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课程介绍

统计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教学大纲

指导思想:

社会现象的独特性和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统计也因此而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深入这一领域建立一个基础和平台,即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等有基本的和概括了解与把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对研究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本课程的教与学强调:

第一,社会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和严谨的工作,从研究设计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放在社会研究过程的背景之下,注重其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一种统计类型和统计方法的特征,才能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第二,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深化学生对统计原理的和统计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对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中去。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讲授的知识的同时,认真完成每一讲后面所指定的“实践性”的练习。

第三,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资料的统计分析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各种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方法被制作成用于计算机的专门的和通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STATE等。本课程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述统计软件作为本课程教与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课程中介绍的各种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都有其优点和某些局

限性,适用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每一种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实施程序和适用范围有清楚的了解,而且也需要认识各种方法与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以便能够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时,正确、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统计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理解和解释需要联系其它调查资料,如研究对象所处社会的背景状况、所研究问题的特定意义、调查对象的特点等等来进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这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研究的人员均应该严格遵循的规范。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以及应用等。能够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恰当有效的统计类型和统计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能够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和恰当的解释。

讲授重点:

第一章:导论

作为社会统计学的入门,本章从社会研究的四种方式入手,通过对统计调查研究的特点、类型、作用和方法论背景的介绍,简要说明社会统计学的含义与特征;进而从社会研究过程的角度,对统计在社会研究中的位置与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第二章:单变量描述统计

单变量描述统计旨在用简洁和形象的方式勾画出数据的(也就是所研究群体或组织的)基本特征,它是对数据的最基本的和最初步的统计。分布、统计图和统计表是单变量描述的主要工具,而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则分别以一个数值概括出数据(或群体)的分布特征。本讲依照变量的4个测量层次,分别对上述统计描述内容和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三章:二变量统计描述——列联表

变量关系是社会研究的重点,其中最简单的是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它是分析多变量关系的基础,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化解为若干个两变量关系进行处理。两变量间是否有关系及关系强弱在统计上用“相关系数”来进行测量,称为统计相关。相关系数取值在0——±1之间,该值刻画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有

无、强弱和方向。由于相关系数对变量关系的描述是高度概括的,因此要了解变量关系的具体形态和内容,就需要采用列联表。本讲重点讨论了列联表的概念、制作方式、作用以及变量独立性的条件等。

第四章:二变量统计描述——相关关系测量

本讲重点讨论二变量相关关系的测量方法。由于变量的测量层次不同,可以把变量关系以测量层次分为定类——定类、定序——定序、定距——定距三种主要形式,其相关关系分别称为列联相关、等级相关和线性相关。本讲分别讨论了三种相关形式的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大多数是利用消减误差比例(PRE)的思想构建出来。如果两个变量的测量层次不同,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发展出专门适于此种情况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或降低(或升高)其中某个变量的测量层次从而能采用上面已知形式的计算方法,不过这会损失某种信息。

第五章:随机现象与概率分布

上述关于单变量和双变量的统计描述,属于描述性统计的范围,这就是说,分析结果和结论只适用于调查资料本身,无论资料是来源于总体的,还是来源于样本的。然而,社会研究通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即通过对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和特征分析,来推论未知总体的特征,这种由样本推论总体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推论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的数学基础是概率理论。概率论处理的是所谓的“随机现象”,本讲从随机现象开始,首先对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等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上重点就描述随机现象的概率分布的概念、连续型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性以及测量方法进行重点的讨论。

第六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性随机变量的分布

本章分别对几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即二项分布、多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来源、分布形态与分布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讨论。这些讨论有助于加深对“概率分布”概念的理解,并熟悉处理“随机现象”的方式和思路。

第七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

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中的一种最重要和应用最广泛的概率分布。本章将对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刻画方式、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方法,以及标准正态分布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等做了系统的介绍,同时还将简要介绍统

计中经常使用的三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t分布、χ2(卡方)分布、F 分布。

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概率分布都是一种理论分布,而实际调查所形成的变量分布是一种经验分布,大数定理建立了概率分布与统计分布,即理论分布与经验分布的关系,从而为统计推论奠定了基础。大数定理从另一个角度为统计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指出,无论总体的分布如何,在大样本的情况下,其和的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

第八章:推论性统计——参数估计

推论性统计分为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两大类,其中参数估计又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本章从抽样和抽样分布入手,重点讨论参数估计的概念、相关术语、估计值的评价标准、以及各种特征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并以实例说明正态总体和大样本的区间估计的方法与步骤。

第九章:推论性统计——假设检验

本章重点讨论统计推论的另一种类型——假设检验。假设检验采用的推论方法是所谓的小概率原理,其基本逻辑是:先做出关于总体的一个假设(原假设),然后随机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如果样本调查的结果在原假设成立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原假设的对立面(备择假设)。小概率原理这种推理方法决定了无论是接受或是拒绝原假设都会犯错误,但两者的机会不同。本章对假设检验的概念、原理、相关术语、方法、步骤、与区间估计的关系等进行详细阐述,并分别对单总体、二总体及二变量关系的假设检验方法进行介绍。

第十章:线性回归分析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是较相关关系更强的一种关系,也是社会研究分析和讨论的重点。变量因果关系通常采用建构因果模型的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回归模型是其中的一种,该模型在社会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回归模型中最简单的是线性回归模型。本章通过两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讨论,说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前提假设、回归方程的建构与检验,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等。

第十一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在统计中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分析与检验多个变量间复杂关系的重要方法,二是这种分析方法适用面广泛,可用于各种测量层次

的自变量。根据自变量的个数,方差分析可分为一元方差分析、二元方差分析、三元方差分析……等等。本章重点讨论一元方差分析,并对二元方差分析做一简单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方差分析的基本逻辑、前提假设、方差分析的检验等。

*第十二章:非参数检验

前面介绍的在假设检验中使用的检验方法,如Z检验、t检验、F检验等,均是针对总体分布的某个参数(如:均值、方差、成数、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所以又可以称作参数检验,参数检验往往要求总体的分布满足一定的条件。非参数检验,顾名思义,不是对总体分布的某个参数进行的检验,而是对总体有关性质的检验。由于非参数检验对总体的分布无须加以限制且计算简单,所以获得广泛的应用。本章从原理和方法角度介绍了一些社会研究中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符号检验、符号秩检验、秩和检验、游程检验、单向和双向方差秩检验等。

*第十三章:多元统计分析简介

本章主要对多元统计的内容和方法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包括统计方法的一些最新发展。目的是为对统计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图像。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卢叔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

1、R. Mark Sirkin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SAGA Publications,

London Delhi 1999年2版。

2、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2月。

3、布莱洛克《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董逢谷、朱迎明等《统计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4

月。

5、David Freedmam、Robert Pisani 等著《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6、达瑞尔. 哈夫《统计陷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H. L. 奥特/ M..朗格内克《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科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8、戴维·K·希尔德布兰德等著《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05年6月。

作业与考试:5-6次作业,闭卷考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说明:

1、带*号的章视时间决定讲与不讲。

2、讲授过程中,某些内容的讲授次序可能有微调。

3、每次作业完成后,会在课上安排15—20分钟的讲评。

4、在每一章之后,除卢淑华老师书后的练习题外,我们都要给出一些思考题

和练习题,以巩固对该章内容的理解。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测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政策银行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交通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 A.五大部分 B.六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八大部分 3.货币和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住户部门 4.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合并后得到的帐户。 A.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B.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某人投资了三种股票,这三种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如下表,矩阵第(i,j)位置上的元素为股票i与j的协方差,已知此人投资这三种股票的比例分别为0.3,0.3,0.4,则该股 C.6.1 D.9.2 6. 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面值,则()。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7. 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股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降低 B.降低,降低 C.增高,增高 D.降低,增高 8.某种债券A,面值为1000元,期限是2年。单利每年付一次,年利率是10%,投资者认为未来两年的折算率为r=8%,则该种债券的投资价值是()。 A.923.4 B.1000.0 C.1035.7 D.1010.3 9.在通常情况下,两国()的差距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A.通货膨胀率 B.利率 C.国际收支差额 D.物价水平 10.2000年1月18日,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英镑=1.6361美元,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英镑=( )法国法郎。 A.10.5939 B.10.7834 C.3.9576 D.3.3538 11.我国现行的外汇收支统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国际收支平衡表 B.结售汇统计 C.出口统计 D.进口统计 12.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5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3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赢利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清楚 13.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社会统计学讲义

《社会统计学》讲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并且学会如何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之中,掌握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本课程偏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而非其数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不同统计分析方法适用条件的说明,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对于统计值意义的说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统计分析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及统计值意义的解释。难点是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教法特点说明: 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对实例的讲解。 教材和参考书目: 1、卢淑华著:《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沛良著:《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柯惠新等著:《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 4、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一章统计学简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历程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数学派的差异,难点是文字记述与数字记述各自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统计学的起源 统计技术:古埃及、古中国(大禹治水) 统计学:17世纪中叶Status(拉丁词汇,国家、状态)——Statistics 研究国家的宏观状态①国势学②政治算术 二、国势学(17世纪的德国) 德国大学学派:H·Coring 用文字记录一个国家的状况和制度 G·Achenwall 第一个定义——把国家的显著事项全部记录 下来的学科 三、政治算术(17世纪的英国) 英国的经验主义者:用数量或数字的方法说明国家的特征 J·Graunt 《关于伦敦死亡表的观察》用数量分析社 会、政治问题 William Petty 《政治算术》 四、概率论(数理特征更加明显) 1.J Bernoulli(贝努里)瑞士大数法则借助大数法则可以从社会现象复杂 不定的偶然性中寻找规律,它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稳定性 2.Gauss(高斯)德国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 五、数理统计学 Adolphe Quetelet(阿道夫·凯特勒)法籍比利时人 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经验社会学之父”《社会物理学》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金融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形式,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其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 2、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 第二章信用与融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理解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了解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融资渠道的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用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 3、融资渠道

卢淑华讲义全

社会统计学讲义(卢淑华) 第一章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 一、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随时掌握) 随机性、统计规律性; 二、统计学的作用:为社会研究提供数据分析和推论的方法 三、统计分析的作用及其前提。 四、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1、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分析方法 2、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五、不同变量层次的比较;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定义、数学特征、运算特性、涵盖关系、等 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一、统计图表,熟悉不同层次变量对应的分析图表,不能混淆。尤其是直方图的意义。 二、标明组限与真实组限的换算,重要。 三、集中趋势测量法 1、定义、优缺点、注意事项; 2、众值:定义、计算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 3、中位值:定义、计算公式(频数和比例两种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 4、均值:定义、计算公式(分组与加权)、解释、运用,注意事项; 5、众值、中位值和均值的关系及其相互比较,会用众值和中位值估算均值; 四、离散趋势测量法 1、定义、优缺点、注意事项,与集中趋势的关系; 2、异众比例:定义、计算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 3、质异指数:定义、计算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 4、四分位差:定义、计算公式(频数和比例两种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要会举一反三,如求十分位差、以及根据数据求其在总体中的位置。 4、方差及标准差:定义、计算公式(分组与加权)、解释、运用,注意事项; 第三章概率 一、概率:就是指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二、概率的性质: 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3、随机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 三、概率的计算方法: 1、古典法:计算等概率事件,P=有效样本点数/样本空间数; 2、频率法:求随机事件在多次试验后的极限频率。 3、概率是理论值,只有一个,频率是试验值,不同的试验有不同的频率。 四、概率的运算:会画文氏图 1、加法公式:两个或多个随机事件的求和概率‘ 2、乘法公式:两个或多个随机时间共同发生的概率。分为独立事件的乘法和条件概率的乘法公式。 (1)独立:P(AB)=P(A)*P(B) (2)条件:PAB)=P(A)*P(A/B)=P(B)*P(B/A) 3、条件概率:将(2)反过来即可。P(B/A)是指在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 4、全概公式:互不相容的完备事件组,求任意一个事件的发生 5、逆概公式:与4相反。

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统计金融系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2009年9月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编号:024363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学时:54学时 课外学时:54学时 学时:3学分 一、教学对象 《货币银行学》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四年制本科层次开设。 二、教学目的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基本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等畴的本质、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国外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和新动态;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操作机制,在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原理、传递机制和可能的效果;掌握国际金融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揭示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相互联系,以了解开放经济模型中金融问题的基本容及国际收支与经济失衡关系的基本脉络;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货币银行学》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即掌握货币的一般概念和货币制度、信用的概念和信用的形式等一般理论知识、利率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用、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等,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试题(doc 7页)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试题(doc 7页)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一) 一、单选题 1、下列中哪一个不属于金融制度。() A、机构部门分类 B、汇率制度 C、支付清算制度 D、金融监管制度 2、下列哪一个是商业银行。( )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中国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邮政储蓄机构 3、《中国统计年鉴》自()开始公布货币概览数据。 A、1980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9年 4、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政府 B、金融机构 C、非金融企业 D、国外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C、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D、经营存款贷款业务 9、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准货币不包括()。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活期存款 D、信托存款和委托存款 二、多选题 1、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它包括()。 A、金融制度 B、金融机构 C、金融工具 D、金融市场 E、金融调控机制 2、政策银行包括()。 A、交通银行 B、中信实业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E、中国进出口银行 3、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A、商品市场 B、短期资金市场统计 C、长期资金市场统计 D、科技市场 E、外汇市场统计 4、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 A、保险公司 B、财务公司 C、信用合作社 D、信托投资公司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基础货币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也表述为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直接创造的货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A、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 B、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对非金融机构的负债) C、中央银行自有的信贷资金 D、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E、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 6、M1由()组成。 A、储蓄存款 B、流通中的现金 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电大本科金融《金融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金融统计分析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 )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 A.证券 B.股票 C.信贷 D.金融商品 2.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它们属于 ( ) A.非货币金融机构 B.存款货币银行 C.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D.非金融机构 3.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以下几种金融工具按流动性的高低依次排序为( )。 A.现金、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债券、股权 B.现金、活期存款、债券、储蓄存款、股权 C.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债券、股权 D.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股权、债券 5.通常,当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股市行情会( )。 A.看涨 B.走低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某产业处于成长期,则其市场表现(价格)的特征是( )。 A.大幅度波动 B.快速上扬,中短期波动 C适度成长 D.低价 7.A股票的p系数为1.2,B股票的p系数为0.9,则( )。 A.A股票的风险大于B股 B.A股票的风险小于B股 C.A股票的系统风险大于B股 D.A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大于B股 8.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关于股票组合的总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 A.总风险在变大 B.总风险不变 C.总风险在全面降低,当N大于30时,总风险略微大于市场风险 D.总风险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9.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则( )。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10.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买人价 D.卖出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汇率风险只在固定汇率下存在 B.汇率风险只在浮动汇率存在 C.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存在 D.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不存在 12. 2000年1月18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汇率是:1英镑-1. 6360-1. 6370美元,某客户卖出100000美元,可得到( )英镑。 A.61124. 70 B.163600 C.163700 D.61087. 36 13.同时也被称为“一价定律”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 A.购买力平价模型 B.利率平价模型 C.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D.国际收支理论

统计学概论课件讲义

授课目录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说 第二章统计学概论 第三章机率概论及机率分配 第四章统计制程管制与管制图 第五章计量值管制图 第六章计数值管制图 第七章制程能力分析 第八章允收抽样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计数值抽样计划 第十章计量值抽样计划 第十一章量具之再现度与再生度第十二章质量管理之新七大手法

1. 导论 统计学是一探讨如何搜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在不确定的状态下,藉由样本数据所提供的讯息,经归纳分析、推论检定、决策与预测等过程。『以事实(数字)作决策』。

2.1认识统计 ◎自古以来,人类从事各项研究活动均是为求真理,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动力。然而通往真理的路上充满混沌与挫折,如何厘清真相,统计学自然就成为一门极重要的科学研究工具。 ◎统计学是由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及解释意义等规则与程序所组成。 ◎统计学研究过程: 推论= 估计+ 假设检定 Inferential Statistics = Estimation + Testing Hypothesis

2.2 统计精神就是科学研究的精神 ◎ 著名统计学家费雪(R. A. Fisher, 1890-1962)曰:统计方法的目的是基于经验观察,去改进我们对系统的了解---即统计的基本精神。 ◎ 架构一系列有组织有系统且可分析的研究过程,以获得客观可靠的结论---即科学研究的精神。 系 统 理 论---线 性 系 统 “Ref: The Six Sigma Way , by Peter S. Pande, Robert P. Neuman, & Roland R. Cavanagh, McGraw-Hill.” 『系统三要素---输入、过程、输出』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金融专业的定位:中央银行是对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部门,在我国高校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央银行学”这一课程。从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来看,银行机构体系大致分为管理性机构和经营性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属于商业经营性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机构,而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属于管理性机构。在银行体系中经营性机构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金融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与此对应,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学也是应该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既要懂得微观银行业务经营,也要懂得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而金融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中央银行主要业务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掌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框架;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宏观金融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央银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其前期基础课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和国际金融等。具体模块和课时分配如下: 模块顺序课时 中央银行业务模块(资产负债业务与其他业务)8 中央银行体制模块8 货币政策运作框架12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模块6 总课时3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央行的业务和货币政策运行这两个模块。 教学难点在于: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制度的建立、经营机制的的健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运作模式、业务经营以及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当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是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作为一门业务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业务操作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理论、业务种类以及各类业务的组织与操作程序。同时,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探讨银行经营发展的趋势。因此,该课程有理论起点高、政策性强、联系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金融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货币银行学等基本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务性课程。 (二)教学目的 本教学大纲是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为适应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编制的。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达到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具体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商业银行运作的具体业务,初步具备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理论水平;2、引导学生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动态、新观点,熟悉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论、惯例,研究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由此,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应是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以及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有关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具体操作,包括业务经营成果的分析;有关银行风险防范的机制与措施等。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其主要要求有:1、必须是在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因此,一般要求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中央银行学》、《经济法学》的基础上开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商业银行业务运作及其机制问题;2、课程的讲授必须紧密联系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实践,尤其是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讲清难点,以综合反映银行业务全貌为主;3、课程必须辅之以实践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采用业务流程介绍、案例分析、进行课堂讨论等,同时,还应给学生适当布置诸如小论文、分析报告、决策分析、业务操作等作业,课程结束后,一般应安排到业务单位实习,以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之以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

中央银行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下面中央银行中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是( D )。 A、日本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法兰西银行 D、意大利银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 C )。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3、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与一般的金融机构不同的是( C )。 A、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付经费 B、具有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会有盈利 C、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 D、与政府意愿相一致

4、中央银行的业务,是中央银行职能的体现。有价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 B )。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5、中央银行的业务,是中央银行职能的体现。外汇储备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B )。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6、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 B )。 A、公开市场业务 B、货币发行业务 C、代理国库业务 D、再贴现业务 7、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业务活动有其自身的原则,下列关于中央银 行业务活动的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中央银行的有些业务活动以盈利为目的 B、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 C、中央银行业务活动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D、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保持公开性 8、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与一般的国家机关相比,其不同在于(A)。

A、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 B、中央银行政府之间保持绝对的独立性 C、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 D、中央银行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付 9、按机构设置划分,中国人民银行属于( D )。 A、准中央银行制度 B、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10、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周转的困难,补充流动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保证商业银行的最后清偿能力,防止出现金融恐后,造成金融体系的混乱,中央银行会贷款给商业银行,此时,中央银行充当了( B )。 A、一般贷款人 B、最后贷款人 C、为政府提供融资的角色 D、直接融资的角色 11、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被称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 D )就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A、窗口指导 B、优惠利率 C、再贴现政策 D、基础货币

社会统计学习题 卢淑华

1、P58习题十五 人数户数 0 1 2 3 4 5 6 7 8 417 240 366 222 134 63 39 24 21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均值和标准差 2、P59习题十六 设以下是七十二名离婚者的婚龄的统计(见下表)。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众值、中位值和均值,并做简单讨论。 (3)试求四分互差和标准差。 婚龄人数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5 10 20 14 9 4 3 2 4 1 3、P59习题十七 设以下是1209名抽烟者年龄的统计(见下表) 年龄人数 21-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岁以上212 273 257 226 152 89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四分互差。 4、P72例10 某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名,其中来自广东省的有二十五名,来自广西省的有十名,问任抽一名,来自两广的概率是多少?

5、P73例12 根据某市职业代际流动的统计,服务性行业代际向下流动的概率为0.07,静止不流动的概率为0.85,求服务性行业代际向上流动的概率是多少? 6、P75例13 为了呀牛父代文化程度对子代文化程度的影响,某大学统计出学生中父亲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30%,母亲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20%,而父母双方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10%,问学生中任抽一名,父代至少有一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概率是多少? 7、P75例14 某地对外国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发现旅游者处于游览名胜的概率为0.219;处于异族文化的吸引占0.509;而两种动机兼而有之的占0.102.问旅游动机为游览名胜或为异族文化吸引的概率是多少? 8、P76例16 根据统计结果,在自然生育情况下,男婴出生的概率为22/43;女婴出生的概率为21/43.某单位有两名孕妇,问两名孕妇都生男婴的概率是多少?两名孕妇都生女婴的概率是多少?其中一名孕妇生男婴、一名孕妇生女婴的概率是多少? 9、P77例17 某居民楼共十二户,其中直系家庭为两户,问访问两户都是直系家庭的概率是多少? 10、P78例18 某居民楼共二十户,其中直系家庭为两户,问访问第二户才是直系家庭的概率是多少?11、P78例20 设居民楼共有住户一千户,其中核心家庭占60%,问访谈中散户都是核心家庭的概率是多少? 12、P83例22 10人抓阄,其中共有2张球票,问第2个人抓到球票的概率? 13、P85例23 设出口商标为Made in China的产品,其中有50%为上海厂的产品;30%为北京厂得产品;20%为天津厂的产品。设上海厂得正品率为90%;北京厂的正品率为95%,天津厂的正品率为97%。问(1)任抽一件为正品的概率是多少?(2)在抽得产品是正品的情况下,是上海厂的概率是多少? 14、P99例27 已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 ξ13.4 13.5 13.6 13.7 13.8 P(ξ=Xi)0.05 0.15 0.60 0.15 0.05 求σ2=? 15、P106习题三 某班对全班订报纸情况进行了统计,中订《人民日报》的有45%;订《北京晚报》的有80%;两种报纸都订的有30%,试求以下事件的概率。 (1)只定人民日报的 (2)至少订以上一种报纸的 (3)只订以上一种报纸的 (4)以上两种报纸都不订的 16、P107习题6 根据统计,由出生活到60岁的概率为0.8,活到70岁的概率为0.4,问现年60岁的人活到70岁的概率为多少?

卢淑华 《社会统计学》讲义

社会统计学讲义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统计学 1、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和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原则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本身的特点选择。 3、统计分析的作用:(1)可对资料进行简化和描述;(2)可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深入地分析(统计分析通过事后解释使得探讨变量间复杂的因果联系成为可能);(3)可通过样本资料推断总体(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将样本推论到总体并指出这种推论的误差及做出这种推论的把握有多大)。 4、社会统计的基本程序 (1)制定计划;(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5)统计报告。 5、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与单位 总体又称母体,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3个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2)标志与变量 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可变的品质标志无法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项;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量。 (3)指标与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或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在社会统计中,如要全面把握对象总体情况,就不能单凭一个指标,而要靠一组相互联系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指标来完整地反映对象总体。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社会学研究之阶段与步骤 (1)确定课题:来源与社会学理论、当前社会现实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为国家现代化服务; (2)了解情况:查阅文献和向有经验、有知识的人了解,运用个案调查、典型调查进行探

金融统计分析--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半开卷) 金融统计分析试题 一、单选题( 每题 2 分,共40 分) 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专项调查项目的是( b )。 A. 金融动态反映 B.居民生产状况调查 C. 物价统计调查 D .工作景气调查 2 .下列不包括在我国的对外金融统计之内的是( d ) 。 A. 国家对外借款统计 B.国家外汇收支统计 C. 国际收支统计 D .进出口统计 3.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银行概览是( c ) 合并后得到的帐户。 A. 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B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 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 货币概览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4 . M1 具体包括( a ) 。 A. 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 B ?活期存款+债券 C.储蓄存款+活期存款 D ?流通中的现金+储蓄存款 5.通常当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股市行情会( a )。 A. 走低 B.看涨 C .不受影响D. 无法确定 6 .当某产业生命周期处于衰退期,则该产业内行业利润、风险大小应该有如下特征( b ) 。 A. 亏损、较高 B.减少甚至亏损、较低 C. 较高、较小D .增加、较高 7 . X股票的p系数为2。0 , Y股票的p系数为0 .6,现在股市处于牛市,请问你想避免较大的损失,则应该选哪种股票?( a ) A. X B. Y C. X 和Y 的某种组合D .无法确定 8. 某股票的收益分布的可能情况如下表,试计算该股票的年预期收益率为( d ) 。 A. 0. 20 B. 0. 24 C. 0. 22 D. 0. 18 9. 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德国马克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b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套算汇率 D ?卖出价 10 . 2002年1月18 13,美元对德国马克的汇率为1美元=1.9307 德国马克,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I美元=6.4751 法国法郎,贝U 1法国法郎=(a )德国马克。 A,0 .2982 B .4 .2029 C.2.6875 D.3。3538 11 .同时也被称为“一价定律”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b )。 A. 利率平价模型B .购买力平价模型 C.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D ?国际收支理论 12 .息差的计算公式是( b ) 。 A.利息收入/总资产一利息支出/总负债

统计学课件讲义 第4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统计数据整理 1、概念:统计整理,就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 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的次级资料进行再加工,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化、条理化 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2、作用:它是从对现象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开始,是这个过程的连续点,并为这 个过程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整理汇总必须遵守的原则:在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 基本、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 数据加工整理。 4、数据整理的程序: 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案→对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核{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对二手数据进行审核 数据筛选 →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编码、汇总和计算→对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再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差错→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简明扼要地表明现象的数量特征→积累、公布和管理统计数据 注:对原始资料的审核包括准确性审核、及时性审核和完整性审核 对二手数据的审核包括完整性审核、准确性审核、重审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 5、统计汇总是整理的核心其组织形式基本有3种:集中汇总、逐级汇总和综合汇总,统计汇总的技术主要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2种。 二、统计分组 1、概念: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 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原则:组内同质,组间差异原则、穷尽原则、互斥原则 3、作用:I.可以区分现象质的差别 II.可以分析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结构特征 III.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按分组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品质分组(属性分组)和数量分组(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就是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一般地,对于类别数据,采用品质分组。 数量分组:就是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变异性体现在它不断变动自身的数量上,故也称为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所形成的数列成为品质数列,数量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 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5、分组标志的选择:统计分组中关键的问题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各组界限的划分,而选择分组标志则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I.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II.在若干个标志中,要抓住具有本质性的或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的依据 III.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

《中央银行学》课程知识大全

更多资料请访问.(.....)

1、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支,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二)、《中央银行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央银行的起源,发展,性质,职能。 2、研究中央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其调节宏观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3、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使其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服务金融业的职能,尽快建设成为我国“真正的中央银行” (三)、学习《中央银行学》的目的与任务 1、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业务管理以及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 2、培养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 3、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服务金融业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学习《中央银行学》的方法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回顾历史,分析现实,预测未来。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现代《中央银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研究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服务金融业的职能中所面临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3、对比研究的方法。“洋为中用”,借鉴外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经验,吸收外国中央银行有益的地方,探讨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调控和管理方法。 (五)、《中央银行学》的内容简介 《中央银行学》共有三个单元,12章。 1、一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与职能,类型与结构,相对独立性。 2、二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3、三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服务职能,包括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会计与统计业务,对外金融关系协调与服务,人民银行的新职能。 (六)、《中央银行学》的学习要求与学习对象 1、在学习《中央银行学》之前应先学过《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基本课程。 2、要学好《中央银行学》,必须理论联系我国金融实际,紧密结合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来思考和理解相关内容。 3、《中央银行学》的学习对象广泛,因为中央银行是金融和经济的核心,各类财经人才都应学好她。 附件:(自学) 关于《中央银行学》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议的几点想法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曾志耕 《中央银行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来建设,时间并不长。它不但与《货币银行学》这类发展历史已很久远,研究对象、研究 方法、学科内容基本成熟的学科相比属于新的学科,而且与近几十年来获得很大发展的其 他有关金融的学科,如《金融市场》、《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投资学》等相比, 也属于后起的一个学科。但经济发展的客观实践已经把这一学科推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 置,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它都处于迅速的发展之中。如何把这门学科建 设好,如何使金融教学更加适应及指导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现实经济运行,就成为广大 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金融专业教学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一、《中央银行学》发展成为相对 独立的研究学科的简要历程《中央银行学》是在中央银行制度高度发达、中央银行在经济 社会中地位极为突出的背景下,从《经济学》特别是《货币银行学》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 个学科。▲在中央银行形成与发展的初期,对中央银行的研究主要在经济学的范畴内。▲ 20世纪初在金本位制度逐步解体和中央银行地位日益重要的过程中,有关中央银行的研究 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体内容之一,更成为货币银 行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战以后,

统计整理讲义

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修订。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到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汇总后须对其结果进行逻辑检查和技术性检查。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 主要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4.对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计算。它包括汇总各个指标的分组数值和总计数值,即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总数,计算各组和总体的标志总量。 手工汇总:划记法、记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电子计算机汇总:原始数据加工、存储、合并与分类、逻辑检查、运算和汇总表打印。 5.对汇总好的资料再一次审核。以便改正汇总整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差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