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你写童诗

教你写童诗

教你写童诗
教你写童诗

缪斯殿堂

快乐新诗读写50个故事

策划理念:快乐诗歌;鲜活汉语。

阅读群体:四年级起的诗歌爱好者,学生的学本,教师的教本。

策划特色:诗歌趣味故事引路;追本溯源,博古重今;讲练结合,趣味诗语训练;道与器结合。

单元体例:诗知篇、诗思篇、诗情篇、诗理篇、诗语篇、诗境篇、诗外篇共7大单元;每单元体例:按图索骥——具体每课——单元宝典。每课体例:故事引路——故事望远镜——典范诗歌——追本溯源(以旁注的形式出现)——趣味练习;同时,适当穿插生动的图片,复合式排版如《还看香山》。

诗知篇:揭开诗神秘的面纱

1、诗长成这个美样子(特点,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诗歌姓甚名谁(主情)

3、诗歌元素知多少(意象为中心)

4、诗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的基本素养)

诗思篇:萌生诗一样的光芒

1、人人都是诗人

2、张开联想的翅膀(相似、接近、对比、因果)

3、想象的无形翅膀(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4、递进式意象组合

5、递进式意象组合

6、对比式意象组合

7、辐射式意象组合

8、向心式意象组合

诗情篇:用有情之眼着色世界(体验)

1、岂喜怒哀乐了得(群怨等)

2、借景抒情

3、咏物寓情

4、咏物言志

5、直抒胸臆

6、融情于事

7、融情于理

诗理篇:登高吹来凉爽的风

1、含于小切入大背景中(小故事大道理,叙述哲理诗)

2、寄于意象之中

3、融于意境之中

4、喻于比兴手法中

5、见于鉴赏中再创造

6、散于理语引用中

7、纠结于无理而妙之间

8、顿现于反向之间(我比夏天冷一些)

诗语篇:给世界重新命名

1、诗语的乳名叫感性(形象化)

2、诗语的传神在动作性(动作化)

3、诗语是写意的图画(色彩化)

4、诗语是流动的音乐(音乐化)

5、诗语是隐喻的符号(隐喻化)

6、诗语是现代生活的写照(现代化)

7、陌生一点就鲜活一点(陌生化)

8、炼字造句(诗眼、句眼、篇眼)

诗境篇:似曾相似的堂前燕

1、雄浑旷远的逍遥游(雄浑旷远)

2、苏轼铁板的大江东(豪放与劲健)

3、冲淡疏野的山水月(冲淡疏野)

4、色彩绮丽的花中蝶(纤秾绮丽)

5、清新淡雅的水中莲(自然清新)

6、空灵秀逸的南山色(清奇空灵)

7、怡然自乐的竹松菊(典雅清幽)

8、苍茫几何的杯中酒(悲慨感伤)

9、朦胧生辉的镜中花(超诣朦胧)

诗外篇:鹤立独行的个案

1、读诗的孩子更聪明(读诗的快乐方式)

2、让沉睡的文字醒过来(古诗今绎)

3、让课文转化为别致的诗(课本诗演绎)

4、同题诗互映生趣(同题较读)

5、

诗语诵读(考虑部分融合在上面各专题)诺奖诗语选

泰戈尔专页

冰心专页

景语专页

诗情专页

诗思专页

诗理专页

诗语专页

意境种类: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概括时用二个词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录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意境成为诗词创造者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归因于意境创造中的主体人格文化因素的渗入作用;意境在审美本质上是诗人人格文化的自我观照与自我完善;意境评价强调高尚人格格调;诗人文化人格对意境的审美观照作用产生了刚阳壮美型、敦和平远型、超化空灵型、哀怨悲情型的意境,因而形成诗歌相应的艺术风格。

其作品中趣之为理、为事、为情、为景、就很难截然处分了。这种境界也分理、事、情、景四种形式。

诗抒情,一般是在这样几种情形下:欢愉、相思、关切、友谊、说理、忧怨、悲哀、愤然等。

有“理趣”而无“理障”。

“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

沈德潜在《说诗??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

并置式意象组合

并置式意象组合,指的是两个以上(含两个)意象以并列的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时空的限定和关系的承接,作者的思想情感作为连结它们的主要纽带。

对比式意象组合

对比式意象组合,是指在诗歌的上下联中,以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表达诗意的组合方式。

发散式意象组合

发散式意象组合,由一个主导意象裂变出一系列意象,从而推出一个新的意象复合体,读者可以从不同侧面去把握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情绪。

意象叠加

意象叠加,即将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意象之上。它实质上是一种隐喻,由于喻体与本体之间省去了联系词,故而两个具体意象就叠加在一起了。读者必须摆脱常规的思维进行跳跃式联想、想象,才能找到意象间的微妙联系。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清毛先舒《青桂堂新咏引》:“诗之为物,名理而已。”...“诗为名理”之说将儒家肯定的天理人性、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奉为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信仰,视理为诗歌创作的灵魂、核心,起着统摄其他因素的主宰作用。毛氏又云:“理有义、有事、有情、有......

国古代哲理诗是一奇葩,融诗情与理趣于一炉,既给人智慧和启迪,又给人激情和美感,很应该研究、介绍,缪启昆先生从事这一工作颇有意义,寄来八首赏析,本刊予以连载,

新课程在教材的编排上,突出了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相得益彰,又互为补充。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停留在背诵层面,而忽视了古诗词赏析,有的即使有赏析也只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缺少学生主动的参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诗词的鉴赏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地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课堂实际,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引入“四常法”教学,真正做到“入情、入境、入味、入理”,就能把古诗词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陶渊明的《饮酒》时,就尝试着引入“四常法”教学。一、入情——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教学离不开情感的体验,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它的特定的情感,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此教师就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古诗词的诵读,通过诵读设置生动活泼的情境,调动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

灵感的小鸟

灵魂的照相机

2、

3、

4、

图景式

诗思(化作为诗)做诗的思路、情致。

也可理解为将思绪、情感寄托于诗中

愤怒出诗人”,这是影响极大的一个观点;与之类似的还有“发愤以抒情”、“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等说法。它们都是不无道理的。何以诗人处于这些情状下就能写出诗来呢?这是因为,诗人的“愤怒”、“不平”或者失意、不满之类的心理、思想,通常是在遭遇社会压迫、生活打击、人生挫折等情形下产生的,这时他的感受与体验往往特别真实,情感往往特别强烈,心潮往往特别亢奋;这时他心中就会萌生不可抑止的写作意愿和写作冲动,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也就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诗思”不仅仅限于“愤怒”、“不平”等情绪。南宋严羽在仔

细研究过唐诗后,得出结论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人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中,通常也会觉得极其悲愁、烦恼、郁闷,也会变得十分多愁善感,也会感到有太多的话要说,因而也容易形成并积聚“诗思”。再者,就是当人处于欣喜、愉悦、欢快之中时,亦是如此。

第三册

“人化”与“物化”

我们写作时把事物或抽象的概念人化,即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情感,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样的写法称为“人化”。“人化”的写法运用拟人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鲜明活泼,别有情趣。如《小花的信念》(作者顾城)一诗即是把小花、石头等事物当作人来写,形象而生动地传达了小花非同一般的执着信念:“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它们相信/最后,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物化,则是把人赋予了某种人以外的事物的属性,使得人能与外界取得某种联系,具有了外界的某种类似特点和类似价值,“人”在作品中变成了“物”。如这一首儿童诗《做颗小树》(作者韩雪)就是典型的“物化”:“做棵小树/种在春天/长成一数开花的心愿/揽住白云/招来雨点/听那小鸟讲个寓言/红一片/绿一片/让世界荡在我的秋千。”

“人化”与“物化”都是我们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多加留意。

【诗意宝典】

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美感的眼睛,想象是灵感起飞的跑道,离开了想象的作品只能是一潭没有波澜的死水。

“当我不乐,/云儿叫我看他有趣的魔术;/当我愁苦,/太阳叫我看他快乐的笑容;/当我偷懒,/蜜蜂叫我看他勤劳的做工;/当我小器,/天空请我看他宽广的胸膛……”诗人借助想象,把我们带进大自然美妙的境界中。

一朵云,可以想象一个漂流的故事;一片叶,可以想象一段特别的旅程;一只贝壳,可以想象一部曲折的小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是诗歌的项链,是诗歌的生命,也是诗歌创作的精神源泉。有人说,诗歌中的想象是人类能力的最佳表现之一,真是这样的话,欣赏、创作诗歌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关注想象力的培养,让想象尽情飞翔。

诗歌中的“对应”

用心思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世间万物之间,往往存在着奇妙的对应关系。事物有自身的“春夏秋冬”,有自身的“白天黑夜”,有自身的“酸甜苦辣”……前面我们学习济慈《人的时令》一诗,“他有他的欢愉的春天,/由幻想给揽来一切美景;/他有夏季,那时他爱咀嚼/ 华丽的春梦,春季的甜品,/他的梦想飞扬得这样高,使他最接近天庭……”,就给我们展示了人的“春夏秋冬”。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写道:“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作家给我们揭示了事物之间精彩的对应关系。

你能从四季与万事万物的对应中,获得诗歌阅读与创作的启迪吗?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直接抒情感情浓烈,情感直露,读者容易把握。

我们要表达心中真切浓烈的感情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直接抒情的方法。

“又是九月/我走进你了校园/为了一页已掀起的新的记忆/我写下这首献给九月的校园的诗篇”,直接抒发对校园的惦念;“翻着老师批改的作文,/我的眼眶一阵阵发热,/抑不住这似顿号的泪滴,/万语千言也表不尽对老师的衷心感谢!”直接抒发对老师的感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直接抒发对老师的赞美。

直接抒情具有真切、诚挚、明晰、感人的特点,例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小诗《自由、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短短四句,直写情怀,掷地有声,感人至深。中国现代诗人艾青在《北方》一诗的结尾部分,也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诗人将自己对祖国的炽热得简直可以把人灼伤的挚爱,化为文字直接倾吐,使人读来荡气回肠。

诗歌的创作必然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学习把真挚而丰富的情绪感受准确、充分地传达出来,多掌握一些抒情的方法。

诗歌的节奏

诗歌是唱起歌的汉语,节奏正是诗歌具有音乐性的“秘密”。

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而新诗的节奏比较自由开放,富有独特的创造性,在变化中往往也有规律。如高洪波《我想》一诗,每一节的节奏有轻重快慢的变化,整首诗有四节节奏反复的诗句,结尾一节节奏又为之一变,构成了一种回环反复,意味悠长的音乐美。试着朗读一下,把这种节奏感读出来。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呀,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

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呀,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诗意宝典】

形象与抽象

思维有两种能力,一种叫抽象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种叫具象力,即思维在抓住事物的本质之后创造性地再现其形象。

诗歌的灵魂感是抒情言志,不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诗人总是凭借诗歌中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诗人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诗的思想”便是形象思维理性化的结晶,又是通过思维的具象力显现出来的,这就是诗歌一个重要的特点。

如《土碗》一诗(作者田禾),“土碗里盛满米饭/农民端在手里/生命随着一碗米饭/而延续下来/土碗里没有米饭了/吃饭的人/也永远不再吃饭了/土碗倒扣过来/就变成了/一个农民的土坟”,要是土碗里有米饭了,农民的生命就延续下来;要是土碗里没有米饭了,农民的生命就走向坟墓。诗人抓住这个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最能揭示农民命运变化的典型形象——土碗(人民生活),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李钢的《重量》一诗,同样借助“花、鱼、梦”等几个形象,表达对“重量”这一抽象哲理的感悟。

透过形象感悟抽象,再从抽象反观形象,我们就能更好地抵达诗歌的“心脏”。

【诗意宝典】

诗歌中的移情

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既表现为诗人融情入景,触景生情;又表现为诗人以景化情,借景抒情。即是诗人把外界的景物融汇到内心感情之中,或者把内心感情融化成外界的景物之中。如“一座由黑眼睛和蓝眼睛投射的/温馨目光编织的桥/一座由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肩头/扛起信赖和欢笑赶路的桥”就是诗人将个人对友谊的体会与歌颂“移化”到“桥”这一具体的意象中表达出来。

移情使抒情性诗歌作品中的景是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如著名文学家冰心的诗歌《繁星·之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这就是情景交融的诗作,是诗人心中真挚的感情与夜空的景色相互交融之后吐露的心声。再如诗人叶文福的诗句

“漫长的岁月,我吞忍了多少难忍的煎熬,/但理想之光,依然在我心中灼灼闪耀。/我变成了一块煤,还在舍命呐喊:/ ‘祖国啊,祖国啊,我要燃烧!’”将自己对祖国的满怀深情转移成“煤”这一形象的意象抒发出来,更能使人受到情感的感染。

平时对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中,我们可以多留意如何“融情入景,触景生情”,如何“以景化情,借景抒情”,发挥“移情”在诗歌审美和创作中的作用。

眼看世界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诗歌也是一样,需要我们诗眼看世界。

相同的生活和事物,由于眼界的不同有可能发生根本性、创造性的变化。例如阳光,在诗人巴尔蒙特的眼里,它是崇高的神物,激起诗人幻想、歌唱、力量与追求,做太阳的追随者成为他最高的追求。在诗人多多的眼里,太阳既是灵魂的君王,给人们格言、时间、祝福、勇气,同时又是不自由的四海通用的钱。而在小诗人吴导眼里,阳光和风一样神秘而平凡,“阳光看不到/风也看不到”,但是可以“我从河水上看到了阳光/从柳枝上看到了风”,他们是无处不在,心在阳光就在。

用诗眼看世界,就是打开自己封闭的心灵,积极调用各种感官(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并展开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多角度多方位看世界。同样是一只蝴蝶,有人看它是一朵会飞的花,有人看它是一座微型的花园,有人看它是都市里的小精灵,有人看它就是一只蝴蝶。

只要我们用诗意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就发现世界的圆融、世界的平和、世界的仁爱、世界的美好。

【诗歌宝典】

为万物重新命名

在古希腊文中,诗的本义就是给世界万物命名。同样一句话,往往有很多说法。一般的说法,写出普通的文章,而特殊而生动的说法,却可以写成诗。

同样的一个物体,为了语言有新鲜感,就不宜用过去的习惯方式了。例如《天地之间的人》中,“天地之大,要么作为我们的食盘,/要么作为我们娱乐的广场”,通过夸张,天地被命名为食盘与广场,新鲜而恰当,充分体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控制与利用。

作家周国平4岁的宝贝女儿,也是一个善于给事物命名的小诗人。有一天她随大人去山上玩,抓着一把采来的野花说,“花在我的手里,我的手就是花瓶”。此时此景,手被重新命名为花瓶,形象贴切极了。

同样表达“春天来了”的意思,有人写“春天来到田野,绿绿的”,有人写“春风吹绿了大地”,有人写“燕子回来了,用剪刀剪出了春天……”。哪一个更有诗味,显而易见。

“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意思是说,诗人要写出好诗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对世上万物必须有新的解释,给它以新的名称,赋予它新的含义。

【诗歌宝典】

巧开比喻之花

比喻,古称“比”,又称打比方,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的思维基础是联想思维,紧紧扣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形象描绘。

比喻的好处很多,可以让抽象变为具体,让深奥变得浅显,让陌生显得亲切。总的说,比喻可以使诗歌更具形象感和画面感。

常用的比喻有三种。一是明喻,基本格式是甲像乙,常用“好像、如同、宛如、仿佛”等比喻词;二是暗喻,又叫“隐喻”,基本格式是甲是乙,常用“是、简直、成为、成了”等比喻词;三是借喻,基本格式是直接用乙代表甲。例如《童话诗人》,“相信雨后的塔松/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是借喻,直接用小太阳代表露珠。《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是暗喻。

诗歌是对语言“俗套”的否定,巧开比喻之花应该浅显,动感、新鲜。请记住,第一个把人生比作书本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

揭开拟人的神秘面纱

在新诗中,花草会说话,蚂蚁会商量,石像会沉思、树叶会苍老……随处可见。为什么新诗要常用拟人手法?让我们揭开拟人的神秘面纱吧。

——新诗中使用拟人手法不仅仅为了描述更加形象生动,而是我们视万物是一种生命,和人一样有感情、有梦想、有尊严、有精神,有家园,人与万物之间完全是平等的。

运用拟人手法需要给予所描述的对象一种生命,把自己的想象,用心去体会,用情去融通,就会富有诗意。例如《悬崖边的树》,“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这悬崖边的树会倾听,会孤独,会思想,很自然诗人是把它当作人来写,让读者感到这是一个不屈的强者,极具人在困难中奋起的神韵。

值得提醒的是,拟人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包含了人的一切活动,比如情绪的喜怒哀乐忧,动作的走跑跳行停,基本的衣食住行爱思、文化成果等,而不仅仅是常见的唱歌、跳舞。当然,运用拟人手法,应注意做到形神兼备。

诗歌宝典】

左眼放大,右眼望远

把一棵树用相机拍下来,不是艺术;把一棵树一丝一毫全部画下来,也不是艺术;把一棵树全部用文字如实写下来,更不是诗歌。夸张是一切艺术的特征,写诗也应该左眼放大,右眼望远。

夸张就是“言过其实”,对于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夸张要不似真实,胜似真实,古诗“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都是典范。

好的夸张是放大镜,是望远镜,是漫画式的真实,启人心扉,增加诗的深度。例如《特别早》,“以及许许多多的人,一直就在/夜色里劳动/他们像星星一样密集地/遍布了大地”,从家附近放大到整个大地,突出默默劳动者的多,从古到今一直如此。“母亲放下扫帚归来,抹着汗水/我才知道多少年来,浓浓的夜色/是如何一层一层被劳动者扫掉”,从普通的扫地作远远的透视,诗人望见了劳动的本质——劳动可以扫掉世界包括人自身的黑暗,升华了主题。

夸张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它的两个领域是相反,例如大小、远近、高低、多少、一个与全体、时间的长短、富贫等。

新诗创作技巧多

除前面介绍的拟人法、比喻法、摹写法、反复法、衬托法、对比法之外,新诗创作技巧还有很多。

疑问法:问的形式可前可后可中,甚至连续使用。例如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每节都以疑问结束“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对话法:在一问一答中,包含着无穷的趣味。例如陈锦的《烦恼》:为什么要烦恼呢?/因为我的功课退步了……/为什么要烦恼呢?/因为快乐被我赶走了!

感叹法:借着自然的感叹舒气,发泄情感,适当使用,诗将更具真实感。滥用,就是无病呻吟。例如胡安妮的《蛋》:这皮球不圆吗?/可以滚吧!/啊!破了!/哈哈!/太阳流出来了!

呼告法:用对话的方式,把对象叫出来以抒发情感。它具有强烈的感动力量,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移位法:写景与物时,把自己当作景与物来写,常用第一人称“我”。移位法容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周伦佑的《春节》:我是一只蜜蜂/从东方传统的图画里飞来/我采访过路上的每一个节日。

其实,技巧是人们总结出来,更多的技巧在于我们创新,更好的技巧在于我们综合运用,更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

分行,让新诗更美

分行书写是新诗的特征,好的分行会直接影响新诗形式美、节奏美、空灵美。每一行哪怕一个字或者一个标点都是一行,中间每空一行再写称为小节。

新诗分行的根据,主要有意义表达的需要,有情感、意味、韵律、节奏的考虑。例如晨声诗人的《瀑布》:

走投无路时

就拼死地纵身一跃

将自己

撕成一幅惊险的壁挂

诗中有意声泪俱下独立成行,而且放在壁挂下方,有强调悲壮的作用。另外从形式来说,四字四行又像惊险的壁挂,整合符合《瀑布》的主题。

分行还能使诗的语言内涵富有弹性,原来习惯的语句一分行,就给人一种陌生感,中间有了距离,读者更有想像的余地。此外,有些特殊分行还带来形义合一的特殊审美。请看诗人周振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整首诗只有两句,独特的语言形式以及深沉的民族忧患,真挚的民族情怀是它征服读者的“秘密”。“一尊巨大的磨刀石”,竖着排列,让人仿佛看到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眼前,假如采用横排排列的话,就没有这种效果了。“砥砺着民族的意志”,放在竖排诗句的底部,暗含着“民族的意志”是“纪念碑”的基石,最需时时“砥砺(dǐ lì)”。

分行不仅是对新诗的外形标志,而且对诗的内质都是有作用的,由此说诗是分行的艺术,也未尝不可。但一首新诗的创作与阅读,仅看重分行是不行的。分行归根到底要为诗歌语言的表达意图服务,否则便是无聊的文字游戏。

诗歌中的通感

“叶片上/读到的阳光/好亮/叶片上/升起的渴望/好绿/叶片和阳光/挤出的歌

声/好甜”从叶片中升起渴望,挤出歌声,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诗歌中“通感”手法的运用。

通感是诗人的艺术思维被调动起来后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个时候,诗人的各种感官都沟通了,他们互相挪移、借用,把奇妙的心象描绘出来,通感也就成了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何其芳的《祝福》:“青色的夜流荡在花荫如一张琴/香气是它飘散出的歌吟……”“青色的夜”怎么会“如一张琴”?“香气”怎么会是“歌吟”?那是因为诗人的感官互通了,视觉听觉嗅觉等等贯串起来,才有了这些奇妙的感觉。

诗歌中的通感,既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有以视觉写抽象物的,如“我的怀念正飞着”(何其芳《祝福》),“时间疯狂地旋转/雪崩似地纷纷摔落”(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有以听觉写抽象物的,如“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张晓风《春之怀古》)还有以触觉、嗅觉、味觉来写抽象物的,如“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浣纱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它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张晓风《春之怀古》)等等。

“通感”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使诗歌的语言更富有张力和内涵,是一种值得我们关注的表达手法。

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含蓄美是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人将诗歌语言的含蓄美称之为“隐”,包含着“内蕴”和“外举”两个方面。用现代语言来说,“内蕴”主要是指词句本身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外举”主要是指诗歌营造的意境具有向外的辐射性。

含蓄美可以通过外在事物的比兴、寄托、象征以及运用典故来表现。《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的作者刘倩倩,就是将自己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的美好情感,寄托在几件小事情中含蓄地表达出来。《藏不住秘密的树》一诗中,“树”既是诗人寄托自己情感的事物,也是诗人成长的一种象征。通过“树”这一个独特的意象,诗人将“秘密”和“成长”的关系表现得很有意味,让人回味无穷,体会到

一种含蓄的美。

我们在新诗的欣赏和创作时,要关注含蓄美这一重要特征。

间接抒情

抒情的最基本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直接抒情感情浓烈,情感直露,读者容易把握。间接抒情是把感情寄寓在具体事物上进行抒发。间接抒情往往表现为比较含蓄、比较深刻。借景、借物、借事都可以进行间接抒情。

钟能荣的《港》一诗,借“港”这一形象的意象,间接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热爱、对家庭幸福的期盼和珍重。

泰戈尔在《家》一诗中写道:“星光下我独自行走的途中停留片刻,/看着在我面前展开的幽暗大地,/正用双臂拥抱着无数的家庭,/那里有摇篮和床铺,有妈妈们的心和夜晚的灯光,/还有那年幼的生命自然而愉悦,/全然不知这样的欢愉对于世界的价值。”诗人借助星光下景色的描写,间接抒发了心中对普天之下美好家庭的深深礼赞之情。

《温暖我一生的冰灯》一文,作者借助“冰灯”这一事物,贯穿全文,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无限挚爱和感激之情。

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都是我们阅读、写作中必须关注的抒情方式。同学们多体会、多积累,就能知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诗歌中想象的作用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这就是想象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想象使我们在诗歌欣赏和创作中插上翅膀,飞翔到一个更广阔、更美妙的世界。

运用想象可以捕获更多素材。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们可以借助想象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之中,可以获取从来没有见过或不可能见过的景象、物象,大大拓宽了诗人的取材范围。所以,《我是……》一诗中,诗人把“沙丘当作小小的巢,抚弄着骆驼草的尖刺,就成了唐诗中的熟透了的风景;坐在盛葡萄酒的大木桶里,倾听着水手的歌谣,用一副老花镜和千年女巫交换法术……”,这都是在美妙的想象中实现的。

利用想象可以拓展写作思路。运用想象,或推想过去,或预见未来,使原本不相干的现象发生联系,写作的思路就开拓了。《童年》一歌中,作者想到知了、蝴蝶、游戏、天空的太阳、山里的神仙、绿油油的稻田、美丽的彩虹……,使人感到童年是多么多姿多彩、多么快乐美好。

运用想象增强诗歌表现力。想象使诗歌的表达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形入神,使内容更充实,形象更丰满、描写更生动。如维森特·阿莱桑德雷的《童年》一诗,把“童年”想象成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勾画出童年甜蜜而神秘的形象,表达非常生动。许多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如比拟,暗示,托物言志等,也都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想象可以克服文字的呆板单调,使文章充满艺术的活力。

诗歌语言的运用

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初学诗歌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种诗歌语言能力的贫弱。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条途径来训练、提高运用诗歌语言的能力。

1、精选动词

动态的意象较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凝聚读者的审美注意,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美、确切的动词而熠熠生辉。艾青的诗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阮章竞的诗句:“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一个“封锁”,一个“断”,使诗歌意象非常生动地立于纸上。

2、嫁接词语

汉语和其它语言比较起来,它的词法最自由,词性最不固定。诗歌作者可以利用汉语的这个特点,改变某些诗句中词语的性质,使诗歌意象出现新奇、陌生的形态。台湾诗人洛夫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台湾诗人蓉子的诗句:“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在这时嫁接为动词,整个意象便生动活泼起来。蓉子诗句中因有了“走过”,后一句嫁接“踩痛”使意象显得新颖又独特。

3、一词多义

小说、散文的语言一般为了避免歧义,往往只显示一种意义,而在诗歌语言里,诗歌作者为了制造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却有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句。张烨的《妙龄时光》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涵着两层不同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4、跳跃省略

诗歌语言要侧重于表现主观心灵,再加上它的篇幅限制,它必须借助跳跃和省略,跨越一些过程性的叙述,省约一些小说、散文语言中必不可少的连接语和转折语,创造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歌语言,以此来引发诗歌读者丰富的自由联想。

5、超常组合

超常组合是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词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以这种陌生的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诗歌作者微妙的情感体验。臧克家《春鸟》里写的:“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就是典型的例证。

6、句法多变

这是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陌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倒装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形态,以陌生化的效果来表达诗歌作者的独特的内心感觉。

诗歌中的联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把无形的愁思与源源不断地奔流的江水联系起来,表现愁之长、深、多、广,使读者从中深感作者身为亡国之君的悲凉、凄清、伤痛的心情,这就是“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

联想在诗歌创作中有普遍的运用。“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就是诗人余光中透过种种事物,联想到故乡、亲人,借助联想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歌中的联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相似联想

以相似而引发的联想,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诗人从香炉峰上云烟缭绕,在阳光映照下呈紫色的景象,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人们熟见的庭院里、厅堂中点燃的香炉,那香烟从炉中慢慢升起散开的情景,而这种情景现在却在红日和青峰里得以极大的扩展,成为大自然中美妙的景色,并使之跃然纸上,让读者从诗句中就可以感受到香炉峰的绚丽奇观。

2、相关联想

儿童诗课题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改革与创新儿童诗教学模式的探索 负责人 冯海红 所 在单位 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 完成时间 2008年6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负责人姓名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冯海红 校长兼书记 本科 性别 专业职称 最后学位 民族汉 中学高级 无 出生年月 1967年 10月 研究专长小学语文 担任导师是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 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外环东路 36号 (单位)87582416 (家庭)87211108 电子信箱 haih on 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570501.html, 邮政编码 315032 要 参 加 者

三、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关于儿童诗教学的研究,台湾走得比较早,也比较多,相对来说,内地儿童诗教学研究要迟 一些,研究的也比较少,浙江、上海有几所学校曾有过研究,有的研究不是很深入,有的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宁海实验小学、竹口小学,但由于当时社会及各级学校并没有持别重视儿童诗的发展,他们并没有坚持下去,并没有为各地诗教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体系,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我们所知道的北仑实验小学的童诗教学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 教学模式和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慈溪庵东镇中心小学的史进老师在童诗理论研究 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成果,但是他们学校的儿童诗也并没有推广开来,真正坚持搞童诗 教学的老师很少。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雪野老师曾经谈到:要发展一个学校的童诗教学,关 键就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这素养主要指与童诗教学有紧密相关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我想这就是很多儿童诗教学无法推广和深入的根本原因吧!在国内,儿童诗教学、理论以及出 还是需要一线教师潜心研究的。进行儿童诗教学研究意义重大: 版方面,还是一个起步阶段。虽然目前为止,浙江在童诗教学方面开展得最热火,但是在童 (一)培植人文精神的需要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圣野曾经说过: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人!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对人的熏陶有多重要。一首好的儿童诗作品,不仅选 最善、最美的角度,而且也教导我们用健康、开朗的心情去面对每 天以及每一件事情。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培养语文素养的需要 这是由诗歌的语言形式决定的。诗歌的语言 形式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语言高度凝炼,富有韵律节奏感,极有抒情性和意蕴美。诗是人 类语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学诗的孩子的文学素养将得到很大的提升。童诗教学是 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将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 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童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素养。 (三)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发展 我校前年开始将童诗教学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两年来,在童诗指导、诵读、 创作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不过在童诗教学模式方面还停留在很落后的阶段,这严重影响 了童诗教学的推广和深度的开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引导更多的教师亲自参与 到童诗教学中来,在童诗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收获成长的快乐。 (四)建构新型的童诗教学模式 新课程呼唤开放的课堂,诗意的校园!全国各地许多学校纷纷尝试童诗教学,诗社更是如雨 后春笋,然而各地的诗教往往盲目而又缺乏有效、系统的教学体系,有的诗教甚至偏离了方 向。因此研究出一套儿童诗教学切实可行的操作体系,并且进行有效的推广,从而看到更多 的诗意校园,是具有非常深远意义的。从传统教学模式看,童诗教学往往离不开个别指导和课堂教学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存在各自的利弊。如何更有效地开发童诗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写出更多的优秀诗作来,这是必须通过童诗教学模式的探索加以改变的。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年级起,我们每一册的语文课本里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些诗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诗歌吧,谁

来给大家背一首? 2、积累了这么多的诗歌,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音乐感、分行排列……) 3、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学写儿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聊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既检查了学生日常的积累,而学生颇有韵味的诵读又为习作课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开讲氛围,学生对古诗特点的总结为后面儿童诗地创作做了铺垫。】 二.赏诗引路,捕捉诗意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感觉怎样?课件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A.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小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B.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吗?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

学写儿童诗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2013-07-23 11:15:49| 分类:语文教学| 标签:|举报|字号大 中 小订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思维体操培养想像 1、考考你的观察力 师:咱们一起看几张好玩儿的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真会观察。一般的人首先看到的是白瓷瓶,而你一眼就看出隐藏在图中的两个人脸对脸。了不起! 2.比比你的创造力 ⑴出示水萝卜图片:瞧,这是什么?发挥你的想像,它能变成什么?原来稍加创意就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他还甩着小尾巴向你问好呢? 3.奇思妙想 你们看,“﹋”这个符号像什么?(大海、方便面、卷发、蚯蚓、蹦蹦床……) 师:你们真聪明!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就能想到那么多,真让我佩服。那看到一个词又能想到什么? 4.词语联想 出示:夏天看到“夏天”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炎热、冰激淋、游泳、汽水、暴雨、冰雹、闪电、蝉在唱歌鸟儿鸣叫) 师: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不仅看到了夏天的景色,还听到了夏天的声音、闻到了夏天的芳香。 (出示课题:我和童诗交朋友)相信你们一定能和童诗交上朋友,童诗也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 二.赏诗引路,捕捉诗意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整理)小学语文《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习运用想象和比喻,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运用想象和比喻,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花飞舞动画,配乐。) 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呢?你又会想到这是什么季节呢?你知道老师想到了什么吗?老师想到了童话,冬天是一个生长童话的季节,每一片雪花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其中有一个童话,名字就叫——《线条的梦》。 (二)故事激趣 (教师讲故事。) 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竖线,小猴子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根很高很高的竹竿,我顺着它爬上去,就能()! 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沿着它跑过去,就能()! 熊猫在地上画了一条斜线,小猴子大叫起来:“()!” 熊猫在地上画了一条曲线,小马大叫起来:“()!” (三)启发想象 同学们,一根普普通通的线条因为有了想象,变得不再普通。如果把这一根根线条交给你,你会编织出怎样的梦呢?请把你想到的事物画在那片彩色的树叶上。(每人一片彩色的树叶课前准备好。) 谁来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儿童诗歌课程教案设计

儿童诗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正确使用语句创作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儿童诗的创作过程,共同交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初步培养审美意识,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所以对于写诗并不陌生,只要让学生明白了儿童诗的特点,再引导会改写,能补充诗,并创造意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就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类型的诗,所以对诗并不陌生,在前几学期的学习中经常会联系仿写一些简单的小诗或是诗歌中的一个小节。但是并没有特别系统地学习过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所以用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写。 四、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自由诵读) (一)解读儿童诗,把握基本特征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许多诗歌,最近,我们就刚刚学完两首儿童诗———《我想》《儿童的水墨画》,我也听说,最近,同学们课下也阅读了许多儿童诗歌,谁愿意将自己喜欢的诗歌向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位同学朗诵)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看出,大家很喜欢儿童诗。那么,儿童诗与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不妨结合自己读诗的感受谈一谈。 (鼓励大家谈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课件出示: 格式自由情感饱满 语言凝练意境优美 想象丰富巧用修辞 格式提醒:可以是像《儿童的水墨画》那样以组诗的形式来写,但要注意围绕一个主题,表现一个中心。 (二)赏析儿童诗,领悟精妙构思 刚才,从同学们的交流看,大家既爱读,又会读,真有一双慧眼啊!其实,儿童诗本来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诗歌,我们看着倍觉亲切。这些诗,构思精巧、缜密。这些诗,不但大人能写,而且我们儿童也能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儿童诗。板书:学写儿童诗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欣赏一首儿童诗,来学习儿童诗的构思方法。 大海睡着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儿童诗《捉迷藏》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儿童诗《捉迷藏》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J540 吹面不寒杨柳风 走进孩子们的梦想诗园作业三 《捉迷藏》 圣野 小妹妹跟风 捉迷藏 小妹妹问风: 藏好了没有 呆了好一会 没有听风说话儿 小妹妹就从墙角后 跳出来找风 找来找去找不到 忽然“嘻”的一声 风在一棵树上笑起来了 有一张树叶子没站稳 给风一笑 掉下来了 小妹妹连忙跳过去 把叶子捉住,问它: 风呢? 叶子红起脸孔说: 我也不知道! 文本细读 一、了解作者 圣野原名周大鹿,现名周大康。1922年生,浙江东阳人。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圣野的儿童诗,稚气、清新、有故事情节,并且富有哲理。稚气,使人觉得圣野就是一位小朋友。他的诗,深人到儿童的心灵中去了。他来了个“脱胎换骨”,把自己化为了儿童。他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去观察事物,提出了许多奇怪的问题。 二、探索这首诗的语言和内容 1、对话语言叙事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对话试的语言来叙述一件事情。小妹妹和风捉迷藏,她问风藏好了没有,没有得到风的回答却捉住了叶子于是又问叶子:风呢?叶子没有回答,却把脸涨红了。一问一答间塑造了一个可爱天真的小妹妹形象。

在这首诗里对话是主要内容,而且这些对话平实,简单贴近生活。作者用对话创设了一个儿童玩乐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有秋风、有落叶,也有诗中没有描写的蓝天、白云。读这首诗时我的感受是虽然对话很简单但却营造了一个美好的 秋日让人想到了童年秋天的快乐。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很容易使小读者产生共鸣,在读这首时很容易被带入情景,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小妹妹,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诗的距离。 2、白描式的语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语言十分的朴素,选取的场景和人物都非常的小。就像中国画一样不多加修饰描写的直接纯粹。诗的第一句直接出现主人公“小妹妹”直截了当的说她在和风捉迷藏,没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过多的抒情,看起来没有诗味,但读起来却回味无穷。 儿童的世界本来就是纯粹干净的,所以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描绘的秋日捉迷藏也是纯净简单的。但是在这份纯净中有多了许多童年的快乐和天真。小妹妹没有捉住风却捉住了落叶,从她问落叶“风呢”,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稚气的孩童。 3、运用了儿童熟悉的语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运用的语言都是口语化的,儿童十分熟悉的。比如“呆了好一会”“跳出类”“没站稳”,这些都是生活中孩子们常说的话,孩子们所熟悉的。这样的语言用到诗中孩子更容易读懂。 4、对于常识简单的渗透 这篇小诗描写了小妹妹捉迷藏这样一件常见的小事。小妹妹和风捉迷藏最会捉住了落叶,落叶“红了脸”。这个简单的场景中蕴含了一个常识就是秋天树叶变红飘落了。把这个常识蕴含在诗文里没有强加给孩子去理解,不生硬多了几分温馨。 三、对这首诗教学的想法 1、创设情境 带孩子走进秋天,体会秋天的天高云淡,回味做迷藏的趣味。 2、体会语言的趣味 体会诗中常用的儿童语言和有趣的口语。 3、简单的渗透秋天的常识,从诗文出发带孩子们走出室外去亲近自然,寻找秋天。 诵读活动设计: 诵读内容:《捉迷藏》 诵读对象:一年级 诵读时间:下午阅读二十分钟 诵读场地:校园读书长廊 诵读设计 一、带孩子们来到读书长廊 师:说一说今天你看到的读书长廊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树树木、花朵) 师:秋天来了,今天我们就读一首和秋天有关的诗 (范读诗文《捉迷藏》)

(完整版)儿童诗创作教案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材分析: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了“自己动手写写诗”的活动建议。其中提供了两首同龄人的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可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和感受儿童诗特点的阅读材料,而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儿童诗的平台。对于儿童诗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这节课就重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中领悟出一些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儿童诗的特点,模仿说诗句,补充诗句等力求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自然感知、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2、把握教材特点树立开放意识 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到了高年级应该让孩子们能独立创作诗,愿意用诗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体味,激活想象等形式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怎样创作儿童诗,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自身优势,拥有施展才华的充分的空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交流起来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最新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课件精编版

2020年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课件精编 版

打开儿童诗的大门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有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童诗、读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4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猜猜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你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吗? 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2、游戏识童诗 (1)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是儿童诗了。 师生做游戏:《你问我答》(出示课件)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3)出示《我不想吃鱼》,学生齐读。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一年级的《柳树醒了》《两只鸟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朋友》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教师随机指导)

学写儿童诗教案设计

学写儿童诗教案设计郎中乡坝头小学崔丽霞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诗,但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尤为合适,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兴趣。 学习目标: 1.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2.发挥想象,尝试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3.通过学习儿童诗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重点: 1.激发对对大自然的向往。 2.创造简单的儿童诗。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说出你知道的诗人的名字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向往。 2.出示PPT《咏鹅》导入课题《学写儿童诗》。 二、口述目标: 有一位名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诗人,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学学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写一首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板书: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播放《蜗牛与黄鹂鸟》)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哦! 二、品读《蜗牛》,了解诗歌特点 (出示诗句) (1)自由读 老师为这首歌中的小蜗牛写了一首诗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交流感悟 (从小诗的简短、单句成行、好玩、有趣、想象成人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琅琅上口、充满童趣、想象丰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A:感悟琅琅上口的特点 ①指名读 你读这首诗,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简短、单句成行 ②谁再来读,说说你的感受? 你说的很对,哪几个字让你感觉读起来很顺口呢? 你真会读书,“慢,遍,全”它们的韵母都是an,这在诗 中就是押韵,正是有了韵,整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 (板书:琅琅上口) B:感悟充满童趣的特点 ①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走进儿童诗教学设计

走进儿童诗教学设计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美。 2.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3.激发想象,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初步学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读诗、创编诗的积极性。 2.体会诗歌的自由和简练。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1.播放儿歌《种太阳》,感受儿歌的特点。 2.猜猜什么是儿童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儿童诗的王国,揭开儿童诗神秘的面纱。 3.聊喜欢的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并说说为什么? 过渡:老师小时候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的人物啊就是大屏幕上的这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百变小樱,老师喜欢她啊,是因为她有魔法棒有很高的法力,能够锄强扶弱,帮助人们做许多的事情,那么同学们,如果你们拥有她的魔法棒和法力你们要做什么呢? 4.用“如果我有魔法棒,我要……”说句子 5.课件出示儿童诗“我要做个小仙人”,师生分角色读 6.师小结:这就是一首儿童诗。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一起感受儿童诗的童趣。 一、读出儿童诗的美 1.出示儿童诗《梦》《橡皮》,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交流你喜欢的一首儿童诗,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朗读。

3.教师小结:要想把诗读好,在读的时候要有轻有重,该重读的时候要重读,比如:夏姑姑、鲜艳、秋妈妈、收获要重读。我们一起来试着读读。 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我通过出示课内和课外儿童诗,唤醒学生对儿童诗的记忆,并指导学生朗读儿童诗,初步感知儿童诗的特点。 三、感受诗中的修辞 1.出示儿童诗《风》、《微笑》,让学生在2人小组内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小结:儿童诗往往会为了表现节奏,加深印象,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这种写法叫排比法。 2.出示儿童诗《交通警察》。 (1)默读儿童诗,分享自己读后的感想。 (2)小结:其实,这么有趣的诗,作者创作的灵感就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但为了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往往会在生活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夸大描写。 3.出示儿童诗《汽水》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1)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歌的特点。 (2)补充诗歌最后一句,并完整的朗读诗歌。 小结:为了让事物更加活泼可爱、有趣,吸引人,还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事物

童诗创作课

童诗创作课——《落叶》课堂实录 落叶——学写儿童诗 (课堂实录) 执教并整理:汪燕宏 师:老师准备了一张图片,我们看大屏幕。真有意思,跟今天窗外的景色是一致的。以前也曾经看到过。看到这样的雨景,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感受? 生:我看到这幅图画,感觉空气很清新,很想拿着雨伞到外面坐一会儿。 师:你的想法真是浪漫。 生:我看到这幅图想到古代诗人写清明节的一首诗。(生背《清明》一诗) 师:咱们同学古诗文的功底真不错。 生:感觉心旷神怡,空气清新,在城市里生活好久没遇到这样的美景,也没呼吸到这样新鲜的空气了。 师:非常好的感觉。同学们,咱们爱学语文的孩子都需要这样用心去感受的。 师:那要是这雨下得时间长了,或者说咱们去秋游或去春游,遇上下雨天,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先会抱怨这雨为什么下得真不是时候,然后还说臭雨,臭雨。 生:我会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同时会觉得今天非常倒霉。 师:对,真有点倒霉。那咱们来看看,这左右两边的句子都是写刚才咱们的这种心思。来,左边,我们一会儿读。(生齐读:我们去远足,天空下起了雨。) 师:右边呢,再一起读。(生齐读:我们去远足,雨偷偷地跟去) 师:有些同学读着笑了。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来表达你刚才这种心情? 生:我喜欢右边那句。 师:说说理由吧。 生:因为雨偷偷地跟去,就好像雨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同学,也很喜欢跟我们一起去远足。 生:我觉得后面一句呢,是一个积极的想法,而前面那句是有点抱怨的味道。 师:哎,积极的想法是这雨啊,不那么讨厌,反而有点可爱呢!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雨就像是小同学、小弟弟要跟我们一起去远足。 那你说,跟着去,结果会怎样呢? 生:结果,我们被淋得像落汤鸡。 师:有点想法。 生:结果我们和雨成为了好朋友。 师:哦,是不是你和雨在草地上、在天空下一块儿玩了,是这个意思吧。 生:结果来了很多雨孩子。 师:咱们六一班的孩子可真会想。你看诗人是怎么写的。一起念(出示诗《远足》的后半部分:他玩得好开心,我们只好看他玩。学生齐读) 师:哦,把你们现在的心情再强烈地表达出来,好吗?(教师引读,生再次齐读) 师:诗人写得好在哪儿? 生:我觉得诗人把我们躲雨的开心的心情写出来了。

轻叩诗歌的大门——学写儿童诗教案教学内容

轻叩儿童诗的大门 ——学写儿童诗 教学内容:《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教学《致老鼠》和《爸爸的鼾声》,及欣赏儿童诗歌系列,使学生乐于创作诗歌。 教材分析: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了“自己动手写写诗”的活动建议。其中提供了两首同龄人的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可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和感受儿童诗特点的阅读材料,而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儿童诗的平台。对于儿童诗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这节课就重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中领悟出一些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儿童诗的特点,模仿说诗句,补充诗句等力求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自然感知、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2、把握教材特点树立开放意识 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到了高年级应该让孩子们能独立创作诗,愿意用诗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体味,激活想象等形式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怎样创作儿童诗,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自身优势,拥有施展才华的充分的空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交流起来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难点:指导孩子们写诗,引导孩子们拥有一颗〞诗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与诗同行,不仅学习了清淡幽雅的古诗,也学习了阳光奔放的现代诗,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诗歌的国度,一起看看同学们往日创作的几首有趣的诗。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案─《学写儿童诗》习作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案─《学写儿童诗》习作教 学设计优秀教案 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增强创作的信心。2.使学生掌握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发挥想象,使用正确的语言创作儿童诗。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提高其诗歌鉴赏水平。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儿童诗的写作技巧,激发对儿童诗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诗趣1.师:夜深了,星星都疲倦地眨着眼睛,只有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路灯下一个人也没有,你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正香,突然,传来一阵这样的声音──(课播放“呼噜声”)2.师:这是什么声音?(呼噜声)在寂静的夜晚,这样的声音是多么令人心烦啊!然而,有一位叫陈锦的小诗人却对这种声音情有独钟,他还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爸爸的鼾声。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写诗的情境。(二)赏诗引路,领悟诗性1.课出示《爸爸的鼾声》,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大家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与咱们平时读的文章相比,在格式

上有什么不同?(分行)2.再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找出你觉得写得最美的那句诗。 (比喻,想象)3.指导感情朗读。(1)诗人由爸爸的鼾声想起了山上的小火车,想起了美丽的森林,甚至担心起火车的安危,这些想象里,包含着诗人对爸爸怎样的感情?这首诗不但形式美观、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更饱含感情。(2)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赏诗“爸爸的鼾声”引路,使学生感到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三)激发想象,试编诗歌1.师:你瞧,诗人的生活其实跟我们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有一双独特的眼睛和一对非凡的耳朵,能够从令人烦燥的事情中看到有意思的地方,能够从不那么动听的声音里听到值得回味的内容。2.试编诗的第一小节。(1)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双眼睛和这样的一对儿耳朵呢?咱们不妨来测试一下!这是一张照片,照片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还是听听主人的介绍吧!课出示“远足”图片,配音:放假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雨,我们只好打道回府了。(2)此时,你看见了什么?课出示:我看见________,就像________,它使我想起________。(3)你听见了什么?课出示:我听见________,就像________,它使我想起________。3.师:同学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的心情?(愉快、喜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读我们自己写的诗吧!4.师:有位小朋友回到家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

打开儿童诗的大门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有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童诗、读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4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猜猜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你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吗? 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2、游戏识童诗 (1)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是儿童诗了。 师生做游戏:《你问我答》(出示课件)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3)出示《我不想吃鱼》,学生齐读。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一年级的《柳树醒了》《两只鸟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朋友》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教师随机指导)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走进诗人金波,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教学目标: 1、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2、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3、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导入课题 1、春的消息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飞过树林,飞上山岗,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 又爱怜地把它放掉。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唱歌,和你一起奔跑。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 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2、上周我们开展了走近金波诗歌朗诵会。同学们自己制作了精美的ppt,给文字配上了画面和音乐。老师用相机的镜头记录下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诗教学设计

《欣赏与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上游小学教师魏群 教学内容: 《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本课教学将拓展有关“冬季”的几首儿童诗。由“賞诗”到试着“写诗”。 设计理念: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的学生观。让学生学会欣赏、创作儿童诗,能够激活他们的想象,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他们的心灵也会受到诗意的熏陶,变得更加美好,童年的天空充满诗意的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依据主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变成个魔术师,把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变成一个小诗人,你们愿意吗?上学路上,凌冽的寒风,萧条的街道,都在告诉我们冬天来了。孩子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冬天的礼物,听、听,冬天的声音 二、读诗体验,交流感受

《雪》马云超 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 这么冷的天, 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 1、出示钱万成的儿童诗《会飞的叶子》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站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添上一片 会飞的叶子 我让“一个勇敢的男孩读读第一节”,让“一个美丽的女孩读第二节”,再让所有“勇敢的男孩们读第一节”,让“美丽的女孩们读第二节”,变换着形式,让孩子们不知不觉把诗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2、出示老师改写后的诗歌,孩子们再读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六()班孩子却说不 在明亮的教室里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六()班孩子用火一般的活力 给冬季的校园 添上一只只 会飞的蝴蝶 3、引导孩子说说对比读后的感受(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语文人教版本四年级上册学写儿童诗

学写儿童诗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儿童诗歌,知道儿童诗歌的特点。 2、通过学习,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歌。 3、对儿童诗歌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儿童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喜欢儿童诗歌,会根据情境创编儿童诗歌。 一.导入,初步感受诗歌。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秋天的? 2. 学生说到落叶就点课件:你哇什么?(点课件出示句子: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 你觉得飘落的树叶像什么?(师评价:多美的画面,多生动的比喻。) 把你说的写在黑板上。(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像__像__像_,多美啊!) 3.看看这几个孩子写的,写得生动,优美,一起把这几句话改简短一些。 4.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老师发现呀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有趣,优美的诗歌了。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具有做诗人的潜质,那,你们想不想学会写诗? 5.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儿童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赏诗,了解诗歌特点。 1.学写诗歌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有趣,优美的诗歌,请看第一首诗歌《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1)请大家一起读读这一首诗歌。谁愿意一个人读读? (2)读了这首诗歌,你感觉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 A.优美:你觉得哪句很美?这句话写的那么美,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是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优美,更生动。 B.有趣:你觉得那句话有趣?作者是怎么把它写的这么有趣的?(相机板书:大胆想象,富有童趣,比喻,拟人,排比) (3)经过你们这样一分析,我觉得这首诗更优美,更有趣了,我真想听你们美美的读一读,读出它的有趣。 (4)多有趣的云啊!我真想变成其中的一朵,孩子们有没有发现,作者用了那几个妙招把诗歌写的这么优美,有趣的?(总结板书:大胆想象,富有童趣) 2.、哇,你们不仅具有诗人的潜质,你们还是品诗高手哎!那我们接着欣赏诗歌。出示第二首诗歌《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鼾声就是打呼噜的声音)(1)女生读前四行,男生读中间三行,最后三行全班齐读。 (2)我发现很多孩子边读边忍不住笑了,你笑什么?哪里很有趣? 作者把爸爸的鼾声比作山上的小火车,非常有趣,作者的想象力__。 3、我们刚刚欣赏的这两首诗歌,跟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一行一句,一句一行,语言简练)真会发现,以后我们写诗歌就要这样一行一句,做到语言简练。 三.想象,试着编写诗歌。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首诗歌,都知道了要大胆想象,才能写出有趣,优美的诗歌来。那下面老师就来看看你们的想象力有多丰富。 (1)出示“眼睛”这个词:看到这个词,你马上联想到了什么?

儿童诗两首教案1

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 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