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符号论美学

符号论美学

符号论美学
符号论美学

09.符号论美学—苏姗兰格

锺隆琛

教材:刘昌元《西方美学导论》第十二章。

目标:理解苏姗兰格(Susanne K. Langer, 1895─1985)的「符号论美学」;

并检讨之。

前言:美学的代表作:

美学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艺术的定义:艺术品是象征人类情感的符号

〔一〕何谓「符号」?—任何我们能藉之造成一种抽象作用的设计(187)。

〔二〕可以象征情感的是什么符号(188)?

?不是「论述性符号」(语言):

?是「呈现性符号」(艺术):

〔三〕在什么意义下艺术品可以说是象征情感的符号?【艺术是符号的理由】~当符号的形式结构与情感的形式结构相同(形式上相似)时(189)

?不是「自我的表现论」

?是「逻辑的表现论」

※注:此是将整个艺术品当成呈现符号(不可说、不可分析整体)(190-191)。

二、幻象原则:艺术是一种幻象或表象(191)。

一、有价值之处(193~195)

〔一〕为形式主义美学作出进一步的理论说明(补)

~~比如「形式何以有意义,或能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177)

?贝尔:

?兰格:

〔二〕较柯林悟表现论高明处(195)

~~不同柯氏说:表现就是语言活动(补)

(兰格区分论述性符号、呈现性符号的不同,可保艺术的独特性!) ~~可以说明:同一作品为什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195) ?柯氏:

?兰格:

二、值得商榷处(195-198)

〔一〕关于艺术的定义(196-198)

?只告诉我们「好的艺术品是什么」?(178;196)

?「符号」?

?「象征的符号」?

.「情感的形式」?情感也有形式(198)?

〔二〕关于幻象原则(198):

?以偏概全

?牵强附会

◎问题讨论:

Q.刘昌元对苏姗兰格的批评,你是否同意?

又,如果你是苏姗兰格,你会如何替自己辩护呢?

自由女神像的美学特征分析

自由女神像的美学特征分析 【内容摘要】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纽约港湾的贝多罗岛(又名自由岛)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自由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 【关键词】纽约自由女神像自由 【Abstract】For more than a century, stands a bronze statue of liberty on Liberty Is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 has become a symbol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lways an expression of lofty ideal USA people for democracy, freedom. Into New York harbor on ships and passengers can see the statue of Liberty stand holding high the torch of freedom. To USA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immigrants, the statue of liberty i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oppression of the old world assurance, Statue of Liberty has become a symbol of America. 【Key words】New York Statute of liberty Rreedom 一、女神的起源 旅游美国,必游纽约;旅游纽约,必去瞻仰自由女神雕像。这已是人们的共识。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女神雕像原本来自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基础的发生了大革命的法国,是酷爱自由的法兰西人民,为纪念美国获得自由独立一百周年而铸造的, 由法国著名的青年雕塑家巴特尔地(BARTHOLDI)设计。【1】1865年,他最初提议,这立刻便得到了法国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并积极捐资,共筹款25万美元。雕像的一些庞大物件,是由设计艺术家和工艺师亲自监督装船,1886年,远涉重洋赠送给美国。在女神雕像身上,凝聚着法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旨在弘扬争取自由、维护自由的精神,所以她早已成为自由民主理想的一种外化表征。 二、女神的外观 自由女神像重45 万磅, 高46 米, 底座高45 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 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 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2】整座铜像以120 吨钢铁为骨架, 80 吨铜片为外皮, 被30 万颗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 女神双唇紧闭, 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 昂首屹立,神情肃穆,凝视远方,右手高擎长达12 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3】的书板, 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 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 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琪一首的十四行诗《新巨人》: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霜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4】 这诗句岂不正是自由女神发自肺腑的心声,诊释出了她慈母般诚挚的爱心和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 首先,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美学的定义

美学的定义: (维基百科)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醜”,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西方美学简史思路梳理: 古典时期: 西方美学肇兴于希腊罗马时期,最初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关注点在于自然界。苏格拉底将注意力由自然界转向社会,由此,美学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要解决的早期希腊思想家留下的两大问题是:文艺的现实基础和文艺的社会功用。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从雅典明珠实力上升时代竭力维护贵族统治的基本立场出发,对这两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答案。1、肯定了文艺模仿现实世界,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因而是反现实的。2、肯定了文艺要为现实服务,但是抹煞了艺术标准,压抑情感。 亚里士多德处于希腊文化的总结时代,他的《诗学》和《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具有科学系统的关于美学的著作。总结了成就,建立了规范理论。 他在文艺与现实关系问题上的看法基本是唯物和现实的,他肯定了文艺的客观真实性,建立了艺术有机体的概念。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来说,他认为文艺标准不同于政治标准,但是文艺能发生深刻的教育作用,评判文艺不能只靠文艺标准。 亚历山大和罗马时代: 历史的更迭:马其顿帝国的建立和分裂,西方政治中心向罗马转移。个人从社会分离出来(原为个人与城邦集体统一),进行独立和分散的活动,单纯的书斋生活,视野较狭窄,研究重点集中在修辞和文艺理论上。其代表人物有贺拉斯(拉丁古典理想的奠定者)、郎吉弩斯(《论崇高》,表现文艺的情感效果,流露出浪漫主义倾向)和普洛丁(自有的哲学系统,是古代与中世纪美学思想的桥梁)。 中世纪: 从四世纪到十三世纪,欧洲的文艺和美学思想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仅有的活动是将新柏拉图主义附会到基督教的神学上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但丁的出现。 此间重要文化史实:1、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奠定;2、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3、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4、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把美当作是上帝的一种属性,上帝是最高的美,是一切感性事务的美的最后根源);5、中世纪民间文艺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的反抗(建筑、世俗文学,揭示出文艺复兴的曙光);6、但丁的文艺思想(诗为寓言说,论俗语) 文艺复兴时代: 欧洲迈入近代化,封建主义的上升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消亡,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伴随着精神解放。“人道主义”的理想被提出。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原因1、资本主义最早登上历史舞台;2、欧洲的文艺最发达)。 最初,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只是在宗教的旗帜下进行反宗教的斗争,后渐渐从文艺反映现实

《鞭打我吧》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鞭打我吧》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摘要 《鞭打我吧》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一首大家较为熟悉的女高音咏叹调。在学习歌剧作品演唱的过程中,学唱《鞭打我吧》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演唱莫扎特的咏叹调可以培养良好的修养、连贯的声音和气息。 本文以《鞭打我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莫扎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唐璜》创作背景进行了分析,之后从《鞭打我吧》的曲势分析,演唱技巧分析,以及彩琳娜角色人物分析这三个方面对《鞭打我吧》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分析了其情感表达以及美学特点。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美学特点 Analysi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n "Beat me" Abstract "Beat me" is Mozart's opera "Don Juan" in a more familiar soprano aria.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inging opera, learn to sing the "whip me" is a good start. By singing Mozart's Aria can cultivate good manners, sounds and smells of coherence. Based on the "whip 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Mozart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Don Juan" creation, from "beat me" the song of potential analysis, singing skills of analysis, as well as color Lina characters analysi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whip" works for me specific analysis. Finally,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Mozart; opera;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内容简介: 歌者不仅要演奏乐器,还要自己做乐器,声带、肺等器官是父母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所以要想把歌唱好,歌者先要把乐器做好。这个乐器做不好,就会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只能唱响不能唱轻、只能唱刚不能唱柔的现象,影响歌曲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歌者不仅要演奏乐器,还要自己做乐器,声带、肺等器官是父母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所以要想把歌唱好,歌者先要把乐器做好。这个乐器做不好,就会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只能唱响不能唱轻、只能唱刚不能唱柔的现象,影响歌曲情感的表达。作为声乐教师,我们总会在平时的训练中忽略发声训练,甚至有许多青年教师并不知道发声训练的意义与地位,而这正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强的训练方向。 一、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众所周知,强迫去完成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练习时,把练声当成一种兴趣远比当成任务来完成更有效果。而要把声乐练习当成兴趣,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学生抵制练声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觉得练声是一种任务,它限制了自身的卞动性和乐趣。特别是在规定情况下去练习自己不想学的东西,不仅找不到感觉,还会越练越别扭,心情急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选择一些自己想听的音乐,看看乐理基础方而的书籍,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练声计划变得可行

起来。此外,对于练声的目标也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不练声,等到上声乐课时,前一天才加倍练习,这样的练习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声乐练习时间的管理方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略有紧迫感的,可以让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让学生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二、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发声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歌唱者的发声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调动生理机能发声,保证各个歌唱器官能够协调运作,这样就有助于歌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让他们保持较好的发声状态。要达到这一目的,歌唱者必须要灵活掌握各种声音技巧,并接受系统的、有规律的、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因为良好的发声技术能够提高歌唱表现力,为优美的演唱服务。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发声状态,对日常练习中随意自然的发声习惯进行相应调整,并以歌唱时的习惯和状态要求自己,巩固自己的发声状态,将良好的状态融入到歌唱中去。明确了练声目标,自然就会达到利一学的练声效果。 三、掌握发声练习的几大要求 1.呼吸。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如何使用气息、如何控制气息。这是因为气息是声乐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歌唱的好坏。演唱者只有充分认识呼吸的重要性,才能在歌唱发声练习中练好呼吸基本功。 喉咙。喉咙作为歌唱发声训练的关键要素,是歌唱者必须要掌握的声乐技巧。歌唱者既要学会打开喉咙,又要学会稳定喉咙。部分歌唱者在声音上这样那样的毛病都与喉咙有关,他们往往在歌唱时无法

建筑美学论文

浅析建筑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建筑的造型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法则才是美的。这类理论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学派。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建筑各部分间和谐的比例。 关键字:形式美法则建筑十书比例 Abstract:Architectural beauty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 Architectural Shape only meet the objective law of formal beauty is beautiful . The earliest of these theories is represented by the ancient Greek Pythagoreans . 1st century AD,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 Vitruvius ' 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propor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parts . Keyword:Aesthetic Principles 目录

1引言 (01) 1.1形式美法则 (01) 1.2形式美在建筑中的表现和应用 (01) 2.1对称与均衡 (01) 2.2节奏与韵律 (01) 2.3调和与对比 (01) 2.4比例与和谐 (01) 3.1案例分析之流水别墅 (01) 3.1.1统一与变化 (01) 3.1.2调和与对比 (01) 3.1.3均衡与稳定 (01) 3.1.4节奏与韵律 (01) 3.1.5过度与呼应 (01) 3.2.1建筑美学与结构主义 (01) 4.1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1引言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 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有特定的

对象,特定的人物。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悲剧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一种戏剧形式最早起源与古希腊。一直以来,古希腊在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里都具有着悲剧性的英雄形象,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杀死斯芬克斯为民解难的俄底浦斯等等,他们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吞没;或虽然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取得胜利,却命运多舛,最终遭受强大的自然的残害而死亡。这些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抗争、博斗和相互的矛盾冲突,但这些神话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 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 《美学》 1.1美是什么 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 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立普斯“移情说” 孔子“尽善尽美” 庄子“道至美至乐” 王阳明“美在吾心中” 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 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 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 1.1.1美的特征 (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 (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 1.1.2美的形态 (1)自然美 (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 (3)艺术美 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 1.2 美的欣赏 1.2.1 美感 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 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 文明的思维结构 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 1.2.2审美标准 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 (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 1.2.3审美差异 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 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 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 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研习中国书画的一名学生,也许对中国的传统美学体会更多更深刻一些,兴趣也更浓。可以说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下面从以下几点试析:人生哲学,独特性,人生美艺术美,其价值。 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之中,确立人的地位,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等一系列问题,而这种哲学观念又影响到中国传统美学,使其在对于人于天地间的地位、人的道德精神、人的心灵世界、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以“仁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家哲学,构成儒家美学的哲学基础。儒家美学所体现出的特征乃是以人为本,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特征的美学思想。 基于美根源于人、人心、人的义理、道德,因而,受儒家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极为重视审美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人格因素。道家美学将“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在道家看来,“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的、无限的;另一方面道又是“无所不在”,因而中国道家的思想,体道、观道、游道,以便使人的现实生命获得安顿,转化为艺术化的人生。而道,则不过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最终依据的设定而已。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体现在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这种美学思想是在体验、关注和思考人的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生成并建构起来的,强调由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的,深入到内部实质的领悟,并最终沉潜于深层生命意蕴的感悟,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其认为审美体验活动是主体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是心与物、情与景、神与形、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融合,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体验过程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把审美体验概括成“味”,并发展出诸如“体味”、“玩味”、“寻味”、“品味”、“研味”等一系列丰富的范畴、理论,它们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性质,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或表明审美体验的不同方式。审美体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命体验,是生命体验的最高存在方式,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 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人生美与艺术美。如果说人生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孕育和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土壤,那么,人生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根与干,艺术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花与果。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出追求人的审美极境的审美境界论。认为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着人在寻求自身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活动,则通过澄心静虑,通过直观感悟,顿悟人生真谛,获得审美极境。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境界论与中国传统人学的人生境界论趋于合一。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是心灵的超越与升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论是儒、道美学,还是佛教禅宗美学,都把人生的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与最高的审美境界。在道家美学中,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庄子美学更有着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向往。佛教禅宗美学追求超越人世的烦恼,摆脱与功名利禄相干的利害计较,使心与真如合一,来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人生审美境界的追求,也

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

浅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美学特征 本书作者宫泽贤治(1896-1933),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银河》之外,他还写下了诸如《风之又三郎》《渡过雪原》的童话作品和《不畏风雨》等日本国内知名诗作。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银河火车之旅和同样充满辛酸孤苦的现实生活以及主人公乔班尼(ジョバンニ)内心世界的体验给千千万万读者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象感悟。 本书中的主人公乔班尼,由于父亲出门在外许久未归(或传进了监狱),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以瘦小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就在课余时间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困窘和弱势经常遭受同班同学的欺辱戏弄,只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康帕内拉。康帕内拉的父亲与乔班尼的父亲是好友,两人的儿子也十分相善,乔班尼经常去康帕内拉家里去,看与银河有关的图书,一起玩有六节车厢的玩具火车,他也因此做了那个“银河火车之旅”的梦。在梦中,他乘着“不论哪都能去的”星际列车,在途中与他的朋友康帕内拉一起见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修女、捕鸟人、基督教青年、一对男孩女孩、芒草、森林、沙滩等等,最终他们都在天堂站前下车了,只剩下了乔班尼一个人。梦醒之后,乔班尼又得知了康帕内拉刚刚为救人掉进河里死去的事实,整个故事就在乔班尼奔跑回家的路上戛然而止了。 关于宫泽儿童文学中的美学观点,已有诸多前人做过研究与探讨。在此,鄙人单就本书中出现的美学特征做一下简述。 一、幻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银河铁道之夜》中关于科学世界的美好想象是始终存在的,基于孩童的天真与想象力而展开的银河列车之梦即是幻想性的表现,借由这股童真与想象力而触发的梦境奇幻神秘而不可思议,令人浮想联翩。如书中第六节《银河站》所描述的乔班尼乘上列车时的景象: “突然,乔万尼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不可思议的声音:“银河站,银河站到了!”同时,他的眼前豁然明亮,就像是将亿万只荧光乌贼的光芒一齐化为化石,然后将之沉于天空之中;又仿佛是某人将宝石公司为了不让价格下跌而囤积起来的钻石,一下子给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2)建筑美学的划分。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乔家大院 建筑从最初的人类生存的功能性需求随社会的发展,建筑的艺术性逐渐的增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建筑和电影同是文化艺术的表现方法,无论是建筑还是电影都必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建筑作为电影的主要表现元素,对电影主题的彰显、故事情节的深化、人物内心的描述和整部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也同时在电影中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灵感。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建筑已成为电影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角色”,建筑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语言”, 无论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经典的“大片”,还是普通的“小片”,电影导演都会在建筑背景的选择上费尽心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首先给观众交代出了电影将要叙述故事发生的地域、年代,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电影中的建筑用视觉上的表现向观众表达了信息。这种无声的语言已成为电影的一种经典技术手法,同时给观众更加丰富的感觉。同一建筑在导演的调配下,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调,不同的光线,不同的音乐的烘托下,可表现出导演欲在电影中表达的喜怒哀乐,为电影的情节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有时会产生比直接的人物对白来得更加艺术、更具有空间感和想象、更强烈的感染力。 几乎所有的故事影片(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建筑,即使是《鲁滨逊漂流记》中也需要搭个遮风避雨的棚子。很多导演在自

己的影片中利用建筑做足了文章,比较经典的中国电影要首推张艺谋的乔家大院,张艺谋导演慧眼独具,看中了山西乔家大院。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名宅千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总之,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从艺术、科学、文化、趣味每个方面,都会使您感到获益非浅。《大红灯笼高高挂》,于是一个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和反抗挣扎的故事在这个大院中发生,演化。这大宅院虽然设计的十分精美,但在电影气氛的渲染下,大院乔宅场景令人寒颤,院院相套的建筑空间简直像枷锁一样令人窒息。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惨白色,圈住了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故事情感显得格外紧张。影片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色,火红的大灯笼本是节日的象征,但在女人眼里却是显得那么的刺眼。我认为,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黑暗封建势力操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建筑美学(1)

人类发源地建筑:两河流域.。古印度。爱琴海域以及中国建筑 举例说明古埃及建筑主要有那两大类 1.金字塔是法老(国王)的陵墓,在建筑形象的美上,对人来说是一种震慑力 .崇高,按黑格尔的说法是“巨量物质压倒心灵”之美。 2太阳神庙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是连柱厅,从美学上说给人一种巨大而坚实的震慑力。 古印度佛教建筑,有哪两大类,及其作用 1窣堵坡(即佛塔)作用:是佛教徒死后的坟墓,其形式是半球形。 2支提窟(石窟)作用:是佛教徒讲经说法和进行其他佛事活动之处。 古希腊建筑主要有哪些三种柱式,及其情感象征 1多立克柱象征:简洁有力粗壮大方男性美 2爱奥尼象征:女性之美 3科林斯象征:更为纤巧丰富 举例说明古罗马建筑有哪五种类型 1凯旋门在罗马城内的,是为对外战争得胜归来,作为庆典而用。 2克罗西姆角斗场为最大,从外形看共四层,下面3层连续拱券,富有韵律感。檐部都用线条栏杆等,强调水平线,墙上均设椅柱,强调垂直线 3潘松神庙即万神庙,古罗马最大的神庙,下面是呈圆柱状,上面为半球形的穹隆顶,空间有层次,形象丰富庄重。 4卡拉卡拉浴场,规模大,而十分豪华 5纪功柱“歌功颂德”为皇帝造的。 欧洲中世纪建筑有哪三中形式?特点?代表建筑?(各举1-2例) 1拜占庭a集中式布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b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几1/4个穹隆顶对称布置,形成庄重辉煌的效果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2罗马风格a 以拱顶为主b整体建筑具有敦实感,建筑形象强调垂直线,有向上的感觉:c利用巴西利卡的长方形平面,形成中心轴线长于两侧的拉丁十字的平面;d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英国杜伦姆教堂 3哥特式a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b 造型挺秀的小尖塔。c 轻盈通透的飞扶壁。D修长的束柱e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f x形交叉式拱顶或六分助拱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林肯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罗马风建筑与古罗马建筑有何异同 相同:a圆拱形b都以石材料为主来建筑的c都有柱式 不相同:a在建筑形式上,仿罗马多来自基督教而古罗马是注重形式美B在拱助上,古罗马屋面的厚度比较大,而仿罗马在建筑结构上有明显的进步C在束柱上,古罗马多用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等方式,而仿罗马出于宗教的需要,出现束柱做好似数根柱子合起来的感觉。D在建筑的门窗上,古罗马是圆拱形。而仿罗马是半圆拱形。 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它是为胜利而建,有纪念性的建筑的形式美2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法则3均衡与稳定的法则4比例与尺度的法则 从建筑尺度来说,分为心理尺度和生理尺度,尺度是一种以大小标准高低为准。 从美学角度分析泰姬·马哈尔陵的美 1建筑是用洁白纯净的大理石筑成,其上还镶嵌着28种宝石,被誉为象征永恒爱情的建筑。2 建筑形象对称庄重,气氛肃穆,但亦明朗,不同于一般陵墓的沉闷。3 立体造型上,形成了变化与统一的美。4 建筑上部的圆尖顶和下部建筑之间比例十分得当,反映出形式美的效果 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主教堂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意大利伯鲁乃列斯基设计1在艺术形式上,由尖顶改为圆顶的人文主义思想。2在艺术语言上通过色彩来表达,来体现人文主义特色。3在建筑上,顶是双层结构有内顶和外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4由圆穹顶形成全佛罗伦萨的“中心”,人们形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汛”。让人认识到人需要解放自己,世界是美好光明的,体现人文主义的观念 为什么说卢浮宫的东立面“体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立面采用柱式构图,强调中轴线对称。2下面做了基座形式,敦实厚重。3立面构图比例严格,具有明确几何形。4立面设计,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5都是体现了结构符合比例同时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8 。19世纪的欧洲建筑之美中,什么是折衷主义建筑?其代表作有哪些 (1)指从18世纪反反复复的创新,到19世纪已经没有创新了(2)代表作:法国巴黎的圣心教堂和巴黎歌剧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