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的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的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的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的稳定性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汕头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编号汕府科[2008]85)

作者简介:莫金娜,本科,副主任药师;从事药品检验工作;T el:(0754)88391241;E mail:mojinna@gmail com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的稳定性研究

莫金娜,李 汶,温玉莹,陈之敏,徐文敏,马晓璇

(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汕头

515041)

摘要: 目的通过考察7个临床常用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的有关物质检查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分析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及放置的时间对有关物质的影响,为该类药品的规范检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临床常用的7个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共19批次分别按法定标准配制成有关物质检查的供试溶液,分别在4、25、35 的条件下放置,依法测定24h 内有关物质的量的变化。结果供试溶液的放置时间及实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温度越高,放置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差。在4 中7个品种稳定性均好,可达24h 。有些对热敏感的品种,35 的条件下稳定时间不足2h 。结论检查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时,应注意供试溶液的稳定性,控制试验温度及放置时间,做到现配现用。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927 13;R978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7777(2010)08 0750 04Study on Stability of Related Substances of C ephalosporins for Injection

M o Jinna,Li Wen,Wen Yuying ,Chen Zhimin,Xu Wenmin and M a Xiao xuan (Shantou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Shantou 515041)

ABSTRACT: Objective By examining the seven clinical co mmo nly used cephalo sporins for injec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sam ple solutions for related substance tests and the influence o f different temper atures and sto ring times on the stability of related substances;data w ere co llected for standardizing tests for such drug s Methods In accordance w ith statutory cr iteria,the seven varieties of sam ples,19batches in total,w ere prepared into test solution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amo unt of r elated substances w er e tested w ithin 24hours at 4 ,25 ,35 Results T he temper ature and stor ing tim e o f the sample so lutions directly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T he tem perature was higher and the storing time w as lo ng er,so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olutio n w as w o rse T he stability of seven v ar ieties w as g ood,up to 24hour s But to som e heat sensitive species,the stable stor ing time w as less than 2hours at 3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 l the temperature and sto ring tim e of the sample solutio ns of cephalo sporins,and to use the preparatio n pro mptly

KEY WORDS: cephalo sporins for injection;test o f related substances;stability 头孢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疗效最好的一类抗生素,因其高效低毒、品种繁多,在抗感染药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头孢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中的 内酰胺环性质活泼,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导致结构的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有些降解产物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许

多头孢类抗生素以粉针剂的剂型面市,而且对有关物质的控制成为质量标准的重点关注内容。 中国药典!2005年版

[1]

收载的16个品种中有11个为

粉针剂型,其中有9个要求定量检查有关物质。笔者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头孢类抗生素配制成溶液后极不稳定,按照 中国药典!2005年

版规定进行有关物质检查时,供试溶液放置时间过长或实验环境温度较高则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中有关物质总量或特定杂质量超标,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实际质量情况,给监督检验工作带来了争议,而目前国内外药典在这一方面均未出台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本文选择7个临床常用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共19批次,通过实验,系统地考察有关物质检查供试溶液的稳定性,为现行标准的补充及修订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保障制药企业产品质量,实现科学监管提供依据。

1 材料与试剂

1 1 仪器和试药

Ag ilent1200series液相色谱仪(进样器配备控温模块);瑞士Mettler AG245型电子天平;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4 6m m?250mm, 5 m);醋酸钠、醋酸、庚烷磺酸钠、无水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正辛胺、四丁基氢氧化铵、三乙胺、醋酸铵(均为分析纯);乙腈(色谱纯)。

1 2 样品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批(3个不同厂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批(2个不同厂家);注射用头孢他啶3批(3个不同厂家);注射用头孢唑林钠3批(3个不同厂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批(3个不同厂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批(3个不同厂家);注射用头孢地嗪钠2批(2个不同厂家)。

1 3 方法

1 3 1 色谱条件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2 3]各具体品种项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规定。

1 3

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各具体品种项下有关物质检查法要求配制。

2 稳定性考察

按#1 3 2?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立即置于已经调好温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带控温模块的进样器中,分别考察供试品溶液在4、25、35 的条件下24h内的主成分及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每次0时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作为该批号样品主成分与杂质的基本量,供试品溶液中总杂质的量及其它已知杂质的量按标准规定方法计算,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进行比较。以时间为横坐标,主要降解物的百分量、总杂质的百分量为纵坐标,进行回归,所得直线斜率为有关物质的增加速率,以此推断供试液杂质量符合标准限度的放置时间(见表1、表2、表3);以每个品种的主要降解物、总杂质平均增加速率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拟合曲线(见图1、图2)。

表1 4 条件下24h内有关物质量的变化情况

品名批号样品中总杂质

的初始百分量

单个杂质增加速率

(杂质的百分量)

(h)

单个杂质量符合标准

限度的放置时间

(h)

有关物质增加速率

(总杂质的百分量)

(h)

总杂质量符合标准限度

的放置时间

(h)

注射用头孢09051620 300 003>240 002>24曲松钠 09032770 700 003>240 003>24 09021200 390 003>240 002>24注射用头孢0812221 790 003>240 010>24哌酮钠 09082121 000 003>240 008>24注射用头孢0804140 11//0 007>24他啶 30980903032 45//0 001/ 081030241 27//0 020>24注射用头孢200904052 440 007>240 003>24唑啉钠 0902251 580 005>240 003>24 09031181 270 007>240 003>24注射用头孢0708060 640 009>240 010>24呋辛钠 0709030 680 008>240 005>24 0711040 330 010>240 010>24注射用头孢07050103 71//0 001>24哌酮钠舒巴09040112 68//0 002>24坦钠 31580811022 23//0 001>24注射用头孢09041030 19//0 005>24地嗪钠 0907050 26//0 005>24

表2 25 条件下24h内有关物质量的变化情况

品名批号样品中总杂质

的初始百分量

单个杂质增加速率

(杂质的百分量)

(h)

单个杂质量符合标准

限度的放置时间

(h)

有关物质增加速率

(总杂质的百分量)

(h)

总杂质量符合标准限度

的放置时间

(h)

注射用头孢09051620 320 079 70 1524 5曲松钠 09032770 700 083 40 1423 6 09021200 400 099 40 10>24注射用头孢0812221 780 07>240 13>24哌酮钠 09082121 110 06>240 12>24注射用头孢0804140 13//0 0920 7他啶 30980903032 44//0 02/ 081030241 36//0 0610 7注射用头孢200904052 440 053 40 02>24唑啉钠 0902251 550 049 80 04>24 09031181 340 049 80 07>24注射用头孢0708061 060 085 50 219 2呋辛钠 0709031 010 127 70 1414 2 0711040 210 184 90 1815 5注射用头孢07050103 47//0 285 5哌酮钠舒巴09040112 33//0 1419 1坦钠 31580811022 03//0 1322 8注射用头孢09041030 18//0 01>24地嗪钠 0907050 21//0 01>24

表3 35 条件下24h内有关物质量的变化情况

品名批号样品中总杂质

的初始百分量

单个杂质增加速率

(杂质的百分量)

(h)

单个杂质量符合标准

限度的放置时间

(h)

有关物质增加速率

(总杂质的百分量)

(h)

总杂质量符合标准限度

的放置时间

(h)

注射用头孢09051620 340 144 50 3012 2曲松钠 09032770 660 141 60 3110 8 09021200 340 214 50 2315 9注射用头孢0812221 780 298 240 646 6哌酮钠 09082120 990 2810 80 578 8注射用头孢0804140 13//0 247 8他啶 30980903032 63//0 07/ 081030241 53//0 114 3注射用头孢200904052 600 111 00 0811 2唑啉钠 0902251 630 1040 1215 6 09031181 530 084 80 1117 9注射用头孢0708061 750 525 30 592 1呋辛钠 0709031 300 535 40 682 5 0711040 900 541 30 673 1注射用头孢07050103 77//0 671 8哌酮钠舒巴09040112 47//0 604 2坦钠 31580811022 44//0 644 0注射用头孢09041030 20//0 0711 4地嗪钠 0907050 27//0 0612 2

a 单个杂质;

b 总杂质;1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2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3 注射用头孢他啶钠;

4 注射用头孢唑啉钠;

5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6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7 注射用头孢地秦钠。

图1 平均增加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可见,7个品种的注射用头孢类抗生素有关物质的增加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4 的条件下,所有品种供试品溶液的降解速率小,稳定性好,24h内有关物质总杂质、特定杂质均不超出规定限度。25 的条件下,供试品溶液的降解速率增大,部分品种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放置10h后,总杂质超出规定限度;35 的条件下,供试品溶液稳定性差,降解速

率大,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放置3h后总杂质就已经超出规定的限度。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供试溶液稳定性最差,头孢地嗪钠的供试溶液相对稳定。不同品种稳定性有明显差异。相同条件下同一品种不同厂家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较小。

由于湿度和温度均是影响注射用头孢类抗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产品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多要求冷处或阴凉处,因此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1]将本实验的温度设置为4 、25 (常温)、35 。杂质检查接近于痕量检测,干扰因素多,杂质峰面积值小,标准一般要求有关物质检查的色谱运行时间为主成分出峰时间的3~5倍,因此从实际出发,本实验仅设定供试液放置时间不超过24h。

样品中杂质的初始百分量越大,其供试液杂质量符合标准限度的放置时间则越短,3批注射用头孢他啶的初始百分量相对较大,其中一批在0时初始百分量已超过标准限度,其杂质量的增加速率仍与温度呈正相关。部分品种如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有关物质检查,标准中除了要求对总杂质进行控制外,已知杂质的量也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在总杂质量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已知杂质的量却已超出限度。有些品种,质量标准虽未对单个杂质量进行限制,但随着降解的加剧,有些未知的杂质量已达到指导原则要求进行定性的限度[1]。因此,控制有关物质应同时关注总杂质和主要杂质的情况,而且应作为提高该类仿制药质量标准的关注点,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除了实验的准确度、线性、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耐用性、系统适用性等项目外,已有专家提出必须对实验的溶液验证其稳定性,以确保实验的适用性[4 12]。

本文所考察的7个临床常用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在质量标准要求的有关物质检查项中均未对供试溶液的使用情况有所限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加上条件的限制,目前有不少实验室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未能配备进样器控温模块,由于实验室环境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干扰则容易给监督检验工作带来争议,因此,通过规范实验条件,补充及修订现行质量标准,是提高药品质量,实现科学监管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S] 二部,2005:134 160;786;附录%&C;

附录%&F

[2]国家药品标准[S] YBH19972004

[3]国家药品标准[S] YBH24632006

[4]黄晓龙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EB/

OL] [2009 11 30] http://ww w instru ment com cn/

dow nload/shtmL/117930 s htmL

[5]姜力群,嵇元欣,刘晶锦,等 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的影

响因素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J] 药学进展,2008,32

(2):62 68

[6]吴宏伟,黄赐煌 头孢呋辛钠酯的稳定性研究[J] 海峡

药学,2006,18(1):78 80

[7]陈冠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66 67

[8]马玉香,李永亮 四种常用头孢类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研

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3):248 250

[9]赵军,朱晨,韩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多

种头孢菌素[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1

(4):145 151

[10]庄志萍,贾林艳,马天慧,等 用差热分析法研究头孢菌

素类药物的热稳定性[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3,(2):32 33

[11]田开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J] 中国药师,2002,5(1):53 55

[12]涂晓真,杨志杰,付丽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种头

孢菌素的分离与测定[J] 中国药师,2003,6(10):

634 637

抗生素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295 抗生素市场研究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生素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各类抗生素原料价格走势 头孢原料药价格走势趋势:7-ACA系列头孢需求正旺,出口增长,上中间体部分商品化产能受搬迁影响未能实际进入;但20xx年后中间体供应情况将转变。7-ACA 价格回落是迟早之事。预计下游大宗原料药将同步下降。小品种头孢原料药价格小品种头孢原料药价格趋势:总体情况看价格小头孢的规模开始放开,需求量上升到50吨以上的品种价格将价3000元以下逐渐下降到20xx元/kg,特别是那些在制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分析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2、头孢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3、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与分代 4、头孢类抗生素作用特点 5、二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呋辛市场情况 6、三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曲松市场情况 7、中国上市头孢药物分布 8、头孢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8.1 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8.2 用药趋势 8.2.1 口服与注射 8.2.2 各代趋势 9、头孢类药品种品牌分析 9.1 销售额领先通用名品种 9.2 销售额领先品牌品种 10、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10.1 促进抗感染药物市场需求因素 10.2 抑制抗感染药物市场扩张的因素分析 10.2.1 合理用药抑制抗感染药的扩张 10.2.2 国家政策管制日益严格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剂量就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氯类:B -内酰胺类(主要包括青霉素类与头抱菌素类等)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几类。 头抱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抱菌素在20 世纪60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 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以上。头抱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头抱菌素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2、头抱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2008年,全国22 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总金额已达到533 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4.7%,而其中头抱菌素类药物增长最为迅速,其销售额占购药总金额13.18%,增长率仍高达27.01%。2009 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增长约7%,销售额达到8370亿美元。而且,在未来的5年,仍将以5-8%的速度增长,销售额有望达到11000亿美元。2009 年全球抗感染药品市场销售额为370 亿美元。而其中头抱类抗生素占23.5%,据各类抗感染药物之首。 据统计,2009 年中国药品市场总额达到了4000 多亿元,而其中抗感染类药物是使用量和金额最大,占23.71%,在我国15 大类药物中居于首位。抗感染类药物的9 个小类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头抱类抗生素,占了50%以上, 5 年平均增长率为 25.36%。头抱类抗生素类药物不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国家卫生部新公布的《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部分)》中,抗微生物药有33 个品种,占205 个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总数的48.78%。在这33个药物中,头抱氨苄、头抱唑林、头抱呋辛、头抱曲松占据了四席,分别是临床常用药物中第一代至第三代头抱类抗生素中的代表性品种,也是抗菌谱广、肾脏毒性较低的药物。 其中,头抱呋辛和头抱曲松还具有对B -内酰胺酶较高的稳定性、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长、组织穿透力强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从而被广泛用于由抗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使用中的主流品种,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公共卫生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抗感染类药物一直是我国医药市场中的领军品种。作为抗细菌类药物主要品种的头孢类抗生素制剂,已占据了抗感染类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的金葡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差; ②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可为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第一代头孢抗革兰阳性需氧菌活性强(MSSA、PSSP、链球菌组、草绿色链球菌),抗少数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活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 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来星(先锋霉素3、头孢甘酸) 头孢唑啉钠(先锋5号)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 头孢乙腈(头孢氰甲,头孢赛曲,头孢菌素7) 头孢匹林(头孢吡硫、头孢菌素8、吡硫头孢菌素、头孢吡硫钠) 头孢硫脒(先锋霉素18、头孢菌素18)本品为第一代头孢菌素,为我国首先创用于临床。 头孢羟氨苄(头孢氯氨苄、希刻芳、单水头孢氯氨苄) 笫二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仿或略差,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对厌氧菌有高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②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③对肾脏的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 (l)抗酶性能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 目前,国内医院用抗感染药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增长速度最快,远远高于抗感染药物整体增长水平。但市场畅销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据统计,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60%,并且我国红霉素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表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当前企业在积极发展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的同时,也应重视红霉素类衍生物与半合成抗菌素的开发研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力持久新丁不断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毒性低微、口服方便且价格较廉的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学上的重要性仅略次于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氨基糖甙类。自1952年美国礼来公司推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红霉素后,该大类药物不断扩充,迅速成为全球抗感染用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张惠琳教 授告诉记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阳性菌、支原体和医原体等病毒,对一般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以口服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多数抗生素对细菌膜无力的不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作用细菌膜的特点使其优势尤为突出。但是,张教授也特别提醒,临床使用要特别留意由于其抗菌谱相对较窄,所以只能作用阴性菌,而对阳性菌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对红霉素研究开发的深入,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市场潜力日显,使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有一些专家甚至大胆预言:这一个世纪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形势很好,已占到抗生素市场14.5%的市场份额,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也牢牢地占据了稳定地位,2004年其各类产品在样本医院的用药市场销售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占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15.15%。 而由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断推出,临床应用仍日益扩大,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上,一系列红霉素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由于较好地解决了毒副作用问题,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抢占了部分红霉素的市场份额,使得红霉素的应用量不断减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曹克利教授告诉记者,现阶段在临床上这三类药物"用得都不错",用量很大,属于一线用药。他指出,特别是阿奇霉素,由于给药次数少、疗程相对较短,在儿科应用较受欢迎。 但同时,由于市场行情看好,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竞相开发这三个品种,造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使得生产能力过剩,价格竞争加剧,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 罗红霉素销售下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吴萌萌 2120100855 微生物专业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处方药。改善耐药性、扩展抗菌谱、增加抗菌活性依然是大环内酯类杭生素研究的主攻方向。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找抗耐药菌并能扩大抗菌谱的新化合物, 包括酮内酯类、酸内酯类、脱水内酯类等新品种的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包括细胞穿透作用、促胃肠动力作用、抗肿瘤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抗菌以外作用等临床新应用。新型高效的大环内酯类杭生素将不断涌现, 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本论文将着重介绍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机理;临床应用 Abstract Macrolide antibiotic is a kind of prescription drugs used clinically in recent years.Improving drug tolerance,expanding antibacterial spectrum,increasing antibiosis activity will be the major direction in macrolide antibiotic research.In recent years,researcher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finding drug tolerance bacterium and compounds to expend antibacterial spectrum,which include ketone lactones,acid lactones and dehydration lactones.Nowadays,new findings exclude antibiosis,include cell penetrates functio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titumor functio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o on were applied in clinical trial.The high-efficient macrolide antibiotic will spring up.Now,I will place emphasis up on introducing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acrolide antibiotic. Key words:Macrolide; Antibiotic; Mechanism; Clinical practice 引言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具有共同化学结构和相近抗菌作用的抗菌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组庞大的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快速抑菌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该类药物与头孢菌素、氟喹诺酮、半合成青霉素构成了抗生素市场的鼎足之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细菌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经典药物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经过不断发展,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品种。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概况

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学生:张丽娜 指导教师:魏琴吴丹李冬梅夏方诠 摘要综述抗生素药物的种类,对各种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和副作用进行简要介绍。全面介绍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测定方法,尤其对测定头孢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进行综合性全面阐述。 关键词抗生素;分析进展 引言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力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是临床医学上的一类重要药物。近年来,世界上抗生素的生产和应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生素种类繁多,目前,世界各国实际生产并用于医疗的抗生素有三百余种[1]。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以化学结构和性质而言,可分为以下9类[2]:1.β一内酰胺类; 2.氨基糖苷类; 3.大环内酯类; 4.氯霉素类; 5.四环素类; 6.多肽类; 7.抗肿瘤类; 8.林可霉素类;9.其他。为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一方面必须控制和保证药物及制剂的质量,即必须进行成品药物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药物在肌体内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研究,即需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这些都对分化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对现有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外,研究和发展新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药物生产和临床分析的需要,无疑是一件重要意义的工作。 1 抗生素药物的作用与分析 1.1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双氢链霉素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是目前我国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中常用的兽药之一,如用于防治鱼病、治疗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白头白嘴病等,也常添加到饲料中促进生长发育[3-4]。该类抗生素的主要毒副作用体现为对于脑神经、听觉以及肾脏的损害。因此,针对该类药物在食品中的残留,许多国家和机构都规定了明确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例如,瑞士规定,肝脏中链霉素的MRLs为0.5 mg·kg-1,肾脏中的MRLs为1.0 mg·kg-1;欧盟2377/90/EEC规定,肝脏中的最大残留量为2.0 mg·kg-1,肾脏中的最大残留量为5.0 mg·kg-1,肌肉中链霉素的最大残留量为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 根据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分为一、二、三,四代(见1表)。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比较(表1) 项 目 常用品种 抗 菌 谱 及 作 用 特 点 备注 第一代 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注射) 抗革兰氏阳性菌,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弱。 可口服, 注射 第二代 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感染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较少用 应 第三代 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临床广泛用应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奎诺(动物专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强大的作用,且能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具有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优良性能。 价格昂 贵 1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及作用与青霉素相同,常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球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青霉素耐药的球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较弱。对绿脓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无效。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为口服头孢.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好。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夫辛钠、头孢替安、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几乎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包括对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和脆弱拟杆菌等也具有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肠道感染,肺炎、胸膜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

头孢类抗生素行业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头孢类抗生素行业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6月 头孢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孢菌素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以上。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头孢菌素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1、头孢菌素主要品种 从1964年礼莱公司上市第一个头孢菌素头孢噻吩以来,到目前为止,已上市品种达60余种。头孢菌素类已出现第一至第三代产品,第二代产品引入了肟基,提高了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三代头孢类提高了抗绿脓杆菌的活性,延长了半衰期,减轻了对肾的毒性。近年又出现了第四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原称先锋4号)、头孢唑啉(原称先锋5号)和头孢拉定(原称先锋6号)。它们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稍差。头孢氨苄的抗菌作用稍弱,一般口服。用以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头孢唑啉是注射剂,它的抗菌作用比头孢氨苄强,头孢拉定既有静脉点滴,也可口服,使用方便。头孢唑啉和头孢拉定的适应症与头孢氨苄基本相同。 第二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西丁(美福仙)等。第二代头孢的抗菌谱比一代头孢广些,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一代头孢大致相当,而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范围比一代头孢广,抗菌作用也强。比起一代头孢来,对肝肾的毒性也小些。根据这些特点,二代头孢多用在病原菌不太明确,不能肯定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或者属于混合感染情况。 第三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噻肟钠(凯福隆)、头孢哌酮钠(先锋必)、头孢他啶(复达欣)、头孢曲松(罗氏芬)等。口服的有头孢布烯(先力腾)、头孢克肟(世福素)等。三代头孢主要是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用。有的品种对绿脓杆菌等抵抗力很强的细菌也有强大的杀菌力,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不如一、二代头孢。 第四代产品第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国外临床的新一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目前尚未开始在国内应用,但估计很快就会应用于国内临床。第四代头孢菌素有头孢派姆(cefepime,CFP)即Maxisime、头孢克列定(cefaclidine)、头孢匹罗(cefpirome)及E1077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特性耐药临床应用第一个天然碳青霉烯(carbopenems)类抗生素硫霉素(thienamycins)于1976年由默克公司从牲畜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中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感染、多重耐药株感染、医院获得肠杆菌属细菌的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目前,已有两代产品应用于临床,分别以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为代表。 现对该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耐药情况、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品种介绍 由于天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稳定性,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都是半合成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已经上市的有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艾他培南和多尼培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1.1 亚胺培南(imipenem) 亚胺培南(商品名泰能)是第一代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的代表品种,其对肾脱氢肽酶1(dehydro peptidasse1, DHP1)不稳定,易被降解,降解后产生肾毒性,因此,临床上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 制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以防止亚胺培南在肾小管处被破坏,减少亚胺培南的肾毒性[1]。 1.2 帕尼培南(panipenem) 帕尼培南(商品名克倍宁)为亚胺培南的类似物,与亚胺培南相比,其对DHP1的稳定性强。由于其肾毒性,临床上与有机阳离子转移抑制剂倍他米隆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制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 1.3 美罗培南(meropenem) 美罗培南(商品名美平)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品种,是第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都很安全,增强了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菌活性。 1.4 比阿培南(biapenem) 比阿培南是继美罗培南以后第二个可以单独给药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其他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比,其肾毒性几乎为零,且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更安全、有效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 1.5 艾他培南(ertapenem) 艾他培南是一种广谱长效、对DHP1稳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半衰期也较长[4]。 1.6 多尼培南(doripenem) 多尼培南是一种新的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 2 作用机制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1) 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基本要求 学习要点 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化学纯度较低, 同系物多,异构体多,降解物多,稳定性差。 二、鉴别方法:生物学法,理化方法。 三、特殊检查项目:异常毒性、热源或细菌内毒素、降压物质、无菌,组分分析,聚合物等。 四、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 (一)、微生物学法——通过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产生抑菌圈的大小来测定供试品的效价。 其原理恰好与临床应用要求一致,更能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 1、对于分子结构复杂、多组分的抗生素,生物学法是首选的效价测定方法。 2、本法的优点: 灵敏、用量小,结果直观 适用范围广:纯度好的、差的制品,已知或新发现的抗生素均适用,同一类型的抗 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总效价。 3、缺点: 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误差大等。 (二)、理化方法——适用于提纯的产品以及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 1、本法的优点: 迅速、准确、有较高的专属性。 2、缺点: 对含有具同样官能团杂质的供试品不适用,或需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校正。而且当该法是利用某一类型抗生素的共同结构部分的反应时,所测得的结果,往往只能代表药物的总的含量,并不一定能代表抗生素的生物效价。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化学结构与性质 (一)、青霉素族

(二)、头孢菌素族 二、鉴别试验 (一)、呈色反应 1、羟肟酸铁反应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在碱性中与羟胺作用,β-内酰胺环破裂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2、茚三酮反应 3、与重氮苯磺酸的偶合反应 4、硫酸-甲醛试验 第1页/共8页 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2) (二)、各种盐的反应 1、钾、钠离子的火焰反应 2、有机胺盐的特殊反应(如普鲁卡因青霉素的重氮化-偶合反应) (三)、色谱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薄层色谱法(TLC) 3、中国药典收载的头孢菌素族药物和大多数青霉素族药物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四)、光谱法 1、IR——各国药典对收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乎均采用了本法进行鉴别。 2、该类抗生素共有的特征峰: 1)、β-内酰胺环羰基的伸缩振动(1750~1800) 2)、仲酰胺的氨基、羰基的伸缩振动(3300cm-1±,1525 cm-1±,1680 cm-1±) 3)、羧酸离子的伸缩振动(1600 cm-1±、1410 cm-1±) 3、UV——利用最大吸收波长鉴定法或利用水解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鉴定法。 三、特殊杂质的检查 本类抗生素的特殊杂质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有关物质,异构体等,一般采用HPLC法控制其量,也有采用测定杂质的吸收度来控制杂质量的。 (一)、聚合物——HPLC法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葡聚糖凝胶G-10(40~120?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 径1.3~1.5cm,床体积50~60mL;流动相A为含3.5%硫酸铵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取磷 酸氢二钠 2.19g和磷酸二氢钠0.54g,加水1000mL使溶解,调节pH值至7.0),流动相B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用1mg/mL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 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ˉ杆菌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lizz 国际药业来源:文献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1-6-27 [关键字]:抗生素头孢菌素礼来ADM Basilea Abraham Ceftaroline头孢噻吩 健康网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 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 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的,多为半广谱抗生素,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有效,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流感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因此,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 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吩(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能较强,主要表现在抗β-内酰胺酶性能强和抗菌谱广,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等) 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较有效;且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菌、部分柠檬酸杆菌、部

一 二 三 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第一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较温和的抗生素,能抵抗包括能生产青霉素酶及敏感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等细菌,纵然它们不是这种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它们另外亦会抵抗一些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肠球菌、抗药性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引朵阳性变型杆菌或沙雷氏菌没有功效。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 ? 头孢氰甲 ? 头孢羟氨苄 ? 头孢氨苄 ? 头孢来星 ? 头孢洛宁 ? 头孢噻啶 ? 头孢噻吩 ? 头孢匹林 ? 头孢曲秦 ? 头孢氮氟

? 头孢唑林 ? 头孢拉定 ? 头孢沙定 ? 头孢替唑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且保留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性。它们对β内醘胺酶有更大的抵抗力。 ? 头孢克洛 ? 头孢尼西 ? 头孢丙烯

? 头孢唑南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着抗厌氧性生物性的包括: ? 头孢孟多 ? 头孢雷特 ? 头孢替安 以下的头孢烯有时亦被分类为第二代头孢菌素: ? 碳头孢烯:氯碳头孢 ? 头霉素:头孢拉宗、头孢美唑 ? 头孢米诺、头孢替坦、头孢西丁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第三代 第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广泛的抗菌性,且增加了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某些头孢菌素,尤其是口服的及具抗假单胞菌属能力的,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减少了的抗菌性。虽然扩展了的药性,β内醘胺酶使得它们在临床的用途减少,但它们仍特别适用于治疗院内感染。 ? 头孢卡品 ? 头孢达肟 ? 头孢地尼 ? 头孢托仑 ? 头孢他美 ? 头孢克肟 ? 头孢甲肟 ? 头孢地秦 ? 头孢哌酮 ? 头孢噻肟 ? 头孢咪唑 ? 头孢泊肟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或称巨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及去氧糖胺)的内酯环。内酯环可以是由14、15或16个单元组成。大环内酯属于天然产物中的多烯酮类。 发展历史最初使用的大环内酯是红霉素,它是礼来公司的研究队在菲律宾怡朗的土壤中,从红霉素链霉菌中抽取出来。并于1952年,在美国首次以“月桂酰(Ilosone?)”的商标出售。 [编辑] 药理作用[编辑] 运作原理大环内酯与细菌的核糖体50S次体进行可逆结合,阻止细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阻碍肽酰tRNA的转移。这种作用是制菌性的,但在高浓度下亦有杀菌的效用。大环内酯倾向于白血球内积聚,所以能被运送至受感染的位点。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构造与人类核糖体的不相同,所以大环内酯不会阻碍人体内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而其他同样利用核糖体的差异作出选择有毒性的药物有氯霉素、四环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运作原理与结合的位点则各有差异。 另外,在微生物学中,大环内酯是属于抑菌的药物,但同时亦有阻止增生的效用,在高浓度下有杀菌的功效。如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严重的病症亦会使用大环内酯来治疗。但是杀菌的说法仍然未有正式的医学基础,对此仍有不同的说法。无论是抑菌或杀菌,在临床时特别需要留意其效用,亦即与引发抗药性的程度、对病变部位的转移、抗菌

的种类数目、最低抑菌浓度(MIC)等复杂的要素有关。总括而言,大环内酯按临床的效用来说并非十分好的药物。 [编辑] 使用药物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会考虑用药的时间性,还是着重浓度的重要性。在使用大环内醋时基本上都是考虑用药时间性,因为只要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大环内酯都能发挥理想效果,若再提升浓度都不会有太显著的效果。所以有部份的大环内酯,如克拉霉素,有徐放性制剂(即使用后会慢慢开始溶化,以加长用药的时间性)。不过,阿奇霉素及酮内酯在这点上则与普遍的大环内酯有所不同。 [编辑] 用途大环内酯用于治疗诸如呼吸道感染及软组织感染之类的细菌感染,其抗菌范围较青霉素稍大,因此大环内酯可代替青霉素用于对后者过敏的病者身上。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肠道球菌通常受大环内酯影响。与青霉素不同,大环内酯也对支原体、分支杆菌、部份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有效。治疗链球菌感染、梅毒、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莱姆病 相较青霉素,大环内酯能针对没有细胞壁或低肽聚糖细胞壁的细菌。而且因它对人体细胞的高渗透性,亦较低渗透性的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优胜。虽然四环素同样有着高渗透性,但因对骨骼及牙齿的影响,在孕妇或婴儿多会使用大环内酯。所以,一些由细菌感染引起

2014年头孢抗生素类药物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头孢抗生素类药物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 (3) 2、行业管理制度 (3) 二、行业基本情况 (4) 1、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4) 2、头孢类抗生素市场情况 (6) 三、行业竞争格局 (7) 四、行业风险 (8) 1、行业监管风险 (8) 2、新药研发与推广的风险 (9) 3、人力资源风险 (9) 五、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0) 1、有利因素 (10)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10) (2)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稳步提高 (10) (3)生活水平及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10) 2、不利因素 (11) (1)药品价格调控的不利影响 (11) (2)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 (11) (3)实施限制抗生素政策产生不利影响 (12)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制订医药行业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对医药行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起草与卫生、药品、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草案,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 国家药监局主要负责对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流通及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包括市场监管、新药审批、GMP 及GSP 等认证、推行OTC制度、药品安全性评价等。 国家发改委负责研究拟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医药工业产业政策,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行业管理,制订药品价格政策,监督价格政策的执行,调控药品价格总水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拟定医疗保险的规则和政策,编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2、行业管理制度 医药行业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相关医药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生产经营。抗生素行业特有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关

抗生素行业分析报告

抗生素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行业监管体制 (4) (1)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4)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4) (3)药品注册制度 (5) (4)国家药品标准 (5) (5)药品定价 (6) (6)药用辅料管理制度 (6) 3、行业鼓励发展政策 (8) 4、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9) 二、医药市场状况 (10) 1、全球医药市场概述 (10) (1)新兴医药市场增长迅速 (11) (2)专利药过期达顶峰,主要治疗领域仿制药竞争加剧 (11) (3)来自政府和私人医药支付者更多的制约将抑制药品开支预算的增长 (11) (4)产品创新周期和需求的增加驱动治疗领域的发展 (11) 2、我国医药市场概述 (12) 三、抗生素行业发展状况 (13) 1、抗生素行业概况 (13) (1)抗生素简介 (13) (2)抗生素制剂市场规模 (14) (3)抗生素制剂行业发展前景 (15) 2、青霉素行业概况 (16) (1)青霉素简介 (16) (2)我国青霉素制剂市场规模分析 (18) (3)未来六年我国青霉素制剂行业发展趋势 (19)

3、磺苄西林钠市场状况 (20) (1)磺苄西林钠简介 (20) (2)磺苄西林钠市场现状 (21) 4、磺苄西林钠未来发展趋势 (23)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5) 1、政策性壁垒 (25) 2、技术壁垒 (25) 3、资金壁垒 (26) 五、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6)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27)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7) 1、有利因素 (27) (1)国家产业政策 (27) (2)全球医药行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28) (3)我国人口增长与老龄化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28) 2、不利因素 (29)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不高 (29) (2)跨国医药企业产品对国内产品的竞争威胁 (29) (3)医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30) 八、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0) 九、行业经营模式与行业特征 (31) 1、行业经营模式 (31)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31) 十、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32) 1、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32) 2、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3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