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预测概述

统计预测概述

统计预测概述
统计预测概述

4.1 统计预测概述

4.1.1 统计预测的概念

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方法。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模型是预测的手段,它们共同构成统计预测的三个要素。统计预测可用于人类活动各个领域中。简而言之,统计预测就是通过定性分析,根据实际统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对现象的未来状况事前做出测算和推断。社会现象受多因素的制约,复杂而变化多端,但其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对其内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有科学的分析认识,而又以大量的实际资料作依据,便可以得到相当可靠的结果。所以,统计预测是科学的,有根据的,与随意估计不同。从实质讲,统计预测也就是一种估计。抽样估计是从“部分”估计“全体”,即根据样本指标估计总体的相应指标;回归分析则是根据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及“彼”,根据“此”对“彼”做出估计。

对通信网规划(包括野战通信组织运用)也需要进行统计预测分析。只有对军事通信中的用户(业务量)、业务种类和技术等发展动向、趋势和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才能对通信网的技术发展、规模的发展进行合理的估计,是合理确定规划目标的基础。

4.1.2 统计预测的分类

统计预测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便掌握各类不同预测的特点。

预测按其范围分,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宏观预测一般指在全军范围进行的预测,如对全军的光纤通信业务预测,全军性IP端口总数量的预测,全军性的数据通信总流量预测等等。微观预测,一般是指在各基层组织进行的预测。如师基本指挥所的语音业务预测,数据流量业务预测等等。一般来讲,预测范围越大,影响预测变化的因素越多越复杂,预测的准确程度就相对降低。因此对大范围的预测应慎重和反复论证。相对性而言,做全军性预测,各大区通信业务则为微观预测。

预测按预测时间的长短分,可分为近期预测(1年以内),短期预测(1~2年),中期预测(2~5年)及长期预测(5年以上)。一般来说,预测时间越长,预测对象发展规律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各种时期不等的预测,适用于不同的目的。近期预测可以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情报;短期预测可为编制短期计划服务,中长期预测有利于长期计划的编制。

预测按预测方法分,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一种直观性预测,一般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这种预测的目的,不在于准确地推算具体数字,而在于判断事物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定量预测则着重从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预测。一般是从事物过去的数据值进行分析着手,按照一定的一套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预测对象的未来值。在预测实践中,必须注意,还要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结合起来,提高预测的质量水平。定性预测还要有对基本的数量分析;定量分析也要结合定性预测,才能使定量预测更有成效,特别是有些定量预测是在定性预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

预测还可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在此不再进行论述了。

4.1.3 预测的一般步骤

具体的某项预测,其步骤应根据该项预测目的和预测方法而定。但作为预测的一般步骤,则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预测目的。

进行任何一项预测,首先要确定预测的目的,这是预测的必要前提。确定预测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要搞这项预测,通过这项预测要取得什么效果。另外,通过确定预测目的,还应对预测对象、时间、地区和具体内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2)整理分析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

明确预测目的之后,就要围绕预测对象,搜集必要的尽可能多的资料。资料搜集有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要认真地进行审核、整理,对不完整和不适用的要进行必要的推算和调整,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审核和调整资料时,应重点放在近期资料上,因为在预测中,近期资料比远期资料更重要。在长期资料中如有不正常的大起大落变动的异常情况,可以剔除,以免影响预测的质量。资料经过认真地审核和整理后,还要进行初步分析,或者通过图形,观察分析资料结构的性质,以便据以选择适应的预测模型。

(3)选择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包括有许多具体方法,实际运用中,要根据预测目的、占有资料的情况,人力物力的可能性以及预测人员的水平,从预测对象本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正确选择和运用预测方法。有时还要根据掌握的情况,采取多种预测方法同时进行预测,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论证评价。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不变的预测方法去研究多变的情况,往往产生较大误差。而且每种预测方法都有其运用条件、范围,与客观事物所具备的条件,很难完全吻合。因此在选择预测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用某一公式或某一数学模型,简单地做出结论。

(4)实际进行预测。

根据预测方案和选定的预测方法,对所搜集并经过审核、整理和初步分析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充分考虑预测对象与各种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计算和分析判断,得出预测结果,最后写出预测报告。

(5)论证预测结果,分析预测误差。

在预测结果出来后,要进行认真论证。对在预测中,对制约预测对象未来发展又未包括在预测公式中的因素,更要做充分的估计。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有偏差,这就是预测误差。在预测中要求预测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预测误差要分析原因、评价选用的预测公式的可靠性,提出修正方案,改进预测模型,不断提高预测的质量和水平。预测的一般程序如图4.1所示。

图4.1 预测的一般步骤

4.1.4 通信业务预测

通信业务预测主要包括通信业务量和业务种类预测。业务量预测又分为各类业务的业务总量和业务量的流量流向预测。各类业务的业务总量主要包括电话用户总数,数据终端用户总数、其他业务发展占用用户线和中继线比例及平均每线话务量。业务量的流量流向主要包括长话、市话局间话务量的流量和流向。通信业务总量预测方法主要有:?定性预测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

?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

?自适应过滤预测法

?博克斯-詹金斯预测法

?灰色模型预测法

业务量的流量流向预测方法有:

?双因素法

?吸引系数法

?重力法

本章将分别讲述以上预测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各种预测方法精度的评价。

4.1.5 通信业务预测应注意问题

(1)在收集历史数据时,应注意各种历史数据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背景和口径问题(计量单位)。

(2)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预测是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如预测结果相近,则认为预测结果可行。否则,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选取较为合理的结果。

(3)需要对预测结果定期进行跟踪,观察和修正。保证业务预测工作的长期性,不断提高业务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资料

1、德尔菲法预测产品的未来销售量 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产品,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相似产品出现,因此没有历史数据可以获得。但公司需要对可能的销售量作出预测,以决定产量。于是该公司成立专家小组,并聘请业务经理、市场专家和销售人员等8位专家,预测全年可能的销售量。8位专家通过对新产品的特点、用途进行了介绍,以及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作了深入调查,提出了个人判断,经过三次反馈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1)在预测时,最终一次判断是综合前几次的反馈做出的,因此一般取后一次判断为依据。则如果按照8位专家第三次的平均值计算,则预测这个新产品的平均销售量为: 5953 775 580430=++(千件) (2)将最可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 5.6003.07752.04305.0580=?+?+?(千件) (3)用中位数计算,可将第三次判断按预测值高低排列如下: 最低销售量: 320 350 370 400 430 500 550 最可能销售量: 410 500 520 530 600 610 700 750 最高销售量: 600 610 620 670 750 800 900 1250 中间项的计算公式为 n 1 (n )2 +=项数 最低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项,即400。 最可能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第五项的平均数,即565。 最高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第五项的平均数,即710。 将可最能销售量、最低销三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 5.6553.07102.04005.0565=?+?+?(千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分布的偏态较大,一般使用中位数,以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的判断值得影响;如果数据分布的偏态比较小,一般使用平均数,以便考虑到每个判断值的影响。 2、主观概率法预测房产需求量

统计预测和决策(2015最全版)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①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预测未来。 ②统计预测:属于预测方法研究的范畴,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③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第二章 ①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 ②主观概率:是人们对根据几次经验结果所做的主观判断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③客观概率:是根据事件发展的客观性统计出来的一种概率。 ④相互影响法:是从分析各个事件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概率,来研究各个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预测方法。 第三章 ①残差: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离差 ②可绝系数: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表示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动的百分百比。 ③相关系数:测定拟合优度的指标,相关系数平方等于可绝系数。 ④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在社会现实经济活动中,很多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这时就要选配适当类型的曲线,即非线性回归预测。 ⑤拟合优度:衡量回归直线拟合效果的指标 ⑥自相关系数:是衡量同一变量不同时期的数据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 ⑦D-W: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的一个有效方法,其计算公式为:D—W=∑(ui-ui-1)^2/∑ui^2,其中ui=yi-^yi.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1.5~2.5之间表示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第四章 ①不规则变动因素:又称随机变动,它是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不规则变动。 ②趋势外推法: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合适的趋势模型,并赋予时间变量t所需要的值,从而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 ③图形识别法:通过绘制以时间t为横轴,时序数据为y轴的散点图形,并将其与各种函数曲线模型比较,选择最为合适的模型。 ④差分法:利用差分把数据修匀,使非平稳的序列达到平稳序列。同时与各类模型差分特点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模型。 ⑤标准误差: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⑥ 第五章 ①一次移动平均法:收集一组观测值,计算这组观测值的均值,利用这一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②一次指数平滑法:利用前一期的预测值Ft代替Xt-N得到预测的通式:Ft+1=aXt+(1-a)Ft.

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范围

一、选择题 1 情景预测法通常将研究对象分为()和环境两个部分。 A 情景 B 主题 C 事件 D 场景 2 一般而言,回归预测法只适于作()预测。 A 长期 B 中、短期 C 固定期 D 周期 3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定性预测的是()。 A 趋势外推法B主观概率法C领先指标法 D 德尔菲法 4根据经验在时间序列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平滑系数α的取值应为()。 A 0.1-0.3 B 0.5-0.7 C 0.7-0.9 D 0.4-0.6 5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一阶差比率(大致)相等时,可以配(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B抛物线模型C指数模型D修正指数模型 6 状态空间模型按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和()模型。 A 确定性、随机性 B 线性、非线性 C 离散性、连续性 D 隐性、显性 7 统计预测方法中,以数学模型为主的方法属于()。 A 回归预测法 B 定量预测法 C 定性预测法 D 时间序列预测法 8 下列哪一项不是统计决策的公理()。 A 方案优劣可以比较 B 效用等同性 C 效用替换性 D 效用递减性 9 预测实践中,人们往往采纳判定系数R2()的模型. A 最高 B 最低 C 中等 D 为零的 10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B抛物线模型C指数模型D修正指数模型 11 ()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A 经济周期 B 景气循环 C 古典经济周期D现代经济周期 12 灰色预测适用的对象是时序的发展呈()型趋势。 A 指数 B 直线 C 季节 D 周期 13 德尔菲法是根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 A 无突变情景 B 历史数据 C 专家知识和经验 D 直觉 14 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明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A 越低B一般 C 越高D不一定 15 采用博克斯-詹金斯方法时,如果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

(完整版)统计预测与决策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预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8、统计预测的研究对象是() A、经济现象的数值 B、宏观市场 C、微观市场 D、经济未来变化趋势 答:A 二、多项选择题 4、定量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A、回归预测法 B、相互影响分析法 C、时间序列预测法 D、情景预测法 E、领先指标法 答:AC 三、名词解释 2、统计预测 答: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四、简答题 1、试述统计预测与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③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②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一、单项选择题 3、()需要人们根据经验或预感对所预测的事件事先估算一个主观概率。 A 德尔菲法 B 主观概率法 C 情景分析法 D 销售人员预测法 答:B 二、多项选择题 2、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有: A 准备相关资料 B 编制主观概率表 C 确定专家人选 D 汇总整理 E 判断预测 答:A B D E 三、名词解释 2、主观概率 答:是人们对根据某几次经验结果所作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四、简答题 1、定型预测有什么特点?它和定量预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定型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

《 统计预测与决策 》课程教学大纲 Statistical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 Making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适用专业:统计 开课学期:7 总学时数:56 总学分数:3.5 编写年月:2007.5 修订年月:2007.7 执 笔:邹辉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统计预测与决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对统计预测和决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有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阐述国内外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在经济、金融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统计预测概述(4学时) 本章内容:统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理解统计预测的步骤本章要求:了解统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理解统计预测的步骤 第二章 定性预测法(4学时) 本章内容:定性预测概念,定性预测特点,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定性预测的集中主要方法。 本章要求:了解定性预测概念,定性预测特点,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理解定性预测的集中七种主要方法。 第三章 回归预测法(6学时) 本章内容: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应用回归预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要求:了解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应用回归预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是指成对的两个变量数据分布大体上呈直线趋势时,运用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求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因变量的趋势;理解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多元回归与医院回归类似,可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也需对模型及模型参数进行统计检验。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解法和趋势外推法(6学时) 本章内容:时间序列的分解,时间序列分解模型,趋势外推法。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时间序列的变化受到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了解乘法模型分解的基本步骤,理解选择合适的趋势模型是应用趋势法的重要环节,图形识别和差分法是选择趋势模型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 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6学分) 本章内容: 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和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布朗二次多项式(三次)指数平滑法,温特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 本章要求:了解布朗二次多项式(三次)指数平滑法,温特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理解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和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 第六章 自适应过滤法(6学分) 本章内容:自适应过滤法的概念与特点,使用自适应过滤法应选择好滤波常数k,对原始数列做标准化处理。 本章要求:了解自适应过滤法优点,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掌握自适应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统计预测与决策期末考试

统计预测与决策期末考 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单项选择(2’*5) 1、时间序列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点 (1)长期趋势因素:反映了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发展方向,它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为一种近似直线的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或平稳的趋势。在某种情况下,它也可以表现为某种类似指数趋势或其他趋势的形式。经济现象的长期趋势一旦形成,总能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2)季节变动因素:是经济现象受季节变动影响所形成的一种长度和幅度固定的周期波动。包括受自然季节影响所形成额波动,也包括受工作时间规律所形成的波动。与周期变动的区别在于季节变动波动长度固定 (3)周期变动因素:也称循环变动因素,受各种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上下起伏不定的波动,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指数、股票价格、利率和大多数经济指标 (4)不规则变动因素:也称随机变动,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不规则波动,如股票价格受突然出现的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产生的波动 2、时间序列差分法确定趋势外推模型(P56) 由于模型种类很多,为了根据历史数据正确选择模型,常常利用差分法把时间序列转换为平稳序列。即利用差分法把数据修匀,使非平稳序列达到平稳序列。一阶向后差分定义为: 一阶向后差分实际上是当时间由t推到t-1时的增量。 二阶向后差分的定义为: K阶向后差分的定义为: 3、定性预测方法的种类 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领先指标法、厂长(经理)评判意见法、推销人员估计法、相互影响分析法 4、平滑系数的选取(α的取值)(P81) 5、平均相对误差的计算(P192) 平均相对误差公式: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公式: 二、多选(3’*5) 6、决策的基本因素 决策主体、决策目标、决策对象、决策环境 7、最优决策的选择标准有哪些? (1)期望的效用值 (2)等概率(合理性) (3)最大可能性 (4)期望收益值最大(期望损失值最小) 8、常用的多目标决策体系 (1)单层目标体系:各目标同属于总目标之下,各目标之间是并列的关系。(2)树形多层目标体系:目标分为多层,每个下层目标都隶属于一个而且只隶属于一个上层目标,下层目标是对上层目标的更加具体的说明。 (3)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目标分为多层,每个下层目标隶属于某几个上层目标。

四、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上机实习内容2 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1、 平均数(Mean ) (1) 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 ① 简单算术平均数(Simple arithmetic mean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算数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n i i n x n n x x x x x 1 3211 练习1 求上海市1873-1940年100年内的年平均降水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调用Excel 中的average()函数求样本的简单算数平均数*/ 注意: 样本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有以下样本资料: 表1-1 13个样本的属性值 样本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属性值 5 7 5 4 6 7 8 5 4 7 8 6 20 全部资料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约为7.08,实际上大部分数据(有10个)不超过7,如果去掉第13个属性值20,则剩下的12个数的平均数为6。 ② 加权算术平均数(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权重系数分别为n f f f f ,,,,321 ,其加权算术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 ++++++++=n i i n i i i n n n f f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1 1321332211 练习2 根据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的分组数据求其加权算术平均数。 表1-2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单位:ha ) 分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组中值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频数 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运用Excel 中的相对引用功能和求和sum()函数*/ 494.524 962524 *5.1096*5.125*5.0≈++++++= x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统计预测与决策练习题介绍

第一章¥ 第二章统计预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8、统计预测的研究对象是() A、经济现象的数值 B、宏观市场 C、微观市场 D、经济未来变化趋势 答:A 二、多项选择题 4、定量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 A、回归预测法 B、相互影响分析法 C、时间序列预测法 D、情景预测法 E、领先指标法 答:AC 三、名词解释 2、统计预测 答: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四、简答题 1、试述统计预测与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 } 答: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③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②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一、单项选择题 3、()需要人们根据经验或预感对所预测的事件事先估算一个主观概率。 A 德尔菲法 B 主观概率法 C 情景分析法 D 销售人员预测法 | 答:B 二、多项选择题 2、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有: A 准备相关资料 B 编制主观概率表 C 确定专家人选 D 汇总整理 E 判断预测 答:A B D E 三、名词解释 2、主观概率

答:是人们对根据某几次经验结果所作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 四、简答题 1、定型预测有什么特点它和定量预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定型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定型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且简单的迅速,省时省费用。其缺点是: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定量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数量方面的分析,重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作数量上的描述,更多地依据历史统计资料,较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缺点在于:比较机械,不易处理有较大波动的资料,更难于事物预测的变化。 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应该把两者正确的结合起来使用。 五、计算题 * 1、某时装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式女时装,聘请了三位最后经验的时装销售人员来参加试销和时装表演活动,预测结果如下: 甲:最高销售量是80万件,概率 最可能销售量是70万件,概率 最高销售量是60万件,概率 乙:最高销售量是75万件,概率 最可能销售量是64万件,概率 最高销售量是55万件,概率 丙:最高销售量是85万件,概率 — 最可能销售量是70万件,概率 最高销售量是60万件,概率 运用销售人员预测法预测销量。 解: 有题目数据建立如下表格: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综合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综合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⑴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⑵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⑶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⑷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⑸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⑹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可比价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不变价格】指以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用于计算各年的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2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0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0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自2012年定期报表开始使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该分类是由国家统计局组织修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4月29日发布。这次修订是在2002年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参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4)进行的。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2)共有门类20个,大类96个,中类432个,小类1094个。 【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对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519—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DOC)

统计预测与决策 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ARMA模型的西安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学生姓名解盼 学生学号 13610704150504 专业经济统计学 班级金融统计班 提交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

基于ARMA模型对西安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分析与预 测 摘要:本文分析了 1987-2013年西安地区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在将该时间序 列平稳化的基础上,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ARMA),从中得出西安进出口总额序列的变化规律,并且预测2014,2015年西安进出口总额的数值。 关键词:时间序列预测;进出口总额;ARMA模型 1. 前言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 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进出口总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 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 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 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 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 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 他进出口货物。本文就此对我国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且采用ARMA 模型对序列进行拟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西安进出口总额数据进行预测。 2. ARMA模型 2.1 ARMA模型概述 ARMA模[]1 型全称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简称 ARMA)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其在经济预测过程中既考虑了 经济现象在时间序列上的依存性, 又考虑了随机波动的干扰性, 对经济运行短 期趋势的预测准确率较高, 是近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ARMA模型是由美国 统计学家G.E.P.Box 和 G.M.Jenkin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著名时序分析模型, 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模型有自回归模型AR(q)、移动平均模型MR(q)、自 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p,q) 3种基本类型。其中ARMA(p,q)自回归移动平均模 型,模型可表示为:

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

1.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 2.三要素: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建模是预测的手段 3.统计预测、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联系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主要区别: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4统计预测的分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其中定量预测法又可大致分为回归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 5.预测方法考虑三个问题:合适性,费用,精确性 6.统计预测的原则:连贯原则,类推原则 7.统计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目的,搜索和审核资料选择预测类型和方法,分析误差改进模型,提出预测报告 8.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它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预测领域的。特点: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优点:加快预测速度节约预测费用,获得不同的价值观点和意见,适用长期预测和对新产品的预测,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多时尤为适用;缺点:分地区的顾客群或产品的预测可能不可靠,责任分散,专家的意见未必完整 9.主观概率法步骤:1准备相关资料2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3汇总整理4判断预测 10.情景预测法特点:1使用范围广不受假设条件限制2考虑问题全面应用灵活3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4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难题减轻影响。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分系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11.为什么要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由于很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具有广泛的应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时,必须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12.应用回归预测法进行预测时应注意:1用定性分析判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避免回归预测的任意外推3应用合适的数据资料 13.影响经济时间序列变化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周期变动,不规则变动 14,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步骤:确定加权平均数的个数p ;确定初始权数;计算预测值;计算预测误差;权数调整;进行迭代调整 15.自适应过滤法的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需要数据量较少;约束条件较少;具有自适应性,它能自动调整权数,是一种可变的系数模型 16:。自适应过滤法与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相比有什么区别:自与移指都是以自回归模型为基础,所不同的是移和指的权数都是固定的,而自适应权数是根据预测误差的大小不断调整修改而获得的最佳权数 17,学习常数k 的选取应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确定:要使初始权数经过调整逐步向最佳权数逼近,从而使模型的MSE 向最小值收敛,k 的选取值条件为max 121??????≤ ∑=p i i x k ,不过为了提高模 型中权数调整逐次逼近最佳权数的速度,可以取较大的k 值,但是必须满足k 《=1/p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 要 统 计 指 标 解 释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1957年以前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 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从2003年起,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森林采运业产值。农业中取消了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产值,将野生林产品的采集划归林业。第一次农业普查以后,由于畜牧业产品年报数据与普查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畜牧业年报数据与普查数据进行衔接,对畜牧业产值进行相应调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相加即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 棉花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春播棉和夏播棉。产量按皮棉计算。不包括木棉。 油料产量 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 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水产品产量是通过各级水产和统计部门逐级上报取得数据。1995年及以前,贝类中牡蛎按鲜肉计算;蚶、蛤、蛙按5斤鲜品折1斤计算。1996年以后则统一按鲜品计算。 猪、牛、羊肉产量 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包括全社会范围内的产量。1996年前为各级逐级上报数据。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以后,由于畜牧业产品年报数据与普查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畜牧业年报数据与普查数据进行衔接。1999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品种的抽样调查,并用抽样数据作为国家定案数据使用。未开展抽样调查的地区和品种,仍使用各级统计部门逐级上报数据。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指报告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建筑业统计单位指从事房屋、构筑物建造和设备安装活动的生产单位。根据不同的组织方式,建筑业统计的调查单位可分为法人建筑业企业和附营建筑活动单位。法人建筑业企业是指专门组织的独立核算的法人建筑业企业。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它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附营建筑活动单位是指建筑业以外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为完成本单位固定资产建造任务而自行组织的建筑施工单位。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①具有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建筑安装活动;②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活动;③在企业内部单独核算收支。 建筑业总产值(即自行完成施工产值)指建筑业企业或附营建筑施工单位自行完成的按工程进度计算的建筑安装生产总值。建筑业产值包括: ①建筑工程产值: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 ②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 ③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指房屋、构筑物修理所完成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构筑物本身的价值和生产设备修理价值。 ④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的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不论是现场还是附属加工厂为本单位承建工程制造的非标准设备的价值,都应计算产值。 竣工产值指在报告期内,按照设计所规定的工程内容全部完成,达到了设计规定的交工条件,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鉴定合格的单位工程价值之和。 建筑业增加值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建筑业增加值采用分配法计算,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主管业务应付工资+主管业务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内新开工的、上期施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上期停建本期复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不包括上期开工后又停工,本期未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按照设计所规定的工程内容全部完成,达到了设计规定的交工条件,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鉴定合格的房屋建筑面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