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陋室铭》和《爱莲说》知识梳理

《陋室铭》和《爱莲说》知识梳理

《陋室铭》和《爱莲说》知识梳理
《陋室铭》和《爱莲说》知识梳理

《陋室铭》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压的是“ing”,有:灵、馨、琴、经、形、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陋室”立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字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铭(míng)三、古今异义词:

1.鸿古:大,渊博今:鸿雁,书信

2.形古:形体,身体今:形状,例子

3、馨:古:美好。今:芳香。

4、丝竹:古:琴瑟,箫管之类弦乐器。今:丝绸、竹子。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这里作动词,译为“出名”,“著名”。

(2)形容词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灵巧,灵验。这里作动词,译为“显灵”,“有灵验”。

(3)形容词作使动动词: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形:身体。这里作使动动词,译为“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扰乱。

五、文中重点字词。

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4.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灵,灵验,神奇。

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8.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借代)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扰乱。

14.案牍: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是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全文结构。

╭居住环境——→景色雅╮

陋室铭〈交往人物——→交往雅〉德馨——→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日常生活——→情趣雅╯

八、经典问题解答

1.作者开篇就写“山”“水”“仙”“龙”,有何用意,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使用了类比的手法,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文章用类比的手法引出了主旨)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以“陋室”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高雅脱俗(交往雅)和生活雅致恬淡(情趣雅)的特点。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证明陋室不陋。

6.文章结尾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陋室不陋”的主题,使文章前后照应,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画龙点睛,照应主旨句。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和抱负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爱莲说》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

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全文翻译:

正文翻译

三、中心思想: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四、词类活用

⒈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⒉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⒊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⒋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五、一词多义:

1、之(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何陋之有: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可(1)可爱者甚蕃:值得;

(2)可远观:可以;

3、鲜(1)陶后鲜有闻: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

4、远(1)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2)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副词,远远的;

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七、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八、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九、倒装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逸之花)定语后置

固定结构: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

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

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

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

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

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1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17、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

1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

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0、“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

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十、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

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

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

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

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

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

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

一句感叹句表达了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9、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2、“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4、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6、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

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7、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

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

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

的品德。

19、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

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

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

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22、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哪些?

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24、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

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

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

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

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6、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莲,所言的的志是又决不

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7、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衬托,这样写的

作用是突出莲的高洁品质,本文写“莲”的品质,用菊花作正面映衬,

用牡丹作反面映衬。

28、《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2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

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共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xxxxx,xxxx亭。xxxx: 何陋之有?(xx《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 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 ①xx: xx;行动准则。②隐心而后动: 三思而后行。③谤议庸何伤: 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xx: 褒奖。⑤在涅ni贵不缁zī: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 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 刚强的样子。⑨xx节饮食:

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 ①惟吾xx()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xx()④行之苟有xx()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xx,唯仁为xx。 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 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2分) 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的落后思想。 (2分) 参考 答案: 15.①品德高尚。②使身体劳累。 ③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④如果能坚持(有恒心)。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6.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初二(2)班卢秋婷整理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以记叙、议论、抒情作为其主要表达方式,如《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 二、重点字词翻译 1、草木之花:的 2、甚:很; 3、蕃:多 4、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染:沾染 6、濯:洗涤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蔓:生枝蔓 9、枝:长枝节 10、益:更加11、亭亭:耸立的样子 12、植:立 13、亵:亲近而不庄重 14、谓:认为 15、花之隐逸者也:的 16、菊之爱:表倒装,宾语前置的标 志 17、鲜:少 18、宜:应当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明确: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里,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香气传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少听说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重点语句停顿 1、可爱者/ 甚蕃。 2、世人/ 盛爱牡丹。 3、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 4、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从莲的生长环境、气质、外形、姿态、香气、态度来描写莲花。 2、莲花所象征的人的精神品质:(生长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气质)低调、谦虚,(外 形)正直,(香气)美名远扬,(姿态)不攀权附贵,(态度)受人尊重,是花中君子。 3、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的评价、感情及在文中的作用: 莲花——君子——洁身自爱,美名远扬——喜爱 菊花——隐士——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喜爱——正衬莲花(用菊花的…正衬莲花的…)牡丹——富贵——追名逐利,爱慕虚荣——厌恶——反衬莲花(用牡丹所代表的…反衬莲花的…) 明确:作者写菊是用菊花所象征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品质正面衬托莲花的高贵,用牡丹所象征的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的形象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第四单元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诲人不倦huìrén bù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商酌zhuó:商量斟酌。 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别biè扭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 延伸:延长,伸展。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悠闲:闲适自得。 恍huǎng惚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15.最苦与最乐 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会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

《爱莲说》知识点归 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 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 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 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三、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 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 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 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 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七、填空题。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⑵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⑶作者开篇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 译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学生自主梳理重点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句子。 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梳理方案。 3.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加深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复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能翻译重点句子,深入理解内容和主旨。 复习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加深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复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二、小组活动: 活动一:检测课前自主学习情况 1、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具体分工:第1小组推荐通假字,2--3小组推荐《伤仲永》重点词,4-5组推荐《孙权劝学》重点词,6-7组推荐一词多义,8组推荐重点句子 2、各个学习小组开火车展示,师生互评。 活动二: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抢答) ①有仙则名.( 出名) ②惟吾德馨 ..( .品德高尚) .③可以调.素琴( 弹奏) ④宜.乎众矣( 应当) ⑤可爱者甚蕃.(.多) ⑥陶后鲜.有闻(.说) 2、重点句子翻译。(学生抢答)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活动三:再读文本,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结合课题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周围的环境的描写,室主人交往的人和平时生活情趣的叙述,来表达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说,是一种古代议论性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爱莲说》,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与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作者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 相同点: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陋室铭》《爱莲说》两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和意志情趣。《陋室铭》展示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托物言志 《陋室铭》①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类比手法的运用。用“山”、“水”类比“陋室”,引出主旨句,惟吾德馨③骈散结合,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附答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请解释文中划线字词的含义。(4分) (1)馨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 (3)濯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D.从句式上看,《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爱莲说》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任选下面一个问题,作简要分析。(3分)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知识点 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5、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6、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问答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劳: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2.【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2分) 13.【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2分)参考答案: 10.使……劳累居住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1分,共2分。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评分标准:答出反问语气,语序正确,语句流畅2分。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评分标准:语句流畅,意思对即可2分。 12.诸葛庐,子云亭。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3.示例1: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分。 示例2:第二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第一种交友方式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2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爱莲说学习知识点梳理

爱莲说(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三、语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2.《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二.作品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选自《全唐文》。 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四.重点字词解释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惟:只。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五.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 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六.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 (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7)山水起兴 七、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的韵是:ing

《陋室铭》《陆游筑书巢》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19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 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 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 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4. 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15. 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辄自笑 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6.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17. 阅读[甲] 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 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 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8. 用原文填空。(3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 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 甲文中的“”来表达。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 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参考答案:14. 略(4分)15.(1)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6.(B D) (2分)17.(3分)托物言志;“诸葛庐”“子云亭” 18. 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 开放性试 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陆游筑 书巢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 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 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 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 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 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 象鸟窝。”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周敦颐 【人物介绍】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陋室铭,爱莲说(八年级上语文22课重点字词整理)

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德,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称?刘白?。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miǎn)。崔沔,字善冲,唐朝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的都是读书人,来往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官场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字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在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有灵性,这里作动词。 (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吾德馨:惟:只,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上:动词; (7)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学识渊博的学者。鸿:通?洪?,大。儒:有学问的人。 (8)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第15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1.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重点字音 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苔痕(tái)案牍(dú) 5.重点词义 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 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菊,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6.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7.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8.句子翻译: (1)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