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7届高三第二三轮物理复习策略 (2)

2007届高三第二三轮物理复习策略 (2)

2007届高三第二三轮物理复习策略 (2)
2007届高三第二三轮物理复习策略 (2)

2007届高三第二三轮物理复习策略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仁们:

今天有幸与你们聚集在一起共商后阶段二、三轮复习大计,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不仅增进了我们的友谊,而且使我从你们这里学到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和有效的复习经验。作为高三教师面临的压力是大的,因高考成绩的优劣是衡量我们高三教学的主要标准,选物理学科的学生占大多数,使高三物理教师又成为重中之重。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战能力,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下面谈一下本人的拙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

(一)消化环节是关键,管理措施须有力

细节是成败的关键,作为高三物理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消化和巩固。因此对作业的管理力度和教师的敬业精神尤为重要。

1.讲义的编制

(1)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在进入高三复习冲刺阶段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是相当明显,即使重点中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应提出统一的要求,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状况,课堂教学内容与训练体系应立足中等学生,适当照顾两极。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提出与其他同学同样的要求,会导致他们每天疲于应付繁重的作业,被—些难题弄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巩固复习基本知识,甚至对高考丧失信心。对于这样的同学,应引导他们立足基本知识,对于难题问题可以适当放弃,把他们的复习目标定位在确保完成高考试卷(样题)中的双基题目上。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充分的信心去实现他们的目标。对于尖子同学,首先应提醒他们防止滋生骄傲情绪,因为一些竞赛得过奖的同学在高考中栽跟头的也比比皆是。另外,除了要求他们完成正常作业和认真听好课外,还可以给他们增加一些能力型题目和易错题目的训练,让他们在复习中多一些灵活性与自主权,使他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分层作业

(2)精心编制讲义,提高训练质量

第二轮复习的练习应以综合训练为主,如“分块”综合,把整个高中物理分成若干个专题,加强知识横向和纵向联系;或者是大综合训练,使学生能逐渐适应高考试题中知识点的跳跃性。第三轮复习的训练应注重其回归性与总结性,可以挑选一些前面训练中失误率高的题目反复训练,或回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上去,适当做一些查漏补缺,使整个复习疏而不漏。

(3)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迁移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历来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尤其近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所以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既要重视知识积累,又要注意培养能力。

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罗列与梳理,还应使其在训练中得到强化。有些知识点光凭教师的讲解不一定能使学生形成很深的印象,在碰列具体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对这些知识点应通过针对性训练,从错误的订正与评讲中吸取教训,加深印象。

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力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始终。这里首先应排除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能力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教师无从培养;:二是认为培养能力不外乎是多讲或多练一些难题。应该认识到智力也可以开发,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培养,问题在于培养的方法。讲解难题只能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平时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和启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就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迁移效果。比如说教师在讲述了一些典型问题后及时布置与之相对应的习题,或把学生学过的几种解题方法浓缩于一个题目中让学生去练习,通过分析与总结逐步提高能力。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过分的突然。

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是非常注意物理和实际生活、科技、科研相结合,往往这些题目是大家不太熟悉的,也没有什么诀窍,其实也不要寄希望于找很多很多这样的题目,熟悉了这些情景,到高考的时候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这类案例太多了。最关键的是,教师适当选择一些典型例子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根据给出的数据求解。告诉学生有好多时候,前面给出的一些信息,很多和科研结合的问题,有一些很大的帽子,比如这是什么原子核实验等等的,大家不要害怕,耐心地把这个题读下去,慢慢你就会发现你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就在后面,还是按照自己解平常的问题的方法、思路去要想,就没问题了。

关注上海高考题。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年命题方向,从近年上海试题看,可归纳为下列几种题型:“观察想象的判断题;估算估测的信息题;联系实际的操作题;运用规律的实验题;反思评价的辨析题;构建体系的创意题”。为了让学生涉及到更多的新型题,可印发“新题赏析”小报。总之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适当的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正确指导我们的复习工作。

2.“批改、统计、讲评、二次批改”一条龙管理。

批改——全批全改统计——错误率、典型情况记载

讲评——归纳串讲二次批改——督促订正、了解订正

3.建立备忘录和错题集

错题汇总便于复习。

备忘录:做用心人,及时记载将疑问扼杀在萌芽状态,进入良性学习循环。

4.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二)抓好二个群体工作

所谓两个群体:一个是学习优生,一个是学习差生,对差生加强个别辅导,对优生做好培优拔尖工作,均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优化备课组活动

备课组要三统一三公开。增强目标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

二轮“横、纵”主线交互抓,“双基、技能”双飞跃

学生经过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一轮全面复习后,已编织了知识网络结构,但对照选拔要求,尚欠火候,仍需精雕细刻,而后期复习不允许重蹈覆辙、机械重复,探求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培养专题学科能力的二轮复习成为重头戏。所以必须有全新的复习思路,因此,一方面必须围绕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踩点”复习,理清纵横关系,有的放矢继续唤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如力学中围绕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牛顿定律这些重点编织网络,抓住受力分析、守恒条件的判断、运动过程的分析这三个难点;电磁学中以场为主线,抓住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这两个重点突破电偏转、磁偏转、和能量转化等难点。另一方面对典型问题要归纳总结,将物理问题“由厚变薄”,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类问题的解题关键。优化解题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也就是说在二轮复习中抓住以知识为背景,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横线和以典型问题为载体,理顺解题思路,培养物理能力的纵线,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双基和技能上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是第二轮复习方案供参考。

第一讲物体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第二讲力与运动

第三讲动量与能量

第四讲力学综合题的求解技巧

第五讲力学习题串透析

1、摩擦拖动问题

2、传送带问题(附简要内容)

3 加速箱问题

4、弹簧类问题(弹簧与平衡弹簧与运动弹簧与守恒)

5、“追碰类”综合问题

6、“子弹打击木块类”问题

第六讲场和电路

第七讲带电粒子的运动

第八讲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第九讲电学习题串透析

1、电容器问题

2、收尾问题

第十讲热、光、原“踩点”复习

第十一讲物理实验

参考资料第一讲物体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受力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

二.热点透析

(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

1.轻绳

(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

(1)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轻杆

(1)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重力是否有

()

?

?

?

微观粒子

动研究

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

宏观物体

(2)弹力看四周

?

?

?-

-

弹簧的弹力多解性

利用牛顿定律

力的存在性判断

大小f=?u mg f=?umg cosθ

滑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析摩擦力

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

静摩擦力由牛顿定律判定

方向:

多解性

(4)不忘电磁浮

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

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1.判断——变量分析

(1)函数讨论法

(2)图解法(△法)

(3)极限法

(4)物理法

2.平衡状态计算:

Rt△: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受三个力作用——合成平衡法:F12=-F3构成封闭△→解△

一般△: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

∑F x=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衡法

∑F y=0

第二讲力与运动

一.知识图表

二.热点透析

运动受力紧相连,严谨笃实细分析,临界隐含图助研,物理模型呈眼前(一)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1.动态过程分析

有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

2.瞬时状态的突变无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

接能的刚性物体必具有共加速度

矢量性(确定正方向)

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

a是否一样

(二)牛顿定律与运动

1.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

(1)句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技巧

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

a是否一样(往复运动)

(2)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出发点)

——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按正交方向分解抛体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

2.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

(1)圆周运动

①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绳子T=0 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绳型、杆型)的极值速度临界轨道N=0

摩擦力f=fmax 锥摆型、转台型、转弯型的轨道作用力临界

②典型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多种力作用的圆周运动

③等效场问题

④天体运动问题

●天体运动问题的解法

●对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理解

(a)人造卫星的轨道及轨道半径

(b)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

(c)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

(d)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

考虑多解性

(2)振动过程分析对称性|v| |a| |F|的对称平衡位置的确定

特殊位置特征

(3)圆周运动、振动、波的系列解的确定方法

考虑时空周期性

运动的双向性

第五讲力学习题串透析

专题一: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类分水平、倾斜两种: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1)受力和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

——发生在V物与V传相同的时刻

运动分析中的速度变化

——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

分析关键V物?V带

分类讨论mgsinθ?f

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友情提醒:共速以后一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

匀速运动吗?

(2)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①功能关系:W F=△E K+△E P+Q

②对W F、Q的正确理解

(i)传送带做的功:W F=F·S带功率P=F×V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ii )产生的内能:Q=f ·S 相对

(iii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Q 有如下E K =Q=2

2

1

传mv 。

第六讲 电场与磁场

一.知识图表

二.热点透析

(一)电场中的三概念辩析 1.E 、?、ε、F 、W 的比较

2 电场线的疏密 (1)E

常见的电场

w 电>0,ε↓;w 中<0,ε↑ 利用电场线 (2)?与ε ?

?与E 无必然联系 用重力场类比(与?有联系的才成立) w 电=-Δε

(3)功能关系 w 安=E 电(安培力作负功的情形) w 洛=0 (二)场的描述和设计

①利用“均分法”找等势点后,可得等势线和电场线 1.电场——匀强电场

②利用重力场类比得电场线

运动规律要求 2.磁场——边界条件

运动范围要求

第八讲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1.关于电磁感应的判断

(发电机——电动机模型、涡流的影响,磁悬浮列车,磁单极,起导体等) 等效电路(切割、磁变或均产生) 电容器的充、放电 2.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电量问题

电磁感应中t

q ??=

?

的理解 有效值、瞬时值、平均值、最大值的正确使用 对一根金属棒,动能定理 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对回路:能量转化和守恒 4.变压器和电能输送问题

第十一讲 物理实验

学会正确选用仪器 熟练掌握实验原理 迅速提高解设计类物理实验的能力

第一章 实验基础知识

一.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的分类 1.验证性实验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研究性实验

(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3.观察也描绘类实验 (1)描述小电球的伏安特性曲线 (2)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 4.测定物理量的实验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3)测金属电阻率 (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5)测玻璃砖的折射率 (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7)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5.仪器使用、组装类实验 (1)长度的测量 (2)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3)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4)练习使用示波器

(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附:

测量对象:长度、时间、质量、力、电流

对基本仪器归纳

仪器功能:放大、间接、组合

也可以这样归类

斜槽类

对实验的主要实验装置归纳打点计时器

其它类

三.演示实验

鉴于演示实验数量较多(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106个)。实验本身比较简单,因此,高考对演示实验的考查以选择、填充题出现。在对演示实验复习应特别注意(1)重视物理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实验。如紫外线照射锌板、扬氏双缝干涉实验、光的衍射中的旧松亮、α粒子散射实验、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实验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内容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2)把握实验中的关键要素。

四.题型研究

基本仪器使用和读数类、选择器材和连图类、实验操作类、实验原理类、实验数据处理类、误差分析类、设计实验类

第二章实验疑难问题选析

一、测量仪器的使用。

1、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

2、测量仪器的分类。

二、难点分析:

(一)打点计时器

计算方法:

T

S

S

V n

n

n2

1+

+

=,V0=2V1–V2

)

(

3

32

1

4

2

5

3

6逐差法

T

S

S

S

S

S

S

a n

?

-

+

-

+

-

=

1、纸带分析加速:a与V一致

有关方向判断:运动方向:n→0 加速度方向

减速:a与V相反

注意事项:①T的确定(区别记数点周期和打点周期)

②交流电频率f↑→测量值↓

打点不清晰:振针位置稍高、未达到共振、电压低、复写纸上油墨少等

2、常见故障分析

打出短线:振针位置低。

(二)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由于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

可用两种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第一从图像分析,第二从等效电源分析,现对图3中(甲)、(乙)两电路图作以下讨论。

(1)图像分析过程示意如下:

图1读数有误差△I=

V

R

U

——U–I图像为图2甲

??

?

?

?

<

ε

<

ε

r

r

图1读数有误差△U=IR A——U–I图像为图2乙

??

?

?

?

>

ε

=

ε

r

r

(2)利用等效电源分析过程示意如下:

图1读数对其等效电源无误差

?

?

?

?

?

?

?

<

+

=

ε

<

+

ε

=

ε

r

r

R

r

R

r

r

R

R

V

V

V

V

图1

读数对其等效电源无误差?????>+=ε=ε→真

测真

测r R r r A

最后说明伏特表一般内阻远大于电源内阻,利用图1甲测出的值误差较小,安培表内阻与电源内阻接近,利

用图1乙测量的值误差大,故我们常采用图1甲作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图。 (三)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1.半偏流法测得的电流表内阻偏大,偏小?

由于K 2合上,总电阻略变小,导致总电流I 略大于Ig ,所以当电流计中电流为21Ig 时流过R 2的电流略大于2

1

I

g ,由半联电路特点可知,r g 测=R 2

2.据半偏流法测得的电流表内阻而改装成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相比,测量值偏大、偏小? 改装时需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 x =g g

x r I U R -=量,由于r g 偏小→R x 偏大→I G 偏小→改装的伏特表读数偏小。

3.满刻度百分误差计算:标准电压表示数

改装电压表量程标准电压表示数|

|-=

δ

第三章 实验设计

一.设计型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设计类实验:属实验知识的运用类,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1.设计原则:安全、科学性 精确(准确)性 方便易行性 省器材、节能

2.题型:a. 在已知的实验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选择合适的量程和电路,达到题设实验 目的;

b. 为达到题设实验目的,自选器材、装置或电路,安排实验步骤。

c. 电路计算、误差分析、故障排除等。 3.设计思路:

在熟练掌握学生分组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认真审题,构建实验情景,寻找实验原理,设计出最优方案(经反复估算后才能得出)。 4.流程如下:

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情景模型→电路图、实验装置图→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待测物理量→递推用测出量表示的未知量的函数式→误差分析

5.思考题:a. 如何测电流表内阻?b. 如何测优特表的内阻? 二.设计型实验的命题方式

(一)试题列出所需实验器材,有实验步骤提示

这类试题条件充足,基本无迷惑性条件,解答较易,且与平时所学知识和方法有紧密联系,但也不能轻视。解答过程中需全面分析所列出的实验器材,抓住器材特点,联系实验步骤,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方法,选择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例1 如图所示的器材是:木质轨道(其倾斜部分倾角较大,水平部分足够长),小铁块,两枚图钉,一条细线,一个量角器,用上述器材测定小

铁块与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素μ,实验步骤是:

(1)将小铁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图钉把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量角器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4)动摩擦因素表示μ=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试题所列器材中只有量角器可定 量测量,结合步骤提示,可猜测μ=tg θ,联系μ=tg θ的物理情景及物理意义,结合试题所列出的其它器材,可作如下解答:

(1)将小铁块从斜板上A 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至水平板上B 点静止; , (2)用图钉把细线拉紧固定在A 、B 两点间; (3)用量角器测量细线与水平板间的夹角θ; (4)动摩擦因素表示为μ=tg θ。

这类试题的条件有很强的迷惑性,解答过程中须加以全面分析,辅以一定的逻辑推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二)试题只列出所需全部实验器材,无其他任何提示

这类试题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即实验器材,因而在解答过程中须紧紧抓住所列器材与可取实验方案间的联系,结合各器材的特点,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例2 已知待测电阻R X为9000欧姆左右,另有6伏直流电源(内阻不计),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两电表量程均合适),一个阻值为200欧姆的滑线变阻器,一个电键和若干导线,请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简述其理由。

分析就本试题而言,简述理由的过程即分析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验的过程,具体如下:

(1)有电流表、电压表且量程合适,可用伏安法测电阻;

(2)与两电表比较;Rx属大电阻,可用内接法;

(3)滑线变阻器最大阻值比R小得多,可用分压器接法;

(4)电键应对全电路起控制作用,须接在干路上。

实验设计电器如图所示。

(三)试题所列实验器材多于所需器材或试题所列实验步骤多于实际操作步骤,即实验条件须选择使用例3 为了测重力加速度g的值,实验室只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

A、长度为1米的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连有细线的金属小球;

D、低压交流电源;

E、打点计时器(包括所附的纸带、复写纸、重锤等);

F、蓄电池;

G、铁架台;

H、天平。

(1)从上面所列器材中挑选必须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

(2)写出测重力和加速度的主要计算公式及简述其中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①初审此题,最易选择用单摆法测重力的加速度,但所列实验器材中无秒表,

不能测单摆周期,故此方案不可行;②根据其它器材,可选用重锤作自由落体运动来测定重力加速度,器材齐全,但要注意:电源应选D。不需要测量质量,因而H不选,要处理纸带,因而A不可漏选;③在具体选用测量公式时,公式不是唯—的,可选用g=v2/2h或g=2h/t2均可。故此题应选用器材为:A、D、E、G,其它略。

三、实验设计内容

(一)设计实验方法下面是测定“重力加速度”;“测定物体间动摩擦因素”及“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几种方案,供参考:

测定重力加速度

(1)

(二)设计实验电路 根据给定的器材和实验提出的目的,画出或补全实验电路。 1.电路选择原理

(1)安培表内接、外接?

待测电阻R x 为小电阻,(R x 与R A 可比、R x <>R x ,伏特表的分流作用引起的安培表读数误差较小。)

反之待测电阻R x 为大电阻(R x >>R A ,R x 与R V 可比,或R x >A V R R 或试探法中○A 示数变化大)应采用安培表内接法。(因R x >>R A ,安培表的分压作用引起的电压表读数误差较小。) (2)滑动变阻器限流法、分压器法?

①通常情况下优先考虑限流式,因为耗电少。 ②在以下三种情况考虑分压式。

A 当需要待测电路的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B 题中提供的仪表量程或电阻的最大允许电流不够(安全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

C 变阻器电阻远小于被测电阻或电路中串联的其它电阻(准确性原则和方便性原则) (3)欧姆表挡位R ×1、R ×10、R ×100如何选择?

先用R ×10挡,调零欧后估测,若指针在中值附近,则R x 等于10×指示值;在指针偏角太小,则换用R ×100,重新调零后测量,R x =100×指示值;若R ×10时指针偏角太大,则换用R ×1挡,重新调零欧后测量,R x =指针指示值。

(4)电阻测量的电路

①伏安法测电阻和替代法 ②用欧姆表测量

此法简便易行,但读数误差较大;用久之后,内部电源发生变化,测量误差更大。因此此法只适用于要求不太高的测量。

③惠斯通电桥法 ④电桥伏安法

。 ⑤电表内阻的测量

I. 测Rg 时,用半偏法?等值替代法?电路计算法?

①若只有二只单刀单掷开关、一只待测表,还有二只电阻箱R 1<>R 1 (R 2>100R 1以上);电路如下

②若有二只电流表和一只变阻器及电源单刀单掷开关等,可采用电路计算 法,此时另一只非待测表一定要已知量程和内阻R A ,电路如下: 读出Fg 支路I 2及I 1,由U=I 1R A =I 2Rg ,得Rg=I 1R A /I 2

③若有二只电流表,一只电阻箱和一只单刀双掷开关、滑动变阻器可采用等 值替代法,电路如下:K 接a ,调R ′,记下○A 读数,然后K 接b ,保持R ′不变, 调R 使○A 读数保持不变,则Rg=R 。

④若有二只电流表,一只电阻箱(或定值电阻,其阻值与电流表阻值接近)

和一只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可采用电路计算法:如图,G 为待测电流表, 为已知电阻,若把虚线框内电路看成一扩程电流表,则该电路为一改装表与标准 表的校对电路.设G 、A 表读数分别为I 1、I ,则由相关知识可知:为便于器材 选取与操作,Ro 的阻值应≤1Ω(如0,5Ω) II. 若欲测伏特表内阻R V ,怎么办? 2. 电学实验器材如何选择?

a .○A 表量程如何选?○V 表量程如何选? 通过估算x

m R I ε

=

,保证○A 指针偏转范围在

3A I ~A I 32最佳;同样○V 指针偏转范围在3U ~U 3

2

最佳。 b .变阻器如何选?

从安全性原则出发分析得,首先要求通过其最大电流小于其额定电流;从方便性和准确原则出发分析得,要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在限流电路中尽量接近待测电阻或电路中串联的其它电阻,在分压电路中电阻尽量小。 c .电源如何选?

测电源电动势ε和内阻时,选内阻较大的旧电池;测电流计内阻Rg 时,若采用半偏法测电阻时,应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保证R 2>>R 1,以减小实验误差;在测小灯泡功率描伏安特性曲线时,在测金属的电阻率时,选电动势较小的电源;在打点计时器中选4~6V 交流电压;在描等势线实验中选4~6V 直流电源。 3. 实验线路的连接

分压式和限流式的接法要求:限流式是按“一上一下各一个”的原则,且使滑片处在阻值最大位置处;分压式是“一上二下”的原则,电源与开关串联以后直接接于下面两个连线柱,上面任一个接线柱引出导线和下面一个接线柱上引出导线(二线之间的电阻要小,保证初始取出的电压较小)将这两导线接至被测电路中。 连线的总思路为:

画出电路图→滑动变阻器连接???滑片位置正确限流分压,→连接总回路??

?

??导线不能交叉

总开关控制所有元件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并联伏特表的电压较小。

(三)设计处理实验数据

根某一物理规律或公式,设计实验情景,并给出实验数据,打好点的纸带或在图象上描出数据点,让学生求出实验测量值,如98年的第18题,原题为:

在LC振荡电路中,如已知电容C,并测得电路的固有振荡周期T,即可求得电感L,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C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将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C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中用“X”表示的点。

⑴T、L、C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⑵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点作出T2与C的关系图线

⑶求得的L值是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1)T=2π√LC 。

⑵如图所示,图线应为一条直线,数据点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⑶仔细观察图象上的数据可发现,纵坐标为3位有效数字,横坐标为2位有效数字,在图象上选取两个坐标点A(1X10一7,14.5 X 一8 ) 和(3.5x10—7,51.0x10—8),则

T2 / C = 1.46,L = 0.0365H

根据图上的数据点,正确读出纵,横坐标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是解答此问的关键。

(四)设计实验原理

用给定的器材测定某一物理量,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原理。

例题利用下列器材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铁架台(附夹子),长约1.5m的细线,下坠一个200g左右的石子、秒表、米尺,请写出实验原理。

分析与解答设细线下端悬点到石子重心的距离为x,第一次实验测得摆线长为L1,摆长为(L l+x),测得周期为T1,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

T1=2π√(L l+x)/g ①

将摆线长改变为L2,对应摆线长为(L2+x),再测得周期为T2,则T2=2π√(L2+x)/g ②

由①②消去x,解得g=4π2 (L l —L2 )/ (T12—T22 )③

即测出长、短摆的摆线长L1、L2和对应的周期T1、T2代入③式就可算出g值。

(五)设计控制实验条件

用给定的器材测定某一物理量,要求学生写出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例题例用下列器材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铁架台(附夹子),长约1.5m的细线,下坠一个200g左右的石子,秒表、米尺,为尽量减小实误差,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分析与解答①测摆长时应该悬测,而不能平测、摆长不应小于70cm,否则很难保证做简谐振动。

②长摆与短摆的摆长差应尽可能大些,以不小于50cm为宜,这样才可以保证差值(T12—T22 )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减少。

③摆球应尽可能贴近地面,以便用刻度尺来控制振幅,从而保证摆角小于5°,同时还可判断摆球是否沿直线做往复运动,避免锥摆现④计时的起始、终止位置,应是摆球的平衡位置,周期的测量应用累计平均法,全振动的次数不能少于30次。

(六)设计实验步骤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器材等,让学生写出实验步骤,或题目中给出实验步骤,但次序凌乱,其中有错误,有空缺,有多余,要求学生指出错误并纠正、补全,而后指出合理的顺序等。

例题今有二相同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一卷细绳,一架天平(带砝码),一根米尺和

一张边缘带有定滑轮的桌子,请用以上器材(可以不全用,但不能增加)设计一个测量物块和桌面间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要求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画出装置图,并写出摩擦系数μ的表达式。

分析与解答①分别用天平称出A与B的质量m A和m B。②截取适当长的细绳,把A、B系在绳两端,③把A放在桌上,使B离地面适当高度h,如图所示,用直尺测出h,并将细绳拉紧,记下A在桌面上的位置。④放开B使之下落,量出A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x。

由动能定理得

m B gh -μm A gh=(m A+m B ) v2 / 2 ①

μm A g(x –h)= m A v2/2 ②

由①②解得μ= m B h/[(m A+m B )x–m B h]

三轮剖析专题,强化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

第三轮复习是在前二轮复习基础上的延伸,更要体现质的变化,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倾向性,贴近“考试大纲”。因此,我们主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讲,选择题的解法。

第二讲,极值问题的处理途径。

第三讲,临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第四讲,综合题的解题关键。

第五讲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六讲物理学中的物理思维方法

第七讲新型题的特征及其对应策略

第八讲物理计算的规范化解答

第九讲考前讲话

参考资料

第一讲选择题的解法

一、物理选择题的特点:

知识覆盖面广、概念性强、迷惑性大、解题方法灵活。特别是多项选择题,更易上当。

二、提高物理选择题得分率的关键:

随着高考试题组合的改革,目前,3+1+1试卷中物理选择题占分比达百分之二十七,总分为40分。知识覆盖面已达考纲上所有的131个知识点。提高选择题得分率的关键为: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原理与技能。而要做到这些,至关重要的是在学习物理和复习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逐字逐句推敲并对每一个插图和演示实验都应认真思考,加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2、审题严谨。对指令性语言,对题干反复审清,应明确是单项选择题,还是多项选择题(有时以配伍形式出现),是选正确答案,还是选错误答案?题干部分交待的是怎样的物理模型?等等。3、认真总结解题经验,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适量的解题训练。

三、解答物理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1.对于涉及物理概念类的选择题,应从基本概念出发,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一般可采用“直接判断法

.....”

和“排除法

...”。

所谓直接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物理概念类的选择题。应从基本概念出发,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对每一选项的正误判断必须有明确的依据或典型的反例。

例一:两平行金属板组成电容器,带电量为某一定值,两板间距为3cm,A、B两点距M板分别为0.5cm、1.5cm,那么关于A、B两点的场强比和电势比,正确的是:()

A.E A:E B=1:1,?A:?B=1:1

B.E A:E B=1:3,?A:?B=3:1

C.E A:E B=1:1,?A:?B=5:3

D.E A:E B=1:1,?A:?B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电势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物理量,在没有给出零电势时,其大小是无法确定的,而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选择无关。平行板内部是匀强电场。掌握了上述概念,可知只有选项D正确。

思考题1:一个电子在静电场中运动,且只受电场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A.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小B.电子可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C.电子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D.电子的动能可能在减小

所谓排除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量纲;(2)极端推理;(3)特殊值代人;(4)临界分析;(5)逻辑推理等。

当选择题提供的几个答案是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可根据题设条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推理逐步排除错误答案,剩下的就是应选择的正确答案。

例二、如图,在升降机内的弹簧下端吊一物体A,其质量为m,

体积为V,全部浸在水中,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速下

降时,该弹簧的长度将如何变化?

A.不变B.伸长C.缩短

分析与解:假设a=g,物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物体A的视重为零,水对A的浮力也为零,显而易见,弹簧的弹力也为零,故弹簧将恢复原长,因此,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时,该弹簧也一定要缩短,故选C。

思考题2、如图,两点电荷的带电量均为+Q,M处有一电子沿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运动,方向是指向O点,设电子原来静止,MO足够远,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那么,电子的运动状态是:

A.先匀加速,后匀减速

B.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最后变为零

2、对于涉及运用物理定律、公式、定理和法则等规律的物理选择题,应从物理规律成立或适用条件入手,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一般可采用“求解对照法”,找出所有正确的答案。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多项或配伍选择题,一定要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设想,达到思维的完整和广阔,做到不漏解、不多解也不错解。

所谓求解对照法,应将题按计算题的思路,从物理规律成立或适用条件入手,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从表

达式的多样性,解的多种可能性,求出所有的正确答案。

例三,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M 、N 的间距与极板长度相等,今有重力可忽略的正离子束以相同的速度V 平行于两板,沿两板中线进入。第一次在两板上加恒定电压建立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则正离子束刚好从M 板边缘飞出;第二次撤去电场,在两板间建立磁感应为B 垂直纸面向纸内的匀强磁场,正离子束刚好从N 板边缘飞出,则E 与B 的大小之比可能为:

A .04

5V

B .02

1V

C .04

1V

D .V 0

分析与解:只加电场时:

20

)(212v d m Eq d =,解得E=mv 02/dq , 只加磁场时,正离子从N 板右端飞出,可求出半径R=d 4

5,B=dq

mv Rq mv 0

054=;∴

04

5

v B E =,选A ;粒子还有可能从N 板左端边缘飞出,d R 4

1

2=,∴

04

1

v B E =,故正确选项为:A 、C 。 思考题3、一直河流,水速为V 1,一小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为V 2,若这船在该河中航行时,从一岸到另一岸路程S 最短,河宽用d 表示,则:

A .当V 1>V 2时S=

2

1V V d B .当V 1>V 2时S=1

2

V V d

C .当V 2<V 1时S=d

D .当V 1<V 2时,S=

22212

V V V d

+ 3.对于涉及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十三种主要仪器,包括重要演示实验的物理选择题,应从亲自实践过的实验过程出发,对实验原理、步骤、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故障分析进行正确判断或估算,总结出一套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此基础上一般采用“排除法”,选出最优的答案。

例四: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由于电路存在问题,当闭合K 后,移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时,出现下列异常情况:

A .伏特表示数始终为零,安培表读数可变

B .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安培表读数为零

C .伏特表示数可变,安培表读数保持不变

D .安培表烧毁 以上四种情况对应的错误电路应为下图中: A :__________ B : 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本题涉及的是理想电表(R A =O ,R V =∞),测电源ε、r 的实验电路的故障分析,显然丁图将出现A 现象;乙图将出B 现象;丙图将出现C 现象;甲图将出现D 现象。

思考题4、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为:电流表(500μA 、300Ω)、电压表(10V 、100K Ω)稳压电源(20V )、滑动变阻器(2K Ω、2A )、电键和足够的导线,若用这些器材测定一个阻值约为“30K Ω、1W ”的电阻R x 的比较准确的阻值,应采用图中哪个电路:( )

思考题5、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演示光电效应现象,当用某种频率的光照 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 。若改用更高频率的光照射,此时: A .将电池E 的极性反转,则光电管中没有光电子产生

B .将电键k 断开,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

C .将变阻器的触点c 向b 端移动,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必将变小

D .只要电源的电动势足够大,将变阻器的触点c 向a 端移动,电流表 G 的读数必将变大

4.对于某些在选项中有确切数据的计算类物理选择题以及某些在题干中交待的物理过程比较复杂且带定量性质,而在选项中有定量比较大小或比值的物理选择题;这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选择题。应根据题意,建立物理模型,寻找隐含条件,选择物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递推,建立字母符号表达的通式,然后代入具体数据,保留2—3位有效数字,进行定量计算或巧用比例解法求出相应的正确比值。这里特别要注意三连比的计算技巧。如果掌握了巧用“通式求比例”的技巧和“作图法”的技巧,可迅速提高解这类选择题的速度。所谓作图法,是指有些选择题,用常规的物理、数学方法较难解答,若根据物理模型,把题设条件转换成简单的图形,形象地模拟出问题的情境或过程,通过分析比较或简单的运算,即可获得正确的结论,以达简捷明快的目的。常用的有示意图、矢量图、电路图、光路图、正交分解图和函数图象(s —t v —t y —x )。这里特别要分清力的分解与速度分解的区别,整体法与局部隔离法的交叉使用,尽量避开繁琐的计算,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例五:如图,若使中间物体以速度V 匀速下降,则在如图所示时刻,穿过定滑轮两侧绳子悬挂的两物体的瞬

时速度V 1与V 2是:

A .V 1=V 2=

θ

cos 2V

B .V 1=V 2=Vcos 2

θ

C .V 1=V 2=V

D .V 1=V 2=Vcos θ

分析与解:速度分解必须根据具体效果,巧妙地采用正交分解法,将比采用微分法简便得多。由于中间物体以速度v 竖直向下,两边物体速度等于绳速,沿绳子拉紧方向;而垂直绳子方向的另一分速用于改变绳子方向,如右图所示。所以根据对称性可得V 1=V 2=Vcos θ,即选项D 正确。

例六:如图所示,以10米/秒的水平初速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击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则物体完成这段飞行时间为:g 取10m/s 2

A .3/3秒

B .23/3秒

C .3秒

D .2秒

分析与解:抛体初动量为mV 0,方向水平,未动量为mV t ,方向 垂直于斜面。根据动量定理,得0v m v m t g m t -=。冲量mgt 方向 竖直向下,其矢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于是有mgt=3mv 0,

330

==

g

v t (秒),故选项C 正确。

例七:一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 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开始物体与弹簧接触,到B 点 时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从A 开始下降到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 .物体从B 上升到A 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

C .物体从A 降到B 以及从B 上升到A 过程中,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在B 时所受合力为零

分析与解:此题涉及到对下落物体的动能、速率以及所受合外力的判断。由于下落物体与弹簧接触后处于受变力作用,作变速运动,且当∑F=O 时的位置(假设为C 点),物体速度最大,而到达B 点时所受合力最大,速度则恰为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物体从A →B 和从B →A 是在作简谐振动。若在题给图示旁边作出对应的v —t 图线,就可很方便地看出仅有选项C 的叙述是正确的。 例八:已知氢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r 1=0.5×10-10米,则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1、2、3,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之比和周期之比为: A .V 1:V 2:V 3=1:2:3;T 1:T 2:T 3=33:23:13

B .V 1:V 2:V 3=1:3

1

:21;T 1:T 2:T 3=1:23:33 C .V 1:V 2:V 3=6:3:2;T 1:T 2:T 3=1:

3

21:

3

31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分析与解:根据经典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r

v m

r ve 22

2=,

从而得线速度为mr

k e

v =,周期为T=

v

r

π2,又根据玻尔理论,对应于不同量子数的轨道半径r n 与基态时轨道半径r 1有下述关系式:r n =n 2r 1,由以上几式可得v 的通式为:n v mr k

n

e v /11

==

,所以电子在第1、2、3不同轨道上运动

速度之比为:V 1:V 2:V 3=1:31:21=6:3:2;而周期的通式为:T=v

r

π2=131131122/2T n v r n n v r n ==ππ

,所以,电子在第1、2、3不同轨道上运动周期之比为:T 1:T 2:T 3=13:23:33。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 是正确的。

思考题5、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开始时每秒有M 克原子核发生了衰变,那么第二秒内又有多少克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已知半衰期为T=0.2秒。

A .

M 32

31 B .

M 32

33 C .

M 32

1 D .无法确定

5.对于某些在选项中提供的答案是一些代数式的选择题,只要没有一个物理量用具体数据代入,那么应首选用“量纲法”,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单位检查,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缩小选择范围,从而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例九: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木块,在t=t 1时刻,F 的功率是: A .F 2t 1/2m B .F 2t 12/2m C .F 2t 1/m D .F 2t 12/m

分析与解:因功率单位与本题对应的物理量组成的公式为P=Fv=Fat=m

t F 2,其单位为牛

2

秒/千克,由此可判

定选项B 、D 是明显错误的,只有A 、C 可能正确。不难看出A 是O →t 1这段时间内外力的平均功率,仅有C 是t 时刻的即时功率。故只有选项C 是正确的。

思考题6: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 ,带电荷量为Q ,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正的试探电荷q 由两极板间的A 点移动到B 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s ,连线AB 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 所做的功等于:

A .

Qd

qCs

B .

Cd

qQs

C .

Cd

qQs

2 D .

Qd

qCs

2 6.某些选择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是具体数值,对这类题目不一定需要繁杂的“精确”计算,有的先递推得出通项式,再利用合理的近似处理或适当简化的方法“估算”,可从速判断出正确答案。 例十、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K 闭合后,外电路的电阻R AB 的阻值约是: A .4000欧 B .510欧 C .110欧 D .11欧

分析与解:根据两个阻值悬殊的电阻,并联时其总电阻值近似等于其中低阻值的电阻值;串联时其总电阻值可以认为等于其中高阻值的电阻值,在阻值相差100倍以上时,上述结果已充分精确,可以据此进行估算。

K 合上后,外电路可简化如右图所示,由此图可知:200欧与100欧串联后与1欧并联,其阻值约为1欧,1欧再与1000欧串联后与3000欧、10欧三支路并联,其阻值约为10欧;10欧又与100欧串联,故R AB ≈110欧,正确答案是C 。

思考题7、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个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了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若地球的质量、半径和引力常量G 均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神舟”四号飞船的:

A .离地高度

B .环绕速度

C .发射速度

D .所受的向心力

第二讲 极值问题的处理途径

一.数学型 在建立了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要依赖于数学手段和方法,借助于数学技巧和才能,才能求解的极值问题。

(1)三角函数????

??

?

+==+===

=2

2max max ,cos sin 1

,2

sin b a y y b

ya

tg b a y y y y 取时当取时当θθθπ

θθ

(2)二次函数型??

??

?≥?=++-

=++=),0(0),2(2max 2

解不等式利用取时c bx ax y y a b

x c

bx ax y 二.物理型 常见的许多极值问题,也可能用物理方法求解。用物理方法求极值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审视题给物理过程,判断出现极值的条件和状态,然后据定理和定律列出极值态对应的方程进行求解。

常见的实例有:①物理量达到极值时是平衡态 ②物理量达极值时,另一物理量为零 ③瞬时速度相等时

物理达极值 ④物理量达极值时出现临界状态等等。

1.利用物理概念分析取极值的条件。

2.利用物理规律分析取极值的条件。 3分析物理过程明确取极值的条件。 4..利用等效方法求极值。 图中装置,水平面、圆环均光滑,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 ,电场方向沿水平方向,圆环半径为R ,跟圆环最低点相距L 处有一个质量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水平轨道进入圆环,并在圆环内作圆周运

动,已知E、R、m、q,求当qE=mg时,L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小球能在圆环内作圆周运动。

第五讲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一.数列方法

观察归纳法:由a1、a2、a3、a n的通项表达式

常采用的是递推法

直接归纳法:直接由物理规律列式得出a n与a n-1的关系

二.极值法

时间微元

三.微元法长度微元

质量微元

对称点的性质

四.几何法图线等

圆直径的特征

五.图象法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第六讲物理学中的物理思维方法

一.极限思维法

在物理问题中,有些物理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这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又隶属于一个更大范围的物理全过程。如果把这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奇变点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有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维方法。

应用极限思维法时,特别要注意到所选取的某段物理过程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应是单一的。如增函数或减函数。但不能在所选的过程中既包含有增函数,又包含有减函数的关系,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应用极限思维法的。

如果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为单调变化,可以假设某种变化,推出极端情况,从而作出结论或判断,解定性判断题和选择题,极限思维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等效法

通常对研究对象、物理模型、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作用等进行等效替代(如等效场、电效电源等)三.对称法

物理模型对称,物体运动的对称,电场、磁场分布的对称,电路光路的对称等等。具有对称性的现象,其相互对称的部分存在某些相同的特征。因此一旦确定了某一部分的规律,使可推知另一部分的规律,使问题得以迅速准确求解。

四.物理模型法

理解物理模型的建立在物理学习(特别是解题)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掌握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碰撞、反冲、单摆等一系列物理模型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学会将研究对象简化成理想模型、将新的物理情景抽象成我们熟知的物理模型并加以解决,并且在解题中不断建立新的物理模型。

五.守恒法

理解守恒定律是指自然界中某一物理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转移或转化,而该物理量的总量不变;知道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普遍适用的规律;学会应用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共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是应用守恒定律和守恒规律,如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应用于相互作用的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电学中的电荷守恒定律等;另一类是通过归纳、总结出某种守恒特点的问题,如连续流体中的质量守恒问题,核反应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问题等。

第七讲新型题的特征及其对应策略

一.信息题

(一)、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

(二)、信息给予题的特点

1.高起点,低落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一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二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用翻新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学会解传统的基本题,以基础题训练或提炼方法,培养

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程序: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页 1 第物理判断)。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悬浮列车等。(07上海物理卷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磁场运动问题就是从磁悬浮列车中演化来的)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的典范,加强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三 随着高考的改革,命题已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联系实际、实验的题目越来越多。同时近几年高考物理有力地冲击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首先,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 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作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要动手去做,以培养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精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我们已经顺利结束了高三物理的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但较为零散,故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不够熟练.上周,我们参加了临沂市高三物理后期教学研讨会,通过参加会议,我们学习到在二轮复习中,要以专题复习为主,把整个高中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下面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材料选用】 第一:学案组织:我们以市二轮资料为基础,集合多种优秀资料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有针对性的习题,以期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第二:要重视理科综合中物理的定时训练,习题的选择以各地优秀的模拟试题为基础,每周至少一次理科综合训练,一次物理单科定时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找到速度、时间、准确的切合点,养成规范的审题、答题习惯. 【具体做法】 (一)我们集思广益,制定切实有效的课堂模式 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不同,它是知识的升华.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阶段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二)提高审题能力 在物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上,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分清物理过程,是顺利解题的关键.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是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任务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已对必修1,必修2,选修3-1及部分选修3-2内容进行了复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将选修3-2剩余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内容进行基础复习,并将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的、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全面综合复习阶段。 二、复习措施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加强近年高考信息的研究。正确定位复习难度; 2.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第二轮复习时间大致在6-8周,需合理安排 复习时间; 3.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以练代讲,练后点评、自学补漏的方法为主; 4.高频考点详讲,反复多练,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 5.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6.特别关注临界生。发现临界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帮助其分析解 决; 7.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需灵活变通,有些高频考点的内容难度太大时,可 采取不讲、少讲或降低要求的做法,争取得步骤分。将节省的时间用在其他基础内容的复习上。 三、措施细则 1.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打破章节界限,对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实 行专题复习。设置专题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2种:以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专题和以题型设置专题。 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②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热点。复习 中,应注重多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③场:电场、磁场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应加强对力、电综合问题、联系 实际问题等高考热点命题的复习。 ④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棒在 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⑤图象问题:学生要具有阅读图象、描述图象、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电学实验的综合: 2.抓好审题、规范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审题能力: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表达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字母和方程书写要规范,解题步骤要规范齐全,结论的正确表达等等。 3.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难度不是很大,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看懂、看透,绝对不能留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等,因为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完整)高三物理复习计划.doc

高三物理复习计划2018-08-25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培养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实际问题。 二、复习计划: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时间上约从八月份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即2018 年9月到2018年3月,约6个多月的时间,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 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 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学生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 ( 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等 ) 进行小综合复习,时间为 2018年三月到四月底,大约需要二个多月时间,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板块 ( 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 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 是在本知识块及其关联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的小 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 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时间为 2018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综合复习练 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 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措施: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 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

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 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 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 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 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 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 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 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 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 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 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 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 重点回顾方法。 3.规范解题过程,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物理计算题在考 试过程中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平时做题不计步骤,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三后期物理复习建议与备考策略

高三后期物理复习建议与备考策略 同学们,此时第二轮复习已基本结束,离高考还只剩下三个多月的时间了。那么怎样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这一段时间呢?下面结合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能力要求及特点,提几点复习建议和应试策略,希望能给你一些具体的帮助。 一、高三后期复习建议 1.抓住物理学基础的主干知识进行复习 从近年高考物理试卷和理科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我们不难看出,高考试题重点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基础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每个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功夫。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做到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针对高考物理试题加大学科内综合的力度的特点,注意这些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求建立知识的结构网络。 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是: 力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动量守恒定律 (4)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学:(1)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 (3)电功、电功率 (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5)安培力,左手定则 (6)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运动 (7)电磁感应现象 光学(1)光的反射和平面镜 (2)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如: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是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2019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物理二轮复习一般是从3月初到5月中旬,大致可划分为九大专题。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功和能;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物理二轮复习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学、电磁学、选修、实验部分。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汇总

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汇总 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根据平时自己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自己在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建议 分概念、应用两大块进行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分类梳理,把知识体系化。 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把同一类的问题模型化,找 到这一类问题的解题通法,做到梳理—训练—拓展,真正提高复习 收效。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区分易混淆概念。 试卷通常均要求考察内容基础知识部分占70%左右。考试成绩比 较好的同学主要是基础知识不丢分。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掌握 好基础知识呢? 1.回归课本。高中物理的学习与考查都是以课本为依据的。 2.多做一些基础性的习题,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3.答题书写过程要注意规范性和完整性。 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易混淆概念,首先要抓住物理意义进行比较。如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对易混淆概念进行分析,全 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 四、一题多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殊途同归。这样可使所学 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五、注重实验复习 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认真的看一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考查的试卷是不完整的。实验能帮助我们理 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复习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 验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改变学习观念,树立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前面说过,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一般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头两个月可能会感觉到学习起来很不 顺手,即便是像我们在座的尖子学生,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初中,也许你是佼佼者,考试的分数很高,但不能代表你会学物理,如果你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那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所以进入高中以后,我们应该走出曾 经令我们骄傲过的光环,从头开始,虚心学习。要有克服学习困难 的准备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而应积 极分析自己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积极听取老师和其他 同学或高年级同学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学习方法,使自己尽快适 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实现初中物理主要是“是什么”到高中物理的“为什么”、“怎么办”的过渡。除此以外,学物理还要有一点霸气——“我一定能学好物理”,敢于挑战自我,要有不服输的劲头。这样,当你在攻克学习难关的时候,你将感受到过关斩将获得成功 的喜悦,进而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物理会越学越有趣。 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培养兴趣的途径主要有:①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物理 知识。比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里形成了声波,声波传到耳朵里 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水喝饮料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 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一根筷子斜插进水里,看上去筷子在 水面处变弯折;闪电、彩虹形成的原因;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 电视的、手机等等家电产品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等等。有意识的在 实际中联想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我们就会逐渐 明白,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紧密,这样有用。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

第一讲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 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 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 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 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 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C F x =0^ F y =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 x 、y 方向 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 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 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 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 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 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 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 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 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 0。表现:静 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一个拉力,使它做匀 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 最小?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arcctg arcctg J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 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 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 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V - 90 - arcctg -I 二arctg 」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 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 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 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 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 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 iTlg 止或 施加 个力 摩擦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 f =:-N ,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 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策略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 (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

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语的理解,所谓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word完整版)高三一模物理质量分析

2015年2月高三一模物理试题质量分析报告 按照我区教研室对期末检测及阅卷工作的要求,现将阅卷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如下分析,为高三教师今后的复习备考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物理试题特点 试题保持稳定。试卷结构和比例与2014年高考保持一致,共13个题110分。Ⅰ卷为8个选择题,48分;Ⅱ卷5个题,占62分: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4个,两个实验和两个计算题,47分,选考题33、34、35三选一,15分。题型、题量、设问、阅读量、思考量、书写量均保持稳定。考查结构紧扣《物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教材,试题围绕物理学科中重点部分的主干知识、重要知识进行考查,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上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90%试题趋向常规,无偏题和怪题,试题表述科学、规范。突出力电,突出实验,结构合理,指向清楚。物理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考查内容具有合理的知识覆盖面和比例,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主干知识。试题突出考查了物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力学、电学这两大块是必考内容。 2、这次试题注重基础,重视回归,注意主干、重点物理知识的考查。试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尤为突出。

三、Ⅱ卷试题分析: 1、22题分析 第22题是实验填空题,此题考查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涉及内容有:1).用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摩擦力2).利用纸带求加速度3).如何解决a-F图像不成正比例的因素。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个空完成情况良好,85%学生都能做对;第二个空利用纸带求加速度,错误表现为:1 ).算不对; 2 ).算对了但是有效数字的位数不符合要求;第三空较难有50%的学生只选对一个答案。 复习建议:对a—F图像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原因应加强练习,同时应多角度提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2、23试题分析: 该题是高考必考的电学实验题,本实验是教材实验中测金属电阻率的实验原理的拓展与变化,满分9分,共4个小题,涉及的知识点有1)螺旋测微器的读值,2)电流表仪表的选择,3)数据处理的其一法——图像法,难易程度稍偏难。 从学生的答卷总体来看,较差,平均1.92分,第一小题是螺旋测微器的读值,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一半学生不会读值,会读的有的没有估读;第二小题是电流表的选择,同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一半学生就不知道电表选择的原则及要求,直接就蒙,少数同学对电路问题也不清;第三、四小题是图像法数据处理及教材实验的实验原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网络化 第二轮复习可以把高中物理划分成八个大的单元:①运动和力;②动量与能量;③热学;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⑤电磁 感应与电路分析;⑥力、电和力、热的综合;⑦光学和原子物理; ⑧物理实验。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 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 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 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 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到熟练记忆。同学们可先将课本知识 点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记,甚至要熟记课本中一些习题所涉及的二级 推论,再把相关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储起来,以便应用 时可以顺利地提取出来。形成了知识体系,则能提高正确提取知识 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 由于理综高考中物理试题数量有限,不可能覆盖高中的全部内容,但重点内容、主干知识一定会考。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 守恒定理、功和能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力的平衡、振动和波等;电学中的静电场的场强与电势、带电粒子在电场 或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与交流电等。高考中,对重点概念、规 律的考查,特别强调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对同一知识点 的能力考查会不断翻新变化,比如今年以理解能力的形式考,明年 可能以推理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的形式考,或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 的角度设问考查。例如: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不仅在力学 中是主要内容,在热学和电磁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功和能的关系贯穿了物理的始终,从力学到原子物理都要应用 这个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如有可能,同学们应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如果觉得单从理论上整理应用起来不方便的话,可根据手中现有的 近几年高考试题及今年各地区模拟试题进行归类整理,从中发现共

高考物理后期复习的建议

2019年高考物理后期复习的建议各版块知识应融会贯通 在后期的复习中,对于主干性知识,考生要认真钻研教材,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上,总结典型试题中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过程,拓展问题情景,变换思维角度,反复评估,从而掌握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于非主干性知识,则应充分重视、全面复习,不应存在侥幸心理而产生知识盲点。 对高中物理各板块的知识,能够综合的地方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特别是力学和电磁学两大版块内容的综合练习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应该将运动和力、功和能量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从高考(精品课)阅卷场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书写不规范造成失分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高考得高分的关键。规范的解题,要注意以下方面:规范画出过程或情境示意图;字母、符号书写要规范,大小写要区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是研究对象、过程或状态;方程式要用规律、定理的原始表达式,不要用推论等。 物理考前几点重要的提示:选择题中如果选“不正确”的,别把“正确”的选上;左右手(定则)别混淆;实验题做图先用铅笔试画,确定后用签字笔描好,别忘了坐标轴上的数量级;实验题目计算结果中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计算做功别忘了考虑正、负;求“矢量”时别忘求方

向。 重点把握中、低难度题 1.回顾试卷检查错误。将做过的试卷找出来,温习“错题”,思考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利用最后几天,弥补知识上的漏洞,纠正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规范解题程序上的疏漏。并有针对性地精练一些训练题。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 2.回归教材。有很多同学做了大量的题目,而忽视了课本,导致某些简单知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条件记不清。尤其光学、热学、近代物理方面更加需要看看课本。另外还要重点看看课后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电路图等都要详细地看。 3.主攻中、低难度题。高考试卷易、中、难的题目比例规定为3:5:2,显而易见高考试题的主体是中低难度题,有些难题也是中、低档题重新组合,其本质并不会变化。因此,考生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上,而不要过多地追求那些新题型、新思路、新概念、难题。 4.练习高考题并研究高考评分标准。练习近3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在此基础上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对高考评分标准进行细致研究,明确解题过程中哪些是得分点,并掌握如何准确表达得分点;明确怎样答题更简捷有效,从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提高得分率。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高校近几年不断扩招,但还是满足不了所有高三学生上大学的要求,高考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因而如何瞄准高考进行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胜,仍然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考虑的问题。高三后期的复习是关键,在进一步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应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和提高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在后期复习中,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重中之重。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内容和要求 始终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复习。最有价值的备考资料应是《考试说明》和 《考试说明的说明》。它们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形式,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以进一步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以针对性克服盲目性。 二、立足于课本和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运用 夯实基础、回归课本、突出知识、梳理高考要点,物理学科复习要抓好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覆盖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不仅理解它们的含义,弄清楚它们的本质,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最终要会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要突出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在复习中还要针对高中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及对历年高考的重点、热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归纳分析,面上的知识要全面复习,但要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要考点,分清主次。 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物理定律、物理公式,有的同学往往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由来和发展过程。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具体做法有: 1、整体规划教学,打高考总体仗。考前留有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应试技巧。 2、讲练并重,精讲精练。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3、组织专题讲座,进行学法、解法指导。重视说理、论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在学习中的渗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