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悦培乐学假期班《生活与哲学》诗句与成语类专题选择题集中训练by陆智乐

1.“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下列诗句与题中诗句蕴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有()

A.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B.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5.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列对该诗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

②“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联系是随意的

7.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8.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俗语与诗句。下列对俗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与《易传》中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诗句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D.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0.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2.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上题所引杜诗便是"有我之境"之一例。据此,下列诗句中同属"有我之境" 的是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16.著名诗人雷抒雁曾有一段描写枯树和柔藤的诗句,读来令人感动:“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这段描写说明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 .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 C .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 D .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 17.德国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 .认识不能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D .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占有真理则不然 18.下列诗句与右图漫画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历尽夭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C.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

B .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20.下列诗句中与漫画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 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 满招损,谦受益

22.卢梅坡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上述诗句主要反映了 A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C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D .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23.下列诗句中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哲理相似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24.唐代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诗句表明了

A .人与自然界是协调发展的

B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 .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5.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

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

2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空间的无限性 D 时间的无限性

28.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 A .不符合社会实际,永远无法实现; B .完全是作者的主观意愿;

C .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 .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29.下列诗句与“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 .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

B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0.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纸卜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述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2.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3.下列诗句中,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4.在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巧妙地将雪花比拟成梨花,说明:

①诗人根据“雪花”与“梨花” 的固有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

②诗人认识到了“雪花”、“梨花”包含着的矛盾的普遍性

③诗人善于捕捉灵感

④诗人的认识实现了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5.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3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37.下列对谚语或诗句包含哲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8.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

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9.随着“山寨手机”的出现,“山寨”成为流行语,山寨文化也在中国火爆起来,如“山寨电影”“山寨春晚”等。对此,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文化。下列诗句中与材料中对山寨文化认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春江水暖鸭先知40.“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要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体现了()

A.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C: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41.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诗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所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43.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4.下列体现价值取向的诗句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5.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汶川地震中临时安置的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该校师生共克时艰,建设美好家园。下列诗句中,与“多难兴邦”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原本如“风、月、鹊、蛙”等平常景物,通过诗人巧妙结合就变得生动而魅力无穷。这是因为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B.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佳功能

D.事物要素结构和顺序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47.“月落灯前闭北堂,神魂交人杳冥乡。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衡芜觉后香。”这是徐寅《梦》中的诗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4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诗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49.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下列诗句中与孔子这一思想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黄金无赤足,白璧有微瑕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0.“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D.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质变51.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

①2010年6月8日,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机面世

②2011年5月12日,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六星连珠”现象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④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52.下列诗句与“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53.下列古诗句中,与“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中蕴含的哲理不相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C.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D.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54.“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写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5.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5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57.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8.唐代元稹《蚁》: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下列诗句与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59.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有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欲知山中事,请问打樵人

60.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现的哲理是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排除②。④观点错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哲理,而不是意识的反作用,故排除。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②④排除。

3.A

【解析】

试题分析:新竹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有较强的生命力。新竹的成长全凭老干扶持,说明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①④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错误;

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考点:新事物

点评:该题考察学生对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认识和区分,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和理解题意,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4.A

【解析】

试题分析:“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的意思,最适合的东西才是最好用的,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强调黄山与其他名山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故A入选。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当时(唐朝)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体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故排除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辩证否定,故排除C。D选项体现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5.B

6.B

【解析】该题最大的迷惑项是A项。苏东坡的嘲讽是有事实根据的,但他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并没有见过落英的秋菊,所以他认为王安石的诗句有误,这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故B项正确。7.A

【解析】

试题分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发展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②④项错误。本题选A项。

考点:物质是运动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8.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症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不同病症,治疗方法相同,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正确;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发展的观点,选项错误;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道柴米贵要当家,感知父母恩要成为父母,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该题选A。

考点: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判断和理解,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对体现的哲学道理准确解读。难度较大。

9.B

10.D

【解析】B项表面上看体现了事物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必须是一个事物,而花与人是两个事物。B项实际上更好地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C两项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也与题意不相符,排除;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借月盈必亏的道理,说明团圆固然是世人之所盼,但团圆之后,接踵而来的往往便是又一次别离。“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是说年年今日的夜晚,月光如白色的丝带,而相思之人在千里之外。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了遗憾,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1.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选C;运动是无条件的,A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错误;净值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

12.A

【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与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运动、变化、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①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②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区别:

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

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③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由上分析,本题选A。

13.B14.A

15.D

【解析】本题较好地处理了引入新材料与使用语言的复杂性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准确理解所选的几句杜诗的。16.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心是枯树与柔藤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体现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B、C、D本身表述错误。

17.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真理等知识点,B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等重要,D观点错误,无论追求真理还是占有真理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题干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强调真理应该是不断变化发展,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故C 符合题意,A观点正确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C。

考点:认识、真理

点评:考生要注意对于认识的无限性理解:客观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认识也是伴随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条件,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难度一般。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漫画中的“想在光明中行走,就别怕踩到黑暗”文字,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的。选项ACD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的道理。B选项中的成与败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的相关知识。

19.A

【解析】悲与欢,离与合,阴与睛,圆与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体现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这里我们不能把“悲、阴、缺”看成缺点,同样也不能把“欢、合、圆”看成是优点。B不是哲学道理。

2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漫画表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A项反映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等;B项反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项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由此可见,答案是C项。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内外因、发展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

21.B 22.C

【解析】明白诗意是做好该题的关键。该诗的意思是说梅花与白雪争春,它们互不相让,文人作出了客观评论,它们各有长短。故选C项。

23.C24.C25.D 26.C

27.B

【解析】“坐”,表明的是一种静态,但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因为人即使“坐”着也能“日行八万里”,这说明了运动的绝对性。A 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认识能力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C、D都是正确的观点,时间和空间都能无限延展,但题干并无此含义。

28.C

【解析】杜甫的诗句,忧国忧民,反映了让广大民众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来自民众居无定所的客观社会现实,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B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29.B 30.C 31.C

32.B

【解析】

试题分析:“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①③也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选B。②反映的哲理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选。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点评:做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题中古诗体现的哲理,然后在选项中找出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选项。题目难易程度适中。33.B34.B

35.C

【解析】题干强调规律的客观性,C项符合题意。

36.C37.C38.B 39.C

40.C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诗句中“留将要蒂在,岁岁有东风”表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同时,题干要求选出“主要体现了”,故应选C项。

41.B

42.A

【解析】由诗句的意思可知A是正确的。

43.C44.B45.B46.D47.C48.C

49.D

【解析】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即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①④符合题意,选择D项。②③与对立统一的观点不相符,不能入选。

50.B

51.C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④都属于发展,选C。②③属于一般的变化,没有发展,排除。

考点:发展的实质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要把握发展的实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52.C

【解析】“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体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B体现的是做好量的积累;D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53.B 54.D

55.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发展的观点。A是全面的观点,B是实践的观点,D是抓主要矛盾,C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6.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诗句中可以看出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C符合题意。

57.C

【解析】

试题分析:月圆月缺有本身运动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情天再补虽无术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故本题选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58.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也体现要注重量的积累。故本题选D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体现发展的观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联系的观点。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59.B

【解析】

60.D 【解析】根据题意,王安石改诗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遵守物质决定意识,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故BCD入选。A选项观点错误,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辩证法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文中的成语整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文中的成语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2.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3.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4.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5.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6.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7.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一拥而上: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9.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0. 杀人如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1. 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 1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十分险峻。也形容一个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一个人挡上万个人。 13. 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催促。 14.秋月春风:指美好的时光。 15. 门庭冷落: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16. 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 17. 司马青衫:形容极度悲伤。 18. 庄生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19.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20. 沧海珠泪:指诗人的思念的悲痛到了极点。 21. 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 22.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23. 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24. 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25.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6.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高三政治-高三政治复习哲学与文化生活测试题 最新

高三政治复习哲学与文化生活测试题 一.选择题(50分,每个2分) 近年来,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居民家庭,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热点。回答1-2题 1.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采矿业、钢铁业、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发展,说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任何事物之间都会发生联系 c.事物的联系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 D.人们可以随意改变事物的联系2.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这说明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利与弊是任何矛盾都有的两个方面 ③事物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当年法国人高唱着《马赛曲》奔赴卫国前线,中国人民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奔赴抗日前线。这主要表明 A.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B.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回答4——5题。 4.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节晚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③国家必须对流行的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018年12月1日,精彩纷呈的第15届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亚洲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广袤的亚洲空间浓缩,向世界人民表现了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历史、风俗。回答6一8题。。 6.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元素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纷呈,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文化发展开始趋同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商人贸易活动 B.教育活动 c.人口迁徙 D.大众传媒 8.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主要体现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有主次之分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每一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9.风景秀丽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通过黄山的秀丽表现出来 B.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存在于黄山的秀丽之中 C.黄山的秀丽存在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中 D.黄山的秀丽可分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10.不知从何时起,人们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都门庭若市。由此可见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11.冥王星是1930年由美国人汤博发现的,这在当时的观测条件下是了不起的。但随着人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不符合太阳行星的标准。2018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投票决定,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这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真理 ②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可以有多个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③D.②④ 12.2018年8月,北京奥组委发布了201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见 右图 )。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 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运动图形的简化特征,达 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这说明,艺术创作 A.不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B.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c.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D.具有主观随意性 13.2018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藏铁路的修建实现了三大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精神创新。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 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4.“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规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种观点错在 A.没有认识到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

八年级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1、(多选)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 C.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 D.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2、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是计算机专家,又精通英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 B.小说不仅故事曲折生动,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C.环保工程实施以来,江河日下,清澈见底,水生动物、植物也多了起来。? D.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劣势奶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B.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果我们放弃在本国高校学习的机会,而选择去遥远的外国大学求学,岂不是舍本求末吗? C.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D.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内建党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今年三月,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决定,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 C.湖南卫视举办了“快乐女声”歌手大赛,选手们的表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5、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只有不怕竞争,不怨天尤人,敢于迎难而上,才能把握好人生的航船。 B.那纤细的柳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C.在演讲比赛中,小明出口成章,挥洒自如,博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D.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至走火入魔,走上犯罪道路。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高级中学语文成语解释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成语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高中政治哲学漫画选择题

“水”? 哪儿 来的 原来 是这 样! 汇 报 高中政治哲学漫画选择题专题训练 1.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 思想一致 A.气者,理之所依也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2.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上图漫画中学生的做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下列说法与上图8漫画《如此用力》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B.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 4.上图漫画《“等”》体现的哲理是( ) A.要树立远大目标 B.要主动积极地去寻找工作 C.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上面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实事求是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树立全局观念 6.上图漫画《“点子”从哪儿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7.右图漫画表明 A.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B.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 D.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8.下图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 A.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启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D.说明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9.与右边漫画说明的哲学道理相同的一组 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D.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10.下图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实践不一定决定认识 B.认识对实践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书本

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中的成语

高中教材中的成语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小学成语专项练习试题与答案.docx

==== 六年级成语练习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 ()舟()剑()己()人()己()人 ()死()归自相()拾金() ()株()兔一()千里眉()色() 花()柳()()发()颜翠色()流 1、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己()人()死()归拾金() 2、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有:花()柳()翠色()流一()不染 4、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有:()发()颜 5、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有:神采()眉()色()愁眉不() 6、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烛夜游()山()岭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 奋不()身弄()作()()()向荣阴谋()计 好高()远神机()算()()其谈高()远() 自不()力()智多()德()望()斩()杀() 穷凶()()()武()威装()作()()颜()色 三、填写近义成语。 心不在焉()一模一样()五颜六色()乘风破浪() 仗势欺人()小巧玲珑()日以继夜()海底捞针() 心中有数()生机勃勃()千奇百怪()眼花缭乱() 随机应变()不由自主()交头接耳()形影不离() 不可胜数()提心吊胆()想方设法()绘声绘色()心悦诚服()千钧一发()足智多谋()惊惶失色()恍然大悟()皮包骨头()目瞪口呆()置之不理()真相大白()恰到好处()兴国安邦()平安无事()四、填写反义成语。 一心一意()一成不变()垂头丧气()单枪匹马()横冲直撞()奋不顾身()胸有成竹()生气勃勃()哑口无言()名副其实()目不转睛()不计其数()安居乐业()专心致志()举足轻重()理直气壮()

同心协力()千里迢迢()理所当然()风平浪静()盛气凌人() 五、划出下面词语中的别字并修改。 穿流不息()永往直前()身临奇境()暗然泪下()目之所急()头昏脑胀()济眉弄眼()洛绎不绝()背道而弛()千恣百态()亭亭欲立()换然一新()小心奕奕()五采缤纷()心扩神怡()目不转晴()无边无崖()喜出忘外()奄奄一息()容光泛发()无穷无禁()完壁归赵()再接再励()应接不瑕()精兵减政()视死如规()万赖俱寂()好高骛远()攻无不刻()阴谋鬼计()赞叹不一()自立更升() 六、填字,把成语补充完整。 1 ======

高中语文课本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成语大全 (必修一至五)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练习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思想”等有关。哲学用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理性的论证为人们呈现一种信仰、概念和态度。这说明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4.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因为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乔布斯意在说明() ①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科学之母”,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能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④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不能取得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主要是因为() A.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对方法论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据此回答7—8题。 6.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7.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8.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9.冯友兰先生说:“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既是高度的抽象又是丰富的具体 ④哲学揭示了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告诉我们:()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 ④哲学家不是纯粹的思想家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1.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最新成语选择专项练习20题

成语选择专项练习20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埃及《金字塔报》评论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轮美奂...,场面构思宏伟,寓意深刻,贯通古今,体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伟大传承以及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交融。 B当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后,各级党政部门首当其冲....的担负起抗震救灾的重任,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壮歌。 C中石油是香港市场近期一只炙手可热..的股邕即便“股神”巴菲特连续三次减持也丝毫未减其锐气,它成为近日为国企指数涨势贡献最大的股票。 D广州市全市数百万人走上街头,万人空巷..,为奥运圣火助威,展现了南粤人民对北京奥运会的高度热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语文学习的缺失,直接导致大学生汉语认知能力下降。一些学生基本的字词句表达能力 都很差,写出来的东西不忍卒读,和人交谈时也是白话连篇。 B企业亏损补贴因此成为公共财政的一大漏洞,财政部门因此可以上下其手....将不属于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范围的开支项目,假借企业亏损补贴名义予以解决。 C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D中新网5月25日电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昨日凌晨在菲律宾计顺市,因盗匪登堂.入室, 一名施姓华商在家中被刺杀,而其女佣则遭勒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老将张娟娟连续击败难以望其项背..的三名韩国强敌,为中国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枚 射箭金牌,也打破了韩国选手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24年不败神话。 B北京奥运圣火武汉站传递的起跑仪式将在黄鹤楼前举行,市民张先生便和家人一起来到 黄鹤楼前,翘足而待.,准备为奥运加油。 C针对张平清遭到犯罪嫌疑人持刀袭击,在扭打中冒死夺刀刺毙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检察 机关经过调查取证后,确认为正当防卫,实属罪不容诛...。 D我们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困难感同身受..,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虽然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任重道远,但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取得 最后的胜利,“三人成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内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城隍庙内包括庙附近的商家全

必修三成语

必修三课本中出现的成语 1、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2、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3、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4、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5、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6、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7、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8、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9、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10、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11、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12、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13、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14、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15、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16、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7、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18、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19、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20、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21、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2、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23、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24、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25、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26、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27、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28、自诩:自夸。 29、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30、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31、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32、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33稂莠(lángyǒu) : 稂和莠都是生长在稻田里的杂草,形似禾苗,对禾苗有害;比喻坏人。 34、良莠.(yǒu)不齐:禾苗和莠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35、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36、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37、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异常。 38、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39、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40、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41、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4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43、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不乱. 44、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第五部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Total Environment,2006,368:10?18.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成语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成语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2014高中语文成语专项练习60题(含解析)

2014高中语文成语专项练习60题(含详解)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D.她并不是真正关心矿上的生产,上次来,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机,个别学生还参与了赌博,请老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以防患未然。 B 《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B.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很为之苦恼。 C.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D.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1月4日,武汉商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资料(成语篇) 一、课内成语积累 1.既来之,则安之:原意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指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定下来。 2.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组织分裂瓦解。 3.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4.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或缺点,只是程度轻一些,却在讥笑别人。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5.弃甲曳兵:常用来形容败逃的狼狈样子。 6.不可估量:无法估计。 7.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不深入钻研。 8.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9.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10.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11.非同寻常:不同平常。 1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13.义愤填膺:由于不义的人和事所引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14.安之若素:对于困境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 15.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作心急火燎、心急如火。 16.不能自拔:不能主动地从痛苦中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17.公之于众:把事实向众人公开。

18.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也作息息相通。 19.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如同高山大河般雄伟豪迈。 20.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21.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2.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23.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24.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25.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26.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7.恻隐之心:形容对别人寄予同情。 28.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29.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或声音很低。 30.荷枪实弹:扛着枪,子弹上膛。指军队、警察等处于戒备状态。 31.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2.胜友如云:许多才华出众的人物聚集一处。 33.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座位。 34.腾蛟起凤:形容人的文章华美。 35.钟鸣鼎食:古代贵族权贵用餐时,打击乐器,用鼎器盛食物。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36.天高地迥:形容极其高远。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成语

高中语文全部成语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