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生产中温度的准确测量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从最初的酒精、水银温度计到现在的数字化、集成化的温度检测系统。可见传感器的发展是飞快的。它快速的发展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工业化的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本文从硬软件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温度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系统硬件由控制电路、温度采集电路、键盘和LED显示电路组成。软件设计从设计思路、软件系统框图出发,先介绍整体的思路后,再逐一分析各模块程序算法的实现,最终编写出满足任务需求的程序。最终通过DS18B20采集温度并显示出来,由此对周围环境的温度进行有效检测与报警。基本上满足了温度检测与报警的要求,具有超调量小,采样值与设定值基本一致,操作简单等优点。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 作为感温元件, 占用单片机引脚少, 因而可以利用空余引脚通过软件模拟和温度显示。

关键词:温度检测;AT89S52;LED显示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n the production is a difficult thing from the initial alcohol, mercury thermometer to the present digital, integrated temperature detection system. Visible sensor development is fast. Its rapid development will bring about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a leap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of temperature based on

AT89S52 from two aspec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system hardware consists of control circuit,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circuit, keyboard and LED display circuit. Software design from the design ideas, software system block diagram, first introduced the overall idea, and then one by one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module program algorithm, and ultimately to write program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sk. Finally through the DS18B20 collection temperature and display,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temperature for effective detection and alarm. Basic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alarm, with a small overshoot, the sampling value and the set value is basically the same, easy to operate and so on.

The design innovation is the use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s a temperature sensor, the use of single-chip pin, and thus can be used in the spare pin through the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play.

Key word:Temperature detection ;LED AT89S52 display;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目录

引言 (1)

1 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说明 (2)

1.1 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 (2)

1.2 温度采集系统方案 (2)

1.3 设计思路 (2)

2 硬件电路设计 (3)

2.1 系统总体设计 (3)

2.2 各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3)

2.2.1、时钟电路设计 (3)

2.2.2系统复位电路 (4)

2.2.3报警与控制电路设计 (4)

2.2.4 LED显示电路设计 (5)

2.2.5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6)

2.2.6按键电路设计 (8)

3 软件设计 (9)

3.1 主程序方案 (9)

3.2 各个模块子程序设计 (11)

3.2.1温度采集 (11)

3.2.2数码管显示模块 (12)

3.2.3温度处理程序 (12)

4 系统调试 (13)

4.1 测试环境及工具 (13)

4.2 测试方法 (13)

4.3 测试结果分析 (13)

5 结论 (14)

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温度测试控制系统,控制对象是温度。温度控制在日常生活及工业领域应用相当广泛,比如温室、水池、发酵缸、电源等场所的温度控制。而以往温度控制是由人工完成的而且不够重视,其实在很多场所温度都需要监控以防止发生意外。针对此问题,本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可连续高精度调温的温度控制系统,它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小巧美观,便于携带,是一款既实用又廉价的控制系统。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

1 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说明

1.1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

本器件以AT89S52单片机系统进行温度采集与控制温度信号由模拟温度传感器

DS18B20采集输入AT89S52,主控器能对各温度检测器通过LED进行显示。

本机实现的功能:

1. 当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温度时,低温发光二极管闪烁,蜂鸣器报警;

2. 当温度上升到下限温度以上时,高温发光二极管闪烁,蜂鸣器报警;

3. 数码管即时显示温度。

1.2 温度采集系统方案

采用数字可编程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检测元件。数字可编程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值。不需要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A/D转换器上,减少了系统的硬件电路的成本和整个系统的体积。

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在其内部使用了在板(ON-B0ARD)专利技术。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一线总线”独特而且经济的特点,使用户可轻松地组建传感器网络,为测量系统的构建引入全新概念。现在,新一代的DS18B20体积更小、更经济、更灵活。使你可以充分发挥“一线总线”的优点。同DS1820一样,DS18B20也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而且新一代产品更便宜,体积更小

1.3 设计思路

用温度传感器去读取当前的温度值,再把温度值传送到51单片机,51单片机再根据读取到的温度值进行处理。如果温度是符合要求就显示当前温度,如果高于上限温度,则显示上限温度并蜂鸣,如果低于下限温度就显示下限温度并蜂鸣。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采样值和键盘设定值进行比较运算的方法来简单精确地控制温度。它的整体思想是先通过键盘输入设定温度的范围,保存在AT89S52的指定单元中,再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信号的采集,送入单片机中,保存在采样值单元。然后把采样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运算,得出控制量,从而调节继电器触发端的通断,来实现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单片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的集数据采集、显示、处理、控制于一体的系统。由传感器、LED显示单片机及执行机构控制部分等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2.2 各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2.2.1、时钟电路设计

时钟电路是用来产生AT89S52单片机工作时所必须的时钟信号,AT89C52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保证工作方式的实现,AT89C52在唯一的时钟信号的控制下严格的按时序执行指令进行工作,时钟的频率影响单片机的速度和稳定性。通常时钟由于两种形式:内部时钟和外部时钟。

我们系统采用内部时钟方式来为系统提供时钟信号。AT89C52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向放大器,该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引脚为XTAL1和XTAL2,它们跨接在晶体振荡器和用于微调的电容,便构成了一个自激励振荡器。

电路中的C1、C2的选择在30PF左右,但电容太小会影响振荡的频率、稳定性和快速性。晶振频率为在1.2MHZ~12MHZ之间,频率越高单片机的速度就越快,但对存储器速度要求就高。为了提高稳定性我们采用温度稳定性好的NPO电容,采用的晶振频率为12MHZ。本次系统的时钟电路设计如图2.2所示。

图2.2 时钟电路图

2.2.2系统复位电路

在图2.3 中复位开关K 被按下并松开,使MR端获得低电平,RST 端输出复位信号,单片机复位。或由于( VCC加入并超过复位门限电压) 引起系统正常复位。

图2.3 复位电路图

2.2.3报警与控制电路设计

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为了安全生产,对于一些重要的参数或系统部位,都设有紧

急状态报警系统,以便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或采取紧急措施。其方法就是把计算机采集的数据或记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数字滤波,标度变换之后,与该参数上下限给定值进行比较,如果高于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则进行报警,否则就作为采样的正常值,进行显示和控制。室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时当P1.4输出低电平“0”时,三极管导通,压电蜂鸣器两端获得约+5V电压而鸣叫,发出报警声音。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温度是P1.4输出低电平,P1.0输出低电平,高温报警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温度是P1.4输出低电平,P1.1输出低电平,低温报警。

图2.4 报警与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的连接

2.2.4 LED显示电路设计

LED数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基本单元是发光二极管,通过对其不同的管脚输入相对的电流,会使其发亮,从而显示出数字。可以显示:时间、日期、温度等可以用数字代替的参数。

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八段数码管比七段数码管多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多一个小数点显示);按能显示多少个“8”可分为1位、2位、4位等等数码管;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共阳极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极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显示笔划"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通过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当单片机的P0口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P2.0-P2.3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

在本设计中采用了四位七段数码管,用动态驱动来显示温度的值,如图2.5所示。

图2.5 显示电路图

2.2.5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Dallas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一线器件”体积更小、适用电压更宽、更经济。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DS18B20可以程序

设定9-12位的分辨率,精度为±0.5℃。可选更小的封装方式,更宽的电压适用范围。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与AT89S52单片机接口电路的设计

DSl8B20数字温度计提供9位(二进制)温度读数,指示器件的温度信息经过单线接口送入DSl8B20或从DSl8B20送出,因此从主机CPU到DSl8B20仅需一条线,当DS18B20接收到温度转换命令后,开始启动转换。转换完成后的温度值就以16位带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形式存储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1、2字节。单片机可以通过单线接口读出该数据,读数据时低位在先,高位在后,数据格式以0.0625℃/LSB形式表示。

当符号位S=0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正值,可以直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十进制;当符号位S=1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负值,要先将补码变成原码,再计算十进制数值。表2是一部分温度值对应的二进制温度数据[6]。

图2.6 DS18B20与AT89S52单片机的连接

DS18B20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

1.DS18B20产品的特点

(1)只要求一个端口即可实现通信。

(2)在DS18B20中的每个器件上都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3)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外部任何元器件即可实现测温。

(4)测量温度范围在-55°C- +125°C之间。

(5)数字温度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从9位到12位选择。

(6)内部有温度上、下限设置。

2.DS18B20的引脚介绍

TO-92封装的DS18B20引脚功能描述见表1。

表1 DS18B20详细引脚功能描述

因为一线通信接口,必须在先完成ROM设定,否则记忆和控制功能将无法使用。主要首先DS18B20提供以下功能命令之一:读ROM, ROM匹配,搜索ROM,跳过ROM,报警检查。若指令成功地使DS18B20完成温度测量,数据存储在DS18B20的存储器。一个控制功能指挥指示DS18B20的演出测温。测量结果将被放置在DS18B20内存中,并可以让阅读发出记忆功能的指挥,阅读内容的片上存储器。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都有一字节EEPROM 的数据。如果DS18B20不使用报警检查指令,这些寄存器可作为一般的用户记忆用途。在片上还载有配置字节以理想的解决温度数字转换。写TH,TL指令以及配置字节利用一个记忆功能的指令完成。所有的数据的读、写都是从最低位开始。

2.2.6按键电路设计

键盘共有三个键,判断K3~K5键是否按下,可采用软件查询和中断的方法,当某个键按下时,低电平有效。3个键K3~K5的功能定义如表所示。

K3~K5键的定义

图2.7 按键电路

3 软件设计

3.1 主程序方案

首先要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和键盘设置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监控程序结构,然后根据实时性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监控软件和各执行模块之间地调度关系。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根据系统功能,可以将系统设计分为若干个子程序进行设计,如温度采集子程序,数据处理子程序、显示子程序、执行子程序。采用Kiel uVision3集成编译环境和汇编语言来进行系统软件的设计。本章从设计思路、软件系统框图出发,先介绍整体的思路后,再逐一分析各模块程序算法的实现,最终编写出满足任务需求的程序。

并对温度进行实时显示。采用C语言编写代码, 鉴于篇幅限制及DS18B20 的应用已经规范和成熟, 本文仅就主程序流程图和显示子程序流程图及其代码进行说明。通过定时器T0 P3.4口的定时来实现, 在此不再赘述。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通过调用温度采集子程序完成温度数据采集, 然后调用温度转换子程序转换读取温度数据,调用显示子程序进行温度显示和判断温度数据。

主程序调用四个子程序,分别是温度采集程序、数码管显示程序、温度处理程序和数据存储程序。

温度采集程序:对温度芯片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判断和显示。

数码管显示程序:向数码的显示送数,控制系统的显示部分。

温度处理程序:对采集到的温度和设置的上、下限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向继电器输出。数据存储程序:对键盘的设置的数据进行存储。

图3.1 系统流程图

3.2 各个模块子程序设计

3.2.1温度采集

温度采集子程序流程图如下:

图3.2 温度采集子程序流程图

3.2.2数码管显示模块

本系统采用共阳极数码管,用模拟串口的动态显示数据。其流程图如图3.3所示:

图3.3 数码管显示流程图

3.2.3温度处理程序

系统通过DS18B20采集到温度和设置的上、下限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进行报警。

void hdidi()

{

beep=0;

led1=0;

delay(500);

beep=1;

led1=1;

delay(500);

}

void ldidi()

{

beep=0;

led2=0;

delay(50);

beep=1;

led2=1;

delay(50);

}

4 系统调试

4.1 测试环境及工具

测试温度:0-100摄氏度。(模拟不同温度值环境)

测试仪器及软件:数字万用表,温度计0-100摄氏度。

4.2 测试方法

先检查元器件的好坏和是否连接正确,再运行系统运行,观察系统硬件检测是否正常(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键盘电路,显示电路,温度测试电路等)。系统自带测试表格数据,观察显示数据是否相符合即可。

采用温度传感器变化情况,目测显示电路是否正常。并记录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比较,得出系统的温度指标。

4.3测试结果分析

自检正常,温度显示正常。

因为芯片是塑料封装,所以对温度的感应灵敏度不是相当高,需要一个很短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5 结论

经过设计和实践,本设计已经完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温度检测预与报警系统。它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温度上限、下限值,然后计算其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值作为最适温度值。不断的采集温度值,显示温度值,如果发现采集的温度值高于上限值就通过相应的提示灯亮。如果采集的温度值低于下限值,那么也有相应的灯提示操作人员。如果并没有超过上下限则不会报警。致此本人设计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系统在温度采集、温度处理和键盘处理方面做的比较好,而在数据的存储和数码管的显示方面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的代码不够精练,浪费AT89S52内的FLASH ROM;

(2)未对以前的温度数值进行存储,使以后不能利用这些数据;

(3)对数码管的控制考虑不周,以致出现闪烁现象;

参考文献

[1] 陶冶,袁永超,罗平.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J]. 农机化研究,2007,10:160-164.

[2] 卢思祺. 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7:25+30.

[3] 周秀明,曹隽,张春龙.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温度检测与调节系统设计[J]. 实验室科

学,2011,01:79-81.

[4] 周钦,张博舒.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探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22-23+28.

[5] 李晓妮.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05,02:25-28.

[6] 余瑾,姚燕. 基于DS18B20测温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J]. 微计算机信息,2009,08:105-106+112.

[7] 岳慧平,刘广,刘建平.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方案的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2012,02:139-140.

[8] 赵晓光.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方案的研究[J]. 科技传播,2013,03:187+175.

[9] Su, Liangyu. Design of RF Heat Therapy System Based on DS18B20 and FPGA[J]. Sensors &Transducers,

2014, 1789:89.

[10] Limin Cai.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Embedded WEB[J].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9,22:108.

附录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52系列头文件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u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uint

sbit ds=P3^4; //定义DS198B20的io口

sbit beep=P1^4; //定义蜂鸣器的io

uint temp,t,w; //定义整型的温度数据uchar flag;

float f_temp; //定义浮点型的温度数据

uint low; //定义温度下限值是温度乘以10后的结果uint high; //定义温度的上限值

sbit led1=P1^0; //控制高温发光二极管

sbit led2=P1^1; //控制低温发光二极管

sbit s1=P3^5; //功能键控制io

sbit s2=P3^6; //增大按键io

sbit s3=P3^7; //减少键控制io

uchar flag1,flag2,flag3,flag4,s1num,qian,bai,shi,ge; uchar code table[]=

{

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

}; //共阳数码管段码表没有小数点 0~9

uchar code table1[]=

{0x40,0x79,0x24,0x30,0x19,

0x12,0x02,0x78,0x00,0x10};//带小数点的编码 0~9 void delay(uchar z) //延时函数

{

uchar a,b;

for(a=z;a>0;a--)

for(b=100;b>0;b--);

}

void init()

{

EA=1; //打开全局中断控制,再此条件下,由各个中段控制位确定相应中断的打开和关闭

ET1=1; //打开定时器T1中段

TR1=1; //启动定时器T1

TMOD=0x10; //定时器1工作方式1

TH1=(65536-4000)/256; //给定时器高四位赋初值

TL1=(65536-4000)%256; //给定时器第四位赋初值

flag=0;

low=200; //下限温度是20

high=300; //上限温度是30

}

void hdidi() //高温报警

{

beep=0; //蜂鸣器打开

led1=0; //高温发光二极管亮

delay(500); //延时

beep=1; //蜂鸣器关闭

led1=1; //发光二极管关闭

delay(500); //延时

}

void ldidi() //低温报警

{

beep=0; //蜂鸣器打开

led2=0; //低温发光二极管亮

delay(500); //延时

beep=1; //蜂鸣器关闭

led2=1; //低温发光二极管灭

delay(500); //延时

}

void dsreset(void) //DS18b20复位,初始化函数

{

uint i;

金融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1)

铝期货套期保值最佳比例的实证分析1 引言 套期保值是指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企业为了回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参与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其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的现货商品数量相当,期限相近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希望在未来某一时间内,在现货市场上卖出(买进)原来买进(卖出)的期货合约,从而将价格波动的风险降到最小,是交易者将现货与期货结合运作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套期保值表明企业参与交易的目的和途径,保值是目的,即保住目前认为合理的价格和利润,回避以后价格不利带来的风险,套期是实现保值的途径,即套用期货合约,参与期货交易。 因此,我国铝期货套期保值绩效进行验证检验,分别采用OLS模型、ECM模型和B-VAM模型估计铝期货套期保值比率,并比较各种模型的优劣。 2 实证研究 数据搜集与整理 由于每个期货合约都将在一定时间到期,因此,期货价格具有不连续的特点,即对每一个期货合约,合约的时间跨度是有限,任一交割月份合约在合约到期以后,该合约将不复存在。另外,在同一个交易日,同时有若干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在进行交易,因此,同一期货品种在同一交易日会有若干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数据存在。为研究需要,克服期货价格不连续的缺点,必须产生连续的期货价格序列,为此,我们选取铝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有色金属现货每日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的平均价)。 表一铝现货期货价2010年01月04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数据 序 号现货 S 期货 F 序 号现货 S 期货 F 序号现货 S 期货 F

运用单方程时间序列模型估计最优套期比 2.2.1用OLS模型估计最优套期比 建立S关于F的回归方程: Dependent Variable: S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4/12 Time: 20:36 Sample: 1 24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F C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图1 S关于F回归方程 得回归方程: f系数的p值接近0,回归系数是显着的。回归结果得到每单位现货用单位期货进t 行空头保值,即最优套期比是。 结论1:由现货价S关于期货价F回归模型得到的套期比是。 R 离1较远,精度不太高。 评价:1)虽然模型系数显着,但是模型精度20.480612 所以不能排除此模型是伪回归。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c语言课程设计论文

《C语言程序设计》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2016年 1月 13日

目录 1 项目分析 0 1.1 问题描述 0 1.2 功能需求分析 0 2 系统设计 (1) 2.1 数据结构设计 (1) 2.3部分功能设计 (2) 3 系统实现源程序 (2) 3.1 主函数设计 (2) 3.2 添加学生信息 (5) 3.3 姓名学号查询 (18) 3.4 成绩查询 (22) 3.5 删除学生成绩信息 (24) 3.6 修改学生成绩信息 (29) 4 功能测试 (33) 4.1 菜单测试 (33) 4.2 系统功能测试 (33)

5 系统设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5) 6 项目设计总结 (37)

1 项目分析 1.1 问题描述 信息储存与查询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之一,目前,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已经完全走进了校园,其中成绩信息的储存是主要部分,本课题使用C语言实现学生成绩的储存,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操作。程序中涉及到数据块和文件指针的操作,包括结构体数据定义,使用及文件的读写,定位,修改等。 1.2 功能需求分析 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添加学生信息: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学号,成绩。 ②显示所有学生成绩信息:直接显示已经全部录入学生的成绩信息。 ③学号或姓名查询:可以根据学生的姓名和学号直接查询该名学生的成绩。 ④成绩查询:可以根据一个特定的分数来查询学生的信息。 ⑤删除学生成绩信息:可以直接根据学号确定是否删除对应学生的成绩信息。 ⑥修改学生成绩信息:直接根据学生学号来修改学生的姓名,学号,成绩。

(毕业论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甲苯混合液浮阀塔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07月01日 板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苯-甲苯混合液浮阀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年处理量:苯-甲苯混合液8吨/小时; 2、泡点进料,进料苯含量为41%(质量分率,下同); 3、塔顶苯含量不低于96%;塔底苯含量不高于4% 4、塔顶压力4Kpa(表压);单板压降≤0.7Kpa;常压操作(101.325kpa); 5、回流比R /R min:自取 三、设计任务 完成精馏塔工艺设计,运用最优化方法确定最佳操作参数;精馏设备设计,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塔板结构简图和塔板负荷性能图;编制设计说明书。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塔板数的确定; 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的物性数据的计算。 5、精馏塔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7、塔板流体力学的验算; 8、塔板负荷性能图; 9、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10、塔顶冷凝器、塔底再沸器选型计算; 11、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12、绘制塔板结构简图; 13、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1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四、设计要求 1、设计步骤详细清楚,每项设计结束后列出计算结果明细表; 2、选用的计算公式、图表、数据正确并注明来源,符号和单位要统一。 3、要求能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设计及绘图。 4、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装订成册上交。 五、设计时间:两周

序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制图》等)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单元设备设计为主的一次性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剂驱动下(有时加质量剂),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根据生产上的不同要求,精馏操作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有些特殊的物系还可采用恒沸精馏或萃取精馏等特殊方法进行分离。本设计的题目是苯-甲苯连续精馏浮阀塔的设计,即需设计一个精馏塔用来分离易挥发的苯和不易挥发的甲苯,采用连续操作方式,需设计一板式塔将其分离。

文章编辑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名称:文章编辑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指导教师: 报告人: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 一、问题描述 描述算法设计的内容、约束条件,要求达到的目标等内容。(由老师公布) 输入一页文字,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 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 要求在光标下(与记事本相似)做插入、删除等操作 要求能够存盘,并能对老文件打开进行修改操作 采用的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线性结构[采用顺序存储方式];查找、插入、删除 二、基本要求 描述算法设计项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应该实现基本的删除插入查找打开文件以及存盘等操作.并能对打开的文件里的内容进行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并且在进行完这些操作之后能够进行存盘. 三、分析与实验 分析算法设计方法,拟采用的数据结构(类结构)与主要算法实现原理等内容。 拟采用链表进行操作,与字符串结合. 主要运用了KMP算法进行查找操作,在删除中也有涉及. void GetNext(string p, int next[]) //求模式串p的next[j]的值 { int j = 0, k = -1; next[0] = -1; int length = p.length() - 1; while (j

else k = next[k]; } } int KMPFind(string p, int next[], string q,int search[]) //用KMP算法在主串中查找子串,p为主串,q为子串{ int i = 0, j = 0, k = 0, plength = p.length(), qlength=q.length(),flag=0,t=0; while (i < plength) { if (j == -1 || p[i] == q[j]) { i++; j++; } else j = next[j]; if (j == qlength) { flag++; search[t]= i-qlength;//flag存放的是每一次匹配到的字符的首位置 t++; } } return flag; } Search[]数组存放子串出现的位置.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在大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

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

课程设计论文主体.

第1章绪论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目前,数字钟的功能越来越强,并且有多种专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供选择.本设计采用74LS90,带有译码器的数码管和适当的门电路构成,可实现对时,分,秒等时间信息的采集和较时功能地实现. 设计一个数字计时器,可以完成00:00:00 到23:59:59 的计时功能,并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具有快速校时,快速校分功能. 能进行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分另由六个数码管实现时分秒的计时. 通过Multisim 软件平台,设计含小时,分钟,秒钟显示功能的数字时钟。 数字钟被广泛用于个人家庭,车站, 码头、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运用超过老式钟表, 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本课题所设计的电子时钟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字钟。

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 数字钟是一个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 24 小时,显示满刻度为 23 时 59 分 59 秒,另外应有校时功能和报时功能。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可分为两部分,既主电路部分和扩展功能部分。 图2-1 数字电子钟框图 2.1 秒脉冲电路 脉冲发生器是数字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通常用晶体振荡器发出的脉冲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Hz的秒脉冲,按照电路如连接即可获得秒脉冲,秒脉冲电路如下图。

(完整版)JavaWeb毕业课程设计

JavaWeb 课程设计题目: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计091—3 学号: 作者:刘丹凤 指导老师:贺秉庚 完成时间:2012年6月17日

目录 JavaWeb 课程设计 (1) 题目: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1) 一.课程设计目的 (4)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目标 (5) 三、系统设计 (6) 1、系统特点 (6) 2、功能设计 (6) 3、用户界面草图 (7) 4、页面迁移图 (9) 5、页面功能设计 (9) 四、数据库设计 (10) 1、数据库表 (10) 2、数据库操作图 (12) 五、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13) 1、程序目录结构图 (13) 2、数据库访问模块 (13) 3、共通Servlet的处理 (15) 4、登录模块 (22)

5、页面导航设计 (24) 5、客户资料维护模块 (26) 6、客户来电信息模块 (33) 7、客户回访信息模块 (35) 8、客户重要信息提示模块 (36) 六、对本系统开发的思考总结 (39) 七、对软件开发方法的体会 (39) 八、自主创新声明 (40) 九、致谢 (40)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 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Java Web 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与实例》是为教育技术 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 生掌握基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和设计的流程及相关的技术 技能。本课程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 织原则和现有实验条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 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开发和设计Web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方法和

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 第一节井筒 第二节大巷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 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 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分析

第一章前言 一、设计的目的 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 1、二 1 煤层 二 1 煤层位于组下部,矿区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上 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 9 石灰岩7.24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 1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 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顶板:二 1 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 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组L 7~8 石灰岩。 2、煤质 (1)、物理性质 二 1煤层物理性质:二 1 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 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中南大学 《过程控制仪表》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液位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专业班级 设计日期 201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意义 (3) 1.3课程设计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二章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 (3)

2.1设计内容及要求 (3)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4) 第三章实验内容及调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4) 3.1实验目的 (4) 3.2实验内容 (5) 3.2.1流量单闭环控制系统 (5) 3.2.2流量比值控制系统 (6) 3.3实验调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 (7) 第四章液位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9) 4.1液位控制系统在工业上的应用 (9) 4.2液位控制系统变送器以及开关阀的选择 (10) 4.3控制算法 (11) 4.4系统控制主机的选择 (11) 4.5系统的硬件设计(单纯的逻辑控制) (13) 4.5.1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图 (13) 4.5.2 I/O接口的分配 (13) 4.5.3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I/O设备 (14) 4.5.2 控制系统硬件介绍 (14)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6) 5.1系统软件设计1(单纯的逻辑控制) (16) 5.1.1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 (16) 5.1.2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17) 5.1.3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梯形图 (19) 5.2系统控制的程序 (20) 5.3 加入PID控制的指令的软件程序 (20) 5.3.1PID控制系统梯形图 (21) 5.3.2PID控制系统的指令: (24) 第六章收获、体会和建议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一序言 (3) 二零件的分析,确定生产类型 (4) 1、零件设计要求 (4) 2、零件分析 (4) 2.1.零件的作用 (4)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3、确定生产类型 (5) 三确定毛坯 (6) 1、确定毛坯种类 (6) 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6) 四工艺规程设计 (8) 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1.1.粗基准的选择 (8) 1.2.精基准的选择 (8)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 2.1.A端面 (9) 2.2.Φ22花键底孔 (9) 2.3.8 mm 槽的D端面 (9) 2.4.8 mm槽 (9) 2.5.18 mm槽 (9) 2.6.花键孔 (9) 2.7.两处倒角 (10) 3、制定工艺路线 (10) 3.1.工艺路线方案一 (10) 3.2.工艺路线方案二 (10)

3.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11) 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1) 4.1.确定毛坯 (11) 4.2.确定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2) 4.3.各加工表面的工艺路线 (14) 5、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15) 5.1.工序Ⅰ端面A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5.2.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6) 5.3.工序Ⅱ钻—扩孔Φ22mm (18) 5.4.工序Ⅲ端面D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 5.5.工序Ⅳ槽8mm的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1) 5.6.工序Ⅴ槽18mm的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3) 5.7.工序Ⅶ拉花键孔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五夹具设计 (26) 1、问题的提出 (26) 2、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26)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26) 2.3.定位误差分析 (27) 3、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27) 六设计感想与体会 (31) 主要参考文献 (32)

(完整版)混凝土配合比毕业课程设计

目录 一、课程设计要求与任务分 配 (02) 1.1、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02) 1.2、原材料情况 (02) 1.3、任务与组员任务分配 (03) 二、C4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与计 算 (03) 三、C4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结 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及拌合物性能测 试 (10) 4.1、C4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试配配合比设计及其

结果 (11) 4.2、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处理及配合比的确定 (15) 5.1、7d抗压强度测试 (15) 5.2、28d抗压强度测试 (17) 5.3、配合比的调整和确定 (18) 六、课程设计小结 (2) 6.1、数据分析 (20) 6.2、误差分析 (20) 6.3、心得体

会 (21) 七、设计依据………………………………………………………… (22)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任务分配 1.1、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4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190±30 mm,而且2 。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1.2、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48.4MPa,ρ =3.10(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c B、细骨料:①长江砂M x=1.0,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420kgm3,含泥量1.4%; ②歌乐山机制砂M x=3.1,ρs2=2.70(gcm3),堆积密 度1610kgm3,石粉含量11.0%(MB值1.2); C、粗骨料:①歌乐山石灰岩碎石5~25mm,ρg=2.67(gcm3), 堆积密度1710kgm3,压碎指标8.2%,含泥量0.8%;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学校 机器人课程设计名称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气3 姓名谢士强 学号107301336 指导教师宋佳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第二章硬件设计 (3) 2.1 结构设计 (3) 2.2电机驱动 (4) 2.3 传感器 (5) 2.3.1光强传感器 (5) 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6) 2.4硬件搭建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8) 3.1 步态设计 (8) 3.1.1步态分析: (8) 3.1.2程序逻辑图: (9) 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10) 第四章总结 (12) 第五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汽车制造,医疗领域,如远程协助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军事领域,如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科研勘探领域,如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也可 以是仿其他生物的,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能够灵活行进,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机械构型设计,并用实训套件搭建实物。 2、基于实训套件选定满足功能要求的传感器; 3、设计追光策略及运动步态; 4、用NorthStar设计完整的机器人追光程序;

PLC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摘要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如堵车问题,城 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 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交叉口混合交通流中 的相互影响或彼此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合理的设置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系统,帮助疏导交通流,从而有效的减少交通阻塞等问题,并为行人的安全 提供强有力地保障。 现在,城市的红绿灯基本上都是程序控制,在实际使用中采用可编程序 控制器( PLC)控制占很大比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PLC 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的优点。 本设计介绍了应用 PLC 实现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要求分析,对 PLC 控制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的实用性,利用 PLC 对十字路口交通灯进行模拟控制,从而能够对真正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

1概述 1.1 引言 当今,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一技术在 19 世纪就已出现了。 1858 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1868 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它由红绿两以旋转式方形玻璃提灯 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1918 年,又出现了带控制的红绿灯和红外线红绿灯。带控制的红绿灯,一种是把压力探测器安在地下, 车辆一接近红灯便变为绿灯;另一种是用扩音器来启动红绿灯,司机遇红 灯时按一下嗽叭,就使红灯变为绿灯。红外线红绿灯当行人踏上对压力敏 感的路面时,它就能察觉到有人要过马路。红外光束能把信号灯的红灯延 长一段时间,推迟汽车放行,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 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左右转弯车辆都必须让合法地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横道的行人优先通行。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MIS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2010 届)
柳忆文化创意公司订单跟踪信息系统
题目
的分析与设计

管理工程系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06091312
学号
06091471
学生
王巍铮
指导教师
叶波
完成日期
2010 年 5 月 27 日
页脚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柳忆文化创意公司订单跟 踪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 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页脚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 级
06091312
学生
王巍铮
指导教师
叶波
学号
一、题目
柳忆文化创意公司订单跟踪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06091471
二、容和要求(理、工科类:包括需达到的技术指标、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图纸和
说明书等;经管类:包括实习期间应收集的实际材料、论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规定阅读
的文献等)
1、查阅和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
2、通过对柳忆文化创意公司的调研,收集订单跟踪系统的资料和数据;
3、分析公司订单跟踪系统的实际需求,绘制现行订单跟踪系统流程图,并在此
基础上绘制数据流程图,整理出数据字典;
4、撰写论文,通过指导老师审核,定稿;
5、准备论文答辩。
页脚

给水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设计任务与内容第一章一、设计任务及使用资料、设计题目13/d d=50000m 水厂课程设计;水厂日处理量为 2、设计任务与内容水厂课程设计的给排水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有: 复习和理解课程讲授的内容;1() (2)理论初步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3)训练设计与制图的基础技能;(、设计说明3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本课程设计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思想和工程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提高运算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本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二张。二、供水水质及水压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水厂出厂水压为0.38MPa0.25MPa 取水工程第二章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和净水工程两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一级泵房水源自动加药设备取水头自流管 清水池配水池沉淀池普通快滤池絮凝池 二级泵房一、取水原则及构筑物 (1)、给水水原的选择原则 设计中水原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原则; 1 所选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卫生防护。 2 所选水源可使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3 所选水源具有施工条件; (2)、取水构筑物选型 根据所确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岸坡,河床的形状,河水含砂量分布,冰冻与漂浮物,取水量及安全度等因素确定选用河床式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形式。 河床式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特点: 1 在非洪水期利用自流管取得河心较好的水,而在洪水期利用集水井上的进水孔取得上层水质较好的水; 2 比单用自流管进水安全可靠; 3 集水井设于河岸上,可不受水流冲刷河冰凌的影响; 4 进水头部升入河床,检修和清洗方便; 冬季保温,防冻条件比岸边好;5 2 二、取水泵站(一级泵站)、选泵(1)(三用一备)12sh-13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选择水泵的型号和数量,选用四台3,考虑到远期的-93-4H=36.4-29.5m 的水泵。电动机型号:流量Q=612-900mJQ/h扬程23量流用10sh-19A泵,所以选用一台Q=423.5mH=26m/h扬程的水发展所以选3册。,各泵的具体参数见给排水设计手册第Q=324-576m11/h扬程H=35.5-25m,管径2.0m/sL=3m。出水管流速为吸水管的流速为1.15m/s,管径为DN450mm,。吸水管选用铸铁管,压水管选用钢管。分别采用两条吸水管和两条L=627mmDN350mm,压水管。0.94m/s ,流速为的钢筋混凝土管,L=231.5m自流管选用d=500mm 、泵房布置2)(水泵机组的排列是泵房布置的重要内容,它决定泵防建筑面积的大小,机组的间距以不能妨碍操作和维修的需要为原则。;A=2.04m1 水泵凸出部分到墙的净距1;=3m(包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 Z Z Z Z 学院 专业名称 Z Z Z Z Z 学生姓名 Z Z Z 学生学号 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 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0++=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和穿频率Wx。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3)、确定根轨迹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夹角为,交点为:。且: k=0,1,2······n-m-1; ; 则:、、;。 4)、确定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在(-1,0)、(,)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该区域必是根轨迹;在(-2.-1)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该区域不是根轨迹。 5)、确定根轨迹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坐标d是以下方程的解: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 专业班级:姓名:课程名称: 摘要:开始…………(全文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5cm、下2.4cm、左2.7cm、右2.0cm,装订线在左侧0.5cm的位置,页眉1.5cm,页脚1.6cm。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关键词:课程知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个体建构 正文开始………… 正文的文章结构为:标题 (汉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置顶,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换行后书写一级标题“1”(汉字为小三号黑体,左起顶格;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另换行后书写二级标题“1.1.”(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两个汉字)。正文的题序层次不宜太多,标题不可以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1.吸附法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数字、英文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7]。 1.1污水处理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 2.萃取法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15℃~25℃(ABCDEF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