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川南经济区发展规划

川南经济区发展规划

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3)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4)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定位和布局 (7)

第一节战略定位 (7)

第二节空间布局 (8)

第四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9)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9)

第二节强化能源输送体系建设 (11)

第三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11)

第四节优化信息网络建设 (12)

第五章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12)

第一节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12)

第二节大力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 (14)

第三节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15)

第四节提高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 (16)

第六章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17)

第一节加快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17)

第二节整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18)

第三节提升发展商贸业 (19)

第七章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19)

第一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20)

第二节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21)

第三节增强农业支撑保障 (21)

第八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2)

第一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22)

第二节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4)

第三节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24)

第九章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24)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 (25)

第二节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25)

第三节推进文化和体育资源共享 (25)

第四节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 (25)

第五节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协同机制 (26)

第六节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26)

第十章建设生态美丽新川南 (27)

第一节打造沿江生态廊道 (27)

第二节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28)

第三节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29)

第四节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30)

第五节共建跨区域环保机制 (31)

第十一章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1)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31)

第二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33)

第三节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4)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34)

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泸州、内江、宜宾4个市,28个县(区),幅员面积35268平方公里,经济总量5221亿元,占全省的16.3% ,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人,占全省的18.6% 。本规划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指导川南经济区未来五年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时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十二五”时期,川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程度显著提升,已成为全省和成渝经济区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展望“十三五”,川南经济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步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第一节发展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0年的292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221亿元,年均增长达11.5% ,居五大经济区之首。人均GDP从19084元增加到32352元,增长69.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从145.5亿元增加到338.3亿元,增长132.5% 。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经济总量均超过1000亿元,超过100亿元的县(区)达到26个。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15.0:58.6:26.4调整为2015年的13.5:59.0:27.5。食品饮料、轻纺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白酒金三角”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化工、能源、机械等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临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茶叶、生猪、水产、林竹等特色优势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成渝高铁、成自泸赤高速、自隆高速、内威荣高速等建成通车,成贵客专、川南城际铁路等加快推进,城际互联互通能力显著提升。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向家坝灌区工程、自贡小井沟水库等顺利推进。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等项目快速推进。信息通讯条件全面改善,电信网、广播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宽带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泸州港、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顺利推进。区域内已设立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2个,其他县以上产业园区25个。川滇黔、渝西川东南合作积极推进,酒博会、商博会、川南电商博览会等展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了省市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专项合作。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显著提升,2015年达到46% ,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空间聚合形态较好、城镇密度居西部前列。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四个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一批县城发展成为小城市。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格局初具形态。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棚户区、旧

城区、工矿区搬迁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工作深入推进,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长江、沱江、金沙江、岷江等主要流域水质总体改善。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十二五”的基本目标。

图1 行政区划图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川南经济区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川南经济区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参与全球分工,更广泛地整合、配置资源,在产能输出、承接产业转移、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新跨越;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布局四川,有利于推动川南经济区转型发展,有效破除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经济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三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有利于川南经济区发挥连接成渝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川渝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参与川渝两地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开发开放水平,打造成渝城市群

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四是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有利于川南经济区加快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川南经济区实现“两个率先”注入强大动力。

“十三五”时期,川南经济区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转型升级压力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一体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统筹城乡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水资源保护等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有待加强。

第二章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川南经济区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着力构筑四川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建成成渝经济区和我省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创新与制度、市场、管理等

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型经济区。

坚持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发挥比较优势,推进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构建互利机制,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空间布局、环境保护等,加强人才、金融、生态等全方位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城市能源资源消耗,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增长7.5% 左右,力争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成渝城市群重要的增长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 ,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城际间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内主要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产业协同配套发展成效显著,跨区域的重大产业链基本构建。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实现共建共享。生产要素加快自由流动,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就业、教育、

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县全部“摘帽”。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区域联防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普遍形成,建成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第三章定位和布局

明确区域发展定位,按照合理布局、协调联动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强化城市分工协作,形成多中心、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川南经济区的交通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建成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打造成渝经济区新兴增长极。

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协调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强化协作联动,发挥集成优势,提升城市间合作水平和层次,在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中先行先试。

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连片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统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酒类食品、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共治,加快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川滇黔渝结合部的通道优势,拓展对外开放渠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桥头堡。

第二节空间布局

推进内江—自贡联合都市区和泸州、宜宾都市区建设,打造“川南大都市圈”,拓展沿长江发展带、内泸发展带和内自宜发展带,推进形成“三区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

内江—自贡联合都市区。积极推进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促进两市市区与威远、资中、隆昌、富顺、荣县的一体化发展。依托成渝高速、乐自内高速、内威荣高速及成渝客专等综合运输通道,推动产业分工协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重要都市区。

宜宾都市区。以宜宾中心城区为核心,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屏山县为支撑,整合科技、资本、技术和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综合港航运物流产业区、先进制造业区、总部商务区、城市功能区建设,构建沿江产业群、城镇群和港口群,建成川滇结合部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

泸州都市区。以泸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发挥沿江集聚人口和产业优势,加快沱江新城、长江湿地新城建设,推进高新区、长开区、白酒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引导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建成川黔渝结合部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推动纳溪区、泸县、合江县融入中心城区发展,健全都市区城镇功能,增强人口集聚与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区。

沿长江发展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沿江高速公路、过江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以长江、岷江、沱江沿岸的宜宾中心城区、南溪区、宜宾县、屏山县、长宁县、江安县,泸州中心城区、泸县、合江县为节点,科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沿江沿线城镇资源整合,形成四川沿长江发展的重要支撑。

内泸发展带。以厦蓉高速(川境段)沿线的内江中心城区、隆昌县,泸州中心城区、泸县、叙永县、古蔺县,宜宾兴文县为节点,发挥其贯通南北的主通道作用,推动沿线城镇、产业、人口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带,加强名酒、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形成四川连接黔中地区、联通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经济走廊。

内自宜发展带。以内昆铁路、内宜高速沿线的内江中心城区、资中,自贡中心城区,宜宾中心城区及宜宾县、高县、珙县、筠连县为节点,提高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强联系云南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与云南的化工、水电、矿产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加

工等产业合作,形成四川连接云南桥头堡的重要通道。

图2 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四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方针,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构建对外运输大通道。在国家支持前提下,东向,以长江、岷江、沱江航道升级和综合开发工程,泸州至荣昌高速公路等建设为重点,提升通江达海能力,构筑融入亚太经济圈出海大通道;南向,以蓉昆高铁、渝昆高铁、隆黄铁路、叙威、宜彝和宜威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对接滇中经济区和黔北地区,加速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西向,以沿江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构筑连接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的战略资源开发大通道;北向,以成贵铁路、绵遂内自宜铁路、宜宾到井研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川南—成都—西安—环渤海地区和川南—成都—兰州的运输走廊为重点,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强化泸州港、宜宾港枢纽地位,加快港口集疏运项目建设,将川南经济区打造成长江上游重要的物流枢纽和物流集散地。优化机场布局,完成泸州、宜宾机场迁建工程及

自贡凤鸣通用机场建设,提升机场服务功能,形成功能完善、快捷便利的航空运输体系。

加快城际快速路网建设。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推进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建设,建成宜宾至叙永至古蔺、成都至宜宾高速公路,推进内江至宜宾(南溪)等高速公路及自泸大件公路前期工作,全面实施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形成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间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城际快速路网。

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川南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市域快速通达能力。加大快速通道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县城与重点城镇、园区等主要节点间的快速有效联接。完善市区高速公路出入口互通工程,实现过境干线公路与城市内部交通高效衔接,推动物流运输和城市交通优化调整。优化公路交通枢纽和站场布局,加快建设重点枢纽场站。优化交通换乘系统,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图3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示意图

专栏1 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

铁路:川南城际铁路、隆黄铁路、渝昆高铁、蓉昆高铁(成都经天府国际机场到自贡段)、成贵铁路、绵遂内自宜城际铁路、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宜宾港进港铁路建设。

公路:叙威高速、宜彝高速、宜威高速、宜新高速、宜叙古高速、成都—宜宾高速、内江—富顺—南溪高速、内江城市过境高速、自泸大件公路、G247等国省道改扩建工程、过江通道建设工程、“渡改桥”攻坚工程、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村道完善工程和配套设施完善工程。

航空:泸州云龙机场迁建工程、宜宾机场迁建工程、自贡凤鸣通用机场。

水运:长江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水富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岷江龙溪口至宜宾段航道整治

工程、沱江(自贡至泸州段)航道升级和综合开发工程、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及续建工程配套设施、泸州港铁公水联运基地。

枢纽场站:内江综合客运中心站、宜宾南部新区高铁枢纽及临港客货枢纽、泸州客运枢纽、自贡客运综合枢纽站。

第二节强化能源输送体系建设

提高电力保障能力。构建安全可靠、智能经济的区域输配电网,进一步巩固和完善500千伏、220千伏骨干网架。完善11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络,统筹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构建“可靠用电、安全用电、方便用电”的电力网络。

完善油气输送网络。加快跨区域天然气、输油管道联网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区域性油气应急储备库。优化区域油气管网布局,加快油气管网系统改造,推进内江—简阳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新建长宁页岩气外输、威远页岩气外输和江安至叙永、内江至资中等天然气管道,提升南干线输气能力,新建煤层气集输管道,完善区域油气输送网络。

优化煤炭集运系统。加快川南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强化煤炭资源地区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煤炭公水联运、公铁联运,建立公水、公铁联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炭集运系统,科学布局区域煤炭储备基地和交易市场。

第三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长宁东山、古蔺观文、东兴区联合、大安区楼房湾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资中两河口水库等大中型工程,有序推进长征渠引水、泸州永宁水库、威远大石包、江安仁和、荣县沙溪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推进长葫、石盘滩等已成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岷江、沱江、南广河干支流防洪治理;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创新水务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区域性水务平台,推进区域管网布局一体化。

第四节优化信息网络建设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信息传输、应用、管理一体化水平,支持区域内城市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无线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经济区政府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建设“宽带乡村”。取消区域内的长途通话费和手机漫游费。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提高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2 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

能源:泸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宜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自贡大安铁路物流园成品油库、兴文县九丝城镇至纳溪区页岩气输气管网、叙古天然气管道、泸州3万立方米成品油应急储备库、合江LNG 综合利用项目、宜宾吊黄楼成品油库5.6万立方米扩建工程、威远页岩气产业示范园、内江—简阳成品油管道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水利:黄桷坝水库、王家沟水库、倒流河水库、新坝水库、东山水库、狸狐洞水库、观文水库、龙滚滩水库、蟠龙湖水库、联合水库、楼房湾水库、大坡上水库、二龙滩水库、向家坝灌区一期、长征渠引水、长江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两河口水库、大石包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已成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岷江、沱江、南广河干支流防洪治理和病险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信息:城乡光纤网络及基站基础设施、泸州无线城市建设、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四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第五章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加快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明确各市产业分工,强化产业整合,构建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一节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名优白酒产业。依托五粮液工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二郎·名酒名镇,加快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打造世界白酒品牌中心。鼓励和支持名酒企业多元化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

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用,积极发展设计、包装、物流、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产业。加大酿造技术攻关和副产物综合利用。

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高端精密机床、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清洁能源设备、化工容器及设备、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制造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和配套能力建设,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推进传统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生产设备数字化自动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体系网络化,推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推进中国西部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园建设。

能源化工产业。以筠连、古叙国家规划矿区为重点,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加快建设煤炭生产基地、大型坑口电厂、煤矸石电厂和循环流化床电站示范基地,建设矿区资源综合协调开发利用示范区。推进流域水电有序开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化工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消耗、低排放工艺技术。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产品和绿色产品,重点提升粮油、畜禽、茶叶、果蔬、中药材、林竹、大豆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着力推动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专栏3 特色优势产业项目

名优白酒产业:泸州老窖浓香型优质白酒生产基地项目、中式白酒酒庄群落建设项目、古蔺郎酒原酒酒库、五粮液集团酒库技改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年产12万吨金属复合材料爆炸场及配套设施,高端完井装备产业化及油气井钻采工程全产业链技术服务项目,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件的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项目,汽配生产研发中心、汽车零部件交易市场和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能源化工产业:在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站场等规划建设分布式能源点,新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人造金红石项目等项目,“雅塞尔”成果产业化项目,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项目,泸天化脱困转型升级项目,新型氟制冷剂生产、废盐酸制氯化钡生产、精细化工产业、复合肥生产等项目,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项目,叙永低热值煤发电项目。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家坝工业集中区高捷园年产2万吨鲜肉项目,自贡冷吃兔地标产业等项目,资中县30万吨优级食用酒精技改工程项目。

第二节大力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

页岩气产业。统筹推进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四川省境内部分)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勘探开发,建设川南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加强页岩气集输、储存、配送等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工业项目及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促进页岩气就地高效转化利用。研究制定页岩气勘探开发安全技术标准,实现页岩气绿色安全开采。

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国家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加快建设国家节能环保装备监测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打造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以酒类产品及其他循环利用技术装备、LED 节能照明产品、节能环保建材型材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内江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等建设,培育与引进龙头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信息安全、机器人制造、增材制造、新型显示器、新型电子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数字仿真、软件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

航空与燃机产业。加快推进自贡航空产业园建设,力争建成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集中打造航空与燃机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西部航空与燃机新材料研发应用基地、西南通用飞机组装和通用航空服务基地。加强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区密切协作,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泸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建设西部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力争在公共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公交。

新材料产业。依托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高端金属复合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锂钒钛材料等。依托自贡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金属及复合材料、新型碳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等。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等。加强钒钛资源的精深利用,发展钒氮合金、医用钛合金、高温钛合金等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

专栏4 高端成长型产业项目

页岩气产业: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页岩气液化加工及页岩气分布式能源项目、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

项目,西部页岩气开发及装备制造基地,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

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环保工业锅炉,燃气成套设备产业园,新建四川省节能环保型窑炉研制及烟气脱硫技术工程实验室,泸州中恒建材新型节能绿色环保轻质墙板基地建设项目,66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建设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生产项目,以数据恢复为主的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云商产业基地开发,工业4.0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省农商银行西南地区灾备基地项目,华为四川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智慧CPU,数字及信息家电生产,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项目。

航空与燃机产业:航空与燃机制造中心,通用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园,轻型飞机制造,无人直升机建设,智能航空电控设备。

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项目,升降横移式智能充电停车库项目,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材料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复合材料产业化,西部(泸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化工生产线搬迁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钒钛资源的精深利用项目。

第三节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引导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发展。依托中心城区和重点经济轴线,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基础较好的北部浅丘地区和沿江地区实施重点开发,共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主要陆路交通通道为枢纽,以节点城镇为依托,以产业园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开放型临港经济。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优势产业关联、成链、集群发展,探索建立川南产业园、川渝合作示范区。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培育壮大自贡高新区、泸州高新区、宜宾临港经开区、内江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推动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高单位产出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加快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围绕城区老工业区产业重构、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和民生改善,加快推进企业搬迁改造、培育发展新产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治理修复生态环境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在“腾笼换鸟”中“提档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5 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发展指引

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

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港口物流、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为主导产业。

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

第四节提高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

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充分发挥川南经济区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集聚优势和创新牵引带动作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集聚。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川南经济区科技成果信息库和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川南经济区企业公共检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共享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承担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和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共建一批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白酒、化工、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互联网+”产业跨界融合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巩固发展一批国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和重点企业,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小巨人”企业。依托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骨干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建企业研发机构。鼓励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普惠制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创业指导和援助,推动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农民工和各类民间能人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加大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力度。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创新收益。培育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智力回引工程”。实施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及新型产业工人。健全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体系,

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六章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集群,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共建川滇黔渝旅游金三角,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

第一节加快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全企入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和本地消费平台。充分发挥全国和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内江电子商务产业园、泸州电商中心等电商集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提升工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培育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和重点企业,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覆盖布局,促进开拓域外市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强信用服务、标准规范、

线服务、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以“水公铁空”联运为特色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泸州临港物流园区、宜宾临港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形成辐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现代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液化品物流等新业态。培育发展和整合一批信息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的现代物流企业,

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完善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统筹区域内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强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康复养生产品和服务。

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开发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宜宾·长江国际医养中心等一批养老服务特色示范点或示范区,支持泸州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融资租赁等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地方商业银行,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信托、担保、期货等金融业务。探索组建川南银行,支持建立川南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

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壮大发展科技服务业。整合区域科技服务资源,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围绕高端成长型产业,建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鼓励开

展领域科技服务,积极争取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

专栏6 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重点项目

电子商务:泸州电子商务中心、泸州跨境电商平台、宜宾电子商务创业园、自贡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川南农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内江电子商务产业园、川南电子商务中心。

现代物流:泸州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泸州电商快递分拨中心、泸州临港物流园、泸州川滇黔多式联运物流园、宜宾临港国际物流园、川南电子商务物流总部基地、西南(自贡)无水港、川南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川南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园、苏宁川南地区管理总部及配送中心、川南农产品批零中心。

健康养老: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养老区(西南天年颐养中心)、西南养老康复中心、长江国际医养中心、自贡卧龙湖康疗中心、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东部新城康疗养生基地。

科技服务:泸州高新区创新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泸州医药成果转化中心、徐工·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临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园、内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第二节整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开发旅游精品。推动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五粮液工业旅游区、泸州老窖旅游区创建5A 级景区,着力将黄荆老林景区、长江森林公园、恐龙王国公园等打造成为区域特色旅游中心。全面推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发展,积极开发库区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培育发展低空旅游、康体旅游等新业态。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和四川“四江六港”水运体系开发水上旅游产品,打造升级泸州、宜宾港口等对外旅游开放口岸和特殊区域,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实施全域旅游。建立川南旅游客源共享机制,加强区域内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战略合作,推进旅游信息、票务等一体化,探索推行旅游“一票通”。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发川南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以主要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交通环线,实现重点景区间的快速通达,打造川南四市黄金环线和“川南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加强与重庆、云南、贵州的旅游合作,构筑以四川为腹地的南向国际旅游经济走廊。

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开发长江文化、“中国白酒金三角”、竹文化、盐文化等特色文化资

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设自贡航空文化旅游区、泸州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内江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宜宾李庄文化体验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积极保护石刻、书画、灯会等地方特色文化。

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强化自贡、泸州、内江、宜宾的旅游集散和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智慧旅游,构建覆盖川南的旅游资讯服务和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推动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改善景区环境卫生。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专栏7 文化旅游业重点项目

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五粮液工业旅游区、泸州老窖旅游区争创国家5A 级景区,黄荆老林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华彩灯大世界、恐龙王国公园、中航自贡文化旅游园区、泸州纳溪中国酒镇·酒庄、泸州长江湿地公园、古蔺美酒河旅游开发区、合江佛宝旅游区、向家坝国际水上运动基地、世界地质公园太安石林整体开发、内江长江森林公园、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威远穹窿地貌旅游综合体、威远石板河旅游区、甜源·中国甜文化体验第一城、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隆昌石牌坊旅游区、隆昌古宇湖旅游区、资中古城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千年叙府·宜宾老城”文化旅游区项目、“大师古镇·天下李庄”文化体验旅游区。

第三节提升发展商贸业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加强城市综合体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发展壮大专业市场,发挥进口粮食制定口岸、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进口粮食、进口消费品贸易,加快建设以适水型矿产、竹木、石材等大宗物资为主,集展示、交易、贸易、结算为一体的临港专业市场集群。加快传统专业市场改造升级。

专栏8 商贸业重点项目

中国(泸州)西南商贸城二期项目、泸州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川南汽车交易市场、中国西南冷链食品综合批发交易集散市场、西南五金城、川滇黔煤炭交易中心、川南总部经济城。

第七章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优化农业结构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等工程,重点抓好富顺、荣县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泸县5万亩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等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油、酿酒专用高粱、名优茶叶、精品果业、绿色蔬菜、特色经作、高效林竹、现代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高档优质稻开发示范基地、国家“双低”油菜基地、长江河谷优质甜橙基地、赤水河流域干热河谷20万亩精品鲜食果品基地、优质早茶和红茶基地、长江河谷反季节早熟蔬菜基地、高山错季蔬菜、优质肉(毛)兔基地、长江名贵经济鱼类养殖示范基地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泸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鼓励和引导各县(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农田灌排设施。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进“粮改饲”,在有条件的地区统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栏9 现代特色农业重点项目

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粮食与食品安全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粮油食品高产高效创建工程,泸县5万亩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等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泸县2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年新增5万吨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

果蔬:长江上游特色鲜果产业带,“长江大地”蔬菜基地,20万亩高山错季疏菜项目,优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项目,赤水河流域干热河谷20万亩精品鲜食果品基地,优质柑桔产业基地。

经济作物:川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红茶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核桃基地建设,木本油料基地项目,“乌蒙药库”建设项目,合江县金钗石斛产业川黔合作基地项目,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项目。

畜禽:生猪产业化生态循环暨食品加工综合基地,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川南黑山羊标准化基地,林下鸡养殖基地,优质肉兔生产基地,四川白鹅产业化项目。

林竹:竹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观光生态农业果园,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