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表现等知识要点。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区域制度的实行情况、了解国家为民族共同发展所采取的现实战略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家所施行的民族区域政策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现实表现

重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难点:了解民族共同发展的现实表现。

【预习问题】: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建立了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哪些发展?

【知识网络】: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A、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为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地区发展,我国确定了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那就是()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自决C.西部大开发D.各民族共同发展

3.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是()

A.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格局

B.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居格局

C.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格局

D.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居格局

4.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A.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期间C.一五计划期间D.筹建新中国时

5.目前,全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A.10个B.8个C.5个D.3个

6.我国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下列人物中,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而牺牲的杰出代表是()

A.邓稼先B.孔繁森C.焦裕禄D.王进喜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A.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B.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地区发展C.有利于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D.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平等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9.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1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能力题】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好处?

12.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又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课钢铁长城导学案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能力目标: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从而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是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本课难点是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

调发展的关系。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和舰队。

3、20世纪70年代,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4、人民空军是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所面临的战争考验

是。

5、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造了各种型号的、和。

6、改革开放后,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1、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2、年,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3、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导弹核武器,陆续装备了、、导弹核武器。

合作探究:1、结合教材,列举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打出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建设

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思维拓展】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裁军一百万。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说:“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消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请结合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达标检测】 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有()①华东军区海军②北海舰队③东海舰队④南海舰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

A.1970年

B.1972年

C.1974年

D.1976年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海军兵种的是()

A.潜艇部队

B.海军航空兵

C.海军陆战队

D.野战部队

4.我国第一架国产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是在()

A.1954年

B.1955年

C.1956年

D.1957年

5.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6.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海上巡逻C.空中侦察D.两栖作战

7.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B.海军陆战队C.空军D.导弹部队

8.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在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

A.歼5型运输机 B.歼5型强击机 C.歼5型歼击机D.歼5型轰炸机9.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方向是:()

A.增加人数B.武器强军C.数字强军D.科技强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十五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概括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和取得的外交成就后,能说出正视困难、坚强毅力等在克服困难中的作用。 2.在说出周恩来赢得人民尊重的主要原因后,能说出赢得人民尊重的条件和做法。 3.在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归纳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后,说出自己切身的感受。

知识与能力 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2.向其他学生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包括召开的时间和过程、会议性质和会议主题),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4.通过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成就的异同,说出新中国的外交特点。 5.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3.在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感悟历史真谛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三、课前延伸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提示: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四、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2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

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二)合作探究 1、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1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2、指导学生综合71页“导言框”和75页“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练习(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巴黎会议

2、2005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亚非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50年前,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A、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二)(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2)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1民族团结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组号_________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 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 发展 2. 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 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 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 的政策 学习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阅读课本P56左侧导言:《爱我中华》 1、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少数民族建立了全国性的政权么?你知道近 代少数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实么?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汉时期华夏族初步 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 现了民族大融合的情况;隋唐时期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我国的民族关系相对稳定;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对峙中依然有交 流;明清时期祖国辽阔的疆域中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 民族;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各民族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近代史中,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建立起了休戚与共的民族关 系。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 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血肉联系。 2、因此,中央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 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那么,最能体现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政策是什么?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又是什么?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背景: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 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 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 、 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简述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②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③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概况 (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____。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知小结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1课民族团结 备课教师::王丽静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问题导学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图史结合法

历史附件3:导学案(民族大团结)

八年级12课时《民族大团结》导学案/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学法指导 1、阅读法(认真阅读课本,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法律依据、实施情况和历史意义找出来) 2、思维导图法(试着把本课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3.地图和图片分析法(本课有大量的图片和地图,请根据提示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分析) 4、解题方法指导:(审题、圈出关键词、整合答案) 四、预习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______________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________多少和________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自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________。 2.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颁布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3.目前全国已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广西、宁夏________5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县(旗)。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奠定了基础。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了________。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________、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保护与发展。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实行________战略。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56个名族分布的特点。掌握党和政府 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工作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 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教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四、学法 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

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知识点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探究: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侵害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后,青藏铁路铺进高原后,马背民族圆了火车梦 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这是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 请回答: B级(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意义? C级(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 C级(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A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3.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扩大内需 4.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课后反思】

六年级民族常识导学案 (3)

六年级民族常识导学案 教学任务: 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

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讲课内容:弘扬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中国 教材名称:高中思想政治与社会学相结合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弘扬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也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基于各民族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在中学以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既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政治历史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更在思想上打下牢固的民族团结根基,使其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实践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妥善处理涉及民族方面的各种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存在敌对势力的挑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及地方主义、民族歧视,这些因素严重妨害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因此,急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努力将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更好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建设,维护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教学目标: 了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 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从不同案例中了解到妨害民族团结的影响因素,从而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得出合理有效的加强民族团结的对策,增加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并自觉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教学设想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飞腾发展 的贺州》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贺州发展的力量来源 由贺州的快速发展凝聚的民 族力量引入民族团结,激发 学生兴趣 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民族团结的含义 2、弘扬民族团结的重 要性 1、学生齐读民族团结的 含义 2、学习观看教师自制的 视频来归纳民族团结的 重要性 通过现实图片制成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 自然感受到弘扬民族团结的 重要性 二、加强民族团结1、妨害民族团结的因 素 2、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1、分三组学生表演情景 剧,通过情景剧让学生归 纳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 2、根据学生上一环节找 出的影响民族团结的因 素,学生分组讨论采取的 解决对策,并上讲台展 示。 3、教师通过现实案例补 充:解决民族问题应采取 的手段、方式要合法。 4、课堂调查学生:日常 生活应如何做到民族团 结 让学生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表 演,清晰认识影响民族团结 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 取对策解决,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 论,既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 间,释放了学生的潜能,也 让学生学会了分析与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师生共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民族团 结意识 五、教学总结: 本节课以弘扬民族团结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并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建设。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深感民族团结重要的同时,树立加强民族团结的责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 教学设计理念: 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 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 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来源:学优中考网] 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②中国政区图。 ③课后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题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师相机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此环节通过播放学生熟知的音乐,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本课的课题)。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小朋友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来源:学优中考网]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九年级历史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导学案

小关初中九年级历史自主学习方案 科目:九年级历史上册课题:7.战争与民族交往 主备课人:余治孟时间:2012-9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组长签名:______ 【学习目标】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 2、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重点】 1、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和融合,促进了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2、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自我发现】 一、希波战争: 阅读教材45-46页,结合小字部分及插图,请回答: 1、起因: 2、经过、结果: 3、胜利原因;;。 4、性质: 5、影响 【文化】 【经济】 【军事】 【政治】 二、亚历山大东征 阅读教材46-47页,结合小字部分及插图,请回答 1、东征经过 时间:作战对象:路线(地图):。 2、东征结果:。 3、战争性质: 4、东征影响:积极;消极。 三、罗马征服地中海 阅读教材48页,结合小字部分及插图,请回答 1、经过:时间路线(地图): 2、结果:。 3、影响 (1)社会经济方面: (2)市政建设方面: (3)文化生活方面: 【合作探究】:材料解析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 11

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中,人民对亚历山大东征既支持又抵抗的原因是什么?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究竟带来了什么?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 【当堂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前490年,波斯进攻希腊,两军激战是在() A、马拉松平原 B、爱琴海西岸 C、伊朗高原 D、地中海东岸 2、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A、希波战争 B、亚力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 D、三次布匿战争 3、马其顿国家崛起是在()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4、下列哪一地区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所征服的地区() A、波斯 B、埃及 C、两河流域 D、西班牙 5、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③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④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马可·波罗行记》一书记述的中国见闻的时期是( ) A、元朝 B、唐朝 C、明朝 D、北宋 7、以下事例中以和平往来的方式促进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A、十字军东征 B、马可·波罗来华 C、亚历山大东征 D、希波战争 8、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的是( ) A.埃及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希腊人 二、填空题 1、公元前年,波斯王大流士兴兵进攻希腊,在展开激战,雅典人_____,重创波斯军,史称希波战争,雅典的胜利,使雅典的____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意大利旅行家东来、中国的外传、数字(人发明、人吸收改进创制而成)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本课小结】请梳理出本文的知识点 12

19秋学练优道法九上(RJ)--精品学案:7.1 促进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二.自主预习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什么】 民族分布特点呈现、、杂居的特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 坚持民族、民族和各民族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基本政治制度将作为一项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 族关系

2.民族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个领域享有的权利,承担的法定义务。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为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是增进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4.国家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怎么做】 (1)经济上: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实施__________________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社会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________________,实施积极的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____________,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上: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重难点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至今,在壮乡的很多地方,还流传着一段周恩来总理“一字之改”的佳话--壮族旧为“僮族”,“僮”是多音字,其中一种字义指的是封建时代被使役的未成年“书僮”。1965年,

八年级语文11课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11课导学案 学习达人:班级姓名 设计者;易青莲设计日期:2011-10-15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等词,明确作者的观点, 能够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在论述过程中逐步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文章流畅 而又凝练的语言。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 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程序 一、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二、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的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引用了一些古语、俗语,请找出来。

3.11《灯笼》导学案(二)

《灯笼》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巩固上一课所学。 2、适当拓展,帮助学生阅读积累。 完成下面的问题 作业:A、完成1-8、14-15、17-21题。 B、完成1-8、14-15题。 C、完成1-8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龛( kǎn) 溺炕(nì) 斡旋(gàn)B.争讼( sòng) 锵然(jiāng) 怅惘(chàng)C.吠声(fèi)焚声(fén) 恐吓(hè)D.源亨( hēng) 裴公(pèi)马前卒(zú)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虽然敌我众寡悬殊,但敌军时不时地我军,使我军义愤填膺。 (2)你胆子太大了,竟然如此妄为。 (3)没想到一向优秀的他,居然做出这种事情,真让人。 (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A.挑衅恣意大失所望扣人心弦B.挑战随意大喜过望触目惊心 C.挑衅随意大失所望触目惊心D.挑战恣意大失所望扣人心弦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出现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B.⑤③④②⑥①C.③⑥①④⑤②D.①④③②⑥⑤ 5.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柄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1.2 第2框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导学案.do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自主学习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懂得与少数民族交往。 3、明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提高政治参与觉悟,为国家建言献策。 重点:各民族共同繁荣 难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一、教材助读,根据以下问题在书本用不同色的笔把有关答案划出来,并写上提示语。(组长负责检查,课堂老师抽查,对小组考核加扣分)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中国的历史是由____________ 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____________。 2.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____________下, 在少数民族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____________的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的特点。 4.民族区域自治既维护了__________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________,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____________。 (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民族____________的政策。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____________。” 3.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民族人民____________、友好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____________局面。 4.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共同富裕、____________,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本节课知识点(要求在书本划出有关知识要点,并标好要点序号,做好课前笔记) 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公布的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意义 3.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5、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 合作探究案 【学习指导】 1.阅读问题,静心思考,先独立完成,后组内讨论交流,人人参与。 2.课堂由老师抽查或安排各小组展示、解读、补充的任务,课堂及时做笔记,如做不完的课外补做完。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探寻“各民族共筑繁荣之路”,感受民族团结、相互支持的深厚情谊,畅想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内容: (1)【探寻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案例,作为探寻主题。(2分)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回民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案 一、【自主先学】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自学P56正文一、二段完成) (1)中国由多少个民族组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怎样的关系?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时间?全国建立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3)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4)读57页小字,划出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自学P57正文完成) (1)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建国后实行什么政策?。 (2)说出西藏的变化。 (3)中央提出什么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小组内交流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课堂展示:结合白板,主要展示自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理解和简单运用。 四、合作探究: 1.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意义。(小组讨论) 2、党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西藏,内蒙古和云南各发展怎样? 3.孔繁森的事迹有哪些?我们应学习他什么精神(小组合作) 4.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5、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五、体系构建:六、总结反思: 七、检测训练 1.(2010·湖北荆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2. (2010·四川内江)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3.(2010·浙江宁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学生活动及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部编版学期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沙井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学精要 课题: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执教者:黄小凌 【学习目标】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积极维护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政策,支持各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3.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新型的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则 【学习重点】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方面的一项政治制度 【学习难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请你分别谈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现状,国家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二、设问导读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是增进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的必由之路。 3、国家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 (1)经济上: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实施__________________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社会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________________,实施积极的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____________,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上: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4)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 三、问题梳理,合作探究 主问题1:“民族大家庭”请阅读第90—92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阅读90页“运用你的经验”谈谈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你是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