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剂复习

方剂复习

方剂复习
方剂复习

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B《五十二病方》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

C《伤寒杂病论》

3.《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数是

C314首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店是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制方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

著作是E《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6.我国现存最大、记载最多的一部方书是

D《普济方》

7.率先摆脱方剂附属于临床学科地位的医家是

B张景岳

8.开后世方论先河的医家是A成无己

9.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五十二病方》

10.最早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书是

C《伤寒杂病论》

11.提出“八法”的医家是C程忠玲

12.提出“八法”的医书是B《医学心语》

13.组成方剂的依据是A治法

14.温法最常与下列何法配合运用E补法

15.吐法适用于实邪壅胜、病情急迫的哪些病位

的病症D中上焦

16.邪犯少阳首选治法为C和法

17.表里同病首选治法为C和法

18.阳气衰微首选治法为E温法

19.消法适用于B气滞血瘀

20.补法适用于E心脾两虚

21.下法适用于D燥屎内停

22.以病症分类的最早方书是E《五十二病方》

23.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C成无己

24.明确提出“十剂”之名的医家是E成无己

25.下列哪项为最早的方剂分类法A病症分类

26.“七方”的名称首见与那本方书

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27.“十剂”的概念首见与那本方书

D《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28.“七方“中的急方是指B药性峻猛,以治

疗病势急重意欲快速取效的方剂。

29.《伤寒杂病论》方剂分类的依据是C脏腑

30.《医学纲目》方剂分类的依据是A病症

31.《医方解集》方剂分类的依据是B病因

32.以病症分类的方书首推

A《五十二病方》33.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

D《医方解集》

34.明确提出“十剂”之名的医书是

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35.君药的作用是B针对主因、主病或主证主

要治疗作用

36.方中不能缺少的药物是E君药

37.佐制药是作用是C制约君臣药的剧烈毒性。

38.反佐药是指C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功用相

助的药物。

39.使药是指C调和药,引经药。

40.药量增减将B改变方剂的功用和主治。

41.剂型更换将使C方剂作用的强弱缓急有所改

42.治疗兼病或兼证的药物是C佐药

43.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疾病发生部位的药物是

E引经药

44.制约君、臣药毒烈之性的药物是

B佐制药

45.与君药性味相反,但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的药物是A反佐药

46.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兼证的药物是C佐助药

47.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是E臣药

48.君药的特点是A组方中不可缺少

49.臣药的特点是C药味多,药量较小。

50.汤剂的特点是B吸收快,作用强,便于根

据病情需要灵活加减

51.汤剂最适于D病症较重,病情较急,病情

不稳定者

52.丸剂的特点是C吸收较慢、药效持久、便于

服用、携带和贮存

53.丸剂一般适用于A慢性病。虚弱型疾病及病

情相对稳定者

54.内服散剂的特点是C制作简便,吸收较快,

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

55.丹剂的形状是B不固定

56.糖浆剂最适用于B儿童患者

57.针剂最适用于C急救,尤宜于神智昏迷,

高热劲抽,难以口服用药者。

58.丸剂最适用于B慢性虚弱性疾病

59.汤剂最适用于A病症较重且病情不稳定者

60.针剂最适用于E神智昏迷者

61.煎药用具首应选择下列何者为佳

C有盖的陶瓷沙锅、瓦罐。

62.煎药忌用的用具是D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63.一般药物在煎药时宜D先武后文

64.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在煎药时宜

A武火急煎

65.有毒药、补益药、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的药,

在煎药时宜B文火久煎

66.气味芳香的药,在煎药时宜B后下

67.胶类药、粘性大而容易溶解的药物,在煎药

时E烊化

68.某些芳香、贵重、细粉。入水即化的药物以

汁液性不宜加热煎煮的药物,在煎药时宜A冲服

69.药物另煎适宜于C某些贵重药物

70.泻下剂、驱虫剂、补益剂、硝导剂、治疗胃

肠道疾病的方剂,服用时宜A饭前服

71.并在上焦对胃肠道刺激的方剂,服用时宜

C饭后服

72.可不拘时服的方剂是D治疗急病、重病的

方剂

73.宜睡前服的方剂是A安神剂

74.宜饭后服的方剂是E病在上焦及对胃肠道

有刺激的方剂

75.宜打碎先煎的药物是A代赭石

76.宜包煎的药物是B车前子

77.宜烊化的药物是D阿胶

78.解表剂具有的主要功效是

D发汗解肌、透疹

79.解表剂不适用于B麻疹已透

80.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D麻黄汤

81.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是C麻黄汤

82.麻黄汤中功能宣肺平喘的药是B麻黄、杏仁

83.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用的方剂是

A桂枝汤

84.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方剂是

B桂枝汤

85.辛温解表之峻剂是A麻黄汤

86.桂枝汤中的君药是D桂枝

87.小青龙汤的功用是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88.小青龙汤中五味子、芍药的功用是

B收敛肺气、和营养血。

89.小青龙汤主治是D外感风寒,内停寒饮。

90.银翘散的功用是A心凉透表,清热解毒。

91.银翘散的主治是D瘟病初起卫分证

92.银翘散的君药是B银花、连翘。

93.银翘散的证治要点是C发热、微恶风寒,

咽痛,口渴,脉浮数。94.桑菊饮的功用是A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95.桑菊饮的君药是D桑叶、菊花

96.桑菊饮的证治要点是E咳嗽,发热不堪。微

渴,脉浮数。

97.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E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98.麻杏甘石汤主治C表邪未解,肺热咳喘。

99.使用麻杏甘石汤时,若无汗而喘,为热闭于

肺,表邪偏重,故石膏用量可B三倍于麻黄

100.麻杏甘石汤的君药是D麻黄、石膏101.具有“心凉轻剂”之称的方剂是C桑菊饮

102.具有“辛凉重剂”之称的方剂是E麻杏甘石汤

103.败毒散的功用是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104.喻昌用败毒散治疗外邪陷里之痢疾初起,这种治法属于下列何种方法B逆流挽舟法

105.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应选用D小青龙汤106.桂枝汤的证治要点是C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107.小青龙汤的证治要点是D咳嗽,痰多清稀而有泡,舌淡苔白滑。

108.表邪未解,肺热咳嗽证宜选用B麻杏石甘汤

109.银翘散主治C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疼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110.麻杏甘石汤主治A身热未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而滑。

111.败毒散的证治要点是C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重按无力

112.银翘散的证治要点是D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113.银翘散属于E辛凉平剂

114.麻杏甘石汤属于C辛凉重剂

115.桑菊饮属于A辛凉轻剂

116.大承气汤的功用B峻下热结

117.大承气汤的主治是C阳明腑实重症118.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不包括E炙甘草119.大承气汤中大黄的作用是B泻热祛瘀通便,荡涤肠胃积滞。

120.大承气汤中的君药是A大黄

121.大承气汤主治证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夜间发热尤甚。

122.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重症,其治法属于A急下存阴法

123.大承气汤主治热结旁流证,其治法属于B通因通用法

124.大承气汤主治里热实证之热厥,其治法属于D寒因寒用法

125.大承气汤之证,前人将其归纳为C痞满且燥实

126.小承气汤的功用是E轻下热结

127.小承气汤的主治是D阳明腑实轻证128.小承气汤之证,前人将其归纳为E痞满而不燥实

129.小承气汤的药物是B酒大黄、炙厚朴、枳实

130.调胃承气汤的药物是A酒大黄、芒硝、炙甘草、

131.调胃承气汤是功用是E热结里实之热厥132.调胃承气汤的主治是D阳明腑实胃肠燥热证

133.调胃承气汤之证,前人将其归纳为B燥实而不痞满

134.张某,男,29岁。证见大便不通数日,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发热,神昏谵语,汗出,舌苔黄燥起刺,脉沉实治宜选用E大承气汤

135.主治热结旁流的方剂是C大承气汤136.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的方剂是B小承气汤

137.主治阳明腑实肠燥热证的方剂是E调胃承气汤

138.主治里热实结之痉病的方剂是B大承气汤

139.主治里热实结之发狂的方剂是B大承气汤

140.小柴胡汤中具有散邪清里、和解少阳寒热的药物是A柴胡、黄芩

141.四逆散的组成是E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

142.下列药物不属于逍遥散组成内容的是D丹皮、枳实

143.逍遥散的功用是D疏肝解郁,养血健脾14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症候C泄利下重

145.四逆散的功用是A透邪解郁,疏肝理气。146.下列哪一项不是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C半夏、生姜147.患者两胁隐痛,口燥咽干,精神不振,不思饮食,月经错后,乳房作胀,舌淡红,脉玄虚。治宜选用B逍遥散。

148.“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指的是A小柴胡汤

149.既是治疗肝郁脾虚的代表方,又是妇科的调经常用方剂是C逍遥散

150.小柴胡汤药物组成中有A半夏

151.逍遥散药物组成中有C白术

152.四逆散药物组成中有B枳实

15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清热剂的功用E清热利湿

154.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治应选用D白虎汤

155.白虎汤的君药是D石膏

156.下列哪一项不是清营汤的主治证候B出血发斑

157.犀角地黄汤的功用是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158.导赤散的君药为B生地

159.泻白散的功用是D清泻肺热,平喘止咳。160.龙胆泻肝汤中既可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的药物是A龙胆草

161.下列那组药物不属于龙胆泻肝汤的组成D白芍、大枣

162.芍药汤的功用是B清热燥湿,调气和血。163.白头翁汤的组成是C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164.辛温与辛凉合用,主治中暑感寒两兼之证的方剂是B新加香薷饮

165.一患者,因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出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症。治当选用E白虎汤

166.患儿9岁,因外感温邪热毒,出现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你认为其病邪在D营分

167.李某,29岁。初春之际,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身发斑疹,舌降唇焦,脉浮大而数。其证属于C气血两燔证

168.张某,近日出现头疼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炫数有力。其证候属于C肝胆实火上炎证

169.王某,近半年来经常低热咳嗽痰多,重时咳吐腥臭脓血,伴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属于B肺痈

170.主治气分热盛证的方剂是D白虎汤171.主治邪热传营证的方剂是B清营汤172.主治热入血分证的方剂是E犀角地黄汤173.龙胆泻肝汤治E肝火上炎证

174.导赤散的君药是B生地

175.理中丸的功用是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176.理中丸中君药是C干姜

177.理中丸主治证中最主要的症状是A腹痛,呕吐,下利

178.小建中汤的功用是D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179.小建中汤的君药是A饴糖

180.饴糖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B补脾益阴,缓急止痛

181.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而成E加饴糖倍芍药

182.小建中汤治肺劳发热其治法属于B甘温除热法

183.小建中汤主治E虚劳杂病

184.人参、生姜、大枣组成的方剂是C当归四逆汤

185.吴茱萸汤的是A温中补虚,降逆止呕186.吴茱萸汤中重用下列何药B生姜

187.四逆汤的功用是C益气就脱

188.四逆汤主治D寒厥

189.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E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190.回阳救逆汤主治D寒邪中三阴之真阳衰微证

191.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92.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而组成B取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

193.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C当归,桂枝194.当归四逆汤的证治药点是A手足厥冷,寒痹疼痛,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195.黄某,女,36岁。症见玩腹冷痛,喜热饮恶冷食,常下利,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当选用D理中丸

196.刘某,女,28岁。常腹痛,得温得按则舒,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当选用C小建中汤197.张某,女,45岁。症见恶心干呕,吐涎沫,头疼,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当选用B吴茱萸汤

198.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阳明病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治宜选用C吴茱萸汤

199.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自利不渴,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选用E理中丸

200.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B小建中汤201.少阳病寒厥证,亡阳脱证,宜选用D四逆汤

202.血虚寒厥证,腰股腿足疼痛及冻疮、寒疝、痛经。宜选用B当归四逆汤

203.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的方剂叫B四君子汤

204.四君子汤的功用是D益气健脾

205.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A黄芪

206.患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治疗宜选用E一贯煎

207.患者腰疼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舌胖而淡,脉虚弱而尺部沉细。治疗宜选用C肾气丸

208.既是补血常用方,又是调经基本方的方剂是B四物汤

209.气血双补的代表方是E八珍汤

210.三阴并补的代表方是C六味地黄丸211.心脾气血两虚证治疗宜选用B归脾汤212.玉屏风散中的君药是A黄芪

213.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的代表方剂是C四神丸

214.四神丸的君药是B补骨脂

215.完带汤中无下列何组药物D白果。芡实216.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E重镇安神,清心泻火。

217.朱砂安神丸主治证是病机是C心火亢盛,灼伤阴血,心失所养。

218.朱砂安神丸的主治是B心火亢盛,心神不安。

219.朱砂安神丸的君药是B朱砂

220.酸枣仁汤的功用是C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221.酸枣仁汤的治证要点是E虚烦不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222.赵某,男,35岁。症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宜选用B朱砂安神丸

223.肝血不足,虚烦不眠宜选用E酸枣仁汤224.心火亢盛,心神不安宜选用A朱砂安神汤

225.主治邪热内闭心包证的代表方是B安宫牛黄丸

226.李某,来诊时症见高热,神昏,烦躁,痉厥,便秘,舌红降苔干黄,脉数有力。治疗宜选用B紫雪

227.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228.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中有A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229.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B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230.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C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231.定喘汤的功用是E宣肺降气,清热化痰232.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藴喘咳的首选方剂是C定喘汤

233.患者感觉咽中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舌苔白腻,脉弦。治宜选用B半夏厚朴汤

234.患者65岁,诊见喘咳短气,贪多质稀色白,胸膈满闷,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滑。治宜选用A定喘汤

235.主治梅核气的方剂是D半夏厚朴汤236.主治上盛下虚之喘咳的方剂是B苏子降气汤

237.血府逐瘀汤的主治证为A胸中血瘀238.下列哪一味药不属于血府逐瘀汤的药物组成D黄芪

239.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用的方剂是C补阳还五汤

240.补阳还五汤主治B中风后遗证

241.下列哪味药不属于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C肉桂

242.治疗跌打损伤,淤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的方剂是A复元活血汤

243.下列哪一味药不属于复元活血汤的药物组成B川芎

244.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的方剂是A桂枝汤

245.温经汤中没有E红花246.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功用的方剂是E 温经汤

247.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组成的方剂是B生化汤

248.患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治疗宜用方是B补阳还五汤

249.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疗宜用方是A小蓟饮子

250.组成中含有调胃承气汤的方剂是A桃核承气汤

251.治疗胸中淤血的常用方剂是B血府逐瘀汤

252.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C疏风止痛

253.牵正散的组成是A白附子、僵蚕、全蝎25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镇肝熄风汤的药物组成C麦门冬、生地、当归

255.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E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256.下列哪一组药物不属于羚角钩藤汤的组成D牛黄、石膏

257.川芎茶调散中,善治少阳、厥阴、太阳、阳明头痛的药物是B川芎、羌活、白芷258.患者3日来高热不退,致使出现烦闷躁扰,手足抽搐,时有痉厥、神昏,舌绛而干,脉弦数。治疗宜选用B羚角钩藤汤

259.具有平熄内风作用治疗类中风的方剂是D镇肝熄风汤

260.具有疏散外风作用治疗风邪头痛的方剂是A川芎茶调散

261.杏苏散主治下列哪种燥证B凉燥

262.桑杏汤的主要功用是A清宣温燥

263.增液汤的君药是A玄参

264.赵某,患阳明温病,致使肠燥津亏,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治当选用E增液汤

265.用治外感凉燥的方剂是B杏苏散

266.用治外感温燥袭肺轻证的方剂是D桑杏汤

267.祛湿剂的分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E祛暑利湿

268.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用的方剂是B茵陈篙汤

269.具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功用的方剂是B 平胃散

270.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C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271.茵陈篙汤的组成是B茵陈、大黄、栀子272.平胃散的组成是C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273.属于藿香正气散组成的是B白芷、白术、陈皮、桔梗

274.真武汤的功用是B温阳利水

275.真武汤的组成是B附子、生姜、白术、芍药、茯苓

276.八正散的功用是B清热泻火,利水通淋277.五苓散的功用是C利水渗湿,通阳化气278.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功用的方剂是D实脾散

279.李某,患湿热淋证,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时有癃闭不通,小腹隐瞒,口舌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处方宜选E八正散

280.江某,来诊时既有恶寒发热之表证,又有内伤湿滞之上吐下泻、脘闷食少,腹胀腹痛等表现,察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治宜首选下列何方D藿香

281.张某,患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常常出现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用方剂是C独活寄生汤

282.刘某,身目发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微满,口中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候属于B湿热黄疸

283.吴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倦怠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脉缓。其证候属于C湿困脾胃,运化失常

284.下列哪项不属于二陈汤的组成E大枣

285.温胆汤是为下列何证而设C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286.温胆汤的组成中没有D白术、人参287.温胆汤属于哪一类方剂A燥湿化痰288.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橘红、半夏

289.下列哪一项不是温胆汤的主治证候A身倦乏力

290.温胆汤中有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作用的药物是E竹茹291.下列哪项不是温胆汤的功用B疏肝292.清气化痰丸组成中有C陈皮、枳实、杏仁、茯苓

293.痰热咳嗽宜用B清气化痰丸

294.下列哪项不是清气化痰丸的功用A化湿

295.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C风痰眩晕

296.孙某,咳嗽多日,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治宜选用E苓甘五味姜辛汤

297.刘某,症见眩晕头痛如蒙,自觉天旋地转,少食多寐,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该方证的病机是B风痰上扰

298.半夏白术天麻汤属于E治风化痰299.二陈汤主治A湿痰咳嗽300.温胆汤组成中有C半夏、枳实301.二陈汤的组成中有E半夏橘红302.消食剂具有的作用是E消食健脾303.消食剂的立法依据是A结者散之304.保和丸的功用是B消食和胃305.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是D清热而散结306.保和丸适用于A一切食积307.枳实导滞丸的功用是A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308.枳实导滞丸主治是C湿热食积

309.木香槟榔丸的功用是B行气导滞,攻击泄热

310.健脾丸的功用是D健脾和胃,消食止泻311.健脾丸的主治是C脾虚停食证

312.小儿科最常用的健脾消食剂是C健脾丸

313.健脾消食剂常以消食药配伍何类药组成B益气健脾药

314.陈某,女,15岁。因过节饮食过量而见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治宜选用D保和丸

315.食积轻证宜选用B保和丸

316.脾虚食积宜选用A健脾丸

317.湿热食积宜选用D枳实导滞丸

318.枳实导滞丸的药物组成中韩有A泽泻319.健脾丸的药物组成中含有B山药

320.保和丸的药物组成中含有C连翘

论诉题:

1.紫苏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的共同点以及异同点。

答:相同点:三方均有降逆平喘,祛痰止咳之功,用治痰涎壅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证。

不同点:

苏子降气汤:1.病因: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具有肾虚不纳气(下虚)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2.治法:以降气祛痰平喘,温肾纳气立法。

3.临床表现: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

尺脉偏弱等证为特征。

定喘汤1.病因:本方所治之喘咳症。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

2.治法:以宣降肺降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

3.临床表现: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伴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特征。

小青龙汤:1.病因:本方所治之喘咳症,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致,属外寒内饮之症。

2.治法:故以解表敬寒,温肺化饮立法。

3.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特征为特征。

2.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异同点和共同点。

答: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

不同点:其中四逆散所治之厥为阳厥;形成机理为气滞阳闭,阳郁不达四末;其厥冷在肢端而不越肘膝、肢冷是假阳郁内热是真;治宜调畅气机透解郁阳,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均治寒

厥,但四逆汤所治少阴寒厥;形成机理是肾阳衰微,阴寒盛极,其厥冷严重,超过肘膝。

并见全身虚寒征象;治宜大辛大热,回阳救逆。而当归四逆汤所治之厥为血虚寒厥;形

成机理是素体阳虚血弱,复感寒邪,寒凝经脉气血。四末失血温养;其厥冷程度较四逆

汤证轻仅表现为有掌致腕,踝部不温;治宜温经养血,散寒通脉,总之“四逆汤全在回

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方歌:

解表剂

麻黄汤:(辛温解表)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辛温解表)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小青龙汤:(辛温解表)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丛,

芍药无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银翘散(辛凉解表)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勿过。

桑菊饮(辛凉解表)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辛凉解表)

伤寒麻杏甘石汤,

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

定喘除热效力彰。

败毒散(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积桔共,

薄荷少许姜两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泻下剂

大承气汤{小承气}(寒

下)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和解剂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四逆散

阴郁厥逆四逆散,

等分柴芍积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

肝郁脾滞力能堪。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

调和肝脾功效卓。

清热剂

白虎汤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于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香附散

香附散中扁豆朴,趋势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导赤散

导赤木桶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请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泻白散

方剂学重点方剂对比

方剂学重点方剂对比 逍遥散均能疏肝理气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烧生姜、薄荷治疗肝瘀胁痛其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且肝郁较重,症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口燥咽干,乳房作胀,头痛目眩,往来寒热等症。一贯煎生地、当归、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川楝子 其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阴虚肝郁证。且阴亏较重,症见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等症。亦治疝气瘕聚。 牡蛎散均有固表止汗之力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 用于治疗自汗证。其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固表敛汗之力较强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症见自汗,入夜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属治标之法。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其功效,益气固表。健脾益气之力较大 主治肺卫气虚自汗或易感风邪者。症见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等症,属治本之法。 清胃散均能治疗牙痛、牙衄黄连、升麻、生地、丹皮、当归 其功效,清胃凉血。重在清胃火 主治胃火上攻证。症见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面颊发热,齿恶热喜冷,甚或牙宣出血,伴有胃阴受损玉女煎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其功效,清胃火,滋肾阴。 主治胃热肾阴虚牙痛证。症见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等症。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白头翁汤均能治热证痢疾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其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症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等。芍药汤白芍、黄连、黄芩、大黄、木香、槟榔、当归、肉桂 其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兼行“通因通用”,以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 天王补心丹均有人参、茯苓、当归、远志、酸枣仁又配伍生地、麦冬、玄参、天冬、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朱砂、桔梗 均能补血养心安神其功效,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用于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失眠等症主治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心肾不足,以心为主。 症见心悸失眠,并见虚烦神疲,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归脾汤又配伍黄芪、白术、甘草、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其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和脾不统血证。心脾两虚,以脾为主。 症见心悸失眠,并见食少神疲,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及脾不统血之 便血,崩漏,月经前期,量多色淡。 藿香正气散二者均用了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以藿香为君药 均有芳香化湿,理气和胃之功兼能解表散寒 均治疗脘腹痞满,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症多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苔白为证治要点,夏

(完整版)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3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调和肝脾剂 34.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复习重点、试题-方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ii.药量加减的变化iii.剂型更换的变化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麻黄汤Vs桂枝汤 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

最新方剂学考研复习资料

方剂学复习资料 一、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二、方剂比较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 四逆散:治邪热内传,阳气内郁不达四末致之“四逆’证。其冷在肢端,不过肘膝,故以透解郁热,调和肝脾治疗以输布阳气透达四肢 四逆汤:治阳气衰微,阴寒内胜失以温养之“四肢厥逆“证。其肢冷严重,冷过肘膝, 见一身虚寒征象。故急用大辛达热以回阳救逆,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 当归四逆汤:治血虚阳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证。其寒不在脏,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并见面白舌淡,脉细等。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脉亦复 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相同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常与通窍活血汤一同被称为五逐瘀汤。各方均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基础药物,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淤血所致的病证。不同点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咳,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晨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斑点,脉涩或弦紧 隔下逐瘀汤:治淤血阻滞隔下证。隔下淤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身痛逐瘀汤:治淤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相同点:三方均能清泻热结,用治阳明实热,积滞内结之便秘证;临证以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苔黄厚,脉实有力等证候为特征。 不同点 大承气汤:硝、黄相须为用,且大黄后下,泻热攻积力强,功善峻下热结;主治实热、积滞壅结肠胃所致之阳明腑实证及热结旁流、痉病、热厥、发狂,以痞、满、燥、实证俱在为特征者。 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减轻,且大黄同煎,故其泻热攻下之力较逊,功能轻下热结;

【VIP专享】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总论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 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 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 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 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 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 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 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 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 酌加石膏? 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 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 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 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 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 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 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 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 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 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第二章泻下剂 28.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29.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治热结里实证,其主治证各有何特点?三方药味组

最新方剂学简答题重点

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但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治少阳病,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而大柴胡汤则治少阳阳明合病,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解,故不用人参、甘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2、简述白虎汤组成、功用、主治证、方义。 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气分热盛证。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3、简述清营汤中配伍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的意义。 清营汤中用银花、连翘、竹叶心因温邪初入营分,故用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运用;而黄连苦寒,有清心解毒之功。 4、清胃散和玉女煎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两方同治胃热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玉女煎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故用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母、麦冬等滋阴之品,属清润之剂,功能清胃火、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症。 5、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在组成上只一味药之差,其功用、主治有何不同?为什么?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补中。但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散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6、四物汤的组成、功用与主治、配伍特点是什么? 四物汤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有补血调血之功,主治营血虚滞证。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7、归脾汤的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方中配伍木香的意义是什么? 归脾汤用白术、当归、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生姜和大枣,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在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方中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 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 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 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 6. 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 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 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 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 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 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 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 17.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 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 18.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 B.补中益气汤 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 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川芎茶调散 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 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 姜炙甘草 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 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 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清燥救肺汤 26.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27.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28.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29.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0.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 32.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 D.砂仁 33.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 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 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干姜大枣 36.下列各方中除B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 37.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 38.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 39.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B.参苓白术散 40.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B.青蒿鳖甲汤 41.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A. 豆蔻 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B.泽泻 茯苓白术桂枝 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 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 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 5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 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 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 54.白虎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C.竹叶 55.清暑益气汤组成药物中不含:D.银花扁豆花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使用

2.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使用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1.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参苏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 要点: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 要点: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 要点: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用法要点

细目六:攻补兼施 要点: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使用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1.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使用 2.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使用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重点方剂

中西医执业医师 重点方剂总汇 (注意:黑体大字代表君药)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备注: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备注: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备注:九味羌活汤芩防风, 细地苍芷草川芎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白芍半夏炙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 备注: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麻桂半芍是九同,干甘五细取六用 止嗽散(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荆芥陈皮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备注: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咳频。 香苏散(香附紫苏叶甘草陈皮)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备注: 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卜荷牛蒡子芥穗淡豆豉芦根竹叶桔梗生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备注: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芥牛豉卜荷,甘桔芦根凉解法 桑菊饮(桑叶菊花卜荷杏仁桔梗连翘生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备注: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卜荷饶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石膏杏仁炙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备注: 柴葛解肌汤(葛根柴胡羌活白芷黄芩石膏桔梗白芍大枣草)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备注: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梗甘羌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败毒散(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卜荷甘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备注:人参败毒散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卜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备注: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微淡豆豉苏卜荷炙草红枣)滋阴解表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备注: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

中医考研方剂复习重点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止嗽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 四物汤(营血虚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I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I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 〈〈五十二病方》 2、 〈〈黄帝内经》 二、 汉代 〈〈伤寒杂病论》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 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廉) 2、 〈〈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 唐朝 1、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 〈〈外台秘要》王焘 五、 宋代 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 2、 《小儿药证直诀》 六、 金元时期 1、 《伤寒明理论》 2、 金元四大家 ① 刘完素:字守真 788首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金?成无己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 朱震亨:字彦修 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倡导“相火论” 七、 明代 1、 〈〈普济方》朱棣 2、 〈〈医方考》吴昆 八、 清代 1、 〈〈医方集解》汪昂 2、 〈〈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 温病学派 ① 叶天士(桂) ② 吴鞠通(瑭) ③ 薛雪(生白) ④ 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I 方剂与病证 I 方剂与治法 一、 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 载方61739首 如:知柏地黄丸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著有〈〈温病条辨》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创“三焦”辨证 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 (与方剂)关系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 、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三、 “八法” 一一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 1、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 /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类:辛温,辛凉

方剂复习重点

方剂复习重点

————————————————————————————————作者:————————————————————————————————日期: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止咳散(风痰咳嗽)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以至脾肾虚寒,肠道不固)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经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气虚弱,脾不统血) 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