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_任世驰

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_任世驰

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

任世驰李继阳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10008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真正根源是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持续冲击。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是按照各个报告时点上的现行市价调整账面记录,通过动态反映使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始终保持一致,目标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反映,是/会计的重心是计量0的回归。它与按/目标导向0路径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在会计本质(信息系统)、会计目标(决策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和可靠)等各个方面是冲突、矛盾的。构建于信息系统论和历史成本原则之上的当代会计理论,与公允价值会计着眼于真实反映的思想相悖。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颠覆,因此必须系统反思和重构当代会计理论。

=关键词>公允价值当代会计理论反思重构

一、前言

1990年9月,时任SEC主席理查德#布雷登(R ichard B reeden)在美国议会发布讲话时说:/历史成本形成于一个与现在大量市场参与者相互作用的经济环境大相径庭的背景下。,,在这种环境下继续使用历史成本是不恰当的,它会减少财务信息的相关性0(于永生,2007),并力荐在银行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代替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自此正式展开,并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实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将市价计量(或以市价为基础进行账面价值调整)算作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公允价值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持续30年的通货紧缩时期1。会计上正式提及公允价值概念是1953年会计程序委员会(C AP)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o。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时代于1960年代末?、以及1973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SB)负责制定会计准则以后?,都曾多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衍生金融工具盛行以后,因其价值衍生、无(或极少)初始投资、未来交割等特征,给会计计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历史成本的无能为力暴露无遗。以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不仅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甚至会扭曲真实的财务状况和收益,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改革历史成本计量成为当务之急。布雷登的讲话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在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因为具有/顺周期效应0被指责为/放大了金融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0而饱受争议。但理论研究和经验事实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并非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最终得以保留。

1o1900年前持续30年左右的物价下跌时期,美国会计界普遍流行通过重估进行资产账面价值调整。1900年以后物价开始止跌回升,

并持续上涨,这一做法也一直持续使用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发生,并被指责为导致大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1953年,CAP在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ARB43)5会计研究报告的重述与修订6中,要求/当无形资产通过证券交换取得时,

经过此次金融危机风波,公允价值使用有/轻舟已过万重山0的感觉,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山重水复、柳暗花明0之后,未来的公允价值使用必将更为迅速、普遍、广泛(以稳妥为前提)。而痛定思痛以后,为保证公允价值会计的健康发展,深入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并以此指导公允价值会计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必要,也更加迫切。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

(一)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历程与启示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正式展开于1990年时任SEC主席理查德#布雷登的讲话发表以后。SEC认为,只有公允价值才是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计量属性,甚至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因此竭力提倡以公允价值进行衍生金融工具计量。

但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现,其深刻根源则是会计计量中面临的价格变动。这一点从此前几十年物价波动中对历史成本计量的持续讨论以及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公允价值运用可以看出端倪;衍生金融工具只不过放大了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影响,加速了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进程而已。/会计的重心是计量0 (IrijiYu j,i1975),会计的最基本和核心职能就是通过货币计量(表现为计价)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会计的反映或核算职能)。虽然信息系统论出现以后,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会计/决策有用0目标下的信息观大行其道,理论界大肆展开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研究,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却使脱离计量基础研究信息含量的谬误一览无余。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向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转换,就是会计理论中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失败的直接表现,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会计的重心是计量0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自1991年FASB接手制定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来,在1991)))2000年期间,FASB一直致力于从现值计价的角度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00年2月发布了这一阶段集大成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17)5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6?。在SFAC N o17中,F ASB指出,现值计量的唯一目的是在无可观察市价的情况下,通过/捕捉0各种因素去合成可能存在的市价,而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同时发现,现值计量的范围是极其狭窄的,它仅仅适用于那些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初始计量、以及新起点计量和摊配技术(FASB,2000)。因此,单纯从现值计量角度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显然不能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所以,2003年6月FASB重新启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研究,此后历时三年有余,三易其稿,最终于2006年9月发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5公允价值计量6。虽然FASB开篇就声称该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并无创新,仅仅是对此前30多年来各个会计准则和概念公告(甚至包括APB意见书)中分散、零乱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系统梳理,但该准则实际上仍有不少新意,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该准则发布了新的公允价值定义,并以该定义为基础对此前在不同准则和第七号概念公告中发布的公允价值定义进行统一;

二是提出了脱手价计量目标,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中的脱手价;

三是根据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参数的可靠性,将公允价值进行分级,并规定不同级次的公允价值披露要求不同,公允价值级次越高(即可靠性越差),披露要求越严格,要求披露的内容越多;

四是一改此前的观点,转而承认依据不断变动的市场价格进行账面价值调整(即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是可靠的,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相互关系的认识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纵观FASB30余年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和运用,可以发现,FASB从来就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就是现行市价计量,而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甚至在更早的CAP和APB时代也是如此。而公允价值计量之所以困难,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

一是部分交易在初始计量时没有现行交易价格(即现行市价)可以取得,如非货币性交易、衍生金融工具和某些特定类别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发生时入账价格(即公允价值)如何确定成为一个难题;

二是随着初始交易完成后价格的后续变动,后续计量是否进行、后续计量中可靠性如何解决,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虽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但归根结底是由物价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要及时反映会计主体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动,并以变动后的市场价格为基准和参照,动态地调整账面价值,使会计账面价值与各个报告时点上的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从而达到真正的真实反映。因此,这种以市场为基准和参照的动态反映,又被称作/盯市价格0(m ar k-to-m arket price)计量。

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相比,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有着迥异的特征:

第一,在计量属性上,公允价值会计坚持价值计量。从FASB一直以来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就是现行市场价值,而现行市场价值的度量标准是现行市场价格(现行市价)。公允价值计量的这一特征,将会计计量属性从传统的/价格0转向了/价值0,是科学的计量属性讨论的开始;?第二,公允价值计量的革命性变革,是在会计反映观上坚持动态反映,摒弃历史成本会计/刻舟求剑0式的静态反映方式。这一变革,要求在交易完成以后的各个后续报告时点上,不断地将各时点的现时价值反映出来,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账面记录,从而保证账面记录与实际状况始终相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反映真实;

第三,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会计反映的真实性。它强调计量是会计的重心,要求通过动态计量达到真实反映;通过真实反映实现真实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这一点既是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也是衍生金融工具盛行以后,会计屡受指责、并要求变革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根源。

第四,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的重心是计量0的回归。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都是一个计量过程,而不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所奉行的摊配过程。而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割裂、实账户和虚账户分离的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天然的勾稽关系重新得到确立。

三、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的冲突分析

FASB在SFAS157的/总结0(Summ ary)中,就该准则与FASB概念框架的关系专门谈到了几点: (1)公允价值计量框架是在考虑了SFAC N o12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6的基础上制定的;(2)该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定义考虑了SFAC No165财务报表的要素6中资产和负债的概念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情况;(3)该准则还进一步阐明和/或重新考虑了SF AC N o175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6中某些方面的指南,并将在委员会的概念框架研究项目中考虑修订第七号概念公告的必要性;(4)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提供,与SF AC No115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6所提出的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是一致的。

FASB在SFAS157中的特别声明,其实是要说明两点:第一,SFAS157与F ASB的概念框架在总体上是一致的;第二,SFAS157中的内容,与部分概念框架可能存在冲突,比如SFAC No17(甚至可能包括SFAC No16中的资产、负债概念等),所以未来存在修订SFAC No17(等概念公告)的可能。

虽然FASB已经意识到了以SFAS157为代表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以概念公告为具体表现形式)存在的可能冲突,但对二者冲突程度的认识仍然远远不够。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会计中蕴含着的对当代会计理论的颠覆,或许是FASB根本未意识到的。

注重计量、强调通过动态计量达到真实反映的公允价值会计,无论在局部和整体上,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都是相互冲突、互不相容的。

(一)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的局部冲突

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的局部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计量与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代表的当代会计理论,在诸多细节方面是相互矛盾或不相一致的。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

(1)就公允价值计量与SFAC No115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6而言,公允价值会计强调计量,坚持真实反映,因此真实反映事实上成为会计的根本目标;SFAC No11曾将会计的首要目标界定为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即会计信息具有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差别决策的能力;公允价值会计虽然声明公允价值是更相关的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追求的并不是决策有用,而是真实反映,通过真实反映,做到不误导信息使用者,自然地达到与决策相关。因此,从深层次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和SFAC No11所提倡的会计/决策有用0目标并不一致。

(2)就公允价值计量与SFAC No12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6而言,公允价值计量通过动态反映,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反映;以此为基础,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再是矛盾的,可靠是相关的基础,而相关则是信息具备可靠性后自然的结果。FASB曾认为,某些时候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可兼得,而FASB更偏重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现,对FASB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是一次颠覆。

(3)就公允价值计量与SFAC No165财务报表的要素6而言,公允价值会计从来就坚持现行市场价值计量,而现行市场价值的计量标准是现行市场价格,这种计量始终坚守/现在0时点,而不是面向未来计价;在SFAC No17的现值计量中,FASB曾明确指出,现值不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并且专门说明,即使通过现值计量需要使用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但其目的也是通过估计未来/捕捉0其现在价值;而SFAC No16中的两个基础性要素)))资产、负债的定义,都强调/未来经济利益0?,两个要素的定义都是面向未来的。虽然FASB在SFAS157中特别说明公允价值定义与资产、负债定义不矛盾,但二者在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仍然一目了然。

(4)就公允价值计量与SFAC N o155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6而言,其冲突更为明显。SFAC No15提出了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场价值、可实现(结清)净值和现值等五种计量属性,其核心是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计量传统;而公允价值计量则是对历史成本计量的彻底否定和颠覆,其核心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全面取代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整体冲突

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整体冲突,表现在公允价值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构成的当代会计理论体系是相互矛盾、格格不入的。

FASB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由1978年以来发布的SF AC No115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6、SFAC No12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6、SF AC No165财务报表的要素6(对SFAC N o13的修订)和SFAC No15 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6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特征,FASB和研究者认为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和导向进行演绎,其构建路径可以概括为: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为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需要划分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反映)))分类计量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0。

遵循这一理论体系,FASB将会计对象划分为十大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当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因遭受物价变动的挑战而备受指责时,则采用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作为权宜的选择,包括发布了SFAC No175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6,作为SFAC No15这一计量公告的补充。

而深入分析和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和目标,可以发现,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所遵循或要求的会计理论,与FASB构建的上述当代会计理论是完全背离的。如果参照当代会计理论的构建思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体系及其构建路径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会计的重心是计量))))会计的目标是真实反映(真实的计量结果))))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的根本要求(特征))))划分会计要素分类反映)))分类计量的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现行市场价格)0。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真实反映成为会计信息的根本特征;具备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才能不误导信息使用者,自然地会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有用(相关)不是会计的目标,而是会计信息具备真实性以后自然达到的结果。

四、当代会计理论及其构建基础反思

(一)当代会计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脉络分析

1.当代会计理论体系分析

FASB和研究者认为,FASB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见图1:

图1FASB的会计理论结构层次图

对于这一理论结构,FASB和研究者将其概括为/目标导向的会计理论体系0,以与此前按/假设)))原则0以及/会计本质导向0等构建路径建立的会计理论体系相区别。

按照/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0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系统论认为,任何人造的系统,都有系统特定的目标。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当代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起来的会计理论体系,实际上表现如图2的五个层次:

图2FASB实际的会计理论结构层次图

在这一体系中,会计的本质(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决定了会计的目标(信息对决策有用);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特定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从技术层面看,是一种分类计量(即核算)行为,因此必须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合理分类、科学计量,分类的结果就是会计对象要素;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如何准确计量各会计对象要素,以满足决策有用目标?准确的会计计量依靠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当代会计理论主要坚持历史成本基础以及实现、配比原则)。

因此,当代会计理论的构建,虽然名为/目标导向0,实际上仍是/本质导向0,遵循的构建路径如下:

/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与计量0。

2.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分析

以/目标导向0为特征的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路径à,与FASB构建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历程是完全一致的á:

(1)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正式提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0的观点,对会计本质进行了全新界定;

(2)承接AAA的会计信息系统论观点,以及特鲁布鲁德委员会(Trueblood Group)的研究报告, FASB在其成立后发布的SFAC No115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6(1978)中,在承认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决策有用0的会计目标;

(3)在两年后发布的SFAC N o12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6(1980)中,提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将会计质量特征划分为四个层次;

(4)在同年发布的第SFAC N o135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6(1980,后被1985年发布的SF AC No16 5财务报表的要素6所替代)中,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

(5)四年后发布的SFAC No15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6(1984),对五种计量属性和会计确认、计量进行系统阐释。

(二)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反思

笔者认为,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信息论和系统论;二是历史成本原则。

信息论和系统论决定了会计的本质和目标,以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历史成本原则决定了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因此,反思当代会计理论,要从反思当代会计理论构建的两个理论基础着手。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C laude E l w ood Shannon)将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0(陈前斌等,2007),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l u,并将信息划分为技术信息、语义信息和价值信息。按照这个分类,会计信息属于语义信息的范畴。这种信息强调信息是一种/标记0或/形式0,即传递具体内容的/载体0。

信息论虽然是20世纪初才提出的新理论,但它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人类早期会计的/结绳记事0就是在储存和传递信息;古代用点燃烽火的方式报告敌情来袭,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论是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和处理而形成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运动,从而达到对某个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研究法0(陈依元,1988)。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世界就是一个信息的集合体,各种物质都是一个信息源。而信息论则是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被广泛使用。按信息论的观点,不同领域的信息按内容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思维信息,按表现形式不同有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字信息、声音信息等等,一切事物或事件,都是特定的信息源,各门学科的研究,都是对各自学科领域内的信息源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形成科学理论(规律),而这种科学理论就是以文字或数字等形式提供出来的、关于所研究对象的编码信息。物理学研究的是物理信息,本质上是指负熵;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信息,本质上是遗传信息;思维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研究的则是语义信息,即与外界沟通、交换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学科其实都是自己所研究对象的信息科学。

同理,系统论也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而出现的。/系统论是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辩证统一0(钱学森,2001),它在强调重视整体、从整体上观察、分析、认识和把握所研究对象的同时,还要

àá前已述及这一构建路径实质上是/本质导向0,遵从习惯,此处仍称其为/目标导向0,以免发生混淆。

FASB按照信息系统论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体系,在第五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发布以后事实上即已宣告基本完成,它由第一、二、

三和五号概念公告构成(第四号概念公告是非盈利组织的会计目标,不在企业会计的范围之内)。此后发布的第六号概念公告是对第三号公告的修订,因此事实上可以看做第三号公告的替代;第七号公告是一个会计计量公告,因此可以看作第五号公告的补充和延续。第一、

求深入系统(即所研究对象)内部,深入地了解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子系统,一步步把研究对象还原到越来越深的层次。科学的认识论不能仅仅注重对局部或细节的了解(还原论),也不能仅仅注重对整体的认识(整体论)、不深入整体这个/黑箱0去了解细部,而应该将两者结合,有分有合。这就是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仅仅坚持/还原论0,就会犯/盲人摸象0的错误;而仅仅坚持/整体论0,则会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事物内部透彻认识和了解事物。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工程科学等各学科都在广泛使用系统论的思想,各自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正如系统论的创始人路德维格#冯#贝塔朗菲所说,/处处是系统,大到宇宙、小到一个人或一项特定事物,都可视为一个系统0(葛家澍、刘峰,1998)。而系统论的思想,其实在其被正式提出以前,人类就在无意识地广泛使用。中医诊病就遵循了典型的系统思想)))它将人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强调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孤立地看问题(还原论),而应采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从现象看本质,从病源上着手,表里结合,辩证施治(还原论与整体论结合);闻名中外的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古代人类社会在水利治理上运用系统思想的杰出典范)))它将岷江水利治理看作一个/防、治、用0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个治水工程由分水工程(/鱼嘴0工程)、分洪排沙工程(/飞沙堰0工程)和引水工程(/宝瓶口0工程)三个子系统构成(还原论),三者成为一个总系统,集防洪治水、排沙、灌溉于一体(整体论),变岷江/水患0为/水利0,整个工程体现了非凡的系统观。而在这些典型事例中,在运用系统思想的同时,人们常常直接将研究或改造对象称作系统或系统工程,比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常被称作一个治水的系统工程。

将会计的本质界定为一个信息系统,只指出了会计与其他学科(甚至包括自然科学)共性的一面,只看到会计数据的外在表现形式,丝毫未触及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特殊学科的独特个性和内在本质特征,未触及会计信息的内在属性、产生根源、承载内容、产生方法等实质内容。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当会计的本质被界定为/信息系统0以后,作为一个向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人造系统,其目标自然地被界定为/决策有用0 l v;而决策有用的信息,自然要求真实可靠并能有助于使用者据以做出决策,因此/相关性0和/可靠性0顺理成章地成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 l w。以此为基础,借助20世纪70年代前后正式形成的有效市场理论,会计学术界展开了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即相关性)))的实证检验。但是,会计信息有用与否的判断者是信息的使用者,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会计,如何在提供会计信息前知道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如何了解千差万别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并据以提供满足他们决策需要的不同会计信息?因此,/决策有用0的会计目标从来就是一句空话,它甫一提出,就曾遭受到希尔顿、斯特宁等的猛烈攻击(加里#约翰#普雷维茨等, 2006)。

当代会计理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坚持了历史成本基础。历史成本计量将账面价值/一劳永逸0地固定在最初的交易价格上,是一种/刻舟求剑0式的静态反映观。坚持历史成本计量,账面记录与不断变动的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不可能在各个后续报告时点上保持一致。因此,以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确定的经营成果,就不可能是真实的,它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扭曲、对信息使用者的误导,一目了然。衍生金融工具盛行以后,这种扭曲和误导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上达到了极致。

信息系统论与历史成本基础在会计中的结合,使当代会计理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矛盾与尴尬: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在目标上要求对使用者/决策有用0,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相关0并且/可靠0;而坚持

l v/会计信息系统论0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目标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比如/反映真实性0(或/可靠性0)。但/决策有用0作为目标具有/永不出错0的特点;而/可靠性(反映真实性)0能否实现,则依赖于由会计计量所决定的会计模式。在历史成本会计模

历史成本计量,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0 l x但却不相关,会计始终在报告/具有可靠性0却/无用的数字0(Robert S terli n g,1984)。因此,FASB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不可兼得的,会计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FASB更倾向于相关性。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认为正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对会计的困扰,使历史成本会计始终/在报告无用的数字0;结合/会计信息系统论0(即人造系统都必须有特定目标),从而导致了会计目标被直接界定为/决策有用0;而且,正是在/决策有用0目标下,由于历史成本基础上的会计信息总是与实际脱节,是/无用的数字0,而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总是偏重可靠性,所以FASB认为需要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而为满足/决策有用0的会计目标,FASB只能更偏重于选择相关性。

但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来源于什么?难道相关性能够如空中楼阁凭空得到?如果不是历史成本计量所坚持的/刻舟求剑0式的、机械的静态反映观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收益的扭曲,可靠性会退居次要地位吗?进而会计的目标会是/决策有用0吗?甚至会计的本质会是/一个信息系统0这样一个可以通用于各门学科的、永不错误的 l y、但却丝毫无助于揭示会计特殊本质(独特个性)的定义吗?

当代会计理论面临的冲突与困境,可以表示如图3:

图3当代会计理论的矛盾

五、结论与启示

当代会计理论是以信息系统论和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实际上按照/本质导向0构建的一个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界定会计作为独立学科的特殊本质毫无裨益,误导了会计目标的确定;而历史成本原则所坚持的静态反映观,对纠正会计信息系统论的错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力不从心。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之上的当代会计理论实际上是一个混乱、自相矛盾的体系。公允价值会计从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反映着手,对当代会计理论提出了挑战。基于公允价值基础重构科学的会计理论,并以该理论指导公允价值会计实践,既是科学的会计理论构建的需要,也是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和实践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于永生.2007.I A SB与FA 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8~19

陈前斌,蒋青,于秀兰.2007.信息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4

陈依元.1988.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北京:人民出版社,38

钱学森.2001.创建系统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365

葛家澍,刘峰.1998.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10

加里#约翰#普雷维茨等.2006.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杜兴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63~ 364

IrijiY u j.i1975.T heo ry o fA ccounti ng M easure m ent.Am erican A ccounti ng A ssoc iati on Edition

FA SB.2000.SFAC No.7:U s i ng cash fl ow infor m ati on and present va l ue i n accounti ng m easurem ents.H i ghli ghts

R obe rt S terl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153154.html,pan ies are reporti ng use l ess nu m bers.F ortune,1:105

Englis h Abstracts ofM ai n Papers

Separation Trend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ory R equirem ents on F inance and Insurance and the Relevant Results of R eform in China

L i u Yuting

The s ep arati on of accounti ng st and ards and regu l atory requ i re m en ts on finance and i n s u rance reflects t h e i ndependen ce of devel oping the accoun ti ng standards.It i s very i m portant t o estab lis h a singl e set of h i gh-quali ty gl obal accoun ti ng st andard s.Th e separati on i s du e t o t h e d ifferences bet w een t h e accoun ti ng ob jecti ves and t he regu l atory goa l s.Accord i ng to t h e experi en ce o f i n tern ati on al fi n anci a lm ar k et s d evelop m ent i n man y years and t he results of t he accounti ng refor m i n C h i na,t h e separati on of accoun ti ng standards and regu latory requ i re m ents b eco m es a general trend.Thu sw e s h ou l d foll ow t h e do m estic and internati on al trends,and separate accounti ng ru les and fi nan ci al regu l atory poli c i es actively,and coord i n ate and convergen t the m eff ecti ve-l y,so as to enhan ce the transparency of accounti ng i n f or m ati on of fi n ance and i nsuran ce,m ai n tai n fi nancial secu ri ty and stab ility,an d comp rehen si vel y i m prove t he core-co mp etence of Ch i na.s accoun ti ng standards and t h ew hole fi nan ce and econo m y.

Proper U tilization of Earnings Information under New A ccounti n g Standards

)))The Choice bet w een Consolidated and Parent Earni n gs

Lu Zhengfei&Zhang H uili

The i m p l e m en t ati on of t he ne w accounti ng st andards i n Ch i na has pot en ti all y en l arged t he d ifference bet w een con s o li dated and paren t earn i ngs, w h i ch w ou l d bri ng i n fluence on t h e decision of stockhol ders and cred it ors,d i vidend d i stri bu ti on of listed fir m s,and p erfor m an ce eval uati on of busi n ess group.Focusi ng on possi b le proble m s i n t he above area,t h is pap er anal yses ho w consoli d ated and parent earn i ngs i n f or m ati on s hou l d be p roperl y ut-i liz ed.In th i s p aper,w e cl ai m that consoli dated earn i ngs provi d e basi c profi t i nfor m ati on f or bot h stockho l ders and creditors,wh ile parent earn i ngs p l ay an i m portan t comp le m en tary role.Fro m the perspecti ve of d i vi dend d i stri buti on,only if paren t fi r m m akes dec i si ons upon t he lo w er of t he con s o li dated and paren t earn i ngs,fi nancial s ound n essw illb e attai n ed.As far as i n tern alperf or m ance eval u ati on i s concerned,for t he purpose of bot h adeq uatem ot-i vati on and centrali zation of fi nan ci al res ou rces,a properw e i gh t shou l d be assi gned to t he consoli dated and parent earn i ngs wh en eva l uati ng t h e p erf or m-ance of paren t fir m.sm anage m en.t

Ret hinki n g of Contem porary Accounting Theory on Fair Value P erspective

R en Sh ich i&Li J i y ang

Fa i r val ue m eas u re m ent i s rootstock raised fro m pri ce fl uct uati ng.Th e core of fai r val ue accou n ti ng i s to ad j ust the bookk eep i ng record accord i ng t o cu rrent market price on d i ff eren tm easure m ent ti m e,so as to satisf y t h e real fai th f u l refl ecti on by dyna m ic accoun ti ng refl ec,t w h i ch i s i nd icated t hat t h e i nbei ng of accounti ng is tom easure val uem ove m en to f a fir m.Fair val ue accoun ti ng co lli desw ith conte m porary accou n ti ng t h eory i n the hypost asis and t h e ob jecti ve of accoun ti ng and t h e quality characters of accounti ng i nfor mati on,and t he li ke.The con te mporary accou n ti ng t h eory based on i nfor m ati on sys-te m s theory and h i st orical cost pri nciple i s self-con trad i cti on.A new accou n ti ng theory is needed to gu ide the f air val ue accou n ti ng research and prac-ti ce.

Cross-sectional Determ inants of Corporate Trans parency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Agency Theory and Signal Theory

Tan J i n song et al.

Th i s paper atte mp ts t o exp l ore t h e deter m inants of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 n C h i na.A ccord i ng t o our analysi s fra m e work,corporate transparency i s co-deter m i ned by i n t eri or dri ve f act ors and exteri or p res sure factors.B ased on ou r theory an al ysis,and usi ng t h e data of2001-2008of li sted co mp a-n i es i ncl ud ed i n i n f or m ati on discl os u re quality eval uation of Sh enz h en Stock E xch ange,w e e mp iri call y test the deter m i nan ts of corporate transparency. The res u lts sho w t hat i n teri or dri ve factors and exteri or press u re factors can w ell explai n corporat e transparency,and t h ese res u lts consistentw it h ou r t heo-ry anal ysi s.M oreover,w e fi nd that i n teri or d ri ve fact ors explai n the chan ge of cor porate transparency to a great exten,t and i t i s al so t he m ai n deter m-i nan t s of l ong-ter m corporate tran s paren cy.

Approach to Policy Effect on Corporate Cas h Flo 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 inancial Crisis

冀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第2课时搭配中的学问教案

第2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教材91—92页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能力,并让学生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渗透数学符号化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把实际问题符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将生活问题符号化,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上衣和裤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看看是谁吗?(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奇奇,他今天来这边是想请咱班的同学给他帮帮忙,事情是这样的,小丑奇奇接到动物园的邀请要去作表演,他可高兴了,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堆服装(出示服装图片),他想搭配一套服装去演出,他该怎样穿呢?他有多少种穿法呢?咱们帮帮他,好吗?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情景必须用“真性”的学习任务去开启学生探究的欲望,唤醒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探究新知。 师:课件出示91页例题图。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师:提出问题,一件上衣搭配一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自己试着利用上衣和裤子的图片搭配一下。 生:按照要求独立进行搭配,同桌互相交流。 师:指名说一说搭配方案。 生:方案一,每件上衣搭配两条裤子。3×2=6种。 出示教材中搭配的图片。 生:方案二,每条裤子搭配3件上衣。2×3=6种。 出示教材中搭配的图片。 师:用○代表上衣,用□代表裤子,在答题本上画出示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理解2个3和3个2两种不同搭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初步感悟搭配的有序性。 三、巩固知新。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一) “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似乎成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这种看法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也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不仅必然、可能,而且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一、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融合的理论前提“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是国内会计本质论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对于会计信息论最早的权威性解释是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66年在其发表的《基础理论说明》中提出的。该说明指出“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就本质而言,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后的1978年,FASB在其发表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指出“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娄尔行译,1992)。我国以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论者也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起反映职能;又能起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葛家澍,1983)。应当承认,会计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刻契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等单式记账到复式簿记的发展历程;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及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业主靠自身的积累难以满足规模急剧扩张的要求,向外筹资已成必然。会计信息从而成为联系股份公司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财务会计则主要承担了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的工作。若循着这些“轨迹”的表象来看,得出会计是一个按照特定规则处理、以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合乎逻辑的,“财务会计对外”也就顺理成章。但是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仍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不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等防弊措施也无不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一)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对现象和实践的抽象,必须透过现象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系统论的原理也告诉我们,本质是“结构的描述”,“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统一组合的秩序和方式”,功能是“过程的秩序”;系统的特性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结构的不同可以使同类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只是由于结构不同,以致面貌、功能和性质完全不同。亦即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会计职能作为客观内在于会计系统中的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体现,它回答了会计能干些什么的问题。既然信息系统者自始至终也承认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并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或者说,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葛家澍,1986),那么会计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种管理活动,形成会计管理的概念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二)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AAA.1966)。这个过程也是对各种行为及产权关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计始终发挥“反映及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即使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也要做大量的抉择工作,如分析确认各项资产、负债及各种营业收入和费用;选择据以计量各种资产的属性——原始成本、现时重置成本、市场价值、预计可变现净值或期望的现金流量现值等;从可供选择的众多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方法,将成本在各产品、各期间(如计算折旧),或者在各工序之间进行分配;最后还必须就财务报告所载信息汇总或分解程度作出抉择。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分成几个业务或地区分部?应将哪些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的范围?尤其是在编制

国际会计

客户反馈感谢安越老师的二天培训,使我从不懂新准则到能运用新准则进行分析。老师深入浅出,尤其是抓住要点的方法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需关于新准则的知识。另外,安越老师对我们的问题也回答的井井有条,详实充分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蒋女士通过本次的培训,对新的会计准则有了很深刻的认识,非常有助于后期的日常工作。非常感谢安越公司给我提供这次培训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楚先生通过两天的学习,有重点的掌握了新准则的制作依据及新旧准则重大差别点及处理方法,相信对工作会大有帮助镇海炼化碧辟(宁波)液化气有限公司赵女士安越老师讲课细心,内容具有指导性,回答问题全面、细致,两天的课充实而丰富,受益非浅安易施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谭女士有助于很好地理解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应该如何去做加深了认识。常州特密高石墨有限公司杨女士通过本次学习从把握了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时间虽短,但亦能体会主旨,即引入“公允价值”德领数据处理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吴女士很好!北京金远见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朴女士很实用,谢谢!卡特彼勒中国有限公司杜先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新旧会计准则变化的内容,对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艾利(昆山)有限公司陈女士此次培训内容充实,实用性很强扬州太平洋重工有限公司张先生收益很大,拓宽视野,实际工作中帮助很大扬州太平洋重工有限公司陈女士深入浅出,不枯燥卡特彼勒中国有限公司罗先生收益匪浅!(美国)福禄克国际公司北京办事处麻晓玲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将成为新的里程碑。新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包括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所得税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等方面。对于我们财务会计人员而言,要想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掌握新准则的内容、特点以及与现行准则的差异,将是一个重大挑战。我们将结合新准则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新准则在实务当中的应用结合例题进行详细地阐释。培训收益参加本次课程,将使您系统学习新会计准则的体系框架,掌握其核心要点、与现行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以及对税收的影响。通过学习,将使您预先评估新旧准则的衔接对企业会计制度、财务报表、经营利润和其它重要指标的影响,进而帮助您在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方面能够充分、合理地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同时通过学习,将使您进一步提高会计知识、扩充财务视野,为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培训对象会计、财务、税务、内控和审计经理或主管,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及其他财务高层管理人员课程大纲一、新企业会计准则概述中国财务会计法规架构新准则的内容体系新准则的特点二、新旧准则的比较与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概念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会计处理特殊方法取得存货的入账价值新旧准则中可允许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新旧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的差异及影响取得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融资费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何谓预定可使用状态处置费用的初始计量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何谓资产减值、资产减值的意义判断是否发生资产减值时应考虑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来源什么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NRV)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VIU)计算VIU时贴现率的选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其对资产折旧/摊销的影响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资产组与总部资产的的概念及其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或有负债、预计负债、亏损合同、重组的概念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收入的确认条件-风险和报酬的实质性转移收入的计量-按公允价值采用递延方式收款的会计处理-实际利率法的介绍各种折扣、折让及退货的会计处理及对税收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涵义及确认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意义及其与利润表债务法/递延法的差异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区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概念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所得税的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什么是功能货币及功能货币的确定方法外币交易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外币报表的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新旧准则下利润表项目的异同股东权益变动表的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编报范围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公允价值(FairValueAccounting)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核心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首先是会计计量的必然结果。一、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一)会计目标的变迁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多年来,会计目标一直是各国会计学界的焦点,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为突出。美国会计界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两个代表 性的会计目标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就受托责任学派讲,受托责任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与之相应的决策有用学派的理论不仅要求两权的分离,更重要的是,还要求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也就是说,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起来的,其涉及的利益主体更趋于多元化。可以说,它们并不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学派。从根本上说,两者都强调会计要为所有者的委托负责,只是在具体上各有侧重。受托责任学派更加强调受托人的经管责任,将重点放在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上;而决策有用学派则强调会计信息对以外的各利益主体的重要性,即会计信息要为其决策提供依据。由于现实的会计工作多以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为目标,成本便成为会计计量的主导模式。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2000多家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模式上的财务报 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金融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究其原因,因为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中,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反映了资产或负债在实际交易中的历史记录,是以反映受托责任为会计目标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时,只能反映己发生的成本,而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然而,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时,由于其初始投资很少或者为零,且在未来结算,其签约时的初始投资(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其价值和风险情况。并且在持有期间,由于其价格的波动较大,历史成本难以追踪市场价值的变动情况,使相关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此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如何使会计计量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其投资、信贷等活动更为有用的信息,会计目标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这种转变,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二)会计计量理论两大部分的变迁从表现形式上看,会计计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资产计价(assetscaluation)和收益决定(incomedetermination)。会计计量两大部分在现实环境 中的不断发展完善,也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 1.资产计价模式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倾向于从成本的角度理解、界定资产,因而当时资产一 般都是指企业通过实际交换行为所取得的实际资产,或是通过一定簿记规则形成的账户借方余额(CAP,1953)。但随着各个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会计学界在此后的理论研究中,也开始逐渐接受经济学中关于资产的概念。这体现在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57年的 一份报告中,该报告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个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用于未 来经营的服务潜力总量。”该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企业为取得该资产所实际耗

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答案

考试项目: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1.(判断题)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2.(判断题)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正式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a、正确 b、错误 3.(多选题)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的情况的有。(多选) a、市场状况发生变化 b、无法取得新的信息 c、改进了估值技术 d、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4.(判断题)收益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a、正确 b、错误 5.(判断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a、正确 b、错误 6.(单选题)( )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2014年1月26日 b、2014年1月16日 c、2014年1月17日 d、2014年2月27日

7.(单选题)当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其产生的差额计入()。 a、管理费用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交易性金融资产 8.(判断题)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a、正确 b、错误 9.(单选题)关于公允价值,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手价格是取得一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 b、公允价值是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c、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 d、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10.(判断题)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正确 b、错误 11.(判断题)2002年,美国颁布的《2002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为萨班斯法案。 a、正确 b、错误 12.(判断题)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购买一项资产所需支付或者获得一项负债取得的的价格。 a、正确 b、错误 13.(单选题)乙公司于20X4年10月20日,以每股25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50万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28元。20X4年12月31日该交易

管理会计_理论_工具与方法

管理会计 第一部分:理论 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成众说纷纭,下面对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来自宋献中于1995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题为《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目标;4、管理会计对象;5、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种,来自劳汉于1995年发表在《财会审论坛》中的题为《论管理会计》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原则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3、管理会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事物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 第三种,来自今池于1999年编著的《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一书中的观点:1、目标;2、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原则;4、技术 第四种,来自王隶华的《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中的观点:1、本质,即概念;2、对象;3、职能;4、目标;5、任务;6、环境; 7、假设;8、原则;9、道德;10、哲学;11、文化;12、程序;13、方法;14、行为 第五种,来自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的

观点:1、假设;2、对象;3、目标;4、信息质量特征;5、职责;6、重要活动 第六种,来自孟焰的于2004年发表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中的观点:图示如下 基本理论概念结构应用理论行为主体理论 目的目标技术规理论职业教育 本质假设 职能原则 对象要素实务操作理论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方法 一、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形态的计量 1、工程分析法:根据成本应该是什么而非成本现在是什么来计量成本性态,它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原料、物料、劳动力、支持服务和设备有一个系统的分析。 2、账户分析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并将与该成本动因相关的各账户分类为变动或固定成本。 (二)成本的计量 1、传统作业成本法(ABC):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围,是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真实。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BC):对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改进,考虑了闲置的产能,运用“时间方程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更贴近复杂的现实运营,避开对员工

公允价值研究

允价值研究LOGO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3.公允价值审计的现状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现状 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困难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挑战性在于实践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公允性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或存在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审计人员如何判断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否公允,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取得的公允价值,从而审计的,并且要符合的原则。当然,审计人员也可自行确定公允价值,进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公允。一般而言,可以从观察到的或通过有效的估价技术直接得到公允价值,这样比较可靠,但不符合,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程序复杂,用时过久。此外,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的,从而给审计人员传达的全面收益信息。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进一步运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操纵,将成为继和之后的另一个利润调节的重要手段。就拿来说,过去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只能计入资本公积,而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利润最常见的手法,双方都将各自的高估,然后互相交易,从而使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审计人员能否对、计量的公允价值以及方式选择的恰当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公正的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对公允价值相应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将会面临寻找、确定的公允价值“不公允”的。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 我国现在的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运用内在完善市场经济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风险。因为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寻找、确定真正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审计人员对、和高度的综合判断和把握能力。此外,由于公允价值审计不仅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信息,而且要了解企业现在以及未来相关的信息,因而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仅仅依靠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很难满足公允价值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有助于及时、地获取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显然这需要一大批精通电脑、的审计人员。同时,由于公允价值不仅仅只关注过去,而是更多地面向现在和未来。因此在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运用大量的判断,审计人员要更多地关注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风险,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管理层,詠至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整体都要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审计人员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审计,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还要拥有对和有效的方面的专业,其至还要具有相关的法律、等相关学科的背景,而这点也正是目前我国大人员所欠缺的,因此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导致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的提高。 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不完善 国际上从提出公允价值审计理论到审计具体实践只有很短的时间,这期间虽然对公允价值审计的研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关的审计理论和实践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审计仍然处在基础准备阶段,更多的问题还需要被逐步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U 前还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允价值审计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标准、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 应用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长春工业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王忠涛 指导教师 成绩 2009 年 6 月 2 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公允价值的产生及发展 (1) (一)公允价值的产生 (1) (二)公允价值的发展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3)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3) (二)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3)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 (4) 1.允价值计量衣据的确定 (4) 2.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4) 3.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 (4) 三、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6)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应用 (6) (二)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 (6)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7) (四)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7) 四、推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8) (一)加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 (8) (二)加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信息化建设 (8)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8) 结论 (10)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时空,不断地拓宽数学实践活动的平台。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于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巩固、延伸拓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3.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的导入,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在新知的教学时,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动手操作,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对服饰搭配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搭配问题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配餐、服饰搭配、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方法多样,且积极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的分析还不够透澈,从而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及评价方面处理的不够到位,还有待于改正。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 的运用 【摘要】本文就国际会计准则和新 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热点及难 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见。 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到公允价值的领 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领域是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领域。同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物业、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方面的公允价值也有广泛的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 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 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在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但公允价值如何运用,国内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下面笔者就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等方面,提出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的几 点意见。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运用范畴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对公 允价值的定义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买卖双方均自 愿地在对被交易资产相关情况拥有合理理 解的情况下进行公平交易而成交的金额。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定义是指市场参与 者在相关市场中进行现时交易而获得的出 售资产的金额或支付的转移负债的金额。这里面要强调的是marketplace participants,即市场参与者这个定义。“市场参与者”指相关市场中非关联的买方和卖方,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参与交易,同时对于被出售资产/被转移负债及交易本身因素有充分了解。 当我们判断公允价值的时候,都要从市场参与者这个角度去看,而不是从个别企业的角度去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笔者认为,我国会

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公允价值会计是随着经济发展、用户对相关性要求提高、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可靠性决定公允价值只适用于一定环境、一定项目的计算。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的靠拢,及信息现向计量观、交易基础向事项基础的转变。确认与披露对用户的决策的差异,要求不仅仅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信息,而且要在报表中采用公允价值确认、计量资产和负债。 [内容提要]公允价值会计是随着经济发展、用户对相关性要求提高、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可靠性决定公允价值只适用于一定环境、一定项目的计算。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的靠拢,及信息现向计量观、交易基础向事项基础的转变。确认与披露对用户的决策的差异,要求不仅仅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信息,而且要在报表中采用公允价值确认、计量资产和负债。 所谓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而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这一定义的基础是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从事交易。 自8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正有与历史成本成为两大主要计量属性的趋势,甚至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21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最近几年来,fasb将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的计量和后续期间重新开始确认(fresh-staxt measurements)的计量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拟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加以探讨。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的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函数,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不可或缺,信息既要相关,又要可靠,这是会计的中心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不确定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常常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不能使这二者都保持最大,而只能依据不同的环境,做出职业判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信息整体有用性的前提下,可以牺牲一些相关性来换取更高的可靠性,或牺牲一些可靠性来增强一些相关性,这一切都取决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相对权重。 历史成本之所以能在长期的会计计量实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历史成本也具有可验证性。因此历史成本会计相对更可靠。但是,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即使在资产的取得日,历史成本、市场价值和现值是相等的,市场价值和现值仍会随着时间以及市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等项目,价值往往与其账面的历史成本相差悬殊,报表使用者无法依据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了解企业现在可能承担的权利、义务,风险、收益,从而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如在历史成本基础下,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往往被严重高估。特别是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公司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破产,表明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缺乏相关性。 而公允价值计量则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公允价值信息,用户可以了解企业当前所持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对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界的主要观点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所以饱受指责。随着雷 曼兄弟申请破产等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到来,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的指责 陡然升级。面对飞流直下的股价,很多银行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 相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水准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当 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 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 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 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在危机中倍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指 责它是危机加剧的重要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此次金融 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 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 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所以,他们呼吁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 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使用。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与意义及其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实行资产交 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应的是历史成本会计准则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则 强调,资产和负债理应以当时实际发生的成本和金额实行计量。例如,2007年1月,甲企业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30元/股的价格,购入中信 证券100万股股票,若不考虑相关费用,甲公司共计支付3000万元。 假定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仍然持有这些100万股 股票,而在2007年末,中信证券的市价已经升值为89.27元/股。那 么甲公司理应怎样在会计报表上对报表使用者报送公司拥有的该项股 票资产?两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 的列示则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甲公司资产负债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石乐 专业班级: 统本会计1105 学 号:117350010513 1、引言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原来在不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弊端,例如:会导致账面反映的数据失真等。所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研究。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国外: 1967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第133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轮管理会计基础第一讲:管理会计概述(一)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量较大,分值也比较高,是历年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前两节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即可。重点掌握第3.4节中涉及到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和各类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本章试题覆盖了各种题型。特别是第三节中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经常出不定项选择题。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计算性的题目,多做练习,掌握做题思路,避免眼高手低。 1.管理会计概述 2.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3.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4.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近三年考题题型题量 教材变化 (1)调整:管理会计的知识架构,增加要素之一(工具方法)详细解释。 (2)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中“实务数量法”改为“实务量分配法” (3)删除:复利计算方法的解释、递延年金终值的计算、递延年金现值的定义、年偿债基金、年资本回收额的内容、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内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管理会计的产生于发展内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任务和措施 第一节管理会计概述 关键考点

1.管理会计基本知识:概念、目标、体系、4项要素、工具方法、管理会计原则、应用主体。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终值、现值。 一、管理会计概念和目标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二、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服务市场构成的“4+1”的管理会计有机系统。 其中,理论体系是基础,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 指引体系是保障。 人才队伍是关键,是该体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 信息系统是支撑。 咨询服务是确保四大任务顺利实施的外部支持。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 (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是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目标等内容的总结、提炼。 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作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判断) 【2018·判断题】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基本指引发挥着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答案】√ (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价值管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公允价值的相关最全版

(价值管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公允价值的相关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 2001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公布了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的准则草案和研究报告,要求 对所有的金融工具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新公布的第41号国际会计准则农业中也要求 采用公允价值。从中我们能够见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努力拓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本文试图以金融工具为对象来讨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壹、公允价值及其确定方法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在不受任何 非正常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在报告日出售某项资产或解除某项负债所估计的成交价格(estimatedexitprice)。公允价 值被定义为估计成交价格是因为只有在真正成交时才会有交易价格。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交易很频繁,其公允价值就会比较容易 估计且且也会比较准确,但这仍然是估计值,其后发生的交易仍有可能改变其价格。有时候,交易价格且不能很好的代表公允价值,例如当交易壹方或双方正处于财务困境时达成的价格,或是关联交易的价格。 有些资产或负债没有交易价格可供参考,此时确定公允价值的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采用定价模型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未来现金流量指的是如果将来在和当下的市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置该项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现金流量时应考虑风险。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信息能够获得,应据以对现值进行调整。 二、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根据Fama的结论,在有效的市场中,交易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所有最新的信息都会被价格迅速地无偏地反映出来。用数字模型来表示是这样的: 其中: 表示证券j在第t+1期的非正常报酬; 表示证券j在第t十1期的实现的报酬; 表示根据预期的证券j在第t十l期的报酬; 表示被证券价格充分反映第t期的信息。 因此,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而公允价值的变化,也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所认可的变化。在完善的市场中,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参和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是壹个统计上具有无偏性的指标,这个价值指标中包含了所有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而市场对其定价所发生的变化只有在资产转让清算或负债偿仍时才被反映出来,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是格格不入的,更何况,转让清算或偿仍且不是导致损失或利得发生的事项。 在预测功能方面,公允价值也有历史成本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根据现金流量模型,公允价值代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即: 其中: 表示证券j在t时刻的价格或公允价值; CFn表示证券j在n时刻产生的现金流量; i表示折现利率。 因此,投资者只要知道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且估算出市场利率,就能够计算出资产或负债在将来某个时点的期望值。由于公允价值是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所以其决策价值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首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或形成)时间和历史成本都不会影响后续计量,只有报告日的市场条件、债务人的信誉等因素才会影响到公允价值。其次,公允价值也不会受资产或负债持有人及其持有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可避免资产或负债计量中的壹些

管理会计基础

管理会计基础(配课件、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本着通俗易懂又不乏深度的原则,不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围绕着应用技能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就业和创新创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为核心,按照高等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形成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能力。在内容上,本书结合了目前最新的理论动向和大量的实际案例,在表述上力求语言平实凝练,使得纯理论的内容变得生动、通俗易懂、层次分明;实务部分,萃选精华,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管理会计的最新知识。全书共涵盖12个项目,48个任务。在结构安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财经类不同层次和专业的需求,每一个项目都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项目引例”;内容上含有“知识精讲”;课后编排了“关键术语”、“应知考核”(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和计算题)、“应会考核”(包括观念应用、技能应用和案例分析)、“项目实训”(包括实训项目、实训情境和实训任务)。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每一项目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应知和应会考核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大有裨益,同时案例、实训又使学生加深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理解,学会在实际工作中把基本的理论和实务应用技巧付诸实践。 作者简介 李贺,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双本科,会计学硕士,现任教于大连财经学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经验,尤其对国际贸易、金融及企业管理会计有着深入的研究。 目录 前言 1 模块一管理会计总论 项目一管理会计概述 3 任务一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4 任务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职能 10 任务三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 13 任务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18 任务五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1 应知考核 22 应会考核 24 项目实训 26 模块二内部核算分析 项目二成本性态分析 29 任务一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29 任务二成本性态的概念与分类 32 任务三成本性态分析 37 应知考核 42 应会考核 46 项目实训 48 项目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49 任务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概述 49 任务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52 任务三两种成本法税前净利差异的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