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春末闲谈》教案

[教学设计]-----“闲谈”正说

[意图]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的职责是动态地“导”,而不是被动地“教”。本文是鲁迅“闲话风”散文的典范之作,正如季羡林指出的那样,“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优秀的散文家,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漫谈散文》)与鲁迅那些实有所指激烈抨击的杂文相比,《春末闲谈》寓意深广,态度也更为洒脱从容。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的角度,发挥教师激发、点拨、引领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辩能力,自发地分析、归纳,去透视鲁迅“闲谈”之中“正说”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切入点]“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在探究“正说”内涵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再创作的审美享受。可设计三个切入点:

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

2、昆德拉说:“对存在进行深思”。鲁迅时在北京,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读?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引导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作品展开议论)

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闲谈”的实质,为“正说”命名。(引导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的魅力)

[操作]1、鲁迅“春末闲谈”范畴涉及的话题

[提示]《春末闲谈》写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从何处“开口”?

[讨论]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蛙的“闲趣”,在“闲谈”中有何作用?

[点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细腰蜂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讨论]文中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点拨和发散]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和迷惑人民的精神控制术。课文中有“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语,可引导学生例举发散。

[板书] (闲谈)细腰蜂à神奇的毒针à黄金世界的理想

[讨论]“闲谈”的范围近而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

[点拨]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里所谓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板书] 黄金世界的理想à精神文明

2、鲁迅为何此时此刻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

[讨论]上述问题可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点拨]联系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利用“闲谈”的形式,要真切表达的“正说”的含义。

[讨论和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去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况,陈述理由。

[示例]1“细腰蜂的神奇毒针”à封建统治阶级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终难奏效!百姓不是“小青虫”!

2“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à看看《祝福》祥林嫂的下场就明白了!

3思想是禁止不了的!

4“造物主可恨”à倒行逆施者,枉费心机。

5“刑天不死”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6“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à封建礼教及其卫道者及其形形色色的精神麻痹术,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板书] 精神文明——精神麻痹术——历史唾弃(正说)

[明确]紧紧扣住文章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和鲁迅对社会黑暗面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完成上述课堂思维训练。

春末闲谈

[课文解读]1、笔墨趣味在“闲话”

文章开篇交代了一个特定的时空,“正是北京(一九二五年)春末”。作者由故乡盛夏细腰蜂捕

捉青虫的“闲趣”铺开,闲谈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联想到“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尽力施行的“各种麻痹术”,再联系现实中“治人者”的“治之之道”,对旧时统治者精神控制术的手段及其失败,于闲话漫笔之中,作了辛辣的讽刺。“闲话”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的载体,直面“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鲁迅不作“寸鉄杀人,一刀见血”的激烈的抨击,而是“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任心闲谈”,首先是作家主观心态的闲适与从容。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这也正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全文8个自然节可分三段:

一、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①②③)

二、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④⑤⑥)

三、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⑦⑧)

2、思想是无法禁止的

鲁迅的文笔一向以辛辣尖锐著称,他曾说过他至死对一切黑暗势力“一个都不饶恕”。本文虽冠名以“闲话”,其实在洒脱从容的娓娓而谈之中,处处使人感到鲁迅思想的深邃和对治人者“精神文明”的控诉和鞭挞。正如作者在七天之后所写的《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春末闲谈》一文中所列举的“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还有“特殊知识阶级”的“特别发见”,其实就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繁琐的条款。鲁迅由细腰蜂的毒针闲谈开去,抽茧剥笋,揭露旧时统治者所谓的“精神文明”,不过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各种麻痹术”,其结局必然是“覆宗绝祀”的。鲁迅的讽刺才能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旧时统治阶级迷惑人民的“各种麻痹术”和“不准集会,不准开会”等禁锢镇压百姓的权术,“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是“不能十分奏效的”。

历代统治阶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陶潜退隐田园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抒发心志,不甘忍受统治阶级精神奴役和政治压迫的百姓,即使“无头也会仍有猛志”,可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历史的必然!

3、不作“人肉宴席上”的“醉虾”

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如何认识鲁迅,如何理解鲁迅杂文的战斗力和“匕首投枪”似的艺术风格,如何引导高中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磨砺透视现实的眼光,丰富人生的见识,滋润平和沉稳的心态,防止孳生偏激浮躁的情绪,是教学的难点。

读鲁迅,收获一份沉静,还是引发一腔激愤,属于截然不同的审美境界。

鲁迅在一九二七年九月《答有恒先生》一文中,沉痛地自责“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

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是做这醉虾的帮手……”。认真理解鲁迅的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层次,对于鲁迅作品的教学,可以提供新的视角。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高二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高二语文试卷讲评 教案 《春末闲谈》,因为时间较为久远,又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要读懂该文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语文教师在备课要去做好教案呢?接下来,WTT就和大家分享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 教学目标 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 形象化的说理 教学方法 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总体感知 1.(1-3)细腰蜂趣事及毒针

2.(4-6)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的失败 3.(7-8)讽刺统治者们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作者从一小事入手,对古今中外统治者们奴役驱使禁锢麻痹人民的的行径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 四.研读分析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有哪些原因? 参考: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进而揭示真相作铺垫。 2.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本句以统治者的口吻说话,讽刺和挖苦那些统治者们的愚民花招不过如此,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3.俄国E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就知道。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技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有就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4.第四节中提到的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点拨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学校卧龙寺中学命题人孙虎林 一、社科文阅读(共6分) 中庸”辨析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 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 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 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6分)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二、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三、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 形象化的说理 教学难点 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那么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 11篇),散文集《朝花夕拾》,《两地书》,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集》、《花边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而已集》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三、把握基础,总体感知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果蠃(luǒ)螟蛉(mínglíng)螫针(shì)绝祀(sì)嘉猷(y?u)窠里(kē)孵化(fū)棘手(jí)麻痹(bì)中枢(zhōngshū)中(zh?ng)风 (二)总体感知 1.“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毒针:统治者愚民的手段 刑天: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 2.总结各自然段的段意,分析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 第一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春末闲谈教案1

春末闲谈 教学目标 一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掌握本文的脉络。 二明确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态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初步了解本文的论理方式和鲁迅杂感讽刺艺术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本文脉络的梳理。 二本文文旨的归纳理解。 三讽刺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 探讨、总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有一首诗,名字为《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释为: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样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作者就是鲁迅。 二关于鲁迅和写作背景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今天我们学习《春末闲谈》,选自杂文集《坟》。 写作背景 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默写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选修)1 1、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2、帝子降兮北渚, 。_________ 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鲍照《拟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5、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6、 __,______ 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7、鹿门月照开烟树,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世间行乐亦如此,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 ,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15、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16、垆边人似月, 。 , 。(韦庄《菩萨蛮》) 17、野哭千家闻战伐, 。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18、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 。五更鼓角生悲壮,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19、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20、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22、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24、 ,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25、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高二语文选修文言文练习题2

高二语文选修文言文练习2 《六国论》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赂(lù贿赂)秦举(jǔ全部,都)以予人B.暴(bào残酷)霜露奉之弥(mí更加,愈)繁 C.洎(jì自从)牧以谗诛犹抱薪(柴)救火D.秦击赵者再(zài两次) 为(wéi治理)国者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或曰:……率赂秦耶/或未易量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内立法度,务耕织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⑦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⑧吞二周而亡诸侯⑨今殴民而归之农⑩而秦兵已西矣 A.①⑥⑦⑩B.③④⑧⑨C.①④⑦D.③⑤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弊:弊病B.六国互丧互:互相 C.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D.固不在战矣固:本来 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7.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8.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11.翻译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春末闲谈

春末闲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了解鲁迅“闲话风”散文的特点。 2.探讨文章的深刻寓意。 过程方法1.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2.讨论和讲读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生活哲理,体会思维的乐趣与思想的力量。 2.倡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己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理解鲁迅用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表达的深刻的思想。 2.了解表达思想的不同的方式,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 1.引导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作品展开议论。 2.引导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的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探讨文章的深刻寓意。 2.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1923年14篇)、《彷徨》(1926年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8篇);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二、背景: 1、《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的北京。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鼓吹“特别国情”。鲁迅的闲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看似信手拈来,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3《西游记》习题含解析

第二单元幻中寄幽怀 3《西游记》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历经千山万水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 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

《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展现了一种奇幻之境。在这奇境里,奇人、奇事融于一体,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技法点拨] 如何进行环境描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写情,即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主观描写是指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作“寄情于景”。 自然环境是文中常见的描写对象。社会环境,可以是居室陈设、布局、人物活动场所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场面则是特定的时间与场合内人物活动的总面貌。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要写好环境。有人说要画好两幅画,即围绕人物活动的一幅“风景画”和另一幅“风俗画”。 ⊙精彩运用 写一段文字,侧重环境描写,以表现某种氛围。不超过200字。 【示例】 乡村的夜,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月光像水一样从天空中泻下来,静静地泻在农舍上。屋外,田里的蛙声、地里的虫鸣如潮,“呱呱”声、“嗡嗡”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屋角的柴堆里,隐隐传来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了一句话似的,让人感到惊奇和意外;栏里,牛正在吃草,一股浓烈的混合了草料味的牛粪的气息满溢乡村,脖子下的牛铃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白天吸足了阳光的庄稼,此时也在使劲地拔节疯长,发出“嘎巴嘎巴”的响声。 我们都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所有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孙猴子,但更多程度上,“齐天大圣”的旌旗是我们一个最天不怕地不怕的美梦。孙猴子如果不走出花果山,就永远只是懵懂自由的猴子。但是猴子也会长大。当他自以为所向披靡时,他却很容易就被五指山死死压住。 一开始,他满是抗争的愤怒和不甘。很多人更喜欢“齐天大圣”的他,但无论情愿与否,他最后还是做了“孙悟空”。他忘记了很多事,保护起唐三藏去取经。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被生活硬生生地征服,但最后,我们是被生活降服。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记》。它太像一门哲学,人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影。什么

《春末闲谈》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春末闲谈》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意图]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的职责 是动态地“导”,而不是被动地“教”。本文是鲁迅“闲话风”散文的典范之作,正如季羡林指出的那样,“它们多半 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优秀的散文家,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 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漫谈散文》)与鲁迅那些实有所指激烈抨击的杂文相比,《春末闲谈》寓意深广,态度也更为洒脱从容。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的角度,发挥教师激发、点拨、引领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辩能力,自发地分析、归纳,去透视鲁迅“闲谈”之中“正说”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切入点]“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 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 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 的目的。在探究“正说”内涵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再创作 的审美享受。可设计三个切入点: 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 2、昆德拉说:“对存在进行深思”。鲁迅时在北京, 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

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读?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 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引导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 作品展开议论) 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闲谈”的实质,为“正说” 命名。(引导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 的魅力) [操作]1、鲁迅“春末闲谈”范畴涉及的话题 [提示]《春末闲谈》写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北 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 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 从何处“开口”? [讨论]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蛙的“闲趣”, 在“闲谈”中有何作用? [点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 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 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细腰蜂神奇的毒针”, 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 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讨论]文中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 理想”指什么? [点拨和发散]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和迷惑人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修测试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 制卷人:张尔钢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3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中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幽咽.(yè)酩.酊(míng)巡狩.(shòu)山行乘(jǘ) B.混.沌(hún)稽.首(qǐ)称.以出(chēng)力能扛.鼎(gāng) C.颔.首(hàn)行相.(xiàng)捆扎.(zhā)不渐.于海(jiān) D.傅.土(fù)溘.死(kè)掇.取(duō)敏给.克勤(j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禹为人 ..兴人徒以傅土 ..敏给克勤B、命诸侯百姓 C、禹于是 .. ..遂即天子位D、及山川之便利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有瘳.(chōu)缪.卜(miù)践阼.(zuò)笃.仁(dǔ) B、倍依.(yī)金滕.(téng)敷.佑(fū)葆.命(bǎo) C、开籥.(yuè)糗.粮(qiǔ)逋.逃(bū)刍茭.(jiāo) D、鳏.寡(guān)箕.子(jī)曲阜.(bù)寇攘.(rǎng)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公在丰,病,将没 B、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C、奸神命者乃旦也 D、知小人之依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奸神命者乃旦也 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D、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 B、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C、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 D、便于砥柱之漕 7、对下列句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施.于三代施:施行。 B、而益肥.关中之地肥:使……肥沃。 C、搴.长茭兮沉美玉搴:拔取,取。 D、用事者争言水利 ..水利:利用水资和防止水灾。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僭端见矣 B、矫称蜂出 C、今秦杂戎翟之俗 D、东竟至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期末试卷)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题试语文 分)分钟。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20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5、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他他尊为“”。 对《史记》的赞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7. 三、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6分)。 8、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9、,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10、,水面清圆,。《苏幕遮》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10—11题。(12分) 长安秋望(唐)赵嘏水村闲望(宋)俞紫芝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仁”的具体外化。“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C.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练习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综合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64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谋杀案,一名年轻的妇女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的袭击,她大声呼救。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亮起了灯,有人打开了窗户,一位男士大声呼喊:“放开她!”歹徒溜走了。灯光熄灭后,歹徒返回,再次袭击这名妇女,她再次呼喊,灯光再次亮起,窗户再次打开,歹徒再次逃走,灯光熄灭。当这名妇女到住处大门时,歹徒第三次袭来,她被杀死,整个谋杀过程持续了35分钟,38个目击者竟没有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一事件中人们表现出的冷漠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亲社会行为”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热点即始于这一惨剧。 在心理学中,助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也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类行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是社会倡导的行为,也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帮助、捐献等几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备受关注,一直强调的都是这种行为的利他性和自我牺牲。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互惠性的亲社会行为最为常见,例如我们在帮助对方时赢得了对方的友谊和赞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是与“反社会”相对的,因此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司法人员的执法行

为、教师或父母对儿童适当的惩罚等,这类行为虽然具有潜在的伤害性,但符合社会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其目的并不是伤害,所以是亲社会的。 亲社会行为可能是由利他主义引起的,个体在做出利他行为时只关心他人利益而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利他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愿帮助别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利他行为经常有个人遭到损失和面临危险的可能,“舍己为人”实际上就是利他行为。在每个重大灾难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的生命。在做这一行为时,人们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只是在帮助别人。但是亲社会行为不一定都由利他主义引起,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也属于亲社会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并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亲社会行为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促进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亲社会行为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的。从儿童期注意培养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是成年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将有助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更为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提倡诚信、合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摘自2013年2期《百科知识》) 1.下列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社会行为就是积极的社会行为,往往体现着社会责任感,会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B.亲社会行为有利他性和互惠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促进了人与群体间的和谐。

2019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五作业:3.7 春末闲谈2(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蜾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渔阳鼙.鼓(pí)翡翠衾.(qīn)迤逦.(lǐ) B.眇眇.(miǎo)罾.鱼(zhēng)潺.潺流水(chán) C.庑.门(wǔ)九嶷.山(yí)踯躅 ..(zízhú) D.捐余袂.(mèi)搴.杜若(qìn)玉扃.(ji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通牒知人论世聘望变幻莫测 B.寒暄泪满襟世事艰各行其是 C.安详瓜洲度明信片征稿启事 D.蕴藉城外伯森森丞相词堂伯仲间 3.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 ....,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作了日寇的走狗。 B. 媒体有一个评论说超级女生是“前期审丑,后期审美”,说的的确正确。但是到了决赛阶段,收视率飚 升到史无前例 ....的高度,则是在另一方面成功了。 C.既然是“民心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尽其所能,推波助澜 ....,促其尽快上马,以造福市民。 D.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 ..........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孙福明让冠军的现象也使我们怀疑,在全运会上进行竞争的主角,究竟是运动员,还是他(她)们背后运动队的那些官员? B. 从《我和爸爸》的投资几百万元,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的投资2000万元,再到《宫里的日子》的投资8000万元,徐静蕾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亲情题材到爱情题材再到已说了N遍的历史焦点人物,徐静蕾的出手越来越“狠”——一种从她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丝毫野心的内敛的狠劲。 C.我倒是欣赏张元那样比较放任演员发挥的导演,如果有导演告诉我“你这个动作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拍戏的。 D.现在入选的,正如萧乾同志所说的,是两类诗:第一类“是写给儿童的”,第二类“是以儿童为题材”即写儿童的(二者有交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经大赛评委会评审,从8个作品中精选出《保姆的生日》《谁去作监》等4个节目角逐“中国戏剧·小戏小品奖”,成为参赛最多的节目。 B. 针对珠海普遍存在的违规装饰装修,《规定》还明确规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是指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负责房屋安全鉴定的机构”。 C.“祖国人民期盼着你们胜利凯旋!”15日下午4时28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实时通话。 D.在数十万重兵的严密防护下,伊拉克选民15日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向投票站,为决定伊拉克未来的宪法草案投下神圣的一票,但逊尼派民众的反对使充满分歧和争议的宪法草案前途难卜。 二、诗歌鉴赏(6---8题,9分,每题3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3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肥”、“瘦”分别形容 7、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3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赏下面诗作,品味一下作者想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50字内)(3分) 庆全庵桃花(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向津。 答: 。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