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溶与不可溶

可溶与不可溶

可溶与不可溶
可溶与不可溶

初中化学新授课“导学案”课例及分析

§7.1溶解现象(第一课时)

可溶与不可溶

主备人:审核人: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的形成

2.溶液的特征

3.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般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会做了,学习新课有保障

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蔗糖放入水中为何很快就不见了.

2.一杯食盐水,它的()

A.各部分一样咸 B.上部分比下部分咸

C.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D.中间部分比上下部分咸

3.请亲自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在一个瓶子中装一定量的水,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植物油,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是.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有出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剂是__________的物质,溶质是_____________的物质.

3.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溶剂是______;碘酒溶液中溶质是_____,溶剂是_____.

二、新课导入

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那我们先来了解溶液的概念。

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及前几章我们都已学过、用过,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

三、新课学习

1.溶液与浊液概念的形成: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7-1:把食盐、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要求学生填写下表,观察实验并填表。

[总结现象]:(1)刚加入时:均上下分层。

(2)振荡后:液体变浑浊。

(3)静置后:

[小结]:总结几组概念:

⑴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⑵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

悬浮液)。

⑶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

状液)。

2、溶液的特征: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7-2:将蔗糖、硫酸铜分别放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

描述实验现象:

解释:

问题:为什么蔗糖、硫酸铜溶于水后和前面所做实验中①的现象相同与②③现象不同呢?

[小结]: 溶液的特征:

⑴;⑵;

⑶;⑷。

[注意]:

1.悬浊液浑浊是因为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

因为液体小液滴引起的。

水中扩散,随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

2-)均一分散到硫酸铜溶于水,也是构成硫酸铜的小微粒(Cu2+、SO

4

水分子中间。

3、溶液的组成:

学生阅读教材P194-160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内容。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思考]

(1)如何根据溶液名称来确定溶剂跟溶质?

(2)理解溶液概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4.溶液的应用

自己阅读教材P194-160,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举出更多生活中的实例。

[小结]:

(1)在溶液中反应可加快反应速度。

(2)溶液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

的输送。

如:生理盐水、眼药水、CO

2

[注意事项]:

a.溶液并非全是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b.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c.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课堂练习]:

(1)教材P196检查站。

(2)区别以下液体是不是溶液:

a.硫酸铜溶于水;

b.牛奶;

c.高锰酸钾溶于水;

d.醋。

【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D.75%的酒精溶液

2.下列溶液中,不用水做溶剂的是( )

A.稀硫酸B.澄清的石灰水C.碘酒 D.硫酸锌溶液3.溶液具有的特征是( )

A.透明的B.无色的C.浑浊的 D.均一稳定的

4.溶液一定是( )

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D.纯净物

5.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A.浮在水面B.沉在底部C.浮在中间D.不会析出来6.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是气体的是( )

A.碘酒B.盐酸C.石灰水D.生理盐水

7.下列液体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B.牛奶C.蒸馏水D.豆浆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锌、硫酸锌 D.汽油、水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稀程度都相同

D.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等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

二、判断题:

1.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2.均一、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

3.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的浓度变小。

4.溶液的特征是“均一”,即同溶液各处的浓稀一样,性质相同。

5.将食油滴入装水的试管内,充分振荡,所得到的液体中食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课后记】

【设计意图及使用说明】

一、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2.难点:

(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疑点: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观特征。

4.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挂图(或模型),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二、学案中学习环节设置说明:

【课前预习】

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这两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对理解本节的概念有所帮助。【新课导入】

教师在本环节多使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对本节知识非常感兴趣。

【学生分组实验】

1. 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利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实验。

【导学引路】

有些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导学学案进行助学说明,以便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学习。

【课堂练习】

1.加深学生对溶液、溶剂及溶质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并随堂解决,启发学生总结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引起重视。

【小结】

【本节达标练习】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检自测。

对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分析方法的改进

第4期(总第113期)煤化工No.4(TotalNo.113)!!!!圭!旦垡竺垒!g塾旦竺堡生!翌堕竺!!翌.垒竺苎:三竺竺兰对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分析方法的改进 莫菊青许云秀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041606) 摘要针对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分析结果偏高的现象,根据煤沥青中甲苯不溶物的测定原理.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试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分析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含量的简单、经济、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煤沥青喹啉喹啉不溶物 文章编号:1005—9598I2004)一04—0045—02中图分类号:TQ522.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煤沥青是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九大产品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国标GB/T2290—94《煤沥青及其测定方法》将煤沥青分为两个等级:中温1号、中温2号。中温1号要求分析灰分、挥发分、甲苯不溶物、水分、软化点、喹啉不溶物,中温2号对喹啉不溶物不作要求。我公司采用GB/T2290—94分析煤沥青,生产的是中温2号沥青,达不到中温1号要求,因此不分析喹啉不溶物。但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决定开展喹啉不溶物的分析工作,并探索出一套简单、经济、可行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及初步试验情况 测定煤沥青喹啉不溶物的通用方法为国标GB/T2290—94《煤沥青及其测定方法》中规定的称量法,YB/T5194—93《改质沥青及其测定方法》中关于改质沥青喹啉不溶物的测定方法同样为称量法。 1.1分析方法 称取lg试样放人烧杯中,加入20mL喹啉后加热溶解0.5h,冷却。真空抽滤,抽干后,用60mL喹啉分3次清洗烧杯,抽干后,再用100mL纯苯分3次洗涤滤纸,使滤纸及喹啉不溶物上的喹啉全部洗净。抽干后,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莫菊青,女,1965年m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化T大学化学T程专业,工程师。现从事分析检测技术工作。取出滤纸置于预先处理好的已知称量瓶中,在105℃~110。C下干燥1h,取出,称量。 1.2初步试验情况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测得的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含量均在20%左右,国标要求中温1号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含量≤1096。 由喹啉不溶物的测定原理,我们联想到煤沥青中甲苯不溶物的测定原理,二者基本相同。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煤沥青中甲苯不溶物含量一般在10%左右,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滤纸上留有大量不溶物,而分析喹啉不溶物时,滤纸上却没有明显的不溶物存在。根据这一主要现象,我们认为喹啉不溶物的分析结果存在偏高现象。 2原因分析 通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分析结果偏高的原因大致有两种: (1)试样干燥时间短,纯苯没有完全蒸发; (2)滤纸及喹啉不溶物上的喹啉未全部洗净。 3试验过程的改进 3.1在试验过程中延长试样干燥时间 分别将3个煤沥青试样各干燥1h、2h、3h,测得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含量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试样干燥时间的长短不是造成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分析结果偏高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纯苯已完全蒸发。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word版本

1、化合物 阴离子阳离子 OH- 氢氧根 NO3- 硝酸根 Cl- 氯离子 SO42- 硫酸根 CO32- 碳酸根 分 类 O2- 氧离子 H+H2O HNO3、↑HCl、↑H2SO4 H2CO3、↑→ 酸H2O 氢离子水硝酸盐酸硫酸碳酸水 NH4+NH4·H2O↑NH4NO3 NH4Cl (NH4)2SO4 (NH4)2CO3↓ 盐_ 铵根离子氨水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_K+KOH KNO3KCl K2SO4K2CO3K2O 钾离子氢氧化钾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钾氧化钾Na+ NaOH NaNO3NaCl Na2SO4Na2CO3Na2O 钠离子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氧化钠Ba2+ Ba(OH)2Ba(NO3)2BaCl2BaSO4↓BaCO3↓BaO 钡离子氢氧化钡硝酸钡氯化钡硫酸钡碳酸钡氧化钡Ca2+ Ca(OH)2Ca(NO3)2CaCl2CaSO4微CaCO3↓CaO 钙离子氢氧化钙硝酸钙氯化钙硫酸钙碳酸钙氧化钙Mg2+ Mg(OH)2↓Mg(NO3)2MgCl2 MgSO4MgCO3微MgO 镁离子氢氧化镁硝酸镁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氧化镁Mn2+ Mn(OH)2↓Mn(NO3)2MnCl2MnSO4MnCO3↓MnO 锰离子氢氧化锰硝酸锰氯化锰硫酸锰碳酸锰氧化锰 Zn2+Zn(OH)2↓Zn(NO3)2ZnCl2ZnSO4ZnCO3↓ZnO 锌离子氢氧化锌硝酸锌氯化锌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Al3+ Al(OH)3↓Al(NO3)3AlCl3Al2(SO4)3 _Al2O3铝离子氢氧化铝硝酸铝氯化铝硫酸铝_氧化铝Cu2+Cu(OH)2↓Cu (NO3)2CuCl2 CuSO4CuCO3↓CuO 铜离子氢氧化铜硝酸铜氯化铜硫酸铜碳酸铜氧化铜Fe2+ Fe(OH)2↓Fe(NO3)2FeCl2FeSO4FeCO3↓FeO 亚铁离子氢氧化亚铁硝酸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氧化亚铁Fe3+ Fe(OH)3↓Fe(NO3)3 FeCl3Fe2(SO4)3 _Fe2O3 铁离子氢氧化铁硝酸铁氯化铁 硫酸铁 _氧化铁Ag+ _ AgNO3 AgCl ↓Ag2SO4微 Ag2CO3↓ Ag2O 银离子 _硝酸银 氯化银 硫酸银碳酸银 氧化银 分类 碱→盐氧化物 (注:表中“↑”表示挥发性,“↓”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_”表示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会分解了,其余的全是易溶于水。)

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及其盐氧化还原性的比较

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及其盐氧化还原性的比较 姓名:杨颖聪指导教师:桑亚丽 赤峰学院化学系09级化学本科班 引言 恩格斯说过:“科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归根结底是由生产所决定的。”化学正像其他学科一样,是人类活动实践的产物。那么,化学研究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下面,就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及其盐氧化还原性做如下讨论: 一、卤素及其含氧酸(盐)的结构特征 1、卤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元素周期系第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总称为卤素。卤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其价层电子构型均为ns2np5,它们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卤离子,或与另一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所以卤素原子都能以-1氧化态形式存在[1]。除氟外,在一定的条件下,氯、溴、碘的外层ns np成对电子受激发可跃迁到nd轨道,nd轨道也参与成键,故可呈现+Ⅰ、+Ⅲ、+Ⅴ、+Ⅶ氧化态,这些氧化态突出地表现在氯、溴、碘的含氧化合物或含氧酸根中,如:+1: HXO (次卤酸)、+3: HXO?(亚卤酸)、+5: HXO?(卤酸)、+7: HXO?(高卤酸)。 2.卤素含氧酸(盐)的结构特征: 含氧酸是酸根中含有氧原子的酸。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根,即含氧阴离子,属于 多原子离子。在这样的离子中,中心成键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除了形成σ键以外,还可能形成 π键,不过由于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不同,形成的π键类型不完全一样[2]。但是,在这些 含氧酸的结构中,都含有X─O─H键,有的亦含有X─O键等。 二、卤素含氧酸(盐)的稳定性 1、影响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因素: 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与含氧酸根离子的变形性和阳离子的极化作用有关,组成盐的 阳离子的离子热越大,且阴离子的变形性越大,则极化作用越强,越易于分解;其次,含氧 酸盐分解的焓变大小也是其影响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分解焓变越大,盐的热稳 定性越高【3】。

关于改质沥青的甲苯不溶物和喹啉不溶物生产控制的改造

对改质沥青的甲苯不溶物和喹啉不溶物生产控制的研究摘要:应用生产数据研究生产控制条件如何影响改质沥青的甲苯不溶物和喹啉不溶物的含量。 关键词:改质沥青、甲苯不溶物、喹啉不溶物、生产控制 前言: 我厂采用的是常压反应对中温沥青进行热处理,生产改质沥青的工艺流程。 对普通中温沥青进行热处理时,沥青中的芳烃分子在热缩聚过程中产生氢,甲烷和水,同时沥青中原有的β树脂的一部分转化为a树脂,苯溶物的一部分转化为β树脂,a成分增长,粘结性增加,沥青得到改质。 因掌握资料有限,我们对如何控制改质沥青甲苯不溶物和喹啉不溶物,一无所知。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努力和偿试,找到了控制甲苯不溶物和喹淋不溶物的规律。 1、开启思路: 中温沥青在反应釜中进行热处理时的化学反应相当复杂,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来研究生产条件对甲苯不溶物(BI)和喹啉不溶物(QI)的影响,显然是不可能的。借鉴因次分析原理,我们把中温沥青在反应行釜中的热处理过程虚化为如下反应式:

B Z Q 其中:Z 中温沥青 B 甲苯不溶物(BI ) Q 喹啉不溶物(QI ) 于是,可以建立如下一个反应速率方程式: r z =k z C n z 由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得下式: C zo X ZF (R Z ) f 将A rr heniss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方程引入,得如下方程: τ.k zo C n zf .exp (-E/ RT ) C zo 式中:τ 反应目的停留时间; C z 中温沥青的有效浓度; C zo 中温沥青的初始有效浓度; τ= X zf =

C zf 反应器出口中温沥青的有效浓度; X zf中温沥青的最终转化率; K z反应速率常数; K zo反应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 E 反应活化能; R 理想气体常数; T 反应温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影响反应的转化率因素中,可控因素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 按照上面分析的三个可控因素,我们从生产数据中收集整理得如下数据;(下面两组数据均为单釜生产时的数据)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点燃或Δ2MgO 1.2Mg+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2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2Δ2Al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3Fe+2O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C+O2点燃C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S+O2点燃S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7.2H2+O2点燃2H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高能燃料 8.4P+5O2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4+2O2点燃2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3 MnO2Δ 2KCl +3O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4Δ K2MnO4+MnO2+O2↑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2.2HgOΔ2Hg+O2↑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13.2H2O通电2H2↑+O2↑ 化学反应现象: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应用:电解水 14.Cu2(OH)2CO3Δ2CuO+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应用:铜绿加热 15.NH4HCO3ΔNH3↑+ H2O +CO2↑ 化学反应现象: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应用: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6.Zn+H2SO4=Zn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应用:实验室制备氢气 17.Fe+H2SO4=Fe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8.Mg+H2SO4 =Mg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9.2Al+3H2SO4=Al2(SO4)3+3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0.Fe2O3+3H2Δ 2Fe+3H2O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应用: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1.2Na+Cl2Δ或点燃2NaCl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应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2.H2+Cl2点燃或光照 2HCl 化学反应现象: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应用: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 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8氯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盐

素养说明:氯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盐是近几年高考实验探究新宠,通过对含氯化合物的性质探究,能培养学生变化观念的核心素养。 1. 氯的常见氧化物的性质 (1)一氧化二氯 性质:是次氯酸的酸酐,溶于水产生不稳定的次氯酸并最终变为盐酸 外观与性状: 黄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制法:用新制备的黄色氧化汞与氯气反应可制得一氧化二氯: 2HgO+2Cl2===Cl2O+HgCl2·HgO 同样也可以用氯气与潮湿的碳酸钠反应来制取: 2Na2CO3+H2O+2Cl2===2NaCl+2NaHCO3+Cl2O (2)二氧化氯 物理性质: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制取: Cl2+2NaClO2===2ClO2↑+2NaCl 或: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 用途:是一种广谱、高效的灭菌剂。 (3)Cl2O3、Cl2O5、Cl2O7分别为HClO2、HClO3、HClO4的酸酐。 2.氯的含氧酸 (1)氯的含氧酸的种类 氯的含氧酸有:HClO(次氯酸)、HClO2(亚氯酸)、HClO3(氯酸)、HClO4(高氯酸)。 (2)氯的含氧酸的性质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 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3.氯的含氧酸盐 (1)NaClO2(亚氯酸钠) 性质:黄绿色液体,呈碱性,是一种强氧化剂,遇酸放出ClO2气体。 用途: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漂白、食品消毒、

水处理、杀菌灭藻和鱼药制造。 (2)氯酸钾(KClO3) 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有毒,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热水。是强氧化剂。 用途:可用作制造炸药,也可用来制造火柴、烟火。 [题型专练] 1.(2018·山东济宁教学质量检测,12)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的熔点为-116 ℃,沸点为3.8 ℃;Cl2的沸点为-34.6 ℃;HgO+2Cl2===HgCl2+Cl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 【解析】制取Cl2O需要干燥纯净的氯气,所以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A项正确;高浓度的Cl2O易爆炸,所以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B项正确;装置⑤是收集Cl2O,所以温度低于3.8 ℃,此时氯气是气体,逸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和剩余的Cl2,C项错误;Cl2O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D项正确。 答案 C 2.(重庆高考)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

h02氯的氧化物和含氧酸及盐

元素化学02:氯的氧化物和含氧酸及盐 (时间:2.5小时满分:100分) 第一题(27分)ClO2是氯的最重要氧化物 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的杀菌消毒剂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沸点:11.0℃。 1.干燥的ClO2分解中可生成Cl2O,后者可进一步分解为单质。经测定:ClO2分子中Cl -O键长为147pm,Cl2O分子中的Cl-O键长为170pm(与正常的单键是一致);键能D(Cl -O)=209kJ/mol、D(Cl-Cl)=243kJ/mol、D(O2)=499kJ/mol。 2 2 (1)1797年Hoyle在用浓H2SO4和氯酸钾反应时得到一种具有爆炸性的黄色气体(ClO2)。 2

5.少量的ClO2可用饱和草酸(H2C2O4)溶液与KClO3粉末在60℃时反应制得。 2 2 3222 2 233 第二题(10分)次氯酸的制备和性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过滤。某学生观测到产生少量气泡。

2223 第三题(16分)最重要的氯酸盐 KClO3是实验室一种重要的药品。 2 ②K(s)+1/2Cl2(g)+3/2O2(g)=KClO3(s) ΔHΘ(2)=-398kJ·mol-1 ③K(s)+1/2Cl2(g)+2O2(g)=KClO4(s) ΔHΘ(3)=-433kJ·mol-1 232 物有异常的气味,后来证明其中含有少量Cl2、O3及微量ClO2,测定气态产物O2中Cl2、O3含量的一种方法是:收集1.00L干气体(标态),使之通过KI溶液。通过溶液的气体经干燥后体积为0.98L。溶液中的KI被氧化成I2,后者反应耗掉0.100mol/L Na2S2O3溶液0.0267L。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1.2Mg+O2点燃或Δ2MgO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2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2Δ2Al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3Fe+2O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C+O2点燃C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S+O2点燃S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2H2+O2点燃2H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高能燃料 8.4P+5O2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4+2O2点燃2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3 MnO2Δ 2KCl +3O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4Δ K2MnO4+MnO2+O2↑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2.2HgOΔ2Hg+O2↑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13.2H2O通电2H2↑+O2↑ 化学反应现象: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应用:电解水 14.Cu2(OH)2CO3Δ2CuO+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应用:铜绿加热 15.NH4HCO3ΔNH3↑+ H2O +CO2↑ 化学反应现象: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应用: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6.Zn+H2SO4=Zn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应用:实验室制备氢气 17.Fe+H2SO4=Fe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8.Mg+H2SO4 =Mg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9.2Al+3H2SO4=Al2(SO4)3+3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0.Fe2O3+3H2Δ 2Fe+3H2O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整理)3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2010.3)王振山 一、卤素的氧化物 概述:卤素与电负性比它大的氧化合时,除氟外都能形成氧化数为正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卤素的氧化物显著特点:大多数是不稳定的,受到撞击或光照即可发生爆炸性分解。所以不能用直接法,只能用间接法制取。 稳定性:在已知的卤素氧化物中,碘的氧化物是最稳定的;碘氧化物>氯氧化物>溴氧化物;氯和溴的氧化物在高温下明显分解,溴的氧化物特别不稳定,低于室温也分解。高价态的卤素氧化物比低价态的卤素氧化物稳定。 卤素氧化物中氯的较重要:Cl2O、Cl2O6 、Cl2O7、ClO2均为强氧化剂,不稳定易爆炸。 ⑴、氧的氟化物:由于氟的电负性(3.98)大于氧的电负性(3.44),所以氟与氧生成的二元化合物是氧的氟化物(OF2),而不是氟的氧化物,而其它卤素与氧化合生成的二元化合物都是卤素的氧化物。OF2的O原子sp3杂化。 ⑵、二氟化氧(OF2) 熔点49 K,沸点128 K,为无色气体,是比较稳定的氟氧二元化合物。可由单质氟与2%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备: 2 F2(g)+ 2 NaOH-(aq) ═ OF2(g) + 2 NaF(aq) + H2O(l) OF2是一种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但氟化能力弱于F2。由于OF2中,氧为+2氧化数,所以它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它能与金属、硫、磷、卤素等剧烈反应生成氟化物和氧化物。在OF2分子中,氧的氧化数是+2,氟的氧化数是-1,其构型为角型分子。 ⑶、近年来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已合成了一系列氟氧化合物,如O2F2、O3F2、O4F2、O5F2、O6F2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并仅能在很低的温度下稳定存在,它们在很低的温度(低于83K)下都是比单质氟更加活泼的氟化剂。 二氟化二氧(O2F2 ):不与玻璃起反应,是个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但弱于F2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以及口诀 (新的)

课题1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邓爵华审核:化学组 一、学习目标: 1、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 2、加深对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实质的理解。 3、初步认识盐的分类方法。 4、重点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 二、难点: 从酸碱盐的溶解性去理解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个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 1.H2O 2. NaCl 3. KNO3 4. KMnO4 5.CaCO3 6. H2SO4 7. H2O2 8. NaHCO3 9.Cu(OH)210. NaNO2 11. Ca(OH)212. N2 13.MnO2 14. H2 15. NH4Cl 属于酸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因为酸的构成特点是:H+ + 酸根离子 碱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OH- 盐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酸根离子 2、根据酸碱盐的构成特点,自学课本114页的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①、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写出化学式): 酸:硫酸碳酸盐酸;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氯化钠硫酸铜; 碳酸钠硝酸钙。 ②、盐的种类较多,为更好的识别、掌握它们,就要给它们分门别类, 化繁为简: 盐的分类常按所含或的类型来分类; ③、归纳酸碱盐的溶解性,并熟记,以便更好应用: 酸:酸全溶碱:氢氧铵钠钾钡溶 盐:铵钠钾盐硝酸盐(全溶);氯化盐不溶 硫酸盐不溶;碳酸盐溶

3、学以致用 应用一:判断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 考点:某碱或盐加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强化练习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Cu(OH)2 B、CaCO3 C、BaSO4 D、(NH4)2CO3 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能溶于水的是: A 、H2SO4CuSO4NaOH AgNO3 B 、CuCl2Na2SO4Mg(OH)2 FeCl2 C 、KOH AgCl KNO3Na2CO3 D 、Al(OH)3ZnSO4Ca(NO3)2(NH4)2SO4 应用二: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可 否发生(即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①有水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沉淀生成三者之一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体现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即 反应物的离子相互结合反应形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的过程。 形成水的离子对:H+ + OH-→ H2O 形成水和气体的离子对: H+ + CO32- (HCO3- ) →H2O+CO2↑ NH4++ OH-→ H2O + NH3↑ 形成沉淀的离子对(重点): 与OH-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常考的):Cu2+、Fe3+、Mg2+、Al3+ 与CO32-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Ba2+、Ca2+ Cl-:Ag+ + Cl- → AgCl ↓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SO42- : SO42-+ Ba2+→ 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注意:Fe(OH)3↓ Cu(OH)2↓ ,其余的沉淀 红褐色蓝色都为白色

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测定的

中温沥青中喹啉不溶物测定的操作规程 所用仪器:烧杯:100ml 称量瓶:直径35mm,高70mm,并俯有严密的磨口盖; 干燥器 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75±5℃。 抽滤瓶:容积为500-1000ml。 真空泵:1L/s,极限真空度0.067Pa。 玻璃漏斗:直径80mm。 滤纸:直径125mm中速定量滤纸。 洗瓶:容积200ml-500ml,带刻度。 离心机:转速为0-400r/min,带50ml硬制玻璃离心试管。 天平:感量0.0001克。 筛子:SSw500/315 试剂:喹啉:甲苯:化学纯或焦化甲苯 操作步骤 1.将滤纸置于甲苯中浸泡24小时取出凉干,烘干后备用。 2.将两张在甲苯中浸泡过的滤纸折成双层漏斗形置于称量瓶中干燥至恒重。 3.称取制备好的试样1克(称重至0.0002克),煤沥青试样置于洁净的100ml的烧杯中,改制沥青试样置于离心试管中,加入20ml喹啉,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将上诉装有试样的烧杯或离心试管,与装有喹啉的洗瓶一起浸入75±5℃的恒温水浴中,并不时搅拌,30分钟后取出,准备抽滤。 5.对装有改制沥青试样的离心试管应置于离心机中,在40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20min后取出再过滤.

6.装好过滤漏斗,放入2.中规定的滤纸,用喹啉浸润,将溶解后的试样漫漫倒入滤纸上,再用大约30ml的热喹啉多次洗涤滤纸上的残渣,并同时进行抽滤。 7.抽干后,用50ml-100ml热甲苯重复过滤洗涤,洗至无明显黄色。 8.滤干后取出滤纸,置于原来的称量瓶中,在105-110℃干燥箱中干燥90min后取出,稍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并称量至恒重。 9.计算 喹啉不溶物含量W(%)=G2-G1/G 式中:W(%)——喹啉不溶物百分含量; G2——称量瓶、滤纸及喹啉不溶物的总质量; G1——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 G——试样质量 标准:GB/T2293—97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Cl、Br、I具有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X: 采取SP3杂化:O的2P电子与卤素3d空轨道间形成d-pπ键。由于稳定性原因,只有常见的氯的含氧酸研究得多。 一、次卤酸 1. 化学性质 (1) 酸性 因为随半径增大,分子中 H— O—X,X—O 结合力减小,X 对 H+斥力变小,导致酸性减小。 (2) 热稳定性 HXO都不稳定,仅存在于水溶液中,从Cl到I稳定性减小,分解方式: 脱水分解: O是HClO的酸酐。 BrO-室温下发生歧化分解,只有在273K 由上式可知,Cl 2 -盐。可见XO-的歧时才有BrO- 存在, 323 ~ 353K时,BrO-完全转变成BrO 3 化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歧化速率增大。 IO-歧化速率更快,溶液中不存在次碘酸盐,HIO几乎不存在。 (3) 氧化性 HXO不稳定,表明HXO的氧化性很强。

XO-盐比HXO酸稳定性高,所以经常用其盐在酸性介质中做氧化剂。 2.HXO的制备 1)次氯酸酐Cl 2 O溶于水制得HClO 步骤:将Cl 2通到新制干燥的HgO表面,加热制得Cl 2 O 从体系中除去HCl可使平衡右移,可采用下法。在Cl 2 水中加入新生成的HgO或碳酸盐 减压蒸馏得到HClO。工业上采用电解冷的稀NaCl溶液的方法。同时搅拌电解液,使产生的氯气与NaOH充分反应制得次氯酸钠 减压蒸馏得HClO。将阳极产生的Cl 2 通入阴极区NaOH中。 二、亚卤酸及其盐 1.性质 亚卤酸中仅存在HClO 2 ,酸性大于HClO,Ka=5.0 HClO 2不稳定,ClO 2 -在溶液中较稳定,具有强氧化性,NaClO 2 盐较稳定,加 热,撞击爆炸分解,在溶液中受热分解。 2. 制备方法 1) 过滤除去BaSO 4可制得纯净HClO 2 ,但HClO 2 不稳定,很快分解。 可见ClO 2不是HClO 2 的酸酐,ClO 2 冷凝时为红色液体。 2) ClO 2 与碱作用可得到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首先制取ClO 2,其方法用SO 2 还原NaClO 3 3) Na 2O 2 (H 2 O 2 )与ClO 2 作用制备纯NaClO 2 。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1、化合物 注:表中“↑”表示挥发性,“↓”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_”表示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会分解了,其余的全 是易溶于水。 )

1.2Mg+O 2 点燃或Δ2MgO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 2 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 2Δ2Al 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 3Fe+2O 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 C+O 2 点燃CO 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 S+O 2 点燃SO 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 2H2+O2 点燃2H 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 4 变蓝的液体(水)应用:高能燃料 8. 4P+5O 2 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 4+2O 2点燃2H2O+CO 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 CuSO 4 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 3 MnO 2 Δ2KCl +3O 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 4Δ K2MnO 4+MnO 2+O 2 ↑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应用:实验室制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合图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OH Na2CO3 20℃40℃20℃40℃ 水109g129g21.8g49g 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 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D.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大于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根据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图表示NaOH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此选项错误; B. 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溶液中,2NaOH +CO2=Na2CO3 +H2O,由于碳酸钠在酒精中不能溶解,所以会有白色晶体析出,此选项错误; C. 40℃时,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则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 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是129g-109g=20g,20℃升到40℃时,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是49g-21.8g=27.2g,所以Na2CO3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此选项错误。故选C。 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t 1℃时,甲、乙各25g 加到50g 水中,均得70g 溶液 C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 2℃时,将溶剂均为100g 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时,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所以各25g 分别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故B 正确; C 、t 1℃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 错误; D. 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溶剂均为100g 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时,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正确; 故选C 。 3.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 .降低温度至10℃ 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 100%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详解】 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 正确; 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

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按含氧酸母体结构,分为4大类:即次、亚、正、过硫酸系 11.6.1 分子结构特点 绝大多数硫的含氧酸分子中S原子作sp 3杂化 例外:焦亚硫酸根SOT :1个S原子作sp3杂化,另1个S原子作sp 2杂化 11.6.2过硫酸系含氧酸的形成和分子结构特点 含氧酸分子式形 成结构特点 过一硫酸H2SO H2Q 中1H 被-SO2(OH)取代-O-O-存在 过二硫酸H2S2Q H2Q中2H被-SQ(OH)取代-O-O-存在 11.6.3硫酸系含氧的形成与分子结构特点 特点 含氧酸分子式形成结构

S sp 3 杂化 (HS 2 C 8纯酸为无色晶体,b.p. 65 °C) 一些含氧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AG 9 /F-Z 图) 热力学稳定:SQ 2—、SQ 2—、S 4 Q 2—(连四硫酸根) HS 2 Q 之所以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分子中有 -Q-Q-过氧链存在 例: Ag + 催化,加热 5S.O s > + 2Mn 7+ + SH.O Ag +,A 10SO/'+ 2 MnO ; + i(5H + 硫代硫酸 H 2 S 2Q * 硫代 焦硫酸 HkSQ 2 HUSQ 脱 HQ 氧桥 连二硫酸 H 2 S 2 C 6* -QH 被-SQ(QH)取代 硫链 0H OH 9 H0 0H 课本表2-6 11.6.4 1. 2. 强氧化性:HSQ 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该反应可以用于检定M6+) 3.强还原性 SQ2—、SQ2—(连二亚硫酸根),具有强还原性,尤其是在碱介质中,还原性突出例如:SQ2-的性质 (1)酸性条件下分解 2H+ + S2Q2—= SQ + S +H 2。 (2)还原性 Cl 2 适量:S2Q2— + Cl 2 +H2O = SQ2- + S+2H + +2C1 Cl 2 过量:S2Q2— + 4CI2 +5H2Q = 2HSQ + 8H+ +8CI SQ2—+ H2Q= SQ2—+2HSO3 NaSQ +Q2 + H2Q = 2NaHSQ+NaHSQ (3)配位剂Ag + + 2 S 2Q2—= Ag(S2Q)23—11.6.5各种含氧酸及其盐的特征 1.亚硫酸及其盐 ①H 2SQ属于二元中等质子酸

专题1-9:主族非金属-氯的氧化物及含氧酸(解析版)

系列一 主族非金属 专题9 氯的氧化物及其含氧酸 一、氯的氧化物-ClO 2 1. ClO 2的制取 (1)实验室制法 把氯酸钠、亚硫酸钠和稀H 2SO 4混合水浴加热可制得黄棕色的ClO 2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 3+Na 2SO 3+H 2SO 4=====△2ClO 2↑+2Na 2SO 4+H 2O 。 ①可以用SO 2代替Na 2SO 3;②要避光,否则会使ClO 2分解;②控制水浴温度和加入H 2SO 4的速度,使ClO 2均匀生成。 (2)工业制法 ①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法:2NaClO 3+4HCl(浓)===2NaCl +Cl 2↑+2ClO 2↑+2H 2O ②亚氯酸钠与Cl 2反应法:2NaClO 2+Cl 2===2NaCl +2ClO 2 ③草酸还原法:H 2C 2O 4+2NaClO 3+H 2SO 4===Na 2SO 4+2CO 2↑+2ClO 2↑+2H 2O ④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法:5NaClO 2+4HCl===5NaCl +4ClO 2↑+2H 2O 2.ClO 2的性质 常温下为黄绿色或黄红色气体,其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浅红色,熔点-59 ℃,沸点11 ℃。主要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木质纸浆的漂白。二氧化氯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 (1)ClO 2不是HClO 2的酸酐,它在碱中发生歧化:2ClO 2+2OH===ClO -2+ClO - 3+H 2O (2)ClO 2极不稳定,温度稍高、浓度稍大则发生爆炸分解成单质,2ClO 2===Cl 2+2O 2,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稀释时,爆炸性会降低。 (3)光照条件下在中性水溶液中,ClO 2会发生歧化分解,形成盐酸和氯酸的混合物6ClO 2+3H 2O===== 光HCl+5HClO 3 (4)氧化作用:ClO 2属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是Cl 2的2.6倍。

最新3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汇总

20103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2010.3)王振山 一、卤素的氧化物 概述:卤素与电负性比它大的氧化合时,除氟外都能形成氧化数为正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卤素的氧化物显著特点:大多数是不稳定的,受到撞击或光照即可发生爆炸性分解。所以不能用直接法,只能用间接法制取。 稳定性:在已知的卤素氧化物中,碘的氧化物是最稳定的;碘氧化物>氯氧化物>溴氧化物;氯和溴的氧化物在高温下明显分解,溴的氧化物特别不稳定,低于室温也分解。高价态的卤素氧化物比低价态的卤素氧化物稳定。 卤素氧化物中氯的较重要: Cl2O、Cl2O6 、Cl2O7、ClO2均为强氧化剂,不稳定易爆炸。 重要的稳定的氧化物 1、氟氧二元化合物

⑴、氧的氟化物:由于氟的电负性(3.98)大于氧的电负性(3.44),所以氟与氧生成的二元化合物是氧的氟化物(OF2),而不是氟的氧化物,而其它卤素与氧化合生成的二元化合物都是卤素的氧化物。OF2的O原子sp3杂化。 ⑵、二氟化氧(OF2) 熔点49 K,沸点128 K,为无色气体,是比较稳定的氟氧二元化合物。可由单质氟与2%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备: 2 F2(g)+ 2 NaOH-(aq) ═ OF2(g) + 2 NaF(aq) + H2O(l) OF2是一种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但氟化能力弱于F2。由于OF2中,氧为+2氧化数,所以它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它能与金属、硫、磷、卤素等剧烈反应生成氟化物和氧化物。在OF2分子中,氧的氧化数是+2,氟的氧化数是-1,其构型为角型分子。 ⑶、近年来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已合成了一系列氟氧化合物,如O2F2、 O3F2、O4F2、O5F2、O6F2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并仅能在很低的温度下稳定存在,它们在很低的温度(低于83K)下都是比单质氟更加活泼的氟化剂。 二氟化二氧(O2F2 ):不与玻璃起反应,是个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但弱于F2本身:比OF2、ClF3有更强的氟化作用,能在OF2、ClF3不能完成的反应中将金属钚和钚的化合物氧化:Pu(s) + 3O2F2(g) →PuF6(g) + 3O2(g) 该反应用来从废核燃料中以挥发性 PuF6的形式除去强放射性的金属 Pu。 2、氯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1.2Mg+O2点燃或Δ2MgO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2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2Δ2Al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3Fe+2O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5.C+O2点燃C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 7.S+O2点燃S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8.2H2+O2点燃2H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高能燃料 9.4P+5O2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10.CH4+2O2点燃2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1.2KClO MnO2Δ2KCl +3O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2.2KMnO4ΔK2MnO4+MnO2+O2↑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3.2HgOΔ2Hg+O2↑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14.) 15.2H2O 通电2H2↑+O2↑ 化学反应现象: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应用:电解水 16.Cu2(OH)2CO3Δ2CuO+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应用:铜绿加热 17.NH4HCO3ΔNH3↑+ H2O +CO2↑ 化学反应现象: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应用: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8.Zn+H2SO4=ZnSO4+H2↑ )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