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议论文语言学生版

议论文语言学生版

议论文语言学生版
议论文语言学生版

高二作文训练序列之七

议论文语言指导与训练

一、议论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课堂活动

活动一:研读语段,指出不足。

语段一: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分寸。例如雕刻眼睛时要求将眼睛雕刻得较小来助于修改,而将雕琢鼻子时却要求雕得较大来利于修改,所以处理事情都要有分寸。善于把握分寸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正因为有了对雕刻的较好把握,许多的艺术品惊艳于世,正因为有了师长对孩子的天真想法的保护,才会创造出《阿凡达》这类惊世的作品。正因为有了对作品的文字的取舍,才会缔造出良好的文章,因此,处理事情定要把握分寸。(《把握分寸》)

不足:

语段二:微笑是自信的体现。无论什么时候微微一笑展现出的都是自信。李白是微笑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用微笑展现出自信。博尔特是微笑者。当比赛开始前,在一个个介绍参赛选手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在人群中发现博尔特。他东张西望,一直带着最灿烂的微笑。这种微笑就像阳光一般,充满着朝气,仿佛像世人承诺着自己一定会成功。他相信自己能拿下冠军,“火星人”和“闪电”这样的外号不是随便叫的,不错,冠军就是属于我。博尔特用微笑展现出自信。因此,我们自己只要充满自信,就能笑对人生。(《微笑》)

不足:

语段三:懂得分担风雨的人,才能分享雨后阳光的喜悦与温暖。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马云在公司创立初期,只有少数的人愿意留下来和他一起奋战。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员工和马云一起吃饭,一起休息,一起上街为公司宣传,许多人甚至拿零薪也愿意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大家不离不弃,团结一心,共同走过了公司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后来,由于大家的同心协力,终于使公司走出低谷,阿里巴巴也一跃成为国内有名的网络公司,大家也共同沐浴在了成功的喜悦之中。所以说,只要懂得分担风雨,就一定能见到阳光和彩虹。

语段一:顽强的毅力是探寻成功殿堂的必由之路。如果说成功是胜利的彼岸,那么毅力便是前进的风帆,它可以使我们劈风斩浪;如果说成功是高山之巅的一道奇异的风景,那么毅力便是通向山顶的阶梯,它引导我们勇攀顶峰。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拥有顽强拼搏的毅力才可能征服它,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优点:

语段二: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别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选八输,两商两败,其间精神还崩溃过一次。似乎生命的前几十年,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终于,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从此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

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优点:

语段三: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波逐流,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得、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呜呼哀哉!

优点:

活动三:现学现卖,试他一小手。请利用所学针对活动一中文段论述语言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改或重写。

二、叙例的语言

(一)“定向取点”“定点细化”

叙例的要求是正确使用事实论据,精确叙述,要“定向取点”、“定点细化”。“定向取点”即依据分论点选取论据中最能论证分论点的那一点。“定点细化”即依据“那一点”叙述得具体实在,写出关键点。这样,语言应是略叙与详叙结合,注意不是描写,是叙述,具体而有针对性。论点与论据在这里好比“号”与“座”的关系,要“对号入座”,去“伪”存“真”1,拥有好的习惯才能成功。

中国篮球的骄傲——姚明,从刚进NBA时,美国大部分人都不认同他。虽然是状元秀,但大家都只觉得是身高帮了他,才得了选秀第一。在他的处子之战中,他被一个矮小的球员带球晃倒在地。全场观众大笑起来,让他很难堪。但他并没有放弃。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努力锻炼,每场比赛都有进步。这都因他有好的习惯。

不足:

2,项羽兵败乌江的故事:

【片断一】鲜血从虞姬苍白的肌肤中流下,开出鲜艳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虞姬的眼神绝望而又饱含期望,手指如丝绸般滑落。项王一手托着虞姬,单膝跪下,一手将剑深深扎向泥土,看着虞姬渐渐暗淡的眼神,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乌江亭长在旁劝项王快渡乌江。项王轻轻放下虞姬,突然起身,长剑直指青天。清风吹拂着他的长发,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武,四面的楚歌也仿佛在替他宣召着:“刘邦小贼,待我卷土重来之时,用你的头颅祭奠虞姬。”

【片断二】及至乌江,悲剧的大幕凌然落下。本已无路可走,但偏偏机会降临:亭长倚船而待。充分的机会摆在眼前,但偏偏不肯过江。在生与义,幸存与尊严之间,项羽从容赴死。不是为了显示英雄气概,不是怕与敌军作战,而是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至此他的淳朴、真挚、重义深情已呼啸而出。

两段材料各是什么文体?两种文体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二)事例概述与语言组织

在议论过程中,往往把具典型意义而又为大家所熟悉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并与其他材料形成对偶、对比或排比。这种文段,是事与理的高度凝缩,举例与简评紧密结合。

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衰,屡遭磨难而不竭,反而愈加昌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正是因为有无数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精神支柱。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生存发展而历尽艰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心里记挂着人民的安危;卫青、霍去病转战边塞,击败匈奴血染疆场,因为他们想着国家的安危;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在民族敌人面前表现出气壮山河、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已任。

练习:

1、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宽容”该怎样叙述呢?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2、阅读文章,用横线画出议论文中事例的叙述部分,并体会叙述的特点。

做命运的朋友

西方人常说天主保佑你,东方人则相信菩萨会显灵,人们都相信命运可以主宰一切,没有人能摆脱命运的控制。可我却认为:人定胜天,做命运的朋友的人才是把握自我的人。

这种人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学会了感恩,倒运时他又学会了调侃。他既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古人常说“良师益友”,一个很好的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快乐、痛苦,又可以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使你不再继续错下去。命运也有这种力量,当你犯错时,他会让你吃点儿苦头,小小惩罚你一下,可如果你执迷不悟,不听这位“朋友”的劝告,他将会离你而去。

做命运的朋友,你会得到许多启示与感悟。

陆幼青,原上海浦东房地产销售中心副总经理。1995年因患癌症,胃部被切除了五分之一,随之病情继续恶化。2000年12月11日凌晨6点50分,在其《死亡日记》出版后的第49天,这位和死神搏斗了100余天的硬汉静静地去了。“榕树下”“网同纪念”等著名网站,联合在互联网开设陆幼青“网上灵堂”,为其举行了“网葬”。有人把《死亡日记》与“二战”时期的《安妮日记》并称,认为它真实记录了一个特定年代的社会景象,陆幼青的名字同《死亡日记》被记录下来,他的生命也因这样一个结尾而绚丽流芳。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因此遭到变法派的排斥。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后又被一贬再贬,之后贬到海南。无论在哪里,他都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他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狂妄的人自称为命运的主人,谦虚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怎样才能做命运的朋友?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寻找,他就在你身边,在你身体里,在你心灵里。乐观地对待他,使心灵接受一次次洗礼,你就是命运的朋友。

【升格作文】

做命运的朋友

西方人常说天主保佑你,东方人则相信菩萨显灵,人们都相信命运可以主宰一切,没有人能摆脱命运的控制。可我却认为:人定胜天,做命运的朋友的人才是拥有自我的人。

这种人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学会了感恩,倒运时他又学会了调侃。他既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古人常说“良师益友”,一个很好的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快乐、痛苦,又可以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使你不再继续错下去。命运也有这种力量,当你犯错时,他会让你吃点儿苦头,小小惩罚你一下,可如果你执迷不悟,不听这位“朋友”的劝告,他将会离你而去。

做命运的朋友,你会得到许多启示与感悟。

因癌症去世的陆幼青曾说:“不要为我伤心,命运只是与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不要避讳我的病情,我希望我的朋友经常来麻烦我。”他便是做命运的朋友的人。命运给他的启示便是:生与死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花开必有花落,日出必有日落。人生匆匆,珍惜身边的人与事,充实地过每一天。

苏轼当初被贬黄州,他在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这么真诚的话语,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命运这位朋友使他感悟到: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苏轼这种自省是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解剖。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命运赐予了他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狂妄的人自称为命运的主人,自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只有乐观豁达的智者,才能做命运的朋友。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寻找,他就在你身边,在你身体中,在你心灵里。乐观地对待他,使心灵接受一次次洗礼,你就是命运的朋友。

三、论证分析的语言

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针对某一论点,只列举出几个事例,并没有接下来分析说理,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即就着这个例子紧接着再讲一点道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这样就显得思想浅薄,使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呢?

1、假言因果法;

2、同类归纳法;

3、披文示意法;

4、意义分析法;

5、正反对比法;

6、叙议交融法。

(一)假言因果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

示例1

(观点:坚持才能成功)

(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叙述例子)(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分析例子)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示例2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

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言说理)

(2)方法点拨: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

示例3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示例4

观点:乐观是成功的保证

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2)方法点拨: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三)披文示意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1)实例借鉴:

示例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子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示例6: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解释)

(2)方法点拨:

同学们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四)意义分析法:

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1)实例借鉴:

示例7:观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8: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2)方法点拨:

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五)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1)实例借鉴:

示例9:

观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示例10:

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2)方法点拨:

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六)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1)实例借鉴:

示例11: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2)方法点拨:

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四、议论文文采飞扬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回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哪一篇不是文采斐然,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呢。高考作文亦如此:言之无文,高分难得。考场上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赞赏有加。

《考试说明》对“有文采”的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灵活的句式让语言灵动多变

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才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以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边练边悟一: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个片段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

(二)多样的修辞让语言亮丽多姿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满分作文《你不是我的航向》:

当我们看见别人不顾红灯、横穿马路时,请理性地阻止自己的脚步跨过斑马线;当我们看见别人随意插队时,请抵制你内心模仿的冲动;当我们看见别人不愿意给老奶奶让位时,请你不要学着无动于衷。当你面对生活的种种冷漠与不道德,请不要无端地盲从,翻翻脑海中那本理性的词典,来指导你现实中的行动。

作者运用排比句式,指出了现实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启示人们要注意在生活中无端的盲从,只会让你找不到自己的航向,失去原来的自我。运用排比,让文章显得气势贯通,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很多时候修辞手法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于一段话中,如: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使文字灵动,摇曳多姿。

边练边悟:请以“人生的赛跑”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

(三)旁征博引,富有底蕴

在作文中,引用(化用)名言、古诗词等,能营造优美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强文章说服力,而且能很好地显示你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2013年湖南卷优秀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这段文字熟练运用苏轼的名句,起到了很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使文章显得富有底蕴,也很好地展示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才情。

巧妙使用诗词名句,可以使文章高人一等。在高考作文中,假如你的文章恰当地引用了名言警句和古代诗词,就会使文章顿时生辉,光彩夺目。

边练边悟:仿照下面语段的形式,再写一个片段,要恰当引用名人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居庙堂之高时“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时“则忧其君”,其心系天下的担当精神着实让人敬佩。一篇《岳阳楼记》的短章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愤慨和对国家的无穷热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担当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敬仰和膜拜!

议论文语言训练

议论文语言训练 教学目标:掌握在议论文中修饰语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修饰议论文语言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中关于语言的表述为: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援事说理: 一、典型事例阐述与语言组织 二、事例概述与语言组织 援言说理:三、引用名言名句与语言组织 援情说理:四、寓情理于形象与语言组合 一、典型事例阐述与语言组织: 原材料: 金溪民方仲永,世录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称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示例1: 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才华超群的少年,如果只沉浸在赞赏之中,而不勤奋努力,那将自我扼杀。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个农家子,5岁时,“指物作诗,立就”,以文才出众而名闻乡里,但他从此不思进取, 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结果,在20岁时,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方仲永本来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逐名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到了20多岁,还会平庸无奇吗?由此可见,后天的努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小结: 阐述典型事例的方法: (1)摘取。根据论点需要摘取原事实材料的要点。 (2)替换词语。为了文通字顺,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心论点的需要。 (3)压缩:去掉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内容。 (4)概括与评析:转述事例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因此,概括事例时必定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某种评价,分析事例所包含的道理。 练一练: 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为论点,以以下两则材料为论据,写一段话。 材料一: 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赛时,总是要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充满全身,肌肉膨

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更有文采

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更有文采 议论文的语言有文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下面具体分析。 (一)用词贴切 1.用词贴切就是要求在几个可用的词中,选出最恰当、最得体的那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例1】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位置》) 点评:讲究用词,一字一词传神,使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语言因此而有文采。 【例2】“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勿作壁上观》) 点评:这一段话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运用了“不乏针砭”、“切肤之痛”、“徒有其表”、“千篇一律”等成语,对“壁上观式的议论”的表现、目的、成因、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强化了批评色彩,文字简练,句式匀称,文采斐然。 2.用词贴切的几点技巧 ①褒义词、贬义词的合用: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②反义词的运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化庄为谐: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3.做到“用词贴切”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感情色彩 褒义词表示肯定,但褒义词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切不可泛滥成灾。与之相对的就是贬义词,贬义词的使用跟褒义词的使用一样,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使用中性词时,要更多注重它们在句中的变化,使其为我所用,着上我之色彩。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一)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提高,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要使读书成为纯粹一件风雅乐事,就应当是没有任何功利的、优雅而闲适的读书。B.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是当今许多人读书的真正原因。。 C.作者同意黄山谷的观点,认为读书可以摆脱俗气,使人优雅,。 D.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16.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1).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 (2).请结合②③段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4分) (二)敬重文字传承文化周天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1、清楚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能够用固定的套话分析出某段落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3、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语言风格能知晓。 教学重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分析出某段落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区别论题与论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议论文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3、(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借得佳句成华章——引用句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例2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个翩然欢翔的飞燕……(《走进春天》) 在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与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为文章平增几分诗情画意。本段文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引用,才显得特别诗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属明引,修饰式属暗引。此外,还有一种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掌握和操作,我们不妨称其为“镶嵌式”,例如:

议论文阅读训练 (针对初一学生) 附答案

(一)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11分) 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②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日渐淡化;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内容之一。 ③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④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⑥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感恩的一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

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題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语言的魅力高中议论文

语言的魅力高中议论文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巧妙的语言是一门独特的绝学。巧妙的语言散发着淳淳的艺术气息,使人为之一振。这,便是语言的魅力。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语言的魅力高中议论文,一起阅读吧! 语言的魅力高中议论文一: 这世间,最动听的是语言,有所言,方有所情。 当我们取一本书来,走近她丰富的语言世界,就像面对着静静的溪流,在手指翻动书页的一瞬间,心里的忧思愁绪便会随着溪水悄悄地流逝。在心情愉悦时,读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以助兴,胸襟会更加开阔,心底如同品尝了一杯浓厚香醇的咖啡;夜阑人静,月悬天宇,偶闻切切如蚕嚼桑叶一般的读书声,更是一种享受。走进语言的魅力世界,总是走进花一样的季节,梦一般的意境,那种美妙胜似听贝多芬指尖流泻而出的《月光曲》…… 古人云: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稀”者之一,就在于人类有精妙的语言。它是构筑人际的桥梁,是表达内心的媒介。在这个世界上,数十亿人千百种语言,汉语、法语,英语等等,那些语言不仅是文化的符号,也是每一个人对语言文字挚爱的精神寄托。 寄托着人类的热切期望,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想。简简

单单的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种感情,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寄托。千百年来,无数文学大师在这简单的几个字上雕刻,刻出了一片又一片数不清的辉煌,也刻出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艺术天堂。它仿佛一种古老的艺术,无时无刻不再广袤的空间回响,那绵延不绝的音响,像无数眼清泉涌于林莽山岩,汇成一股奔腾喧嚣的声浪,真切地显示出人类星球的生机勃勃。 语言有一双神奇的翅膀,它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插上这双神奇的翅膀,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中自由飞翔;语言有一盒美妙的彩笔,它会在每一个走进它的人眼前绘出一幅美好的画,绘出人们心中的希望;语言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它告诉每一个走进它的人有趣的故事、深刻的道理;语言宛如一位魔法师,魔棒轻轻一点,就变成精美的诗歌、优美的文章…… 人类有语言,这是人类的骄傲。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都精美动人,正因如此,才有了无数人对美妙语言的热切向往,才有了诸如“语言大师”、“幽默大师”、“雄辩家”、“演说家”之类的美誉,并将其赠予那些语言方面出类拔萃的高手。 纵观古今,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少驾驭语言的能人高手!那扣人心弦的演说,鞭辟入里的的雄辩,令人捧腹的幽默,妙笔传神的情书,还有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无不显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作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的最大争议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缺乏关联性,且主题隐晦。 C. “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点: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文人气质几乎消失殆尽。

推荐-议论文阅读议论文语言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的语言 各地中考试题将议论文阅读作为一种主要的阅读技能对学生进行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的考查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考查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分析整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其二,分析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基础知识 议论文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议论文语言特色: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1)从整体感知文章的角度,分析评价其写作特点。学生应能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写作风格,是高屋建瓴,还是欲扬先抑,是气势凌厉,还是娓娓道来,是生动活泼,还是逻辑缜密。(2)从关键词语的角度,分析评价其对文章整体风格的作用。关键词语的使用,往往使得文章语言风格明确而坚定,严密周到,无懈可击。 二、例题解析 例一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通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的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需要。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议论文语言的锤炼(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议论文语言的锤炼(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 案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论证和对比排比论证的方法使议论文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加议论文的文采,操作性很强。通过议论文语言的反复锤炼,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议论文语言的锤炼 [训练要点] 1、将抽象的议论化作比喻,使之更形象、隽永 2、运用排比手法从正反两方面阐明道理 [训练点拨] 一、比喻论证法 1、先找一个恰当的喻体,构成比喻。如:勤奋是桥。 2、再想其作用是什么。如:桥的作用是通往彼岸。 3、在句中嵌入抽象的语言。如:在“通往彼岸”之间嵌入“成功的”这一抽象的语言。 4、整理通顺,使之简练。如:勤奋是桥,它可以通往成功的彼岸。 掌握上述步骤之后,还要熟记一批喻体。 可构成比喻的事物:利剑、清泉、钻头、砖头、大炮、良药、烈火、犁铧、播种机、收割机、明灯、火把、航船、风帆、桥梁、火箭、钥匙、推土机、加油站、春风、摇篮。 [例文]

勤奋是什么 勤奋是利剑,可以劈开困难的荆棘;勤奋是清泉,可以 浇灌智慧的鲜花;勤奋是钻头,可以开掘才华的宝藏;勤奋 是砖头,可以砌起知识的大厦;勤奋是大炮,可以摧毁学习 的障碍;勤奋是良药,可以治愈懒惰的疾病;勤奋是烈火, 可以焚烧愚昧的杂草;勤奋是犁铧,可以开垦事业的沃野; 勤奋是播种机,可以为我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勤奋是收割机,可以为我们收获胜利的庄稼;勤奋是明灯,可以照亮人生的 道路;勤奋是钥匙,可以开启科学的大门。 [例文评析] 上述比喻句都是按“本体+喻体+作用之中嵌入抽象语” 这样的格式造出来的,嵌入语均未重复,显得错落有致。这 段话精炼优美,富有哲理,值得背诵。而且还可灵活运用, 比如遇到《论毅力》《论自信》《论自强》为类的议论文, 只须把上述句子的主语换掉,再想想是否合情合理,妥当的,可采用,不妥的,加以改造。如:“勤奋是钥匙,可以开启 科学的大门。”摇身一变,“毅力是钥匙,可以开启科学的 大门。”便可运用。这种句子能为议论文增添文采。 二、正反排比法 [训练点拨] 1、从正面提示外延:列举要领所涉及的各种具体表现,用肯定的形式构成排比句。比如阐述“幸福”的外延:当你

议论文的语言

【考点聚焦】议论文的语言 ●河北真题 1.(2008年《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 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第四段原文: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答案: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工夫。 2.(2009年《读书杂谈》)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 出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删去。“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常见考查方式 1. ●阅读方法解密 词句理解要把词句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联系上下文领会其含义。语言品析,要牢牢把握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 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 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 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段落作用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议论文阅读 段落作用

在中考议论文中,有一类题型是对于学生分析段落作用能力的考查。段落可以是议论文首段,中间段,也可以是末段。 首段①引用名言开头(引用名言、道理论据、道理论证) 段落作用②用事例(故事/现象)开头(事实论据、举例论证)内容结构中间段 末段 分析议论文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这一段的论述内容及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结尾是否有照应关系等。 【议论文首段作用】要看议论文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首段具体内容去具体分析。 其作用一般有: ①点题。 ②提出的观点,引出论点或论题,引出下文。 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④充当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论点)。 ⑤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⑥增强说服力 【议论文末段作用】 ①总结全文,阐述了……,强调了……(要根据文章论述内容来做答) ②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突出中心论点 ③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是否有照应关系 【课外拓展】: 点题:就是用扼要的话把谈话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 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 暗点: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

阅读1 (2015年淄博)《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11. 文章第①段用爱因斯坦的事例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用名人事例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论点、论述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议论文首段作用要看议论文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首段具体内容去具体分析。本文第①段举例,其作用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阅读2 (2015年威海)《读书》 22. 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3分) 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1分),不必全跟着“我”学(1分)。照应开头(1分),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末句作用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末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这一段的论述内容及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是否有照应关系。 阅读3 (2015年河南)《为什么不读经典》 1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②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出下文。(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看,文章先引用马克·吐温的话语,引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从而引出“人们为何对经典敬而远之”的论述话题。从结构看,最后的问句,引出了下文的论述,既引出下文,又统领下文。 阅读4 (2015年山西)《人,要有五识》 20. 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此类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⑤段开头强调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指出有的人有“见识”缺乏“胆识”。第⑥段承接上文的理解,强调“胆识”不仅仅是“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是对上文观点的有力补充,这样使作者的论述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阅读4 (2015年模拟试卷)《“神题”侵害大学精神》 12. 作者用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一个片段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4分) 引出议论的话题;用作事实论据引出(证明)观点。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答题方法归纳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方法归纳 一、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1)对论点的要求: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等论证论点的方法。阅读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 读。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 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这两个概念在平常教学和毕业复习时要反复讲清楚,并强调学生区分。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锤炼议论文的语言 教师版

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文语言的锤炼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复习目标 锤炼议论文语言,努力使议论文语言更加准确、简洁、严密、优美 二、导语 《2010年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语言要求: 基础等级:语言通顺要求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 发展等级: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 以上只是从宏观上对作文语言的总体要求,议论文的语言除了要达成上述要求,显然还有更加具体的要求。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研读语段,指出不足。 语段一: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分寸。例如雕刻眼睛时要求将眼睛雕刻得较小大来助于修改,而将雕琢鼻子时却要求雕得较大来利于修改,所以处理事情都要有分寸。善于把握分寸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正因为有了对雕刻的较好把握,许多的艺术品惊艳于世,正因为有了师长对孩子的天真想法的保护,才会创造出《阿凡达》这类惊世的作品。正因为有了对作品的文字的取舍,才会缔造出良好的文章,因此,处理事情定要把握分寸。(张同学《把握分寸》) 不足:1、不美。总体感觉,语言比较贫乏,语言不具说服力。 2、不准。细节上关于《阿凡达》主题的说法也不够准确。有关雕刻的例子更 多的是讲“做事要留有余地”,与观点不符。 语段二:微笑是自信的体现。无论什么时候微微一笑展现出的都是自信。李白是微笑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用微笑展现出自信。博尔特是微笑者。当比赛开始前,在一个个介绍参赛选手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在人群中发现博尔特。他东张西望,一直带着最灿烂的微笑。这种微笑就像阳光一般,充满着朝气,仿佛像世人承诺着自己一定会成功。他相信自己能拿下冠军,“火星人”和“闪电”这样的外号不是随便叫的,不错,冠军就是属于我。博尔特用微笑展现出自信。因此,我们要自己只要充满自信,就能笑对人生。(吴同学《微笑》) 不足:1、不准。“李白之笑”是一种大笑狂笑,而不是一种微笑。以此为例,不准。

议论文专项训练---语言(含答案)

课题: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课型:新授课主备:胡青松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初三(_______)班第_______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用太细致。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5.语言生动表现为: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典型考题。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分)。 (二)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 文/林治波 ①前不久,“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省秭归县的朋友来访,忧心忡忡地谈及脐橙的销售问题。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一个手机短信让全国的桔子卖不动,我们担心桔子的命运会在脐橙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