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发的期盼

白发的期盼

白发的期盼
白发的期盼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

唐江澎

师: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请拿出笔来,注意记录,我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播放录音1(略)

师:请哪位同学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说。

生1:我听到的是一位年老的教师,她的老伴去世了——

师:采访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教师?

生1:年老的教师。

师:“年老的教师”具体吗?

生1:退休的老教师。

师:哪个大学退休的?

生1:北京大学。

师:姓什么?

生1:姓吴。

师:对,咱们把它说全面一点。

生1:她的老伴去世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她平时没有事就看看电视。爬山——

师:她平时是“看看电视,爬山”吗?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以什么为主?

生1:还有做做实验什么的。

师:到学校里去做实验。

生1:还有,她的报酬很少,两个女儿很少回来陪她。有个周末,她打电话给她的两个女儿,但是都没有人接。

师:你听到了很多,后边的内容我没要求回答。这个也要注意,按要求回答问题。是测试听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许多人常常答非所问,关键是没听清楚。好,请坐。——就这三个方面,还有哪个同学要作补充吗?

生2:这个老教师一个人住在一个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去学校做实验,等于给自己娱乐娱乐,玩一玩。她觉得不能每天都闲在家里,只看看电视、睡睡觉之类的。

师:好的。你在回答这一串问题的时候,如果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再稍微梳理一下,比方说,就人物身份而言,她是怎么样,这样会表达得更好。现在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个记者采访这样一段录音,想告诉我们什么?请概括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回答?

生2:我觉得,记者想告诉我们,让我们多关心老人。因为她在走的时候,还说,那个老人还在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师:非常好!引用了你听到的基本素材来说明记者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再把问题具体一下,你说,对吴老师来说,她的生活当中,最缺少的是什么?请引述你们听到的材料来回答。听清我的问题了吗?最后的那位男生把我刚才问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

生3:你刚才的问题是,“这位老人生活中最缺少什么?要用原话来引申。”

师:“用原话来引申”,我是提这样的问题吗?哪位同学把我刚才的问题再重述一下?你来试试,因为你离我比较近。

生4:是用录音里边所说的话来回答问题,我们所听到的。

师:对,用听到的那些素材来回答。同学们平时上课的时候,有这样的习惯吗?就是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你会把它记录下来?

众生:没有。

师:那你们课堂上会记些什么呢?老师黑板上写的东西?可要注意了,如果连老师课堂上问的问题都不清楚的话,那你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如果你听的是错的话,那么你接下来想的不就是错的吗?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众生:学会倾听。

师:不只在我今天这样的课上要“学会倾听”,我们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里面都需要做到。好,下面我们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这个老人,她最需要的是什么?请用你听到的素材来回答。

生5:我觉得她最需要的还是关爱,因为我听到:当她生病的时候,只有在生大病的时候,才打电话给她儿子,因为他在美国——

师:她儿子吗?

生5:不,她女儿。她女儿在美国,不知道情况,所以,她缺少的是关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师:她缺少谁的关爱?

生5:缺少子女的关爱。

师:你不能说子女就不关爱她呀,女儿不是给她定期寄钱回来吗?这个退休的教师,把寄回来的支票都怎么样啦!——撕掉了是吧?她说她缺钱吗?

生5:不缺钱。

师:我们概括一下,不缺钱,说明这位老人在什么上并不需要人们的关照?

生(众):物质上。

师:而缺少什么?

生(众):精神上的。

师: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和这位退休的教授差不多吧?给这些老人以物质上的帮助,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什么?

生(众):赡养老人。

师:对,“赡养老人”,非常好。但是,有没有注意到,老人,相当穷的老人,他们现在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

生(众):精神上的。

师:下面,我们再听一段很长的录音,听完以后,大家再来告诉我,这个“白发的期盼”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老人,他们期盼的是什么?我好像发现大家还是没有记我的问题啊,提笔,把问题记在笔记本里边。那边最后的那位同学,把我刚提的问题再读一遍。

生6:就是再听一段很长的录音,这段对话,告诉我们,这位年迈的老人,到底她……怎么说呢?

师:同桌帮一下忙,好吗?

生7:讲老人究竟期盼些什么?

师:对,这段录音,这段节目,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白发的老人,他们究竟期盼的是什么?明白了吧,请再大声地说一遍。(生复述)

(录音略)

师:我发现刚才听录音的过程中,好几位同学也非常动情。记者精心地为我们制作了这么长一段录音,她想告诉我们什么?还是请引述你听到的素材来加以回答,好吗?

生8:刚开始听到的是前面说的那个老人,他最后——

师:把我刚才问的问题再重复一遍,你就可以找到回答问题的基本话语形式。

生8:从这个录音中,作者想告诉我们老人的期盼究竟是什么。

师:这段录音,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头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老人的期盼究竟是什么?先回答头一个问题。

生8:老人的期盼——

师:先回答头一个问题。头一个是什么问题?

生8:我刚才没有听清楚。

师:就忘记了?看来我们确实需要学会倾听啊。好,哪位来回答。

生9: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录音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非常好。请大家把刚才这个问题再大声地重复一遍。

生(齐声):这个录音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我们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常常就是因为不知道老师要我们干什么,——同学们记好了吧,没记好的再补记好。我今天不用板书,这些问题也可以打在屏幕上,但我不这么做,是为了想“折磨”大家,明白吗?

生9:这段录音主要想告诉我们,当今社会老人的精神需求不可忽视。

师:“当今社会老人的精神需

求不可忽视。”你再引一些素材来说一下。

生9:许多老人在家里都会抱怨“太无聊”啊之类的。这个录音,第一个引用的例子就是有一个老人,他有许多孩子,但是都不在身边,他整个一星期下来,仅仅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在街上漫步的时候,别人问他几岁,他回答了,另外一句是别人送东西到他家门口,他说了声“谢谢”。

师:你听得太好了。那你告诉我,一个老人,一个礼拜讲了两句话,这个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典型的事迹,它突出地告诉我们,老年人怎么样?

生9:老人家需要我们的关怀。

师:那是另外一回事,它突出告诉我们,老年人精神的——

生9:缺乏,贫乏。

师:什么?“精神的贫乏”?那不一定的。他看看书什么的,他不贫乏。表现老人精神上的什么?

生9:失落。

师:失落?也不对。再找一个合适的词语。

生9:孤独。

师:是孤独,或者孤寂是吧?——极端地孤寂。感受到了吗?都说老人话多,但这个老人一个礼拜竟然只说了两句话。好,谁再给我把你听到的典型材料陈述出来,说明记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0:因为很多老人都对记者说他们很孤独,生活很郁闷,常常一个人流泪,生活孤孤单单的。

师:举一些例子,你这是概念。说你听到的那些素材。

生10:……没有。

师:没有?那么多典型的感人的例子你都没有听到吗?

生10:那个老人最后被车撞了。

师:老人被车撞了,它只是个意外,那不能说老人生活就一定非常孤单。一个精神不孤单的老人也可能被车撞了,这只是交通事故。——还是你说吧,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素材?

生11:听到了一首歌。

师: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对。

生11:那里主要讲到老人的期盼,再后面举了个姓高的老人的例子。

他每天跟鸟儿在一起,他很想他的孙子,但是孙子不能来看他。这个例子突出表现——

师:里边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到了没有。他是把——鸟——当——

生11:孙子。

师:这个老人的情况,我听了好像和你感觉不一样,他好像不是唉声叹气,他很快乐很高兴

的,说话的时候谈笑风生,你难道也觉得他很孤寂吗?

生11:我觉得他内心还是挺孤独的。

师:你竟然从他谈笑风生的话语底下听出了他内心的孤寂。你怎么听出来的?

生11:我觉得一个老人,表面上虽然谈笑风生,但他的内心,跟,将一个动物当作孙子,这表明他内心还是孤独的。

师:因为他内心太孤寂,需要排遣。他找到了一种方式,我们从这种方式上可以反过来看出他内心的孤寂。是这样吗?

生11:嗯。

师:录音里有一个数字大家听到了没有?我国已经到了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国老龄人口是多少,60岁以上的人是多少?

众生:一亿两千——

师:一亿两千六百万,数字很大吧?那就是说,我们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这么大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是什么?这就是这个作品要告诉人们的,他们的精神需求是不可忽视的。刚才一位同学已经说到了。好,我们再采回答第二个问题。老人,白发的期盼,他们最期盼的是什么?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回答。一起回答好不好,叫什么?

众生:精神赡养。

师:对,精神赡养。下面就要考考你们的听力了,什么叫精神赡养?你听到的专家的解释是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因为那个专家说得太快了,根本没有办法把它全部记录下来。你这会儿只能采取什么办法呢?用关键词记录它。

生12:嗯,那位专家说的好像就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师: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非常好。尽管他说的话和专家说的距离很大,但只是语言形式上距离很大,他把实质内容一下子抓住了。谁还能再把那话说得向专家靠拢靠拢?

生13:就是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师:回答得很好。

如果说我们刚才听第一段是从信息的角度上来让大家听了听基本的元素,那么,我们第二次听就已经让大家从内容的角度上对它们进行分析,加工,概括。现在请同学们再思考回答,你们刚才听到了摩托车的声音,听到了歌声,鸟叫声,这些在广播作品的表现形式里,被叫做音响效果。请想一想,加上了这些音效,和没加上——相对于我们平常阅读的纸面上的文字文本比,它们的表现力有什么不同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当一段话是我们阅读看到的,和是我们听觉听到的比较,它们的表现力有区别吗?好,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第三次听。大家先把文本看一看。

(投影生阅读略)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广播是怎么以声音形式来表现这段内容的。你听了以后,觉得和你的视力所及,有什么样的区别。请大家静心来听。这回是让你们感受一下两种不同文本形式的表现力有什么区别。

(录音略)

师: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这一段录音节目《白发的期盼》,曾获得亚洲广播的最高奖——亚广联广播节目奖。刚才听的过程当中,你的感受如何?和你阅读文本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我常常讲,我们这代人是听广播长大的一代,所以我对广播呢,情有独钟,在我编教材的时候,我就把广播作品也编到教材里来了。它实在太美妙了。看电视长大的一代人,你们感觉如何呢?

生13:我觉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吧。去听的话,会很注意地听;如果是书面语的话,有时候,眼睛是看着,但是思想会走神。

师:你是从接受两种信息的感受上来说的。我们想想,从这两种表现形式给你的感受上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13:我觉得听录音的话,语气很重要。

师:哦,语气、语调传达感情的因素变得更重要了。

生13:形象生动一点,可以加倍地增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那种气氛。

师:还有气氛也表现出来了。谁还有补充吗?

生14:当中还有很多刚才老师提到的音响效果,它更能体现当时的气氛,让人能更快地进入事件当中,使人有更深的体会。

师:注意看,这里有这样一个词“叹息声”,如果用文字写出来,会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一声长叹,一声轻叹,一声哀叹,独自叹息。大概写来写去就这么些吧?而我们刚才听到的那个中年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叹息声啊?悔之晚矣的那种叹息声。我们所写的那几个字能与它传达出来的情感相比吗?我们该写多少文字才能将这种东西说出来啊。声音是非常难以描写的一种东西,而广播作品,可以把这种难以描写出来的东西逼真地再现到你的耳际,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一个形象感、画面感,这就是它比之于其他的文字形式

所不可替代的一个优势。好,我把这个话题再补充一下问一点:刚才所听的这段当中,你觉得有哪个地方最能打动自己?

生15:我觉得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跟文字相比更准确细腻一些。能打动我的地方是那段音乐和那个中年人的叹息声,在这样的声音下,会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感受。

生16:让我最感动的是他讲述他爸爸在那个晚上,和他一个房间的时候,他爸爸唠叨到12点、1点,很晚了,他感到很累,实在是不想听下去,就有些责怪性的话。他爸爸还是想跟他交流,但是,他觉得很哆嗦,说了一句比较过分的话,说“你再这样的话,我就去别的房间了”。然后,他爸爸就不说了。这样,让老人很伤心。这位先生,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对这件事情非常的后悔,这是我印象最深的。

师:我知道,今天,我们的同学还想就另外的一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那就是想就白发的期待和老年人赡养的问题,来谈一些你的感受,但这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关心的问题。我想你们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间,已经对这些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下课后,可以在写作时把它们写出来。我们这节课,关键是解决一个字:听。我想在结束这节课的时候,给大家再提两个建议,第一,永远都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要把听到的东西立即记下来,这样,你才真正地学会了倾听。第二,我们语文学习面对的资源当中,有一个非常奇妙的资源,那就是广播作品,你们可以在那里大有所获。我想给你们推荐一个作品,请到网上搜索中国广播文艺奖(最高广播奖)获奖作品《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王洛宾》,还有一个——《来自长江源的家书》,把这两个广播作品欣赏一下,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家倾听的能力。好,下课!

(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邓颇整理)

【唐老师说课】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忽视倾听能力的培养了。

语文教学要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大脑真正地动起来,让他们时有所思、时有所悟、时有所感、时有所得,而不是我们以往的教学那样,只是关注我应该有几个环节,几个步骤。当中国的教学改革从强调外在的组织形式真正地深入到研究学生的内部变化以后,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如何让学生产生真正的体悟;第二,如何让学生把他的知识体悟呈现出来。

这节课我也有一点尝试。实际上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是很少的,相当多的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思维游离状况。因此,老师就不能不想:当我们要启发学生参与思维,而学生又不想参与你的思维的时候,你有什么高招吗?

如果真正想把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比一节课更小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我把它称之为“问题结”。那就是一个问题从呈现到解决的完整过程,如果你把这样一节课的一个一个小的环节处理好了,整体上的教学水平肯定就提高了。

在这个“问题结”里边,我把它又分成四个基本的步骤。

第一个是问题的呈现。怎样呈现问题呢?在刚才这节课上,我把能够采用的方法基本上都用了,比方说:先提出问题,然后让距离较远的同学来复述问题,这是教学思维控制的一个常用手段。你不能近距离提问,近处的人听得最清楚,而远处是你鞭长莫及的地方,因此你要有意关注远处。让他们来复述问题,这既是对他们思维力的一种控制,也是对你的这个问题指令的再一次明确。这方法我用了,然后让集体的重述也用了。但是最后发现,当那个女孩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她还是把刚才的那个问题指令忘掉了,你让她再说一遍,她也想不起来了,这就导致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极端低下。我认为,一节语文课的成败,是由能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所决定的,备课就是备问题。当你把问题备好后,你一定要通过不断强化的方式,把问题指令明晰地传达到位。

我曾在承德上过一节课《我若为王》,我提了个问题,“阅读第一段。请摘引原文中的词语,准确解释,什么是王?”我故意轻描淡写地把它说了两遍,没有用强化的手段,结果底下的同学有的在挠头皮,有的在转铅笔,都在做“沉思科”。三分钟后,我要同学把刚才我问的问题写下来,现场收了一个小组14个同学的条子,结果没有一个人写对的。大部分写的是:“什么是王?”有的写的是:“阅读第一段,概括段意。”我根本就没说这个意思。写得最好的是:“阅读第一段,解释,什么是王?”事实上,我这三句话是精心设计的:“阅读第一段”,是阅读范围:“摘引原文词句”。是表现方式;“解释什么是王”。是问题指向。这就像高考题一样。所以我讲,我们老师如果从高一开始,每堂课都这样去严格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话,还愁什么阅读题答不好呢?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要把问题的指令清晰地传达到位。

至于做法,很简单:我说你记。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把问题记下来。在我班上,学生上课的时候很着急的就是赶紧去记。老师提个什么问题要记住,他知道,这老师有个毛病,提完问题,总要将同学们叫起来,将老师刚才的问题念一遍,念不了的真丢人。老师们回去试一试就知道。这一招蛮管用,把打瞌睡的学生都制住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让学生进行思考。问题记下来了,怎么样让他进入到思考的状态,这是老师也缺招的地方。我对这个问题有些探索。我听各类课,发现语文课是学生思维参与率最低的一门课,它最容易发生思维移走现象,而理科的课相对地要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理科的课有一种思维的载体。他们要一边做题一边想。所以我们有时候恨不得给学生装上一个思维记录仪。其实,学生手中的笔就是思维记录仪。所以在让学生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去写。让学生养成凡思考就动笔记录思考要点的习惯。这既是把自己的思维规范化、条理化。也是使其思维专一化。古希腊有句话:“语言是思维存在的家园。”我把它借用为“书面语言是思维存在的物化家园”。

我认为,一定要通过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我们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有人对我说,你现在天天在重视倾听。高考又不考倾听。我说把眼睛始终盯在试卷上,一定是没有出息的,而倾听又确实有助于高考。经过多次尝试。我感觉到,在接手一个班之后,大约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上述所说的强化训练,就基本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要时时记住,你一旦疲倦了,坚持不住放弃了,学生的放弃会比你更快。

顺便说一点,这节课如果从人文内涵方面去切人的话,很可能会使在座听课的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如果那样搞下去的话,就可能滑向思想品德课。而我上的是语文课,所以我把好多能够赚大家眼泪的东西都去掉了,只注重“倾听”的学习与训练。我想让课更像语文课。

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同分异构体学案

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学案 编写人:申海娥审核人: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识别一般的同分异构体,并能用分子结构模型搭建简单分子; 2.知道是分子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同分异构体间性质的不同;能用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同分异构体。 3.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空间异构体的介绍,养成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与探究】完成P24“活动与探究”,搭建C2H6、C3H8、C4H10的球棍模型,并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达出来: 【知识梳理】 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归纳总结】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类型——异构 烷烃(C n H2n+2)中、、无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n 时,才会

出现同分异构体。 【学生活动】(继续探究)C5H12的球棍模型,并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达出来,并在表中填出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沸点,归纳 同分异构体由于不同,导致性质也不同:支链越沸点越小。 【方法应用】写出C6H14的同分异构体的碳链: (继续探究)写出C4H8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碳链。 烯烃的同分异构体(1)碳链异构:C-C-C-C、 (2)位置异构:C=C-C-C、C-C=C-C、(3)类别异构:、 【交流讨论】P25“交流与讨论”空间异构 (1)顺反异构:双键的不可旋转,使双键碳原子连有两个不同基团时,会产生顺反异构。 必须条件:和, 实例: (2)对映异构(手性异构):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有1个“手性碳原子”,存在两种对映异构体。 必须条件:实例: 【归纳总结】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有异构、异构、异构和空间异构,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若无特别要求,空间异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不作要求。 【练习与实践】1、完成P28第3题并分别写出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它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写出这5种同分 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键线式。 【归纳总结】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步骤: (1)根据H的数目先判断饱和度,确定官能团; (2)先写碳链异构,再考虑官能团位置异构,再考虑类别异构,不用写H原子; (3)O可考虑-OH取代和断键插入; (4)卤素原子先换成H原子,之后根据等效H取代。 【能力提升】具有下列分子组成的物质,哪些具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分别写出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1)CH2O (2)C3H6(3)C4H9Cl (4)C4H10O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 1我们需要食物

《我们需要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来源并将其按照营养成分进行分类;(2)说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主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分类的方法对各食物进行分类; (2)尝试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3)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常见食物中的主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饮食也是有科学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来源并将其按照营养成分进行分类; 2.尝试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难点: 尝试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四、教学准备: 米饭、馒头、葡萄、西红柿、柠檬、蔬菜、芝麻、瓜子、碘酊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我们吃什么呢? 生:讨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需要食物。 (设计意图: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是有科学规律的,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科学饮食的意识,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活动一: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观察各种各样的食物,将其进行分类 预测:学生会有二分法(荤素)、三分法(主食、菜类、水果类)、四分法(水果、蔬菜、肉类、粮食类) 总结:按照营养成分分类可分为:蛋白质类、糖类、脂肪类、维生素类 师: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什么作用呢? 生:讨论 总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无机盐有调节人体机能及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水是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体内的养分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处。也就是蛋白质——长身体,碳水化合物——有力量,脂肪——有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水——含量最多。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对各种食物进行比较、分类)(三)活的二: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 师: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有的食物有淀粉,有的含有脂肪,有的含有蛋白质,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呢? 生:讨论 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起源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讲解 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

醛导学案完整

醛 【温故知新】 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完成下列方程式 练习: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中,能被催化氧化为醛的醇有 , 能被催化氧化为酮的醇有, 不能被催化氧化的醇有。 【新知识导航】 一、乙醛 1.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具有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20.8℃。乙醛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醛基中的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得或失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②催化氧化(在醛基中的碳氢之间插入) 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得或失的反应。 ③被弱氧化剂氧化 a、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氨溶液的配置过程 b、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被强的氧化剂氧化: 思考:乙醛______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醛______溴水褪色(是否加成反应?) 4.乙醛的用途及工业制法 (1)乙醇氧化法:; (2)乙烯氧化法: (3)乙炔水化法: 二、醛类 1.概念:分子里由烃基与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醛类的化学通性: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或,由于醛类物质都含有醛基,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它们都能被还原成,被氧化成,都能发生银镜反应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教案 (2)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调动多种感官认识食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食物特征;能通过对多种食品的比较,找出原料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知道食物是丰富多样的,能按不同标准给食物分类;知道食物是从哪里来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食物,我们也应该关心环境、保护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二、重难点分析: 学会按不同标准给食物分类,知道爱护保护大自然。 三、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常见的食物图片、影片,有关地方风味名吃的资料网站。学生每4人一台联网微机、学生自我搜集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猜猜看“。(课件出示游戏)(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2.开心钥匙 (1)老师这儿有许多食物,你们喜欢吗?将你常吃的食物选择出来。 (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图片拖拽选择) 学生选择:馒头、米饭、面条…… 芹菜、白菜、萝卜…… 鸡、鱼、肉、蛋…… 香菇、木耳……

(2)研究来源 再想一想,这么多的食物。你最喜欢吃哪些食物?(学生再次进行选择)你们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吃这些食物啊? 学生说各种食物的营养(奖励金钥匙) 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可你知道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植物:动物:微生物:小结谈话: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大自然(板书:大自然)。我们和大自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 想一想:我们能这样吃吗?(课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少数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大量捕杀国家保护的动物,使它们成为自己餐桌上的美食佳肴。我们能这样吃吗?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出示国家保护动物被扑杀的图片。让学生产生震撼。) 出示明星成龙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学生讨论谈感受。 [设计意图]意识到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食物,我们也应该关心环境、保护大自然,反对把野生动物作为食物。 (3)寻宝过关 丰富的食物分类 小组活动。学生将食物图片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试试你能不能按这样来分类呢?(学生按电脑出题来进行分类,累计分数获得金钥匙)来源、肉和素、主和副、生和熟…… 3.魔力比拼 (设计情景)2012年美食小导游。(学生浏览查找美食资料网站) 学生争当美食小导游,介绍他们的美食,其它同学当裁判,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学生进行电脑展示美食一条街,其他学生进行电脑投票)[设计意图]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分类能力。 4.拓展课堂,延伸探究。 1.提问:关于食物你还知道些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有什

导学案高中化学导学案鲁科选修教师用书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配套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不同分子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各元素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两种不同分子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同分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一定相同 D.互为同系物的两种分子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的是( )。 2.下列关于同分异构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 A.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B.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C.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碳骨架异构 D.1-丁烯和2-丁烯互为官能团异构 【答案】D 的产物的烷烃是( )。 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两种沸点不同 .. A.(CH3)2CHCH2CH2CH3 B.(CH3)2CHCH2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解析】该烷烃只有2种等效氢原子。 【答案】C 4.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中共含有4种氢,被羟基取代,生成的醇也有四种。 【答案】D 同分异构体的是( )。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 ... A.和 B.和 C.和 D.和 【解析】C项为同系物;A、B、D三项中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答案】C 6.甲苯的下列性质是由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是( )。 A.甲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B.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 C.甲苯能在铁粉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D.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A、B、C三项均是与苯相同的性质,是由苯环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与甲基存在与否无关。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苯环对甲基的影响使甲基变得比甲烷活泼,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COOH,同时将Mn还原为Mn2+所致。 【答案】D 7.某烃A的一溴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则A是( )。 A.甲苯 B.苯 C.对二甲苯 D.2—甲基丁烷 【答案】C 8.已知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戊醇的同分异构体(属醇类)有(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解析】H3H2H2CH2CH3可被取代的氢原子有3种位置,可生成4种 醇,只有一种醇生成,共有8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醇生成。 【答案】D 9.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字母)。 A.CH3CH2CH2CHO与 B.与 C.与 D.与 E.与 F.戊烯和环戊烷 【答案】ACF 10.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种。 【解析】从该烷烃可能出现碳碳双键的位置分析。 【答案】3 1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我们的食物

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食物来源,初步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感官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 (2)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3)小组自主合作互助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来源过程中合作交流,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学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 二、新课学习。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 (学生简单汇报)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米饭面条……(面食) 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 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馒头和面条来自小麦,米饭来自水稻。白菜,豆角和西红柿都是蔬菜。鸡肉,鱼肉,猪肉来自鸡,鱼和猪等动物。 (2)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师总结:我们饭桌上的食物一部分来自植物,一部分来自动物,一部分来自微生物。 师板书: 植物动物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了解身边的食物怎么来的。 师:小麦种子经过种植,慢慢变大,收割之后,碾压成淀粉,淀粉再做成馒头。鸡从孵化到成为我们的食物,要经过鸡蛋孵化成小鸡进行饲养,当长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杀鸡烹饪了,做成美味佳肴。 4.法治在线。 师强调:国家厉力行节约,反对浪费。 5.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中国的农业微课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导入:在今天的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中国人见面最喜欢问什么问题呀?对,吃了吗?今天我也来问一下,早饭你吃了吗?吃的什么?你吃的东西是哪个部门生产的呢? 对,农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出示并板书:农业 首先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 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 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 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这几位同学归纳得都很好,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出示并板书: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民以食为家,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那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怎么样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出示:我国历史上农业生产有哪些突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刚才两位同学归纳的都很好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农业非常落后,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为什么我国农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各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 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大家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和图4-7 ,找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特点 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到位,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且我们注意到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那我们这里种植的是什么呢?(冬小麦) 这样87页活动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请各发言人总结一下组内意见,2分钟后作发言 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能大量卖给其他地方,商品率很高,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商品粮生产基地 出示商品粮生产基地图 除了粮食作物,农作物还包括经济作物,那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图片,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 展示畜产品图片 你认识这些畜产品吗?你知道它们一般出产在哪些地区吗? 中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出示中国畜牧业分布图 请大家看图,小组合作,每组一题,5分钟后上台展示 出示题目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 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 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 Cu+ HNO3(浓) 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 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 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图1 图2 图3 (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 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 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 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 HNO3。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是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硝(除NO x)技术。其脱硝机理如图 3,写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NO+O2+4CO4CO2+N2(2) 3OH+NO HNO3+H2O (3) 2C2H4+6NO24CO2+3N2+4H2O

我们的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调动多种感官观察食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食物特征;能通过对多种食物的比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食物分类;能利用调查访问、查阅书刊等手段获取有关食物的知识;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对他人做出正确评价。 2.想知道有关食物的更多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愿意把自己的材料介绍给同学,并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了解到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知道食物的丰富多样;知道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描述: 一、交流、认识丰富多彩的食物 1.提出问题。 平常你是不是只吃你喜欢吃的食物?为什么? (学生说各自的看法) 看来,最喜欢吃的食物也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除了最喜欢吃的食物,你还吃哪些食物?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材料从哪儿来?味道如何?请同学们把它填在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食物名称材料材料来源味道 哪位同学先来展示你的记录表,介绍你平常吃的食物? 教师适当板书:有代表性的食物名称。 我们的食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在以上的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学生发现并汇报) 3.小结。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原料,人们又把它们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 【让学生对平常所吃食物进行统计、展示、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发现共同特点: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大自然;有许多食物是同一类的,并产生给食物分类的愿望。】 二、探究给食物分类的方法 1.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这么多的食物,如果让我们都记录下来,会怎样? (学生回答) 我们该怎样记录比较简单? (学生汇报想法) 【在以上的统计、交流中,学生已经对其中的同类食物有了初步的感受,学生能有自己的发现:同学们所说的食物很多是同一类的;这么多的食物是说不完的、记不完的……,给食物分类是水到渠成的事。】 2.讨论分类的方法。 怎样给食物分类?给食物分类,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 小结:要确定分类的标准,对于同一类的食物只写两、三种就可以,并用省略号代替。 3.学生自由给食物分类。 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把食物分成了几类? (学生自由汇报、展示。) 【学生的分类结果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可能按食物的来源分:动物类、植物类、动植物加工类;也可能按营养分:肉类、蛋类、鱼类、奶类、蔬菜类、水果类、谷类;……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加以肯定。】 同样是给我们的食物分类,为什么大家分的结果不同? (学生汇报) 【认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4.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 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第4章第1节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二、教学重点: 农业的概念、五部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我国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的名称及优良畜种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2019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专题》学案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有机化学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专题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问题引出】 (2016国甲38)氰基丙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从而具有胶黏性,某 种氰基丙烯酸酯(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氧元素质 量分数为0.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______组峰,峰面积比为______。 (6)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__种。 (不含立体异构) 【小结】“同分异构体”考查融合了有序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同分异构体”思考的基本顺序是:根据限定条件(分子式、不饱和度、官能团性质的描述等) →确定官能团→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型异构。 一、根据分子式书写同分异构体 【例题1】请写出C4H10O的同分异构体 【小结】先写碳链异构,再写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写官能团种类异构。 【例题2】C8H8O2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 (1)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的是(写结构简式)。 (2)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写结构简式)。 (3)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使FeCl3溶液显色的是(写结构简式)。 【知识小结】苯环上三取代时,三个取代基都相同,同分异构体有3种;两个相同,有6种;三个都不相同,有10种。 【例题3】(2016国丙38)芳香化合物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两种不 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写出其中3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4】(2016天津08)写出与化合物(CH2=CHOC2H5)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所有可能同分异 构体的结构_____ ___。

大班食物教案范文

大班食物教案范文 大班健康教案:萝卜旅行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各种萝卜、课件、消化系统拼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吃过萝卜吗?能说一说吃过什么样的萝卜吗?今天我也带来了几种萝卜,谁来帮我拿出来? (出示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

二、通过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 1、请幼儿品尝萝卜。 2、猜一猜萝卜到哪去了? 萝卜呀去旅行了,我们一起看看萝卜是怎样旅行的 3、教师讲述故事《萝卜旅行记》 老师出示消化器官图,边演示萝卜经过的线路,边讲述故事。 三、通过课件认识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旅行途径。 ⑴萝卜从哪里进去,哪里滑下? ⑵胃像一个什么,萝卜在里面变成了什么? ⑶小肠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小朋友我们一起带着思考问题仔细的看一个动画,看一看哪个消化器官是用来消化食物的、谁负责吸收营养、哪里是粪便的仓库?小朋友们坐好仔细看!(PPT动画)

师:小朋友们,哪个消化器官是用来消化食物的?(胃) 谁负责吸收营养呢?(小肠) 哪里是粪便的仓库呢?(大肠) ⑷萝卜等食物进入大肠后变成了什么?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 呢?(不能) 小结:所以,小朋友们想上厕所的时候不能因为好看的动画片而不及时 去,我们小朋友要定时排便 四、通过找顺序排图,讨论如何保护各消化器官 1、找顺序排图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吃萝卜,谁能帮助他按萝卜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 2、在观察图片基础上讨论如何保护各消化器官 (1)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 (2)吃东西时可以说话吗? 小结: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如边吃饭边讲话,就会把食 物呛入气管。 (3)找到胃、小肠、大肠。 (4)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胃呢? 有一个小朋友一次吃了三个冰淇淋,五个炸鸡腿,我们看看他的胃怎么样了?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能不能吃得太饱?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 王立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木目标:通过地图探索我国农业部门的分布,种植业的分布,提高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的农业特点,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重难点】 重点:农业分布;难点:农业分布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读图分析法; 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我 们中国人见面之后最常问的 问题是什么? 那么我也问一下,大家都吃 了吗? 吃的什么呢? 那这些吃的东西都是由哪个 部门生产的呢? 农业,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内容《中国的农业》。回答:吃饭了 吗? 吃的。。。饭。 板书中国的 农业 一、农业的定义提问: 现在请大家说说在自己 的生活中有那些是来自农业 的呢 大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 考虑,吃、穿、用。 好了,现在请同学回答一 下。非常好。回答:书桌等等

总结归纳: 可见农业所提供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需的最近本的用品。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过渡过渡: 那么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 农业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在书上 找一找这个定义。 请A同学来回答, 好,培养动植物的劳动部门 叫农业。 那么什么样的部门才能算是 农业呢? 只有和种某种植物,养某种 动物才可能算是农业。回答:动植物板书: 种植 养殖 定义总结: 按照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 行同行或人工培育来获得产 品的生产部门就叫农业。 二、农业部门的分类请大家读农业地区分布图, 总结这些部门都分布在什么 地方? 读图归纳: 种植业分布: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三、种植业的分布种植业是最主要的农业部 门。 从南北方农业分布图,找出 粮食,糖料,经济作物分布。 读图找出粮食 作物分布: 小麦水稻: 棉花: 甘蔗甜菜: 油菜: 从南北方作物分布图,填写 课本上秦岭淮河半杯农业差 别表格。 根据地图及其 说明,填写表格 题:横断山区农业垂直差异 的原因。 回答: 因为随着海拔 高度的变化,水 热条件出现巨 大差别。 四、因地制宜正是因为这样,农业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

同分异构体书写导学案

最新同分异构体书写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 班级:姓名:组名: 【考纲要求】 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必做题中“同分异构体”考察的角度、方式及难度。 2自我梳理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够辨认和列举异构体。 3.对做过的题目温故知新,形成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预习案】 (相信勤奋的你在课前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同分异构体的概述 1.定义 同分异构体指具有相同的而不同的。 思考:下列几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尿素[CO(NH2)2]与氰酸氨(NH4CNO)②纤维素与淀粉③葡萄糖与果糖 ④石墨与金刚石⑤O2和O3⑥甲烷与丙烷 ⑦ 2.同分异构体的分类 类别及举例备注 构造异构碳链异构如正丁烷与 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官能团位置异构如1-丁烯与 官能团类别异构如乙醇与 立体 异构 顺反异构

3.常见的官能团类别异构体 烃C x H y,不饱和度(Ω)=(2x+2-y)/2 有机物的种类共同的通式 不饱和 度(Ω) 实例(各举一例即可) 烯烃和环烷烃C n H2n( n≥3) 1 炔烃和二烯烃 C n H2n-2( n≥4) 2 CH3CH2C H≡CH和 饱和一元醇和CH3CH2OH和 饱和一元醛和CH3CHO和 饱和一元羧酸和CH3COOH和 芳醇和和C n H2n-6(n≥6) 和 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略 1 CH3CH2NO2和HOOC-CH2-NH2 ①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官能团:或; ②能与碱反应官能团:或(芳香化合物还应考虑类); ③羧酸+醇→酯+水,条件:;酯+水→羧酸+醇,条件: ④能在铜做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氧化为醛,含基团。 ⑤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 2 生成砖红色沉淀,含基团,可以是醛类, 或或。 【我的疑惑】 CH2OH

《我们的食物》教案

《我们的食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小组自主合作互助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其他同学,并尊重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关心环境、保护大自然,反对把野生动物作为食物。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食物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

二、新课学习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生答)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米饭面条……(面食) 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 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 大家(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动物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添加学生“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

2.3 卤代烃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 卤代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⑵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⑶理解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 重点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反应机理。 难点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反应机理。 温顾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CH 3CH 2Br +H 2O CH 3CH 2知新 知识点三:卤代烃 1.概念: 2.分类: (1)根据所含卤素分 (2)根据烃基分 (3)根据卤素数目分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CH 3Cl+H 2O (2)消去反应: CH 3CH 2Br+CH 3C CNa Cl CH 3CH 2Cl+NH 3 NaOH △ AlCl 3

(2)消去反应: CH 3CH 2 思考: 所有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吗?若不是,什么结构的可发生消去反应?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是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CH 2-CH 2+ CH 2=CH 2+ ② CH 2-CH 2+NaOH + ③CH 3CH 2Br +NaOH 4.卤代烃中卤素检验方法 卤代烃不溶于水,也不能电离出X -因此检验卤代烃中卤素的方法步骤是: (1)卤代烃与NaOH 溶液混合加热,目的是 (2)加稀HNO 3(能否用稀H 2SO 4,稀HCl ?为什么?)目的 (3)加AgNO 3,若氯代烃则有 现象,若有溴代烃 现象。若有碘代烃则有 现象。 (4)代量的关系 R -X -NaX -AgX 常用此关系进行定量测定卤素 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有机合成的桥梁 卤代烃化学性质比烃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从而转化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卤原子的方法有: (1)不饱合烃的加成反应,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CH 2=CH 2 CH 3CH 2Br ②CH 2=CH 2 CH 2-CH 2 ③CH CH [2-CH ]n 2.取代反应 Br Br 醇 Br Br 醇 OH OH Cl

《 我们的食物》教案

【课题】我们的食物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能调动自己感官观察食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食物特征;能对多种食物的比较,尝试设法给食物分类;能利用调查访问、查阅书刊等手段获取有关食物的知识;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对他人做出正确评价。 2.愿意把自己的材料介绍给同学,并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了解到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树立环保意识,从关爱自己周围的大自然做起。3.知道食物的丰富多样;知道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想知道有关食物的更多 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简要了解我国各民族食物异同与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或相关录像资料。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1课以图片和食物统计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给食物分类,思考食物的来源。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应该关心环境、保护大自然,反对把野生动物作为食物。以情境图“我是美食小导游”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名吃,体验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用观察、搜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调查当地的饮食习惯,为后面的学习奠基,本课也是从食物的角度进行生命的教育,并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分享、欣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级科学探究一定的经历,对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过,对平时所吃的 食物没有经过细致地观察、研究,本课就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饮食入手,科学的探究食物中的科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放食物课件或展示食物的实物投影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