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氏家规

郑氏家规

郑氏家规
郑氏家规

郑氏家规

听,听,听,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听,听,听,

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

有一于此,

既殒尔德,

复隳尔胤。

眷兹祖训,

实系废兴。

言之再三,

尔宜深戒。

听,听,听。

郑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郑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福建厦门翔安郑坂字辈:秉尚钦魁;守邦天熙;隆超我宗; 国朝推康;紫金永授;闽山秀苍。 福建泉州惠安小蔗乡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福建泉州安溪新康里郑氏字辈: 名派:“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字派:“荣华耀彩照古今蔚起英豪应瑞时克绍葆封光世德联科发甲步天地”。 福建周宁浦源郑氏字辈:“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 福建漳州郑氏字辈:“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 福建永春郑氏字辈:“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 广东惠州葵坑郑氏字辈: 开基派:“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芒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凤规千载永崇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大明朝廷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语江支派:“光国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纪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 石井支派:“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 海澄支派:“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文章绵世泽家国庆绥安”。 永春桃源渡台支派:“火木相洛传业必成”; 广东潮汕郑氏字辈:“朝锡熙良际会永康”。 广东平湖郑氏字辈:“立巳君可彦叔秉崇承饮国尔宗毓世光硕琼晋启元候有邦伯仲淑继功德肖美”。

广东汕尾郑氏字辈:“碧中雍和敦礼义”。 广东丰顺郑氏字辈:“君象日中天留芳燕万春元良新势耀”。 湖北通山郑氏字辈:“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 湖北黄陂郑氏字辈:“建树成先绪谋义佑其昌”。 湖北十堰郑氏字辈:“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湖北广水郑氏字辈:“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湖北保康郑氏字辈:“永远世泽长”。 河北邢台郑氏字辈:“振江红永”。 河北衡水郑氏字辈:“连玉延有志”。 河北沧州郑氏字辈:“震金文玉智”。 河北唐山郑氏字辈:“文中荫继瑞山有兰玉广”。 河北枣强郑氏字辈:“凤庆书振洪”。 河北东光郑氏字辈:“荣连凤志”。 浙江浦江郑氏字辈:“尔若遵祖训兴隆定可期修齐能善继垂裕自咸宜……” 浙江常山郑氏字辈:“朝廷庆昌明人崇尚敦行嘉猷傅贤哲光大起家声孝友恭俭让智仁圣义和元亨利贞复康宁福寿延”。 浙江武荣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 湖南资阳郑氏字辈:“大佐应兰元添志显维时尚月光照山川流永世裔祖修承先泽诗礼绍家祥文章华国选德范映朝纲”。 湖南祁阳郑氏字辈:“国昌朝纯孝培基久诗书继祚长鸿功遵社会训后德迪前光”。 湖南龙山郑氏字辈:“大德天禄必长年福寿丁”。

云南郑氏家谱

郑氏宗谱 根 源 郑坤伦 冤 有 头,债 有 主; 水有根源,人有宗祖; 饮水思源,成长念祖; 光宗耀祖,乃为家谱。 编者: 郑家国 打字: 郑坤伦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腊勐乡新和村竹子坡 郑氏家族简谱 序 言 盖闻国家修史,地方编制,家族记谱, 概为记人叙事以传千古也,家谱者悉记载 祖籍、渊源繁衍代系、传颂宗功祖德、垂传后世,继承先祖之美德、遵循做人之正道,发扬组训之传统,缴励后世之创新也。 竹子坡郑氏家族原籍江西临川县人 氏。一世祖公槿芝,祖太杨氏;二世祖公 继善,祖太张氏;三世祖公国相,祖太刘氏;致四世高祖公德杨,以行术游方为业,

到龙陵定居于街下。原配高祖太杨氏,后 迁徙竹子坡定居单传五世曾祖公国安,祖太莫氏,下传六世显祖公润发,适兵戈战乱,祖公被征充民夫,随军服役,阵亡于施甸县躲安乡合木树营盘山,辛蒙王山主就地葬之。祖公润发取祖太张氏,生七世祖四子。长子再富配偶莫氏;次子再荣( 又名再培) 配偶周氏;三子再华配偶袁氏四子再昌配偶赵氏。适时世太平,人财两旺,家境鼎盛遂于光绪三十四年方为祖公安国修莹竖碑,后世繁衍,如树之枝繁叶茂、如水之源远流长。 原有家谱资料,俞因沦陷逃难而散失。 时光荐苒,记忆流失,搜集仅存资料,整 理编撰家谱已责无旁贷,本谱自江西一世祖起,概略总述致七世祖公,分四枝系列至今。往后新史再续叙之。

总 悉 列 一世祖 二世祖 三世祖 槿 芝 继 善 国 相 杨 氏 张 氏 刘 氏

四世祖 五世祖 六世祖 德 杨 安 国 润 发 杨 氏 穆 氏 张 氏

我国各个姓氏的字辈,一起看看!(郑2)

我国各个姓氏的字辈,一起看看!(郑2) 福建省 长桥镇后东坑村郑氏字辈:祖上合双龙绍昌隆计智功国同文德安邦建武君章蒲县郑氏字辈:承维世施泽元文光明德岂翼茂尚昌端修学可则建相恒义兴(现有12至17世)。云霄县下河乡上窖村郑氏字辈:茂宜丕尊兴绍朝钦。近代有“文”“伦”等字辈。(旧镇下尾有同支)漳浦县旧镇镇旧城郑氏字辈:景仕邦乾敦华太汝以君元英登俊秀典学启人文漳州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郑氏字辈: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龙海市榜山镇郑氏字辈:世泽德廉禄腆广朝时思如廷宸天尚和乐子纯良有志孙永昌振立定规谟南靖县和溪镇斗米村郑氏字辈:仲界思宝必训弘本荣大庭懋斋文质岱善如继尚德国安康昌泰祈永长 漳州闽清郑氏字辈(现已21代):(始祖郑道仔由福州茶园山今洪山乡)名排行:道清炳仲文,应时世君芳,宏立帮家庆,尚有作宗光。字排行:宇宙治平日,允藏国朝位,大本正树玉,耀尔守彝常。漳州古城区郑氏字辈:文长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自天然。义方教子须当德,荣华富贵乐万年。永春桃源渡台派郑氏字辈:火木相济,传业必成。永春州乾灰呈靡派郑氏字辈: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福建同安栖珊等合族字辈:柟纶祥申质良三、

贵嗣尚时弘魁万、克启元肇逢济美、桂兰呈芳耀德先福清龙田镇南山村族支字辈:四字诗,又有表字七字诗,各56世,辈字四字诗:聿承先业,文学无疆;绍术世系,卿士其长;祖恒为善,祚必克昌;应时而起,纯是彦良;修齐平治,邦家之光;惟致中和,位于斯章;贵至公侯,奕代联芳。表字七字诗:世泽亲仁翼以联,尚崇宗德有名贤;孔孟圣学宜守继,伊周正道在希传;伯仲英名能济美,子孙孝友可承先;知君玉树长荣茂,会看兴隆千万年。周宁浦源郑氏字辈: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福清郑氏字辈绍述世系,卿士其长;祖恒为善,柞必克昌;应时而起,纯是彦良;修齐平治,邦家之光;惟致中和,位育斯章;贵至公侯,奕代联芳。泉州惠安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南安武荣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福建肇庆广宁一带郑氏字辈:瓒文元天古,克乔梦嘉庭; 国泰朝圣君,天和士德显; 存心录祖武,立志定家邦; (有祠堂,,现有古字辈). 石井派郑氏字辈: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泉州惠安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贲,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浦源郑氏字辈:永远承祖德,一世振宗光。(现有祖字辈)候官县郑氏字辈:国友清祥振万卫林建宁县郑氏郑氏老字辈:(郑?)才眷仁、久(郑?)文明、(郑?)良奇世、高奏英贤。宁县郑氏老字辈:琼顺

第三章:项目区位环境分析

第三章项目区位环境分析 3.1项目区位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 3.1.1行政区划 镇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冀,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一直是对外交往的主要口岸,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镇海港是宁波港的主要组成部分,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1200万吨,并拥有我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镇海区现辖二镇四街道,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公里,户籍人口近23万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贯通、舟山连岛大桥从镇海登陆以后,将从根本上打造镇海全新的区位格局,镇海将全面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 镇海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重心转移,推进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生态型发展转变,着力、构筑都市农业体系、生态绿色体系、农村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体系(简称“四大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3.1.2自然地理 镇海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是宁波市的北大门。区辖蟹浦、九龙湖两个镇及招宝山、蛟川、骆驼、庄市四个街道。 招宝山位于镇海城东北部,古称侯涛山,又名鳌柱山。侯涛即由“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得名;鳌柱皆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招宝则是“南舶所经,百珍交集”,寓有“招财进宝”之意。招宝山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2公里,占地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 镇海城区是个水网密布的老城区,内城河由西向东蜿蜒交错,贯穿整个城区。由于内城河连接中大河,河床呈东高西低走向,平时只能用关闭闸门来保持水位,多数时候河水成为死水。 镇海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平畴沃野,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霜期长,冬夏季风交替出现,春秋季节有海陆风环流发生。无风沙现象年平均气温16.3度,年平均降雨量1400mm。 3.2项目区位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突破年、项目推进落实年、城市管理服务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各项计划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全社会生产总值45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区属生产总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8%;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2.4%; ——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849.3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835.7亿元,同比增长39.5%;

安溪姓氏志:郑

第一节源流 一、溯源 郑姓出自姬姓,是黄帝后裔。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封宣王幼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入朝任司徒,见幽王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坏人,王室矛盾日益激化,便听从太史伯的计策,把家室和财产安置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密县东南)两诸侯国之间的一大片土地,但还未安顿好,郑桓公就在“犬戎之乱”中为保护周幽王于骊山殉难。其子郑武公继承遗志,帮助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因功被赏赐虢、郐之间的土地,建立新的郑国。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贵族为纪念故国,便以郑为姓。郑氏以郑桓公为始祖,以荥阳等为郡望和堂号。满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郑姓。 郑氏在当今汉族人口按姓氏排序中约居第2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分布很广,以闽、浙居多,两省的郑姓人口约占全国郑姓人口的22%。 二、入闽 三国时,郑胄仕吴,为建安太守,后留居侯官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由于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南迁,郑氏就在当时自河南徙居入闽,成为最早入闽的姓氏之一。《通志》载,西晋郑昭(郑氏四十世)荥阳人,永嘉之乱,避地入闽,居永泰,曾游莆田葬其祖。故郑氏族谱以郑昭为入闽始祖。《永春夹漈郑氏族谱》载:其始祖郑昭,字元质,晋年间由光州固始入闽,初居兴化(今莆田),后先迁漳州,二迁泉州,三迁德化,四迁南安十二都广信林,又因兄弟分家,五迁入永春夹漈。 唐代,河南郑氏主要有两次入闽。一是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定漳泉“蛮獠啸乱”时有郑氏将校随同前往。对此,台湾《马巷郑氏族谱序》称:“唐垂拱间(685~688年),陈将军趋闽,大臣郑时中随之,郑氏遂星布闽粤。”二是在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不少河南郑氏随其前来,子孙衍播闽粤。南安《郑氏石井宗谱序》记述:“夫我郑自唐光启间入闽,或居于莆、于漳、于潮、于泉,是不一其处。”《安溪御屏郑氏族谱》亦载,唐光启元年(885年),其入闽始祖郑凝远(字可远)随王潮兄弟入闽,后统戍南安桃林场,开基永春县姜莲坪上,传至四世郑都巡开基鹏翔东门。《安溪西坪赤水郑氏族谱》载,郑氏先祖世居荥阳郡,唐光启元年(885年)合十大姓即郑、陈、林、洪……从王审知三兄弟渡江入闽。始祖郑威乃南宋太子太傅、御史、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居侯官(福州)玉田,因战乱而四散他处,其裔郑漳自玉田而居龙岩(今大田县桃源)。《溢水(溪溢)族谱》载,蓝田郑氏先祖为郑国人,随王审知入闽,后裔郑四十一郎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入安溪,复往漳州,后又迁入安溪县还一里岭头(今蓝田乡益岭村)开基。《清溪前渊郑氏族谱》载,郑成通之子郑昭业随王审知入闽,因功被封为副帅,后弃官归隐。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其八世孙郑雍于移居兴化。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十世孙郑昭迁居泉郡西坊,后裔支分三派。 此外,据金谷河山《河图郑氏族谱》载,唐中和二年(882年),郑桓公的六十二世孙郑负图(号威武)自河南光州固始县经金陵入闽,居汀州(今长汀),其九世孙郑明成居延平尤溪县。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明成的七世孙郑叔荣、郑章一徙居龙岩。郑叔荣的四世孙郑有德、郑招德、郑寿三三兄弟皆任官。其中,郑招德、郑寿三任仙游县吏,后定居仙游繁衍;郑有德于明洪熙元年

郑氏的起源

郑姓的来源与发展研究 报告人:郑山水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2012012800 郑的名义以及发展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

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的迁徙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但如今还是粤东地区还有福建,台湾分布占大部分。 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

镇海——宁波帮名人故居粗探

镇海——“宁波帮”名人故居粗探 镇海龙山(建国前属镇海,现属慈溪)、十七房和庄市等地,探望“宁波帮”先驱们的故居。镇海地域不大、人口不多,但“宁波帮”名人数量不少…… 早期的有方家、郑家、李家和叶家,当代的有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世界级“大款”,镇海商帮文化根深蒂固,且绵延至今。 “三北”虞洽卿 虞洽卿故居天叙堂建于1919年,取“叙天伦之乐”之意。天叙堂通面阔59米,通进深94米,共由五近房屋组成,它是一座优秀的近代建筑,它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并能和谐地矗立于中国江南乡村的建筑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郑氏十七房 郑氏十七房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今留有恒德房、恒祥房、三房堂房、大祖堂房、后堂楼房、立房、新房、四份头、老陆家、大弄、东弄、后新屋、河跟沿等“四水归堂”的单进和多进涤宅大院10余幢,二层砖木结构。马头墙、厢房、石雕、牌坊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厢房与厅堂的构筑风格融为一体。群墙外,墙河环城,绿水垂柳,家家有埠,四周有桥,宅中有街,街中有市。建筑具有江南水乡风格,又兼有宫殿般的布局结构,中轴线、横轴线极为明显,经过历代增扩,建筑规模恢宏,工艺精甚,画梁飞檐,精雕细刻。

一场大火,唤醒了当地领导和村民的文保意识,保护、开发工作 正在展开,目前已经有近200户居民迁居新居。 包氏故居 包氏故居位于镇海区西南庄市镇钟包新村的后新屋。这里是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出生地。 后新屋墙高院深,五间两弄砖木结构的两层瓦房座北朝南,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东首正门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阡陌交错,河道纵横。因包氏祖先曾在村前的横河上筑土为堰以蓄水,故其地古称横河堰(今钟包村)。

郑氏十七房与宁波商帮文化

郑氏十七房与宁波商帮文化 选择郑氏十七房是因为无意中在新闻中看到的几幅画面,当即被其中古朴的围墙和建筑吸引,于是终于在一个周末辗转到了镇海寻找她的所在。 在去之前,跑遍大半个宁波在两家图书馆找到了两本介绍宁波帮和郑氏十七房的地方文献,粗粗翻阅之后,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郑氏十七房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是由郑氏先祖在南宋时期,从河南荥阳迁徙镇海而建。村落设计呈棋盘形,整体建筑以幢为单位,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其宅居数量之繁多,建筑特色之明显,结构布局之合理独特,堪称望族建筑的经典,在国内也实属罕见。十七房景区包含了恰礼堂、源茂房、鼎丰房、望益堂、立房、后堂楼、栈房、兴房、典当房等部分,高耸的旗杆,四级的马头墙以及各房精致的布局工艺,无不显示着一个望族的存在。 同时,镇海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商帮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十七房水系直通宁波、海上,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创始人郑熙、老北京“四恒银号”兴办人郑世昌,中国第一家大型冷藏企业的开窗人郑方正、英雄墨水厂肇事者郑尊法等一批商业巨子,成为宁波商帮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宁波人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早在上海开埠以前,已有宁波人在那里设立钱庄,上海开埠后,宁波商帮的钱庄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有名的9家钱庄,宁波家族就占了5家,即镇海方家(方介堂)、镇海李家(李也亭)、慈溪董家(董棣林)、镇海叶家(叶澄衷)、宁波秦家(秦君安)。到了1897年,华商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宣告成立,宁波帮商人在其兴办、资金筹措、具体管理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而早在康熙年间,镇海郑氏十七房的郑世昌“承父命外出经商”,在北京东四大街开设了“四恒银号”(即恒兴、恒利、恒和、恒源)。据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载:“四恒者,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均系甬商经纪,开设京都已有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广。”“四恒银号”当时是京师著名店铺,京中大宗商务,如木厂、洋货庄、山西票号、粮食铺、典当铺,都向四恒借贷银两。恒和号专司各大官宦富户的存放款业务,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恒利号在天津估衣街附设有首饰局,后改称为恒利金店。 除此之外,十七房商人郑振麟咸丰年间(1851-1860)在上海崇明北宝镇独资开设宝山银楼,资本1000两银子,是崇明最早、资金最雄厚的银楼。1938年崇明沦陷后歇业。1918年郑佐如独资在沪创立“庆和钱庄”,庄址在河南路永宁里,资本2万两。由此,十七房郑氏在宁波商帮乃至全国金融业的地位可窥一斑。 公交车站设在一个路口附近,下车以后在十七房附近的民居间行走,抬头便可看见高耸的旗杆和迎风飘扬的“郑”字旗帜,靠公路边的绿地,水光潋滟,几只白鹭在水边、树上徘徊,时而振翅而飞,一片恬静之景。 走进十七房景区,过了桥首先看到的是祈福广场。穿过祈福广场向右走过全盛桥便到了源茂房,房中设有财神殿供游人求财祈福之用。同时,源茂房还汇聚了打铁、弹棉花、织布、编草鞋、箍桶、捏面人等一大批民间工艺表演。 源茂房往北,则到了鼎丰房。鼎丰房宅院坐北朝南,是具有宁波地方风格的四合宅院的一个典型,其正厅名“敏慎堂”,取“处事勤敏,言语谨慎”之意。而鼎丰房的主人据传便是全盛民信局的创办人郑景丰。在位于后堂楼的郑氏家史馆中,对全盛民信局以及中国的民信业作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的通信,在古代是官办的。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始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主要用来通报敌情、应付战争。通信方式也多种多样,以语言,声响,火光等方式进行。到了唐朝是中国邮驿的极盛期,全国设有驿馆1639所,但驿站带有官方性质,不允许传递私人信件。但随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较大,民间通信活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

郑字的来历

编辑本段郑zhèng <名>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Zheng 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3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 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4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wanton music]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5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6姓编辑本段一、寻根溯祖姓氏:郑祖籍:河南祖宗:郑桓公郡望:荥阳郡分类:以国为姓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编辑本段三、郡望堂号【堂号】"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郡望】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编辑本段四、家乘谱牒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编辑本段五、历史名人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郑玄:汉代创立郑学。郑成功:明末名将。郑和:明航海家。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

郑氏十七房_六年级作文

郑氏十七房 在繁华的宁波镇海中的一角,有一个并不太起眼的大院子。谁都想不到,它,就是被誉为“渐东文化瑰宝”的郑氏十七房。 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郑恒公郑国(今陕西华县)。当时正外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郑恒公也无心做官,便举家南下,迁到了镇海澥铺一带、传六世后,分居十七房,故为郑氏十七房。 郑氏十七房原面积六万平方米,现存四万平方米。当年郑氏南下之时,为防备当地人的骚扰、便采用建筑围墙的方式来抵御。十七房外有一圈围墙,围墙边上有一圈河,显得气势恢宏。 如果你进到郑氏十七房中参观,你就会被它的奇妙所吸引。十七房的围墙内有群墙,墙内就是十七房。房子大多傍水而居,边上都竖有旌旗。郑氏十七房中的房子很有特色、素有“宅中有街,街中有铺”的称谓。每个房子中都有小贩在叫卖。房屋客厅中分为前堂、中堂、后堂,这些还分为明轩与暗轩。另外,郑氏十七房的房屋结构呈十分少见的宫廷布局结构,屋中有北京故宫才有的中轴线和横轴线,走路时,只有男主人才配走中轴线。房子上的柱子都雕有花鸟虫兽,毫无重复。在郑氏十七房中,还有皇帝御赐的“御路”所有官员,无论大小,到了御路都要下马。而且,这还有乾隆年间的澄清王的题字“圣旨”二字,这显出了十七房的皇家地位。除此之外,十七房还有;“三宝”一宝为旗杆最多,在很远都能看到。第二宝为马头墙多,雄伟壮观,台风吹

不倒。第三宝为三年不下雨,河水不会干涸。 郑氏人在待人外事方面无不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郑氏人积极极修私塾,而且不仅郑氏人进来读书是免费的,就算不是郑氏人,进来读书也是免费的。郑氏人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别的村修桥铺路,每逢青黄不接,都会开仓振灾。如果族内有人向护城河内扔垃圾的话,要被罚挨家挨户分馒头。外面的姑娘都以嫁入郑家为荣,可见郑氏一族的名誉。 郑氏十七房虽经沧桑,但仍然闪烁着文化的光芒。

郑氏宗祠落成致辞

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郑氏常务扩大会 暨新罗区郑氏宗亲成立大会上的欢迎辞 郑景文 尊敬的各位长辈、同宗兄弟姐们: 您们好! 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热烈庆贺新罗区郑氏宗亲成立大会召开,我谨以无比虔诚的心情,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族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恭祝郑氏大家族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龙岩郑氏宗亲大会的召开,是我们郑姓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体现了我郑氏子孙承先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和孝悌友爱、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为郑氏族谱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是龙岩郑氏宗亲全体的功绩,也是所有族人共有的光荣。 水有源、树有根,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赵钱孙李百家姓都很讲究,谁也不能忘了老祖宗;而人们之所以能记住祖宗,了解祖宗,无论隔了几多代、几百年,都能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和所属的系统分支。这条纽带便是宗亲会,纵然你走到天涯海角,任凭其风高浪急,子子孙孙都晓得根在哪里,都明白自己的起点是在何处。

今天,新罗区郑氏宗亲成立大会的召开意义十分重大,充分体现了我们郑氏族人能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这是穿越漫漫时空隧道,链接后人与母体的脐带,从远古到如今、至将来,心相通、血相融、情相凝,千年万载、一脉传承。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相信,新罗区郑氏宗亲会的成立,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促进各地宗亲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弘扬中华民族尊祖敬宗、敦亲睦族文化传统。 最后,惟愿我郑氏族支同脉同心同发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英才辈出,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上以告慰我先祖,下以垂范我子孙!特此聊表欢迎,并祝大家事事如意!岁岁平安!家家幸福! 谢谢!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给宗族同仁的一封信

给宗族同仁的一封信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给宗族同仁的一封信范文一尊敬的邹堂郑氏宗亲们: 我是邹堂郑氏廿四世裔孙郑炎龙,现就郑清之公在邹堂的信息,邹堂内外族谱和地方存物民谣习惯通报如下,供讨论! 一、郑清之公在邹堂的信息。清之公功高日月!清之公精神永垂不朽!但清之公在邹堂境内至今仍未发现是邹堂郑氏始祖的信息: 1、清之公在邹堂的历代族谱中没有一点记载。 2、邹堂从宋代以来没有流传或记载祖公当过宰相,只有十一世祖郑旻当过贵州省左布政使,这是郑氏全族的骄傲和自豪! 3、邹堂境内节日挂的灯笼,张贴的对联,悬挂的牌匾从来没有清之公的信息! 4、邹堂境内的祠堂或对联写的是南湖、东里、荥阳,因为郑氏入潮三兄弟是从南湖而来的,因而也没有发现有清之公的一点痕迹。 5、邹堂只有一条民谣,大仔大娘岗,二仔创邹堂,三仔坂上郑,四仔里洋村,而且清之公墓碑左边刻上的民谣邹字岗字用简化字,元明两朝,我邹堂墓葬凡用上邹字都写上繁体字,就邹字繁体简体可共用,为何岗字不写崗而写岗呢?据全球郑氏族谱网记载,清之公在中国境内纪念坟墓达数十座,饶平清之公墓只是其中一座。明代以子立碑者有,以民谣立碑只有清之公一例,其它墓葬至目前还未发现第二

例。这些问题有待宗亲们研究。 6、饶平坂上族谱没有记载邹堂一点信息(只记载双港村)。 二、邹堂内外族谱记载和地方存物民谣习惯。 1、潮阳沙陇老祖叔公郑恩亨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即公元一四七七年在潮阳神山家廟手书记载一世徽公,生二子,长房诚公,次房组公(传至七代止)。二世诚公生二子,大房恩公朝奉,二房宥公宣教郎。三世恩公朝奉生二子,大长房创邹堂,大二房生金木水火土。 2、枫美五房清代族谱《邹堂昭穆》有我神山郑氏字眼记载,并阐述接神山辈序内容,从那时起朝至庆巳十二代之久。从那时起钱前村与我邹堂郑氏辈序也相同,因钱前的九世文质公与潮阳沙陇智房的九世婪叟公是兄弟,因而钱前与我邹堂郑氏辈序相同。为什么老祖宗们在研究辈序问题不接饶平坂上辈序,也不接潮阳金浦系辈序,偏偏接上神山辈序呢?这点说明什么? 3、邹堂节日宗亲挂的灯笼,张贴的对联,祠堂悬挂的牌匾都有东里、荥阳、南湖,南湖指郑氏入潮三兄弟从南湖而来,因而也没有清之公的蛛丝马迹。 4、邹堂郑氏九世思诚公自序中也没有提到清之公字眼。清代族人郑国渠手抄本序也没有提到清之公信息,这个时候的族谱记载朝奉公生二子,大房都巡公,二房世业公,倒是与潮阳沙陇智房旧谱序相近! 5、民谣孔安堂邹堂得一半。据民间传说,因二世诚公兄弟二人,其弟组公无后,诚公生二子,朝奉公和宥公,因此,孔安堂只有朝奉

郑氏的历史和资料

谱名编者编纂方式藏地 顺堂郑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郑显仁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浙江衢州常山郑氏宗谱六卷郑明照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资阳资阳郑氏族谱五卷郑山冈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浏阳郑氏三修族谱六卷首郑兰芳等民国七年(1918年)木刻 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浏阳郑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卷上、中、下册郑幼陶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资阳郑氏四修族谱七卷郑永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福建连江马鼻半山郑氏族谱一卷郑大敬、郑秉帮等清宣统三年(1911年)木 刻活字印本 福建省连江县档案 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查找。了解郑性的来源「郑」源出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 弟于郑国(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 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 为姓。 书籍、报刊。查阅中华郑氏的名人郑国、郑玄、郑吉、郑成功、郑板桥、郑和、郑光祖、郑虔、郑旦。 上网查找。郑氏的人口数量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 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 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 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书籍、报刊。查阅郑姓始祖世系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 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 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 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 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 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 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郑彩是厦门鹤浦上郑郑崇公之第九世孙

郑彩是厦门鹤浦上郑郑崇公之第九世孙 明末,在福建月港旁高浦有一位有名海商,他拥有世资和船舶,开展对日海上贸易。 当时在闽海有一支以郑芝龙为首的武装海商集团,控制南海商业活动。郑芝龙广招人才,郑明郑彩父子被召参加。他们通过海上起事者的同盟结拜,通谱,使力量更加有力,在打海盗,抗红毛有功,受明崇祯皇帝青睐,招抚为朝廷服务,郑芝龙任总兵,郑彩任浯桐游击将军,所以郑芝龙和郑彩关系密切,郑芝龙视郑彩为犹子,以致在南明文史学者把郑彩误会为同族侄儿。但是江日升在《台湾外纪》说郑彩是同安人。 按高浦郑氏始祖郑崇公是长乐福湖摄公之十三世孙,高浦为一世。据长乐福湖始祖摄公是唐朝黄巢农民起义时,逃避南逃入闽。而石井隐石公是北宋靖康耻逃避入闽,两者相差二百五十年;郑彩和民族英雄郑成功不可能是族兄弟,最多是广义的宗兄弟。 1993年,厦门高浦在拆迁明封骠骑将军云台郑公暨王夫人墓。石碑右下方书南梦龙梦熊。出土的墓志铭是由赐进士出身,巡按福建御史路振辉撰之,墓主郑德字伯仁(1614—1653)的大参戎墓志铭:德公生二男,长子郑梦龙次子郑梦熊。说明云台公和郑德是同一人。 墓志铭的出土,解决了郑彩是厦门高浦人的争议。郑彩是否是鹤浦上郑始祖郑崇公的裔孙,只有把墓志铭和《长乐福湖郑氏总谱》及《鹤浦上郑族谱》(以下称《本谱》)结合研究,才能解决郑彩郑德等人是郑崇公的裔孙。 墓志铭记:“先出自福之长乐人,永乐初(1405 年)征调居于浦”,指的是高浦郑氏始祖郑崇公授总旗使职,偕只会千户来屯泉属永宁卫高浦所,娶妻李氏生二子:长子郑建,次子郑达。自高祖郑达公生八子,无数传,子孙众,是高浦最多。始祖为总旗使后,裔孙传到第九世就有举人、进士、骠骑将军。建国公等文官武将十多人,当然是高浦之望族。 “一派居城南,出龙屿公登进士二起家。一派居城东,公之先祖派传到第六世遂接踵龙屿登进士(1604年)而生建国公,与之相比美焉。”这“派”和“先祖派”是同一开基祖的房派;是八个房派中的二派。 《本谱》记:始祖郑崇公来屯高浦总旗使,同行者六人,未知同宗否,其后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总汇编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麻城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居莒县 1世谭祁zhi 妣胡氏生子锦 2世谭锦妣氏生子春 3世谭春妣方氏生子梅 4世谭梅妣氏生子奕yi 5世谭奕妣朱氏生四子:儒、会、积、标 6世谭儒 谭会妣氏生子珍 积 标 7世谭珍妣于[又俞]氏生二子:云、雪 8世谭云妣周氏生子照 居16世谭时英妣晋氏,自莒迁,生子典书 谭杰升字端子,妣齐氏,升二子:佾yì、任 17世谭典书妣郝hao氏[又曰郭氏]生子:济、淡[又曰:谟] 谭佾妣夏氏生子孟 谭任 18世谭济妣夏氏生子青 谭淡[谟] 谭孟妣颜氏生二子:恭宗、敬宗 19世谭青妣姒si氏生三子:太定、太德、太常。[“太”:川东谱记为“大”]。

谭恭宗 谭敬宗妣氏生: 叔胜,由南海[今市]徙始兴衍大庾yǔ 20世谭太定 太德 太常妣郭氏生二子:玉成、玉润 叔胜 居弘 21世谭玉成讳顷,居金陵[清凉山,即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年],佐齐王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 妣氏生三子:章宪、章斐fei、章文 谭玉润讳珠,妣氏生子质 22世谭章宪妣氏生子:祥昭、祥瑞 谭章斐 谭章文 谭章质字文彬,妣王氏生子善信 23世谭祥昭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6至前141年间], 任巡司。妣氏生子:晋康,维康、经康、纶康 祥瑞 24世谭晋康 谭维康 谭经康 谭纶康妣氏生三子:运明、暄太[泰]、永益 25世谭运明 谭暄太 谭永益讳京 , 汉昭帝元风时[公元前80至75年间],任朝奉大夫。妣有氏生子:芳明 26世谭芳明妣氏生二子:湘灵、湘湖 27世谭湘灵妣唐氏生子:崇道、崇德、崇仁 谭湘湖 居 28世谭崇道 谭崇德由弘农迁会稽[市]。妣程、氏生子:荣宝 谭崇仁 29世谭荣宝妣唐氏生六子:明良、善良、修良、材良、忠良、德良 30世谭明良 善良 修良 材良 忠良 德良妣氏生子:希圣、希贤 31世谭希圣讳汝松,汉安帝元初时[公元114至119年间]举孝廉。妣氏生子:诚恭 希圣

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311779.html, 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作者:尹超凡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8期 摘要:义门郑氏家规以儒家伦理为纲,内容涉及家政管理、冠婚丧祭、子孙教育、待人接物等诸方面,堪称史上十分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郑氏家规订立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家政管理模式,传达的孝义传家、节俭生活、清廉立身等伦理教化,皆可为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义门郑氏家规孝义儒家伦理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教和家风,如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就需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心理,以儒家德育教化思想为指导,可为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规范,也可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譬如绵延三百余年的浦江郑义门。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的白麟溪义门郑氏,以累世同居、同财共爨为基本特征。郑义门是中国封建社会同居大家庭中聚居时间长、规模大、家族文献丰富罕见的典型,以孝义持家名闻江南,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至明天顺三年(1459),屡蒙宋元明三代皇朝旌表,譬如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1385)即亲题“江南第一家”匾赠予郑氏,洪武二十三年(1390),又御书“孝义家”赐之。《宋史》、《元史》、《明史》均将其列入孝友传中。 郑义门能够绵延三百余年,得益于《郑氏家规》的教化与约束。作为郑氏家族文化的载体、管家治家的宝典,《郑氏家规》以儒家伦理为纲,内容涉及家政管理、冠婚丧祭、子孙教育、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十分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①。探析郑氏家规,观郑氏治家之风并追索其中蕴含的伦理价值,对于当下家国建设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郑氏家规的形成与完善 据郑氏族谱,郑氏始祖为周朝郑桓公,汉晋之际迁入江浙。北宋元符年间,郑安仁因慕浦江朱恮才气,负笈就读,后率郑渥、郑涚、郑淮三子迁居于此。郑淮依十九世祖名讳,将定居之所香岩溪更名白麟溪,成为白麟溪郑氏一脉的始祖。 浦江郑氏家族十五世同居,历宋、元、明三朝,始于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兴于第五、第六、第七世,盛于八至十世。当时,明谱系、氏族与立宗子法在社会范围内被积极践行,儒家的孝悌大义被统治者利用并强化为基层伦理,因此以累世同居为组织形式的义门大家庭迅猛发展。郑义门正是在此历史条件下诞生的,郑氏家规同时逐步形成与完善。

福州清初以来才女辈出的5大家族

三月,是女人们欢喜的一个月份。无论是传统的“三·八”妇女节,还是近年来兴起的“三·七”女生节,都让女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了关注与尊重。 眼下,女人们的节日又快到了。福州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这些天忙着在瀚海的本土 文史资料里,整理一份文稿。他将在3月10日上午9:00至10:30,在省图书馆1 楼学术报告厅做一个公益讲座,介绍福州清初以来,涌现出大批才女的著名家族。 提起福州才女,大伙熟知的仅是林徽因、谢冰心和庐隐。但其实早在她们之前,仅在 福州三坊七巷,就涌现了一大批才女。根据文史资料的记载,与这些才女们留下的诗词,我们甚至还能想象出,她们当年所过的如《红楼梦》里描述的那种生活——每逢 佳节良辰,聚会宴饮,吟诗和唱,赛诗比画,风雅,惬意。 缙绅家妇女莫不谙诗书光三坊七巷就出了不少才女 “清代以来,福州涌现出了大批才女的家族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我现在整理出来的 已经有5大家族了。”卢美松伏在案头一大堆书堆里,拿出他还在修改整理的稿件, 告诉我们。他说,用“闺门弦诵,比屋相闻”形容过去福州城里才女们的吟诗和唱, 一点也不为过。 在《榕城诗话》里,前人也曾盛赞过福州城里,女人们读书、作诗的风气之盛。其称,“闽中户户皆花,家家是玉,笔床砚匣,恒在香台;写韵传经,乃其粉榷。青襟夫婿,挼手传笺;红屐伺儿,扶轮赴社。”下面,我们就一起跟卢馆长来看看,他盘点的闽 中才女辈出的5大家族。 三坊七巷黄巷,晚清封疆大使著作最多的梁章钜,就自小生活在一大群才女中间。其 母亲王淑卿,“生平喜流观经史”,在做家务的闲暇里,经常同与儿子一道学习。她 在督促孩子念书时,就曾写诗道:“养儿不读书,不如豚与犬。”梁章钜的妻子郑齐卿,也是幼通诗礼,入梁家后,也学会了诗文。梁家培养出了一群女诗人,梁章钜的 堂姐妹、叔母、妻女,个个能诗还擅长书法。梁章钜的堂妹,曾作诗称“山光海色供 吟笔,谢庭清暇诗无敌”表现过她的自信。梁章钜的女儿们,自幼受家庭熏陶,还常“分日作诗课”,才情可观。梁章钜在《闽川闺秀佳话》中,还多次记述女儿们作诗 的情景。梁家女诗人自己著写的诗集也有很多,如《卧云楼诗草》、《小方壶诗草》、《香雪斋小草》等。 黄巷的另一户人家郭氏家族,也是才女辈出的一户大家。在《乌石山志》中还录有郭 柏苍三个女儿、孙女与甥女辈的许多诗文;侯官郭氏的另一大才女郭仲年,其为湖广 总督郭柏荫的长女,著有诗集《继声楼诗集》传世。《继声楼诗集》二卷,这两本书 在长乐首占村尚存复印件,至今是村民们引以为豪的文物。早题巷,清初著名诗人黄

郑成功家族族谱的新发现

郑成功家族族谱的新发现——明崇祯版《石井郑氏族谱介绍》 张宗洽郑梦彪 2002年3月间,在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之际,福建发现了一部明末崇祯年间修纂的《石井郑氏族谱》。经过考古专家和南明史研究人员的初步鉴定,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发现。闽南各地传媒纷纷作了报道,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6月18日,在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市石井镇“延平王祠堂”里,隆重召开了纪念郑成功逝世340周年暨赠谱的会议,与会的有南安市、泉州市和厦门市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我们恭与盛会,并接受郑氏后裔的委托,负责对此谱进行整理校点,准备出版。现将此谱的部分内容披露于世,供学术界参考。 这部《石井郑氏族谱》是个抄本,长宽均30.5厘米,厚2.l厘米,经装裱后,存共180页。原收藏于厦门市海沧镇郑小建先生家中。郑小建先生原籍南安石井,也是石井郑氏的后裔,“后移居厦门港,最后定居于海沧。据郑先生介绍,这部族谱是他的曾祖父留传下来的,至今已历四代。福建隆重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时,气氛热烈,郑小建先生受到激励,决心献出此谱,并回乡拜祖。由于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历史沧桑,抄本纸质早已陈旧泛黄,首尾也霉烂残缺,但卷前有一段文字,虽已成碎片,经细心拼凑辨识,仍可清晰看出有“芝龙故不谱,其所以□ □□□本之义,动我世世子孙□□□□读 而兴焉。其□不肖……崇祯岁次庚辰十—……龙谨誌。”等字。我们将它与以前 发现的《石井本宗族谱》(清嘉庆六年郑 名山修,1961年厦门市博物馆筹备处发现 并油印)和《郑氏宗谱》、《郑氏家谱》(民国九年郑玉海等重修,1984年厦门市 郑成功纪念馆获见,后合编成《郑成功族 谱三种》一书,1987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卷前转引的郑芝龙序相比较,发 现它们在文字上完全一样,因此可以判定 此谱应即郑芝龙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命其族兄秀芝鸾负责编修的。郑芝銮 原亦撰有一序,但本谱中已不见,可能是 霉烂掉了。 一、此谱修于崇祯十三年的内证 我们判定此谱应修纂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除有郑芝龙、郑芝鸾二人之序文(见嘉庆《石井郑氏族谱》所转载)作为根据外,还要从本谱中找到不少内证,举例如次: 1.南明弘光时,曾封郑芝龙为南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