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自己的总结)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自己的总结)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自己的总结)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自己的总结)

识记:

1.口头传播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传播方式

2.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是最原始的符号传播形式

3.手写新闻传播的形式主要有:(1)官方公报(2)新闻信

4.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报是:(1)古罗马帝国的《罗马公报》,后人又称《每日记闻》(2)

中国唐朝的邸报。

5.新闻信以书信形式传播新闻,有官方和私人两类。

6.1450年,德国约翰尼.古登宝发明了金属伙子印刷术。

7.德国的《福格斯新闻》是16世纪最著名的受潮小报之一。

8.1609年,德国奥格斯首先出现了周报《通报——报道或新闻报》

9.1621年英国最早的周报是《每周新闻》

10.法国的定期周刊出现于1631年,“法国报业之父”勒诺多创办了《公报》

11.1650年,德国创办的周报《莱比锡新闻》被工人为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12.世界上最早的杂志是1665年巴黎出版的《学者杂志》

13.字长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政党报纸时期。

14.政党报纸的性质:是各政党‘政客争夺政治、经济权利的舆论工具。

15.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管制出版的国家。

16.1530年,英国正式设立黄吉特需制度,规定出版物须经批准,否则禁止出版。皇家特许

制度阻碍了英国金带报业的发展。

17.157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改成“星法院”

18.《伦敦公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9.弥尔顿在1644年出版的=了《论出版自由》。被认为是现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20.1621年,伦敦出现了英国史上第一份周报《每周新闻》

21.1702年爱德华.马利特在伦敦创办的《每日新闻》是英国第一架日报

22.18世纪初,英国最受欢迎的三大著名杂志《评论》《闲谈者》《旁观者》

23.笛福是英国第一位职业记者,人称“英国新闻事业之父”

24.18世纪初的三大朱明宝人:笛福、斯蒂尔、艾狄生

25.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向所有报刊征收印花税,同时征收新闻纸

张税和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26.1609年,波士顿印刷商本杰明.哈里斯出版了北美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

27.1704年4月24日,波士顿邮政局长约翰.坎贝尔创办了北美第一份连续发行报刊《波士

顿新闻信》

28.1733年发生的“曾格事件”是北美人民为捍卫出版自由而进行的无畏战斗。

29.美国资产阶级四大宣传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塞缪尔·亚当斯、托马斯·潘恩、托马

斯·杰斐逊

30.1631年“法国报业之父”勒诺多创办《公报》

31.1777年元旦创刊的《巴黎新闻》使法国第一张日报

32.1789年八月26日,法国国会会议通过《人权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

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33.1819年,在司法部长赛尔推动下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赛尔新闻法》

34.1881年7月29日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发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35.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成文的新闻法规《报纸印行条例》

36.1871年1月,日本第一份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创刊

37.英国第一份获得广泛成功的便士报《每日电讯报》

38.《泰晤士报》创办月1785年元旦,有约翰·沃尔特主编,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

39.纽约三大廉价报纸(1)本杰明·戴的《太阳报》,这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2)

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3)格里利的《纽约论坛报》

40.法国的廉价报《世纪报》和《新闻报》

41.1837年创办的《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最有威信的报纸。

42.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注意报纸是1848年在德国创办的大型政治日报《新莱茵报》

43.三社四边协定完成了早起通讯社对世界新闻通讯事业的垄断。1934年,该协定被废除。

44.安莎通讯社,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

45.共同通讯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

46.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

47.中东通讯社,是阿拉伯最有影响力的通讯社

48.威廉·赫斯特,是美国黄色新闻之父,主持《纽约新闻报》

49.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于1896年创《每日邮报》,

被认为是英国大众报纸的典型。

50.英国第一架抱团是北岩创建的《每日邮报》是北岩报团的起步

51.法国早起报团有:(1)普鲁沃斯特报团2)科蒂报团(3)温德报团(4)帕特诺特报团

52.《海峡时报》在新加坡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

53.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一种理想格局。

54.《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是美国久负盛名的三大传统报纸

55.目前在美国影响最大的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56.《读者文摘》是美国销量最大的期刊

57.《世界报》。法国影响最大的日报

58.联邦德国三大报《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

59.1920年11月2日,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兹堡组件了KDKA电台,这是美国第一家

也是世界第一架想政府部门领取执照的广播电台,他的开播标志这世界最早的广播电台正式建立。即:1920年是世界广播诞生的标志。

60.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台开始定期播映电视节目,从此世界电视事业解

开了序幕。

61.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首先播出才是电视节目。

62.依据广播电视机构的设立目的、同国家的关系、财政来源等情况,各国广播电视机构的

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种类型“(1)私有私营制(2)国有国营制(3)社会公营制

63.美国广播公司(ABC)

64.福克斯广播公司(FBC) 总部在洛杉矶,业主为鲁泊特·默多克

65.英国广播公司(BBC),被认为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石,成立于1922年10月18

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713980.html,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980年6月创办,通过卫星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

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每天24小时持续播出电视新闻。是美国影响最大,实力最强的卫星电缆电视台。

67.美国之音广播电台(VOA),1942年创建,总不在华盛顿。代数与美国新闻署,以新闻

性节目为主,兼有可惜、体育、文艺以及英语教学。

68.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于1927年2月,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经费

来自广告广播收入。1941年正式开办电视。1995年8月,威斯汀豪斯公司电器公司收

购该公司。

69.1950年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日本广播电视业的基本法律。这就是影响至

今的“电波三法”——“电波法”“广播法”“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

70.日本广播协会(NHK)是根据1950年“广播法”设立的,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

71.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法国,哈瓦斯通讯社。

72.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1775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菲逊起草《独立宣言》。

73.近代报刊发展的6个时期: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2)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

党报刊3)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4)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与发展5)过度时期的报业6)现代报业的发展

7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75..《真理报》:在彼得堡问世,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

76.四大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美国联合通讯社。

77.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报纸:俄国,1912年,《真理报》。

78.美国最早的廉价报纸:1833年美国纽约的《太阳报》首次以每份1美分的售价出售。

79.

名词解释:

1.政党报纸——其政治上倾向鲜明,经济上以来政党支持,报价高昂,以政客和上层资产阶级为读者,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的一种报纸,是各政党、政客争夺政治、经济权利的舆论工具。

2.“星法院”——157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改为“星法院”专门手里民事、刑事,特别是政治等方面的案件,它严重阻碍了英国出版业的正常发展,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字长阶级报刊的仇视和镇压,以及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3.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4.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5.《泰晤士报》——1785年元旦约翰.沃尔特在伦敦创办,迅速成长为英国著名大报。19世纪末受大众报纸冲击,处境困窘。1908年被北岩收购,重获生机,现属新闻国际公司。该报报道严谨,消息灵通,新闻全面。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金融界人士和上层知识分子。

6.《新闻出版自由法》——1881年,第三共和国议会通过。标志着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最终确立。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7.曾格事件——1733年,曾格在他创办的《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片疾风州总督的文章,政府

指控曾格犯了“诽谤政府”罪,将其逮捕入狱。80岁的律师汉密尔顿赶到纽约为他辩护。他向陪审团论证了“谎言才构成诽谤”的原则。陪审团宣布曾格无罪。这一事件推动了英国本土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8.《纽约时报》——1851年亨利·雷蒙创办。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接办。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由于风格古典严肃,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

9.《罗马公报》——公元前59年,罗马执政官乌斯·凯撒下令,在罗马公共场所每天颁布手抄公告《罗马公报》并由书记官抄写多份传送罗马各地张贴示民。后人又称《每日纪闻》

10.《时代》——1923年创刊,是世界上第一份新闻周刊。它的特点是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解释,并配以照片。开创了解释性报道的先河。

11.《论出版自由》——《论出版自由》在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中,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撰写。反对当权长老派的跋扈。此书最初是1644年作者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也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

12.VOA——美国之音广播电台。是一家提供45种语言服务的动态的国际多媒体广播电台。创立于1942年,是全球最著名的汉语广播机构之一。

13. 2.普利策:1878年,普利策出价2500美元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后与当地《邮报》合并为《圣路易斯邮讯报》,后又买下《纽约世界报》。他所提出的办报方针、办报思想成为现代资产阶级报纸普遍遵循的原则。《纽约世界报》则成为现代报纸的典型。普利策及其《纽约世界报》开创了资本主义报刊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他创造了编辑写作制,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他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于1911年去世,生前立下遗嘱,设立普利策奖,该奖后成为美国新闻最高奖。

14. 3.报团:报团是一个报业公司在两个以上的城市拥有两种以上的日报,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15. 8.《火星报》:1900年《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出版地由于多种原因几经更换。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了评论。这是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当时《火星报》实际上起着俄国工人运动指导中心的作用。

16. 11.手抄报纸:16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人员,并产生了商业化报纸——手抄新闻。手抄新闻以刊登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脱离文件告示和内传情报痕迹的纯粹新闻了。到17世纪初,定期印刷报纸在欧洲主要国家陆续出版。为此,新闻就从与历史、情报的混淆状态中彻底分化出来。

17.《世界报》——法国影响最大的日报之一,在法语国家地区极具影响力,国际知名度颇高。创办于1944年,主要读者多为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社会精英人物,可以说是法国最有威望的报纸。版面严肃,很少刊登图片,不发黄色新闻

18.《读卖新闻》——1874年创刊于东京,1924年以后陆续兼并9家地方性报纸,一跃成为日本三大报之一。该报突出“庶民性”“通俗性”的办报风格,注重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读者主要是一般市民,中小业主。

19.《新莱茵报》——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注意报纸,1848年在德国科伦创办。

《新莱茵报》的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座丰碑,它的办报思想,宣传特色和战斗传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莱茵报》的办报方针: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一切宣传都为实现革命的纲领路线服务 2.联系群众,干预运动,知道斗争 3.强烈的革命爱憎,无畏的战斗精神

20.

简答题:

1.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原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新闻事业诞生的决定因素②政治历史

的演变也是新闻事业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新闻事业诞生的客观条件:(1)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及普及,新闻出版物成本降低,报刊

的大量生产条件成熟(2)交通业与邮政业的发展迅速,报刊的定期化条件成熟(3)人口集中,城市发展,形成大规模的新闻出版物读者群

3.发展中国家的报业特点

答:1)早期报刊多四殖民者创办。2)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成长。3)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为这些国家的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各国在取得独立以后,建立自己的报业体系。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

答:1)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报刊体制在苏俄确立形成。2)二战结束后,又有欧、亚、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报业得到很大发展。3)“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的报业结构和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5.报业垄断的标志以及垄断资本控制报业的手段

答:报业垄断的两个标志:1)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2)“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垄断资本控制报业的手段:1)通过报团控有报纸的所有权;2)通过通讯社、特写辛迪加控制报纸内容;3)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的普遍方针。

6.当代世界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动向

答:进入20世纪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新闻通讯社有显著的发展与变化。1933年沃尔夫通讯社衰亡;1940年哈瓦斯通讯社瓦解,二战结束后在其原有基础上建立了法国新闻社;苏联十月革命后成立了罗斯塔通讯社,1925年改组为塔斯社;路透社、美联社几乎没有受到战争影响。现有4家世界性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一些国家创办自己国内的

通讯社。

7.世界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答:1)黑白电视阶段;这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2)彩色电视阶段;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终于攻克难关,1949年美国制造出彩色摄影管和彩色显象管,随后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3)卫星电视阶段;其发展迅速。

8.世界上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有哪些

答:1)国有国营;这是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2)国有公营;这是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3)社会公营;①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的

②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4)私有私营;这是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

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5)公私合营;指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

9.廉价报纸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的读者群。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10.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这5种传播形式可以说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五座里程碑。

11.无线广播是怎样诞生的

答:1864年英国科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提出发射性电波可以进行无线传送的论断。1884年德国科学家赫兹依据此理论从事实验,最终发现了无线电波的特性及产生、发射与接受无线电波的方法。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进行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都获得了成功,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点收发报机。

12.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答: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媒介改良与发明而增强的;传播活动的形成也是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每个新闻传播时代都是以技术突破为前提;传媒发展过程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每种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积累、升华、传递,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一面。

13.举例说明世界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大差异。体制有两层意思:①

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目前主要几种体制类型: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一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一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

14.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创立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主

要阶段:(1)出版管制与出版自由阶段(2)政党报纸的黄金时代(3)应运而生的廉价报纸时期

15.为什么会经历政党报纸时期:(1)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民主非常活跃,各政党或党派

都纷纷创办或控制一批报刊作为自己的舆论阵地,宣传政见(2)政党报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价格昂贵,发行量少,广告收入有限,因此要依靠政党或党派的津贴

16.弥尔顿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主要内容(即从哪些方面说:言论出版自由是人

与生俱来的权利)和意义:(1)从读者角度出发,指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有知道事情真相的权利。(2)从检察官的角度他指出,检察官的水平往往低于作家的水平,他们对出版物的预审,旺旺是有害无益的。即使检察官有一定的水平,也可能被偏见和流俗所蒙蔽(3)弥尔顿强调,旧思想本身而言,即使禁止出版,也无法禁止它流传,因此禁止某些出版物的企图最终是徒劳的。

意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从他的这些思想出发,提出“观念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的概念,并以此形成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论出版自由》被认为是现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17.托马斯·杰斐逊一生为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1)为保障新闻自由权

而不懈努力,经过依他为首的民主派的坚决斗争,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十条修正案,即“人权法案”。两个多世纪以来,“人权法案”有效的保障了新闻自由的权利不受侵害(2)最早提出新闻自由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他指出,政府一定要接受人民的监督。监督的方式是通过公共报刊。(3)坚定新闻自由的重要意义,强调报纸启迪民智的作用。

意义:杰斐逊为维护新闻自由做出了接触贡献,他关于新闻自由的观点被美国新闻学界视为经典,尤其是它关于保质期第民智的思想,对美国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8.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于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

被认为是英国大众报纸的典型。

19.《每日邮报》的特点:(1)精心试刊,周密准备(2)内容丰富,应有尽有(3)精编

易读,深刻鲜明,以面对“忙人”、“穷人”。

20.法国廉价报:《世纪报》《新闻报》

21.发过廉价报纸的特点:(1)有鲜明的政治特色,这一点迥异于英美两国的廉价报纸:1.

内容上,仍然有大量的政局分析、议会辩论充斥其中,政党倾向溢于新闻纸上 2.就经营管理而言,一部分报纸难以摆脱政府、企业的津贴自助,因而也无法实现不代表任何政治集团的初衷3.就政治立场而言,个廉价报纸均标榜自己巢湖党派之争,是指上法国没有议价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报纸(2)法国廉价薄纸长期与政党报纸并存发展,在读者群数量、报纸独立性、企业化成都诸方面,均难与英美廉价报纸相提并论,发展很不成熟。

22.英美廉价报纸的特点:(1)政治上,它标榜超党派的独立性。(2)新闻业务上,它加

强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新闻以及煽情性、刺激性新闻的报道力度,写作风格活泼通俗,在内容上以新闻为主,政论以言论为主。(4)版面编排比较活泼、生动、醒目。

(5)读者对象上,以社会底层的平明大众作为自己的读者对象。(6)廉价报纸售价

廉价

23.苏联报业体质的特点:(1)全报刊均属国家所有,是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

各级报刊必须绝对服从各级党委的领导(3)新闻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4)报刊从事发挥批评与监管作用,组织劳动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竞赛。

24.《泰晤士报》经营特点:1.报道方面,大量刊登国际新闻和政治新闻,派遣记者赴国内

外热点地区采访以获取度假新闻,高薪冯清优秀作家撰稿,努力把报纸办打高雅不俗。

2.在言论方面,追求客观独立公正,以遍布全国的记者网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情绪和意见,

作为评论的一句,是该报逐渐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3.在经营方面,拒绝接受政府津贴,完全脱离与政府的经济关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独立自主 4.在印刷技术上,最早使用整齐印刷机、轮转银砂机,迅速提高印刷速度和质量。

25.普利策的《世界报》,普利策成功的办报策略在于:1.发起社会运动,推动社会改革,扩

大报纸影响 2.以国际国内要闻为主,加以大量轻松、刺激的煽情性新闻,以扩大销路,引起读者兴趣。 3.以高质量的社论支持新闻性报道和社会改革 4.篇幅多,报价低,创刊时售价2美分,以后版面增加至12~16版,仍然保持售价不变5.版面创新,首先采用木刻插图和彩色连环画活跃版面,最早开始刊登彩色联华华“黄孩子”漫画6.重视发型工作,以各种有奖活动刺激销售,最有名的是“内莉·布莱猜谜比赛”。

26.1912年5月5日,群众性工人日报《真理报》在彼得堡问世

27.复刊后的《真理报》为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准备:1.旗帜鲜明

的揭示了资产阶级玲市政府的反动本质,提出必须吧革命推向前进的口号。2.《真理报》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统一全党思想,二月革命后,党内党外如何对待零食政府问题上意见纷纷,工人群众思想混乱. 3.宣传四月代表会议,争取工农兵群众,退队改组苏维埃4.宣传武装起义的仿真,推动十月革命的胜利

28.《纽约时代》的特点:1.新闻全面,内容详实,以充分报道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和全文

看在重要跳跃、文件著称。2.面向政界、知识界和企业界人士,是国会议员、高级官员、工商巨头和许多国家首脑的必读报纸。

29.黄色新闻的特征: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3、

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异的标题和版式;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7、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

30.对黄色新闻的评价:积极影响:1.使报纸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大众化事业2.在新闻业务上

做了一些变革,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3. “黄色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发展了现代新闻报道的“故事模式”,反映了传媒的两种功能之一:讲述故事。

消极意义:1. 它践踏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2. 黄色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报道毒害了人民的心灵3.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

31.为什么《太阳报》是第一份世界上成功的廉价报? 1.首创街头零售的发行方式,没份

售价1美分,并给报贩一定折扣来促进发行。2.《太阳报》侧重本地新闻报道,突出社会新闻和犯罪新闻。它的宗旨是只要能娱悦读者的一切事情都刊登,于是就出现大量人情味新闻和煽情性新闻3.《太阳报》以售价低廉,赢得巨大销量,又以巨大销量吸引大量广告,以大量广告保障报纸更新设备,进而大量发行。

32. 如何评价目前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

世界新闻传播中存在的矛盾:(1),就新闻传播力量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悬殊,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和传播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2),就新闻信息的流向而言,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先进的北方流向落后的南方。(3),就新闻传播内容而言,存在着严重的不客观、不公正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机构依据西方社会的政治观点、价值尺度、文化传统来采制、筛选新闻,关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是片面的、带有偏见的,有时甚至是严重歪曲的。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样一种公正合理的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应当是世界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一种理想格局:(1),按照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反对国际新闻垄断,反对运用新闻传播工具为侵略扩张服务。(2),新闻传播媒介在全世界均衡分布,不仅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体系和手段,而且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3),实行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新闻交换原则,实现信息流动的双向化、均衡化。(4),强调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维护国家独立,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反对主观偏见、歪曲诽谤。(5),各国共同制定并遵守国际新闻法规。

33.试分析廉价报纸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1、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

2、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3、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不依赖政府或者政府的津贴

4、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

5、读者对性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

6、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可读性强。

影响:1、促进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2、政治上,面向平民化的报纸,虽然不再是政党角逐的工具,不像以前的贵族报纸和其他报纸,其本质仍是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3、促进里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报纸都要去独立经营、自由出版,报纸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少数的贵族,而是转向了社会大众,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得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大众也能接触到报纸,报纸的受众及影响范围一下子扩大了数倍,这为报纸向大众传媒的进化再一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4、促进了媒介的商业化经营。这一时期由于受众的扩大,报纸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同时报纸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广告业,廉价报纸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其次是与报纸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包括印刷业、造纸业等。5、与技术的发展进步相互促进和互补。工业革命时期造纸印刷术

的发展推动了十大里昂廉价报纸的出现成为可能,而廉价报纸的盛行反过来又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6、对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也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34. 视评述普利策的新闻生涯及其办报成功的经验。

要点:①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也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位传奇报人,著名的普利策资金的创立者。他于1847 年出生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1864 年移居美国,参加了林肯的政府军。1867 年加入美国籍。翌年成了《西部邮报》的正式记者,从而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②1878 年,普利策先后买进路易斯城的两家报纸,并将其合并为《圣路易斯邮讯报》,这是当时美国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但普利策不满足于圣路易斯的成功。1883 年,他又以34 万美元的代价购进了面临绝境的《纽约世界报》,对该报迅速进行改组。使该报获得了新生。1883 年底,该报已从刚买进时的1.5 万份激增至6 万份,翌年突破10 万份。1887 年底,突破25 万份。在发行量增加的同时,他一方面扩大版面,另方面发展系列报,经营《世界报》星期版和《世界晚报》,这都获得了成功。1895 年前后,由于赫斯特的竞争,普利策报纸的黄色化程度越来越深。至美西战争前夕,《世界报》发行已达100 万份。1911 年,普利策去世,其遗产有2000 多万美元。根据他的遗嘱,从他的财产划出25 万美元,作为发给优秀的新闻、历史、音乐和戏剧作品的资金和年度资金,这就是有名的普利策奖。

③作为一个报人,普利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他能准确地把握读者的特点,并且能娴熟地运用生动的、夸大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内容和版面去迎合读者的需要;其次,他还很重视报纸的质量,着力经营独家新闻,再次是增加内容篇幅,降低报价、扩大发行、拓揽广告;再次是大胆地采用新闻图片、漫画、图件、素描等活跃版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发起社会运动,将民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有这些,对于当今从事报业的人,无疑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35. 简述美国商业电视传播的主要内容

美国广电业主要由私营的商业广电系统和非营利的公共广电系统构成,此外还有官方广播电视台、宗教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广播电视台等等。私营的商业广电系统一直占主导,而非营利的公共广电系统是商业性广播电视的一个重要补充。

36. 简述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阶段

答:近代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大体上有三个阶段:(1)工人报刊。大都为联谊会、互助会等工人组织创办,为团结工人进行经济斗争服务。(2)无产阶级政治报刊。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不少工人报刊也就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3)无产阶级政党报刊。19世纪后期,随着共产国际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治报刊进而发展为党报,成为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重要武器。

37. 试论外国广播电视机构的体制类型及其基本特点。

答:各国广播电视机构的体制,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一、国有国营,指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广播电视机构。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以视听费和广告费。二、国有公营,指为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广播电视机构。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但电台电视台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存在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视听费、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

收入。三、社会公营,指由社会各界或某个公众团体筹办并经营管理的电台电视台。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制范围内独立地进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经费靠视听费或各界资助、政府补助,个别辅以广告收入。国家依法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管理。

四、私有私营,指由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其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管理;通常以赢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五、公私合营,指由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电台电视台。所谓合资,是由国家和私人共同出资;所谓合办,通常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制作节目而后租赁设备播送。经费来自广告收入

38. 简述《真理报》在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

答: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恢复出版,它为准备和实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做法是:首先,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报纸反复说明,二月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离革命的全面胜利还差得很远。要想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就必须把政权从临时政府手中夺过来。其次,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这个提纲回答了革命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该报通过宣传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第三,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了代表会议,讨论了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各项基本问题,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真理报》广泛报道了这次会议的精神,推动了各项决议的实现。第四,直接宣传和推动武装起义。它首先从理论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起义的思想,同时大量报道各地革命委员会和赤卫队的活动,巧妙地完成了宣传和鼓动武装起义的任务

39. 简述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

答:1.高度的综合性。网络传播既有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又有传播形态的综合性2.高度的交互性。在电脑网络传播中,传受双方存在很大的交互性,他们的角色位置可以方便地、频繁的交替互换。3.高度的灵活性。网上传播和接受都具有灵活性。4.高度的渗透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渗透性不断提高。

40. 谈谈你对国际新闻传播现状的看法。

答:新闻传播的国际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际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是各个历史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反映。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力量悬殊,发展极不平衡。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新闻信息的流向不合理基本都是前者流向后者。3.国际新闻传播的内容存在种种不客观、不公正、不健康的现象。

41. 试论述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

答: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多次撰文作过比较集中的论述。代表性的文章有:《怎样保证立宪会议的成功(关于出版自由)》《关于出版自由的决议草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发言(1917:11、17)》《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党纲政治部分第三条草案(给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党纲委员会)》

42. 略论苏联新闻体制的特点及其功过利弊:

在苏联历史上,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新闻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

1.新闻媒介全部国有。所有新闻机构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均不得办报。

2.媒介管理高度集权。国家没有新闻法规,党的决定便是法律。所有的新闻媒介都由党委管理。为了确保媒介宣传与党的立场的一致,还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

3.媒介功能只重宣传。苏联报刊固守革命时期和战争年代的习惯,把宣传功能置于信息功能之上。报刊的其他功能也都被淡化,中央一级的报刊一般不登广告。

4.信息来源十分单一。公众的信息来源只有官方渠道,政府对外;来的信息采取封锁政策,限制了苏联人民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联系。

5.;媒介言论高度统一。《真理报》的言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他各报在言论上均仿效《真理报》并与它保持一致。苏共中央通过自己机关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了舆论一律。

苏联新闻事业的这种体制,具有集中、统一、封闭的特征。在十月革命前后和战争年代是必要的,也曾发挥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它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历史表明,这种体制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对于苏联人民行使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的权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的正常运作,已经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

43.欧美4大通讯社的创建、发展和变迁

美联社

1892年美联社正式成立于伊利诺州,目前总社设于纽约。美联社是一个合作性的非营利组织,在美国本土采会员制,会员缴交会费并发送新闻稿至总社,总社则免费提供各地新闻资讯给会员。而国外报纸、电台、电视若要获得新闻则须缴费订购。

合众国际社

合众国际社是目前世界上独立经营的最大通讯社,由于它是营利机构,可说是真正“卖新闻”的通讯社。它的总社设在纽约。除了发出新闻电讯稿之外,它还有几家附属机构,如“联合特稿通讯”(United Feature Syndicate)专门提供各报社漫画、专栏文章等特稿。

法新社

法新社的前身为哈瓦斯社,于1835年创立于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最早的通信社。二次大战后,法国政府将所有的电讯社包括哈瓦斯社合并为现在的法新社,并给予官方的补助。法新社除了发送一般新闻稿外,也提供工商行情、时尚流行及其他特稿。

路透社

路透社是英国最早的一家通讯社,由Paul Julius Reuter于1851年在伦敦创社。路透社主要在采访国外新闻,然后提供给英国国内的报纸、广播及电视,同时也将这些新闻发送给国外的订户。

44.资产阶级古典新闻自由理论思潮对欧美各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45.美国新闻史上掏粪运动的概括及其历史背景

掏粪运动,指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

“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文章分别揭露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城市弊端、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引导下,《人人杂志》、《柯里尔杂志》等也加入揭丑者行列。1905年以后,《柯里尔杂志》还

成为继《麦》之后揭丑运动的主力。该刊在1905年和1906年发表了许多涉及经济、社会问题的文章。

“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掏粪运动”中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正义与良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真正力量,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十年,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药物毒理学重点复习知识总结

药物毒理学简答总结 第三章 一、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及主要代表药 1.肝细胞死亡:对乙酰氨基酚、烷化剂 2.脂肪肝:丙戊酸、四环素 3.小管胆汁淤积:第一代头孢菌素、环孢素 4.胆道损害:亚甲基二本胺 5.肝纤维化:甲氨蝶呤、维生素A 6.血管损伤:达卡巴嗪 7.过敏性肝炎:氯丙嗪、氟烷 8.肝肿瘤:雄激素类、亚硝酸盐 二、肝脏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供丰富(1.5L/min) 2双重血供(门静脉2/3) 3.肝脏是重要代谢器官 4.肝血窦结构特殊 5.胆汁形成排泄 三、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和主要代表药 第四章 一、.药物引起肾脏损伤的类型有哪些 ①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氨基糖苷类、一、二代头孢、多粘菌素、过量阿司匹林、过量对乙酰氨基酚、金属离子、两性霉素B、麻醉药 ②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锂盐、含巯基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C、金属、汞制剂、吲哚美素、保泰松、利福平、磺胺类、海洛因 ③质性肾炎 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普萘洛尔、干扰素等 ④阻性肾脏衰竭(原因:结晶在肾小管沉积)药物:呋塞米、抗癌药、磺胺类 ⑤疮样综合征圈6其它:锂盐 药物:异烟肼、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苯妥英钠、氯丙嗪、利血平、奎尼丁、金制剂

二、肾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流丰富 2.肾小管浓缩 3.尿液PH变化 4.也可进行生物转化 5.免疫复合物易沉着 第五章 一、请例举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毒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是心脏传导速率减慢,早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影响动作电位延续时间,AV传导减慢; 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酚丁酚,扎莫特罗等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细胞死亡; 支气管扩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导致心动过速; 抗肿瘤药:如多柔比星等导致心肌病,心力衰竭; 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导致心肌病。 二、药物对心血管损伤类型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3.心肌炎与心肌病 4.心包炎 5.心脏瓣膜病 6.高血压 7.低血压 8.血管炎 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的机制有哪些 ①干扰离子通道和离子稳定:干扰Na离子通道、K离子通道、Ca离子通道、影响细胞内Ca 离子稳定 ②改变冠脉流量和心肌能量代谢 ③细胞凋亡与坏死,可诱导心肌凋亡药物:可卡因、罗红霉素、异丙肾上腺 第六章 一、试述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呼吸抑制 (1)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2)巴比妥类:抑制呼吸中枢 (3)筒箭毒碱:阻断呼吸及神经肌肉接头的N2受体,引起呼吸麻痹。 2、哮喘 (1)解热镇痛抗炎药:某些哮喘患者服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β-受体阻断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3)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等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4)麻醉性药物:氯胺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 (5)其他:青霉素、头孢、磺胺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B、新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疫苗、抗毒素、血清等生物制品(机制:1型变态反应)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 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的关系:P68-69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第七版 毒理学基础总结

毒理学基础总结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毒物性质与机体或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理和病理过程)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和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adverse/harmful effects)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毒理学的基本功能以及三大领域: 答:⑴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 ①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②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⑵三大研究领域: ①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②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③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2、毒理学方法: 答:体内试验(整体动物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 3、3R原则: 答:替代,减少,优化和改良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3、毒物(toxic substance , poison ,toxicant):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4、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5、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应在生物题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6、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毒作用。 7、迟发型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性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 8、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9、全身毒作用(systemic toxic effect):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后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10、剂量(dose):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11、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动物的暴露剂量被称为给予剂量。 12、内剂量:为经吸收到机体血液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13、靶器官剂量:为发生损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更好地反映剂量-效应关系,也称到达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 14、靶器官: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15、生物标志(biomarker):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通常把生物标志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16、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包括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标志。 17、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

绪论 1、农业生产的实质: (1)第一性生产:种植业(第一性的生产资料是土壤); (2)第二性生产:养殖业; (3)第三性生产:加工业。 2、土壤的特点:它具有再生能力,是可以连续利用的一种资源。 3、农作学: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农作制。 4、农作学的主要内容: (1)土壤耕作和管理;(2)低产田改良与合理利用;(3)作物与水分关系;(4)农作物的灌溉制度;(5)节水农作制,等。 5、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特点: (1)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也是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农田灌溉中涉及“植物—气候—土壤”整个系统; (3)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具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植物生产(农作物)。 第一章土壤形成与分类 1、土壤的定义: (1)定义一: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定义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溶液)、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的分类: (1)自然土壤:自然条件下,未经人类开垦耕作的土壤; (2)农业土壤(耕作土壤):经过人类开垦、耕种以后,原有性质发生了变化的土壤。 3、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的简称,是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其中,水、肥、气是物质基础,热是能量基础。 注:土壤之所以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4、土壤肥力的分类: (1)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 (2)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经过人为活动以后而形成的肥力。 注:在耕作土壤中,土壤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综合表现。 5、土壤生产力:在特定的耕作管理制度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6、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区别及联系: (1)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互为联系,但并不相等。 (2)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所谓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指的是土壤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及人为耕作、栽培等管理措施。(3)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因此,高产的土壤必定是肥沃的,但肥沃的土壤并不一定高产。 7、岩石的风化过程:地球表面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破碎,并使岩石等的成分和性质等改变的过程。 8、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环境毒理学期末重点总结--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毒理学定义: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己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外来化学物质: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和外界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 3、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①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物 ②主要任务:Ⅰ、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Ⅱ、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Ⅲ、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4、环境毒理学的特点 根据人体接触环境化学物的方式、条件及其后果,环境毒理学具有下列特点: (1)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泛,是整个居民人群,特别重视老幼、病弱等敏感人群; (2)它不仅研究环境毒物对居民偶然的急性危害,而且更注意研究其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对居民健康可能产生的慢性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等对肌体本身及其后代的潜在影响; (3)研究有毒化学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的毒性及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产生的综合影响。 5、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体外实验: 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的研究); 2)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3)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 4)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体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指一次染毒或24h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2)亚性毒性试验(称为亚慢性毒性毒性试验—一般认为1~3各月为宜,但具体试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人群调查: 3)慢性毒性试验(一般指6各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试验) 6、环境毒理学的实际应用? 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毒作用性质和机理、对机体发生这些毒作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 应用:制定环境卫生标准、评价环境质量、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⑴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 农业、( 传统) 农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套作)。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间作。 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容与基础。 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毒理学基础总结及重点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 简答题 1、简述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⑴经胃肠道吸收:吸收方式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还可以通过主动转运、滤过、胞饮或吞噬;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①化学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②胃肠道的酸碱度;③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胃肠的蠕动 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丛等也可对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⑵经呼吸道吸收:吸收对象气态物质(气体、蒸汽)气溶胶(烟、雾、粉尘);吸收的方式——简单扩散;主要的吸收 器官——肺;经肺吸收的特点经肺吸收十分迅速,仅次于静脉注射;不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全身。影响因素:①主要取决于脂溶性和浓度;②外源化学物在肺泡气中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浓度差;③血气分配系数;④肺通气量和经肺血流量;⑤气溶胶颗粒的直径大小。 ⑶经皮肤吸收:外源化学物经表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透阶段,第二阶段为吸收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①化学物溶解性: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脂/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光有水溶性或光有脂溶性吸收困难;②皮肤条件表皮损伤可促进外源化学物吸收。皮肤潮湿,促进吸收充血和炎症。 2、简述体内主要的贮存库及分布的毒理学意义。 答:⑴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①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清蛋白);②肝和肾作为贮存库;③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④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⑵意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的量,毒效应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贮存库是不断释放毒物的源头,使毒物在机体作用的时间延长,并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认为贮存库中蓄积的毒物是慢性毒性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 3、试述几种主要的排泄途径及排泄的主要物质。 答:⑴经肾脏(尿)排泄:分子量<60000,且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外源化学物分子,机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泌。⑵粪便排泄:①混入食物中的毒物;②随胆汁排出的毒物;③肠道排泄的毒物;④肠道菌群。⑶经肺排泄:体温下以气态存在的物质、挥发性液体。 4、简述生物转化的意义、主要类型以及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答:⑴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可以:①多数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毒效应减弱,水溶性增加,易于排泄;②一些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⑵生物转化反应类型:I 相反应和II 相反应;①I 相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②II 相反应主要——结合反应。 ⑶影响生物转化因素:①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②代谢酶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③遗传与代谢酶的多态性;④代谢饱和状态;⑤其他。 5、简述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阻遏,以及酶诱导的意义。 答:⑴许多外源化学物可引起某些代谢酶的合成增加并伴有活力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enzyme induction)⑵毒物代谢酶的阻遏(enzyme repression)指对某些代谢酶诱导的同时可阻遏另一些代谢酶的合成。⑶酶诱导的意义:①经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的化学物,在诱导物作用下,毒性作用降低的速度加速;②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升高的化学物,在诱导物作用下,毒性作用增强。 6.毒物经口和经注射在体内代谢的特点? a不同的进入机体的方式在吸收时的影响和吸收速度的不同;b两者在体内分布的差异性,毒物成峰时间的差异;c代谢前者在代谢的同时还有吸收,后者一次进入,代谢的时候无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毒理学重点汇总

毒理学上半部分总结 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需要补充和细化的地方: ⑴代谢活化的两相 ⑵癌基因的分类,具体机制 ⑶细胞恶性转化后的特点 第十六章药物致突变作用的研究及其试验方法 一、Ames试验 (一)原理 组氨酸缺陷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在加有致突变原的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回复突变,恢复合成组氨酸的能力成为野生型,能在缺乏组氨酸的的培养基上生长成为菌落,通过计数菌落出现的数目就可以估算药物诱变性的强弱。 正向突变 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 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 (野生型)回复突变(突变型、营养缺陷型) S9混合液 受试物 10098 多数致突变物和致癌物的检测 (三)计量设计 西药<=5mg/皿,中药可超过5mg/皿,最低剂量1ug/皿或0.1ug/皿,至少五种不同剂量(药物不溶于水可用DMSO或乙醇作溶剂) (四)对照组 用溶媒作阴性对照;已知致突变作阳性对照;使用间接诱变物作对照时,注意平行设加S9与不加S9的对照。 (五)代谢活化:S9(经诱导剂处理过的肝脏微粒体酶) (六)试验方法:渗入法;点试法 (七)结果判断 1、渗入法:当药物浓度达到5mg/皿仍为阴性者,可以认为是阴性。 2、点试法:凡在滤纸片周围长出一圈密集的回变菌落,该药物即为致突变物质,如只在平皿上出现少数散在的自发回变菌落,则为阴性。 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象,选材,剂量,实验设计(理解),结果判定,公式(考试不给)) (一)动物 1、细胞:中国仓鼠肺细胞(CHL) 2、剂量:至少三种不同剂量,高剂量以50%细胞生长抑制浓度,但最高不要超过10mmol/L, 中低剂量采用倍量稀释法。 3、代谢活化:S9(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进行体外代谢活化。 4、药物作用时间:非活化组分别作用24和28小时收获细胞,活化组作用6小时以上。 5、标本制作时间:分别在24和48h收获细胞制作标本,活化组可省略48h时间点。 6、对照:空白对照、阳性对照、溶剂对照和S9对照。

环境毒理学资料情况总结

环境毒理学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对个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对种群的损害作用及防治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护 3.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答:任务:阐述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和生物标记物,以便及早发现并控制污染;定量评价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确定剂量-效应关系,为相关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以及保护生物健康提供依据; 最终任务: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转化、排泄规律,毒性作用机制;污染物的结构、毒性及其机理及影响毒性的因素;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价;对人体损害的早期诊断与预警理论、方法、措施; 4.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体外实验、体内实验、模拟生态系统实验(P6-P9) 5临床观察和现场调查:(P8) 6.现代毒理学的特点:(P13) 7.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 1、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2、从整体试验到替代试验; 3、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 4、从结构-活性关系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5、从危险度评价到危险度管理; 8. 替代原则,及3R, 即,优化、减少、取代、 9.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体外实验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的研究);2)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3)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4)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体内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指一次染毒或24h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2)亚性毒性试验(称为亚慢性毒性毒性试验—一般认为1~3各月为宜,但具体试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3)慢性毒性试验(一般指6各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试验) 第二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暴露:环境潜在有害物以任何方式与生物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称为毒物的暴露。 2.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空间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过程.(P14) 3. 风化淋溶作用: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使岩石矿物的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 4. 生物性迁移:通过营养级在生物间迁移,并通过在生物体内的蓄积,随着生物体的迁移而迁移。 5. 生物浓缩:生物体从环境中积蓄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的现象; 6. 生物积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直接通过环境和食物蓄积污染物的过程,生物积累使污染物的积蓄随该生物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多。 7. 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

农作学复习重点

名解 农作学:亦称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农作制度:亦称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养地制度等的综合技术体系。 植物生活要素: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生态因素—对植物有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结构及个体生命代) 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持续农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提供人类对食物与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有利于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作法。

的种植方式。 换茬: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称为换茬。同一块田地上前茬作物收获后换种另一种作物→倒茬 周期性:是指一个固定的轮作方式有它的轮作周期。如豆类→小麦→玉米这个轮作方式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轮作。一个周期完成之后,如无重大调整仍按这个方式进入下一个轮作周期。 顺序性:是指成熟轮作方式,作物的排列顺序是在考虑了前后作物的协调性关系,有利于地力培养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因素而确定的,随意改变可能会造成茬口的混乱。 定区式轮作:划分面积大致相等的轮作田区,有严格的轮作周期和作物轮作顺序,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轮换,有明确的轮作周期表 换茬式轮作:以某一田块或地段为目标,无严格的作物轮换顺序和轮作周期,只着重考虑前后茬作物病虫害以及茬口衔接关系,实行灵活多样的作物轮换种植。 茬口:是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连作: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连续使用同一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 重茬:在生产上连作也称为重茬,但重茬更偏重于同一种作物的连年或连季种植。 养地制度:主要阐明如何培养地力,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包括农田培肥、土壤耕作、农田灌溉等。培养地力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力:是比土壤肥力更为广泛、更具综合性的概念。地力是在特定的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下由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与作物生长相适应而具有的生产能力,或称土地生产力。 土壤耕作:泛指运用农具作用于土壤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存在状况的过程与方法。 耕层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度约15~25cm。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各个层次中土壤矿物质、有机质与土壤总孔隙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它由各个层次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的三相比例所决定的,对调整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等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翻耕法:是在翻耕的基本耕作措施基础上,辅以表土耕作措施整理土垡的一种耕作法。 深松耕法:以深松耕为基本耕作措施,并辅之以耙、耱、镇压、中耕等表土耕作措施共同组成的一种耕作法。在较深的部位(耕深30~45cm)对土壤进行全面或局部疏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利于降水入渗和作物根系伸展,增加降水入渗量,利于土壤水分的自然梯度分布,散墒失水少。加上耕后残茬留在地面上有一定保墒作用,从而使土壤水分状况比翻耕法要好。旋耕法:利用旋耕机旋转的刀片切削土壤、疏松耕层、破碎土块的一种耕作方法。 覆盖耕作法:耕作或播种后,在地面上再覆盖一种人工覆盖物,则会收到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 免耕法:是指作物播前不采用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少耕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间隔耕种以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节水灌溉制度:是指以节水灌溉理论为基础,在一定的气候、土壤和农业技术条件下,为了促进作物高产、稳产及节约用水而制定的一套田间灌水制度。 护地制度:是农田防护制度的简称,是指防止农田遭受水蚀、风蚀、杂草感染及工业废弃物等有毒物质污染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