车路线,观测时间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三类设计:用GPS改造现有控制网的最优设计。主要考虑在什么地方加测GPS基线向量,加则多少。在设计时主要计算各种方案的经费、精度和可靠性。 6 GPS网络数据处理精度控制指标 一基本精度指标:各级GPS网测量精度用相邻点弦长标准差 二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1 基线本身限制, 2 网限制:(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 概述: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是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指导地下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可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等参 数进行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可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依托既有的 GPRS/CDMA 无线网络进行建设,具有投资 成本低、 建设速度快、 无通信距离限制等优点。 系统支持水利部地下水通信规约, 已在各地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广泛应用。
系统拓扑图
DATA-6218
DATA-9201

系统优势
●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 ●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 RTU 追加测试》 ● 《四川省水文测报系统技术规约(SCSW008-2011)》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 遥测终端机(SL 180-2015)》 ●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 现场无电源:采用锂电池供电——定时采集、集中上报监测数据。 ● 现场无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 现场有市电:采用 220V 供电——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软件主要功能
◆ 测点分布总览 ◆ 智能数据统计 ◆ 等水位线生成
◆ 实时数据监测 ◆ 趋势曲线分析 ◆ 测点信息维护

DATA86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软件
应用案例 案例 1——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监测项目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 面临着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不断恶化等诸多问 题。2015 年初,河北省率先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对超采 严重县、市的地下水展开全面监测。 河北省水利厅建设了专用的地下水监测中心和地下水监测软件平台, 多个厂 商的监测设备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上报至该平台。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一、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 定位时,把卫星看成是“飞行”的已知控制点,利用测量的距离进行空间后方交会,便得到接收机的位置。卫星的瞬时坐标可以利用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 二、在进行载波相位观测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 首次观测值0 0)(~φ?Fr = 后继量测值)()(~φφ? Fr Int += 通常表示为)()(~0 0φφ?Fr Int N N ++=+=Φ 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过程 四、GPS 网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1、数据传输 2、建立坐标系统 1)打开TGO 软件,功能—Coordinate System Manager ,进入坐标系统管理器。 2)增加椭球,输入椭球名称、长半轴、扁率 3)增加基准转换(Molodensky ),创建新的基准转换组。 4)增加坐标系统组 5)选择投影方式:横轴墨卡托投影 6)文件保存退出 3 、新建项目 1)新建项目 2)选择模板(Metric 米制单位模板). 3)改变坐标系统,选择需要的坐标系统。 4、导入静态观测数据(*.dat 或RINEX)数据 1)文件/导入 2)修改测站名,天线高度,天线类型,测量方法。 5、处理Timeline 6、处理GPS 基线 7、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1)平差—基准—WGS-84,进行无约束平差。 2)查看网平差报告。看迭代平差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选择“交替的”加权策略 3)再次进行平差,直到通过为止。 8、网的约束平差 1) 平差—基准—当地投影基准。 2)然后点击观测值,加载水准面模型,输入已知点坐标。 3)点击平差,进行网的约束平差。 9、成果输出 五、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监测。 监测目的: 利用地下水位监测来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判断地下水位情况,降水是否合适。如果降水过快,地下水位较深的时候会引起周边地表下沉。 埋设方法: 用钻机成孔至基坑米深度后清孔,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将PVC管分级装好放入孔内,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 使用仪器: 选用PVC管和钢尺水位仪。(如图1 所示) 图1 钢尺水位计 观测方法:

地下水位可采用刚才或钢尺水位计,一般采用水位仪,观测前先打开水位仪,在已埋设好的水位管中放入水位计测头,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水位仪迅响起亮起红等,发出响声时,读取测量钢尺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可以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对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观测井,可以采用钢尺直接插入观测井内,记录湿迹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可以计算地下水位高程,钢尺长度需大于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并做好清晰记录。 计算方法: 把测量好的数据做好时间、观测员、记录员等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以输入电脑,计算出水位生成报表上报各有关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h水= h孔口一h深 式中:h水—水位高程 h孔口—管口高程 h深—地下水位深度(管口与管内水面之距离) dh水i = h水i一h水i-1 式中:Dh水i = (dh水1 + dh水2 + …+ dh水i) dh水i一本次水位变化 Dh水i一累计水位变化

注意事项: 随着基坑的开挖会影响到周边土质结构的变形和沉降,降水较严重时,应随时观察周边情况,发现有变形或裂缝的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做好相应措施,严重时要停止施工,随时关注基坑内的漏水情况,堵水是否有效。根据现场情况来判断基坑是否安全稳定。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_顾利亚

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顾利亚 岑敏仪 (西南交通大学 测量工程系 成都 610031) 【摘 要】 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特点,提出了用解析法进行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新方法,介绍了在平 均可靠率和精度的约束下使用0-1规划进行网形设计的算法。实例验证,精度函数增量的“A ”标准和“E ” 标准均可作为控制网图形设计的目标函数。【关键词】 优化设计;0-1规划;测量控制网【分类号】 T P 391.41;T U 198 根据作业的过程,通常将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零类设计、一类设计、二类设计和三类设计。零类设计是控制网参考系或基准的设计问题,它包括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坐标系的选择,不同用途的控制网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由于施工控制网要考虑相对点位的精度问题,因此零类设计通常采用传统的习惯做法。一类设计是控制网的网形设计问题,是在预定测量精度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的点位概略坐标和联系方式。控制点的设计位置,主要受施工放样的需要及地形和设备条件的制约,有些因素目前还很难用数学的方式表示。而控制网的图形(即控制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对网的图形强度影响较大,它是一类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亦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二类设计是控制网在图形固定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精度配置,它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热点问题。三类设计则是对已有控制网的改善,它一般要包含零类、一类和二类设计。 施工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作用,是使所求解的控制网的图形和观测纲要在高精度、高可靠性及低成本意义上为最优。本文针对施工控制网设计的特点,在其图形设计中建立求解模型,使求出的图形和观测纲要同时满足预先规定的优化设计指标。 1 优化设计指标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指标包括精度、可靠性和经济费用指标。精度指标一般通过精度约束函数来满足。可靠性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常用的指标有:观测量的多余观测分量、可发现粗差的下界值、外部可靠性尺度等。这些指标均对某些特定的条件有显著作用。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其可靠性指标可用平均可靠率来表示[1] r 0=r /n (1) 式中,r 为多余观测数,n 为总观测数。 控制网的费用标准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收稿日期:1996-10-08 顾利亚:女,1956年生,讲师。 第32卷第2期1997年4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OU RNAL OF SOU THWEST JIAOT ONG UNIVERSITY Vo l.32N o.2A pr. 1997

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本文对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定位以及系统硬件配置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以及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应用,并以某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配置方案为例,对硬件整合后节约投资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定位;硬件整合;节约投资;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加快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变电站建设要求以及对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和建设技术规范要求,新建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宜采用一体化监控系统。 1. 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定位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按照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运行监视 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保护信息、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监视和综合展示。包含三个方面: (1)运行工况监视 实现智能变电站全景数据统一存储和集中展示。提供统一的信息展示界面,综合展示电网运行状态、设备监测状态、辅助应用信息、事件信息、故障信息;实现装置压板状态的实时监视,当前定值区的定值及参数的召唤、显示。 (2)设备状态监测 实现一次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视和综合展示;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二次设备运行工况、站内网络状态和虚端子连接状态监视;实现辅助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展示。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07届) 题目: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英文题目: Optimization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 作者: xianrenqiu_1(请来信说明姓名) 1 GPS的基础知识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第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本章主要介绍GPS卫星定位系统发展的概况、特点、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 1.1 全球定位技术的概况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 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2]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GPS)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按目前的方案,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四个监控间、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监控站设有GPS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传感器和进行数据初步处理的计算机。监控站的主要任务是取得卫星观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至主控站。主控站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对地面监控部实行全面控制。主控站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监控站对GPS卫星的全部观测数据,利用这

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践环节,培养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测量现场服务的技能。 2.掌握工程测量地面控制网模拟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设计、模拟计算、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得对策,通过与边角网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地面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两个重要质量指标的理解。 3.掌握基于观测值可靠性理论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能根据工程要求独立布设地面控制网并进行网的模拟优化设计计算。 4.掌握COSA系列软件的CODA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的安装、使用及具体应用。 二、内容与步骤 2.1附合导线模拟计算 2.1.1模拟网的基本信息 网类型和点数:附合导线、全边角网,9个控制点。 网的基准:附合导线为4个已知点、全边角网取1个已知点和1个已知方向。 已知点坐标:自定 待定点近似坐标:自定 边长:全边角网1000 ~ 1500m 左右,附合导线 400~ 500m 2.2计算步骤 1.人工生成模拟观测方案设计文件“导线数据.FA2”在主菜单“新建”下输入等边直伸导线的模拟观测数据,格式按照 COSA2 的规定输入,另存为“导线数据.FA2”。文件如下: 1.8,3,2 D1,0,1261.778,671.640

D2,0,997.212,1086.813 D3,1,1242.007,1542.800 D4,1,1027.823,2001.479 D5,1,1258.483,2496.456 D6,1,1071.641,2921.460 D7,1,1226.964,3367.157 D8,0,1031.118,3795.525 D9,0,1114.036,4306.353 D2 L:D1,D3 S:D3 ………… 2.主菜单“设计”栏的下拉菜单,有三项子菜单项,单击“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输入生成随机数的相关参数。第一个参数用于控制生成不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其取值可取1-10的任意整数;第二个参数即“随机数个数”只能选200,400或500,即最多可生成500个服从(0,1)分布的正态随机数。系统对所生成的随机数按组进行检验,检验通过就存放在RANDOM.DAT文件中。该文件中的随机数用于网的模拟计算时生成在给定精度下的模拟观测值。 3.生成平面网初始观测值文件“导线数据.IN2”单击“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选择“平面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导线数据.FA2”,则自动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导线数据.IN2”。如下: 1.800,3.000, 2.000,1 D1, 1261.778000, 671.640000 D2, 997.212000, 1086.813000 D8, 1031.118000, 3795.525000 D9, 1114.036000, 4306.353000 D2 D1,L,0.0000 D3,L, 119.155092 D3,S, 517.543047 D3 D2,L,0.0000 D4,L, 233.153520 D2,S, 517.537413 D4,S, 506.22473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