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课后测试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课后测试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课后测试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课后测试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 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空间来创造价值,具体包括:√

A 找出新的顾客群

B 提供新的产品

C 寻找新市场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2. 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降价来打击竞争对手,这个公司采取的战略是:√

A 红海战略

B 蓝海战略

C 低价战略

D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3.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概念,还要考虑:√

A 技术可行性

B 生产成本

C 行销方案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4. 制定蓝海战略的第一步是:√

A 确定价格

B 确定买方效益

C 确定成本

D 确定推广方式

正确答案: B

5. 索尼的创办人之一胜田兆夫先生说,“我们永远不会没有问题”,他的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下面哪一项错误思想:√

A 缺乏市场感

B 自满自大

C 过度中央集权

D 过强的忧虑意识

正确答案: B

6. 下面哪一项是对“重新排序”这项水平位移技术的正确描述:√

A 把产品或服务的一项/几项要素直接拿掉

B 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某一项/某几项要素的顺序

C 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某项/某几项做出逆向思考的调整

D 给产品增加一项因素或者几项要素,而其他要素维持不变

正确答案: B

7. 我们之所以提倡热迷行销,是因为热迷行销可以:√

A 吸引顾客

B 留住顾客

C 倍增顾客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8. 根据竞争力公式:竞争力=价值/成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成本越低,价值越高,企业就越有竞争力

B 成本越大,价值越小,企业就越没有竞争力

C A和B都正确

D A和B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C

9. 蓝海战略追求的目标是:√

A 节约成本

B 提高顾客获得的价值

C 以上都正确

D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C

10.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是因为手机制造商要:√

A 通过经营模式创新

B 通过科技创新

C 通过行销创新

D 通过服务创新

正确答案: B

11. 在未来社会,下面哪些人群会成为消费主力:√

A 女性

B 老人

C 孩子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2. 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

A 阶段再定义

B 改变用途

C 拼图游戏

D 魔岛理论

正确答案: B

13.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区别体现在:√

A 红海战略在现有市场空间竞争,蓝海战略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

B 红海战略利用现有的需求,蓝海战略创造和掌握新的需求

C 红海战略采取价值与成本抵换,蓝海战略打破价值—成本抵换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4. 下面哪一项是企业通过智慧财产权授权来创新:√

A 投资外部的新创公司,让创新构想独立运作

B 把自己的核心专长变成一道智慧,然后交给别人来执行

C 结成一个策略联盟、共同开发新的技术或者设定产业链标准

D 收购已经开发出来的新的技术公司

正确答案: B

15. 商家在情人节的时候,把巧克力包装成100朵玫瑰花形状,虽然售价远远高于一般的巧克力,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排起了长队,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A 以包装为主的创新

B 以设计为主的创新

C 以大小为主的创新

D 以模组化为主的创新

正确答案: A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word版本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导语: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 经济观察报尹中卿/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题开展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认识还比较模糊,政策上也有许多偏颇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间,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许多地方却把战略重点一股脑地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应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简单对立起来,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许多优惠政策,传统行业却难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腾笼换鸟”,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不仅打断原有企业供应链条,丧失传统产业优势,造成严重的就业和税收问题,而且一些新引进的所谓“高端产业”依然处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是在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专题活动。 今年的主题是: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 这三个转变是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 三个转变的内在联系:中国创造是根本,中国质量是保证,中国品牌是归宿。 谈谈中国制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催化下,中国制造以其远低于世界同类产品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中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但如果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仅为1.78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出美国就不只是0.4%,而是高达15.2%。而就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所以,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感受“中国速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又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仅仅过去了三年,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达到了日本的两倍。中国的经济腾飞,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这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字,诉说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而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后面,我们看见的却是... “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背后:尽管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但大多数产品附加值极低。中国制造一度沦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例如,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最后,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获得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这个现象叫做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 “世纪经济的奇迹”背后:各类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质量:网络流传这样一则调侃的段子: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工程质量:上海、郑州、武汉到最近浙江,相继出现了“楼脆脆”事件,一栋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却整体倒覆。 产品质量:山寨文化的兴起,假冒伪劣的泛滥。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简单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吧,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其中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取得,我国实行“创作主义”,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作者便享有了权利,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1)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中国的科技在伴随着实行工业化道路中引发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话题——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而如今的中国制造并不等同于中国创造就拿最近较受关注的iphone手机为例。众所周知,iphone手机是由美国史蒂芬乔布斯独家创造的手机,可是,在装机等一系列流程尽是用低成本在中国组装!造成这一系列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缺乏技术与创新,缺乏想象力,导致仅仅只是在说明书上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而出国旅游的旅客在各国纪念品商店买回来的纪念品,大多在标签上都印有“made in China”的标签,这让许多的中国旅客感到疑惑——为什么在国外的商品上竟印上国内生产标签? 如今,自主创新是我国即将面临的新挑战。然而,中小学生的应试教育仍在实行,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带着眼睛,文质彬彬的“书呆子”。虽然这次的“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高考大改革”,可是任然离在商品上贴上“design in China”的标签。 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发展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中国已经在传统制造业发展多年,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缺乏技术与创新。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企业从代工模式中跳出是当务之急,摆脱代工模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之本。

只有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具有活力和战斗力,赢得广泛市场,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然而,在发展中国创造的历程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马,有些企乏创新和法律意识,一味偷窃模仿别人,导致山寨和伪劣产品的盛行,这些产品既影响企业创新的发展,又影响中国产品在世界的形象。求快心切、求富心切的冲动,导致“中国制造”的形象从原来的“价廉物美”,逐渐出现与“假冒伪劣”齐名的趋势。我们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而损失了做人该有的准则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用最真实的产品来服务社会。 思想是无法借得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使自己真正强盛起来。所以,我们因努力将“中国制造”转换为“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案例分析

“中国制造”案例分析 组长:李亚萍 组员:赵雅婷 耿丽姣 王晓芳一.什么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基本内涵即“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专指采用国外技术和图纸甚至原材料,利用中国劳动力加工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有健全庞大的工业体系,有相关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但并不能说,中国有领先世界的创造研发水平和世界驰名的品牌。“中国制造”把中国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制造工厂,确实养活了数亿的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但很难让中国的企业得到长期发展。同时,中国广大劳动者所创造的绝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获取。另外,“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直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再使用国外技术与品牌而是以自主技术及品牌生产的时候,中国企业才会无限的接近“中国创造”。 二.“中国制造”的背景 (1)国际因素。国际上,主要是世界制造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包括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促使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及制造业呈现出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日趋全球化,传统的福特式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制造的生产方式,制造业跨国的研发、生产等组织活动都已实现国际化。而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发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服务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以区位环境、政府的支持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大量存在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将是吸引制造企业一体化区域集聚的重要诱因。 (2)国内背景。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制造的国内背景。对外开放直接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引进外资5675.2亿美元。促使中国从国外获取了诸多制造技术、生产线,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来源;使中国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化改革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促使了民营经济发展,使它们迅速成长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国制造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改革释放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制造的发展。 三.“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 “中国制造”遭到国际社会质疑,在出口占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又非易事,“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 1、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乏在世界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大多数企业只处在下游。 中国制造业的加工组装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附加值较低。目前可利用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接受的是技术或产品的转移,这决定了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即组装和制造。而研发或营销策略的实施是由产品转移国进行的,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大部分是一种出口加工的模式。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加工制造的初级阶段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业将处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困境中,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核心技术则仍然被发达国家所掌控。 2、品牌观念淡薄纵观中国整个制造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较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更是屈指可数。

(考试题)时代光华——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单选题 1:推行“第一线作主”的前提条件是:回答:正确 1. A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2. B 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3. C 员工具有很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4. D 以上都包括 2:哈根达斯只卖冰淇淋,戴尔只卖电脑……这些企业的成功说明了企业要想在创新中取胜,应该做到: 回答:正确 1. A 让自己的产品率先进入市场 2. B 冒险前进,坚持到底 3. C 认准一个目标之后专心去做这个市场 4. D 与其他人合作 3:创意大师黄霑说,“创意就是旧有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从这一点上来看,创也可以说是:回答:正确 1. A 拼图游戏 2. B 阶段再定义 3. C 改变用途 4. D 魔岛理论 4:下面哪一项是对“重新排序”这项水平位移技术的正确描述:回答:正确 1. A 把产品或服务的一项/几项要素直接拿掉 2. B 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某一项/某几项要素的顺序 3. C 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某项/某几项做出逆向思考的调整 4. D 给产品增加一项因素或者几项要素,而其他要素维持不变

5:我们要重视创意,因为通过创意,可以:回答:正确 1. A 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2. B 把一个很好的讯息包装起来,让别人可以看到、理解并使用 3. C 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4. D 以上都包括 6: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回答:正确 1. A 阶段再定义 2. B 改变用途 3. C 拼图游戏 4. D 魔岛理论 7: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区别体现在:回答:正确 1. A 红海战略在现有市场空间竞争,蓝海战略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 2. B 红海战略利用现有的需求,蓝海战略创造和掌握新的需求 3. C 红海战略采取价值与成本抵换,蓝海战略打破价值—成本抵换 4. D 以上都包括 8: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所付出的精力、时间、金钱的不同,所以对不同产品的关注程度也就不一样,下面哪一个概念可以用来准确的描述这一现象:回答:错误 1. A 参与度 2. B 知识度 3. C 认可度 4. D 深入度 9:我们发现,一些小公司充满了活力和创意,但是一旦发展成为大公司之后,就开始变得僵化,这个现象使下面哪一种思想的反应:回答:正确

展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新知。 1、师导入: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美丽的烟花,漂亮的纪念品,各队的运动服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知道吗?这些物品都与我们中国有很大关系。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一段来自里约奥运会的报道。 2、播放视频。 3、思考:从这段报道中,你发现了什么? 4、初步感知:中国制造的很多东西开始风靡世界了。 板书:中国制造。 二、活动感悟,学习新知。 活动一:身边的“中国制造” 1、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呢 2、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你生活中的“中国制造”在小组内展示,请小组长来统计一下你们组的搜集成果。(玩具、服装、家电、日用品、药品、交通工具、食品) 3、小结:通过数字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制造遍布于我们的生活中。当每天坐着中国制造的汽车,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吃着中国制造的食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生活这么丰富,这确实是我们的骄做与自豪。 活动二:“中国制造”的思考 1、出示材料: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球最具价值的100强品牌排行榜中,美国占了53位,欧洲占了37位,剩下的就是日本和韩国,一共占了10位,都是都市发达国家。还没有我们的品牌。 2、出示课件: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国有17个)(美国有237个) 3、出示问题:大家猜,中国入选了多少?课件出示:中国有17个。听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4、问题:请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中国的世界品牌太少了,中国还需要努力。。。)活动三:“中国创造”的现状 1、欣赏表演:内容:中国制造的一张空白光盘,美国人只花一块钱买入,加入自己高科技的创意,正版的操作系统可以卖到980元,他挣到的是中国生产的980倍。 2、即兴采访:你现在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法吗? 3、合作学习:怎样做才能让中国变强大呢?(板书:中国创造 科技引领探索创新创自主品牌 4、小结: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创造正在发生 三、拓展升华,提升情感 1、合作探究:中国创造知多少?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便以奇迹般的速度向前挺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其中“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如今中国制造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那么中国今后的道路又该如何走呢?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必要性可能性 正文: 背景介绍: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化工用品、装潢材料、纺织用品、金属制品等实行反倾销。欧盟也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甚至连印度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而且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就一直是受到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简介 中国制造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只要在中国领土内制造的,不管它的技术、品牌、利益是否属于中国,都叫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是一个所有权概念。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创造的,不管它是在中国生产的还是在其他国家生产的,都叫中国创造。 张瑞敏这样分析:“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我有人也有”。“创造”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得再好也只能是库存。根据需求定制产品,可以兼顾高端和低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生产多元化产品,从而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竞争的风险。“中国制造”是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要效益。“中国创造”是从管理与技术中要效益。 中国制造的现状 1、十分微薄的经济利益 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2、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50年代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日本,60、70年代制造业中心又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80年代以来制造业进入中国大陆。虽然每一次专业多带来了一个地区的经济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正在改革大潮的推进下不断向“中国创造”阔步迈进,虚拟现实、自动驾驶,3D打印、只能家具、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等,一批批先进设备不断涌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元素”,展现“中国智慧”。 然而,中国制造要想实现真正的大发展,还是面对许多的问题。产品数量多、质量差、创新少等;这一些列问题也正在困扰着我们;中国制造给世界的印象也是世界生产的“大工厂”。如何借助世界经济复苏前进的有力风帆,赶上国内发展变革的时代大潮,改变中国制造的现状,大踏步的迈向世界舞台,实现中国创造,打造中国新名片迫在眉睫。 中国创造需要“落地生根”的底气。创造无止境,支持不可少。“中国创造”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扎根基层沃土,靠实干苦干赢取的。要大力营造人人支持创造的浓厚氛围,破解人才、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把人才、资金吸引到创造一线,激发活力,挖掘潜能,凝聚动能。基层扎下根,创造有生机,伴随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的激发社会活力,千万企业要把握先机、茁壮成长,成为最具创造活力、展示中国创造实力的“新名片”。只有让中国创造“落地生根”,扎根基层,“中国创造”才能长得更高,发展的更稳。才能有自信,有底气。 中国创造需要“大国工匠”精神。伴随着大国复兴的进程,中国

正开启着工匠民族的新时代。未来制造业,终将属于那些思路清晰、立意深刻,真正能影响人、影响时代的匠心制造。可敬的是,中国的民族工业者,正在辨明大势、相机而选,顺世情以致远,正在增强定力、务实进取,合民意而出彩。 中国创造需要“换道超越”的思维。竞争如同爬杆,领先者始终在杆上面,作为追赶者处在下风,杆只有一根,想要超越,唯有换一根杆,努力攀爬,奋勇直追,才有突破可能。中国制造业亦是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先进工艺等方面差距明显,要想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突破,往往面临着能力不足、受制于人的尴尬处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科技发展不可能一家独大,制造业市场也不可能一家独揽。落后者只要瞄准前沿,抓住机遇,对准一点用力,以点带面,就有抢得发展的先机。 创新无止境、挑战不止息。面对国际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我们唯有发奋图强,让中国创造以“落地生根”的底气,“大国工匠”的精神,“换道超越”的思维。少点投机取巧多点脚踏实地;少点急功近利多点专注持久;少点粗制滥造多点优品精品,我们就一定能用更多的“中国创造”“惊艳”四方,“照亮”世界。 基层小吏---张文华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_高三作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_高三作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萧伯纳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他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是曾嘲笑19世纪的英国戏剧对莎士比亚无用的逐流和分析,建立了自己梦想中的戏剧世界、最耀眼的戏剧革新者。 与经历呼应,他的话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发人深省。微软收购诺基亚,曾辉煌一时的行业巨头也就这么令人叹息的沦陷。摩托罗拉、索爱、诺基亚,所有这些发生之后,人们扼腕、思索,寻找发生这一切的原因。而我想着微软会在这之前对着全世界茫然不知的人微笑,我们就要收购诺基亚,为什么不能这样,手机产业可是计算机产业的追求呢。而作为芬兰的标志,诺基亚的被收购让芬兰人慌了神,后知后觉的芬兰人只有不停地责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毫无疑问,微软赢得了这一场比赛,与诺基亚,与自己。 已经发生不可挽回,胜利给予未发生青眼。 中国一直以大国自诩,人口、国土都在世界前列,却撑死也没有世界顶尖品牌,现状令人尴尬。不久前奥巴马在港口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制造时,大风吹掉背后起重机上的国旗,露出起重机上的中国制造标志。这或许让美国总统尴尬,但更值得中国人深思,泱泱大国十三亿人口,一向只凭着廉价的劳动力将madein china输至世界各地,区区一个英文短语把所有的公司与工厂详尽概括。追究原因,大概不论出口还是国内,商人们看到风靡于市场,询问为什么会这样,得到产品的信息,生产。就像被剥夺了思想的猴子,看到才会做到,有了过去才有了未来。可是追究原因又有何用,一味执着于制造,忘却创造的诺基亚跌下神坛再也回不去。芬兰是前车之鉴。中国制造就是我们的标志,经济强国是我们的梦想,可是印度正在剥夺我们制造大国的地位,如果失去了那区区的英文短语,梦想又将何去何从? 有了创造才有了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创造。梦想与创造,似乎是密不可分,被一种超越现在的飞翔心态牢牢捆绑。我们实现世界经济强国梦想的方式,似乎就是对已逝的追随,所以我们跟在梦想之后,永远无法超越在梦想之前。梦想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别人想不到的“未发生”,这才是从制造到创造的办法,也才是中国迈向经济强国胜利的路径。 当达芬奇的奇思妙想浮现于自己心里,当达芬奇前无古人的创造展现在世人眼前,当达芬奇的飞天梦想最终被后人实现,当所有不可能成为可能,未发生最终发生,我们面对这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是不是会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中国创造? 评语:审题是准确的,立意也可,但文章读起来感觉有点吃力,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原来,为什么会这样,针对“中国制造”的弊端还揭示得不够,或者没有揭示,自然,“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论证也就失去了基础。另外,世界其他国家的例子只能是旁证,不能成为主证。请作重大修改。重拾·美好 今天是元旦放假的第三天,我和好朋友张小姣、申向丽、王晓艳做完了假日作业,干什

自主创新_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卫兴华武靖州 经济 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的软肋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制造”的成长史。中国制造业所取得的成就,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样,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虽然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绝大部分产品处于短缺状态。而到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或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但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数工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的底端,产品附加值很低。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软肋。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11.6%,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占5.3%,研发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6%。①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使得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难。 以低端产品为主体的中国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的“200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7.49%、31.21%,而利润总额却比上一年下降了18.27%。这固然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因素,但也暴露了中国制造业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加工贸易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体形式,占整个出口贸易的近一半。加工贸易主要采取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的形式,东道国的生产企业从中只收取加工费,所获收益很低。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使得产品价格提升空间不大。如果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会进一步被稀释。利润微薄导致制造业劳动报酬提升缓慢,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反过来进一步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消耗过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决定了中国制造的产品是低端产品、以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中高端的产品大部分是外资企业所生产或者由国内企业贴牌生产。国家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近30%。但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并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三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占了很大份额。也就是说,即使是中国制造的高技术产品,也是处在产业链的底部。这种产业链底部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靠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维持的,生产规模的扩张必然伴随资源消耗的增加。 对外部技术与市场的依赖性强,易受全球经济波动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我国目前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为50%以上。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之国内消费需求增幅缓慢,导致工业产品出口迅速扩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持续增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上世纪90年代基本保持在30%~40%的区间。加入WTO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达60%。②而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外贸依存度基本保持在20%左右。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超过三成的反倾销调查和超过七成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产品。 向“中国创造”升级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历程看,都经历了一个由大变强的过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既是由制造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为了使“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此,应健全自主 创新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并在重视 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 128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这些东西哪里来》第2课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案

8. 这些东西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 2.在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在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工业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1.比一比,说一说 (1)出示:Made in China / Created in China (2)说一说: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英文?你们可知道它们的意思? (3)认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4)说说你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理解。 2.揭示课题:8. 这些东西哪里来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二、新知探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暑假,李亚参加了中美青少年友好夏令营。到美国后,他发现美国市场上很多商品上印着"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的字样。 (1)李亚想买一件运动衫。在美国商店里,他看到很多运动衫的商标上标着“中国制造”。 (2)李亚想给朋友买一件小礼品,一看商标,也印着“中国制造”。 (3)李亚乘坐观光车,司机知道他是从中国来的,高兴地告诉他,观光车是中国制造的。 2.观察各种商品,能否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 3.师小结: 不但在美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其他的很多国家仍然能够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制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代表的是商品是由中国生产的,但这并不能代表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是由中国发明创造的。那有没有由中国发明创造的东西呢? (二)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说说你了解的“中国创造”。 (1)中国高铁 (2)神舟十一号飞船 2.区别一下:“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3.查找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创造”。 (1)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 (2)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3)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4)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教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便以奇迹般的速度向前挺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其中“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如今中国制造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那么中国今后的道路又该如何走呢?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必要性可能性 正文: 背景介绍: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化工用品、装潢材料、纺织用品、金属制品等实行反倾销。欧盟也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甚至连印度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而且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就一直是受到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简介 中国制造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只要在中国领土内制造的,不管它的技术、品牌、利益是否属于中国,都叫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是一个所有权概念。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创造的,不管它是在中国生产的还是在其他国家生产的,都叫中国创造。 张瑞敏这样分析:“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我有人也有”。“创造”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得再好也只能是库存。根据需求定制产品,可以兼顾高端和低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生产多元化产品,从而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竞争的风险。“中国制造”是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要效益。“中国创造”是从管理与技术中要效益。 中国制造的现状

1、十分微薄的经济利益 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2、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50年代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日本,60、70年代制造业中心又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80年代以来制造业进入中国大陆。虽然每一次专业多带来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像日本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就是由于由于产业转移到来的环境污染所决定的。现在中国好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达标,长江里黄水滔滔。每一次招商引资都会很大程度上破坏当地的生态情况。 3、受制于人的企业状况 由于中国企业本身的低端以及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得中国的一些企业往往需要向外国购买先进的设备或者支付专利使用费。在这一点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深层次发展。受制于人则听命于人。特别是那些作为外国的代工厂企业,如果收不到订单,企业就会完蛋。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 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使得这次产业转移与前几次都不一样。如果中国全部参与劳动,那么基本上可以保证全世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演讲之初,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用的手机都是那些牌子的呢?在你们身边,是用正品的人多,还是用山寨的多呢?大家能想到的是本国品牌的又有那些呢?又有多少手机背面印着“made in china”,你们可以拆开手机后盖看看。 我想,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我们所用的大多还是国外的品牌,或者是出了名的山寨机,对吧。并且,不管是国外品牌的机子还是中国自己品牌的机子,绝大部分还是印有“made in china”的吧。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制造的产品却更多的是国外的品牌,而很少的才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下面就来讨论,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青睐于中国创造的产品,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自豪: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再看看这样的数据,我们又会感到迷惑:我们生产1台电脑竟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我们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费。近年来,大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换来一架空中客车A―380!尽管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很大,很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由于生产成本高企,许多品牌早已把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发展自己的产品,人家掌握的是产业链的上游技术,经销的是欧美国家的世界性品牌,包括服装、日用品,甚至包括手表和电脑,利润率高的环节几乎都被欧美企业占领,而留给中国企业的只有利润微薄的“加工组装”。 事实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去实现,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是我们主要要讨论的问题。 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扎扎实实干、步步为营干、循序渐进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注重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制造”实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让“中国制造”“今胜于昨,明复胜于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结课论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学生姓名: 学 院:机械学院 班 级:机制09-2 学 号: 2012年 6 月 1 日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09101010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当今国际社会的分工表现为发达国家出技术、出品牌、出资金,发展中国家出资源、出劳力、出市场。我国既是一个传统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2009年,我国超越日本,以15.6%的全球制造业份额成为第二大制造中心。然而,我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尚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专利与国际知名品牌,许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随着国际经济运行的知识化与信息化,这种产业结构日益显现其发展弊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低工资、低福利、低劳动保障的劳动力价格来维系相对竞争优势,污染环境,耗费原材料的“肢体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不可能走资源耗费型的发展道路,也不可能走技术依赖型的发展道路,而只能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即要将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知识产权作为制度创新的结果,保障着知识生产、传播与利用的智力劳动过程,服务于知识经济社会化、产业化、产权化的发展目标,对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完成从“中国仿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思考这就引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即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关于我国现存教育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做出如下的研究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水平低,开展的成效也不够理想。与我国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创新事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教育至今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教育,历来就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过多的注重了“继承”,甚至以“继承”为主导,而忽略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的积极“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中,对教育创新的影响很深,烙印很重,缺乏机遇意识、竞争意识,不是主动创新,而是习惯于“等、靠、要”。只有个别学校自发设置了“创新原理”、“创新设计”或类似的课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置任何创新理论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机制鼓励教师去讲授与创新有关的课程。有计划的进行创新教育的还不多,没有形成明显的社会力量,这也正是“中国创造”如此贫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创新教育方式落后。 创新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和造就掌握知识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既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中国教育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办培训班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形成了从理论到理论,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