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试卷(一)

1、神经元之间靠(D)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2、大脑的基本单位是( D)。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3、(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4、“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A)。

A、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敏捷制造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5、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6、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称之为(A)。

A、蝴蝶效应

B、牛鞭效应

C、首因效应

D、鲶鱼效应

7、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D)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精确农业

B、科技农业

C、现代农业

D、新型农业

8、(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9、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图灵奖

B、图腾奖

C、冯.偌依曼奖

D、灵图奖

10、进化是(D)的结果。

A、环境选择

B、自然选择

C、自然规律

D、优胜劣汰

11、(A)“三系配套法”主要指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12、21世纪前期,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及国家财政尚不能强有力地支持农业。这一切决定了未来二、三十年国家对农业的最大需求是实现(A)

A、生产安全保障

B、国防安全保障

C、食物安全保证

D、人口安全保障

13、前不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获得了高纯度可燃冰实物样品。这一消息激起人们对这种未来替代能源的强烈关注。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B)。

A、甲醇

B、天然气水合物

C、乙醇

D、石蜡

14、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B)的参与举足轻重,知识要变成资本,没有它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只有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才能实现“才”与“财”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创造的财富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A、国家政策

B、金融

C、企业创新

D、科研院所改革

15、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写是(B)。

A、ibs

B、iso

C、cad

D、iec

16、一纳米等于(C)米。

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17、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18、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19、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渴望在宇宙空间得到。对宇宙空间的资源的了解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C)。

A、矿山资源

B、土地资源

C、轨道资源

D、天然能源

20、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D)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21、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C)

A、人才

B、科技

C、创新

D、知识

22、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服务于市场经济。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就必须(A)。

A、明确产权关系

B、明确责任

C、加强立法

D、加强奖励

23、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24、神经元之间靠(D)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25、对科技人员、关键的管理人员,要持股。中高层人员要有期权,有期股。要激励员工不断将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企业,这属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D)。

A、知识的获取

B、知识的共享

C、知识的创新

D、知识的激励

试卷(二)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氟氯氢

D. 氟气

2.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 图灵

B. 冯.诺依曼

C. 哈林顿

D. 克林顿

3.大脑的(B )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 功能性

B. 可塑性

C. 语言性

D. 记忆性

4.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 白色家电

B. 黑色家电

C. 家用电器

D. 洗衣机

5.纳米科技是指在(C )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 1-10纳米

B. 1-50纳米

C. 1-100纳米

D. 1-150纳米

6.神经元之间靠(A )进行交流。

A. 动作电位

B. 树突

C. 细胞核

D. 突触

7.一纳米等于(C)米。

A. 10的-7次方

B. 10的-8次方

C. 10的-9次方

D. 10的-10次方

8.纳米是(A )单位

A. 长度

B. 重量

C. 质量

D. 速度

9.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 神经元

B. 树突

C. 细胞核

D. 突触

10.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A )

A. 人才

B. 科技

C. 创新

D. 知识

11.(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 物质

B. 科学

C. 物质与科学

D. 物质与生命科学

12.利用(B )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 组织干细胞

B. 胚胎干细胞

C. 基因

D. 功能基因组

13.(B)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 基因组

B. 基因

C. DNA

D. 蛋白质

14.(A)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 精益生产

B. 准时生产

C. 虚拟制造

D. 敏捷制造

15.、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

A. 基因组

B. 基因

C. DNA

D. 蛋白质

16.(A )的进展将为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以及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 信息技术

B. 生物技术

C. 科学技术

D. 科技创新

17.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 基因组

B. 基因

C. DNA

D. 染色体

18.(D)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 生物学

B. 信息科学

C. 生命科学

D. 生物信息学

19.(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 科学技术

B. 先进思想

C. 文化知识

D. 知识技术

20.1901年德国科学家(B )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 爱因斯坦

B. 伦琴

C. 魏格纳

D. 牛顿

21.创新的关键是(C ),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 聪明才智

B. 技术规划

C. 人才

D. 先进观念

22.技术创新的(A )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 综合性

B. 创造性

C. 创新性

D. 市场连续性

23.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

A. 六指症

B. 夜盲症

C. 短指症

D. 白化症

24.“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A)。

A.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 敏捷制造系统

C.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5.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 节能

B. 核能

C. 新能源

D. 可再生能源

26.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C)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27.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

A. 技术创新

B. 科技创新

C. 理论创新

D. 文化创新

28.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A)

A. 1996

B. 1997

C. 1998

D. 1999

29.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C )。

A. 遗传图

B. 物理图

C. 序列图

D. 基因图

30.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B )

A. 多媒体

B. 家电

C. 电子商务

D. 互联网

试卷(三)

一、A型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当前医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c )。

A. 保健意识缺乏

B. 药品研发速度慢

C. 老年人口增加

D.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2.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渴望在宇宙空间得到。对宇宙空间的资源的了解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c)。

A. 矿山资源

B. 土地资源

C. 轨道资源

D. 天然能源

3.(d)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健康、丰富。

A. 新生活

B. 新概念

C. 新文化

D. 科学技术

4.人民健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a )。

A. 农业

B. 工业

C. 服务业

D. 农业和工业

5.虚拟制造是指在(b )上制造的能力。

A. 机器

B. 计算机

C. 图纸

D. 模拟器

6.航天系统的核心是(a )。

A. 航天器

B. 运载工具

C. 航天发射场

D. 地面测控网

7.(d)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 精益生产

B. 准时生产

C. 虚拟制造

D. 敏捷制造

8.(a ),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A. 2000年6月26日

B. 2001年2月12日

C. 2001年8月26日

D. 2003年4月14日

9.对科技人员、关键的管理人员,要持股。中高层人员要有期权,有期股。要激励员工不断将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企业,这属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d )。

A. 知识的获取

B. 知识的共享

C. 知识的创新

D. 知识的激励

10.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所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资源相结合的经营的体系是(a)。

A.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B. 知识管理

C. 企业的宗旨

D. 企业的组织结构

11.(d )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 有机半导体

B. 有机超导体

C. 导电高聚物

D. 分子器件

12.(b )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A. 科学技术

B. 空间技术

C. 飞行技术

D. 宇宙探险

13.(c)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 生态承载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经济

D. 生态伦理

14.目前能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有(b )

A. 美、英、法、俄

B. 美、俄、法、中

C. 中、美、日、俄

D. 中、美、德、俄

15.除了结构材料外,具有光、点、磁性质的(c),对光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高速发展,将起着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分子材料

D. 高分子材料

16.如果公司依靠隐形知识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那么在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上应该选择(c )

A. 经济管理模式

B. 人才化的管理模式

C. 编码化的管理模式

D. 创新化的管理模式

17.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a)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 精确农业

B. 科技农业

C. 现代农业

D. 新型农业

18.现代军事指挥系统包括指挥、控制、通讯、情报和计算机,简称(d)

A. CI

B. C2I

C. C3I

D. C4I

19.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外的激烈竞争。全社会都应支持和关注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b ),为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A. 科教兴农

B. 双重绿色

C. 基因克隆

D.杂交

20.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a )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A. 转基因技术

B. 培育抗虫作物

C. 利用害虫的天敌

D. 综合防治

21.可用于获取气象、海洋、环境、资源等各种信息的航天器是(b)。

A. 通信卫星

B. 遥感卫星

C. 同步卫星

D. 导航定位卫星

22.(c)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A. 社会进步

B. 生产的发展

C. 人文精神

D. 社会和谐

23.“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A)。

A.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 敏捷制造系统

C.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4.(b )是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器。

A. 科学技术

B. 信息技术

C. 电子技术

D. 生产技术

25.下列不属于高技术战争基本特点的是(c )。

A. 侦察立体化

B. 打击精细化

C. 全球合作化

D. 保护综合化

26.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加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首先就要注意培养(A)的人才。

A. 文理兼通

B. 复合型

C. 创新型

D. 专业型

27.21世纪前期,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及国家财政尚不能强有力地支持农业。这一切决定了未来

二、三十年国家对农业的最大需求是实现(c)

A. 生产安全保障

B. 国防安全保障

C. 食物安全保证

D. 人口安全保障

28.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称之为(a)。

A. 蝴蝶效应

B. 牛鞭效应

C. 首因效应

D. 鲶鱼效应

29.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B)的参与举足轻重,知识要变成资本,没有它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只有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才能实现“才”与“财”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创造的财富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A. 国家政策

B. 金融

C. 企业创新

D. 科研院所改革

30.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调整创造和利用知识成果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激励知识创新,保护成果,加快知识成果推广运用的制度,其核心是(c)。

A. 《合同法》

B. 《宪法》

C. 《知识产权法》

D. 《民法》

31.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服务于市场经济。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就必须(a)。

A. 明确产权关系

B. 明确责任

C. 加强立法

D. 加强奖励

试卷(四)

一、单选题:

1.(B)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A 科学技术B. 空间技术C. 飞行技术D. 宇宙探险

2.(B )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 基因组

B. 基因

C. DNA

D. 蛋白质

3.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 ),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 图灵奖

B. 图腾奖

C. 冯.偌依曼奖

D. 灵图奖

4.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 )为单位。

A. 基因组

B. 基因

C. DNA

D. 染色体

5.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

A. 基因组

B. 基因

C. DNA

D. 蛋白质

6.(D )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 生物学

B. 信息科学

C. 生命科学

D. 生物信息学

7.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 神经元

B. 树突

C. 细胞核

D. 突触

8.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 组织干细胞

B. 胚胎干细胞

C. 基因

D. 功能基因组

9.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 )机。

A. 101

B. 102

C. 103

D. 104

10.(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 物质

B. 科学

C. 物质与科学

D. 物质与生命科学

11.技术创新的(A )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 综合性

B. 创造性

C. 创新性

D. 市场连续性

12.水利发电是水能的一种主要利用形式,水利发电的技术包括多方面,三峡水电站是属于(B )水利发电技术。

A. 引水式发电

B. 坝式发电

C. 混合式发电

D. 抽水续能式发电

13.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 )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 白色家电

B. 黑色家电

C. 家用电器

D. 洗衣机

14.(A )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 科学技术

B. 先进思想

C. 文化知识

D. 知识技术

15.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A)

A. 1996

B. 1997

C. 1998

D. 1999

16.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C )。

A. 遗传图

B. 物理图

C. 序列图

D. 基因图

17.大脑的(B )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 功能性

B. 可塑性

C. 语言性

D. 记忆性

18.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C)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19.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

A. 技术创新

B. 科技创新

C. 理论创新

D. 文化创新

20. 1901年德国科学家(B )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 爱因斯坦

B. 伦琴

C. 魏格纳

D. 牛顿

21.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氟氯氢

D. 氟气

22.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 节能

B. 核能

C. 新能源

D. 可再生能源

23. 纳米是(A )单位

A. 长度

B. 重量

C. 质量

D. 速度

24. 创新的关键是(C ),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 聪明才智

B. 技术规划

C. 人才

D. 先进观念

25. 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C )

A. 人才

B. 科技

C. 创新

D. 知识

26. 一纳米等于(C )米。

A. 10的-7次方

B. 10的-8次方

C. 10的-9次方

D. 10的-10次方

27. 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 1-10纳米

B. 1-50纳米

C. 1-100纳米

D. 1-150纳米

28. 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 )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 细胞生物学

B. 微生物学

C. 基因工程

D. 遗传学

29. “(A )三系配套法”主要指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 信息技术

B. 生物技术

C. 科学技术

D. 科技创新

30.(A )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 生态承载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经济

D. 生态伦理

31. 我国是在(A )签署同意《海洋法公约》。

A. 82年12月10日

B. 82年12月11日

C. 82年12月12日

D. 82年12月13日

32. (D)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 有机半导体

B. 有机超导体

C. 导电高聚物

D. 分子器件

33. (D)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健康、丰富。

A. 新生活

B. 新概念

C. 新文化

D. 科学技术

34. 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称之为(A)。

A. 蝴蝶效应

B. 牛鞭效应

C. 首因效应

D. 鲶鱼效应

35. 航天系统的核心是(A)。

A. 航天器

B. 运载工具

C. 航天发射场

D. 地面测控网

36.专属经济区是指在沿海国家和岛屿,(C)海里范围内享有对自然资源及其勘探开发的主权和权益,同时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A. 50

B. 100

C. 200

D. 300

37. 对科技人员、关键的管理人员,要持股。中高层人员要有期权,有期股。要激励员工不断将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企业,这属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D)。

A. 知识的获取

B. 知识的共享

C. 知识的创新

D. 知识的激励

38.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外的激烈竞争。全社会都应支持和关注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B),为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A. 科教兴农

B. 双重绿色

C. 基因克隆

D. 杂交

39. 下列不属于高技术战争基本特点的是(C )。

A. 侦察立体化

B. 打击精细化

C. 全球合作化

D. 保护综合化

40. 如果公司依靠隐形知识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那么在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上应该选择(B)

A. 经济管理模式

B. 人才化的管理模式

C. 编码化的管理模式

D. 创新化的管理模式

41. 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渴望在宇宙空间得到。对宇宙空间的资源的了解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C )。

A. 矿山资源

B. 土地资源

C. 轨道资源

D. 天然能源

42.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写是(B)。

A. IBS

B. ISO

C. CAD

D. IEC

43.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C )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 精确农业

B. 科技农业

C. 现代农业

D. 新型农业

44. 当前医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C )。

A. 保健意识缺乏

B. 药品研发速度慢

C. 老年人口增加

D.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45.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调整创造和利用知识成果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激励知识创新,保护成果,加快知识成果推广运用的制度,其核心是(C)。

A. 《合同法》

B. 《宪法》

C. 《知识产权法》

D. 《民法》

46. 酸雨是指PH值小于(B)的雨水、冻雨、雪、雷、露和雾等大气降水。

A. 5.4

B. 5.6

C. 5.5

D. 5.7

47. 人民健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A)。

A. 农业

B. 工业

C. 服务业

D. 农业和工业

48. 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A)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A. 转基因技术

B. 培育抗虫作物

C. 利用害虫的天敌

D. 综合防治

49.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 图灵

B. 冯.诺依曼

C. 哈林顿

D. 克林顿

试卷(五)

1.1901年德国科学家(b)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 爱因斯坦

B. 伦琴

C.魏格纳

D. 牛顿

2.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 综合性

B.创造性

C. 创新性

D. 市场连续性

3.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 1-10纳米

B. 1-50纳米

C. 1-100纳米

D. 1-150纳米

4.生命信息的存储单位是(c),生命信息从它到蛋白质的流动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A. 基因组

B.基因

C. DNA

D.蛋白质

5.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 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 理论创新

D. 文化创新

6.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称之为(a)。

A. 蝴蝶效应

B.牛鞭效应

C. 首因效应

D. 鲶鱼效应

7.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渴望在宇宙空间得到。对宇宙空间的资源的了解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c)。

A. 矿山资源

B.土地资源

C. 轨道资源

D. 天然能源

8.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 基因组

B.基因

C. DNA

D.染色体

9.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加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首先就要注意培养(a)的人才。

A. 文理兼通

B.复合型

C. 创新型

D. 专业型

10.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a)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 精确农业

B.科技农业

C. 现代农业

D. 新型农业

11.(b)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A. 科学技术

B.空间技术

C. 飞行技术

D. 宇宙探险

12.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b)的参与举足轻重,知识要变成资本,没有它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只有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才能实现“才”与“财”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创造的财富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A. 国家政策

B.金融

C. 企业创新

D. 科研院所改革

13.(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 物质

B.科学

C. 物质与科学

D. 物质与生命科学

14.大脑的(b)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 功能性

B.可塑性

C. 语言性

D. 记忆性

15.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 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 基因工程

D. 遗传学

16.(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 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 文化知识

D. 知识技术

17.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 图灵奖

B.图腾奖

C. 冯.偌依曼奖

D. 灵图奖

18.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服务于市场经济。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就必须(a)。

A. 明确产权关系

B.明确责任

C. 加强立法

D. 加强奖励

19.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 六指症

B.夜盲症

C. 短指症

D. 白化症

20.(b)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 基因组

B.基因

C. DNA

D.蛋白质

2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调整创造和利用知识成果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激励知识创新,

保护成果,加快知识成果推广运用的制度,其核心是(c)。

A. 《合同法》

B. 《宪法》

C. 《知识产权法》

D. 《民法》

22.16、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A. 基因组

B.基因

C. DNA

D.蛋白质

23.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c)

A. 1996

B. 1997

C. 1998

D. 1999

24.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c)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25.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 101

B. 102

C. 103

D. 104

26.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b)

A. 多媒体

B.家电

C. 电子商务

D. 互联网

27.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 聪明才智

B. 技术规划

C. 人才

D. 先进观念

28.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a)

A. 人才

B. 科技

C. 创新

D. 知识

29.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 组织干细胞

B. 胚胎干细胞

C. 基因

D. 功能基因组

30.进化是(b)的结果。

A. 环境选择

B. 自然选择

C. 自然规律

D. 优胜劣汰

世界科技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科技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 在科技馆规划设计之前,客观地了解世界上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正确理解科技馆的性质和特点,对科技馆的正确定位和实现较高的质量和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为区别传统意义上的、众所周知的科技工业博物馆,本文称要讨论的为现代意义的科技馆,简称科技馆,国外也有叫科学中心等名称的。 研究现代意义科技馆,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它的由来,再比较客观地了解一下它的现状,然后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科学推测其发展趋势。 一、科技馆的由来 关于科技馆的由来,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教育家和科学家在教育思想改革中创造出来的,另一种是为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 (一)科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改革中创新出科技馆 从时间上看,最早具备现代意义科技馆特点的应算法国巴黎发现宫,它建于1937年。当时法国巴黎承办了一次万国博览会,即现在的世博会。政府为此投资兴建了一批建筑,其中包括漂亮的大宫和小宫。博览会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让-佩兰策划了一个叫“技术中的艺术”的展览,并在大宫展出,后不断改造、扩充,发展成为现在的发现宫形式。 是什么使让?佩兰产生建发现宫的想法呢?据说,是他与一位英国朋友、也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讨论时说,不应把科学活动局限在科学家范围,应把科学加以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要设置一些公共场所,在这里通过科学表演向观众介绍生活中的科学,体现科学与公众的关系。他认为,多数公众对高深的科学原理并不感兴趣,也不可能理解,因此只告诉他们应用即可。他还说,发现宫反映的不是高技术,而是让平民百姓了解最基本的科学。连基本的科学都不懂,怎么可能了解高新技术呢?在此先不讨论这种观点是否准确,但应该承认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道出了科普的一般意义和大众教育的某些基本特点。 正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发现宫开始尝试展出一些基础科学内容。最初的形式有些象老师辅导的科学实验,后来逐渐地采取不用老师辅导而由观众自己进行的实验和演示,即现在的常设展览教育形式。要特别强调,发现宫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象传统科技工业博物馆那样的收藏品的科技馆。 (二)为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 谈到科技馆常使人联想到自然博物馆和工业技术博物馆这类科技工业博物馆。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把自然界本身产生的动、植物的标本、化石等收藏起来,进行陈列和研究。出现了如1753年建成的伦敦大英自然博物馆等自然博物馆。 在科技逐渐发达起来后,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后,人们把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较为复杂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收藏起来,进行陈列。出现了如1820年建成的德国柏林国家技术博物馆和1857年建成的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等工业技术博物馆。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学设计 一、本章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 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关于“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教材侧重于现代生命科学的成就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介绍生命科学在21世纪将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包括正在研究的课题,如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环境保护等,也有至今未解之谜。强调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与健康的重大影响。 引导学生放眼看世界,自己体会和思考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高一)的同学。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生物的基本知识,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得生物学基础。对于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学生而言,生命科学史的介绍和研究成果的简介是他们接触到的生命科学的第一课,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带着兴趣走进生命科学这门学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生命科学史的内容比较枯燥,涉及到一些时间、人物、研究成果的记忆性知识,单纯的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会采用一些图片资料、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介绍中,因为涉及到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学知识,因此我会在课前将这些知识作一定的简化处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通俗的语言给学生介绍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研成果。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回眸历史 展望未来”践行梦想 砥砺前行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投稿作品 践行梦想砥砺前行 最美的风景既是在曾经,也是在将来,有一种相遇,既是在路上,也是在心里。回眸历史,我们备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昂扬。 如果说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每一次相识都是一次知心的交谈,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完美的等待,那么我愿意将我所有的青春年华投入在你的怀抱。“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怀揣这样的梦想我们已经走在了前行的路上。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南昌起义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从浙江南湖上的一叶轻舟起程,闯过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剥开了黑暗,为960平方米上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党的正确领导及其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革命实践使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真正具有全国意义。八一南昌起义“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八一”建军节的形成使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现如今,江西经济、政治、社会的巨大发展成就,广大党员干部与我们一起说着美丽的期盼,一起奔跑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以及建设良好精神风貌的部署正在逐步实现着。江西广大干部群众们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积极作为、建功立业,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传承了先辈的红

色基因,开创了江西发展的新气象。我省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样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成绩显著,全省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上都有着质的飞跃。科技方面,我省积极建设科研机构,吸纳高学历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教育方面,我省健全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文化方面,我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各种形式的文化机构,在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卫生方面,我省大力普及了卫生事业,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使居民医疗得到保障;在体育方面,我省修建了现代化的体育馆,建立了体育科研所、运动学校,提倡全民健身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保障上,我省完善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制度,全面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现今的江西,是发展中的江西,是进步中的江西。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相信在今后江西定将更加繁荣,更加富裕。 在光阴的转角处与梦想相逢,纵使光阴会老去,我们的未来激情依旧。约时光对酌,与你淡品春秋,诉说一纸情怀。相约轮回的中国人,让我们怀揣着同样繁荣富强的梦想,一同奋发向上,奔赴更美好地明天!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一)汇总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2015年07月06日0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为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从本期“观察”版起将陆续推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系列专版。今日刊发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白春礼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

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每天人们都在享受着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惊叹着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时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产物,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须对这一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也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假借科学的名义进行伪装,以迷惑人们。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通过教科书、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对目前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科技发展历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受知识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响对伴随高科技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负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对迷信活动也见得较少,了解不多。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资料搜集和辨析能力,教师可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询答案,解除心中的迷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深刻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反对迷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说教将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应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手段,如做实验、小辩论、讲故事、看录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使正确的科学观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设计思路 在本课设计中,首先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都力图从学生生活中来,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使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更易让学生接受。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正确利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发展趋势_赵国屏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8日/第005版 观察 “会聚”范式与转化型研究 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国屏 生命科学的发展必然带来生物产业的革新。在我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关键时刻,生命科学也迎来了研究范式的转型和研发平台的创新。在这样的历史关头,认识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调整未来的战略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会聚”范式推动对生物复杂系统和生命复杂过程运动规律的研究从“定性观察描述”发展为“定量检测解析”乃至向“预测编程”和“调控再造”的跃升,由此带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革命。 随着各类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研究范式阶段。20世纪中叶,基于一系列生命分子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第一范式阶段。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一系列“组学”研究的成功,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第二范式阶段。最近20年来,高通量低成本的新一代组学技术、单分子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以及与数理科学“定量概念”、工程科学“设计概念”、合成化学“合成认识概念”等思路和策略的进一步交叉融合,生命科学开启了以系统化、定量化和工程化为特征的“多学科会聚”研究范式,为更深入系统地认识生命、更精准有效地改造生物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基因组与表型组结合,大尺度、跨物种宏观进化研究与物种内微观进化规律探索的结合,有望从整合和系统生物学角度解析动植物分化发育等复杂性状的成因,为人类疾病防治、动植物经济性状改良和功能仿生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对植物基因与基因组的冗余性及相关遗传多样性、以光合作用为主要特征的生理与代谢以及生长发育调控和环境互作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为生命复杂体系的解析、农林业与生态环保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研究细胞内超大复合体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是在原子水平阐明生命机器运转机制、破解生命奥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创新药物研制的基础;探索细胞活动的分子运动及信号转导规律,是揭示细胞“生老病死”调控机制的关键,也是认识生命复杂系统与过程的重要节点。 脑科学与数理、信息等学科领域的结合,正在催生脑—机交互技术,有望描绘人脑活动图谱和工作机理,揭开意识起源之谜,极大带动人工智能、复杂网络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促进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疾病防治策略的进步。 合成生物学的出现,引入了“自下而上”系统设计、模块合成、定量测试的工程化研究概念;开发了对基因组“解读、书写、编辑和重构”的使能技术和相关平台,为探索生命起源进化之谜、解析生命分子结构功能提供了通过“人工合成”认识“自然复杂体系”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策略。 其次,转化型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创新的主要平台,由此决定生物产业在生物技术“会聚”研发工程化理念指导下高效率、广覆盖的发展趋势。 转化型研究将促进科研成果从“单向技术转让”的传统产业转化模式转变为生物科技源头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的“双向互动高效发展”新模式。它以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问题为目标,开展“会聚”工程化研究,将科学知识与创新技术高效率地向多种应用领域转化,涵盖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健康、资源环境、食品安全和公共安保等诸多问题,孕育和催生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一、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密集程度的增加,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费用的迅速下降。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互联网,移动电话与卫星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储存方面,储存容量将稳定增长,集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微机电系统技术对未来全球通讯系统的发展将可能有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网络化与计算机对未来的教育(远程教育)、经济(如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趋势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每一项设备或用具中都安装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是互联的,因此可以设想一个人在外面可以控制他的家用设备。 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也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与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是有生命物质的工业应 用技术,用于制造食物、药品或其他产品。生物技术中包括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人类应用发酵技术制造酱油,醋及酒等传统产品。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则可以广泛地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人类基因组 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直接引发了基因革命的新冲击波。基因革命在21世纪有望通过改 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影响未来能源结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甲烷)所造成的全球气温的升高。长期能源战略侧重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纳米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柔性生产正以全球规模兴起。柔性生产系统不仅具有硬件生产系统的特征,更主要的是具有软件组织系统的特征。 三、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学科间、门类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普遍现象;科学技术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全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脑与神经系统,地球系统等都是多元化、多层次、综合的复杂大系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理论与方法、应用目标与转化形式等均呈现多样化特征。在21世纪,科学技术有能力逐渐攻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难题。

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十二课《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每天人们都在享受 着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惊叹着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时因为科技的 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产物,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性。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须对这一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和 了解。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也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假借科学的 名义进行伪装,以迷惑人们。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 意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通过教科书、电视、 电脑等各种媒体对目前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科技发展历 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受知识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响对伴随高科技发展 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负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对迷信 活动也见得较少,了解不多。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 资料搜集和辨析能力,教师可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询答案,解除心中 的迷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回眸、展望科技 发展历程,深刻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科 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反对迷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 学的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说教将教师的观点强 加于学生身上,应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 的手段,如做实验、小辩论、讲故事、看录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 找答案,使正确的科学观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设计思路 在本课设计中,首先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都力 图从学生生活中来,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使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更易 让学生接受。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活 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 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正确利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 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 意识。初步形成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能从科学家身上感 受到优良品质,初步形成积极的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辨证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在 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3)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4)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导力量 (4)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 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4)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 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5)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 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5)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5)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5)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重要的因素 (6)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6)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7) 3.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从此一个全新的篇章。但相比电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 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详细]

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详细] 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国家又陆续实施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技术开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等。[详细] 随着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也开始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科技界自发进行的、探索试点的阶段进入到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的全面展开的阶段。 经济发展要求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固有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脱节,技术转移的环节严重受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很快反映到研究课题中来,科研成果也不能很快应用到生产中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过多过死,不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活力,也抑制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详细]

CC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_廖建国

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1月/3日/第B10版 低碳技术 CC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廖建国 编者按:CCS(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CO2削减技术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主要应用于石油开发和电力行业,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很少。但是CCS技术已开始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其中钢铁行业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因为炼铁厂生产规模大,能回收大量CO2,在减排量上取得显著效应,所以说,CCS技术是钢铁行业大幅削减CO2排放量的首选之策,从而入选本报2012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本版将对CCS技术做一具体介绍,以为我国CCS 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借鉴。 1 CCS技术概况 CCS就是把从发电厂和炼铁厂等固定排放源产生的CO2分离回收后,输送到储存层,压入地下进行储存,从而抑制CO2向大气排放的技术。 1.1 CO2分离回收工艺 CO2分离回收工艺就是把从发生源产生的CO2分离回收的工艺。降低回收时的能耗和回收成本是CCS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因此,对低能耗、低成本的分离回收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为提高CO2的浓度,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改进燃烧和氧化工艺,提高CO2浓度的氧燃烧法,即用氧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和氧化;另一种是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膜分离和深冷分离等方法对产生的CO2进行分离回收。应选择的技术因发生气体的CO2分压、气体所含杂质和要求的CO2纯度等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吸收法时,在CO2分压低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化学吸收法,当CO2分压升高时,最好采用物理吸收法。 1.2输送工艺 输送工艺就是把分离回收的CO2输送到储存层的工艺,有管道输送工艺、气罐输送工艺和运输车输送工艺。采用管道输送工艺时,要将回收的CO2进行脱水、加压,然后送入管道。国外一般是将液态的CO2在10MPa以上的压力下进行管道输送。在北美,每年由自然源和人为发生源产生的CO2量在3000万t以上,通过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6200km长的管道进行输送。另外,在欧洲天然气管网很完善,易将天然气管网作为输送CO2的手段。另一方面,如果输送距离远,管道输送的成本会增大,因此在不得不输送到远距离的储存层时,最好采用运输车输送。日本陆地管道的敷设成本高,且缺乏大规模天然气管网输送的经验,因此最好选择运输车输送的方法。采用运输车输送时,需先将CO2进行加压、冷却,变成液体状态后再输送。 1.3 CO,地下储存工艺 CO2地下储存工艺就是把CO2压入地下空间进行封闭储存的技术工艺。因此,储存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储存CO2用的空间”、“防止CO2泄漏的密封层”和“密封的地质结构”。作为“储存CO2用的空间”,最好是选择多孔质、具有渗透性的岩石层,如后面要介绍的堆积层;作为“防止CO2泄漏的密封层”,可选择空隙率和渗透率低的页岩或泥岩等;作为“密封的地质结构”,必须选择在储存层的上部具有密封层(冠岩)的地质结构,如拱形结构(背斜结构)等。另外,为增加CO2的储存量,最好缩小CO2的占地体积。因此,必须将CO2在超临界状态(体积小)下压入地下,满足这种要求的储存层深度应在800m以上。 满足这种储存条件的场所是堆积盆地。所谓堆积盆地是指泥、砂、火山喷出物堆积的厚地层。作为储存层有油田及气田、煤层以及地下深处盐水层(含水层)。 油田和气田:堆积层中作为生物起源的有机物经长时间堆积演变成石油或天然气,油田和气田

生命科学发展与展望

生命科学发展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 巴德年 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医学,长期以来的任务是防病治病。可是,从现在开始,医学的任务将主要是维护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个范围内,过去医学所面临的是病人,现在医学将面对的是整个人群,以前的医学都在医院里,而现在在欧洲、北美,有半数的医生已经离开了医院,他们在社区,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指导老百姓的保健、医疗,更重要的是在指导那里的人们如何正确的生活。我们国家当今还有97%的医生在医院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生将也要逐渐走向社会,走入人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医生资源配置,也必然要发生变化。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概念,就是通往急诊室的快速、绿色通道。建设急诊快速、绿色的通道是完全必要的。方便就医的观念就是未来的方向。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了《脑死亡法》的执行,脑死亡以后,器官组织、细胞,由于有循环的支持还在活着。如果这位死人生前有很好的风格,提出把脏器献给其他人,就可以做肾脏、肝脏的移植。 人类基因组基本完成以后,对医学的影响很大,还将发生更深刻的影响。很多基因疾病,也可以通过生活改善、环境改善来防治。现在一提药就是化合物,不久的将来,药品不仅是化合物,蛋白质可以是药,基因可以是药,细胞可以是药,甚至某些组织和器官也可以是药。正因为这样,以后的药审,首先审查的不再是药理、毒理、临床,而首先是伦理,进行所有一切之前先要有伦理审查。为什么讲这个?因为,基因要变成药物,或者将来组织器官一旦成为药物,首先是允许不允许。 回顾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可以展望21世纪生命科学作为先导学科的前景。 50年代:1953年4月,《Nature》发表了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共同研究的成果-­­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此模型的建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打开了“生命之谜”的大门,改变了生物学在整个科学中的地位,同时还给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被称之为是“生物学的革命”。 1953年NATURE 60年代:1965年9月15日报道,我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获得成功。这是在控索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一次突破。它突破了

21世纪科技发展展望

21 21世纪 科技发展展望 ●路甬祥 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 和高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时代,人类将更加深入和完善 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科学认识,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理想社会。 信息革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人的创造能力可以预见,随着量子电子、光量子技术和纳米科技的进展,微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结构、功能和规模将取得新的革命性的进展。计算机结构和功能将向着微型化、超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人机界面将更为友好。新的科学方法与应用软件将帮助人们突破语言文字屏障,实现即时的虚拟现实,为全球化虚拟制造、服务、流通、研究与发展、终身学习和娱乐提供新的平台。通过信息科技与物质科技、生命科技乃至与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分子设计、材料设计、虚拟实验、生物信息、数字地球、数字宇宙和数字生态等新的科学技术分支将得到发展,并表现出巨大的创新潜力。 继续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为人类控制自身、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新的福音21世纪初,人类、水稻等一些重要物种的全基因图谱和测序工作将要完成,随着后基因组计划的推进,将导致医药保健和农业产业新的革命。对于人脑和神经系统分子发育和工作机制的深入研究,将逐步揭示脑和认知过程的奥秘,促进认知科学、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并可能为人的智力开发和计算机科学带来新的突破。生物信息科技的发展将为生命体的发育、遗传的调控,对机体疾病的诊断、调控与康复,对脑与神经的发育与修复乃至认知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分子遗传与分子生态学的进展将提示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动植物间的互相依存与相互作用 的分子机制,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新的科学根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得到系统诠释,蛋白质分子设计及生命物质的目标合成技术将日趋成熟,蛋白质工程将成为新兴产业。以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食物、健康和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上成为支柱性技术和产业,其成果不仅成为人们获取高品质、多样化食物的来源,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可再生和环境友好材料的主要手段。 进一步掌握物质和能量清洁、高效和转化的规律,从而获得取之不竭的新型材料以及能源和资源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将向具有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及环境相协调化特征的方向发展。由于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材料,必须提高现有材料性能、节约资源及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的研究是必由之路,从而将受到更大的重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结构材料或是功能材料,将更多地通过计算机辅助,从微观到宏观实现分子成分设计、空间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材料的开发与生产逐步摆脱以经验为主的局面。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材料的性能将会大幅度提高,资源与能源消耗不断下降,污染受到有效的控制。在下世纪,燃煤高效联合循环技 术将得到进一步采用,运行安全、高效、清洁的核能技术将取得新的突破,潮汐发电、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优质、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效率将大幅度提高,水力与地热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有效利用。下个世纪,人类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海水中氢同位素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将有可能得到工业化应用,人类将以最理想的方式解决地球上对能量的需求。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微细加工的新变革加工精度将从微米发展到纳米量级,原子、分子、量子器件的工业化制备将变为现实。制造技术将从传统的工厂、车间的屋顶下走出来。以信息、工艺与管理的计算机集成为特征,以社会生产要素与市场行销和服务相结合的虚拟工厂将形成全球制造体系新的特点。由于当代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功能性产品将被功能艺术性产品所代替,大批量、同造型的产品将被多品种、小批量,甚至单件定制的所替代。制造业的全盘自动化将被以人为核心、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机一体化智能制造系统所代替。未来的制造业将全面进入柔性、智能、敏捷、精益、绿色、艺术化、全球化的先进制造新时代。 专题报道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社会化和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高技术不断渗透、软件备受重视、技术与科学共鸣、军导时代走向终结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2.3社会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已从较分散的少数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愈来愈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其二,科研条件和资金投入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其三,科技工作领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