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2006年 11 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Nov. 2006文章编号:1007-9831(2006)04-0061-04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罗榕婷,蔡涵瑛,戴有才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8个代表性剖面,对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主要采用比色卡速测有机质,甲种比重计法机械组成等实验方法获得基本数据,分析垂直方向上土壤的粉粘比、有机质含量、颜色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脱硅富铝化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弱,有机质的累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关键词:武夷山土壤;垂直变化;理化性质;粉粘比;有机质含量

中图分类号:S155文献标识码:A

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目前面临物种濒危、生境缩减、景观破碎、水土流失等多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的威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该地区土壤资源的分布规律、肥力特征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为该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43.

1 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脉位于闽赣边境,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长达550多km,平均海拔1 000~ 1 100 m,主峰黄岗山2 158 m,是我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武夷山脉北段海拔最高,其土壤垂直分布在武夷山脉和中国中亚热带山地中,有一定代表性.区内地形特点是地势高、起伏大、有垭口.母岩以火山岩和粗晶花岗岩为主,由于坡度大,坡积母质较为常见,土壤相对年纪较轻.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势高低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3~19℃,年均降雨量1 700~3 100 mm,年均相对湿度70%~85%以上;海拔高度上升100 m,气温下降0.44℃;降雨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东南坡递增率54.14 mm/100 m,西北坡递增率37.0 mm/100 m.

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450 m以下为农耕带,450~1 400 m是常绿阔叶林,有部分人工林;海拔 1 200~1 7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600~1 900 m为中山矮曲林;海拔1 800 m以上为山地草甸[2]-150.

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1 室外准备与初步分析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8个代表性剖面,研究其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体构型.

2.1.1 成土因素土壤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它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3],武夷山土壤成土因素见表1.

2.1.2 成土过程武夷山成土过程包括生物的累积过程、地球化学过程和黄化3个部分.

(1)生物的累积过程 每个代表性剖面土壤的上方都覆盖着不同海拔高度代表性植被,植被通过枯枝落叶覆盖,根系穿插等作用对土壤造成一定影响.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分布、孔隙度等.室外根据

收稿日期:2006-09-12

作者简介:罗榕婷(1984-),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国家基地班2003级学生.

其厚度、颜色等外在因素,武夷山土壤海拔从高到低垂直变化中有机质层厚度总体由厚变薄,颜色由深到浅变化,因此初步判断其生物累积程度从山顶往山脚递减.

(2)地球化学过程 武夷山土壤除紫色土外,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且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又称为富铝土,武夷山土壤的地球化学过程即富铝土的脱硅富铝化过程.

(3)黄化 武夷山土壤主要为富铝土,其主要由于铁大量富集并与水混合反应造成.

表1 武夷山土壤成土因素

剖面

编号

土壤类型 海拔/m 气候 地形及坡度/(°)母岩及母质 植被

1 山地草甸土

2 150 年均温8.5℃,降水

3 000 mm,湿度

85%,干湿交替明显

山顶夷平面,<10火山凝灰岩,残积物 山地草甸

2 黄壤性山地草

甸土

2 100

年均温8.5℃,降水3 000 mm,湿度

85%,干湿交替明显

山顶斜坡,19 火山凝灰岩,残积物 山地草甸

3 普通山地黄壤 1 850 年均温11~13℃,降水2 200 mm,湿

度>75%,干湿交替不明显

中山坡地,33 火山凝灰岩,坡积—残积物 中地矮曲林

4 黄壤 1 136 年均温11~13℃,降水2 200 mm,湿

度>75%,干湿交替不明显

中山坡地,41 火山凝灰岩,坡积物 杉木林

5 黄红壤 900 年均温13~18℃,降水2 000 mm,湿

度75%~80%,有干湿交替现象

中山坡地,54 粗晶花岗岩,坡积—残积物

茶、杉、

毛竹林

6 棕化黄红壤 955 年均温13~18℃,降水2 000 mm,湿

度75%~80%,有干湿交替现象

中山坡地,24 粗晶花岗岩,坡积—残积物 毛竹林

7 普通红壤 261 年均温约17~19℃,降水1700~

2 000 mm,湿度为70%~75%

丘陵坡地,39 粗晶花岗岩,坡积—残积物

农耕地或荒

坡灌丛

8 紫色土 208 年均温约17-19℃,降水1 700~

2 000 mm,湿度为70%~75%

丘陵坡地,21

白垩纪赤石群厚层状紫红色砂

粒岩,坡积—残积物

农耕地或荒

坡灌丛

2.1.3 土体构型见表2

2.2 室内实验与分析

根据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依据指标进行室内实验.土壤颜色据土壤色卡对比湿态;有机质采用比色卡速测;机械组成采用甲种比重计法,室温23℃下测定;pH值采用电位法速测;其他材料均引自文献[4].基本数据见表2.

3 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变化规律分析

由于海拔高度差异引起气候、生物等成土环境条件的递变,武夷山土壤在理化性质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2]-152.其总体垂直特征是:1 900~2 100 m高峰,分布山地草甸土带;1 050~1 900 m处分布着黄壤土带;700~1 050 m地带分布着黄红壤带;700 m以下为红壤分布带[5].由于第8号剖面紫色土母岩特殊,所含钙多,无法彻底脱盐基,则不体现垂直地带性特点,不在讨论范围.

3.1 土壤颗粒中的粉粘比

土壤的粘粒硅铝率受母质的矿物特征影响较大,如3号剖面B层的粘粒含量少,风化弱,但硅铝率很低,主要由于母质直接形成三水铝石而造成的,因此,粘粒硅铝率不足以衡量土壤风化淋溶度[6].根据浙农大厉仁安等[7]研究,自型土剖面中B层的“粉粘比”,能较好地反映该土壤矿质土粒的风化度,即粉粘比越大,土体的粉砂性愈强,风化度愈低;反之,粉粘比愈小,其风化度愈高[7].7个代表性剖面海拔由高到低B层和与B层相关的粉粘比见表3.

由表3可知,黄岗山垂直带上土壤的总体风化度,由低海拔的红壤向高海拔的黄壤演变而逐渐减弱.也就是说,黄壤风化度显著低于红壤,并表现出逐渐演化的趋势,土壤粘粒含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增加.如表3所示,草甸土B层粘粒含量要大于黄壤中的粘粒含量,出现此情况与不同地带剖面覆盖植被对土壤的作用不同,不同地带剖面母质母岩中所含不易被风化物质量的多少等有关.

3.2 土壤有机质含量

武夷山黄岗区林茂草深,地表都有厚度不等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由于土壤主要有机质含量一般存在于A层,则根据每个剖面A层有机质平均含量(见表2),绘制武夷山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变图(见图1).

第4期 罗榕婷等: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63

表2 各剖面土壤基本性状

剖面

编号

土壤类型

土层 深度/cm 砾石/(%)砂粒/(%)粉砂/(%)粘粒/(%)pH 盐基饱和度 /(%)

有机质/

(g ·kg -1

)1

山地草甸土 (黄岗山山顶) Ah1 Ah2 Bw Cg 0~46 46~65 65~76 0>76 3.6 40.6 0.8 23.2 23.7 49.3 24.0 41.7 50.4 26.8 49.4 42.0 25.9 23.9 26.6 16.3 4.954.004.684.95 4.9 7.0 16.3 30.4 240.0 20.0 4.0 2 黄壤性山地草甸土 (黄岗山山顶) Ah BC 0~9 >9 9.8 6.3 30.8 19.3 40.2 46.7 29.0 34.0 4.484.98 5.1 11.4 120.0 32.0 3 普通山地黄壤 (25 km) A B BC 0~19 19~52 >52 5.2 3.6 2.2 27.7 34.7 32.7 45.4 48.7 45.4 26.9 16.6 21.9 4.464.504.727.2 9.4 180.0 28.0 22.4 4

黄壤

(桐木关) A B BC 0~29 29~46.5 >46.5 13.3 8.0 48.5 20.5 21.1 24.2 47.7 54 49.2 31.8 24.9 26.6 4.614.825.21 6.7 9.2 10.1 40.0 8.0 8.0 5

黄红壤 (庙湾)

A B BC 0~17 17~72 >72 6.8 1.0 0.4 30.7 34.4 46.0 33.1 38.3 32.3 36.2 27.3 21.7 4.975.104.9515.7 20.2 17.4

120.0 12.0 4.0 6

棕化黄红壤 (庙湾)

Ah AhB Bs BC 0~54 54~78 78~91 >91 37.0 29.8 23.6 33.0 36.9 36.7 39.6 42.0 33.7 41.5 40.2 38.8 29.4 21.8 20.2 19.2 5.185.265.585.14

36.0 24.0 16.0 4.0 7

普通红壤 (黄溪口) Ah Bs1 Bs2 0~32 32~87 >87 13.1 23.1 25.8 30.6 26.1 24.4 35.0 32.3 29.5 34.4 41.6 46.1 4.464.604.79

32.0 8.8 7.2 8 紫色土 (武夷镇)

Ah C

0~18 18~50

11.4 9.1

34.7 32.3

37.3 32.0

28.0 35.7

4.894.55

32.0 9.6

注:表中空白处为未测定.

由图1可知,有机质含量随海拔递减而总体呈递减趋势,即海拔越低,有机质累积过程逐渐减弱,风化强度加强.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与黄壤间过渡是急变,余者变化相对平缓,图中波峰波谷相间现象,主要与人为破坏环境、砍伐树木,减少有机质积累(如剖面2)和人工造林,改变植被分布特征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如剖

3.3 土壤颜色变化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

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3]-154

.根据不同剖面心土层B 颜色变化(用湿态表示),分析其垂直规律(见表4).

表4 武夷山土壤剖面心土层B 颜色变化

剖面号

项目

1 2

3 4 5 6 7 名称

山地草甸土 黄壤性山地 草甸土 普通山地 黄壤 黄壤 黄红壤 棕化黄红壤 普通红壤 心土层颜色(湿态)

暗灰黄2.5Y4/2

暗橄榄棕2.5Y3/3

黄棕10YR5/6

黄棕2.5Y5/6

亮黄棕10YR6/8

黄棕10YR5.5/7

红棕2.5YR4.5/8亮红棕2.5YR5/8

64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26卷

由图1可知,从山顶向山脚颜色逐渐变鲜,彩度由浓变淡,亮度由白转黑,由于土壤黑色的深浅一般与腐殖质含量呈正相关.黑色一般是肥力高的标志[3]-155,因此,由颜色也可以看出,腐殖质的累积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同时可以发现黄壤黄化现象强[1]-44.

3.4 其他特征

从武夷山地区各类土壤质地剖面来看,粘粒含量表层低,心土层高,海拔高度自高而低,土壤的铁铝富集程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而加强;全氮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而降低;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和残渣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而降低;土壤均呈酸性,大致是海拔越低,pH值越高,交换性酸中交换性铝占69%~79%,土壤交换性酸量也表现出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而降低的趋势;粘土矿物大多数是高岭石(或多水高岭石),并伴有三水铝石[2]-163.盐基饱和度呈盐基不饱和状态.

4 结束语

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其脱硅富铝化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弱,有机质的累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本文在分析其土壤变化规律时存在一定不足:(1)其变化规律主要受土壤成土因素随海拔变化的影响,而本文在讨论成土因素时没有在时间方面的影响进行详细解释,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武夷山土壤相对年纪轻.(2)野外采集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理论结论与实际结果有所出入,大致规律只能用近似值或变化趋势表现.(3)本文仍根据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武夷山土壤进行讨论,无法体现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不能与国际诊断学分类接轨.

参考文献:

[1] 陈咏梅.武夷山山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2):43-44.

[2] 朱鹤健.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和特征[A].武夷科学(2)[C].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2:150-163.

[3] 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93.

[4] 陈健飞.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J].土壤通报,2000,31(3):98-99.

[5] 赵昭炳.武夷山区自然环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1-40.

[6] 严学芝,吕仁焕.武夷山黄岗山的土壤垂直带谱[J].土壤学报,1989(3):101-104.

[7] 厉仁安.浙江南部的山地土壤[J].土壤通报,1985(2):54-57.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nature of the Mt. Wuyi soil vertical

LUO Rong- ting,CAI Han-ying,DAI You-cai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Through selects in the Mt. Wuyi soil vertical climatic zone 8 representative section plane, conducts the preliminary study to the Mt. Wuyi soil physics and chemistry nature vertical variation rule, mainly uses compared to the color card fast measures the organic matter.Uses the armor to plant experimental technique and so on hydrometer method machinery composition obtains the master data,in the analysis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oil powder sticks physics and chemistry nature and so on the ratio,organic content,color,may know.It escapes the silicon rich calorization degree to elevate 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but weakens,the organic archery target accumulates 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elevates but increases and so on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the Mt. Wuyi soil;vertical variation;physics and chemistry nature;powder sticks compares;the organic content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昌乐县:古火山群 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 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60年,对于茫茫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在这一挥间,武夷山市却脱胎换骨、翻天覆地,从一个只有6.95万人的山区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一个22.67万人,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十几项世界级、国家级品牌于一身,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型旅游城市,并正朝着海峡西岸国际性游度假城市迈进。 1949年,崇安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428万元,国民收入466万元,财政收入60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解放了生产力,产值逐年增加。到l952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40万元,年递增14.94%;国民收入740万元,年递增l2.29%;财政收入81万元,年递增l0.52%。之后,在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虽有挫折,但崇安县国民经济整体呈发展趋势。至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496万元,年均递增6.36%;国民收入5107万元,年均递增7.44%;财政收入435万元,年均递增7.O7%。改革开放以后,崇安县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同步发展。至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2118万元,其中农业年均递增6.O7%,工业年均递增ll.77%;国内生产总值23447万元,年均递增8.16%;财政收入2200.1万元,年均递增9.42%。l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市委、市政府根据武夷山市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以山兴市”、“追赶跳跃,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按照“新区突破,中部崛起,周边接轨,全面开放”的要求,积极构建旅游经济新框架,以“武夷速度”、“武夷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出现超常规的增长。经济总量和实力持续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国际合作尝试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国际合作尝试X 王乃昂 张铭杰 陈发虎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兰州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自然地理学联合实习的总结,对比了两国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某些差异,着重指出了这种差异中的“差距”部分,旨在明确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实践教学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践教学在培养高水平地理学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强化这一领域的工作是提高地理学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的必由之路。从1993年起,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理学系达成协议,两校不定期开展联合实习,共同培养优秀学生。为进一步促进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实践教学及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际科学研究技能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2002年夏天由兰州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各选派15名学生,于8月19日至8月31日在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区开展了一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实习。通过这次联合实习,促进了双方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技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与德国在地学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异。 一、准备工作 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可划分为室内准备、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等3个阶段。其中虽以野外工作为重点,但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对于实践教学来说,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野外考察实习时间,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准备工作或不进行野外工作的总结。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视了这两个环节,野外考察才能收到圆满的效果。 兰州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对这次联合实习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兰州大学教务处为这次实习给予了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参与本次实习的学生是兰州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从相关专业选派的15名优秀生,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环境科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水资源与水文、地质工程等10个专业。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参与这次联合实习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两名教师经历了博士后研究,柏林自由大学选派了两名资深教授(中德中心德方主任、地质系主任、中德中心学术秘书)参与野外实习。 中德双方教师共同确定了实习计划、考察路线和教学内容,结合兰州大学地理学国家基础科 X收稿日期 2003—06—13 资助项目 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和兰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王乃昂(1962-)男,山东郓城人,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及其它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武夷山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市区一切建设工程,度假区内新建别墅(低层居住)、多层住宅、旅游及商业建筑按表(三)实施,余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应编制城市设计;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须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 第四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执行;各类专业性用地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市区建设用地,根据实际情况,按主要用途择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分类如下:见表(一)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对外交通用地; (五)道路广场用地; (六)绿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使用可分至中类,并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表(二)《主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表(二)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二)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路旁土地,需同时征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或未拓宽部分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是沟道或绿化带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应全部征用道路红线用地并负责拆迁,不得它用。 第八条根据市区现状及布局规划,划分为新区、旧区两类建设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新区、旧区划分如下: (一)新区:市区范围除旧区外,含站前组团、黄金垄组团、高苏板组团及杜坝组团。 (二)旧区:包含原崇安镇镇区和原城东乡政府所在地的旧城组团。

福建自然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 气候特点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5℃-13℃,七月25℃-30℃。福建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2.水力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3.森林资源: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4.水产资源: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旅游资源 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福州市还拥有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禅寺、森林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旅游渡假区2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已建成国家优秀旅游城市7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历史概况 第一节历史沿革 福建简称"闽",因闽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古为闽越族居住地而得名。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府5州2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又称"八闽"。明清置福建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置福建省。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武夷山土壤氧化铁及成因研究

武夷山土壤氧化铁及成因研究 土壤氧化铁的形成很容易土壤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的影响,所以土壤氧化铁是对于研究土壤的成土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此,以武夷山土壤为例,通过测定土壤全铁、游离铁等含量,分析武夷山土壤氧化铁的数量特征、聚积和迁移、发生学意义及其差异原因。 标签:土壤氧化铁;武夷山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86604.html,ki.16723198.2016.17.115 1引言 土壤氧化铁是在漫长的成土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土壤物质,对土集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性质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土壤形成的历史。所以,土壤氧化铁的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在研究探讨土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武夷山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类型,已有研究者对武夷山的土壤分类和分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氧化铁数量特征、聚积和迁移、发生学意义及其差异原因。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武夷山脉位于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福建和江西两省间的邵武-河源深大断裂处,如图1所示。武夷山山地地势起伏大,成土母质多为坡积物或残积-坡积物,山体上部以火山岩为主,山体下部以粗粒花岗岩为主。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的高山在冬季的识货阻隔、消弱了北方南下冷空气的入侵,夏季由可以将东南海洋季风抬升、截留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使得武夷山保护区形成降水多、气温低和垂直分异规律分布的特点。在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以及自然植被呈垂直分布差异显著,详见图2,以黄岗山土壤、植被垂直带谱为例。 2.2样本采集 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本文样本选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地区不同发育地形、母质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典型自然土壤剖面共4个,根据发生学层次采集土壤样品。各剖面代号、成土条件如表1所示。 2.3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Natural Geography (0705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 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哲学Philosophy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 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3)学位专业课:

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 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程序设计Programming 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 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实习 4、专业调查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 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等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字:武夷山文化遗迹宗教历史名人民俗饮食 一、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其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其文化遗产主要如下: (一)古越闽文化与其遗迹 闽越是族称,系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也是国名,通常指西汉初年中央王朝在秦闽中故地对先秦延续下来的闽越政权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历92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10年)。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1."架壑船棺"、"虹桥板"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形制最古朴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2.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m2,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位居全国同类文物的前列,如全国最大的花纹空心砖,全国最长的铁矛头,有全国最重的铁犁,有全国最重的铁门臼、户枢,有全国最早的铁鱼叉、顺形陶水管道、宫中豪华浴池;同时期仅见的铁五齿耙,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博大精深的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60余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富含历代人政客留下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山川赞词、游记文赋、楹联诗刻、以及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刻词等,更是武夷山璀璨的理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及其独特的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 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 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 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⑧、名称:黄瑞木,科属:山茶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片绿色,株高3~4米。 二、武夷山群落类型: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最高海拔2158 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6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主要有一个点:黄岗山山麓海拔1890米处的黄山松群落。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黄岗山,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2、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Ⅳ》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Ⅳ)》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师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二)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等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使他们能够独立对一个地区进行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系统观、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地理学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地理系地理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所有部门自然地理学科。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考核方法: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51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2学时) 【主要内容】: 0.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0.2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 0.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0.4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0.5自然地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0.6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难点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学生掌握要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学时) 【主要内容】: 1.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能量基础 1.3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1.4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重点难点】: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学生掌握要点】: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学时) 【主要内容】: 2.1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2.2 纬度地带性分异与自然地带学说 2.3 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武夷山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开发 林婷茹07地理 070904006 【摘要】: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可对武夷山来说,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将近30年,近年来,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步伐”更加成熟、稳健。面对其他生态旅游区的崛起,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开发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目的原则 【引言】: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最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事业,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武夷山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生力军,伴随着旅游业向纵深不断发展,武夷山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武夷源、玉龙谷、青龙、龙川、大安源等生态旅游区为骨干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生态游给武夷山旅游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武夷山旅游贴上了“绿色”标签,成为世界遗产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红火必将推进其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进程。 【正文】: 1、武夷山总体概况 武夷山市是中国重点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境内山水秀丽、风光奇特、人文荟萃、古迹甚多,1999年1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地。 地处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辖5镇、5乡、6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总人口21.68万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属中亚热带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2、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的定义和开发原则基础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210046,严瑛) 摘要:地处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而武夷山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这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字:自然,经济,旅游业,茶业 1 研究区域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以丹霞地貌为主。从纬度上很容易看出,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据统计境内1957~1980年,24年平均气温17.0~1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 7.7℃。平均年温差15.8~20.9℃。城关点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最高为1961年1 8.4℃,最低为1976年的17.2℃,相差仅1.2℃。极端最低气温-8.1℃,出现在1973年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 40.4℃,出现在1971年7月25日。在武夷山屏障作用下,隆冬的武夷山市比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约高2℃。在武夷山市境内海拔400~700米之间,由于逆温作用在冬季形成一条“暖带”,使这一地带冻害较轻。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形成各地气温差异很大。中、南部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7.9~18.1℃之间,中山区、黄冈山年平均气温仅8.4℃。温度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减低0.49℃。从降水上看,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加之丘陵为主的地形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武夷山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由于保护工作得当,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350m-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m-1700m,山地黄红壤),温带针叶林带(11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m-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河岩生性植被群落。 武夷山的交通很便捷,航空、铁路、公路都较发达,这得益于武夷山风景。 2 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0.2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比2005年的31.9亿元增长1.5倍;人均GDP达20321元,年均增长14%;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区。全市出口总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2005—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2+2”模式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相关学科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 实 习 报 告 院系:旅环院 班级:10级地信 姓名:郑博文 学号: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在2011年11月12日至21日,我们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野外实习。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因“水”而兴,因“堰”而名,因“道”而盛,山,水,城,林,堰,桥,塔浑然一体,是一座山水幽秀,文化浩瀚,风情浓郁之城。本次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得到了综合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在内容上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气候,水文方面的内容,老师让我们在较

短的时间里接触了比较多,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野外实习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实践教学的方法。野外实习方法中包括地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与使用,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土壤剖面的观察与测量,植物的观察与描述,水深及水流速的测量等。 实习内容 一、拜水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1、千年古堰的悠久历史 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西源出自郎架岭,向南流经四川省 793公里, 平方公里,平均坡度4.83‰,总水量年均150亿m3左右。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 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 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

支流90 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 一大障碍。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 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 天下并矣”,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识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及功能 (1)渠首工程 宝瓶口:首先,李冰父子与其他的官员不同,他们决定采取疏导的方式来治理岷江洪水,他们首先召集了当地有经验的农民,花了几年的时间对地形和水情作了细致的实地勘察,最后,李冰决定凿穿玉垒山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本区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其后,武夷山地区发育了一套河湖相沉积,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成为研究我国东部侏罗~白垩系地层及时代划分的典型剖面。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第四纪以来,武夷山西部的黄岗山大幅度上升了1000M。,而东部崇安~武夷宫盆地上升幅度缓慢,使武夷山地区在30km的范围内,高度相差1950m,平均坡降6.5%.发育了从中山到丘陵盆地的系列地貌类型和从西到东的2100m~2200。、1800rn~1900m、1100m~1200m、700m~800m、500m~550m和400m左右等六级夷平面。受地质构造的严格控制,西部发育了长达几十公里岩壁陡峭的深大断裂谷和断块山脊,如黄岗山~大竹岚的断层深谷川W和FW向断裂谷与NNE、NW断裂构成了典型的格子状构造地貌。东部地区因受NNEJW和EW断裂构造的控制,发育了曲折多弯的溪流和柱状、锥状、悬崖等丹霞地貌,形成山水相融的九曲溪风光。EW和SN向断裂构造产生了风景似画的章堂涧、倒水坑至牛栏坑、九龙窠和流香润的“王”字型断裂谷系。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我国同类地貌中山体最秀、类型最多、景观最集中、山十结合最好、视域景观最佳,可入性最强的自然景观区,为此,在中国名山中享有特殊地位。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摘要]:武夷山是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区,又是我省著名旅游景点。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因此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的土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武夷山最高峰黄岗山海拔为2158m,为大陆东南部最高峰。武夷山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黄红壤、黄壤、草甸土。鉴于其重要性,并与国家日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正确地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的土壤资源对武夷山的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对主要土壤类型的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文章对武夷山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特点等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土壤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土壤资源;利用;保护;武夷山 引言 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省、福建省两省边境。山脉大致与海岸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m左右。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南北范围27°32′36″N~27°55′15″N;东经117°24′12″E~118°02′50″E,处于中亚热带,年均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mm~2200mm。武夷山地区是福建省降雨量最大、相对湿度最大的地区。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武夷山西部是同纬度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1]。目前对于武夷山的研究主要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土壤方面主要是其利用其土壤垂直分布的典型性来进行研究。朱鹤健通过对武夷山研究认为,武夷山的垂直分布在中亚热带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对于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土壤资源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武夷山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土壤肥力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进行分析,对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建议。 1武夷山土壤资源形成 1.1成土条件 武夷山由邵武-河源大断裂控制,形成武夷断块隆升区,西部以下降为主,故西坡陡急,东部以上升为主,故东坡舒缓,走向为东北-西南,属于后加里东运动隆起带。武夷山地层发育较完整,从震旦纪到第四纪均有分布,是福建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岩浆活动频繁,母岩为火山岩和粗粒花岗岩为主 [2]。武夷山山峰总体坡度较大,故成土母质为坡积物或残积物。 武夷山土壤是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由于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植被的垂直变化也较为显著。武夷山基带应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低海拔地区受人为干扰作用大,主要是次生马尾松、杉木、毛竹等。海拔11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m~1200m为过渡带,1200m~1800m以上为针叶林,1800m~1900m为山地苔藓矮林,大于1800m的山顶和缓坡为山地草甸。 1.2武夷山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在武夷山,气候和生物垂直地带性显著。海拔700m以下为红壤带,700m~1050m为黄红壤带,1050~1900m为黄壤带,大于1900m为山地草甸土带。 1.2.1红壤带 红壤是中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在本区分布最广,红壤是在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分布

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分类解析

第一篇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分类 第二章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土壤矿物质 §2.2 土壤有机质 §2.3 土壤生物 §2.4土壤水分及其特性 §2.5土壤空气及其热量状况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熟悉土壤的性质 3.掌握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4.掌握土壤环境及其功能 关键词 土壤矿物(soil mineral) 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 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 胡敏酸(humic acids) 富啡酸(fulvic acid) 有机-矿质复合体(organo-mineral complex) 土壤微生物 (soil microorganism)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粒级(particle fraction)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 土壤颜色(soil color)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部分组成。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如图所示。 第一篇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分类 第二章: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1土壤矿物质 本章重点介绍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构造。 主要教学目标:

1、基本概念 2 、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性质 §2.1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 矿物:是经各种地质作用,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矿物有三千多种,造岩矿物只有几十种,且主要是硅酸盐类(即硅的含氧盐)矿物(占地壳重量的80%). 土壤矿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 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 *次生层状硅酸盐: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蛭石、绿泥石;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锰; 碳酸盐: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 §2.1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构造 *由于粘土矿物是由硅氧片和水铝片迭合而成的,因此,要了解粘土矿物的构造和性质,必须先说明硅氧片和水铝片的结构状况。 1.基本结构单位 *原生硅酸盐矿物最基本的结晶构造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2.1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构造 *1、粘土矿物硅酸盐层的基本单位: *(1)硅氧四面体:由硅四面体连接而成,每一个硅四面体由一个硅离子与四个氧离子组成。 砌成一个三角形锥形体,一共四个面,故称为硅氧四面体 (SiO4)4-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