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常州市新桥中学高绿岸

内容摘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有相应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教与学的方式,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笔者结合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谈点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高中思想政治

一、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选择

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灵活性。探究课的内容源于教材,又宽于教材,教材中的每一个探究话题都给师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教师应灵活选择活动内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符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作为探究课的内容;其次要选择新颖有趣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

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后的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就业”二字学生很熟悉,易唤起学生兴趣。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应用知识,使其心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来确定不同的活动内容,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就有了内在动力。2.综合性。提供的背景材料和设计的问题力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有关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3.开放性。设疑的内容要灵活,具有开放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拘泥于让学生只会从书本上找出答案照读,避免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讲“做好创业与就业准备”时,举了罗福欢擦鞋创业的示例,针对有些学生错误的择业观,我提了个问题,罗福欢是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但是他的创业是从街头擦鞋做起的,如果是你,你愿意吗?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多样的回答,而非生搬硬套书本上正确的择业观。同时,罗福欢的示例作为一个正面的向导,给予学生以很多的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现实性。围绕现实热点问题多向辐射,增强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真正领会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质。

例如,如在讲《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时,恰逢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之时,在法国出现了反华分子和藏独分子破坏活动,QQ、网络到处宣扬抵制“家乐福产品”,学生对此反应强烈,我及时提出问题:“抵制家乐福产品,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砸烂家乐福产品,与3、14西藏打砸抢事件有何不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性爱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

二、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探究教学,立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张让学生有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团队协作,小组互动交流,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合作式、愉快式、成功式教学,因此该教学模式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分几个教学环节:设境引导,诱发参与;设置疑问,开拓思维;小组交流,探索研究;实践体会,拓展延伸。

1、设境引导,诱发参与

创设探究情境、使学习尽量发生在现实情境或类似情景中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

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创新的目的。情境可以利用新闻报道、社会观察、时事热点等题材来创设;可借助直观形象的小品、音乐、漫画、录相等来渲染情感、引起共鸣;可以拿身边、周围事件来设置问题,明辨是非;也可以通过体验式活动情境如辩论、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思想政治新教材本身设计的大量探究活动也要尽量有选择的利用起来。

例如,在讲“传统文化继承”时,我用了一系列的图片,针灸,京剧,书法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涌动起一种民族自豪感,要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也唤起了学生的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如,在复习文化生活“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时,恰逢发生了拉萨打砸事件,于是采用新闻中播出的暴徒持刀砍伤路人,防火烧店等视频作为情境导入,引起了平时在学校很难接触时政的学生莫大的兴趣,激起了他们对遇害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痛恨,增强了民族情感,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设置疑问,开拓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导火索,有疑问才会有思索,才会探究。由此,问题的设置是极为重要,设置问题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火花的燃起。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动机和出发点,问题过于简单、单调、枯燥学生感到乏味,问题过于难,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所能达到的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失去了动力和乐趣,问题的无序性、无目的性,缺乏连续性、畅通性,会打乱学生的正常的逻辑思维。因此,在设置疑问时要注意:(1)问题能引出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2)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一定探究空间,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探究兴趣。(3)问题有足够的复杂性,包括许多相互联系部分。学生能进行合作学习、在协作中共同构建知识。

(4)学生能共享探究心得和探究成果,老师能适时给学生有效评价。对有些问题教师不需详尽解答,目的在于激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发展潜质。

例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这一框时,恰逢开两会,于是,导入采用竞答的方式。我设置了一系列跟时事有关的问题,如中央召开了哪两会?现任的委员长是谁?人民代表都是党员吗?我国有几级人大?“一府两院”是什么?今年全国人大进行了哪些活动?这些设问既与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有关,又接触了时政信息,学生踊跃竞答,思维活跃起来。

再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④《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我想做一张书桌,需要哪些条件?

(2)、做一张书桌的过程是随心所欲的吗?就已有的材料而言,我能够想要书桌成什么样就成什么样吗?

(3)、现在做书桌和古代相比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

这样的情境设计,促人思索,既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同一素材问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充分运用了资源,而且通过一个浅显的问题问出了蕴藏在背后的深刻哲理。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展开了积极主动地探索,很快认识到构成实践的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而且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受到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是客观的。

3、小组交流,探索研究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揭示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使学生完成由现象到理论的转变,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

学生先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长将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起来,探讨如何解决,以便为下一次小组

间交流做准备。开展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自主创新教学营造轻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设置了一个合作探究。随着小车价格普遍下降,有的汽车价格跌破了5万,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能消费汽车.有这样三个家庭:老张:做建材生意,拥有约50万元存款,生意时好时坏,月收入约1-3千元。小赵:网络公司技术工程师,有存款4万元,固定月薪1.5万元。老李:企业技术员,有存款5万元,月工资1000元。你建议用哪种交易方式?老张老李适合用什么方式?学生针对教师设置的疑问,积极探索研究,纷纷发表了本小组的意见。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国家提倡贷款消费,有何好处和作用?学生紧接着进一步探究,多角度思考,运用前面学习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从而得出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对于社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信用意识。于是我进一步提问,贷款消费时,应采取什么态度呢?学生运用书本上关于两位老太太对于买房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探究得出应该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贷款消费,同时应该考虑偿还能力,讲信用,按时还贷。至此,既达成了教学目标,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实践体会,拓展延伸

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认识,丰富内容,开阔思路,从而明白探究的重要性,理解探究的价值,享受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准备”的课上,为了使学生对就业状况有更深的了解,我布置了一道拓展延伸题: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调查中学生职业理想,调查社会就业情况,调查现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学生收集现实材料、分析原因、总结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书本知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体会

通过这样的探究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和控制方式从原来的完全由教师调控转向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控制。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时间大部分交由学生享用和控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然而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新课程课时较紧张、探究活动的可行性。综合探究活动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观察、调查、实验等客观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等是否能够承担。同时搞好新课程综合探究活动必须处理好活动时间、方向引导、学生参与度等多方面关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使这个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我觉得在实施课堂探究时可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治课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

(二)营造激励思考、创新的情感氛围

要使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活动,必须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情感氛围,真正使学生能够自由自觉地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如“相信你能行”“你的想法很独特”“你很棒”等语言给学生以精神鼓励。当教师偶有疏忽而出错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巧妙利用契机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此外,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对差生多偏爱些,让他们在老师的关爱和激励中树立起学习信心。

(三)给学生以充分思考、发言和交流的时间

当呈现问题情境后,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针对问题去看书、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一是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二是教师要精讲,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但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引领替代学生问题探究的活动过程。应该尽量让出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多看、多想、多做、多说。

总之,教无定法,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要遵循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讨之中,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探究教学目标达成策略例谈》贡和法耿亚彬《素质教育大参考》08年第5期

2、江金平:《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策略探索》,《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2期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朱光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裴新宁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教材研究所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李亦菲,《探究性学习:概念辩析与实施要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