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2015.1

118

摘要:当前国际局势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错综复杂,西方化扩张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相互交错,冷战后遗症仍然影响着局部地区形势的变化,领海、领土争端不断升级。大国关系出现新的调整,俄罗斯同美欧日的关系急剧恶化,美日军事同盟更加紧密,中国与美日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我们应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国际变局,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大趋势,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密切关注和主动应对国际变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国际变局;新型大国关系;大国关系调整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5)01-0118-05

当前国际变局错综复杂。“伊斯兰国”的猖獗、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南海和钓鱼岛局势的趋紧,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使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有所恶化,大国关系也出现了新的调整。如何分析和看待当前的国际变局和大国关系的调整,采取怎样的对策,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 国际变局错综复杂

当前,国际局势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错综复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西方化扩张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相互交错

冷战后,西方大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全球西方化战略。它们先是乘反恐之机,推翻阿富汗、伊拉克政权,建立亲西方政府,后在乌克兰等国策划和扶持“颜色革命”,紧接着发动“阿拉伯之春”运动,颠覆了埃及、利比亚等国政府。它们力图通过这种方式铲除各种敌视西方、反对美国的政权,建立西方一统天下。由于冷战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又充分利用其西方“盟主”地位,大力动员其他西方国家参与行动,其推进西方化的战略屡屡得手。但叙利亚政府没有被西方大国策划和支持的政治动荡和反政府武装打垮,稳住了阵脚。中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叙利亚事务。俄还倡议并说服叙利亚政府完全销毁化武,使外部势力出兵失去借口。叙利亚局势陷入僵局。

众所周知,美国大规模反恐始于“9·11”事件之后。美国认为,本·拉登领导“基地”发动了袭击,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包庇本·拉登,所以它出兵阿富汗。反恐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联合国授权。但在反恐尚未取得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文/李景治

作者简介: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100872。

2015.1

119

完全胜利、阿富汗局势依然动荡不安的情况下,美国又急不可耐地出兵伊拉克。可惜它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也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不仅遭到中俄等国的反对,就连其盟友法国德国也不赞成。美国执意出兵推翻对其不顺从的萨达姆政权,其逻辑是,反美独裁政权会造成反美情绪和对美恐怖袭击,必须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将其推翻,用亲美、“民主”政府取而代之。出兵伊拉克正是在这一战略实施的结果,也标志着美国战略重心从反恐转向推进西方化。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在阿富汗,反恐半途而废,恐怖主义活动渗透、扩大到巴基斯坦,影响到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各国。在伊拉克、叙利亚,恐怖组织打着反政府的旗号疯狂扩张,“伊斯兰国”异军突起,成为世界祸害。这一现象的出现,尽管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美国推进西方化造成的乱局无疑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温床。“伊斯兰国”令人发指的残暴行为,不仅激

起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严重威胁到该地区的稳定和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不得不发动对 “伊斯兰国”的空袭。该地区的局势发展已成为当前最大热点问题。

(二)冷战后遗症仍然影响着局部地区形势的变化

冷战结束已20多年,但是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用冷战模式处理国际事务的做法依然屡见不鲜。中国被看作是正在崛起的大国和主要意识形态对手,而受到西方大国的怀疑和遏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剑指何方,已无需诠释。就连日本也打着意识形态外交的幌子编织反华包围圈。中国一再申明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改善同西方各国的关系,但仍难免受冷战后遗症的影响。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和常规军事力量,地大物博、资源丰厚,而普京又一贯奉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坚决捍卫本国利益,不向西方低头。因此,西方大国始终对俄采取怀疑、敌视和遏制的态度,俄与美欧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不断加剧。俄罗斯认为,欧盟扩大、北约东扩、环俄反导系统的建立,以及颠覆亲俄的叙利亚

政府,都是挤压、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对俄罗斯来说,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在其边境制

造事端,直接威胁其国家安全。

这一轮乌克兰局势动荡及俄乌关系恶化,最初是由亲西方派在美欧的支持下采取非法手段控制中央政府引起的,这招致乌内部俄罗斯族民众的不满和担忧。于是出现了回归俄罗斯的浪潮。先是克里米亚民众举行公投,通过了加入俄罗斯的决议,接着俄罗斯通过法律程序正式接纳它。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区域位置和俄罗斯拥有优势力量,乌政府和美欧虽强烈反对,但实际上也无可奈何,这无疑鼓励了临近俄罗斯的其他地区民众纷纷效仿。乌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由此便发生武力冲突,其规模和激烈程度都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想。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俄乌、俄与美欧关系日益恶化,已成为当前另一个重要国际热点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该地区。

(三)领土领海争端不断升级

中国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同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问题上,以及俄日、韩日之间,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钓鱼岛是中国固

有领土,二战后美国将其管辖权交给日本。在中日建交时双方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最近几年尤其是安倍上台后,一再挑起事端,妄图永久霸占钓鱼岛。安倍还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从经济、军事上支持菲律宾、越南同中国对抗,积极参与美、澳、新联合军事演习,处心积虑地拉拢印度等国,以编织遏华、反华包围圈。安倍政府所作所为恶化了中日关系,无疑也加剧了东亚紧张局势。中国从大局出发,一贯主张和平协商解决争端,最大限度避免冲突。同时,中国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加大了在钓鱼岛海域巡逻和执法力度。

南海争议各岛的主权无疑属于中国,但由于历史原因其中一些岛屿被相关国家侵占。令人不安的是这种侵占活动仍在继续。在中国海域非法捕捞、开采油汽、修建军事设施,已达

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因此中国不能不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捍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这完全是正当的,也完全符合联合

国宪章精神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无可非议。

2015.1

120

南海局势的紧张,显然是菲律宾、越南一手挑起的,也是美日纵容、挑唆、“搅局”的结果。

俄日、韩日之间存在的领海、领土争端也都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俄日本来希望通过谈判

解决问题。但安倍上台后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导致俄方的不满。俄方加大了主权宣示的力度,强化了在争议岛屿及其海域的军事演习,其领导人,包括总统、总理先后登岛。而日本议员则通过空中巡视的方式宣示主权。至于韩日争端几乎连谈判的意愿和可能都不存在。此外,韩朝双方关系时好时坏,有时甚至陆海边境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都使东北局势始终处于不安宁之中。

二 大国关系出现新的调整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导致了大国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俄罗斯同美欧日的关系急剧恶化普京执政期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实力增强,其对外战略越来越强硬。在乌克兰

问题上全然不顾美欧的警告和压力,敢于硬碰硬,公然合并克里米亚,并为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族人提供援助。美欧除了向乌政府提供大量援助,其中包括数亿多美元的军用物资,还对俄罗斯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同时,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美欧千方百计孤立俄罗斯,并将其排除在G7首脑会议之外。奥巴马在联

合国大会的发言中,甚至把俄罗斯同“伊斯兰国”相提并论。面对制裁,俄以牙还牙,进行反制裁。俄与美欧双方关系跌入低谷,陷入僵局。

日本因否定历史侵略罪行,不断挑起领土领海争端,同中韩等国关系不断恶化。为了摆脱外交孤立困境,日本急于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并解决两国的领土领海争端。为此,日本邀请普京2014年年底访日。乌克兰变局打破了日本的如意算盘。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不得不对俄进行制裁,从而引起俄罗斯强力反应。俄

除了对日进行制裁,还加大了外交、军事压力,在争议岛屿进行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一些俄高官登上这些岛屿宣示主权。(二)美日军事同盟更加紧密

近年来,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加速

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作为全球大国和“世界警察”,既要维护其全球利益,又要应对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反恐和叙利亚局势,以及乌克兰问题。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

经济一直复苏缓慢,财力吃紧,因此不得不压缩军费开支。这样,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它希望日本出钱、出人、出力,承担更多的责任。日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大胆解禁集体自卫权,力图废除和平宪法,加快新武器的研制和出口。对此,美国采取了默

认、纵容的态度,致使日本肆无忌惮。也就是说,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要借助日本的力量,而日本要实现其图谋也要仰仗、依赖美国的支持。因此,二者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种大背景下,美日的军事合作急剧升温。美日联合军事演习无论是频率、规模,还是武器的尖端性,都前所未有。2014年10月,美日召开防卫合作会议,商讨修改美日合作指针。相关报告说,新版合作指针将考虑日本解

禁集体自卫权后双方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范围和任务,要在地区和全球和平与安全上进行合作,一旦与日本无密切关系的国家遭到武力进攻,日本就可以使用武力介入。这样不仅日本实现了向地区和全球拓展军事活动的目的,而且前所未有地密切了美日军事同盟关系。这一局面的出现,必然强化美日联手遏华的态势,使南海、钓鱼岛形势出现新的变数。同时,美

日澳新韩联合军事演习,以及美日菲越印的军事合作不断加强。(三)中国与美日关系面临新的挑战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时好时坏。经济交往与合作相对稳定,是维系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石。但政治和外交方面麻烦不断。其根本原因是,日本顽固坚持错误的历史观,一味否定战争罪行,并不断在钓鱼岛挑起事端。如果说过去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那么安倍上台后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已全面伤害了中日关系,

双方经济合作也受到拖累,呈下降趋势。2014年7月,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妄图废除“和平宪法”,为其向海外扩张打开方便之们。同时,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急剧膨胀,主导了日本政坛。这无疑影响乃至阻碍中日关系健

2015.1

121

康发展。中日关系将充满曲折,不会一帆风顺。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和战略准备。

中美远隔万里,本不容易发生直接矛盾和冲突。但是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实力迅速增强,迟早会挑战其全球特别是亚太霸主地位。因此,冷战后它便把遏制的矛头集中于中国。当前,美国遏制中国、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两个主要平台,即南海和钓鱼岛。南海争端本与美国无关,但为了遏制中国,它千方百计“搅局”。美国政府高调宣布,南海问题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美将全面干预。它不断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强化对中国的监视侦察活动,它与一些国家频繁举行多边和双边军事演习,还向菲律宾等国提供军事援助。2014年4月,美国与菲律宾签署了容许美军短期驻扎菲律宾的10年协议。9月,美国解除了实施近40年的对越武器禁售。这无疑都是针对中国的。日本紧跟美国,积极参与各种联合军事演习,不断向菲律宾等国提供军事援助,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

(四)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牢固的基础,自建立以来一直健康稳定发展。当前的国际变局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面对西方大国的遏制和战略挤压,俄罗斯逐步加强了同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合作与交往,以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牵制西方大国。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遭到西方大国的制裁和外交孤立。它进一步加强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不仅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和先进武器装备,而且在国际变局和大国博弈中需要俄罗斯这样一个可靠的战略伙伴。因此,乌克兰危机和国际变局反而进一步密切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天然气谈判久

谈未果,而今迅速达成协议。俄罗斯反制裁,暂停从欧洲进口水果蔬菜,转而从中国进口。中俄准备在能源、航天航空、信息、科技、高速铁路、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普京赞扬中俄关系是“天然伙伴”关系。中俄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都不希望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但在西方大国步步紧逼的遏制和挤压下,中俄进一步密切政治军事关系是难以避免的。由此带来

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三 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国际变局

(一)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大趋势,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前尽管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1]尽管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狂,各国在反对恐怖主义方式方法方面还有一些分歧,但是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已成共识。应当相信各国能消除分歧,联合起来开展反恐斗争,世界反恐斗争也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乌克兰危机、俄乌关系已有所化解,俄乌已就今冬天然气供应初步达成协议,俄罗斯军队已从俄乌边境撤退,普京明确表示顿巴斯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同时,俄与美欧紧张关系也出现

松动。德、法、英等国都希望尽快结束危机和对俄制裁,避免损害其在俄经济利益。美国则表示要“重启”美俄关系。其根本原因,除了经济上特别是能源方面的相互需求,美欧在伊朗、叙利亚和打击“伊斯兰国”恐怖主义问题上,也希望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俄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中国改善同相关国家的关系。

同样,中国同美日等西方大国的关系,尽管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总体上在“可控”的范围内,短期内不会演化为剧烈的冲突和危机。决定中美关系好坏的是美国而非中国。中国一贯希望中美关系向好,而美国的态度则具有两面性。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考虑,它要遏制中国;从维护美国现实利益考虑,它又不得

不改善和维护中美关系。这就导致中美关系时好时坏。钓鱼岛和南海争端,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但是由于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始终保持克制态度,而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又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使争端相关国家和为其撑腰的美国都不敢轻举妄动。美国有更重要的利益需要通过和中国合作来加以维护,一般情况下也不愿意因钓鱼岛和南海问题同

2015.1

122

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因此,钓鱼岛和南海局势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中国的国际大环境和周边环境,虽然存在危机、挑战,但总体上不会影响、更不会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危机、威胁将长期存在,但直接正面的冲突目前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二)密切关注和主动应对国际变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在崛起的过程中面临着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挑战。西方大国的遏制,领土领海争端,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各种极端势力内外勾结,不断制造事端。这要求我们必须随时密切关注和主动应对国际变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从根本上说,我们只有加速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包括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提高我们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

整及其他核心利益的能力,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同时,我们也要采取正确的方针和灵活的策略,尽最大努力化解危机与矛盾,使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发展。总之,我们“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

(三)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大国在地区乃至全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比较多的发言权、决策权。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局势的好坏。因此,中国历来重视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增进互信,避免对抗。中美毕竟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客观上又存在战略竞争态势,在一系列问题上出现分歧是难以避免的。但关键是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分歧,避免对抗。为了增进互信,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影响和决定美国对华战略的各种因素,包括政府、议会、院外游说势力、两党、社会组织、利益集团、地方与联邦的情况,以及这一战略形成的全过程,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

作。要让美国了解中国不会走、并正在努力避免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老路,美国也应对中国的崛起采取理智、宽容和现实的态度。中美应当

也可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创造应对新兴大国与原有霸权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其二,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大国应当相互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不能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相互尊重才能和平共处,合作共嬴;相互歧视只能增加敌意,恶化关系,导致冲突。事实上,大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利益汇合点和相同看法。例如,稳定、发展、繁荣,都关心人类的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医疗卫生、健康长寿。在反对恐怖主义和各种极端势力方面,各国也有共识。这都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有利因素,应当将其聚合起来,保持发展下去。对于矛盾分歧则可逐渐化解,不必急于求成,起码要尽量防止其扩大、激化。

其三,平等互利,深化合作。坚持平等互利,

是建立和发展正常国家关系的前提,也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应

与中国平等相待,即平等协商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是动辄就挥舞制裁的大棒,或者把自己的一套做法强加于中国。深化合作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根本保障。深化合作才能加深了解,增强互信,实现互利。经济合作是基础,也是重点。要加强中美、中欧经济合作,必须克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歧视政策,为中国新能源及其他产品进入敞开大门,同时放松

对中国出口先进技术的限制。深化合作,需要观念和机制创新。例如,中国在中欧合作方面就提出,推进互联互通,创建亚欧统一市场的建议。此外,大国应在反对恐怖主义、应对安全危机和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方面加强合作。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6-47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第1版。

责任编辑 俞景华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作者:李景治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100872

刊名:

新视野

英文刊名:Expanding Horizons

年,卷(期):2015(1)

引用本文格式:李景治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期刊论文]-新视野 2015(1)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doc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 摘要:世界头号的美国和世界第二的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两国间的战略疑虑不断加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中美;新型;疑虑;对抗 中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基本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的领土集聚,形成了现代中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与长期占据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一起形成现代中国巨大的“权势基值”,是中国有资格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这一规模优势与不断成长的经济实力,快速推进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以及拥有对世界事务的否决权一起,使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位超级大国的有力候选人。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在战争中高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令他国望尘莫及的综合国力,通过构建联合国,建立WBG,IMF,GATT 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取得世界领导权,基本上掌控着世界发展的方向。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现存的唯一超级大国,拥有对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①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已大大超越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而且综合国力也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而主导世界事务的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维护世界霸权的巨大资源遭到了削弱,临危授命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实行战略调整。中美国力

差距缩小,两国开始了“权利更替”的过程。两国关系已越来越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转变。 中国崛起的巨大“外溢效应”和“震荡效益”引起美国学术界和战略界的普遍忧虑。根据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论断,崛起中的大国一定会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将引起霸权国家的焦虑与反作用,最终两者之间的危险与摩擦不可避免,出现大国政治的悲剧。布热津斯基认为,充足的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是建立庞大军队的先决条件;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感到担忧,不是因为它相对弱小的军事,而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一旦中国变得特别富裕,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挑战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都属全世界最高之列,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将使中国有能力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在经济上迅速发展的大国由于早期的经济扩张带来了海外义务(依赖国外市场和原料,军事同盟,可能还有军事基地和殖民地),因而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后会将军力建设放在首位,以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②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从各方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并且正在创造有史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神话,以及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急速军力建设。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加深了美国的中国政策的现实主义性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就是针对中国的预防性战略。“把平衡中国崛起作为一项重要考量,在外交姿态,军事部署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制衡中国的行动,意在防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因中国力量上升而被边缘化,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头号大国地位”③。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紧在该地区的战略调整和军事部署。继续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五 推进合作共赢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微专题二十五推进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5日,第15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闭幕。各国代表与会期间就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诸多涉及区域安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很多代表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5日在闭幕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构建顺应各国安全和发展需求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在对待分歧上应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和平谈判增进了解、形成共识,逐步寻求解决矛盾分歧的办法,防止冲突和对抗。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表示,当今世界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国必须寻求具有建设性的流程来推动合作,扩大共识。合作机制是为了增进互信,谋求共同发展,而谈判的目的是达成共同观点并解决分歧。在最后一场主题为“追求共同的安全目标”的全体会议中,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和加拿大国防部长哈尔吉特·萨詹共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在本届对话会上,各国代表还就网络安全和技术共享、朝鲜半岛局势、南海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香会”议题的变化体现出本区域乃至世界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从最初小规模的会议,到现在几乎涵盖全球各种议题,“香会”随着亚太发展而不断发展。香格里拉对话会正式名称是亚洲安全峰会,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多边论坛,因其每年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举行而得名。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于3日至5日在新加坡举行。 【考点链接】 一、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积极参加香山论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政府主张亚太各国要做到不冲突、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互利共赢。既有利于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间冲突的根源。中美之间军事合作由来已久,两国在很多国际议题上也有合作潜力,中美在维护亚太和平与安全方面不仅需要相互合作,而且有足够多的合作机制来求同存异。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区域恐怖主义威胁在过去10多年愈演愈烈,各国安全和军事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建立联合应对机制,在情报和侦查方面加强合作,以遏制这场“恐怖风暴”的形成。打击恐怖主义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要求。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中国是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捍卫者和维护者,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 6.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亚太各国兴衰相伴。目前,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的40%、经济总量占57%、贸易总量占48%,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体现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7.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南海问题上,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坚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8.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军队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致力于同有关国家妥善处理争议,共同管控风险,和平解决争端。为维护共同安全,中国倡导树立新型安全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趋势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保持克制和忍让,以建设性态度负责任地处理南海争端,中国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符合南海的现状和有关国际法准则。

6.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六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第二部分陕西专题突破 时新热点突破 专题六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1.(12分)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强权政治】 材料一在拿破仑帝国最终战败之后,欧洲各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处理战后一切问题”的国际会议……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新的维也纳体系,重建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并把弱小国家重新置于强国的民族压迫之下,所以它的反动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决议也是违反民族和民主原则的……维也纳体系源于战争终于战争,最终因为20世纪初的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而瓦解。 ——摘编自金卫星、刘大明《世界近代史》(1)指出20世纪初取代维也纳体系的世界新体系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个新体系的特点。(3分) 【冷战竞争】 材料二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战后世界格局。列举促使该世界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新生萌芽】 材料三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3)依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大国。两国的一丝一毫都牵动着整个地球,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各国人民安心,这是对中美两国的巨大考验,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在这个充满荆棘的外交世界,中美两国要发展新型的大国关系,这还是处于刚刚提出的阶段,甚至两国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双方的唯一共识在于,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中美应在21世纪走出以往“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实力竞争必然导致冲突的怪圈。 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背景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其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缩小同“老牌”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差距。例如,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约1/8,而十年之后的2011年,中国的GDP约合7.3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同年GDP的近1/2。同样是在这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先后在国际贸易年总量、制造业产值年总量以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年总量等各项关键经济指标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些现象意味着,进入21世纪,中国正在以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赶超美国。权威国际机构纷纷预测,到21世纪头20年结束的时候,即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大胆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基于上述两国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中国要求在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则需要中国为其分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中国的支持,维护国际稳定。 在未来若干年中,中美两国国内都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正是社会矛盾多发时期,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瞒天过海,阴暗面或光明面同时曝光舆论面前,接受大众舆论的评头品足,贫富差距的拉大,经济增长的放缓,维稳难度的提高,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所有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一丝不苟地解决。而美国国内问题也不少,降低失业率,改革医疗制度、金融制度,复苏国内经济等等问题都足够令美国政府手忙脚乱。正因如此,两国都不想多惹麻烦,尽管双方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但是两国对于亚太地区,存在着两点带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中美两国都需要一个持久和可预期的地区和平与稳定,都需要本地区的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新时期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_马雨薇

新型大国关系实质上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大国关系,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新方式。纵观历史,从美苏争霸到苏联解体,世界一直呈现两极对抗的局面。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将这一格局彻底打破,国际关系更趋向复杂和多极化发展,单纯的武力对抗已显然不能再顺应时代潮流。因此,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应运而生。从目前我国国情、时代主题以及中美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看,两国构建新兴大国关系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必然。首先,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本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我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与重要大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与美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重要里程,“中国在实现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促进国家建设发展,构建以新安全观为基础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关键”[1]。最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也决定着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整体方向。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管控分歧、相互尊重、平等互谅、合作共赢、培植 友谊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与当下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相符合。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历程 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肩负着稳定国际局势的重大责任,两国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曲折发展。两国对相互之间关系的探索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双方互动增多,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公报的发表,使得美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政府的唯一性,改变了两国关系徘徊不前的局面。中美两国由正式建交到开始进行战略合作,两国关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0年,随着两国互访的持续进行和一系列合作协议签订,中美关系逐步回暖。1982年《八一七公报》的发表,美国做出“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的承诺。在1979—1989年期间,中美两国之间的积极互动为双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7卷第4期 2016年8月 文章编号:2095-3046 (2016)04-0106-05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6.04.022 新时期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 马雨薇, 雷江梅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中美两国从建交开始,经过种种调整、适应、冲突与合作,已走过三十余年。目前,两国在 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地区问题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与摩擦。为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妥善处理双方关系,中国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伟大构想。而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政局的影响,这一构想变得十分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两国乃至国际秩序的动荡。因此,中美双方要加强对话沟通、有效管控分歧、深化合作交流,才能够避免战略误判,增强互信,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为中美关系的前进之路提供更为光明的前景。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管控分歧;战略意图;深化合作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1-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BKS011);湖北省优秀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作者简介:马雨薇(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等方面的研究,E-mail:Bella0712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373510.html,. 通信作者:雷江梅(197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研究,E-mail:leijm78@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373510.html,. Vol.37,No.4Aug.2016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形势与政策 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中印发展历程与因素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印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印在地理边境问题上有历史遗留的争议,这一争议曾引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之后,印度的大国梦被打碎了。自1967年以来,中印边界没有发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2年初习近平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但新年伊始,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的“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这一政策宣示意味着,中美日围绕钓鱼岛乃至东北亚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化,无疑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阴影。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中美关系今后究竟会怎样?是在摩擦中逐步走向缓和,还是走向对抗?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一、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中美双方签署新的《联合声明》,提出“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给长期处于“非敌非友”模糊状态的两国关系找到了一个新定位。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美进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之旅,进一步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向美方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在3月7日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讲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这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必须通过逐渐形成一个建立信任的框架,以直接和富于建设性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基调同习近平同志的倡议是完全吻合的。基于这一共识,2012年4月底5月初举办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均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奥巴马在贺信中提及新型大国关系,胡锦涛同志则在开幕式上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致辞,提出了“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五点构想,首次为“新型大国关系”充实了具体内涵。 中美希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究竟新在何处?其“新”大体包含两重含义。 第一,这种新型关系不同于4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中美关系。过去中美关系是“超—强关系”,即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多强”之一的中国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关系与美俄、美欧、美日、中俄、中欧关系等没有根本区别。而今天中美关系则更像是“老大—老二的关系”,是守成霸权国同新兴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被真正赋予国际关系史上“权力转移”的特殊意义。而从未来预期看,国际多个权威机构普遍预测,中国GDP总量超美在2020年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报告更大胆预测这一时间会提前至2016年。这一对比往往同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和西方大国整体性低迷这一国际体系大变迁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也同中国在军事、网络、太空、海洋、科技等领域的长足发展联

形势与政策_国际形势

中国与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 姓名:余朝飞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37 万熙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29 王郑合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04 巫强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59 2011年6月10日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一、国际战略坏境和格局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国家的层面和从军事层面看。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从国家层面看,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安危和兴衰;从军事层面来看,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性质,目标和敌友关系。不同的国家由于地位,实力,和其他的国家的相处的方式等有所差异,对国际战略环境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如我国认为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世界的主题元素,然而有些国家则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举措。

自从两极战略格局解体后,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种新的国际战略格局,这是因为当今这个世界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国际背景和条件下,因此当今这个世界还仍然处在新的战略格局形成的过渡时期。当然世界不会一直以这样的状态存在下去,最终还是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当然具体是什么战略格局,这还需要根据未来这个世界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将来哪个国家会在这个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就需要他们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做出了什么事情。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正在有所作为,以争取在未来的国际上占据着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发展的地位。不过当今世界已经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明显特征,即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强力国家和集团,他们在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相当的程度上关系着世界的局势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现在国际上存在主要的两种对国际战略格局发展趋势的看法: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就可以找出两者的不同,单极表示一个国家或者集团,而多极世多个国家或者集团。 但是我认为从当前国际形势的现状和格局基本走向来看,多极化是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总趋势。国际战略格局是由世界强力国家的博弈的结果,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是刀子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战略格局虽然是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这个平等的地位参加其中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变化本质上是世界主要强国战略利益的调整和变化,这正是他们之间的利益需求和矛盾冲突引起的国际改变;国际战略格局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那些成为“极”的国家之间会有一种制约关系,力量相对平衡,世界总体就会相对稳定。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 在我的国家(美国),很多民众对于过去75年的中美关系状况都有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两国关系与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中的美苏关系相似。但事实上,过去中美两国从未把对方视为冷战对手,未来也没有理由要这样做。相反,如今身处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展望未来,中美两国有充足的理由开展合作、避免对抗。 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实现本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目标,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达成这一目标的能力都受到一些全球性挑战的威胁。 ?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 ?遭到削弱并且亟需深化改革的的全球金融体系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与极端天气变化 ?日益增长的对安全能源、粮食及水资源的需求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恐怖主义、海盗及跨国犯罪问题 中美两国都无法以一己之力解决这些问题,而若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全球挑战,两国自身也无法实现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这一基本现实刺激了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领导世界努力解决上述全球挑战; 同时也降低了两国间发生威胁国家间合作的对抗或冲突的可能性。 这也使得两国总统近期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讨论的中美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可能。 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内容: ?“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 ?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最有可能威胁“新型”关系实现的因素是什么?

?为了促进中美“新型”关系的实现我们还能采取哪些行动?

I.“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美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为全球性大国; ?中国接受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继续扮演维稳力量; ?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彼此的繁荣与成功符合两国的利益; ?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各自的成功不是“零和”而是“双赢”,即美国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中国的成功对美国而言亦然; ?中美两国基于共同利益、互惠互利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共同协调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或争端的领域,以避免合作遭到破坏,甚至演变成对抗或冲突。 我认为这对定义“新型”大国关系而言是个不错的开始,但我们对中美两国的期 望也应符合现实。“新型”关系并不意味着两国会放弃本国利益,会在所有事件 上仅仅因为对方的希望或要求而放弃本国立场。中美两国还是会存在不同利益与不同意见。两国依然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会继续在市场、资源与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竞争。同时中美两国也将继续采取措施来预防对方可能做出的不利行动。中美两国也将继续保持其大国地位。 但两国关系将有所变化,这个变化是:如果我们实现了“新型”大国关系,合作将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调。我们将与国际社会一同努力,解决全球所面临的挑战。此外中美两国还将合作,共同应对双方之间的分歧,避免分歧影响合作、导致对抗或冲突。 II. 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能“审慎乐观”地相信,中美关系可以有别于过去的大国间关系,其中一部 分原因是导致大国间对抗的传统因素不存在于中美关系中。例如,如今中美两国既没有领土争端,也没有在殖民地掠夺上发生冲突,同时两国都不是19世纪或

解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守成大国。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 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各国人民安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2013年6月7日,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双方确认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明晰了其内涵、勾画了其路径。 “庄园会晤”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开启了中美“跨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中美要构建怎样的新型大国关系?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在这里帮助大家解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的程度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单打独斗,需要携手。中国因此积极的和“一批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不仅要与美国等传统大国之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也要与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新方向。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一、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提出的一个概念,于2012年11月被写进中共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新崛起的大国和守成的大国之间总会猜疑、对抗甚至不惜诉诸战争,最终导致国际体系的更替。从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到二战后的美苏争霸,还没有一个反例能打破这一魔咒。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就是要打破这一怪圈。 1、定义: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人民网 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2、新型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的区别(新在那里) 传统大国关系:“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对抗、必然冲突,甚至导致战争。 新型大国关系:超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冲突的旧模式,开创大国间对话合作的新局面。 (1)不能打仗:出发点和归属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努力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稳定、友好、合作的外部环境。 (2)强调合作: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3)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共同利益,使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4)建设性地管控分歧,化挑战为合作的契机。

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自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破灭,世界政治格局就向着多极化趋势演变。最近,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作用下,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问题频发,麻烦缠身,另一方面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势崛起,双方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前进,各大国相互依存的关系特质越发明显。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都无法单独应对全球问题如温室效应,恐怖活动等。而中美双方,一个是称霸世界多年的第一强国,一个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会走向何方,是向历史一样重复着崛起国与守成国的冲突,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出一条新路,不仅关系着两国,也关系着全世界。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显得意味深长 。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的重大外交理念,清晰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基本国策,选择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发展国际关系的旗帜;与此同时,捍卫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中国的不二选择。这两点构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两大支柱,相互并不矛盾。 在中方的解读里,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需要双方秉持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而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互信任。以中美为例,虽然中国一直明确宣扬自己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抱有很强的警惕心理,认为国强必霸,两强必争,中国的崛起必然损害美国的利益。而在中国,也存在着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不信任感,认为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阻碍中国发展。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未来一直存在所谓不确定性的质疑,美国据此对华搞所谓“两面下注”。用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式和两强必争的零和心态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是有害的,影响中美战略互信与良性互动,是要不得的。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理应成为双方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的共识。双方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正确对待“异”,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对存在的分歧,应通过对话交流,增进理解,妥善处理,以免影响中美关系大局。但是,如果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双方都必须摒弃这些思维,认识到双方的共同利益是广泛的,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实现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能够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诚然,中美外交战略目标和理念有很大不同,但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又是广泛的,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合作共赢是建立在中美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也是积累两国战略互信的必要动力和方式。探讨中美合作共赢的潜力及其实现的条件和途径,并进而转化为中美两国的政策重点和具体计划,将帮助两国今后走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合作共赢是积累两国战略互信的必要动力和方式,不断挖掘双方合作共赢的潜力和途径,才能够让双方真正体会到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行性。同时,军事方面的互信也是必不可少的。中美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一直被人们所探讨,尤其是在最近的日本钓鱼岛冲突中,更是频频被提及。没有哪个国家会愿意信任一个随时可能跟自己爆发冲突的国家。与双方在政治,经济的联络相比,中美军事交流严重滞后。正因如此,在构建双方大国关系过程中,对军事的合作需要被格外看重,缺了一条腿的人是走不好路的。 第一要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安全架构。在美国重返亚洲、中国逐渐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系以及亚洲各国的关系,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二要在军事领域实现突破。新型大国关系最核心的内涵是双方和平共处,不发生军事冲突,而目前大国关系中军事关系严重滞后于政治和经济关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是要寻求在新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网络安全、全球治理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

当今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新变化

当今大国关系与世界变化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1班 1750300039 沈燕茹随着时间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逐渐从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强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春风化雨沐华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自信起来了。如今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多元化科技大国。 大国关系的整体结构是世界格局。当今大国政治已不再归结为国际政治,但大国关系的影响依然非常重要。如今的世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啊崭新时代。我国战略思想是对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科学判断,我国安全环境总体的把握,也是对加速推进世界多级话的战略构想。 在国际力量方面 世界重心逐渐从欧美转移至亚洲。虽然从历史上大国权利都是在西方国家内部进行的。如今趋势显示,欧美生产总值和世界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发展较快。分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虽然他们还面临这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总体来说实力在逐渐增强。 在价值体系方面,力量重心逐渐转向多元化国家。西方民主价值体系已不再受用。如今的经济强国已不再是与西方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力量多元和文化多元发展趋势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称为中国崛起改变力量格局的重要因素。 如今各国不论大小国家,不论强弱,其国家意识,强国意识,民族意识都在不断强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也逐渐形成。新兴大国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前。随着新兴打过的崛起,美国主导,美欧公治的局面已被打破。新兴大国站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未来大国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1.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支撑,制度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文化因素是把国家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3.发展动力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从经济全球化以来,中国建立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同时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合法席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并抑制核武器发展。只有自己国家实力强大,我们才会更有信服力,影响力。作为世界大国,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反思,开放思维,虚心学习,努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利益就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只有两国之间互利共赢,才能走向合作,正如中美经济合作,谁都离不开谁。其次国与国之间要以诚相待。大国间要起到表水作用。要拥有一颗包容性,共建和谐社会。当今世界,在人类逐渐成为整体的过渡期,我们要便显出更大的合作诚意,体现我国的发展文化,发展我国的创新技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改变,学习新精神,接受新时代的变革。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大国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互相的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第二,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双边关系中。第三,大国之间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第四,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了解大国关系的新特点,更要准确把握大国关系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大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相互依存度加深,在诸多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汇合点在夸大和拓宽,也有各自的核心利益。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大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相互间关系更加复杂,不过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依然是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中美关系。近年来,中美关系继续取得积极进展,两国高层保持经常性沟通,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果举行,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1推荐,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良好沟通和协调,事实表明,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这对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希望有关措施尽快见到实效,恢复投资者信心,阻止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这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金融稳定。 其次,是中俄关系。政治领域方面,中俄领导人机制性的会晤已经成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特征。在地区层次上,中俄都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这些合作也充分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战略性和牢固性。 接着,是中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时刻,双方应该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最后,是中欧关系。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日益扩大。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工作顺利进行。中欧领导人举行多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我认为,当前中国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前景十分明朗。中国同各大国关系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因素。中国继续把稳定与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全局的重要环节,努力增进与各主要大国的战略互信并取得显著成果。首先,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中美举行了多次的战略性经济对话,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乃至整体关系的稳定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美国国防部长访华,中美国防部决定设立军事热性。其次,中日关系持续回暖,战略互惠关系初步确立,高层交流逐步恢复。最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级别磋商与写作机制日臻健全。中俄国家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在其他场合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年年创下新高。 伴随着中国经济拉动力、政治影响力和发展模式号召力的增强,各大国更加重视中国发展势头,加紧应对,既想从中国发展中获得利益,又不同程度上存在戒备、迟疑和防范。我认为,随着中国与各国深入交往,这些将会慢慢消失,中国同各国的关系会愈来愈紧密。中国愿同友好合作的各大国一道,为人民增加福利,减少战争。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做挑战与困难,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