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共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共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共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共2课时

七(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应用

课题:2.6有理数的乘法(1)主备人:梁南科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是什么?

2.计算

(1)2+2+2= (2)(-2)+(-2)+(-2)=

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二、自主探究

1、情景导入,回答下列问题

一只蜗牛从数轴原点出发来回移动,

(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

( 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3) 如果它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由上可知:

(1) 2×3 = ;

(2)(-2)×3 = ;

(3)(+2)×(-3)= ;

(4)(-2)×(-3)= ;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

观察上面的式子, 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 2)(—4)×6

3)(—7)×(—9) 4)0.9×8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1)(-3)×-31

; (2)(-2

1)×(-2);

归纳: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3)2×3×4×(-5),

(4)2×3×(-4)×(-5),

(5)2×(-3)× (-4)×(-5),

(6)(-2) ×(-3) ×(-4) ×(-5);

(7)7.8×(-8.1)×O× (-19.6)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计算:)

(1)、—5×8×(—7)×(—0.25);

(2)、

5812

()()

121523

-???-;

(3)

5832

(1)()()0(1)

41523

-?-???-??-;

四、课堂小结

乘法的法则是怎么样的?你能判断几个因数的积的符号吗?

五、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

1.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2. (1)若ab <0,a >0则b 0

(2)若a <b <0,则ab 0 ,(a+b )×(a-b ) 0

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6)32??-?-=- ???

C.(-5)×(-2)×(-4)=-40

D.(-3)×(-2)×(-4)=-24

二、计算:

(1) |- 4| ×(- 0.2) (2)[- (-5)]×(-|-0.4|);

(3)(-8)×(-1.25)= (4)(-9)×(+4)=

七(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应用

课题:2.6有理数的乘法(2)主备人:梁南科

【学习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6)×5= 5×(-6)=

(2) [3×(-4)]×(-5)= 3×[(-4)×(-5)]=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谁算得又快又对了吗?

二、自主探究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即: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即:(ab )c=

4、新知应用

用两种方法计算 (12+16-12

)×12 ;

解法一: 解法二:

小结: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85)×(-25)×(-4);

2、(-87)×15×(-171);

3、(-

15

1109+)×30;

四、提高训练

1、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43)×

514

(2) 91118 ×18;

(3)-9×(-11)+12×(-9);

(4)7

5373696418??-+-? ???

五、课堂小结

有理数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你会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六、布置作业: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能简便的用简便计算?

1、(-201)×1.25×(-8)

2、(97-65+43-187)×36

3、(-10)×(-8.24) ×(-0.1)

4、(-65)×2.4×(53)

5、(-43)×(8-34-0.04)

《燕歌行》导学案

《燕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课堂衔接案 (一)作家与作品 1.?高适是唐朝着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古诗,《燕歌行》即为着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此外,着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出塞》。 2.?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

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3.?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种: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实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实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实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2)(-1 7 )×(-9);(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能够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2 3 ×(-1 1 5 )×(-7)= 5 3 ×- 6 5 ×(-7)=-2×(-7)=14; 又如:(+2)×[(-78)×1 3 ]=(+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2)2×3×4×(-4)×(-5); (3)2×(-3)×(-4)×(-5);(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相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例3:计算: (1)(-3)×5 6 ×(- 9 5 )×(- 1 4 ); (2)(-5)×6×(-4 5 )× 1 4 . 解:(1)(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3,所以积为负) 原式=-3×5 6 × 9 5 × 1 4 =-9 8 (2)(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2,所以积为正) 原式=5×6×4 5 × 1 4 =6 观察下式,你能看出它的结果吗?如果能,说明理由? 7.8×(-5.1)×0×(-19.6) 归纳: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这是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六、课堂练习 课本第32页练习. 思路点拨:先观察题目是什么类型,然后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实行,(1)、(2)题都是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积的绝对值,(3)?题是几个数相乘,且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所以直接得结果0.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实例,归纳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

燕歌行

(一) 作家与作品介绍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此外,著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出塞》。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二)积累有关边塞诗的常识 1.边塞诗的形成。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边塞诗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3.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以如霜月光和似雪沙漠两个朦胧意象营造了绵绵乡思的典型环境,“不知”两字写出征人迷惘心情,“尽”字写出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如陈陶的《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边塞诗中常运用的表现手法。 渲染、反衬、对比、借景抒情、细节、修辞等。岑参善用细节勾勒的手法描绘奇异粗犷、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细节真实摹写出边地奇寒景象。高适善用铺排和对比来抒情,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前线汉军奋力杀敌与后方将士寻欢作乐对比,暗示了必败原因。王昌龄善用借景抒情,如《从军行(其一)》中将闺中少妇思念征人之愁寄予在高高孤楼、缕缕笛声、阵阵秋风的边关萧索秋景中委婉表达出来,揭示出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与创伤。 5.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意象。 经常出现的关山、狼山、燕山、阴山、陇头、凉州和玉门关等边塞地名,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羌笛、落日、月、旗、鼓、铁衣等意象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如张籍的《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标题中出现了边塞防线地名“凉州”,柳中庸的《征人怨》中“岁岁金河复玉关”,“玉关”即唐代边陲重镇甘肃玉门关。还经常出现汉代抗击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 6.边塞诗的时代特点 (1)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分析:这些诗句表现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在盛唐,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5.6(2)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5.6(2)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初步形成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及乘法运算律的灵活使用.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 2.热身练习: (A组)(1)(-2)×3;(2)(-2)×(-3);(3)4×(-1.5);(4)(-5)×(-2.4);(5)29×(-21); (6)(-2.5)×16; (7) 97×0×(-6);(B组)(1) (-2)×3×4×5; (2) (-2)×(-3)×4×5; (3) (-2)×(-3)×(-4)×5; (4) (-2)×(-3)×(-4)×(-5);(5) (-2)×(-3)×(-4)×(-5)×0. 观察与归纳:上面B组练习5个式子中,(1),(3)有奇数个负因数,积为负;(2),(4)有偶数个负因数,积为正;(5)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

根据观察,填表:(n为自然数)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5); (2)3×(-5)×(-2); (3)3×(-5)×(-2)×(-4); (4)3×(-5)×(-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1)(-2)×(-3)×0×(-4); (2)2×0×(-3)×(-4).结果都是0. 由此可得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几个不等于零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说明]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继而教师强调指出,这样以后实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注意: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二、应用新知,尝试成功 1.乘法运算律: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吗?

《燕歌行》导学案 学生版

第二课时《燕歌行》导学案 编制人:黄小灵审核人:宋全富程志伟 【学习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能够分析诗歌中渲染烘托、对比以及用典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并说出诗所表达的主旨。 【学习重点】 渲染烘托、对比以及用典手法及其作用 【导读】 1、自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受全诗,读完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燕.歌()旌旆 ..()逶迤 ..()功勋.()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 2、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本注释(注意注释①中诗的原序)及《三维设计》P13诗歌分析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背景补充: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①作燕歌行以示.适②男儿本自重横行 .. ③山川萧条极.边土④胡骑凭陵 ..杂风雨 ⑤大漠穷秋 ..应啼别离后 ..塞草腓⑥玉箸 ⑦边庭飘摇 ..从来岂顾勋 ..那可度⑧死节 3、再读,体会本诗的风格特点。 4、再齐读体会。 【导思】 一、整体感知: 再读,思考: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据此及本诗押韵的特点可将全诗分为哪四部分。 二、合作探究: 1、诗人描写“出师”渲染了怎样的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种气势的描写是如何理解的? 2、在写战役的过程中,诗人还写了塞外的秋景,请找出来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男儿本自重横行”与“至今犹忆李将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中多处用到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导练】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下曲李白塞下曲许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2007年山东省高考题),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的感情是什么?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总结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含答案)

2.7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0.25)×(-8)= B.16×(-0.125)=-2 C.(-)×(-1)=- D.(-3)×(-1)=-4 2.(2012·黔西南中考)-1的倒数是( ) A.- B. C.- D. 3.如果五个有理数相乘,积为负,那么其中正因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2个或4个或0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甲、乙两同学进行数学猜谜游戏:甲说,一个数a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乙说,一个数b的倒数也等于它本身,请你算一下,a×b= . 5.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6.绝对值小于8的所有的整数的积是.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计算: (1)(-)×(+2).

(2)(-3.25)×(-16). (3)(-0.75)×(+1.25)×(-40)×(-2). (4)(+1)×(-2)-(-1)×(-1). 8.(8分)某货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拓展延伸】 9.(10分)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a1==×(1-); 第2个等式:a2==×(-); 第3个等式:a3==×(-); 第4个等式:a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5= . (2)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等式:a n= = (n为正整数). (3)求a1+a2+a3+a4+…+a100的值.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中结果错误;C,D中积的符号错;B正确.

燕歌行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三、具体赏析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 特点: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 征夫思妇: 补: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 (5)一场正义的战争 小结: 边塞诗的思想主题: 多重主题:

四、总结诗歌艺术特色 思考讨论:诗歌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的? 五、总结全文(朗读) 清人宋宗元在《网狮园唐诗笺》中评述高适《燕歌行》道:“沉痛语不堪多读”。 这样的“沉痛语”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不是诗人稳坐高堂的想象。高适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而此诗也是有感而发。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背景: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所以,此诗含有讥讽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诗篇的思想深度来自勇敢针砭时弊的精神。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2.7《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一、目标设计: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探索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会用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3.鼓励学生大胆“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热情。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乘法和倒数的意义,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会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有理数的乘法和小学学过的乘法知识又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有理数的运算要先确定积的符号,这一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同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性格开朗,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应生动有趣。另外他们已拥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的经验。但面对学生确实存在数学基础的差异性,因此我在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且设置有一定的梯度练习,尽量让学生拾级而上。 四、教法设计: 课堂组织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情境演示法:创设合理情境,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形象的观察、研究。 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与提高。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一、选择题 1.11 4 的倒数与4的相反数的商为() A.+5 B.-5 C.1 5 D.- 1 5 2.如果a a =-1,那么a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3.如果两个非零数互为相反数,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它们的和一定为零 B.它们的差一定是正数 C.它们的积一定是负数 D.它们的商一定等于-1 4.两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它们的商不变,则()A.两数相等 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 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5.若mn≠0,则m n m n +的值不可能是() A.0 B.1 C.2 D.-2 二、填空题 1.当x=_______时, 3 3 x- 没有意义。 2.计算:(一29 11 )÷31=______;4÷(-0.25)=_________。 3.若a b >0, b c <0,则ac____0;若 a b <0,a<b则-b_____ 0 。 4.已知:m=21 7 ,n=4 2 3 则m: 1 n =_______。 5.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倒数是41 3 ,则这个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计算:(1)(一54)×21 4 ÷(-4 1 2 )× 2 9 (2)-1÷ 1 10 ÷( 1 100 - )÷ 1 1999 2.某冷冻厂的一个冷库的室温是-2℃,现有一批食品需要在-28℃冷藏.如果每小时降温

4℃,问几小时能降到所需要的温度? 3.数学老师将甲、乙两种股票同时卖出,卖价均为a元,其中甲种股票盈利25%,乙种股票亏损25%,问数学老师这样做是盈利还是亏本?数目是多少? 4.初一(3)班现有学生45人,其中身高1.50米的有6人,身高是1.53米有20人,身高是1.60米的有15人,身高是1.62米的有2人,身高是1.68米的有2人.求这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5.已知a b a b +=0。求 ab a b? 的值. 6.如果a、b、c是非零有理数,那么请写出a b c a b c ++的所有可能值. 7.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求x2+(a+b+cd)x+(-cd)1995+(a+b)1995的值. 8.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是2, 求:2x2-(a+b)+ x cd - 22 a b cd + 的值。

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借助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接下来,从含有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的具体实例出发,归纳出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的规律。 1.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2.1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2.2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给出的气温变化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数与零的乘法运算,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出规律,对于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学生也容易抓住其运算的两步骤,即先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附: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一般有两类:一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给出法则,组织学生用较多的是练习法则、背法则,以求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则;另一类是让学生体验法则的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前一类可能会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和发展;后者不仅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数学设计采用的是较为适中的方法,没有教材中引入的那么繁琐,但同时兼顾了上述两类设计的优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难教又难学。半课例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实践、合作探讨、发现的探索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如何归纳和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必须解决的3个难点是:如何自然地引入带有负数的乘法;怎样体现负负得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怎样说明有理数与1和0相乘的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比赛和个人抢答,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增强了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入部分 有理数乘法两步骤 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练习处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分数化简及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编号: 000222217954555385825983331 学校: 玄国虎市冥中之镇肖家塞小学* 教师: 古因丰* 班级: 大力士参班* 1.4.2 有理数的除法 第2课时 分数化简及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一、导学 1.课题导入: 小学里我们学过,除号与分数线可以互相转换,利用这个关系,你能将下列分数化简吗? 4515-- ,1236-,7 14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化简分子、分母中含有“-”号的分数. ②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化简及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能独立思考,也能交流合作.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能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6、例7. (2)自学时间:6分钟. (3)自学要求: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注意例7第(1)小题中的拆分技巧,思考其依据.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化简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化简下列分数 4515-- ,1236-,714 -,-512 --,3,-13,-1 2,-10 ③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④按例7的计算方法计算:(1)12317 ÷(-3); (2)(-0.75)× 16 5 ÷(-1.2). (1)1231 7 ÷(-3)=(123+17 )×-13 =123×(-13 )+17 ×(-13 ) =(-41)+(-121)=-41121 . (2)(-0.75)× 165÷(-1.2)=(-34)×165 ×(-5 6)=2. ⑤下列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3÷(-1 3 )×(-3)=-3÷1=-3 不对,没按照运算顺序来.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体会新知识的来源可以从类比开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发现法 学习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计算:(1)3 2()(1)53-?- (2)3( 2.5)5 -? (3)1 (5)()7 +?+ (4)(2006)0-? (5)(-8)+(-321)+2+(-2 1)+12 (6)(+103)―(-74)―(-52)―710 (二)新课 1.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那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课本31页思考)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桌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2.例2 计算(1)(-3)×56 ×(-95)×(-14 ) (2)41(5)6()54 -??-? (3)7.8(8.1)0(19.6)?-??- 3.练习:课本32页练习1、2 (三)本课小结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作业布置 1.课本32页练习2 2.计算 (1)53(3)()()65-?-?- (2)()()()()()-?+?-?-?+1031251345 ; (3)1618025100?-??-().();(4)()()()-?-???-172340125 3.绝对值小于50的所有整数的积是_____ 4.若a 、b 是互为倒数,则ab= . (五)板书设计 1.4.1 有理数的乘法(二) 知识点 例2 (六)教学反思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和特点。 2.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 3.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 【重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本诗表达的多重主题。 第一课时 【知识衔接】 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景县)人,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容。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写作背景】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 “燕歌行”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怨旷之情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和戍卒生活的艰苦,容多写燕边塞之事。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堪、白真陀罗矫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明确大意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蒙的狼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3课时)教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乘法法则.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互为倒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 阅读教材P28~P3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是负数. 4.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0. 5.计算下列各式. (1)6×(-9); (2)(-4)×6; (3)(-6)×(-1); (4)(-6)×0; (5)2 3×??? ?-94; (6)????-13×14. 解:(1)原式=-54. (2)原式=-24. (3)原式=6. (4)原式=0. (5)原式=-3 2. (6) 原式=-1 12 . 6.-3的倒数是-13,0.5的倒数是2,-212的倒数是-2 5.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5)×(+3)=________;(+5)×(-3)=________; (-5)×(+3)=________;(-5)×(-3)=________; (+7)×0=________;7×(-4)=________; (-7)×4=________;(-7)×(-4)=________.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有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答案】15 -15 -15 15 0 -28 -28 28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有理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 气温变化为-6 ℃,攀登3 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每登高1 km 气温变化为-6 ℃,攀登3 km 后,气温为3个-6 ℃,用乘法计算. 【解答】见教材第30页例2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3|的倒数是( B ) A .-3 B .-1 3 C.13 D .3 2.下列算式中,积为负数的是( D ) A .0×(-5) B .4×(-0.5)×(-10) C .(-1.5)×(-2) D .(-2)×????-15×??? ?-23 3.最大的负整数与最小的正整数的乘积是-1. 4.计算: (1)(-3)×(-2)×7×(-5); (2)2 3×????-97×(-24)×????+134. 解:(1)原式=-3×2×7×5 =-210. (2)原式=23×97×24×7 4 =36.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案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9);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17 23 15536513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 (2)2×3×4×(-4)×(-5); (3)2×(-3)×(-4)×(-5);(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例3:计算: (1)(-3)××(-)×(-); (2)(-5)×6×(- )×. 解:(1)(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3,因此积为负) 原式=-3××× =- (2)(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2,所以积为正) 原式=5×6××=6 观察下式,你能看出它的结果吗?如果能,说明理由? 7.8×(-5.1)×0×(-19.6) 归纳: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这是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六、课堂练习 56 951445145695 1498 4514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燕歌行 Word版含解析

燕歌行 一、诗人名片 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 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 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 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 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 谥忠。 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二、诗词故事 旗亭画壁 唐代开元时代,王昌龄、高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他们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饮诵赋诗、郊游论文。一次,三人在长安旗亭沽酌,观赏秋景,适逢一戏班子唱戏。王昌龄提议看戏班子唱谁的诗最多,王之涣补充道:“如果他们唱得很多,唱谁的,谁就在墙壁上画一道。”第一个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另一个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听吹笛》,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闺怨》。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戏班子里最漂亮的歌女,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歌声悦耳动人,仿佛把人带到了那诗的意境中。听完,三人相视,大笑起来。 三、文题背景 《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

1.4有理数的乘除法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②掌握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③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简便运算。 1.2过程与方法 ①回顾倒数知识,通过回顾有理数乘法法则,推进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及运用,进而掌握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①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②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2教学难点: ①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②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的进行运算。 3专家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这一节课,介绍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和技巧,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4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探究除法法则——有理数法的四则混合运算——交流讨论————巩固练习

5教学用具 无 6教学过程: 6.1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5,-89,7,0,-1,-3 21 【教师说明】 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过来,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0没有倒数。 问题一:怎样计算8÷(-4)呢? 【教师说明】因为(?2)×(?4) =8,所以8÷(-4)=—2。计算除法时可以先转化成乘法,然后再计算。 6.2交流讨论: 1、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能转化成乘法呢? 2、观察这几个算式的左右两边,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1)8÷(-4)和8?(—41) (2)(—15)÷3和(—15)?3 1 (3))2()411(-÷-)和)2 1()411(-?- 【教师说明】以上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倒数”为媒介,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强调,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除数不能为0); 【板书】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a ÷b=a ·b 1(b ≠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6.3巩固练习: (1)(-36)÷9; (2)(—12)÷(—6 1) (3)(+15)÷(—3)

燕歌行教学设计

《燕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教学重点: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唐诗迎来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题材,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今天我们走进高适的世界,了解他笔下的边塞风光与置身其中的百姓的生活情感,鉴赏“第一大篇”——《燕歌行》。 二、诵读(散读) 三、思考讨论: 1.从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对比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如: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3)一场思乡、思亲的战争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 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死匈奴的悲壮场面。后两句中征人已成无定河边的枯骨战死疆场,而家中的妻子仍盼着丈夫早日归来。通过对比表现了征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常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纵情声色腐败无能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拼死作战、流血牺牲孤城落日斗兵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