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哲2007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报告

森哲2007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报告

中国作为一支重要的全球经济 力量,其崛起速度堪称非凡,而且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成长和变革也同样 令人瞩目。

由此给全球的商业领袖们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渴望登上 全球竞争舞台的公司必须制定一套中国业务的增长战略。在埃森哲,这也正是我作为中国业务和战略负责人的责任。一直以来,我在中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埃森哲在这个重要的市场上取得主导性地位,凭借完善和独特的技术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和保持卓越绩效。

中国对埃森哲的未来至关重要。早在20多年前我们就在大中华地区设立了分公司。目前,我们已有近3000名员工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服务。对埃森哲而言,中国蕴含着巨大能量——人才、知识以及技术,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服务本地和全球客户的财富。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发挥潜力以求在中国实现卓越绩效,我们也同样致力于成为构建本地商业环境的一分子。

看到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腾飞,我们渴望了解中国企业与我们仍在进行的研究已经确认的卓越绩效企业相比,有何不同的特征。显然,联想和中国移动等取得了不凡业绩的中国企业已经摸索到了它们自己的成功 之道。

基于埃森哲服务于中国公司的长期经验以及我们对卓越绩效的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独特评估系统,我们将着手解答我们自己心中的疑问以及很多中国公司高管正在关心的问题, 即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和可盈利性的增长。

埃森哲研究卓越绩效已有多年历史。2003年,我们加强了在设计和改进绩效评估的专有方法方面的研究。此后,我们考察了全球6000多家企业并评出了500家卓越绩效企业。这些卓越绩效企业成功的把握了现有需求和未来机遇之间的平衡,并在收入增长、盈利水平以及股东总体回报方面一直优于竞争对手。它们能在经历时间、商业周期、行业变迁和领导层更迭的各种考验之后,依然保持卓越的领先 地位。

如您将在本报告中所见,我们现在把这套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国。除了对五个核心领域进行财务分析,我们还对75家企业的董事级管理人士展开了详尽调研,并辅以深度的案例研究和采访。

借助本报告记载的主要研究结果,我们探讨了哪些特质有助于中国企业在这个富有魅力的本土市场取得成功,以及哪些中国特色在何种情况下能发挥优势。本报告也指出了中国公司在哪一些方面依然落后于全球卓越绩效企业,并为它们实现卓越绩效提供真正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作为我们对于中国企业常胜之道的系列研究报告的第一辑,我们希望本报告能为您提供深刻而有价值的 信息。

我本人从中国的前景和机遇及其为全球市场带来的新的竞争态势中受到很大鼓舞。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种变化彰显了中国的决心、雄心和对未来的信心。我相信每个人都和我一样,为这一切而感到兴奋,并希望急切地加入到这样的潮

流中来。

威廉?D ?格林

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威廉?D ?格林

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纲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

当去年开始此项研究时,我们认为最优秀的中国企业是那些既能够抓住中国经济增长创造的历史机遇、又能对短期和长期内可实现目标有清晰认识的企业。

这次研究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我们发现不少企业能始终成功地掌握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它们是中国企业的强中之强。当它们到海外市场开拓时,这些企业还具备改变海外市场竞争格局的潜力。事实上,这种改变已经在很多市场发生。我与我在埃森哲的同事们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本次研究的成果。 它不仅是一个细致深入的前瞻性研究项目,也是我们二十多年来潜心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的亲身经验的结晶。但这份报告绝不是一个终点。我们致力于扩展和深化对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成功之道的研究,并力求扩大我们对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的服务, 不管这些企业处于绩效发展的哪个 阶段。

我坚信埃森哲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努力实现和保持卓越绩效。 我们已经帮助全球数百家企业到达成功之地,并不断发展。我们不仅拥有严谨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而且掌握了有关中国国家与企业发展的第 一手资料。

我们相信这份报告对阁下来讲不但引人入胜而且富有启发性和实用价值。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能与您一起就报告中的观点展开探讨。

李纲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

和中国经济一样,中国企业近年来业务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中国的商界领袖们对此也深感自豪。

但是,在对一连串的高增长发出啧啧赞叹之后,许多人会将关注的目光从增长的数量转向增长的质量。于是,就像人们纷纷质疑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一样,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企业的面前:中国是否拥有在营收增长、盈利水平和股东回报等诸多方面均明显超出国内同行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是否真的具备竞争潜力?他们目前的绩效能否持续?

对上述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答案非常肯定。埃森哲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对近200家中国上市公司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深入研究了超过25家卓越绩效企业的特点。这其中既有服务企业客户的企业,也有直接服务消费者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丰田、微软和沃尔玛等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相同的特征,但又不乏自己的成功秘诀——他们独有的中国

特色。

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答案就

没有那么直接。

首先,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真正

的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的确,乘着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东风,中国卓越

绩效企业的营收增长迅猛,但是他们

的价值创造(产生高于资本成本的回

报)能力依然只及国际同行的一半。另

有一点值得观察,那就是中国的顶级

企业是否已建立起必要的管理实践体

制和相应的商业模式,以使它们能够

在更为成熟的市场上实现长远的盈利

水平的增长(数字详情参见本报告第

四章)。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那是因

为,在一个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加

入消费大军、股市节节飘红的新兴市

场经济中取得成功是一回事;而要经

受不断的经济萧条的考验或直面来

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的强大竞争

又是另外一回事。与新兴市场不同,

在一个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的成熟市

场,每一单销售犹如战斗,优秀的商业

模式更是事关生死。

不过,这么说并不等于否认中国

公司在世界市场已经取得的地位。虽

然十年前中国企业在国外还鲜为人

知,但是如今,只需走进北京或波士顿

的百货商店的电子产品柜台,就能明

显感到联想已成为世界电子设备顶尖

厂商。随便浏览一下报纸的商业版,很

容易就会看到像中国移动、华为和海

尔等公司受到记者与企业高管的关注

程度与其他跨国公司并无二致。

现在,有关中国最知名品牌公司

的绩效表现的种种报道和传闻不绝于

耳,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该中国企

业领袖的决策指导,也不能根据对其

他国家最佳实践的长期研究简单推导

出适合中国的决策指引,因为中国的

商业气候实在过于变幻莫测。

早在对中国卓越绩效企业进行研究之初,我们就希望能找到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明确答案,而不只是制定一份仅仅基于营收或利润数额的“20强”名单。我们关心的是: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如何构建股东价值?它们是专注于收入增长,还是利润或者市场份额?是否重视产品开发和研发活动,或者致力于建立客户忠诚度以及保留客户?是否正在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或是倾向于单打独斗?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得益或受制于政府的控制?用常见的绩效指标衡量,它们与全球竞争对手相比到底如何?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它们作了多少准备?总之,我们希望了解中国的顶级企业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埃森哲制定的严格的卓越绩效标准。

很快,我们的研究为以上以及更多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不仅如此,它还揭开了三个在人们的认识之中形成已久的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妨碍了许多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带领企业追求卓越的绩效。

第一个误区是,中国企业高管几

乎一致认为,他们企业成就卓越绩效

的能力取决于某些特定的行业因素

或公司目前在行业内的排名。本次研

究发现,我们所观察的众多行业中取

得卓越绩效的企业并非凤毛麟角。即

便在那些市场高度分散、竞争激烈和

股东回报相对较低而缺乏吸引力的行

业,情况也是如此。

第二个误区是,许多人认为在每

个行业只有一到两家成功的企业能成

就卓越绩效。由于国内的许多行业正

在经历整合,所以持有这个观点的人

更是不在少数。然而,这一观点缺乏事

实依据。在所考察的各个行业中,埃

森哲则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行业存

在至少两家卓越绩效企业,在大约三

分之一的行业中可以找到至少三家这

样的企业,另有两个行业竟各自拥有

四家卓越绩效企业。

第三个误区是,在一个行业中已

经确立稳固地位的企业更有希望实现

卓越绩效。很多中国公司放弃追求卓

越绩效,原因是认为行业内别的企业

已经取得了无法撼动的强势地位。但

是,我们的研究则发现,就实现卓越

绩效而言,无论是新兴的企业还是历

史相对较长的企业其能力均不是与生

俱来的。

自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成就卓越绩效意义重大,绩效平平的

企业绝不能放弃提升绩效的努力。此

外,甚至在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内,企

业照样能够实现卓越绩效,而不管市

场情况如何,不管行业内是否存在优

势明显的企业,也不管长期投入的回

报期是否仍然十分漫长。要成就真正

的卓越绩效,企业需要迅速行动,而

不该去想是否要坐观其变。

在以下被埃森哲视为卓越绩效的

三大基石方面,中国顶尖企业表现出

众。我们将在第13页对此进行详细的

阐释。现在,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这些

公司在哪些方面表现卓越:

市场聚焦与定位

比本国同行成长更快的那些中国公司与全球性卓越绩效企业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认识到在何处以及何时参与竞争的问题上做出正确决定事关重大。它们都能够在国内外抢占最佳市场,对旗下企业指导有方,致力于创造股东价值,能够在长、短期目标的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而其主要区别在于中国公司更多地借助一个“网络”来进入某个市场,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埃森哲的研究表明,虽然中国的企业往往缺乏多元化配售渠道,并在售后支持、融资支持等方面选择不多,但它们还是找到了在本国欠发达的市场取得成功的道路。拥有卓越绩效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基于市场的吸引力自主决定是否进入新的市场,而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往往不会选择单打独斗,而是采用与别的企业合作的方式联手进入。像中国移动、美的和烟台张裕等企业很早就与合作伙伴联手,依靠后者进入市场并获取来自它们的长期支持。但是,与此

同时,另外一点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是

这样做不致分散自己对核心业务的

专注。

独特能力

和全球性卓越绩效企业一样,中

国顶尖企业基本都意识到具备独特能

力的必要性。它们确定了以客户为中心

的模式并配以相应的资本投入。它们

持之以恒地在核心环节整合资源,并

谨慎平衡业务模式的逐步改进与彻底

变革。但中国的顶尖企业有一个难能

可贵的特点:它们深刻意识到独特性

是转瞬即逝的。

因此,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清

楚它们需要保持独特能力的连续

性——这与其他中国企业有一个微妙

不同,后者更多关注战术性的计划,

而这些并不一定确保企业能长期保

持独特能力。实践中,持续的独特能

力给企业的运作带来灵活性——一

种迅速适应新市场、新机会和新压力

并对业务模式做出迅速改变的能力。

比如,联想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

来,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其业务模式。

又比如中国首屈一指的肉制品公司

双汇,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不断推

出新产品和调整销售渠道,从而给投

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绩效底蕴

在中国,卓越绩效企业和那些全

球同类企业一样都意识到,它们需要

长期积累和发展企业独特的核心文化

和理念来支持战略的实施并由此提高

绩效。为适应这种需要,它们主动做出

调整:市场开发和执行并重;大力发掘

和培育人才;将科技作为战略性资产

来运用;以及开发并做大品牌等无形

资产。同时,和国际同行不同,在管理

实践和应对风险方面,中国的卓越绩

效企业能够成功地将中西不同的方法

融会贯通。

中国卓越绩效企业已经意识到在诸多领域引入国际最佳实践的必要,并且正在将之与中国企业的最佳实践相结合。这样做不只是为长远考虑,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很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和挑战。这一点可以从中国顶级企业如何教导它们的员工了解和承担风险以及它们对风险回报所做的评估中清晰地看出。

和很多人一样,埃森哲的研究人员也和所有的人一样热切地期待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将如何迅速地缩短和全球最佳企业的绩效差距。同一般的中国公司相比,他们已然是明星企业。在2001年到2005年之间,他们创造的股东总回报率(TRS)平均达到百分之七,而所有中国公司的平均股东总回报率却是负百分之十三。但在同期内,中国卓越绩效企业在我们的全球分析模块中仍然远远落后。全球性卓越绩效企业的股东总回报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二,全球公司的平均股东总回报率为百分之九,甚至比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股东总回报率还要高。

我们的本次研究分析了2001-

2005年度期间中国上市企业的财务状

况。尽管在这之后,中国企业的盈利水

平和股东总回报出现了大幅增长,但

中国企业基本面的改善不太可能会与

资本市场所反映的增长步伐一致。企

业领袖们承认,中国资本市场的增长

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改革和流动性

过剩。

结论是(我们将在本报告后面的

部分全面解读):不管它们在国内竞

争中获得了多大的领先优势,要想能

够在未来具备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的

能力,许多中国企业仍有必要专注于

收入和盈利增长的质量而不仅仅是

数量。

我们深信,我们的研究发现对很

多追求卓越绩效的中国公司来说是有

价值的。我们也期待这些研究发现对

那些已经实现了卓越绩效的公司来说

也同样有益。毕竟持续保持卓越绩效

企业的地位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此,我们建议高层管理者们仔

细研读中国卓越绩效公司与全球卓越

绩效公司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像中国

移动那样树立高标准,将自己与世界

一流企业对标。我们建议您采用埃森

哲的卓越绩效三大基石来考察中外卓

越绩效企业之间的细微差异和特点。

10

11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称得上是“卓越绩效企业”呢?埃森哲是这样定义的:以通用的财务指标衡量,卓越绩效企业的表现在经济和商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均持续领先其业内同行。要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卓越绩效企业,必须在频繁的经济和市场波动中屹立不倒并且继续发展,这往往要历经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

依据我们的经验,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上市公司不到百分之十。

我们独创的全球性卓越绩效研究项目现已进入第五年,这一独创性研究入选《哈佛商业评论》“近二十五年来有关绩效研究的十大创举”榜单。1 我们发现,所谓卓越,其特征并不因行业或企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这就 是我们所说的卓越绩效的三大基石。 一个卓越绩效企业必须具备这三方面的特点,并不断对之加以平衡和调整。它们包括:

? 市场聚焦与定位——知道何时何地参与竞争。

? 独特能力——一个企业创建和利用其能力的独特方法。

? 绩效底蕴——这是企业根本的文化特性和理念倾向。它使企业不管采用何种战略,其执行力均能超越竞争对手。

1

2/!

?

埃森哲的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是 一项涵盖众多行业和数千家企业的全球性项目。

我们对全球6000多个企业进行了深度分析,从中找出了包括通用电气、丰田和宝洁等公司在内的500 多个“卓越绩效企业”。与许多单纯使用诸如营运收入等原始财务指标来评估企业绩效的做法不同,埃森哲的研究采用五种相互独立的指标给企业的绩效评分,并应用统计分布曲线更科学地反应特定企业与行业整体之间的绩效对比。当且仅当一个企业在数年内的综合绩效表现数据的均值明显优于业内同行时,它才能被认定为卓越绩效 企业。

我们根据各项指标对某一特定行业的企业进行评估,从而更为清晰地了解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绩效比较 状况。

(有关我们研究方法的更多信息,请参阅50页“研究方法”一节。)

关于埃森哲卓越绩效企业研究

1

埃森哲对全球经济的研究揭示出一幅崭新的世界格局,在此格局中,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正在成为全球市场上有力的竞争者。与此同时,大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国企业则急切地想 了解如何才能参与最高水平的竞争。

不仅如此,埃森哲的研究还显示,全球化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更为复杂的阶段。长期以来,由美国、欧洲和日本共同主宰的经济格局将让位于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这种新秩序的特点是经济力量和商业活动的多极化。新的经济中心不只限于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像墨西哥、土耳其和波兰等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也已经开始发挥它们自身的影响力。

世界舞台上的这些新的发展动向对中国企业可谓意义深远。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对人才、资金、消费者、资源以及新创意的争夺已经超越国界(见17页的边栏A)。然而,这一全球范围内各种市场相互依存的演变趋势并不是促使中国企业转型的唯一原因。埃森哲的研究报告还揭示出另外三

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迫使中国企业

重新审视它们对卓越绩效的理解和

追求。

1. 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市场

需要学会在新的多极化的世

界中经营,这一现实对中国公司来

说既令人畏惧又令人激动。由于认

识到自己无法抑制市场力量,中国

政府决心直面将要到来的挑战。目

前,中国政府正在通过推动数以千

计的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进行

整合,来提高国内企业的绩效水平。

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

下,中国总计13万家国有企业中每

年大约有5千家在实施重组改制。2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许多原来的

国有企业目前正奋力迎接挑战,力图打

造出一种追求卓越绩效的企业文化。

在此同时,大批效率更高、反应

更为敏捷的中国公司正在涌现,它们

迫切希望并已准备好挑战传统的国有

企业。百度、搜狐、华为、如家、蒙牛和

苏宁等领头企业的成功,鼓励了其他

的中国民营企业,使其蒸蒸日上。这进

一步表明在中国的成功并不仅仅为那

些从政府实体中脱胎而来的企业所独

享,由于没有国有企业特有的官僚作

风和缺乏灵活性等痼疾的羁绊,中国

的民营企业正在为积极进取的国内企

业确立商业运作的新标准。

. 日渐衰退的本地优势

就在中国公司继续成长和发展

的同时,许多曾经对它们起过积极作

用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少。中国劳动学

会最近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四年中,

中国的工资水平几乎翻了一倍,超过

了本国的经济增长率。3尽管内陆地区

非技术人员的供应仍然充足,但沿海

地区的制造业已开始遭遇劳动力短

缺的困扰。预计这将进一步推动工资

上涨。而在那些大量需要高技术人员

的地区,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工资的

上涨过快正在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

问题。

1

同时,阻碍竞争的壁垒正在一个又一个的行业中被消除。随着外资公司在中国经营日久,它们在本地知识的积累、与本地机构的合作和对本地市场的了解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子公司在用人方面基本实现了本土化,这意味着就对本地市场的理解而言,中国本土公司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平等,那些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不再单纯依靠某些特殊的中国因素来取得成功,尽管这些因素中有一些仍然能发挥作用。相反,这些企业正在倾力转变经营模式,以使自己在各个方面与国际同行的做法趋于 一致。

3.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在过去18个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不同寻常的繁荣。截至2007年7月,上海A股市场较今年年初已上涨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在此前的12个月中则上涨了百分之一百四十四,平均市盈率已接近50倍。有三个因素导致了股市的繁荣:1)自去年取消限制后,已经有大量的企业成功上市;2)市场上的流动资金过多;3)个人投资者通过诸如银行储蓄等其他投资渠道获得的回报十分微薄。

卓越绩效企业深知股价的大幅上涨对中国公司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企业现在可能更容易获得资金,但是公司股票的高交易价格同时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期望也更高。如果中国的上市公司打算 “成长”到与其股价相匹配的水平, 它们必须在长期内保持持续的盈利 性增长。

除此之外,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公司的股票将实现全流通,这将使得情况更加复杂。一方面,这将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吸引海外战略投资者,但是另一方面,管理层只有致力于追求盈利性增长而不仅是收入的增长,他们的企业才会被境外投资者 选中。 在更高的水平上竞争

对中国企业而言,上述因素的交

互作用意味着一个转折点的到来。在

此转折点上,具备将国际最佳实践与

从本地市场发展而来的成熟方法结合

起来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必须

高瞻远瞩,寻求各种机会来进行销售、

融资、投资和获取资源、人才以及合作

伙伴。

现在,中国未来的卓越绩效企业

正在通过积极的努力,而不是寄希望

于运气,来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尽

管许多本地公司充分利用了中国经济

增长(在2001年至2005年间,中国公

司的收入增长较其全球的同行每年平

均快百分之十七4)创造的大好时机,

但那些绩效最好的公司深知它们不能

无限期地指望依靠国家的经济增长来

维持其收入的增长。它们还知道,单

凭收入的增长是不够的,在增长的同

时必须有盈利性,而盈利性增长必须

是可持续的,做不到这一点,它们就难

以成为世界级的卓越绩效企业。

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中国的

宏观经济以及社会也有着切实的影

响。在我们目前所处的多极化的世界

中,由于长期以来与政府有着盘根错

节的关系,中国的企业已成为执行新

的国家政策的关键力量。但是如今,企

业与政府互动是基于相互合作而不是

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政府官员和行

业的领袖们正逐步意识到他们需要相

互支持。

中国的各级政府领导明白,具有

全球竞争能力的卓越绩效企业能够

开辟新的市场并创立强有力的国际品

牌,所以扶持这样的企业不但有助于

减少中国对来自海外的投资、技术以

及海外市场需求的依赖,而且能使中

国成为全球高效率经济和创新活动的

中心。

中国企业的领导人也明白,他们

对卓越绩效的追求反映了政府对中国

经济增长的关注焦点从数量到质量的

转变。为继续创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国

内各地区的人民能平等地享受经济增

长带来的福利,中国企业的作用将至

关重要。这一点,有远见的中国企业的

管理者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

1

以下五个主题凸现了中国公司面临的新竞争格局——这一格局是世界性的,它为中国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人才

人才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商品,受到世界各地竞争者的争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尽管规模巨大,却不能无限量地提供高技术人员。随着更多的跨国企业打算将诸如产品设计等知识密集型业务迁往中国,对高技术人员的争夺正日趋激烈。就战术层面而言,本地公司现在必须提供和竞争对手一样或高于竞争对手的工作待遇。而在战略层面,它们必须实施创新的人才管理办法,即将劳动力视为一种有待培养和优化的资产,而不是一项需要严格控制的成本。

资本的多方向流动

正如劳动力在企业和国家之间 的流动日趋频繁一样,资本的流动也增强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署的条款,中国一直在放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制,许多旨在阻止外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独立经营的限制正在逐步放松。在包括纺织品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在内的多个行业中,外商独资企业已纷纷建立,并常常取得巨大的成功。同时,中国对并购的限制也有所松动,允许外国公司收购国民经济中一些关键行业内的企业,从而使这些外国公司逐步建立了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尽管仍有许多人对此感到担心,但政府却急切希望借助市场的力量来促使本地公司提高竞争力。

当然,这种资本流动绝非单向的。尽管起点较低,中国的对外投资正在日益增加。中国公司海外收购的资产价值继2005年增长了两倍之后,2006年又再度翻番。5 许多中国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化,它们深刻地意识到,如果要维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它们就必须到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国内 市场之外再开辟新的市场,并需要掌

握营销、品牌经营、高端技术创新以及

管理等领域的新型“软”技能。中国政

府对这种努力给予积极的支持,并希

望到2010年时在这方面能涌现多个

全国性的领头雁。

正是在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大背景

下,大量中国企业在国内外交易所上

市。由于投资者十分看好中国公司的

长期发展前景,这些公司纷纷创下了

上市融资的纪录,例如中国工商银行,

其市值为219亿美元,6 而中国银行的

市值则达112亿美元。7 资本流动所具

有的多向性这一新的特征在下面这个

事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06年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交易所通过企业首

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吸引的融资额不但

超过了伦敦交易所,也超过了纽约证

交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交所的融资

额之和,成为世界最大的融资市场。

8考虑到当年7月中国政府才取消已实

施了一年的暂停国内企业在境内上市

的做法,在短期内创造如此的记录,

着实让人惊叹。

消费者

对中国新生的消费者的争夺较以

往更为激烈。城市居民年均可支配收

入的增长幅度已超过百分之十,9 拥有

房产的新兴中产阶级正在逐渐形成,

这些都推动了对汽车、家用电器等产

品的巨大需求,而这些产品不久前对

多数中国家庭而言还是可望不可及

的。随着消费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消

费者对产品性能和质量自然就变得更

加挑剔,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跨国公司不仅确立了服务的标准,

同时又将它们在其他市场开发和提炼

出来的先进技术和能力带到了中国。

目前,在许多行业,本地公司正在奋起

直追,以期在赢得和保留客户方面赶

上跨国公司的水平。

资源

中国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已成为

推动本国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迅猛增

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的石油公司在非

洲大陆比它们的西方同行更为活跃。

中国对铜精矿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进

口数量如此巨大,以至于中国需求模

式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这些材料全球

价格的剧烈变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

资源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未来,中

国公司将不得不更大程度地依赖国外

市场的资源供应,而这也意味着一旦

外部供应链遭受冲击,它们的生产活

动也将随之受到影响。

创新

创新也将不再为发达国家所独

占。创新中心在新兴国家不断涌现,而

中国正成为创新产品概念的重要发源

地。中国政府计划将国家的研发支出

从200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

点三提高到2010年的百分之二。10 尽

管总体上本地公司在研发投资方面仍

落后于跨国企业,但一些中国最优秀

的企业正在迅速地赶上来。它们正在

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鼓励并扩大知

识转化,加大与跨国伙伴进行合作。

同时,它们充分利用从客户反馈中获得

的新产品创意,并不断地将创新理念

应用到自身的管理流程之中。

边栏A:

多极化的世界中的中国

1

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报告基于两个阶段的研究:通过财务指标分析遴选出相关行业的卓越绩效企业,和通过问卷调研与高层访谈探寻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特征和实现卓越绩效的 途径。

首先,我们运用埃森哲专有的绩效评估方法对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对企业进行筛选以便建立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组。筛选过程的第一轮是企业规模,要达到我们的标准, 根据中国国内注册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候选企业年收入需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它们必须为上市公司(不管是在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销售收入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来自中国国内。

要通过第二轮筛选,公司必须在资本市场上市五年以上,从而保证我们能够对指标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11

第三轮筛选与行业有关。由于

中国的资本市场远未成熟,很多中国

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尚未上市。某个

行业若要进入本次研究范围,该行业

内通过前两轮筛选的公司的市值需

至少占全行业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半。

筛选行业的最后一个标准是埃

森哲此前是否已经考察了该行业在全

球范围内的绩效表现,作此要求是为

了便于能够直接进行中外比较。12在每

个行业内,我们都根据多项指标对很

多企业进行评估,因此能得到一个

分行业的不同企业绩效比较的详细

信息。

经过上述的筛选,我们确定了此

次研究分析适用的样本组。之后,我

们开始对甄选出的183家中国企业的

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基于

公开数据的11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埃森哲卓越绩效企业研究项目得以对

一个企业的五大核心绩效领域做出

评估。

然后,每个企业的绩效会被用来

与业内同行按不同指标逐一比较,并

就其超出或低于同行的程度打分。企

业在每个指标下的得分又被加以综合

考虑,最终就每个企业会得出一个总

分。卓越绩效企业的总分必须显著领

先于业内同行。

接下来研究进入问卷调研阶段。

我们针对75位中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

员进行了一个涵盖63个问题的详细调

查,以了解这些最成功的中国企业是

如何取得不凡业绩的。

以上步骤产生的信息使我们得以

深度了解真正的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

成功之道。

关于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

1

市场聚焦与定位

卓越绩效企业在确定战略方向,特别是做出重大决定时思路会非常清晰。它们总是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市场。当一个市场成熟后,卓越绩效企业都会为下一个重大举措做好准备;当购买趋势将消费者送入另一个方向时,这些企业已经在这个方向的尽头等待着他们;当这些企业收购新业务时,它们会审慎行事,妥善地处理收购事宜。综合这些因素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市场聚集和定位方面(即业务战略中的“在哪里以及何时竞争”两方面),卓越绩效企业总是表现优异。

简而言之,通过其市场聚焦及定位,卓越绩效企业获得了一种进行战略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它们能够在无需超越自身极限的情况下,在最好的市场中展开竞争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增长机会,并使它们能够选择并管理最佳的业务组合。

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所采用的全球最佳实践模式 1.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捕捉国内外最好的市场

埃森哲的全球研究报告表明,卓越绩效企业在依据自身实力寻找相应的市场方面堪称高手。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Lexus)品牌就是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尽管该公司原本是以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小型轿车闻名的,但它却充分利用了其简捷有效的制造能力,生产出一种价格低于其竞争对手的高端汽车。结果,该公司取得了双重胜利:雷克萨斯汽车(Lexus)不仅成为1999-2005年间美国销量最大,而且在1995-2004年间每年都被评为性能最可靠的汽车。13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在国内市场获得增长的机会仍大量存在。从地理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政府正在进行

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使中国交

通系统的干道得到逐步延伸和开通,

使劳动力和投资也得以流向沿海省份

之外的地区,并为企业创造了接近中

国内陆那些原来难以触及的消费者的

机会。

所有在中国经营的公司对上述

这些变化都非常了解。尽管许多公司

因此受到吸引,追逐着每一个潜在的

增长机会,但卓越绩效企业却会依据

自己的实力以及自己管理分散化分销

网络的能力,利用对本地情况的了解

来选择自己要投身其中展开竞争的市

场。这种做法就是在考虑新市场的吸

引力的同时,考虑自己的公司实际能为

这个市场带来些什么。与此同时,这些

卓越绩效公司会继续聚焦东部沿海发

达地区的市场,实现其投资回报最大

化的目标。

以美的这一家电行业的企业

为例,该公司正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开

拓新的机会。基于对本地情况的了解,

美的能开发出有效的销售渠道,以及

适应这些地区经常断电这一情况的特

殊产品。2005年,美的投资1300多万

美元在全国数千个县乡建立起了1万个

零售网点,该公司利用这些网点推出

了一种被称为“冷静星”的新型空调,

这种空调可以在欠发达地区常见的低

电压条件下使用,同时又符合国家的

节能空调标准。14

同样,中国移动也发现了农村市

场的吸引力,并于2006年作为中央政

府“村村通电话工程”的一部分将其服

务推向了这一市场。农村地区利用通

信产品的方式与城市非常不同,该公

司据此相应地调整了其服务内容。该

公司推出的移动电话服务计划包括通

过短信、互联网以及来电应答电话服

务向用户提供粮食价格、养鸭小常识

等信息,15 这种有针对性的服务使中

国移动用户数量到2006年底时增加

了百分之二十二,达到3.01亿人。16

中国公司捕捉“最佳”市场的例

子并不仅仅限于国内,还有一些公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