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创新方案全套精讲精练(下)【全册,277页,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创新方案全套精讲精练(下)【全册,277页,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创新方案全套精讲精练(下)【全册,277页,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创新方案全套精讲精练(下)【全册,277页,含答案解析】

1.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弹力;

②接触面不光滑;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大小:范围0

(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2.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3.摩擦力一定作用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4.静摩擦力一定作用在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

解析:摩擦力的产生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只具备条件之一,此时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1错误;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知,有摩擦力一定有弹

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2正确;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3正确;静

摩擦力一定作用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这两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情况相同的,4错误。

答案:1.× 2.√ 3.√ 4.×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弹力;

②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3)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F=μF N,其中F N为两接触面间的垂直作用力(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

(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1.只要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产生,又有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就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一定存在于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

3.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当接触面光滑时,就不存在滑动摩擦力,1错误;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是一个物体静止,一个物体运动,2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典例1][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

[思路探究]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3)摩擦力大小的确定。

[解析]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不一定有静摩擦力,还要看它们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例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与倾斜的匀速运动的输送带相对静止的物体,物体与输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存在,但物体并不是静止的;产生静摩擦力时只要与接触面相对静止就行了,上述输送带如果突然加速,物体就可能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A、B错误,C正确;在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因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这就是一个限度,D正确。

[答案]CD

[总结提能]

有关摩擦力的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可能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甚至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

(3)摩擦力并不是总阻碍物体的运动,它既可作动力,又可作阻力,它阻碍的是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1.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解析:选D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但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A错误;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与重力不一定成正比,B错误;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并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C错误,D正确。

考点二

1.条件判断法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有无。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间接触且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假设判断法

若物体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不易判断,可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以及怎样相对运动,以此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及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静摩擦力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

3.运动状态判断法

看物体所受的除该摩擦力之外其他作用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对应(目前主要应用二

力平衡的规律),若对应,则不存在该摩擦力;若需要向左的摩擦力才能使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对应,则摩擦力向左;若需要向右的摩擦力才能使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对应,则摩擦力向右。

4.相互作用判断法

若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并且甲、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典例2]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二者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之间没有摩擦力

B.A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向右

C.B受到三个力作用

D.A给B的摩擦力向左

[思路探究]

(1)两个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者处于什么状态?

提示:处于平衡状态。

(2)B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有什么关系?

提示: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等大反向。

[解析]假设A与B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无论方向向哪都不能使A保持匀速运动,所以A与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A正确,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没有摩擦力作用,D错误;B要保持匀速运动,水平面给B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F平衡,另外B还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共五个力作用,C错误。

[答案] A

[总结提能]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一般步骤

(1)明确受力物体(需要分析受力的物体)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接触的物体)。

(2)分析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注意事项: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B对A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

解析:选D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保持静止,因此A对B有向右的摩擦力,B对

A的摩擦力向左,A、B错误;A、B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因此没有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C错误,D正确。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公式法:根据F f=μF N计算。

①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压力F N;

②根据F f=μF N求出滑动摩擦力。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解。

2.静摩擦力的大小

(1)大小:0

(2)计算:根据受力情况和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大小总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典例3]如图所示,一重为40 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3 N,F2=6 N,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思路探究]

判断推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推力大于最

大静摩擦力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

力是滑动摩擦力

推力小于最

大静摩擦力

地面对物体的摩

擦力是静摩擦力

[解析]当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滑=μF N=μG=0.2×40 N=8 N,故木块受到地面最大静摩擦力为8 N。

(1)加上F1、F2后,F1和F2相当于一个方向向右的F=F1-F2=7 N的力,由于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木块受到地面静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7 N,方向水平向左。

(2)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识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2,即大小为6 N,方向水平向右。

(3)撤掉F2后,由于F1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1)7 N水平向左(2)6 N水平向右(3)8 N水平向左

[总结提能]

求解摩擦力大小的基本思路

3. 重为4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 推木箱,当F 分别为60 N 、90 N 和150 N 时,木箱受到摩擦力分别是多少?方向如何?

解析:木箱在F 的推动下不知是否移动,应先求最大静摩擦力,在未作说明的情况下,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F max =μF N =μG =0.25×400 N =100 N

可见当用60 N 和9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时,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木箱静止不动,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60 N 和90 N ,方向与F 方向相反。

当用150 N 的推力推木箱时,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木箱滑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为100 N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与F 方向相反。

答案:60 N ,与F 方向相反 90 N ,与F 方向相反

100 N ,与F 方向相反

思想方法

摩擦力求解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将几个物体看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时,只分析整体以外的物体对其产生的作用力,整体内部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需考虑。

2.隔离法:将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对物体进行隔离时,一般从受力较少的物体入手,依次对相互作用的各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对两个以上的物体(即连接体)受力分析时,一般要将整体法(即把这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和隔离法交替的运用。

求静摩擦力一般利用平衡知识,求出对应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典例] 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 、B 间有质量均为m 的4块相同的砖块,两侧用大小均为F 的力水平压木板使砖块静止不动,则第2、3块砖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 .0 B.12

mg C .mg D .2mg [解析] 以砖块1、2、3、4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重力作用,整体相对木板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木板对整体有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对称和二力平衡可知,左右两块木板对整体左右两面有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f1=F f2,且F f1+F f2=4mg ,则F f1=2mg 。

再以砖块1、2为整体,1、2整体受的重力为2mg ,左侧木板对砖块1、2向上的静摩擦力F f1=2mg ,根据平衡条件知砖块2与砖块3之间的接触面上没有静摩擦力,A 正确。

[答案] A

[点评]

解决连接体问题时,往往先用整体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作为切入点,达到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本题应先用“整体法”分析,再用“隔离法”。研究2与3间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必须以砖块2、3的接触面为分界面将砖块隔离,从而使该接触面上的摩擦力转化为外力。巧妙使用“整体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的大小;

(2)地面对三棱柱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1)整体法

选取A和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g、地面的支持力F N、墙壁的弹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 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而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

F N-(M+m)g=0

F=F f

可得F N=(M+m)g

(2)隔离法

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F N B,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

(如图乙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有F N B cos θ=mg,F N B sin θ=F

解得F=mg tan θ

所以F f=F=mg tan θ

答案:(1)(M+m)g(2)mg tan θ

1.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C.相互压紧并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D.相互压紧并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可能有摩擦力作用

解析:选D要产生摩擦力首先要在接触面之间有压力,其次要接触面不光滑而且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故只有D正确。

2.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接触面垂直

D.物体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析:选D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且一定沿接触面,D正确,A、B、C错误。

3.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摩擦因数与正压力成正比

B.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积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有关

D.动摩擦因数与正压力、接触面积有关,但具体关系不能确定

解析:选C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A、B、D 错误,C正确。

4.物体与支持面间有滑动摩擦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一定,物体与支持面间的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析:选D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 N可知,D正确;A中仅仅强调了物体间的压力,而忽略了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A错误;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均无关,B、C错误。

5.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置于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当杆在水平方向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等于小球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风力等于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即0.5G =μF N

又F N =G

解得μ=0.5

答案:0.5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

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 .有弹力必须有摩擦力

D .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

解析:选C 由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C 错误。

2.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如图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f 甲>F f 乙>F f 丙

B .F f 乙>F f 甲>F f 丙

C .F f 丙>F f 乙>F f 甲

D .F f 甲=F f 乙=F f 丙

解析:选D 动摩擦因数μ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因三种情况下μ相等,且对地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F f =μF N =μmg ,D 正确。

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 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 向右拉弹簧,使物体m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k F

B.mg k

C.k μmg

D.μmg k

解析:选D 设弹簧伸长长度为x ,由胡克定律和二力平衡得kx =μmg =F ,所以x =μmg k

=F k

,D 正确。 4.杂技演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 1和F 2,那么( )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解析:选C运动员向上、向下都是匀速运动,且只受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知,运动员所受的摩擦力总是向上,大小等于其重力,C正确。

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 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选D当木块不受拉力时(F=0),桌面对木块没有摩擦力(F f=0)。当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块仍保持静止,但出现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产生静摩擦力,其大小与F相等,方向相反。随着水平拉力F不断增大,木块向右运动的趋势增强,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大,直到水平拉力F足够大时,木块开始滑动,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max,在这个过程中,由木块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知,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F f始终与拉力F等大反向,即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木块滑动后,桌面对它的阻碍作用是滑动摩擦力,它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在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综上可知,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6.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B.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C.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不受摩擦力作用

D.无论传送带向上或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的作用力均相同

解析:选BD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时,都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但都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都应受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A、C错误,B、

D正确。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

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时,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F等大反向

D.若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解析:选ACD木块静止,木块竖直方向受向下重力和向上摩擦力的作用,两者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F增大,摩擦力不变,A正确,B错误;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和力F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C正确;当撤去F,墙壁与木块间无弹力,所以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D 正确。

8.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和m0,按如图所示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没有摩擦力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解析:选AB由平衡条件,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F f=F=m0g,A正确;由于B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水平方向上没有滑动趋势,不受摩擦力,B正确,C、D错误。

三、非选择题

9.用劲度系数k=490 N/m的弹簧沿水平方向拉一木板,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的长度为12 cm,若

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仍用原弹簧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弹簧的长度变为14 cm,试求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9.8 N/kg)。

解析:当只有木板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的拉力,有F1=F f1=μF N1

木板与桌面间的弹力F N1=m木g

则F1=μF N1=μm木g①

当木板上放质量为Δm=5 kg的物体时,木板与桌面间弹力F N2=(m木+Δm)g

弹簧拉力F2=F f2=μF N2=μ(m木+Δm)g②

由②-①得F2-F1=kΔx=μgΔm

解得μ=kΔx

gΔm=490×(14-12)×10-2

5×9.8

=0.2

答案:0.2

10.如图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为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除外力F外,它还受到物体B对它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BA、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地A,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F BA+F地A

其中F BA=μG B,F地A=μ(G A+G B)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μ=0.4

答案:0.4

1.合力与分力

(1)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个力去代替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即合力和分力可以相互替代。

(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3)多力的合成: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于这两个力的代数和(×)

2.两个力的合力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力的大小(√)

3.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两个分力的方向都不同(√)

解析:力的合成遵循与代数运算法则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有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才等于分力的代数和,1错误;表示合力的对角线与表示分力的两邻边,从大小上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2、3正确。

答案:1.× 2.√ 3.√

3.共点力

(1)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这些力都共同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2)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一定是共点力(×)

2.共点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共点力不一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

解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只有作用在同一点,或延长线交于一点,才是共点力,1错误,3正确;所以共点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2正确。

答案:1.× 2.√ 3.√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实验原理

根据等效替代法,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两个力F1、F2使其伸长一定长度,再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条的同一点,使其伸长同样的长度,则F′与F1和F2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F′就是F1、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3.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4.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

(5)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5.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F′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6.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还需用钩码检查是否存在示值误差,若存在,应加以校正;

②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

③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测量范围;

④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及挂钩不可与外壳相碰以避免产生摩擦;

⑤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2)规范实验操作

①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用一段细绳连接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②在同一次实验中,将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③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④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一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⑤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7.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

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

(2)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要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因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与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但也不宜太小,以60°~120°之间为宜。

[典例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多选]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2)由图可读得水平和竖直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 N和________ N。

(3)在下列虚线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思路探究]

(1)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误差产生的原因。

(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本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所拉绳间的夹角一般在60°到120°之间较合适,A错误;为了减小误差,便于确定两拉力的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且必须使橡皮筋、细绳、弹簧测力计都与木板平行,细绳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B、C、D正确。

(2)由题图可以看出水平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3.50 N,竖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50 N。

(3)在方格纸上画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时要使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标度应统一,如图所示。

[答案](1)BCD(2)3.50 2.50(3)见解析图

1.

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

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试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多选]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解析:(1)如图所示。

(2)把橡皮筋的结点拉至O点平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橡皮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分力可以大于其合力,橡皮筋的拉力与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A正确;两次拉橡皮筋时将结点拉到同一位臵O,就是保证两次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C正确;橡皮筋结点位臵不变说明合力不变,但若只改变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必然改变,D错误。

答案:(1)

1.合力与分力的三性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当两个分力F1、F2大小一定时:

(1)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F=F1+F2,方向与两力同向。

(2)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F=|F1-F2|,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同向。

(3)

两力夹角为θ时,如图所示,合力随θ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大小的范围是:|F1-F2|≤F≤F1+F2。

[典例2][多选]关于两个共点力与它们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与这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B.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C.夹角0≤θ≤180°时,合力随两个共点力夹角的减小而变大

D.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

[思路探究]

(1)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什么关系?

提示:等效替代的关系。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提示:|F1-F2|≤F≤|F1+F2|。

[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两个分力的性质可以不同,A错误,B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变化特点可知,夹角越小,合力越大,C正确;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还可能与分力大小相等,D错误。

[解析]BC

[总结提能]

合力与分力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力是其所有分力的共同效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新的力,受力分析时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出现。

(2)只有同一物体上受到的力才能求合力。

2.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B.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D.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着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选D在夹角小于180°范围内,合力的大小随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A错误,D正确;合力的大小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还有可能等于分力,B、C错误。

1.作图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2.计算法

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由几何知识求解对角线,即为合力。以下为求合力的三种特殊情况:

[典例3]杨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之后又一座跨越黄浦江的我国

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如图所示,挺拔高耸的208

m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穹苍,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

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假设斜拉桥中某对

钢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是30°,每根钢索中的拉力都是3×104N,

那么它们对塔柱形成的合力有多大?方向如何?

[思路探究]

确定两分力的

大小和方向作图法

确定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计算法

[解析]把两根钢索的拉力看成沿钢索方向的两个分力,以它们为邻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就表示它们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合力方向一定沿塔柱竖直向下,下面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个合力的大小:

法一作图法(如图甲所示)

自O点引两根有向线段OA和OB,它们跟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30°,取单位长度为1×104 N,则OA和OB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量得对角线OC长为5.2个单位长度,所以合力的大小为F=5.2×1×104 N=5.2×104 N

法二计算法(如图乙所示)

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菱形的特点,连接AB,交OC于D,则AB与OC互相垂直

平分,即AB 垂直于OC ,且AD =DB 、OD =12

OC ,考虑直角三角形AOD ,其∠AOD =30°,而OD =12OC ,则有F =2F 1cos 30°=2×3×104×32

N ≈5.2×104 N [答案] 5.2×104 N 方向竖直向下

[总结提能]

计算法求合力常用到的几何知识

(1)应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解,用于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垂直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的情况。

(2)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求解。 (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用于力的矢量三角形与实际三角形相似的情况。

3.水平横梁一端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 。一轻绳的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 =10 kg 的重物,∠CBA =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g 取10 N/kg)( )

A .50 N

B .60 N

C .120 N

D .100 N

解析:选D 轻绳跨过滑轮,BC 段、BD 段拉力F 1=F 2=mg =100 N ,夹角为120°,所以F 1、F 2的合力为100 N ,即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100 N ,D 正确。

审题破题

多共点力合成的技巧

1.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1)最大值:当三个力F 1、F 2、F 3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且F max =F 1+F 2+F 3。

(2)最小值:先判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若第三个力属于这个范围,则这三个合力的最小值为零;若第三个力不属于这个范围,则这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为两个较小力之和与第三个力之差的绝对值。

2.多个共点力的合成

确定多个共点力的合力时,一般先将同向或反向的共点力合成,然后再看各个力的空间分布有无特点,如空间分布是否具有对称性,两个力的夹角是否为特殊角等;再将空间分布有特点的力合成。有选择地依次合成,可简化求解过程。

[典例]

如图所示,有五个力F1、F2、F3、F4、F5作用在同一点O上,构成正六边形的两邻边和三条对角线,设F3=30 N,试求这五个力的合力。

[审题破题]

[解析]

[答案]90 N,方向沿F3方向

[点评]

原则上说,对于两个或多个共点力的合成都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依次合成,但在具体的运算中却十分繁琐,甚至无法求解,所以有时必须考虑问题特点,结合特殊方法有针对性地巧妙合成。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六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若去掉1 N的那个

分力,则其余五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合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图看出,任意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都为3 N,并

且互成120°角,所以这六个力的合力为零。因为这六个力的合力为零,

所以,任意五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六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得,去掉1 N的那个分力后,其余五个力的合力为1 N,方向与1 N的分力的方向相反。

答案:0(或零) 1 N与1 N的分力的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2020092105323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 物体平动时; (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 (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第 1 页共28 页

最新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后习题整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课后习题 2018/09/18 安明进 1.1 1. 平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地球的公转”“钟表的时针在转动”“太阳东升西落”等等,分别是说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的坐标各是多少? 2.将近 1 000 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 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它是以什么物 体为参考系的?你对诗人关于“榆堤”“云”“我”的运动与静 止的说法有没有不同的认识? 3.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 0.8 m ,坐标系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下方 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如图1.1-7 所示。 通过测量,确定图中A 、B 的坐标。 1.2 1.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指时刻? A .列车员说:“火车 8点 42 分到站,停车 8 分。” B .“您这么早就来啦,等了很久吧!” C .“前 3 秒”“最后 3 秒”“第 3 秒末”“第 3 秒内”。 2. 某市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有1.20元/公里、1.60元/公里、2.00元/公里…… 其中的“公里”指的是路程还是位移? 3.田径场跑道周长是 400 m 。 (1)百米赛跑选用跑道的直道部分, 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是多少?位移大小是多少? (2)在800 m 跑比赛中,不同跑道的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相同吗?跑完全程的位移相同吗?请结合田径比赛的规则想一想。

4.从高出地面3 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 m后回 落,最后到达地面(图1.2-6)。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原点建立坐 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以下表格。 1.3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 8 m/s。 (1)1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相当于多少米? (2)除太阳外,最靠近地球的恒星是半人马座中的比邻星(很遗憾, 在北半球看不到),它离我们4.0×10 13 km,它发出的光要多长时 间才能到达地球? 2.汽车从制动到停止下来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 7 m、 5 m、 3 m、 1 m。(1)求汽车前1 s、前2 s、前3 s、前4 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一个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大些还是略小些? (2)汽车运动的最后1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汽车的末速度是多少? 3.图1.3-6 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 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每个车站都 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 (1) T107次列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 达聊城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T107次列车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 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T108次列车在 9 时 30 分的瞬时速度 是多少? 1.4 1. 对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你认为哪一种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什么? 2. 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 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 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图 1.4-12所示。 (1) 图 1.4-12 所示的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docx

鼎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 B.14m C.25m 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 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 号 12345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授权体系优化方案

本报告导读 本报告是根据大华集团和斯隆顾问签订的关于大华集团授权体系优化咨询合同而提交的最终成果报告,旨在明晰大华集团内部各层面、及总部各管理中心/部门、区域总部、项目公司之间的权限分工,明确经营管理中主要核决事项的审批程序,探讨与授权相关的监督和控制办法。 本报告基于此前斯隆顾问就该项目所形成的咨询诊断报告及2006年12月29日大华董事会专题会议所形成的共识,与大华集团办公室围绕2007年度经营授权书工作,对大华集团各部门和下属公司的职责、授权、考核等进行重新梳理(斯隆顾问高度参与了该项工作)时所遵循的基调不尽相同,二者互为补充,后者立足于基本维持现行的实际做法,而本报告则相对前瞻一些,立足于依据上次大华董事会专题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对授权体系进行“审慎优化”的基调。 本报告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授权体系优化的总体说明 此部分对此次授权体系优化的目的、原则及主要建议措施等进行概要说明。 ?大华集团各层面权限分工优化方案 此部分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大华集团各个层面在业务、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限分工进行概括说明,配合授权额度附表,便于各部门集中了解本部门的业务、财务、人事等权限。 ?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优化方案 此部分基于权限分工,明晰各部门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决策事项

的审批核决程序、参与部门和人员、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 ?授权相关的监督和控制办法概要 此部分概要探讨与授权相关的监督控制措施,以便于授权体系的推行,减少授权带来的潜在风险。

目录 1、大华集团授权体系优化总体说明 (1) 1.1 相关概念澄清 (1) 1.1.1 分管副总裁、主管副总裁 (1) 1.1.2 审核权、审定权、审批权和其它权 (1) 1.1.2 授权体系 (1) 1.2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要达到的目的 (2) 1.3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的原则 (2) 1.4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的主要建议 (3) 2、大华集团各层面权限分工优化方案 (6) 2.1 方案说明 (6) 2.1.1 权限分工优化总体原则 (6) 2.1.2 各层面主要权限分工 (7) 2.1.3 优化后的决权配置 (9) 2.1.4权限分工体系 (9) 2.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总裁 (11) 2.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副总裁(设计、营销) (14) 2.4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副总裁(工程、合约) (16) 2.5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副总裁(行政、人力资源) (18) 2.6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财务总监(财务管理中心) (20) 2.6.1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资金管理部 (21) 2.6.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财务管理部 (2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初三物理新人教版课件

第十三章内能 §13.1 分子热运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 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图1 解答: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实验观察: 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①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3、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 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

B C A X t t 0 O 图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A 的速度越来越小 C .t 0时刻质点A 的速度最大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3.如图2所示,图乙中用力F 取代图甲中的m ,且F =mg ,其余器材完全相同,不计摩擦,图甲中小车的加速度为a 1,图乙中小车的加速度为a 2.则( ) A .a 1=a 2 B .a 1>a 2 C .a 1

高中数学必修一《优化方案》答案-第一章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读教材·填要点] 1.元素与集合 (1)元素与集合的定义: 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①确定性:即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是确定的. ②互异性:即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③无序性. (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 2.集合的表示方法 除了用自然语言表示集合外,还可以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记法N N*或N+Z Q R [小问题·大思维]

1.著名数学家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提示:不能,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故著名数学家是不确定的对象,所以不能构成集合.2.一个集合能表示成{s,k,t,k}吗? 提示:不能,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5,-8}和{(-5,-8)}是同一集合吗? 提示:不是同一集合.集合{-5,-8}中元素有2个,为数.而集合{(-5,-8)}中有一个元素为坐标(-5,-8).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某校2013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2)不超过20的非负数; (3)帅哥; (4)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5)3的近似值的全体. [自主解答]“高个子”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1)不能构成集合.(2)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3)“帅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能构成集合;(4)“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5)不能构成集合.—————————————————— 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1.下列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5.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9.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v=x/t ,矢量。 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标量,

高中物理目录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識考點 考點一:時刻與時間間隔の關系 能夠正確理解。如: 第4s末、4s時、第5s初……均為時刻;4s內、第4s、第2s至第4s內……均為時間間隔。 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考點二:路程與位移の關系 ,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の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の大小 ..。 ..等於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の大小

考點五: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 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の關系,所以在解題の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の有x-t圖象和v —t 圖象。 1. 理解圖象の含義: (1)x -t 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v —t 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 明確圖象斜率の含義: (1) x-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點一:勻變速直線運動の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時間關系式:at v v +=0 (2) 位移—時間關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關系式:ax v v 22 02=- 三個公式中の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餘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 、v 、a 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の是方向の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の規定。 2. 常用推論: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時間中間時刻の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の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の中間位置の瞬時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兩個連續相等の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點二:對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 1. 研究運動圖象: (1) 從圖象識別物體の運動性質 (2) 能認識圖象の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の交點坐標)の意義 (3) 能認識圖象の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の正切值)の意義 (4) 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の物理意義 (5) 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の物理意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