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三、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

1、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的演变

记述阶段: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条件及分布)

分类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空间演变规律

说明阶段:世界经济联系的空间动力机制

(2)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现实界定

世界范围内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及其系统;

世界经济地理就是侧重研究各类经济地域的发展条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经济联系空间规律的科学。

(3)经济地域及其系统

经济地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的时空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地域单元。内容:三大板块:条件要素研究、结构功能研究、构造类型研究。

2、世界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分析和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

第二,分析和研究世界及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与条件要素的组合关系。

第三,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类型特征以及经济地域系统。

第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区域问题研究和分析。

四、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性质

1、学科特点

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

2、学科地位

地理科学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

3、学科性质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属于自然科学。

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门“边缘学科”。

我们认为:属于社会经济学科。

第二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

一、经济全球化

1.定义: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支撑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

三、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动因和主要表现形式

1、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

2、动因:

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

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有力的推动者;

冷战结束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扫除了障碍;

3、主要表现形式: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活动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

4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

四、掌握世界经济地域的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二元对立构成了世界经济地域总体格局。

2、美国、欧盟、东亚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

3、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迅速崛起。

五、掌握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

1、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

2、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

按民族构成划分国家划分法的国家类型: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

非民族国家: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①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②石油输出国③经济综合发展国家④农矿原料出口国⑤最不发达国家

六、掌握综合国力概念、构成

1、概念: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2、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八、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

1、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

(一)全球尺度的人口分布

1.中低纬度指向

2.近海岸指向

3.平原指向

4.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大洲尺度的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三)地区尺度的人口分布

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几大人口密集分布区:

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

2.欧洲地区

3. 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其他人口密集区

(四)国家尺度的人口分布

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

九、掌握民族定义、特征

1、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

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

1、定义: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定义的解释:

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

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

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一、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划分

(一)三分法

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以获得母国所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种植业、采矿业、石油业和铁路等领域。

如著名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英荷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

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制造和零配件中间产品的加工业务,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这类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诸如金属制品、钢材、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公司形式,为大多数东道国所欢迎。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

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

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以及营销

技能等无形产品的公司。这类公司包括跨国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

例如花旗银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Coopers &Lybrand)

(二)两分法

根据企业销售额最大的业务所归入的产业分类,可以把跨国公司分为两大类:

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

二、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含义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DI),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该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三、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一)跨国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

1.自然资源寻求型

2.市场寻求型

3.效率寻求型

4.战略资产寻求型

5.贸易及分配型

6.辅助服务型

(二)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1.集中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

2..集中于边界地区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第五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

三、掌握比较利益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比较成本劣势的商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比较成本: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成本的比率;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政策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

2、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他认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三个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

产品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

产品标准化时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

四、掌握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一)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二)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

(三)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

(四)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完善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一)世界贸易从三“极点”向三“极区”格局发展

(二)东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

(二)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

第六章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

五、掌握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规律

(一)市场成为推动农业结构变迁的基本力量

(二)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现代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地位日渐上升

(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工商呈一体化趋势

(五)遵循“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原则

六、掌握第一产业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分布状况

1.粮食作物生产分布的特点:

第一,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不稳定。

第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

(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

(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

(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

(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

第三,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为主。

2、小麦的生产与分布状况(五大地带)

(1)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2)小麦的生产分布:主要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温带地区。

集中在五个大地带: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南半球一个不连续带。东西带:第一个地带西起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第二个地带西起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北带:第三个地带北起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第四个地带北美洲中部的大平原,自加拿大中南部至美国中部。

(3)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7个国家。

(4)世界主要商品小麦产区:全球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4个国家。

3、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

玉米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分布较为普遍,多数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玉米原产于墨西哥,享有“饲料之王”的美誉。

(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作物的近1/5和1/4

(2)玉米的生产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欧洲。

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

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

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

三是欧洲南部平原。

(3)玉米主要生产国:美国、中国、巴西等。

(4)主要玉米输出国:美国、法国、阿根廷等。

4、咖啡和茶叶的生产分布状况

咖啡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主要咖啡生产国:巴西产量最多(世界“咖啡王国”)、哥伦比亚(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越南等国家;非洲的科特迪瓦等国较为重要。

茶叶

世界出产茶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主要生产国: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

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

第七章世界能源生产及消费格局

掌握煤炭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

两大煤炭蕴藏带

(一)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

1.世界煤炭资源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2.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且具有不平衡性

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

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

世界著名的两大蕴藏带: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二是北美洲的中部煤田带;

3.煤炭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0国,约占世界储量的90%。

(二)煤炭工业的生产布局

1.煤炭工业是较古老的工业部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大发展时期(1860~1913年)稳定时期(1914~1950年)萧条时期(1951~1974年)缓慢增长时期(1974~1990年)

2、世界煤炭生产分布特点:战后世界煤炭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煤炭生产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分布不均衡;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采煤业为中心进行工业成组布局,形成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

3、世界煤炭生产分布格局:

生产区域分布格局:集中在亚太(44.9%)、北美地区(28.2%)

生产国家分布格局: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波兰、印尼、德国、乌克兰。

一、掌握石油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

(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格局

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集中性特征明显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

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2、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石油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中东地区(约2/3)、中南美、非洲。

石油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

3.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

世界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30°N至10°S之间的区域。

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

(二)世界石油工业生产格局

1.石油生产的区域格局:中东(1/3)、北美、前苏联、亚太、非洲、中南美和欧洲。

2.石油生产的国家格局: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

3.基本结论: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与储量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世界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

二、掌握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

(一)世界石油的消费格局

1.消费区域格局: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区

2.主要消费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等

3.基本结论: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严重错位;世界石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消费增长迅速;

(二)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

1、

2、

3、

第八章汽车工业及其全球生产网路

一、掌握世界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

(一)生产布局显著不均衡

全球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集中在东亚、西欧、北美地区三大板块,并呈现“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

世界汽车生产的国家格局: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

全球汽车厂商生产局:通用系、福特系、克莱斯勒系、丰田系、大众系、雷诺系6大汽车集团。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全球汽车生产“6+3”模式占世界总销量的92%。

(二)世界汽车生产格局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80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新兴的亚洲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拉丁美洲地区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其中巴西产量最高,2004年为221万辆,居世界第9位。

四、掌握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产品发展趋势:环保节能观念促使世界汽车小型化、节能化;汽车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引人注目。

2.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日本丰田公司的“同时同步开发系统”。

3.大力开发和采用通用底盘

4.汽车零部件向标准化、模块化、共享化方向发展

5.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产品竞争力:动力性和燃油效率性技术;行驶安全技术;乘坐舒适性技术;环保节能型技术。

6.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

第九章世界大工业地带

一、掌握西欧工业地带

1、位置范围

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国、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意大利的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的南部国。

2、发展条件

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丰富的铁、煤等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

3、主要产业部门

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目前居世界第二位。

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工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趋势,从内陆指向型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发展,战后法、意、荷等国利用进口资源在沿海发展工业;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直接带动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

二、掌握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位置范围

分布在表日本,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九州北部,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及其连结地带,共16个县。

2、主要部门结构

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全地带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5,约占全国人口、工厂数的6%,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75%和65%;汽车、钢铁、炼油、造船工业发达。近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迅速。属依靠进口原、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多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港口,是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第十章世界金融业与全球金融网络

一、掌握金融业的概念和特征

金融业定义:金融业则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特点: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经营性。

二、掌握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1.经营模式的全能化

2.服务方式的电子网络化

3.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化

4.后台管理功能的地理分散化

三、掌握跨国银行的概念、界定指标、发展特点

1、定义: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在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投资及其他业务的国际银行,由设在母国的总行和设在东道国的诸多分支机构组成。

2、界定指标:

①资本实力:跨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必须在10亿美元以上。

②境外业务情况:要求其境外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应占较大比重,且必须在伦敦、东京、纽约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行,开展国际融资业务,并派出一定比例的境外工作人员。

3、发展特点:拥有庞大的国际网络;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采取全球经营战略;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

四、掌握金融中心概念、分类、离岸金融中心概念

1、金融中心的定义:金融中心是指这样一些城市和地区,它们凭借优越的经济、政治、时区和地理条件,以及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清算地。

2、分类:

根据金融中心业务涉及的地理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四类: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除了第一类以外,其余三类都属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范畴。

3、离岸金融中心概念: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它不受市场所在国和货币发行国一般金融法规和法律的限制。

五、掌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

1.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所在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依托条件。

首先,金融中心都是在工业生产达到相当规模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商业活动的频繁开展,达到相当规模。如伦敦,香港。

2、优越的时区条件

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多位于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因商业贸易衍生出来的旺盛金融需求,如伦敦、纽约;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跨境、跨时区的交易量大幅度增加,客观上要求金融中心必需处于十一的时区内,以便成为全球联系交易的一环。如东京、新加坡。

3、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

金融机构的集聚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使机构间的合作与人员交流成本降低;

4、政策

六、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各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

第一,地方性金融中心:中心仅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州或省提供服务;

第二,地方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心为超过自身地理范围的国内其他区域提供金融服务,但还不是全国性金融中心;

第三,全国性金融中心:为本国境内客户提供服务

第四,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本国或相邻国家客户提供服务

第五,全球性金融中心:中心与世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联系,为全球各地区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第十一章世界交通运输网络

一、掌握集装箱运输含义、特点

1、含义: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2、特点:①高效益②高效率③高投资④高协作⑤多式联运

二、掌握国际多式联运含义、组织形式

1.含义: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

2.组织形式:

主要有三种:

A海陆联运B海空联运C陆桥运输

三、掌握大陆桥运输含义、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

1、含义: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即海——陆——海的连续运输。

2、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北美大陆桥运输路线;欧亚大陆桥运输路线;新欧亚大陆桥运输线。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一、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特征

1、概念: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2、特征:主体是主权国家;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有明确顺序;相似性和排他性。

二、掌握关税同盟理论

1、关税同盟理论(theory of customs union)主要从关税同盟组建之后将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个角度论述一体化对全球福利的影响。

2、关税同盟的效应

“贸易创造”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同盟建立前由国内生产转变为同盟建立后从成员国进口,这意味着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了;

“贸易转移”(又称贸易转向)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来自成员国的进口取代了原先来自同盟外的成本较低的进口,成员国的贸易发生了转向。

三、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机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战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往往是由于

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受到其他国家或集团的威胁而导致的。这种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很难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护。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技术与经济基础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速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为打破国家边界对资源配置的地理限制提供了条件,逐步在地理上相互邻近、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一些国家间,实现对资源的跨国配置以及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运行规则的国际联合调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经济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地理邻近效应

尽管当今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经济距离”往往可以超越“地理距离”,但是地域相邻,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地域相邻,文化相似,宗教、教育相同,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直接动力。

2.地缘经济因素曾经是促使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4.国力强大的西方大国,也倾向于建立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5.经济全球化的规则不严密。

四、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

(一)按照一体化程度划分:

1、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形式。如: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壁垒,商品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保持各国之间的差别待遇。如:1960年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4年1月1日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非成员的商品进自的关税结构。这是一种较松散的经济一体化形式,它用关税措施突出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口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其一体化程度更进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如:最早的关税同盟比卢荷关税同盟。

4、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取消了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共同市场要求成员国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方面达到高度的协调与合作,成员国之间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因此成员国联合的密切程度远大于关税同盟。如:欧洲共同体在80年代达到这一水平。

5、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要求成员国实行并执行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成员国制定逐步消除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如:欧洲联盟、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

6、完全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同盟的基础上统一所有重大的经济、贸易和生产要素经济流动的政策,并由相应的机构来执行共同的对外经济政策。完全经济一体化拥有新的超国家的权威机构,实际上支配着各成员国的对外经济基础主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如:欧盟正迈向这一阶段(欧洲议会、欧洲中央银行等)

(二)按一体化的范围分类:

1、部门一体化(Secto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成员国之间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的一体化。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全盘一体化(Overall Economic Integration):成员国之间所有经济部门的一体化。如:欧盟。

(三)按参加国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Economic Integration):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组成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盟、东盟自由贸易区

2、垂直一体化(Vertical Economic Integration):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十三章全球及东亚经济中的日本

二、掌握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上有利条件:

A、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世界市场的燃料、原料及其粮食供给充足稳定,且价格便宜,为日本“资源小国”发展工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B、世界贸易大发展与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迫切需求大量的工业设备发展本国的工业,为日本创造了一个广大的工业品世界市场。

C、战争的滋养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滋养”,使日本大发战争横财,这是日本工业起死回生的转折点。

2、国内条件:

A、紧缩军事开支,有得集中人、物力、财力发展重工业。

B、加速设备投资与更新(平均每六年更新一次),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

C、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引进---吸收---消化---改进

D、重视教育,拥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E、充分发挥岛国地理位置和太平洋沿岸优良港湾的优势,填海造陆,使日本建立临海工业地带成为可能。

3、此外,战后初期,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政府的干预,各项国土的开发规划与公共设施的建设等,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调整发展。

四、掌握日本汽车工业、造船工业

1、汽车工业

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和造船业并列为日本三大支柱产业。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以轿车生产为主,2/3以上的产品出口。

主要分布在中京和京滨工业区,两地产量合占全国的70%以上,丰田市是最大汽车城,称为日本的底特律。

日本汽车特点:

汽车以外形美、性能高、耗油少、价格低著称。布局在中京和京滨工业区,丰田是日本的汽车城。

2、造船工业

日本工业化的先驱部门。从1956年开始牢据世界首位,约占世界历年产量的1/2左右。,建造量的70~80%为国外订货,占世界船舶输出量的60~70%。

现世界第三大船舶制造国,造船能力在2500万吨左右。船舶出口曾占总出口总值的10%,

是高速增长时期三大出口商品(汽车、钢铁)之一。

以建造商船为主,技术先进,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主要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的港口和钢铁、机械中心。

长崎是日本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也是世界大船厂之一。

日本造船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战后国际经济联系扩大,世界船舶市场需求骤增;经济高速增长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远洋渔业的发展;日本造船工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建造期短,船价低,这使日本造船业长期占据世界首位;日本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对造船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五、掌握京滨工业地带、北九州工业地带

1、京滨工业地带

①位置和范围

位于日本弧形列岛向东南突出的顶部,距列岛南北两端各约1000千米,恰处日本的中央位置。包括一都三县(东京都,奇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面积为13553平方千米,占全国的3.6%

②地位

全国最大的工业地带,是关东经济区的核心。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到1/2 。

③产业构成

主要是汽车、电机、造船、炼油、石化、钢铁等产业。

④经济发展条件:

首都政治中枢的作用。信息、区位优势明显。

自然条件优越。全国最大平原关东平原,地域开阔,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大河利根川,有利于为工业农业生活提供用水。

劳动力充足,素质高。吸引了大量北关东、北陆和东北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大专院校的高素质人才。

濒临东京湾,水深港阔,海运廉价方便,易于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沿海大陆架宽广,利于填海造陆。

人口众多,最大的国内消费区。

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雄厚。

2、北九州工业地带

工矿业的衰退与IC工业的兴起

①日本的“硅岛”,集中全国IT产业产量的40%和产值的30%。

②发展优势:

A、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教育发达,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B、北九州是日本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拥有大批量的熟练技术劳动力;

C、九州农业发达,随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村提供越来越多的年轻有知识的劳动力;

D、人均收入与工资标准都低于三大城市经济圈,有竞争优势;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E、九州水质优良,水量丰富,环境清新。

F、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六、掌握农业地理的基本特征

①经营规模小,个体经济为主的现代商品农业。

②集约化程度高,但劳动生产率不高。

③以水利化,化肥化为先导,逐步实现机械化。

④农业生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⑤农产品对外依赖率高。

突出特点:“三高三低”。“三高”即现代化程度高,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高。“三低”即生产效率低,粮食自给率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

第十四章、中东地理研究

一、中东的概念和位置

1、中东:通常是指以西亚为主的、地处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

2、位置:地处“三洲五海之地”

二、西亚石油工业的生产条件

1、油田规模大,油井单产高

2、地质条件好,储油构造简单

3、油质好,运输方便

4、气候条件有利,终年天气晴朗

5、陆地平坦干燥,海域水浅且风暴罕见

三、三条主要的石油外运线路

1、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航线

2、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远东航线

3、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

四十一、海峡和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

任建兰个人简介

任建兰,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1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 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人文地理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点导师。兼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五届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地理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和区域经济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自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区域经济学,具体研究领域主要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等。长期从事着人文地理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地理教育硕士开设过世界经济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山东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导论、国际经贸地理、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客源国概况、中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等多门课程。 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20多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4项,获得各种奖励38奖次。

编辑本段主要的论著 [1]任建兰.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M].山东地图出版社,1998.6.主编. [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商务印书馆,2003.5.主编. [3]任建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12.副主编. [4]任建兰.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M].山东地图出版社,1999.5.副主编. [5]任建兰.绿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千秋伟业[M].山东人民出版社.参编. [6]任建兰.工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及其约束研究——以山东为例[J].经济地理,1998.2 . [7]任建兰.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反思与对比[J].地理科学进展,1998.3 . [8]任建兰.建设生态示范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J].人文地理学,1999.2 . [9]任建兰.全球贸易与环境保护走势和我国的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1999.9 . [10]任建兰.县域生态经济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东莘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0.1. [11]任建兰.山东省重化工业结构演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1.1. [12]任建兰.21世纪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基本原则和出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5. [13]任建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贸易地位引发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分析[J].人文地理,2003.2. [14]任建兰.环境管制措施对区域环境与贸易的约束效应[J].人文地理,2003.2. [15]任建兰.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 学,2004.6. [16]任建兰.山东经济---环境互动压力下地域分异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 发,2004.12. [17]任建兰.山东省发展轨迹比较与反思[J].地理科学,2005.5. 编辑本段近期主要的科研项目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 2.主导产业: 3.运输: 4.区域经济发展: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1.产品周期理论: 2.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自然和资本。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⑴由农业、工业向商业、城市、区域研究方面转化 ⑵由微观的特殊区位转向宏观的一般区位 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⑷由纯数量方法转向非数量方法的制度研究,包括心理、行为、职业、政策。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⑴国际企业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⑵规模庞大⑶具有寡头独占性⑷实行全球经营战略⑸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⑴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化进程逐步减缓 ⑵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动力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2. 经济全球化的支撑 a.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b.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c.载体—跨国公司 d.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e.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f.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 3.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4. 当今科技革命的特点: a.技术群落成为主导 b.生产要素发生质变 c.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 d.可持续发展 5. 创新地理学:不是指地理学的创新,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构建的一门新的地理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a.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b.创新活动对区域产业的影响 c.创新活动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 d.创新体系空间格局及创新的空间扩散与转移 e.创新活动与创新环境 6.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7. 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循序渐进规律、演变加速规律、优化升级规律 8. 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是导致产业结构更替的源泉。 9.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从一产向二产转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向三产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一产劳动力减少,二三产劳动力增加。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具体表现: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10.(1)世界经济重心:一定时期内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产业和文化等高度密集,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动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最大的区域,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吸纳国际资本最多的地区。 11.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根本动因。 12.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核心是比较利益(优势)理论 (1)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李嘉图):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2)要素禀赋论(瑞典赫克歇尔&俄林):相对要素丰裕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进行贸易之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01、02方向)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地科院《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的说明 1、题型 南师大人文地理的题型常年保持”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经典形式, 从未改变过。 虽然南师大的人文地理下设 01、 02 和 03 三个方向, 可是其考试的试卷是一样的。因为南 师大 10 年才开始考《旅游地理学》, 因此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 南师人文综合三个参考书 出题, 一般各占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三分之一, 然后考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一定量的题目来做。如和年都是采取名词解释题九选六( 36 分) 、简答题九 选六( 60 分) 、论述题六选二( 第一题必选, 54 分) 的形式。 2、出题特点和趋势 ( 1) 三本教材内容分布大致呈 1:1:1 的关系。 南师 09 年之后才开始考旅游地理学, 之前只考《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10 年开 始新增《旅游地理学》, 从历年真题能够看出, 此三部分内容在试卷上的分布是 1: 1: 1 的 关系。 ( 2) 历年真题重复性不高。 南师历年重复性不高, 可是历年真题都会有所侧重, 例如经济地理部分工农业区位理论等几 乎每年都有考题分布。 ( 3) 南师 08 年之前的人文地理学考查的均是人文和经济地理相关基础知识, 而对于跨领 域问题、热点问题等考查较少, 其后内容相对增多。 例如 09 年论述题”你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应该从哪些方面来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 年最后三道论述题, 分别考”从经济地理角度解释经济区上 升为国家战略原因”、”旅游质量服务构成体系”、”如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促进旅游产业转

型升级”, 11 年论述题”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发展低碳旅游”、”结合新的市场需求, 谈谈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手法和手段创新”及”包容间增长”。而且经过对近几 年的真题分析, 发现南师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 建议大家在复习中以理解为主, 不要强加 记忆。 ( 4) 人文地理部分 侧重人口、与人类相关文化特征与环境和经济关系( 如 08 年简答”分析人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述”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乡发展与区域( 如 10 年论述”城乡人口迁移”09 论述第一题考查城市化, 第二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城乡与地域发展 内容等几乎每年都有分布) ; 另外一些名词解释出现的重复性较高, 例如人文地理方法论几 乎每年都有名解, 适度人口、城市等级-规模法则、时空棱柱体、人口密度、人口转变模式也有重复, 需注意。

经济地理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世界经济地理 论文题目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续写武汉水运辉煌 姓名刘娟 学号 1210911407 专业 12级经管创新1班 任课教师肖子拾 日期2013 年12 月

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续写武汉水运辉煌 摘要: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的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港口物流服务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可以帮助港口企业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因此,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势必对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阳逻港物流业港口建设发展思路 阳逻港(位于新洲西部)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新港的建设给阳逻港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产业方面,重点围绕阳逻核心港区建设,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工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阳逻的特色是港口,优势是区位得“中”独厚、天然深水良港和口岸通关便利。阳逻港位于武汉市东大门,江宽水深,岸线稳定,是长江中游深水良港。阳逻段江宽平均1450米,港前水位最深的有32米,最浅有12.5米,枯水期也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涨水季节可以停泊万吨巨轮。阳逻陆路交通发达,有3条公路直达武汉,106、318两条国道直通鄂东、皖西、豫南。正在建设的武汉绕城公路也从阳逻过境,通过绕城公路可直上京珠、沪蓉高速公路。阳逻铁路与京九、京广线相通,天河国际机场距阳逻只有30公里。水陆交通条件如此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建港口。因此,阳逻是华中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理想选址地。只有利用阳逻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物流产业,才能带动临港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新洲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阳逻港区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 阳逻港作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国家战略机遇优势,主要有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两型社会”、“武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

世界经济地理第四章亚洲(试卷及答案) 1、下列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新加坡 C、台湾海峡 D、马六甲海峡 2、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国家() A、印度 B、泰国 C、中国 D、柬埔寨 3、由于产油率高、收益多而快,而被称为世界油王的经济作物是() A、咖啡 B、橡胶 C、椰子 D、油棕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是世界上生产密度最大的国家 B、产业结构调整日趋高层次化 C、日本分为表日本和里日本,里日本为日本人口产业的密集地带 D、经济日趋走向国际化,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过渡

5、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6、下列关于日本地理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A、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岛及其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 B、地表崎岖,多火山、地震,山脉纵横 C、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D、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7、些列不属于东南亚第一产业的特点的是() A、多种农业经济类型并存 B、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十分薄弱 C、稻谷、橡胶等主导作物地位突出,但生产结构单一 D、林业生产具有世界意义 8、印度自然环境的特点不包括()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发利用 B、热量丰富,降水虽多但不稳定 C、矿产品种齐全 D、部分矿产储量很大 9、下列不属于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的是()

A、人口出生率持续偏高 B、宗教的影响 C、死亡率有所下降 D、生产水平高 10、西亚地区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不包括()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黑海海峡 D、曼德海峡 名词解释 新兴工业化国家 上合组织 亚洲四小龙 东盟 简答题 1、西亚波斯湾地区石油区位优势及其对石油工业的发展的影响? 2、简述印度的农业生产及其地域类型。 论述题 1、论述亚洲四小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经济地理学试卷

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区位条件; 3.区域经济结构; 4.关联产业; 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 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臵的基 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 区位施以影响(1分)。 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 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 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詹慧敏电商Q1241 12150048 摘要: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现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像菲律宾,俄罗斯等国都存在关于能源问题的摩擦,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本文以能源分布,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进口渠道与运输,能源安全问题表现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分析了世界能源现状与我国能源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能源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些自己的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措施的见解。 关键词:能源开采加工消费结构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 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 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试卷

《世界经济地理》考试试卷 课程号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下列是电子信息产品的第一消费大国的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中国 D 、德国 2、下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是( ) A 、小麦 B 、高粱 C 、稻谷 D 、玉米 3、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按照运量大、成本低顺序排位,应该选择( ) A 、海水上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B 、海上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 C 、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 D 、管道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 4、下列被称为“石油海峡”的是 A 、马六甲海峡 适用专业年级(方向): 国际贸易2010级 考试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

B、霍尔木兹海峡 C、曼德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5、下列航区海运航线货物吞吐量居首位的是 A、太平洋航区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下列属于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 A、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 B、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亚太航线 C、西北欧、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D、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7、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是 A、韩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 8、我国首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地 A、中东地区 B、非洲地区 C、亚太地区 D、俄罗斯 9、下列经济组织的总部不在华盛顿的是 A、IMF B、NAFTA C、IBRD D、WTO 10、下列不属于世界主要飞机生产国 A、美国, B、德国, C、俄罗斯 D、韩国 11、东盟最大的经济体是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新加坡 12、下列不属于欧元区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 13、下列城市属于世界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的是 A、苏黎世 B、新加坡 C、芝加哥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论文The world economic geography(Thesis) (2011年9月—11月) 题目:法国的优劣势产业分析 分院:经管分院 专业:08国贸 班级:三班 学号:20080510610329 学生姓名:陈华东 指导教师:方丽 起讫日期:2011年9月—11月

摘要 法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五大贸易国、第四大对外援助国、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有38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是我在欧洲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 关键词:法国、经济体、贸易国、投资、资源、技术 一、法国的优势产业 (一)、航空 法国航空工业领域技术非常系统和全面,主要包括大型民用客机、运输机、军用战机、军用直升机等整机系统以及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关键零部件。 其中,民用航空领域的空中客车公司虽系法、德、英、西联合体,但是在原法国飞机公司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法国占据主导地位。除了整机设计、制造和集成组装外,关键环节技术方面的复杂电子系统和关键部件的飞机发动机均由法国制造或集成制造。 成立于1992年的欧洲直升机公司,是世界上负载较重直升机制造商,目前以占据世界市场的50%而位居全球第一。 达索(DASSAULT)飞机制造公司曾以生产幻影战斗机闻名遐迩,目前是欧洲唯一的小型喷气式商务客机制造商,在业内分得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 法国赛峰集团旗下的斯奈克玛(SNECMA)公司为发动机专业制造商,产品包括民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以及航天发动机。民用发动机系列中包括供给波音737和空客A320、A340的CFM56;专供波音777的GE90;供给波音 747和A330的CF6以及专门供给A380的新型GP7200等。在民用飞机发动机领域,赛峰集团居世界第一,是空客、波音等公司的主要供应商,约占空客70%和波音50%的发动机市场。 (二)、航天 法国航天工业发展一方面融合于欧洲空间局,另一方面则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 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 2.主导产业: 3.运输:

4.区域经济发展: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

2.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 指向论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自然和资本。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⑴由农业、工业向商业、城市、区域研究方面转化 ⑵由微观的特殊区位转向宏观的一般区位 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⑷由纯数量方法转向非数量方法的制度研究,包括心理、行为、职业、政策。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⑴国际企业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⑵规模庞大⑶具有寡头独占性⑷实行全球经营战略⑸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⑴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化进程逐步减缓 ⑵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动力 ⑶城市化经历了集中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轨迹 ⑷形成了整体实力强大的城市网络体系和大都市带。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着是(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着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D.生产地域综合体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E科学性 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中国经济地理学 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 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 )。 A.克拉克 B.库茨涅兹 C.配弟 D.费希尔 13.下列着名经济学家中,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无关的是( )。 A.配弟 B.库茨涅兹 C.克拉克 D.佩鲁 1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的是( )。 A.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时期 C.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D.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主的发展时期 15.产业布局主要模式有( )。 A.增长极布局模式 B.点轴(线)布局模式 C.网络布局模式

推荐下载-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精品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这学期的公共任选课我选修了《世界经济地理》这门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形势同地理区域有着一定的联系,并且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既有各自的经济政策特点,又有着国与国之间经济的联系和制约,一定的区域也形成了共同的相似的经济体制,并形成了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对世界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随着各国政府政策效果的显现、随着市场的回暖、随着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特别是迪拜危机的爆发,各主要国家官方和机构大多认为,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因素基本出尽。即使是迪拜危机也被认为是经济危机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因为世界经济最脆弱的时期已经过去,市场已经拥有足够的承受力,迪拜问题的爆发并不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和世界经济的恢复。 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IMF和OECD等机 构纷纷调高对20XX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20XX年10月IMF《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XX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 提高0.6个百分点,较年初1.9% 的增长预期更是明显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上升1.3%(年初预计是零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升至5.1%(年初预计增长4.0%)。20XX年世界贸易将出现2.5% 的增长,年初预测仅为0.6%。20XX年11月,OECD 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更为乐观,20XX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世界贸易增长率可达到6%。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定。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因为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的恢复,仍受制于政府政策性措施的恩惠。从长期看,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2、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3、跨国公司: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4、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5、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6、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互相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7、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运输条件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 8、产业集群: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9、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10、经济区域化: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经济组织,其具体机制是宏观上的国家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保护。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四是地价,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得重要因素。 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答:首先,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其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再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3、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 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二)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技术创新对消费需求变动的引导,改变了区域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进而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商业贸易产生指示作用,引起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