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年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内燃机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内燃机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内燃机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内燃机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三节内燃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能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从老师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烧开后,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在试管内膨胀对,从而将塞子冲起,实现了内

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案】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有、、、等。其中是最常见的热机。

3、燃料在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4、内燃机的种类有机和机。

5、理解两个名词概念。

(1)什么叫一个冲程;(2)什么叫一个工作循环。

6、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2)、通过汽油机模型,结合自学,小组相互协作探讨认识汽油机

①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知道名称的同时,要能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观看汽油机的模型,结合书本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向运动,门打开,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上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 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i寸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牛一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軽度叫做湿度 「牛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吋靠的 「牛丙[应该用温度计测显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

了解电路全章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摩擦起电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重点); 2. 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难点); 3.了解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重点); 4. 知道验电器作业及其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 2、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用准备好的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请你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 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观察课本图两图,结合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①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②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为什么?。 ③将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如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得出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⑤象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 2、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实验(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②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③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④得出结论: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各自所显示的电性, 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电荷,并把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 为;可用_______表示。把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可用 ______表示。 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若两个物体 ①相互相互排斥:则物体带 ②相互吸引:则物体 知识点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近代科学进一步揭示出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带,核外电子带。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的。本来是中性的原子, 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的时候,它的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 电荷,它就显示出带电荷;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 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显示出带电荷。不同物质原子核束 缚电子的本领是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 会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就 带电。所以,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 的 说明 ①不同材料制作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会起电 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知识点四、验电器 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构 造; 2.验电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菏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 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5、验电器是否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能。根据两片金属箔张角的大小。

内燃机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

内燃机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 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 新课引入 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3.〈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4.〈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反、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上、验电器。 【教学设计】 目标导入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1、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观察课本图,结合“自主学习”的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4、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讨论的结果是: 5、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___________的现象。 6、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7、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8,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是怎样带上电的。 引导拓展 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怎样用验电器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怎样用验电器检验带电体的电性? 检测巩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 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 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 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 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 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 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 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 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 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 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 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 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 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 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 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 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 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 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我们用

201x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内燃机学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内燃机学案(新版)沪科版 【目标导学】: 1. 初步认识发动机的作用 , 知道热机的概念 , 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 能用文字或口头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重点导引】: 1. 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各个冲程 2.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 【课前导问】: 1. 改变物体内能的二种方式是什么? 2. 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塞子迅速冲出管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水 蒸气的___________转化为塞子的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例子你认为做功是实现能量______的一种方式。 【课堂导学】: 一、通过自学课本P45页内容,完成以下几个认识: 1.热机是把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什么是内燃机,除了内燃机以外还有什么类型的热机? 二、汽油机 1、汽油机有哪些部件构成? 汽油机的构造 火花塞 气缸 进气门 活塞连杆 排气门 曲轴 2、活塞在气缸内做一次单向运动(即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汽缸的另一端),叫___________

3、汽油机的工作循环依次包括哪些? 4、请完成以下的填空 进气门开 关排气门开 关 活塞的运 动 曲轴的运 动 能量的转化 吸气冲程关向下半周 压缩冲程关关向周能→能做功冲程关关向周能→能排气冲程关向周 联系(1)每个工作循环飞轮转周,完成个做功冲程 (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第三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辅冲程不但不做功,还要消耗机械能 (3)做功冲程为其他三个冲程提供能量,其他三个冲程为第三冲程做功提供基础 (4)依靠的惯性完成吸气、压缩、排气冲程 (5)启动需要借助外力. 三、柴油机 1、 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及工作过程比较 不同点 汽油机柴油机构造 吸气冲程吸进的物质 压缩冲程末汽缸内的温度较高更高点火方式 做功冲程燃气的压强较大更大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 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一、磁是什么 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

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 (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 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一、电能的产生 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雪

霜冰 云、雾露 1、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2、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二、探究新知 (一)物态变化 太阳照射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云是液体小水滴或固体小冰晶。 水循环示意图 迷你实验室----水之旅 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 人造“雨” 物态变化 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

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a、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b、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c、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与沸点。 d、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与沸点。 e、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一、奇妙的水 1.世界上70%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大部分的水储存在海 洋里和南北极的冰山上。 2.水是循环着的:高山上的水低处的水 海洋天空高山 3.水存在的形式:水蒸气、液态水、冰、雪、雾、云、 雨、霜、露、冰雹。 二、水之旅 1.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冰、雪、霜、冰雹 液态:水、雾、云、雨、露 气态:水蒸气 2.三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物体存在的其他状态:等离子体、超固态、中子态。 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1)晶体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内部原子 的排列无规则。 2)熔化(melting):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熔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45℃读作; 0℃读作。 5、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使用。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五、教学板书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定义: 单位:

内能与热机全章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13.1 温度与内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了解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热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引入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一、内能 1、 ①什么是物体的内能?②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③内能和机械能一样吗?④物体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⑤物体的内能会为零吗? 演示: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热水,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组织同学讨论“怎样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2、实验探究 探究1 P24如图12—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 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 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 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了。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 铁丝内能的改变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实验再次说明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探究2 观察分析图065和图066中的现象,思考使图 中物体温度升高的原因。 生活事例说明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提出问题:铁锅热得烫手,棉被晒得暖乎乎,它们是靠什么途径改变物的内能的? 4、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三、热量: 1、概念 ①什么是热量?用什么符号表示?②热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了)热量是多少? 引导拓展 1、坐滑滑梯臀部会有灼热的感觉。 2、冬天手冷时,你会怎样做?(双手搓搓,或烤火) 检测巩固 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2、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就是________,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将能量向_______传递,直至各物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套教案】 【篇二: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教案】 第六章欧姆定律 ●本章概述 本章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会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章内容中大部分的知识需要经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才能获得,在每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还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密切合作的协作精神.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六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电压1课时 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课时 第三节电阻1课时 第四节欧姆定律 2课时 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课时 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8章 第3节

第3节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物理现象,描述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介绍我国远距离输电概况,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2.高压触电的种类及其防护方法. 【难点】 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高压输电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0-171,完成以下问题: 1.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2.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工厂或居民用电. 【合作探究】 演示一家庭用电的电压是220 V,然而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通常都有几百千伏.1.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 答:为了减少电能损失. 2.电能损失原理是什么? 答:设输电电流为I,输电线电阻为R,则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P损=I2R.输电线上损

失的电压为U损=IR.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减小电能损失呢? 答:有两个途径来减少输电损失,一个途径是减小输电线上的电阻R,另一个途径是减 ,在P一定时,增大输电电压可减小输电电流. 小输电电流.再由P=UI可得I=P U 目前我国常用的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110 kV、220 kV、330 kV,输电干线采用500 kV的超高压,西北电网达到750 kV. 4.是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 答:不是.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要求越高,建设费用越高. 5. 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是怎样供工厂或居民使用的? 答: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工厂或居民用电. 【教师点拨】 整个输电过程需要先升压再降压,这里需要用到变压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它只能改变交流电不能改变直流电. 【跟进训练】 对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远距离输电输送的是直流电 B.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损失 C.高压线路上的电压可以随意升高 D.输电线上的电阻越大,则电能损失越小 知识点二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1-172,完成以下问题: 1.当高压带电体与人、动物和建筑物等物体距离较近时会产生放电现象,使人和动物触电,称电弧触电.所以,高压输电线都架得很高. 2.若高压输电线不慎断裂,一端落到地上,在地面上以落地点为中心的区域内会形成很高的电压,这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人和动物进入此区域会发生触电事故.3.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合作探究】 探究用电器为会么不能直接使用高压呢? 答:高压电的绝缘防护要求很高,直接供给家用电器十分不安全.人靠近高压带电体,

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

- 1 - §11从水之旅谈起 §11-1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曲线和沸腾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冰熔化、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2)演示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云、雨、雪冰雹的形成,让学生知道水的“旅行”过程。(4)学生分组实验: (5)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课本图11—7和图11—8所示的现象出现?教师

- 2 -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后讲述: 地球上有水,为我们创造了生命,水汇集起来形成了江河湖海,在地球上形成了很多壮丽景观,我们的工农业生产需要用水,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离不开水,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水。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下列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交流中进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回味并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领略到人与水的亲近,体会水的奇妙,使学生们热爱大自然,对并对自然界中水表现出的种种奇妙现象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①谈自己对水的感受(谈玩雪、戏水、躲雨、游山玩水时对水的感受)。 ②谈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水。 ③谈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评价,然后讲述: 同学们刚才谈到自然界中的云、雨、雪等,它们都是水。水千变万化,它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转化成露、雾、霜等。接下来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揭开水的万千变化之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探究水是怎样变化的。 (做课本图11—5 人造“雨”的演示实验)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内燃机 同步练习 (含解析)

课时作业(八)13.3《内燃机》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2·宜昌中考)下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 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 2.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3.四冲程的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的次数是( ) A.3次 B.2次 C.1次 D.4次 4.汽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如图为汽车的四冲程汽油机气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乙丙甲丁 B.甲丁乙丙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5.当拖拉机的柴油机出现故障而使转速急剧增加,正常 操作已经不能使它停转(这种故障叫“飞车”)时,下列 应急措施中可行的是( ) A.捂住进气口 B.立即找一个隔热的东西捂住排气口 C.脚踏刹车板,同时手拉制动器 D.让它空转,等油全部耗完自动停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6.(2012·德州中考)内燃机有四个工作冲程,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冲程,活塞下降时,燃 气内能(选填“减少”或“增加”)。 7.(2012·兰州中考)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压强,温 度。 8.在热机里,通常汽油机的效率比柴油机的效率要(选填“高”或“低”);飞机通常用汽油机是因为;一些重型运输工具,如轮船、火车、大型载重汽车的内燃机使用的是。 三、简答题(6分) 9.在公路上有一辆小汽车和一台拖拉机发生故障,经检查都是因为蓄电池坏了,不能启动。有人认为,只要把它们推动以后,汽车和拖拉机都能正常启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9章 第3节

第3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了解现代电信网络,知道光纤是光载信息传递的有效形式. 【过程与方法】 加强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用所学知识去体验生活中的高科技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 信息高速公路由光纤铺就的,光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光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86-187,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互不干扰. 2.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光信号的器件.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由于内外层的折射本领不一样,光在其中传播时就不会跑到外层了. 【合作探究】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 2.“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答:光纤.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答:能量更集中,损失少;传输信息量更大;光纤不是金属,抗腐蚀.

4.光纤传播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答:容量极大、能耗极少、抗腐蚀、抗干扰、通信质量高. 5.光纤是怎样传输信号的? 答:如图所示,光导纤维中的激光是以不断反射的形式向前曲折传播的,因此光缆可以不沿直线铺设. 【教师点拨】 光纤是传播光信号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小信号衰减,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跟进训练】 光在光纤中传播的路径是(B) A.沿直线传播 B.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C.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知识点二现代电信网络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87-188,完成以下问题: 现代通信由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构成.移动通信的基地台是按蜂窝的构造布局的,大大增加了无线电覆盖的有效面积,减少了转接信息的基地台数量.【合作探究】 1.现代电信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 答:现代电信网络由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组成,具有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2.什么是卫星通信?有何特点? 答: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靠微波传递信息的.目前用来转发信号的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站来说是呈静止状态的地球同步卫星.用3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

九年级物理 13.5测量电压教案 沪科版

初三 1-8 物理 一一 &13.5测量电压新课 知识与技能:⒈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⒉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索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电压的作用、单位及换算,电压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及对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的理解及分析电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自主探究,分组实验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三节,5号、7号电池各一节,纽扣电池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 学生用器材:1号干电池三节,小灯泡两只,5号、7号电池各一节,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纽扣电池一个,学生用电流表。

一、电压 演示:教师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在示教板上串成最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然后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①提出问题:为什么电路此时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②上节课引入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这节课我们 还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电流的形成。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 (图096)。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③提问: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 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右管呢? 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流动? ④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归纳。 水压(又叫水位差)是使水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⑤教师利用电脑设计程序(如图097)表示水流动的动 态过程。 如果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使A处 的水总比B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压 ,于是水管内有持续的水流。 抽水机提供→水压形成→水流。 ⑥指导学生看图098所示的电路(示教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 教师讲解:电源正极聚集大量的正电荷,在电源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而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提供→电压形成→电流。 板书: 1、电压 ⑦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几种常见的电 二、电压表 ①教师展示电压表,说明是用来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是V。与电流表盘对比不同点。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电压表使用说明”和观察电压表,总结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读数方法。 ③让学生看课本图13—45,然后完成相应练习题。 读数方法:①明确所使用电压表的量程;②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③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