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本章共三节,重点了解和掌握: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与内容;

?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我国“适度从紧”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经济背景及主要措施。

第一节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与

传导机制

一、含义与特征

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是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二、类型

扩张型与紧缩型、调节型与非调节型

三、构成要素

(一)最终目标

1.西方国家的

(1)内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关系:对立统一。

(3)选择:统筹兼顾、有所侧重;“菲利普斯曲线”。

2.我国的

(1)95年以前:“发展经济、稳定货币”。

(2)95年以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多重目标论”。

(二)中间目标

1.功能

测试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

2.条件

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抗干扰性、适应性

3.内容

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

(三)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①主要内容(基础、比例、构成、时间)

②作用途径(影响货币乘数、超额准备金、宣示效果)

③评价(有自主权、作用快,对松紧作用较公平;弹性小、作用猛、政策效果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2)再贴现政策

①主要内容(调比率,规定票据种类与申请机构)

②作用途径(借款成本效果、结构调节效果、宣示效果)

③评价(灵活性强、调总量与调结构、风险较小;主动权在商业银行)

(3)公开市场业务

①作用途径(影响利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

②条件(央行与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健全)

③评价(主动性强、灵活性好、连续性好;时滞较长、受干扰因素多)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证券市场、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

3.其他工具(利率高限、信用配额、规定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窗口指导)

四、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在货币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就业、产量、收入及价格等实际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或过程。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 → R → I → E → Y

(货币供量)(利率)(投资)(总支出)(总产出)

若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

M↑→R↓→I↑→E↑→Y↑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E→Y

若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则:

M↑→E↑→Y↑

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

一、主要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

内部时滞(认识、行动时滞)、外部时滞

2.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或效应高低构成挑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似乎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效果。

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一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看发挥效力的大小。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与协调

(一)二者的区别

①主体不同(货币当局、国家财政);

②调控方向不同(横向、纵向);

③调控范围不同(货币的扩张与收缩、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④传导时滞不同(长、短)

(二)配合模式

①双紧(需求扩张、通货膨胀)

②双松(需求不足、通货紧缩)

③紧财政松货币(财政赤字较大、经济发展受阻);

④松财政紧货币(经济繁荣,而财政投资不足)

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一、关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一)含义

①货币政策目标要适当,使物价增幅低于经济增长率;

②货币供应要适度,既要控制物价涨幅,又要使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

③货币结构合理,要使M0与M1、M1与M2保持合理的比例;

④调控方式要转变,直接→间接为主,注重微调、预调。●

(二)效应——经济“软着陆”

即经济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96年P′为6.1%,n′为9.8%。

二、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核心内容

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金融稳定的作用;

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二)经济背景

(三)具体措施

联系实际分析近几年我国中央银行是如何“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努力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

1.下调利率96.5.1……99.6.10,

2002.2.11,8次降息。

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98.

3.21)。

①调整存款缴存范围;

②合并帐户;

③调整准备金率(13%→8%→6%);

按99年未存款余额计算,相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7000亿元。

④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98.3为5.22%,99.6.10为2.07%)。

3.运用央行再贷款,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97央行增加外汇占款资产2764亿元,98—99受东南亚危机影响,只增加440亿、1031亿元,为此扩大再贷款,99年+1221亿元。

4.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98.1.1)。

5.加大再贴现力度

下调再贴现利率,扩大再贴现对象(财务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6.发展公开市场业务

始于94年外汇买卖;96年进行国债回购交易;99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融通资金7076多亿元,由此投放的基础货币比98年增长58.33%;2000年基础货币的52%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的。

7.活跃货币市场

同业拆借对外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开放,组织债券回购交易。

8.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

消费贷款余额在2001年末达到6990亿元,比97年增长了40倍。●

9.加强“道义劝告”(信贷政策、联席会议)

10.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

98年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长期国债,银行增加1000亿配套贷款。

(三)效应

96~99年,基础货币年均递增7.6%;M1年均递增15.3%,M2

年均递增15.8%;n′在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连续下跌23个月后,于2000年2月首次上涨了0.7%。

★货币政策为什么低效?

①实际利率偏高,投资意愿下降;

②居民收支预期变化,储蓄意愿上升;

③缺乏实业投资机会,企业“惜借”;

④强化金融风险意识,银行“惜贷”。

●思考题

一、概念题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

再贴现与再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

二、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方法

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功能、条件及主要内容

4、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

5、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

6、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与优点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与配合模式

8、我国94、96年“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效应

三、论述题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稳建”的货币政策的经济背景及具体措施。

中央电大金融学第十三章 自测题答案

单选题(每题6分,共5分)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选择一项: 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反馈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 选择一项: A. 金融价格传导论 B. 汇率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信贷传导论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中,()往往成为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首要目标。 选择一项: A. 经济增长 B. 稳定物价

C. 稳定汇率 D. 充分就业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的目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稳定物价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效果较强烈的工具是()。 选择一项: 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 信用控制 C. 公开市场业务 D. 再贴现政策 反馈 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这种政策手段称为()。 选择一项: A. 再贴现 B. 信用控制 C. 道义劝告 D. 窗口指导 反馈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窗口指导 未标记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托宾提出货币政策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而影响投资支出。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3、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称为内部时滞。 4、按照信贷配给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银行贷款效应来影响投资。 5、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6、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常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D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物价 2、目前,西方各国运用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C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3、中央银行( C )可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A、卖出债券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买入外汇 D、提高再贴现率 4、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C) A、公开市场业务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再贴现政策 D、信贷规模控制 5、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是( D )。 A、货币供应量 B、贷款利率 C、公司债券利率 D、基础货币 6、货币政策诸目标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 )。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强调股票价格变动对投资发生作用的是( C )。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托宾 D、庇古 8、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这是由于它受( D ) A、个人行为左右 B、经营单位行为左右 C、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左右 D、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左右 9、中央银行具有绝对控制力,但震动过大;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B ) A、调整再贴现率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10、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C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11、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 ,将( B )

第三讲-外汇与汇率习题

第三讲外汇与汇率 一、单项选择题 1、汇率亦可称为()。 A 汇价 B 货币平价 C 黄金平价 D 铸币平价 2、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标价方法是()。 A 美元标价法 B 直接标价法 C 间接标价法 D 英镑标价法 3、直接标价法是以()为基准货币的标价法。 A 本币 B 外币 C 美元 D 英镑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为基准货币的标价法。 A 本币 B 外币 C 美元 D 英镑 5、国际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的货币有()。 A 美元 B 日元 C 瑞士法郎 D 澳大利亚元 6、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A 购买力平价 B 利息平价 C 铸币平价 D 换汇成本 7、银行买卖外汇支付凭证时标出的汇率称为() A 现钞价 B 现汇价 C 中间价 D 官方汇率 8、中央银行参与外汇交易的主要动机是()。 A 投机 B 对外支付需要 C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D 调控市场汇率 9、外汇市场最原始的传统业务是()。 A 即期交易 B 远期交易 C 期货交易 D 期权交易 10、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安排是()。 A 浮动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联合浮动制 D 管理浮动制 11、基本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之间的汇率。 A 美元 B 欧元 C 日元 D 关键外币 12、黄金输送点是() A 输送黄金的地点 B 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 C 黄金市场 D 黄金价格 13、布雷顿森林体系是()。 A 自由浮动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管理浮动汇率制 D 以上都不对 14、经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往往选择()的汇率制。 A 固定汇率 B弹性较大的浮动汇率 C 弹性较小的浮动汇率 D 以上都不对 15、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是()。 A 国际收支 B经济增长 C 货币政策 D预期因素 16、本币贬值在通常情况下会使() A 贸易条件恶化 B贸易条件改善 C贸易条件不变 D贸易条件波动 17、外汇成交后,在未来约定的某一天进行交割所采用的汇率是()。 A 浮动汇率 B 远期汇率 C 市场汇率 D 买入汇率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外汇交割的时限分,汇率可分为()。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物价稳定: 3、充分就业: 4、经济增长: 5、国际收支平衡: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货币政策效应: 10、货币政策时滞: 二、单项选择题。 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3、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4、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A、相容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准确性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6、凯恩斯学派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法定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7、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8、目前,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 )。 A、信贷规模 B、现金发行量 C、货币供应量 D、信用总量 9、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1.内生变量----- B 2.基础货币----- C 3.外生变量----- D 4.派生存款----- A 5.现金漏损率----- G 6.原始存款----- E 7.货币乘数---- H 8.存款货币---- I 9.货币供给-----F 10.存款派生倍数----E 含义

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 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二)填空

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物价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三)单项选择 1.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B )。

第10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0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选择题 下列问题按照教材仲的顺序安排,从各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中央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 1.“公开市场业务”具体指: a.商业银行对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 b.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利率变化。 d.旨在使会员银行活期存款总量增加或减少的美联储的业务。 e.美联储买入或卖出政府证券。 2.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资产是: a.黄金券和现金、银行存款、政府存款。 b.联邦储备货币、政府证券和贷款。 c.黄金券和现金、银行存款和贷款。 d.黄金券和现金、贷款和政府证券。 e.联邦储备货币、黄金券、现金和会员银行存款。 3.下列哪一个组合是联邦储备系统在日常业务中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工具): a.贴现率政策、控制股票保证金要求、道义劝说。 b.道义劝说和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 c.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贴现率。 d.贴现率政策和法定准备金比率。 e.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对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进行选择性的控制。 4.由企业和公众持有的全部联邦储备货币在其资产负债表上: a.作为负债项目,因为这些货币属于美联储的借据(IOUs)。 b.作为资产项目,因为这些货币属于货币供给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们是现金。 c.作为负债项目,因为这些货币是储备金的一部分,即它们代表商业银行的存款。 d.属于资本账户的项目,因为其代表联邦储备体系中可以融资的货币。 e.不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只有不被企业和公众持有的货币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5.如果联邦储备系统提高贴现率,作为一般性政策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b.增加公众收入中的储蓄量。 c.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在美联储的存款。 d.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e.以上选项都不是。

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研究调查 班级:11金融学9班学号:11102183 姓名:张金芳摘要: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实施应该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改革,中国人民银行 正文: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对形势的关注,更加依赖于基层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现状的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1]。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下一个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国内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国开金融学 第十三章

金融学第十三章 1、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供求均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列不属于其局限性的是()。 A. 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B. 是中央银行利率 C.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 D. 调节作用有限 正确答案是: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2、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 A.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B. 道义劝告 C. 采用信用配额 D. 规定利率限额

反馈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道义劝告 4、保持()稳定是保证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A. 利率 B. 币值 C. 汇率 D. 国际收支 正确答案是:币值 5、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 A. 汇率传导论 B. 信贷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金融价格传导论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 6、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越性有()。 A. 主动性强 B. 灵活性强 C.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D. 影响范围广

E. 告示效应强 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主动性强, 灵活性强,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告示效应强 7、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 A. 采用信用配额 B. 不动产信用控制 C.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D. 规定利率限额 E. 直接干预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采用信用配额,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限额, 直接干预 8、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 不动产信用控制 B. 消费信用控制 C. 优惠利率 D. 预缴进口保证金 E.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知识点提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一、基本概念 1.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目标3.扩张性财政政策4.紧缩性财政政策5.中性财政政策6.财政政策工具7.汲水政策8.货币政策 二、填空题 1.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______,而且主要是______。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 4.货币政策的操作主要体现在______的变化上,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松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______,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______。 5.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______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6.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______、行政时滞、______、执行时滞和______。 7.货币政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等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8.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它的政策目标是适度地______货币供应量,把握好金融的调控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的______。 9.大致可以把政策效应偏差归为两大类:一类偏差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偏差;一类偏差则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我们把前者称为______现象,后者称为______现象。 10.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三、判断题 1.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财政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 2.一般说来,增加财政补贴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3.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设定为谋求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 4.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 5.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过热时,政府可采取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把一部分需求压下来。() 6.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紧缩性缺口时,政府可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的办法,以扩大社会需求。() 7.在经济过热阶段,应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 8.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目的在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第十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十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客观经济基础 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其产生和发展源于以下五方面因素: (1)政府融资问题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机器也不断强化,在频频爆发自然灾害以及战争,使得政府的收支经常处于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就需要借钱,向个人借款明显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但是一般的商业银行的规模、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政府的要求,这样在客观上就需要有这样一家银行出现,作为政府在融资时通常有这样两种做法:①联合大的商业银行在一起;②新建一个银行。 (2)银行券的统一发行问题 早期的许多商业银行除了办理存款汇总之外,都要从事银行券的发行,但是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弊病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①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经营能力不善、信誉薄弱,面对挤兑现象无法保证银行券的兑现,进而会引起社会的混乱;②一些银行由于势力、信誉、分支机构等问题,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活动,从而对生产流通带来困难。因此,客观上要有实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有权威的机构统一发行银行券,而政府确立最有权威机构,由政府亲自或者指定其代表统一银行券发行成为必然趋势。

(3)票据交换问题 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多,债权债务关系业日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票据交换所以及清算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及合理处置,客观上就会对整个经济运行带来极大障碍,因此在全国要求有这样一个机构对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进行清算,而符合这样清算要求的清算中心只能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4)最后贷款人问题 随着信用规模的扩大,在对银行的需求上表现为银行贷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贷款期限不断延长的情况下,使得商业银行面临以下问题:①商业银行仅仅使用自己的存款提供贷款,就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②如果商业银行将吸收到的贷款过多提供贷款,一旦社会出现大量提现的问题,而此时商业银行将存款大量放贷收不回来,就会面临支付危机;③一个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危机,会造成连锁反应使整个金融业陷入困境。客观上要求有信誉卓绝,实力强大,并且提供有效支付手段能力的最终支持者,从而使真个金融业稳健运行,而这个机构只能是中央银行。 (5)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业能否稳健运行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银行公平、有序竞争,保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减少金融运行风险,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管是非常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 2.D 3.B 4.C 5.A 6.D 7.B 8.A 9.A 10.B 11.B 12.A 13.C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BCD 2.ABCE 3.ABDE 4.ABCDE 5.BCD 6.ABCE 7.ACE 8.ABCD 9.ABCD 10.BCE 三、简述题(回答要点并加以解释或说明) 1.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它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3)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力度大、反应快,所以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如提高法定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3.答:(1)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在于:①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②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③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4.答:(1)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有其局限性: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金融学 第13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

金融学第13章 1. 下列可能影响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因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或扰动 2. 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 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道义劝告 4. 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金融价格传导论 5. 在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中,()往往成为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首要目标。稳定物价 6. 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操作指标 7. 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采用信用配额,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限 额, 直接干预 8.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 信 用总量, 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 9.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备的基本要求是()。相关性, 抗扰性, 可控性, 可测性 10. 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 证 券市场信用控制 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称之为行动时滞。错 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消除失业,或将失业率降到极低的水平。错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只是等额地回笼基础货币,而非等额地回收货币供给量。对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对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要强于操作指标,而相关性则弱于操作指标。错 1. 保持()稳定是保证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币值 2. 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效果较强烈的工具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3. 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操作指标主要包括()。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4.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供求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均衡 5. 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 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这种政策手段称为()。窗口指导 6.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的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平衡,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7.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通常需要满足条件是()。中央银行要有高度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要有精确预测通货膨胀 率的能力, 要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 8.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越性有()。主动性强, 灵活性强,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告示效应强 9.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金融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币值 10.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 调节作用有限, 是中央银行利率, 可能加大 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11. 超额准备金由于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而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错 1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因为它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 给,因此,即使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对 13.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两个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自然律假说反对 这种观点,提出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并不矛盾。对 14.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质上是将经济增长作为基本立足点。错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优点是可测性和相关性都较强,但抗干扰性较差。对 15.

第10章 货币政策习题(含答案).

第10章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是基本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2、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3、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4、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5、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6、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7、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 A. 传导机制 B. 政策工具 C. 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D. 政策目标 E. 政策效果 2、选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基本要求是()。 A. 抗干扰性 B. 可测性 C. 相关性 D. 可控性 E. 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电大作业-货币政策调研

货币政策调研 通过对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传导实施的障碍和原因的分析,讨论关于提高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效能的对策建议及调研结果分析。 一、货币政策传导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的短期效果有时可能非常明显,但持续性、长期性效果则明显不高。据对某县1996年至2002年的经济金融发展指标分析,GDP (199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13.47%,GDP当年价年均仅增长3.56%,仅有两个年份GDP增幅超过贷款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1.9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9.29%,各项贷款年均增长9.9%,贷差逐年减少,从1996年的30673万元减少到2002年的9851万元,七年平均贷差为26977万元,存贷比例和新增存贷比例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波动主要是由于1999年至2000年全县剥离9300多万元不良资产所致),总体都在下降,七年平均存贷比例为136%,考虑到可比性因素,金融机构近六年的新增存贷比例都在50%以上,2002年最低,仍为54.58%.可见,信贷的高投入并没有带动经济的高增长,尽管GDP的增幅有时高过贷款的增幅,但金融机构存款的高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的低增长又从不同侧面弱化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的效能。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县级人民银行在传导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有误区。一是存在畏难情绪。不少人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重大货币政策的实施操作也主要靠总行组织和推动,基层人民银行对货

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政策效果无能为力。特别是这次监管体制改革,使人民银行员工对实施货币政策专业化感到力不从心,认为监管职能的分离弱化了人民银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二是重金融监督管理轻货币政策效能。近几年由于金融风险的日益突出,金融机构“双降”工作和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花费了金融部门的大量精力,而对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的相辅相成关系不去深究,人民银行的工作重点随着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而发生偏移。三是方法僵化。一提到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有人认为不过是传达、转发文件,只照抄照搬,而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有效的指导。四是意识不强。基层人民银行,尤其是货币信贷部门的人员,一味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对自己所承担的贯彻实施货币政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注意到自己所做工作在货币政策层面上的效果和作用。五是定位不准。过去人民银行县支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金融监管上,且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但是,对货币政策的关注却相对滞后,认为制定货币政策是总行的职责,县支行难以作为。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不够,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底数不清,这将对县支行管理职能的转变和履行职责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也多停留在“务虚”角度。 (二)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着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任务,但其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不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比较灵活,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课后题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2、自动稳定器 3、挤出效应 4、货币政策 判断题 1、税收减少1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增加一美元相同(×) 2、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3、假如挤出效应等于100%,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4、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5、若IS曲线不变,则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从而挤出效 应越小(×) 6、若LM曲线不变,则IS曲线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从而挤出 效应越小(√) 7、通过膨胀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加以解决(×) 8、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9、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一政策是否减少总需求(√) 10、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C)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是指(D) A、周期性变动的预算 B、为使政府收支平衡的手段 C、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 D、利用税收、支出及债务等政策手段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3、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B) A、消除经济波动 B、缓解经济周期性波动 C、推迟经济的周期性衰退 D、推动宏观经济的繁荣 4、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当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所得税 C、开设新的税种 D、增加货币供应量 5、货币政策工具中最为常用的是(B)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B、贴现率D、道义劝告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会使(B)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B、利率降低D、收入增加 7、在凯恩斯区域内(B)

金融学第十三章

金融学第十三章1、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供求均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列不属于其局限性的是()。A. 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B. 是中央银行利率 C.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 D. 调节作用有限正确答案是: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2、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3、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A.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B. 道义劝告 C. 采用信用配额 D. 规定利率限额反馈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道义劝告4、保持()稳定是保证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A. 利率 B. 币值 C. 汇率 D. 国际收支正确答案是:币值5、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着名的Q 理论,归属于()。A. 汇率传导论 B. 信贷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金融价格传导论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6、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越性有()。 A. 主动性强 B. 灵活性强 C.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D. 影响范围广 E. 告示效应强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主动性强, 灵活性强,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告示效应强7、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A. 采用信用配额 B. 不动产信用控制 C.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D. 规定利率限额 E. 直接干预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采用信用配额,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限额, 直接干预8、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 不动产信用控制 B. 消费信用控制 C. 优惠利率 D. 预缴进口保证金 E.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知识点提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9、1994 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包括()。A. 货币供应量 B. 信用总量 C. 商业银行贷款总量 D. 同业拆借利率 E.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货币供应量, 信用总量, 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10、货币政策目标包括()。 A. 金融稳定 B. 充分就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E. 稳定币值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的目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金融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币值11、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优点是可测性和相关性都较强,但抗干扰性较差。对错知识点提示: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的答案是“对”。12、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称之为行动时滞。对错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时滞。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