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次相遇

多次相遇

多次相遇
多次相遇

多次相遇

1. 甲、乙二人在相距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每秒钟跑

2.8米,乙每秒钟跑2.2米。他们同时分别在直路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30分钟时,这段时间内相遇了多少次?

2. 甲、乙二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钟跑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钟跑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在直路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共相遇了多少次?

3. 甲、乙二人从相距5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不停的往返于两地之间散步,如果甲每分钟走75米,乙每分钟走90米,当两人第一次同时回到各自出发地时,甲走了多少米?

4. 甲、乙二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他们正好在出发点第五次相遇。此时,甲、乙二人共跑了多少圈?第一次相遇时跑得慢的人至少跑了多少米?

5. 甲、乙二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5,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200秒时两人第4次相遇。乙每秒钟比甲多跑了多少米?

6.两个学生在圆形跑道上同一点A出发,按相反方向跑步,速度分别为每秒5米和每秒7米,直到他们

在A点首次相遇时结束,那么他们开始运动到结束之前,在途中相遇多少次?

7.两个学生两个学生在圆形跑道上同一点A出发,按相反方向跑步,速度分别为每分钟300米和每分钟

420米,直到他们在A点首次相遇时结束,那么他们开始运动到结束之前,在途中相遇多少次?

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

乙车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4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多少千米?

9.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两地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

他们第四次相遇与第五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50米,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叫相遇)

10.甲、乙两人在A、B两地之间锻炼,甲从A地出发去B地,同时乙从B地出发去A地。甲散步,乙跑

步,10分钟相遇,相遇后经2分钟乙在途中追上甲,乙到达B地再立即返回,这样一直走下去,当甲到达B地时,乙追上甲几次?

小学奥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1-4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板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 =? 路程速度时间 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米,乙 300 3.5每秒钟跑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4 【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 【巩固】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一点A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五次相遇,已知每秒钟甲比乙多走0.1米,那么两人第五次相遇的地点与点A沿跑道上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 【例 2】甲、乙二人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如果二人的速度各增加1千米/时,那么相遇地点距前一次相遇地点1千米。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板块二、运用倍比关系解多次相遇问题 【例 3】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 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例 4】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 【例 5】如图,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 形场地的周长. 【巩固】 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A点,乙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C点第一次相遇,在D点第二次相遇.已知C离A有75米,D离B有55米,求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米?【巩固】如右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A点,乙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C点第一次相遇,在D点第二次相遇。已知C离A有80米,D离B有60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乙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电车

相遇追及(多次)、电车问题 一、知识地图 简单相遇追及 匀速直线行程多次相遇追及 (包括火车过桥) 发车间隔问题 多次相遇追及环形线路行程 (包括钟表问题) 二、基础知识 在历年“小升初”考试和各类小学奥数竞赛试题中,“行程问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小学奥数专题中的难点,“行程问题”经常作为一份试卷中的压轴难题出现,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在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今后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典型的相遇和追及 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的展开,比如我们遇到所有行程问题是围绕“? 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 这两组关系式中“路程和”或“路程差”实际上对应的是相遇或追及问题中的原始(初始)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理解。 (二)多次相遇追及 通过图示介绍直线上的相遇和追及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求相遇次数 2求相遇地点 3由相遇地点求全程 “线段示意图”和“折线示意图”是解行程问题特别是多次相遇问题的重要方法。 举个例子:假设A、B两地相距6000米,甲从A地出发在AB间往返运动,速度为6千米/小时,乙从B出发,在AB间往返运动,速度为4千米/小时。我们可以依次求出甲、乙每次到达A点或B点的时间。为了说明甲、乙在AB间相遇的规律,我们可以用“折线示意

图”来表示。 折线示意图能将整个行程过程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例如AD表示的是,甲从A地出发运动到B地的过程,其中D点对应的时间为1小时,表示甲第一次到达B点的时间为1小时,BF表示乙从B地出发到达A地的过程,F点对应的时间为1.5小时,表示乙第一次到达A 地的时间为1.5小时,AD与BF相交于C点,对应甲、乙的第一次相遇事件,同样的G点对应是甲、乙的第二次相遇事件。折线图只能直观的表示出相遇的次数和大致时间和地点,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还必须通过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我们能得出:甲、乙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6÷(6+4)=0.6(小时),即36分钟。相遇点距离B地0.6×4=2.4(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行程的路程总和等于两个AB长,所以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为72分钟。第二次相遇发生的时间为108分钟。 事实上,我们从折线示意图就能看出来,任意两次相邻的相遇事件的时间间隔都是72分钟,而每72分钟,甲乙两人运动的总路程都等于2个AB长,所以我们能得到如下推论:如果甲、乙是从线段两端出发,那么相邻的两次相遇事件的时间间隔都相等,并且第n 次相遇时,他俩行走路程和相当于(2n-1)个线段总长。同样的相邻两次的追及事件(速度快的追上速度慢的)发生的时间间隔都相等。第n次追及时,他俩行走路程差相当于(2n-1)个线段总长。 注意:如果甲、乙在线段的端点碰面,既可以算作相遇事件也可以算作追及事件,例如例子当中的E点,既是甲、乙的第三次相遇,也是甲第一次从后面追上乙。 (三)发车间隔问题 有关公共汽车与行人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这几个量:行人速度、汽车速度、前后相邻汽车间距、汽车发车时间间隔、相遇(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这些貌似不相关的数量之间隐含着很多数量关系: 1.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公共汽车的发车过程:从一辆汽车发车到下一辆汽车发车,经 过一个“汽车发车时间间隔”,所以当下一辆车发车的时候,前一辆车已经开走了 “一个汽车发车时间间隔”的时间,这个时间内前一辆车共行驶了“一个汽车发 车时间间隔”乘以“汽车速度”,之后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即距离保持为 “相邻汽车间距”,所以我们得到第一条公式: 2.与公共汽车发车过程类似的,如果行人和汽车相向(反向)行驶,那么从行人遇 到第一辆车到遇到第二辆车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相遇问题,所以有如下数量关系: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下册含答案第03讲_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第三讲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处理两个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本讲我们进一步学习过程更为复杂的三个对象之间的行程问题.本讲中画线段图非常重要,你还记得画行程图要注意什么吗? 例题1 有甲、乙、丙三个人,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50米.A 、B 两地相距2700米.甲从A 地,乙、丙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甲在与乙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丙相遇? 「分析」全程已知,三个人的速度也都已知,那么甲乙的相遇时间、甲丙的相遇时间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练习1 有冰冰、雪雪、霜霜三个人,冰冰每秒钟走4米,雪雪每秒钟走5米,霜霜每秒钟走6米.A 、B 两地相距990米.雪雪从A 地,霜霜、冰冰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雪雪与霜霜相遇之后多少秒又与冰冰相遇? 例题2 叮叮、咚咚两人开车从A 地,铛铛则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叮叮的速度为每小时70千米,铛铛的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出发3小时后,叮叮与铛铛相遇.又过了1小时,咚咚也与铛铛相遇.请问:咚咚的车速是多少? 「分析」请在图中把过程补全,并标出相应的数据,例如速度、时间、路程等.然后注意分析,看看哪个过程是可以计算的? 练习2 小春、小秋两人从A 地,小夏则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春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小夏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出发3小时后,小春与小夏相遇.又过了1小时,小秋也与小夏相遇.请问:小秋的速度是多少? A 地 B 地 叮叮 咚咚 铛铛

例题3 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2千米和每小时40千米,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到B 地去,出发6小时后,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又过了1小时,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请问:这辆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本题的运动过程和上题类似吗?请先把图补充完整,仍然是标出数据进行分析,看看哪个过程是可以计算的? 练习3 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60千米和每小时45千米,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到B 地去,出发7小时后,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又过了1小时,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请问:这辆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通过前面几道例题,同学们会发现解决多人多次的相遇与追及等更为复杂的行程问题,画线段图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我们不但要学会画图,还要学会看图.“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个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就像例题4中红色的那条线段,既可以看成甲、乙两车的路程差,也可以看成乙车与卡车的路程和.当运动过程趋于复杂时,尤其需要这种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题目中的条件. A 地 B 地 甲车卡车 乙车

两次相遇行程问题的解法

两次相遇行程问题的解法 在小学阶段关于行程的应用题是作为一种专项应用题出现的,简称“行程问题”。有一种“行程问题”中出现了第二次相遇(即两次相遇)的情况,较难理解。其实此类应题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解答起来也十分方便。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均立即按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B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由图中可知,甲、乙两车从同时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驶了3个全程,第一次相遇距A地80千米,说明行完一个全程时,甲行了8O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共行了3个全程,说明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共行了8×3=240(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来甲车实际行了一个全程多60千米,所以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 240-60=180(千米) 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均立即按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画出线段图: ~ 由图中可知,甲、乙两车从同时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驶了3个全程,第一次相遇距A地8O千米,说明行完一个全程时,甲行了8O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共行了3个全程。说明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车共行了:80×3=24O(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来甲车实际行了两个全程少60千米,所以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 (24O+6O)÷2=150(千米)

可见,解答两次相遇的行程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两次相遇共行三个全程,然后再根据题意抓住第一次相遇点与三个全程的关系即可解答出来。 例1 AB两城间有一条公路长2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甲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A 城到B城,乙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从B城到A城,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 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行了一个全程。然后甲乙两人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当小华和小明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这时甲乙共行了多少个小时呢可以用两城全长 的3倍除以甲乙速度和就可以了。 解:(1)甲乙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多少千米240×3=720(千米) (2)甲乙两人的速度和是多少45+35=80(千米) , (3)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720÷80=9(小时) (4)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35×9-240=75(千米) 答:9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75千米。 【边学边练】 AB两地相距119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并连续往返于甲、乙两地。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2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三次相遇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例2 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向而行,在离甲城85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又在离甲城35千米处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数学小学奥数系列3-1-3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山东省青岛市数学小学奥数系列3-1-3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 (共36题;共150分) 1. (5分) (2019六下·竞赛)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5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1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2. (5分) (2019六下·竞赛) 甲从A地出发前往B地,1小时后,乙、丙两人同时从B地出发前往A地,结果甲和丙相遇在C地,甲和乙相遇在D地.已知甲和乙的速度相同,丙的速度是乙的1.5倍,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20千米,C、D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0千米.求丙的速度. 3. (5分) (2019六下·竞赛) 小王的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6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30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4. (5分) (2019五下·惠山期末) 甲、乙两人沿400米环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320米/分,乙的速度是280米/分,经过几分钟甲第二次追上乙? 5. (5分) (2019六下·竞赛) 如图,、是一条道路的两端点,亮亮在点,明明在点,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在离点米的点第一次相遇.亮亮到达点后返回点,明明到达点后返回点,两人在离点米的点第二次相遇.整个过程中,两人各自的速度都保持不变.求、间的距离.要求写出关键的推理过程. 6. (5分) (2019六下·竞赛) 马路上有一辆车身长为米的公共汽车由东向西行驶,车速为每小时千米.马路一旁的人行道上有甲、乙两名年轻人正在练长跑,甲由东向西跑,乙由西向东跑.某一时刻,汽车追上了甲,秒钟后汽车离开了甲;半分钟之后,汽车遇到了迎面跑来的乙;又过了秒钟汽车离开了乙.问再过多少秒以后甲、乙两人相遇?

(完整word版)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问题经典练习

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一:直线上的相遇追及 相遇: 追及: 二、环形跑道上的相遇追及 三、时钟问题

四、比例解行程 五、s-t图初探 关键词: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 一、直线上相遇追及问题 (1)、中点相遇问题以及灵活使用公式解题 例题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下午放学时,小红从学校回家,每分钟走100米,同时,妈妈也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接小红,每分钟走120米,两人在距中点100米的地方相遇,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例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和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9米,5分钟后哥哥已经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例3:甲乙二人上午8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区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汽车因故障修车2小时,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问汽车是在离家底多元处修车的? 边讲边练:小王家离工厂3千米,她每天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上班,正好准时到工厂,有一天,他出发几分钟后,因遇到熟人停车2分钟,为了准时到厂,后面的露必须每分钟多行100米,求小王是在离工厂多远处路遇熟人的?

行程多次相遇问题

行程多次相遇问题——秒杀技巧 “多次相遇”问题有直线型和环型两种模型。相对来讲,直线型出题的模型更加复杂。环型只是单纯的周期问题。现在我们分开一一进行讲解。首先,来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 一、直线型 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 (一)两岸型 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 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 1 1 1 2 3 2 3 5 2

4 7 2 … … … n 2n-1 2 2、背面追及相遇 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我们可以观察,第一次背面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差是1个全程,第二次背面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差为3个全程。同样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单看每个人多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的2倍。依次类推,得: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1)S。 (二)单岸型 单岸型是两人同时从一端出发,与两岸型相似,单岸型也有迎面碰头相遇和背面追及相遇两种情况。 1、迎面碰头相遇: 如下图,假设甲、乙两人同时从A端出发,假设全程为3份,甲每分钟走2份,乙每分钟走4份,则甲乙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此时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再过1分钟,甲共走了4份,乙共走了8份,在b处迎面相遇,则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跟第一次相遇相同,依次类推,可得出:当第n次碰头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2、背面追及相遇 与迎面相遇相似,假设全程为3份,甲每分钟走1份,乙每分钟走7份,则第一次背面相遇在a处,2分钟后甲走了2份,乙走了14份,两人在b处相遇。第一次相遇,两人走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详解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板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例 1】 (难度等级 ※)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 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解析】 从开始到两人第十次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乙两人共跑的路程是操场周长的10倍,为300103000 ?=米,因为甲的速度为每秒钟跑3.5米,乙的速度为每秒钟跑4米,所以这段时间内甲共行了3.5300014003.54 ?=+米,也就是甲最后一次离开出发点继续行了200米,可知甲还需行300200100-=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巩固】 (难度等级 ※)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 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 【解析】 17 【巩固】 (难度等级 ※)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一点A 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五次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相遇,已知每秒钟甲比乙多走0.1米,那么两人第五次相遇的地点与点A沿跑道上的最短路程 是多少米? 【解析】176 二、运用倍比关系解多次相遇问题 【例2】(难度等级※※)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 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解析】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 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 +8=12(千米). 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 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 (千米). 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8÷8=1(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 8+8+16=32.所以这时是8点32分。 【例3】(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2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 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画线段示意图(实线表示甲车行进的路线,虚线表示乙车行进的路线):

解析行程问题—“多次相遇”

解析行程问题—“多次相遇” 行程问题是行测数学运算中必考题型。同时也是相对较难解决的一种题型。而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公式。这个基本公式中暗含着的正反比关系也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正因如此,比例思想是我们解决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其次,数形结合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即对于行程问题,最主要的是根据题干信息画出行程图,理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题。 行程问题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小的模块,比如:简单的相遇和追及、多次相遇问题、流水行船、时钟问题、牛吃草问题等等。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宋丽娜将对于比较难以掌握的多次相遇问题详细的阐述下其中蕴含的原理、公式及考题。 (1)最基本的多次相遇问题是指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同时相向而行,在第一次相遇后没停,继续向前走到打对方终点后返回再次相遇,如此循环往返的过程是多次相遇问题。 基本模型如下:从出发开始到 等等依次类推到第n次相遇。 在此运动过程中,基本规律如下: (1)从出发开始,到第n次相遇:每一次相遇会比前一次夺走2个全程;即:路程和具有的特点是1:2:2:2:……,含义是第一次走1个全程,第二次开始都增加2个全程; (2)由于二者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是不变的,故每次相遇所用时间和路程和成正比,若设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则第一次到第二次所用时间为2t,依次类推,每次相遇所用的时间关系也为1:2;2:2……,含义是第一次相遇用时间t,第二次开始相遇时间都会增加2t的时间; (3)各自所走路程也满足这个关系。设第一次相遇甲走路程为S0,则从第二次相遇开始甲走的路程会增加2S0,即关系式仍为1:2:2:2……。

计算迎面相遇和追及相遇次数的问题

计算迎面相遇和追及相遇次数的问题 高等有趣,值得一探 【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训练15分钟,甲每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甲运动员一共从乙运动员身边经过了多少次? 【解答】从身边经过,包括迎面和追上两种情况。 能迎面相遇【(81+89)×15+100】÷200,取整是13次。 第一次追上用100÷(89-81)=12.5分钟, 以后每次追上需要12.5×2=25分钟,显然15分钟只能追上一次。 因此经过13+1=14次。 如果甲乙从A,B两点出发,甲乙第n次迎面相遇时,路程和为全长的2n-1倍,而此时甲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的2n-1倍(乙也是如此)。 总结:若两人走的一个全程中甲走1份M米, 两人走3个全程中甲就走3份M米。 (含义是说,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实际就是走了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根据上面的公式,甲乙走了 2x2-1=3个全程,如果在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m米,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 就走了3个m米)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看一道例题。

湖中有A,B两岛,甲、乙二人都要在两岛间游一个来回。两人分别从A,B两岛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岛7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岛400米。问:两岛相距多远? 【解】从起点到第一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1个全长, 从起点到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3个全长, 此时甲走的路程也为第一次相遇地点的3倍。 画图可知,由3倍关系得到:A,B两岛的距离为 700×3-400=1700米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 2010-06-08 12:00:20 来源:网络资源进入论坛 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和小学四大杯赛四大题型之一(计算、数论、几何、行程)。具 体题型变化多样,形成10多种题型,都有各自相对独特的解题方法。现根据四大杯赛的 真题研究和主流教材将小题型总结如下,希望各位看过之后给予更加明确的分类。 一、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地(同地、异地)、向(同向、相向)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在杯赛中大量出现,约占80%左右。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画图(基本功)解答。由于只用到相遇追及的基 本公式即可解决,并且要就题论题,所以无法展开,但这是考试中最常碰到的,希望高手做更为细致的分类。 二、复杂相遇追及问题。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们能碰到 的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

行程问题之多次相遇问题奥数较难

“多次相遇问题”剖析 一、直线型 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 (一)两岸型 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 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 1 1 1 2 3 2 3 5 2 4 7 2 ……… n 2n-1 2 2、背面追及相遇 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 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我们可以观察,第一次背面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差是1个全程,第二次背面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差为3个全程。同样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单看每个人多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的2倍。依次类推,得: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1)S。 (二)单岸型 单岸型是两人同时从一端出发,与两岸型相似,单岸型也有迎面碰头相遇和背面追及相遇两种情况。 1、迎面碰头相遇:

行程问题答案及详解

关于行程问题 一、为什么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学不好? 1、行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行程问题每一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一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比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水行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水速无关等等。 2、行程问题要求学生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打个比方,比如数线段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行。一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生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行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乙两个人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学生对文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分析运动过程。还有的学生会用手指,用橡皮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自己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二、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九大题型: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 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 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⑹ 假设法:在速度发生变化、或提前(晚)出发等数值发生变化的的行程问题中,假设速度没变或时间统一,往往非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其有利于解决行程问题。 三、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奥数都只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有的甚至还达不到),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学生考取

五年级奥数.行程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 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 1. 两地相向出发: 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 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 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 第N次相遇,共走2N个全程; 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 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 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 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 【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 【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如果二人的速度各增加1千米/时,那么相遇地点距前一次相遇地点1千米。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 3】如图,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

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作者: ————————————————————————————————日期:

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教师:__________ 科目; 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专题知识点概述】 本讲包含两个知识点,一是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对象在固定的长度上不断地往返运动,他们之间相遇追及问题;二是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授课批注】 多人多次是行程中重点,而画图是多人多次的重点,划出一个好的示意图,就等于问题 已经解决三分之二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解题技巧。所以如何画图,如何画好图是行 程问题的关键,需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做题才能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一、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 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 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授课批注】 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米,以后每次都走2N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 。。。。。。。。。。。; 第N次相遇,共走2N个全程; 二、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

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 【重点难点解析】 1.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画图 2.多次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竞赛考点挖掘】 1.近两年来杯赛的热门考点 2.常常与数论结合出题 【习题精讲】 【例1】(难度级别※※) 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例2】(难度级别※※) 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例3】(难度级别※※)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电车)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电车)

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在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今后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典型的相遇和追及 所有行程问题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的展开,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这两组关系式中“路程和”或“路程差”实际上对应的是相遇或追及问题中的原始(初始)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理解。 追及问题B A 乙甲路程差(原始距离)B 相遇问题 乙甲 路程和(原始距离)

(二)多次相遇追及 通过图示介绍直线上的相遇和追及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求相遇次数 2求相遇地点 3由相遇地点求全程 “线段示意图”和“折线示意图”是解行程问题特别是多次相遇问题的重要方法。 举个例子:假设A、B两地相距6000米,甲从A地出发在AB间往返运动,速度为6千米/小时,乙从B出发,在AB间往返运动,速度为4千米/小时。我们可以依次求出甲、乙每次到达A点或B点的时间。为了说明甲、乙在AB间相遇的规律,我们可以用“折线示意图”来表示。

第四次相遇 第六次相遇 第五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第三次相遇 第一次相遇 折线示意图能将整个行程过程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例如AD表示的是,甲从A地出发运动到B地的过程,其中D点对应的时间为1小时,表示甲第一次到达B点的时间为1小时,BF表示乙从B地出发到达A地的过程,F 点对应的时间为1.5小时,表示乙第一次到达A地的时间为1.5小时,AD与BF相交于C点,对应甲、乙的第一次相遇事件,同样的G点对应是甲、乙的第二次相遇事件。折线图只能直观的表示出相遇的次数和大致时间和地点,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还必须通过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我们能得出:甲、乙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6÷(6+4)=0.6(小时),即36分钟。相遇点距离B地0.6×4=2.4(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行程的路

奥数 行程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 1. 两地相向出发: 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 ………………; 第N 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 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 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 ………………; 第N 次相遇,共走2N 个全程; 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知识框架 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 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 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 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精讲 【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 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 【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如果二人的速度各增加1千米/时,那么相遇地点距前一次相遇地点1千米。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 3】如图,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 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巩固】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A点,乙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C点第一次相遇,在D点第二次相遇.已知C离A有75米,D离B有55 米,求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米?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详解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板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例1】(难度等级※)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 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 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解析】从开始到两人第十次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乙两人共跑的路程是操场周长的10 倍,为300 10 3000米,因为甲的速度为每秒钟跑 3.5 米,乙的速度为每秒钟跑 4 米,所以这段时间内甲共行了 3.5 3000 3.5 1400米,也就是甲最后一次离开出发点继续行了200 米,可知甲还需行 3.5 4 300 200 100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巩固】(难度等级※)甲乙两人在相距90 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 3 米,乙的速度是每秒 2 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 分钟内共相遇几次? 解析】17 巩固】(难度等级※)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一点 A 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五次相遇,已知每秒钟甲比乙多走0.1 米,那么两人第五次相遇的地点与点 A 沿跑道上的最短路程 是多少米?

解析】176 、运用倍比关系解多次相遇问题 例2】(难度等级※※)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 4 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 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解析】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 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8 =12(千米) 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 ÷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 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 ×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 (千米). 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8÷8=1(千米/分),爸爸骑行16 千米需要16分钟. 8+8+16=32.所以这时是8 点32 分。 例3】(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 A 地95 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 B 地25 千米处相遇.求A、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画线段示意图(实线表示甲车行进的路线,虚线表示乙车行进的路线): A、B 两地间距离,第二次相遇意味着两车共行了三个 可以发现第一次相遇意味着两车行了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