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千人大会

七千人大会


第二节 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一、政治形势
1、高层分歧。
在刘看来,问题已暴露得很充分了,党内的思想统一已有了基础。在1961年5、6月份的北京会议上,刘以沉重的语气说:“我们在座的同志应该是有经验了吧!饿了两年饭还没有经验”?“回过头来考虑考虑,总结经验,我看是到时候了,再不能继续这样搞下去了”。《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8页。“照这个趋势,不采取坚决的措施,拖下去要灭亡!”
除刘少奇外,在中央一线工作的周恩来、邓小平等也都支持召开一个大会,在全党范围内总结经验,统一认识争取快快改变被动的局面。
毛刘的分歧。毛在1961年8月就说过,形势已“退到谷底走向反面”,“是一天天向上升了”。在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说“大跃进以来,总的来说办的好事是基本的。有些缺点,也已经被总结起来了。好的成功的、错误的统统总结起来了,就成了财富”。因此,他提出:“明年要大抓一年,都要跃进。他指望通过七千人大会为新的跃进鼓气,使全党振作起来”。
两人虽然看法有分歧,但在通过开一个全党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上却取得了一致。
在毛的同意下,邓组织系统地清理了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来的文件。搞了两个汇编。
2、中层和基层干部的思想状况
党的中层和基层干部的思想也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心情既感沉重又感迷惘。也有一些人不认输、不服气,在等待形势好转继续跃进。
中央有关调整的八字方针早在1960年就已确定,但政治气候变幻莫测使很多干部仍心有余悸,担心有朝一日形势一变,再来一次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把自己栽进去,因而对调整持敷衍、观望态度。
在工业方面不急于去关停并转亏损企业,成了一种最小风险的态度。
如果认识不统一,已被延误执行的调整政策还将继续延误下去。
二、大会内容
大会分歧反映了党内的矛盾。
1、刘代表中央作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根据毛的意思确定了如下的基调:“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各方面的工作正在不断地改进”。“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时期已经渡过了”。报告列举了12条成绩,4条错误,16条经验教训。报告并没有真正反映刘少奇等人的思想,它是各方互相妥协的产物。
2、基层干部的讨论。
最初限定的议题是:“反对分散主义,加强集中统一”。
书面报告着重批评了分散主义,批评了一些干部说假话、不实事求是,搞强迫命令、脱离群众。占参加会议者多数的基层干部目击了大跃

进的全过程,他们知道造成灾难的更本质原因。把错误说成是主要由他们下面不正确的执行所致,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他们在讨论中提了大量的尖锐问题:
①为什么饿了两年饭?是大跃进还是大跃退?
②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还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③人民公社不办是否好一些?要不要客观条件?批“条件论”或“唯条件论”对不对?
④是不是“左”比右好?“‘左倾’错误是方法问题,右倾错误是立场问题”的认识对不对?
⑤能不能用具体指标、数字来确定“左”或右问题?
⑥为什么说老实话的人吃亏,而说假话的人占便宜?
⑦ “三面红旗”抽象地说是正确的,具体分析是否仍然如此?“跃进与否以什么标准衡量”?
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减产了,对大跃进怎样理解”?
⑨ “高指标,大规划是不是执行路线的错误”?“路线是正确的,为什么有些错误和缺点是全国性的”?
⑩ “路线是正确的,为什么有些错误和缺点是全国性的”?
⑾“现在工业调整,农业恢复,能不能说还在继续跃进”?
⑿“这几年实际工作中出的毛病,能不能说成主要是没有经验?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也都没有经验,都办得很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也没有经验,为什么单在这几年发生大问题?”
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书面报告可以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的。
也有一些代表认为三面红旗是正确的,强调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科学根据,并说在三面红旗照耀下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绩。他们对报告的低调很不满意,认为报告中指标讲得不响,不能反映大跃进的速度,不能鼓舞人心,动员全民干劲。他们要求批判对三面红旗的各种“模糊的认识”。
3、中央报告起草委员会的认识。
有关责任的分解。
基层代表的意见,反馈到由中央高层领导构成的中央报告起草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意识到现在的情形是中央现成的说法无法统一代表们的思想,代表们基于沉重的教训对文过饰非式的总结经验存在着强烈的不满。
彭真的发言,他直言毛泽东的错误,他指出三五年过渡问题和办食堂都是毛泽东批的。他说:毛主席的威信不是珠穆朗玛峰,也是泰山,拿走几吨土,还是那么高;是东海的水,拉走几车,还有哪么多。现在党内有一种倾向,不敢提意见,不敢检讨错误,一检讨就垮台。如果毛主席的1%、1‰的错误不检讨,将给我们党留下恶劣影响。省市要不要把责任都担起来?担起来对下面没好处,得不到教训。各有各的帐,从毛主席直到支部书记。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

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6页。
4、刘的口头报告
1月27日召开大会,撇开书面报告作了一个口头报告。口头报告以鲜明的观点回答了代表们提出的许多尖锐问题。
①形势估计。口头报告没有重复书面报告“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的基本估计,而是说目前“我们在经济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困难的”。
②否定大跃进的成绩。三年来“我们的农业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了。减产的数量不是很小,而是相当大”。“两三年以前,我们原来认为,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这几年会有大跃进的。……可是,现在不仅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9页。
③困难产生原因。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虽然也承认有工作中的失误,但他强调的是特大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和逼债以及阶级敌人报复。刘少奇取消了其他原因,只讲了天灾人祸,两条中又是人祸大于天灾。
④在讲到成绩和缺点的比例关系时,刘少奇大胆地突破了只能讲“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这个已确立多年的政治界限,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即在此问题上触了众怒。刘少奇说: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还不止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点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1页。
⑤人民公社问题。问是不是办早了时说:“当时不办,也许可能好一点。问题是已经办起来了,还是应该逐步把它办好。……现在,人民公社只能搞这么多优点,再多的优点现在搞不成。”他一方面维护了中央规定的政治界限,一方面又说:“但是再经过5年、10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候,就可以更进一步地作出结论”。
⑥有关党内民主。他尖锐地指出:“党的组织、国家组织和群众组织中的民主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窒息”。大声疾呼,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会使我们党和国家政权发生变质的危险。
5、林彪的讲话
党的主要领导产生了分歧,毛泽东处于一种不利的、被动的境地。“三面红旗”虽不能倒,彭德怀案虽不能翻,但岌岌可危,这时,林彪再一次提供了毛泽东所急需的支持。
①他高度肯定了三面红旗,称三面红旗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三

面红旗正处于不断的完善中”。“这几年我们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缺点,不是总路线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中间的毛病”。“事实证明,可以大跃进,应当大跃进”。
②在讲到犯错误原因时,提出了“付学费”说。在谈到困难产生的原因时,他说这“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较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我们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5-1046页。
③针对党内部分领导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与毛泽东产生分歧,林彪强调“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党更需要团结,更需要跟着毛主席走”。意为怀疑“三面红旗”和毛泽东领导的正确的人,将承担破坏党的团结的责任,将使党在反修防修的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局面。
6、毛的讲话
1月30日,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以风趣幽默的语调批评了那些缺乏民主作风的干部。并认为对一些干部的错误处理是对他们革命意志的一种锻炼。最后以诚恳、谦虚的姿态作了自我批评。
他的自我批评深深感动了与会代表。经过三年困难,毛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有了新的认识,也不再提二、三年超英的话了。他说:“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三、对七千人大会的概括
1、成果和局限
七千人大会的最大成果是在工业调整上统一了认识。但它又存在一个局限,调整只能在维护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行。
2、毛刘的裂痕。
①针对刘少奇不愿对三面红旗作定论,要过五年、十年再作结论,毛泽东在讲话中专门作了回应,说明三面红旗是正确的,只是来不及制定出具体的方针、政策、办法以致下面的干部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
②关于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毛泽东坚持认为是缺乏经验。说错误难免,不犯错误,天诛地灭。这就阻止了刘少奇等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总结经验教训的尝试。
刘少奇在口头报告中对大跃进的大胆批评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在会后主持的工业调整,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这是以后文化大革命的一根伏线。1966年,毛泽东在题为《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中,指责了“1962年的右倾”。文革初期,江青直言:“七千人大会憋了一口气,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出了这口气”。
相反,毛泽东对林彪在会上的讲话

却大加赞赏:
1962年,毛在就修改林的讲话致田家英、罗瑞卿的信中说:“此件通看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6页。
4月29日和30日,毛在武汉梅园同罗瑞卿的谈话中,要他向林彪学习。毛泽东与刘少奇等的距离越来越远,与林彪等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