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呼唤语文教学中的诗性回归

呼唤语文教学中的诗性回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3037031.html,

呼唤语文教学中的诗性回归

作者:傅佳思

来源:《学园》2013年第36期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标一般都是背诵古诗、理解诗意及诗的意境等,而诗的意

境理解恰恰是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词】诗词语文教学诗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89-01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国人。唐宋时期,诗歌文化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涌现出诸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伟大诗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精神遗产,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此丰富的诗歌文化,对它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学的传承,更应是文化底蕴的传承。可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对它们重视不够,诗歌教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显得应试性极强而诗性不足。而今,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寻求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语文的人文价值又被逐渐重视起来,鉴于此,我们也应呼唤语文教学中诗性的回归。

一反复吟咏,品味“情味”

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进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度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诗词教学本就应多一些诵读,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千百年来,诗歌是凭借着浓浓的“情味”,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以说,“以情动人”是诗歌最擅长、最独到、最重要的特征,品味诗歌中的“情味”,也便成了鉴赏诗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启发联想,欣赏韵味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树阴浓夏日长”“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柳绿桃红、莺飞鸟鸣的情景,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的愉悦。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托物写志,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