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_一项战略地图分析_韩双淼.caj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_一项战略地图分析_韩双淼.caj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_一项战略地图分析_韩双淼.caj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_一项战略地图分析_韩双淼.caj

·新论·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

一项战略地图分析

韩双淼,钟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4)

摘要:有效的战略管理有助于促进大学国际化的发展。大学战略地图是组织战略规划的可视化逻辑表现,是一种有益于大学治理的技术工具。本研究对38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文本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将其分为“引入型”、“外向型”、“拓展型”、“进取型”四种国际化战略;进而设计了一个针对大学国际化的战略地图模型,包含教学与学生体验、研究和服务三个主题以及目标、人员策略、活动策略和组织策略四个维度。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治理;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战略地图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14)02-0010-07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Their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A Strategy Map Approach

HAN Shuang-miao,ZHONG 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Effec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key to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iz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A strategy map serves as a logical visualization to facilitate university governance.The study conducts a typological analysis of38world-class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and then employs the strategy map approach to establish a generic model for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Key themes in the model include teaching and student experience,research and service,each of which further consists of goal,personnel,activity and organiza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University Governance;Higher Education;Strategic Planning;Strategy Map

引言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是21世纪影响和塑造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1]。2000年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其国际化的加强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是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提高自身应对性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战略性的文件将国际化摆到了大学发展的中心位置。发展大学国际化不仅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人才与资源的必然要求。

为了大学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大学国

DOI:10.13397/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2169814.html,ki.fef.2014.02.004

际化战略加以探析。目前,对于大学国际化战略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单独的项目分析或文献研究之中,系统性、综合化和整合性的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探析和评估还较为不足。因此,本文将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描述和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和整合研究,并对大学战略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战略地图方法,对国际化战略的设计、管理和评价进行可视化整合分析,以设计出一个国际化战略地图通用模板。

一、核心概念辨析

(一)大学国际化概述

目前学界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广义上的国际化可以被定义为“将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维度整合到机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中的过程。”[2]国际学者联合会提出的“综合性国际化”(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概念指将国际的和比较的概念融入到整个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宗旨和过程中的理念与行动[3]。陈学飞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一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这六个方面[4]。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大学质量的国际认可、大学空间的开放、大学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以及大学理念的创新。换言之,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在教育目标(如人才培养)、内容(如课程)、人员(如聘请外籍教授)和方式(如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国际化。严格意义上,大学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差异。但大学是当今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通过大学国际化来实现。因此,本文探讨的“大学国际化”内涵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致,即将国际的维度融入到整个大学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宗旨和过程中的理念与行动。

大学国际化从来都不是一个新现象,真正新颖的是国际化“在当代大学中所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5]。正因如此,大学在策略制定上越来越感到了“制定国际化活动的战略,并在制定任何战略性决策时考虑国际化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必要性[6]。从2000到2010年,在海外学习的学生增长了一倍[7]。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报告预测,国际高等教育需求将增长四倍,从2000年的180万学生增长到2025年的720万学生[8]。根据2005年国际大学联合会针对高等教育国际维度的全球调查显示,来自95个国家的96%的大学认为国际化会对高等教育带来有益的影响。其中,73%的院校将国际化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3%的院校将其放置在中等优先的地位,仅有2%的院校认为国际化发展不重要[9]。

在此背景下,各国都积极采取政策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大学也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化进程。例如,新加坡计划在2015年前吸引15万留学生,日本计划在2025年前吸引30万留学生[10]。中国也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因此,对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的系统性研究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大学战略地图概述

随着大学使命内涵的扩展,高效的战略管理对于大学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战略规划从商业领域被引入了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有助于促进大学“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大学适应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实现大学的使命”,是大学应对国际化挑战的重要举措[11]。然而,大学战略规划和实施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和不衔接的问题,战略地图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被创造的。战略地图是“通过简单明了的形式,对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可视化的逻辑表现”,“是一种有效的战略规划描述、管理、实施和评估的工具”。[12]战略地图的创始人开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提出了战略地图的两个主要优势:一是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组织内部关键要素的因果关系,表达了“战略变量和评估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有助于将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结果,便于战略的沟通和传达[13,14]。

目前战略地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还较少。在大学国际化领域应用战略地图主要有如下优势:有助于解决大学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管理与评价之间不衔接的情况;有助于统一整合实现国际化所需要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从而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运作;有助于适应大学的组织特点,促进其整体实力的发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点。大学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智力集中体,“以学术性活动为中心的学

术型组织决定了大学独特的组织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松散、灵活而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15]。因此,有效的战略沟通和执行在大学发展中至关重要。本文建立在已有的大学综合性战略地图模板[12]的基础上(见图1),对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战略地图分析,以设计出一个国际化战略地图通用模板。

二、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探析

(一)国际化与大学使命描述

本节将对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3-2014年评选出的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使命描述(Mission Statement)进行分析[16]。大学的使命陈

述体现了大学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和原则,是大学战略制定的起点和大学发展的核心。大学使命是传达了大学为何存在,以及应当如何做来达成其战略目标的描述,代表了这所大学的存在根本、目的与方向。准确而有效的使命表述对内能够凝聚人心,找准定位,对外则代表了一个大学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对于大学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50所大学中,有47所大学在官方网站上给出了自己的使命描述。对这50所研究型大学使命陈述的词频分析见表1。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大学最为重要的三个战略目标是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其中,关于教学的各个关键词共提到了41次;关于科研的关键词提到了23次;教学和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保存和传播知识,知识作为关键词提到了29次;关于大学的社会服务的关键词提到了26次。这一统计数据与我们认知中现代大学的功能,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描述是相一致的。

其次,大学在自己的战略使命中特别注重国际化的因素,有25所大学在使命描述中明确提到了国际化,累计达38次。大学对于国际化的陈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与大学整体发展战略,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目标交织融合的。对于国际化的描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定位型描述,即一些大学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化的大学。有11所大学提出要在教学和科研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成为全球性的国际化大学。例如,剑桥大学明确提出要“追求世界最高标准的教育、学习和研究”。

二是目标型描述,即一些大学提出要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种手段,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有11所大学提出要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公民,并且利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成果来服务整个世界。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使命陈述是“教育学

生,培育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独立和原

创的研究;将这些成果用来为世界发展做出

贡献”。

三是战略型描述,即较为具体地陈述大学如何通过内容、人员和活动实现自己的使命。

在内容上,一些大学提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要

面向与世界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以应对世界

存在的一些危机;在人员上,一些大学提出要

吸引来自全球的学生和教师,以更好地实现其

战略使命;在活动上,一些大学表示要与世界

各地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

信息交换与人员流动。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使

命陈述是“吸引多样和国际化的教师和学生,支

持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与许多国家和地区

图1大学战略地图模板

表1对50所研究型大学使命陈述的词频分析资料来源:各个大学的官方网站。

建立学术关系”。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学国际化已经逐步成为大学发展中的关键议题。然而,大学国际化并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与大学整体战略密切相连的。因而,对大学国际化的研究离不开对大学整体发展目标,即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方面的考量。

(二)国际化与大学战略规划

目前,对于大学国际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原因、动力和形式之上,而没有将大学国际化和大学整体战略规划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不能做出全面而客观的汇总和评价。本节将针对全球前50所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分析,以总结和归纳不同大学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异同。

全球前50所大学中拥有大学整体战略规划的共有32所,每一份大学整体战略规划都包含了国际化的内容。依据这些文本,可以探寻国际化发展与大学整体战略发展的关系。拥有单独的国际化战略的学校共有13所①,分别以战略、规划、白皮书的形式出现。一些学校的官方网站上还公布了对前一阶段战略规划的回顾,也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由于有的大学既在整体战略规划中有国际化的内容,又发布了单独的国际化战略,共有38所大学有关于国际化的战略规划。本文从大学的三个主要目标,即教学与学生体验、科研和社会服务角度出发,分析了这38所大学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文本中推动国际化的战略。分析得知,大学的国际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紧密地融合在大学的发展目标,即教学、科研和服务之中。换言之,大学国际化是通过教学与学生体验的国际化、科研的国际化和服务的国际化而实现的。正如康奈尔大学校长在国际化白皮书中所说,国际化不应当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通过教学、科学发现和社会参与而产生作用。因此,在大学促进国际化的举措中,可以被分为以教学与学生体验国际化、研究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这三个主题。在每个主题设定的目标下,大学国际化的知识体又可以分为人员、活动和组织措施(见图2)。通过综合38所大学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文本,可以总结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举措(见表2)。

通过表2的归纳,可以看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表2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的主要发展策略。图3是对其全方位理解的概念图示。从中可以看到,以教学、研究和服务为主要活动的完善和人员(学生、教师、领导者)的发展是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而通过教学、研究和服务三大主题所得到的积极结果,是大学作为非盈利性机构对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影响了其国际声誉。

图3大学国际化发展策略的全方位理解

依据表2和图3,大学国际化战略可以以国际化要素的流向和国际化发展重点为维度进行类型学分析,从宏观角度上分为引入型、外向型、拓展型和进取型四个类型(见图4)。

图4大学国际化类型

“国际化要素输入”注重从外界引入国际化要素,包括引进国际学生、国际教师、访问学者。例如,许多大学提出要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招募、发展和留住杰出学生和教师,以增强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化要素输出”则注重扩展自身的国际化元素,包括增加本校学生、教师国际化经历。例如,大学提出要不断支持和开发学生流动机会,包括交换、实习、暑期学校等。对于研究生和教师,则鼓励和支持其海外流动与合作。“国际化内部事务发展”注重校园内部的国际化的发展,包括以国际事务为教学和研究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研究中心和营造国际化文化氛围等。例如,一些大学提出要将全球事务和地区发展等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增进课程的国际化;一些大学提出要在校内建设新型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以吸引世界一流学者来校。“国际化外部联系发展”包括设置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建设海外校区、特许经营项目等海外项目、通过网络等手段与更广阔的范围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拓展学校的国际影响与国际声誉。

下面将针对这一类型学矩阵的四个象限进行简要说明。

当国际化要素输入与内部事务发展重点相结合时,可以认为是“引入型”国际化战略。举例来说,耶鲁大学非常注重本校课程的国际化,一方面,加强与全球事务相关的课程内容和专业,特别是地区性和世界性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聘用更多国际关系、全球健康、地区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任教。这些专家教师也同样成为耶鲁大学进行国际化研究的重要学者。同时,耶鲁还注重促进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发展,通过建立博士后项目和种子基金等手段,一方面进行自身国际化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以提升整个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此外,该大学还注重将国际化融入到大学自身文化之中,加强学校内部的国际化建设。

当国际化因素输出与内部事务发展重点结合时,可以认为是“外向型”国际化战略。例如,东京大学通过资金和行政支持为学生提供海外教育的机会,建立一系列项目促进学生交换和暑期学校参与等。同时,该学校注重加强对于国际事务的教育和研究,例如对世界和平、人与自然、环境安全、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教育和研究。此外,还注重在校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发展。例如,该校发展了“科学整合”项目,并建立实验室以推动大学国际化发展。

当国际化要素输入与外部联系发展重点相结合时,可以认为是“拓展型”国际化战略。洛桑联邦理工

图2大学国际化知识体

学院就是一个例子。作为瑞士的一所理工型大学,该学校注重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吸引,形成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大学。目前该校约有50%的教授为外籍教授。同时,该学校也注重通过外部合作将自己的成果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输出和分享。例如,该学校于2009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设立了科研中心,加强自身国际化的研究与成果输出。

当国际化要素输出与外部联系发展重点结合时,可以认为是“进取型”国际化战略。康奈尔大学就是采用这种战略。该大学积极通过建立联合学位项目、双学位项目和海外校区等方式促进大学的国际

化。例如,2001年康奈尔大学联合卡塔尔基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大学城内建立了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分校,将自身学科优势输送到海外。同时,该大学还特别注重扩展在校师生的国际化经历,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能力。例如,康奈尔大学以建立专门的国际事务学习中心、发展富布赖特项目、提供国际旅行基金等方式,支持与国际学习有关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类型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大学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和发展路径而有所侧重的策略,这些策略往往也是混合使用的。“外向型”国际化强调“面向国际”,而“引入型”国际化更强调“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面向国际”。其共同点有三个:一是离不开全方位的组织保障和支持措施。这些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服务(简化的行政程序、IT服务等)和硬件设施(实验室的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离不开国际合作。几乎所有大学都已经意识到,必须通过和国际一流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三是大学都积极鼓励个人层面和机构层面的合作(包括研究项目、研究机构、研究基金和联合学位等),并寻求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的建立。

无论是何种类型,国际化元素都必须交织在学校教学、研究和服务这三个主题之中,通过人员、活动和组织三个方面的策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要衡量一个大学是否是一个全球性大学,必须要看它是否积极参与在国际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以及是否能通过这些活动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一积极影响又反过来有助于大学国际化声望和对全球学生、学者和资源吸引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的国际化,形成了大学国际化和整体发展的良性循环(见图5)。

三、基于战略地图的国际化战略规划

依据上文的分析,本文对大学国际化战略进行理想型战略模板设计(见图6)。这一模板是通过聚类的方式建构在以上38所大学的国际化战略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战略地图这一战略描述工具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然而,这一理想化图示并不是僵硬的模板,而是需要大学在进行合理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设定后,依据自身的战略资源进行灵活的应用。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国际化的发展有所贡献。在理论上,希望以战略地图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工具对大学国际化战略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同时对目前国际一流大学促进国际化的策略进行综合性整合。在实践上,希望给中国政策制定者和大学实践者一些策略和管理方面的启示,以指导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

注释

①这13所大学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耶鲁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苏黎世理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东京大学。

参考文献

[1]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

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KNIGHT J,DE WIT H(E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Countries[M].Amsterdam: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1997.

[3]HUDZIK J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2169814.html,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From Concept to

Action[R].Wastington,DC: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2011.

图5大学国际化发展循环

[4]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考察[C]//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

家论坛论文集,2004:71-87.

[5]MOK K H.Questing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Asia:

Critical reflection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7,11:433-454.

[6]乌利希·泰希勒.欧洲化、国际化、全球化——

—高等学校何处去?

[J].陈洪捷,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40-47.

[7]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Indicator

C4-who studies abroad and where?Education at a Glance2012: OECD Indicators[R].Paris:OECD,2004:360-381.

[8]BOHM,DAVIS,MEARES,et al.Global Student Mobility2025:

Forecasts of the Global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R].IDP Education Australia,2002.

[9]DE WIT H.Measuring succes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C]//De Wit H(Ed.).Measuring Succes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EAIE Occasional Paper22.Amsterdam: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1-8

[10]BHANDARI R,BELYAVINA R.Global student mobility:Trends and

new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12(66):14-15.

[11]蒋凯,马万华,陈学飞.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

管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1):177-179.

[12]韩双淼,钟周.大学战略地图的发展:一项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2013,34(4):63-71.

[13]KAPLAN R S,NORTON D P.Having Trouble with Your Strategy?

Then Map I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Septermber-October):167-176.

[14]KAPLAN R S,NORTON D P.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15]陈洪捷.学术创新与大学的科层制管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10(3):2-8.

[16]Times Higher Education.World University Ranking2013-2014[EB/

OL].(2013-10)[2013-11-01].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

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3-14/world-ranking.

收稿日期:2014-01-15

作者简介:韩双淼,1990年生,女,河北石家庄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教育评估;钟周,1977年生,女,北京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教育史。

图6大学国际化战略地图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班级:2011级会计2班 姓名:马成祥 学号:P112315719 一、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二、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一)国际化指导方针 1、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做准备。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海外市场一点一点啃了下来(如进军俄罗斯、欧盟、泰国)。 2、以土地换和平。对手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为了长远利益,应该与对手建立长期战略关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暂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是值得的。

3、循序渐进树立国际品牌。国际化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是与一个跨国公司合作然后再与另一家跨国公司合作推动的。华为在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通过两种途径树立国际化品牌,一是通过独立的净销售在海外打折销售中国产品,赢得客户,另一个通过并购获得一个国际品牌的使用权利。 4.以客户需求为基础 (二)研究开发 1.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2.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3.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三)国际化进程的方式 为了走向全球化,任正非不断寻找这自己的方法。任正非非常崇拜毛泽东主席,因此在华为身上你总能感到毛泽东思想的存在。 1、英文化:国际化中影响效率的原因很多,如:员工职业化,管理体系建设,对本地文化的理解等等,英文能力是影响效率因素之一,它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但影响很大。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文化越来越重要。 2、“掺沙子”行动:掺沙子:所有通过改变组织机构人员结构,注入不同于原有班子的新因素,达到改变某组织的力量对比、改变其性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与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多种因素,探索和寻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思路和必要准备,从而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海尔集团企业经营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热潮涌动下,大量的企业开始或正在着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的生产与经营,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国际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全球整合和本土化战略等多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能够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并接轨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海尔集团通过其自身不断创新、改良的长期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海尔集团成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尔正是因为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制定并有序高效的实施,才促成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飞跃并成为了今天的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尔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重要性便也更为凸显,通过分析研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并得出企业国际化的有效策略与思想,从而对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核心,围绕海尔的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以及我国国际政策这六个分析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ALYSIS OF HUAWEI 学生姓名韩剑成 学号20131401249 班级13国贸 2 指导教师谭艳琼王璟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2017年5月24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一体化的特点。以史为鉴,闭关锁国来发展经济是消极的。与此相反,在当今世界,谁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全球市场之中,谁就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先发优势。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环境更为宽松,大量的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挑战全球市场,华为公司便是这批企业的先驱之一。华为公司在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为在国际市场获得市场份额并且跻身国际巨头从而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化战略。本文首先介绍华为公司在国内外的经营状况,然后选取华为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战略作简要介绍并作分析,接下来指出华为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融资,品牌等问题,最后介绍未来华为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完善其国际化。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帮助国内企业采取正确的战略来成功实施国际化,以及明确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

天士力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知识交流

天士力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 1. 天士力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分析 1.1 天士力国际化道路回顾 1994年天士力公司成立,年销售额1200万元1996年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开始申请美国FDA认证1997年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获得FDA IND临床许可期间建立了现代中药产业链,包括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材种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GAP)药源基地,首创重要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新概念,生产体系全部通过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澳大利亚TGA认证营销,营销体系全部通过了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使天士力现代中药产业链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 在国际市场,构筑了在东南亚、中东、远东、北美、欧洲、南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布局,初步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复方丹参滴丸在全球28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以药品身份进入韩国、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市场,在马来西亚、南非、荷兰、法国建立分公司,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营销体系。 2006年天士力在美国启动复方丹参滴丸IND二期临床实验2007年天士力集团年销售额52亿RMB,主营国际万美

1200分销业务的天士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额为 元2010年据目前最新消息,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二期临床实验顺利完成,有望成为FDA历史上首个进入三期临床 的复方中药。 回顾以上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以1996年申请FDA认证为天士力国际化的起点,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天士力国际化的体现不在于国际市场份额,而在于通过走国际化道路建立起的一系列全面的国际化标准。 1.2 建立国际化标准的必要性 天士力在十几年时间里建立大量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等标准体系,却没有打开主流的国际市场,我们认为这是国际化战略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国际市场方面: 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大,在全世界药品市场上,由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占约30%,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270亿美元。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有所行动,美国在重译《本草纲目》,法国成立了中草药研究会,日本正在兴建世界最大的中成药厂,连西药发源地的德国,也成了热心于用高科技提取中药的基地。中国在中药资源和历史积累上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比较优势,但中药产业在天然药物市场上未能取得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没有科学实验做支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14市场营销1班朱琪 144141201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海尔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试试了国际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将对海尔集团国际化的背景,思路及战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工厂——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发展壮大成为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从单一生产冰箱到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3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模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国外市场,海尔产品进入欧洲15家大型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十大连锁店。海尔取得的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尔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二、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居市场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尔是领导者张瑞敏并没因此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外国同类企业相比较起来,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于是,海尔于1998年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化实施,其目标是: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三、海尔国际化战略的要点 (一)市场进入战略 1.目标市场的选择 1997年,海尔首先选择的是美国和欧洲,尽管欧洲人对中国感到很陌生,而且一直对中国产品存在偏见,但这并没有成为海尔前进的羁绊石,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经过三年的努力,海尔终于打开了欧美的市场,2001年,海尔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了2亿美元,在欧洲达到1.1亿欧元,海尔欧美市场的销量已经占到海尔海外总销量的60%以上。 2.市场进入方式 1995年,海尔以OEM的方式向美国出口冰箱,然后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再积累了近五年的有关美国市场知识后,海尔才在美国设立贸易中心和生产中心。海尔的产品策略是先易后难。 (二)、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是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创造本土化国际名牌战略 (四)、整合全球资源战略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的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融文化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 略动机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 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经验、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获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根据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解释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而实证表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Sapporo Indonesia)。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跨国公司RD活动的国际化战略方案分析

. 跨国公司R&D活动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统计表明,某些特大型的跨国公司一年的产值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美国通用公司与波兰)。跨国公司在资本金、技术、管理、营销等诸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为R&D)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R&D国际化态势越来越明显。 一、跨国公司R&D活动国际化的主要方式 跨国公司R&D活动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活动扩散到母国以外的其他区位,利用多个国家的科技资源,跨国界的开展活动①。R&D国际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高潮。美国与欧盟的一些大企业是领头羊,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进行产品和资本输出,80年代后也开始从全球范围内吸取知识资源来支持全球性的市场发展。概括来讲,跨国公司R&D活动国际化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一)在海外建立独立的R&D机构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较好的实现公司雄厚的财力与当地优秀的科研人员的结合,可以相对严格的控制研发活动所带来的技术知识内容,维持技术垄断优势,并形成对当地生产的直接支持。例如惠普公司于1990年在日本设立实验室,其动因就在于获取计算机、通

讯和测量领域的领先技术知识,主要是通过获取这些领域的人力资源来达到目的。该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包括物理科学、半导体实验、照相摄像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等日本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微软公司先后在中国成立微软研究开发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技术支持中心等三大世界级开发、科研与服务机构,确立了微软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 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由于独资,这就给跨国公司在资本金的投入上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要吸引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到实验室来工作也需比当地企业提供更好的待遇。风险大也是这种独立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基于技术搜寻的跨国并购 就技术战略而言,并购的目的是获得目标公司所附属的研发机构,但常常也伴随着对相应的生产性公司、销售性公司的购买,因为东道国政府与当地企业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目标企业选择上,那些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成为各跨国公司争相鲸吞的对象。1995年索尼公司购买美国CBS唱片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及松下公司购买美国MCI公司,都是看重这些美国公司的软件技术,即文化知识性技术的开发能力,从而通过购买,获得了在这一领域的生产与研发资源。近年来国际并购风起云涌,1999年,全球企业并购的交易总金额达到33100亿美元,逼近1990年至1995年6年的总和,而且并购的技术搜寻动机十分明显。 并购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原有企业和所购买企业在专业领域上的技术和知识的互补,以及地理上海外生产与研发之间的搭配,同时也能够控制新机构的研发成果。不利之

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环境分析

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环境分析 1、联想集团的背景简介 2010年11月,联想集团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10.4%,位居全球第四,在中国市场上稳居第一,市场份额达32.2%。 联想集团采取“稳中求进”策略,在保持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扩展自己的市场,采取的战略属于发展型战略,意图谋取全球性的大型跨国集团。联想的国际化战略从联想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开始显露端倪,2011年1月,联想与日本NEC公司宣布成立名为“联想NEC控股B.V.”的新合资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更加凸显出联想的全球战略。 然而,联想的国际化战略的进程并不是很顺利,其国际化战略进程还是长途漫漫。在过去的2010年,IDC报告显示,排名第一的惠普的市场份额是19.7%,第二的戴尔为12.5%排名第三的宏碁的市场份额是12.3%,,而第四的联想市场份额为9.9%。Gartner的统计,2010全年,排名第三的戴尔的市场份额为12%,第二的宏碁为12.9%,第四的联想为9.7%。2010年,在全球前五大PC厂商里,联想是增速最快的PC厂商,增速达到37.3%。 2、外部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的分析,采用PEST模型。 2.1.1政治角度: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具体包括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这些导向对于PC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针对“十二五规划”对于中国商用PC市场的影响,IDC指出:新医改将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扩大内需战略带动制造业、零售业以及服务业的新增长,高铁城轨建设成为四大重点之一,交通行业信息化受益,节能减排将推动能源与公共事业行业信息产业升级。 2.1.2经济角度:1 国内市场:中国GDP继续保持9.5%高速稳定的发展,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是苏宁电器主办的2010中国PC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关于中国PC行业未来三年发展的6大预测:预言1:乡镇市场PC产品需求呈爆发性增长,预言2:笔记本一体机引领全球PC市场增长,预言3:2015年起每年新增10亿个互联设备,预言4:B2C网络购物渠道将得到长足发展,预言5:三年内将出现千元以下入门级电脑预言6:电脑市场容量三年后将超3500亿元

浅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浅析海尔国际技术转让策略 24120201 潘彪工商管理 摘要:海尔集团原先是一个濒临倒闭的电冰箱生产小厂,经过30年来的不断创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家电制造商之一。据统计,海尔集团2014年销售额为2007亿元,实现净利润150亿元。海尔的发展不仅与它的管理模式,创新能力息息相关,还与它的国际技术转让策略相关,正式由于它的技术转让策略,海尔才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海尔的技术转让策略: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海尔技术转让的方式,浅析海尔技术转让策略。 【关键词】:海尔;技术转让;国际;策略 海尔的技术转移策略不仅仅是海尔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武器,同时也是海尔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有力支撑,正式因为通过不断的技术转让策略,海尔才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还有提高海尔海尔面向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在面对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时能拥有足够的资本。所以无论是任何类型的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是有必要的。进行技术转让,获取先进技术,转让对于自身“落后”但却相对于目标公司“先进”的技术而获取足够的资金,已经成为企业势在必行的的行为。 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要谈论海尔的技术转让策略,不得不提一下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尤其是其科技国际化战略的部署。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海尔逐渐意识开拓国外市场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当然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开展首先要巩固国内市场,立足好国内,站稳根基,才能发展国外市场,其实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质量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 (一)、海尔的质量国际化战略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国际认证以及检测水平的国际认可是海尔集团使其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关键在于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的好坏。质量过硬的产品永远不会缺少市场。其次海尔秉承着“现有产品后有市场,最后有工厂”的理念。目前海尔集团共有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六大产品经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通过该项认证产品最多的企业。在国际上,海尔产品获得德国VDE、GS、EMC、TUV,美国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亚SAA,日本S-MARK,欧盟CE,沙特阿拉伯SASO,俄罗斯GOST,国际CB,南非SABS,菲律宾PBS,韩国安全认证等共18类产品认证,产品可畅通无阻进入87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海尔的检测水平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国内同行业首家获得加拿大EEV、CSA“分享认证”、CSA“全权认证”和美国UL用户测试数据认可的企业,此外海尔的产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企业全球化战略分析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2169814.html,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2169814.html,/ 企业全球化战略分析 随着国有经济的不断国际化,打开国际经济市场的大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 的。以下是不同国际化战略分析案例: 一、海尔安营扎寨模式 海尔是国内企业较早走出去的企业,早在中国加入WTO 之前。这种模式是中国企业在 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以便更好地更 多销售自己在当地和中国所生产的产品,避免更多的关税壁垒等,如海尔在美国、巴基斯坦 等国所建立的生产基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获得所在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提高销售, 可以回避关税,但挑战是成本较高。 二、TCL 品牌共享模式 TCL 的模式是一种品牌共享模式,即将自己在国际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国际上知名的品 牌结合,带动国内产品走出去,如TCL 和德国施耐德,特别是和法国汤姆逊及阿尔卡特等 品牌的结合,带动了TCL 产品的出口,也带动了TCL 品牌的提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品牌 长期的共享,但也有很大的风险,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最终推出自己的品牌。 三、联想借船出海模式 联想的模式是一个以小博大的赌注,其核心是借船出海。收购IBM 个人电脑部使联想 一跃跨入世界500强行列,虽然借IBM 的品牌只有5年的使用期,但联想获得了IBM 在国 际上成熟的团队和销售渠道。 不过,借船出海能否成功最关键的还在于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和联想国际化团队的整合 能力。联想国际化的进程准备已有一段时间,从联想英文更名、成为奥运的顶级赞助商,联 想为出海作了大量的铺垫。这种蛇吞象的模式最大的挑战是两个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人才 的使用。 四、华为技术领先模式 华为的摸索是一个中国企业注重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有明确的国家市场目标, 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大力出击发达国际市场,形成了自己品牌的拳头产品和优势,国 际销售已占到公司销售的50%,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一种技术导向的模式。其模 式的挑战性是如何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而又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不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进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进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时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进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确信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进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舞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打算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进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进展时期。在这几个进展时期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

案例分析—联想国际化战略

案例分析—联想“Lenovo”的国际化战略 第一部分:联想品牌更新与国际注册的战略意义何在? 品牌更新是指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品牌更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只要社会经济环境在发展变化,人们需求特征在趋向多样化,社会时尚在变,就不会存在一劳永逸的品牌,只有不断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品牌,品牌才有生命力。品牌创新是品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克服品牌老化的唯一途径。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下降,以及销量、市场占有率降低等的品牌失落的现象,称为品牌老化。现代社会,技术进步愈来愈快,一些行业内,产品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同时社会消费意识、消费观念的变化频率也逐渐加快,这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寿命。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表现为在规模上是由小到大,在经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融合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生产要素方面的联系、经营活动的联系。 品牌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品牌的更新实际上是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由于营销环境的变化,对品牌进行适时、适当的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联想的品牌更新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必须进行国际注册,联想国际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拥有一个全球通行的品牌标识。原来的品牌商标在国外已经被注册了,联想要进行国际化战略,商标国际统一是必须的,所以联想最终将商标改为现在的LENOVO。也标志着联想正式开始国际化战略! (分析整理:胡福初国贸072班14号) 第二部分:简要评析联想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步骤 通过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概括出,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更名并进行国际注册,第二步是加入TOP计划赞助奥运会,第三步是巨资并购“蓝色巨人”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第四步是联想产品海外上市,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国际品牌的行动迈入新的阶段。 其实,联想国际化的步伐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1991年,联想德国公司成立,这是联想开始向国际化方向迈进的第一个信号。到2001年,联想美国公司成立止,联想在国外拥有7家分公司,1家物流中心和100多家海外营销渠道。然而与松下、三星等跨国公司比较,联想还相差甚远。按照普遍认可的标准,一家国际化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应该来自国外,而联想海外分公司的收入在联想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左右,而且主要是一些零部件,还不是品牌产品、最终产品。显然,这样的业绩和国际化程度不能令柳传志、杨元庆等决策层和股东们满意。 在核心技术和海外行销渠道都缺失的情况下,以品牌开路是联想不多的选择之一。因而在2003年4月,联想将积淀了近200亿无形资产的老标识“Legend”改为“Lenovo”,为国际化铺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