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阶段练习二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阶段练习二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阶段练习二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阶段练习二及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宏观经济学》课程阶段练习二(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不影响货币需求()

A一般物价水平B银行利率水平C公众支付习惯D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2、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任何一种

3、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4、人们在()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C债券收益率不变D债券价格不变

IS曲线表示满足()关系

5、

A收入—支出模型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

6、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增加自主性支出;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D增加净税收

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B国民收入减少;C国民收入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9、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会;B增加;C减少;D不相关

10、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平缓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 .LM 和IS 一样陡峭

二、判断题

1.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

2. IS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3. 投资增加,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 )

4. 消费增加,IS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 )

5. LM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6. 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

7. 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 )

8. 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 )

9. 一般来说,位于IS 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 ) 10.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

三、名词解释

1、贴现率

2、货币需求

3、挤出效应

四、计算题

1、假设(a )消费函数为500.8C Y =+,投资函数为1005I r =-;(b )消费函数500.8C Y =+,投资函数为10010I r =-;(c )消费函数为500.75C Y =+,投资函数为10010I r =-(价格水平不变)。试求: (1)(a )、(b )和(c )的IS 曲线

(2)比较(a )和(b ),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IS 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 )和(c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1000.8C Y =+,投资1506I r =-,名义货币供给量250M =,货币需求0.21004L Y r =+-,价格水平1P =。要求: (1)求IS 和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

1、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2.简述IS—LM模型。

3.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六、论述题

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宏观经济学

课程阶段练习二(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名词解释

1.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

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2. 货币需求量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以货币形式

持有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而是一种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

3. 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

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四、计算题

1、(1)(a ):3

00.04r Y =-;(b ):1

50.02r Y =-;(c ):1

50.025r Y =-。(2)d 越

大,IS 曲线斜率越小。(3)b 越大,IS 曲线斜率越小。

2.(1)IS :125030Y r =-;LM :75020Y r =+。(2)950Y =,10r =

五、简答题

1、答: 凯恩斯指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于

是他们就不肯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再也不肯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债券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就不会有效果。

2、答:如果把IS曲线和LM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可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息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这就是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利息率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值,可以通过求解IS,LM曲线的联立方程而得。

3、自动稳定器主要有三种:(1)税收的变动。在经济扩张时有遏制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有缓解的作用。(2)政府的转移支付。同税收作用相同。(3)维持农产品价格政策。该政策使农场主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

六、论述题

答: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在IS曲线的左下方,有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 >I,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点在LM曲线的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在LM曲线的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况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S时,国民收入会减少;L>M时,利息率会上升;L<M时,利息率会下降,调整结果会使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1、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0.8,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不变 B、增加200万元 C、增加100万元 D、减少100万元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4、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润、利息和折旧 5、对经济稳态点的描述,下列()是正确的。 A、人均资本不变,人均产出可变 B、人均产出可变,人均资本不变 C、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都可变 D、稳态点经济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等与人口(或劳动)增长率 6、预期通货膨胀率越低,投资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为零 7、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货币的预防需求会增加()。 A、人们对债券未来价格更有信心 B、利率被认为是合理的范围 内变动 C、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D、对未来不确定的预期增加8、MPC=1,说明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

A、储蓄 B、消费 C、投资 D、出口 9、政府购买对GDP的影响在有所得税的经济中比没有所得税的经济影响程度()。 A、更小些 B、更大些 C、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D、无法决定 10、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N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1、下面那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 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 D、政府间接税减少250亿 12、货币供应在什么情况下会增加?()。 A、政府采购增加时 B、央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时 C、私人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时 D、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股,将所得股款开设分厂时 13、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4、如果名义GDP为18000亿,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基期物价指数为100,则实际GDP为()。 A、18000 B、15000 C、10000 D、不能确定 15、假设某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 )。 A、17% B、33.3% C、25% D、50% 16、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即d越大),则()。 A、IS曲线会变得更平坦 B、IS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广告学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广告学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广告理论与实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广告主为了推销其商品、劳务或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 2. 广告心理学就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消费者(受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并据此指导制定广告目标、发展广告策略和执行广告策略的实践活动。 3 .广告媒体就是传递广告信息的载体,是达成广告目标的一种物质技术手段。 4. 户外广告媒体指在露天或公共场所运用一些特定的手段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媒体,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和建筑环境等。 5. 广告的具有经济功能、信息传播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及引导—功能。 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广告文案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广告口号

以及附文四部分。 二、选择题 1. 下列广告中属于商业性广告的有(A )。 A产品广告B 政府公告C 公益广告D 求职广告 2. AIDA 模式是(C )。 C注意T兴趣T欲望T行动D 兴趣T欲望T注意T行动 3.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哪种需要层次最低( A ) 。 A 生理需要 B 自我实现需要 C 尊重需要 D 安全需要 4. “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渴望参加团体组织”属于什么需要( B ) 。 A 权力 B 归属 C 求知 D 求援 5. 要提高人们对广告信息的记忆效果,最重要的手段是( A ) 。 A 将广告信息不断地加以重复 B 巧妙的利用联想记忆的规律 C 广告形式新颖独特 D 人物模特用得巧 6. ( B ) 在整个广告中处于支配和统筹地位,广告设计、文案以及形象、色彩和表达方式都必须符合其中心思想。 A. 广告目标 B. 广告主题 C. 广告对象 D. 广告地区 7. 在产品的( C ) ,需加大广告费的投入,实施多样化广告策略,大张旗鼓地开展广告促销活动,突出宣传本企业产品的优点和特色,对市场进行更有效的渗透。 A. 导入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8. ( A ) 是广告创意的生命,模仿他人或照搬别人的创意难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A. 新颖独特 B. “意”“象”交融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1、按照定义,货币M2是指。() A. M1+储蓄存款 B. M0+M1 C.M1+定期存款 D.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正确答案:D 2、存款准备金比率是指。() A.准备金比贷款的比率 B.贷款比存款的比率 C.准备金比存款的比率 D.存款比准备金的比率 正确答案:C 3、关于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MV=PY,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可以看成货币需求 B.M可以看成是货币供给 C.M作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方程式说明了它是如何决定的 D.M作为货币需求,是内生的,方程式说明了它是如何决定的 正确答案:C 4、如果要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 A.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D.降低超额准备金率

5、假设某经济体中央银行向市场中新投放了120万单位的货币,并假定通货存款比为0.1,如果这个经济体中法定准备金率为0.12,超额准备金率为0.08,则该经济体实际增加货币量应为。() A.600万 B.440万 C.400万 D.1000万 正确答案:B 6、实际货币余额等于。() A.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数量 B.硬币、通货以及支票账户余额之和 C.以它可以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量 D.央行印制的货币数量 正确答案:C 7、宏观经济学在说到长期总供给曲线时,这长期的含义是。() A.所有的价格在这段时间都是可变的 B.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得及改变 C.至少部分价格在这段时间是可变的‘ D.至少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来得及改变 正确答案:A 8、宏观经济学所说的特长期具有下面的特点。() A.所有价格都可以改变,但是生产要素不一定 B.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但是价格不一定 C.生产潜能在变化,一般是增长趋势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好玩的广告学UOOC测验答案(2017秋)

好玩的广告学 第一章 1.下列不属于广告基本要素的有 A.广告主 B.广告媒介 C.消费者 D.广告代言人 正确答案:D 2.在香农-韦弗模式种,和信源对应的是 A.广告主 B.广告媒介 C.广告内容 正确答案:A 3.消费者对应的是香农韦弗模式中的 A.信源 B.信宿 C.渠道 正确答案:B 4.按媒介类别分,霓虹灯广告属于: A.印刷广告 B.电视广告 C.户外广告 D.直邮广告 正确答案:C 5.广告可分为工业企业广告、经销商广告、消费者广告、专业广告,这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A.广告传播的区域 B.广告传播的媒介 C.广告传播的对象 正确答案:C 6.生有涯,爱无尽.jpg这是一则向医护人员致敬的公益广告,广告语为“生有涯、爱无尽”。按诉求方式分类,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其为: A.感性诉求 B.理性诉求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共 20.00 分) 1.就广告传播而言,噪音可能发生在下面哪些环节: A.信源 B.信宿 C.渠道 D.解码 正确答案:A B C D

2.下列不属于POP广告的有: A.橱窗 B.展板 C.路牌 D.直邮广告 正确答案:C D 三、填空题 (共 20.00 分) 1.广告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广告主、消费者、广告内容、广告媒介、广告效果 2.按广告传播区域分,广告可分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地区性广告 第二章 1.下列不属于广告基本要素的有 A.广告主 B.广告媒介 C.消费者 D.广告代言人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教师评语: 2.对观念、商品及服务进行策划并实施设计、定价、分销、促销的过程,其目的是引起交易,从而满足个人或组织认知的需求、欲望和目标——这就是 A.广告 B.营销 C.推销 D.促销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教师评语: 3.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是 A.成长期 B.引入期 C.衰退期 D.成熟期 满分:10.00 分

宏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广告学4阶段练习答案

《广告学》第四阶段练习及答案---11-13 第十一章广告设计 一、填空题 1、无论是字体的选择,还是字体的运用,都必须遵循“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 2、广告设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平面广告设计、立体广告设计和动态广告设计。 3、招贴广告设计的特征主要有画面大、远视强、艺术性高。 4、户外广告的可分为三大类: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和车身广告。 5、注意作品的画面处理,提高受众感知环境的广告设计手段及技巧有:简洁、渲染、留白等。 二、选择题(多选) 1、广告图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A、B、C、 D 、 E )。 A、简洁单纯的视觉效果 B、勇于创新、生动有趣 C、具有针对性; D、符合广告主题 E、具有可信性。 2、户外广告的特性有:(A、B、C、 D)。 A、极高覆盖率 B、强烈的冲击力 C、良好的促销作用 D、较低的广告成本 3、网络广告设计的构成要素有:(A、B、C、 D 、 E )。 A、文本 B、图形 C、动画 D 、声音 E 、影像 4、提高感知兴趣,创造接受亲和感的手段及技巧有:(A、B、C、 D 、 E )。 A、趣味 B、幽默 C、悬念 D、漫画 E、对称 5、强化感知力度,创造视觉冲击力的广告设计手段及技巧有:(A、B、 C、 D 、 E )。 A、突变 B、异常比例 C、撕裂 D、变异 E、反常 三、判断题:错的在括号中画 X ,对的画√ 1、广告图形设计的作用在于传达广告主题和吸引读者注意力。(√) 2、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能传达信息,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3、动态广告除了传统的广播广告、电视广告之外,还有网络广告。(√) 4、招贴广告是刚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 X ) 5、网络广告设计主要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和影像等要素构成。(√) 四、名词解释 1、图形 要点:图形能够形象地表现广告主题与广告创意的内涵。其要素包含插图、商标。轮廓线等。 2、招贴广告 要点:招贴广告是指张贴于公共场所的印刷品广告,亦称海报,是所有平面广告中最特殊的一种。它分为商业招贴、公益招贴、艺术招贴、电影招贴和公共招贴五类。 五、简答题 1、网络广告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1

第五章财政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时,挤出效应小。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2.当()时,挤出效应最大。 A.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零 B.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 C.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零 D.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无穷大 3.挤出效应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 A.乘数越大B.越难实施C.越难实施D.越无效 4.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5.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6.“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7.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B.国民收入减少C.国民收入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发生9.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主要目标之一() A.政府预算盈余B.充分就业C.价格稳定D.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1.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是() A.税收B.举债C.发行国库券D.公债

广告学考试题目及答案汇编

广告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A)是在营销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 A营销环境分析 B营销目标 C市场定位 D市场营销战略 2、(C)是实现企业经营策略的工具之一。 A竞争 B促销 C广告 D媒体 3、(A)是产品进入的第一个阶段。 A引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4、广告活动的基础是(D) A、广告的目标 B、广告的主题 C、广告的预算费用 D、广告的市场分析 5、广告目标的关键是(B) A、广告的目标 B、广告的市场分析 C、广告的费用预算 D、广告的主题 6、根据广告时间分类,5年以上的广告计划属于(B) A、近期广告计划 B、长期广告计划 C、中期广告计划 D、短期广告计划 7、企业针对某一市场、某一产品在一定时段内进行广告活动应制定(A) A、单一性广告计划 B、战术性广告计划 C、战略性广告计划 D、复合性广告计划 8、下面那个是营销组合策略的内容(D) A质量 B分销 C售后服务 D产品 9、下面不是广告计划内容的是(D) A广告的市场分析 B广告的目标 C广告的对象 D广告的制作 10、下面不是广告计划的是(D) A长期广告计划 B中期广告计划 C短期广告计划 D单一性广告计划 11、下面那一项不是广告标题创作的形式(D) A陈述式 B新闻式 C承诺式 D正衬式 12、以下不属于名人广告的优势是(B) A、容易引起注意,并且记忆程度好 B因个人绯闻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C、显示企业实力 D增加商品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大众传播媒体的是(A) A、报纸 B、POP广告 C、DM广告 D户外广告

14、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广告首先涉及的是(B) A创意问题 B市场问题 C艺术问题 D经营管理问题 15、下列广告媒介中不属于户外媒介的是(D) A、路牌 B大型灯箱 C霓虹灯 D报纸 二、多选题 1、广告计划的内容(ABD) A市场分析B目标C行动文件D对象 2、根据广告的目的进行划分可分为(ABC)广告目标 A信息性B说服性C提醒性D竞争性 3、影响广告预算的主要因素(ABCD) A广告频次B品牌的代替 C 品牌的市场地位D产品的生命周期 4、报纸广告制作一般有什么要求(ABCD) A连续刊登B版面大小C位置安排D情境配合 5、广播广告的构成要素(ABCD) A人声B音响C音乐D广播广告诸要素的运用 6、广告模特的可信性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ABC) A专业性B魅力性C类似性D模仿性 7、广告媒体使用的策略有(AB) A地区上的分配策略B时间上的分配策略 C费用上的分配策略D消费者习惯的分配策略 8、标题的类型分为哪几类(BCD) A多样式标题 B间接标题 C复合标题 D 直接标题 9、广告正文包含哪些部分(ACD) A引言 B感谢语 C主体 D结尾 10、目前我国推行的广告审查制度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CD) A提前审查 B事中审查 C事前审查 D事后审查 三、名词解释 1、广告计划 广告计划是广告主或广告经营单位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和广告任务而制定的关于未来一定时期内广告活动的整体安排。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广告学入学水平测试题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广告学入学水平测试题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3.《围城》小说的作者是() A.钱钟书B.沈从文C.孙犁D.胡适 4.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左传 B.史记C.论语 D.尚书 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 B.王昌龄 C.李白 D.杜甫 6.“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A.温柔而沉静 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 D.乐观而深沉 7.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 D.侧面烘托手法 8.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 B.王昌龄. C.李白 D.杜甫 9.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10.《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1.《东篱乐府》是() A.诗集 B.词集 C.曲集 D.文集 12.普通话有辅音()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母,ng则只能作韵母,不能作声母。 A.22 B. 23 C. 25 D.26 13.()是听觉中最容易分辩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A. 音节 B. 字 C. 音位 D.位 14.“他喜欢唱歌?”这句话,音调逐渐上升。“他喜欢唱歌。”这句话,语调逐渐下降。句子里这种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

A. 语调 B. 声调 C. 音调 D. 语音 15.汉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中历史悠久而又体制特殊的一种文字,它不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显示出来的表音文字,汉字属于()文字。 A. 表意 B. 表音 C. 表形 D. 表情 16.()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A.《诗经》B.楚辞C.全唐诗 D. 宋词 17.《楚辞》为西汉( )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A.刘向 B.张衡 C. 孔子 D. 刘彻 18.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A. 《东山》 B.《离骚》 C. 《战国策》 D. 《三国志》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 )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1.如果2008-2011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00、110、118.8、118.8,求:(1)计算2009-2011年通货膨胀率 (2)假设一组工人签了从2010年初开始为期2年的合同,其年工资的增长率为△W/W=0.15.在现有的CPI水平下,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3)假设工资率依据下面公式计算△W/W=0.08+0.8△CPI/CPI,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解(1)2009:[(110-100)/100]*100%=10% 2010:[(118.8-110)/110]*100%=8% 2011:[(118.8-118.8)/118.8]*100%=0% (2)当△W/W=0.15时,名义工资将以15%的速度增加,因为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8%,实际工资可能上升7%;因为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0%,实际工资可能上涨15%,与名义工资同比增长。 (3)△W/W=0.08+0.8△CPI/CPI ①2009年的名义工资上涨0.08+0.5*10%=13%,扣除10%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水平上涨3% ②2010年的名义工资上涨12%,扣除8%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4% ③2011年的名义工资上涨8%,扣除0%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8% 1.A国的居民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用于苹果、面包和衣服。在2006年,他们用200元买了100个苹果,75元买了25个面包,50元买了1件衣服。2007年,他们用225元买了75个苹果,120元买了30个面包,120元买了4件衣服。基年2007年,用CPI来计算2006年到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 2006:200/100=2 75/25=3 50/1=50 2007:225/75=3 120/30=4 120/4=30 CPI2006:(2*75+3*30+4*50)/(225+120+120)*100=94.6 CPI2007:465/465*100=100 通货膨胀率=(100-94.6)/94.6*100%=5.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