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金融史答案

中国金融史答案

中国金融史答案
中国金融史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典质:典质是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典质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

2、称提之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3、钱庄: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以此为业,开起钱铺来,这就是最早的钱庄。到了明末,钱庄已成为重要的信用机关,不仅从事金、银、钱、纸币间的兑换,还办理放款、存款和汇兑。

4、票号: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初始以汇兑为主。

五、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我国古代货币形成的条件。

答: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1)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

2、信用产生的条件。

答:(1)有了私有财产;(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贫穷的氏族因某种需要,向富裕的氏族借贷,信用就发生了。

3、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答:(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4、明朝纸币制度的特点。

答:(1)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六、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

答: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关于发行方面的规定:

(1)交钞、宝钞为法偿货币,严禁金、银、铜钱的流通和使用。

(2)设立发行准备金。

(3)中统钞、至元钞均分为不同面额、两种钞票并用。

(4)百姓随时可以用旧钞换新钞,用破钞换好钞,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有阻碍和刁难者,定罪。

关于流通方面的规定有:

(1)交钞、宝钞不限年月,通行流转。

(2)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负责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维持钞值。

(3)严禁私自买卖金银,违者治罪,告发者赏。

(4)严禁伪造交钞宝钞,伪造者死,告发者重赏。

2评价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答:1.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2.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一章

1,P1 14-30行

2,P3 (很好找到)

3,P5-P6

4,P6 4-9行

第二章

1,P9

2,P10 倒数第二行 P11第四行起

3,P12 两汉的放款市场

第三章

1,P16 倒数第八段

2,P17-18

3,P18 13段起

4,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其内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

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概要)

★南宋时期,将纸币发行与管理称为“称提之术”,是一种特殊的纸币理论。“称提之术”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如何稳定纸币币值,主要有:

第一,分界发行,以三年为一界,到期以新换旧。所谓三年,是三个日历年,实际只有两年

第二,限制纸币发行量。南宋孝宗朝会子的币值比较稳定:“会子与见钱等”,正是“不复增印”的结果。

第三,当纸币贬值时采取补救措施,主要有:1,用金,银,钱币及度牒、官诰、货物等收回楮币,以减少楮币的流通量,提高楮币的购买力。2,以新会子按一定比例收回旧会子,实际上是打折扣收回旧会子的方法,亦即贬值法。3,允许百姓以铜钱搭配纸币纳税。搭配比例有钱会各半,钱三会七,钱七会三等,一般会子所占比例越大,则回笼会子越多。4,视“节用”为称提。所谓培植国计,撙节用度,经费之外痛加裁抑,日积月累后会有盈余,暗销会子之数,是会见效果的。此虽老生常谈,却切实可行。5,令商人在用盐钞买盐时品搭会子,也被看作是称提。

5,有鉴于宋、金纸币流通之弊,元政府在其纸币发行的初始阶段,制定和采取了以维护纸币法定通货地位为目的,以金银储备为纸币发行的基本保障,以设置纸币管理机构、控制纸币流通量、制定纸钞防伪办法为主要措施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法规。

(一)维护纸币法定通货地位的基本措施

一是停止使用蒙古旧钞、南宋交会,以旧换新。

二是禁止铜钱流通。

三是规定一切赋税、经费收支、公私交易收付均使用钞币。

(二)制定纸币发行准备制度

威力确保纸币的权威性和信誉,元初政府制定纸币发行准备金制度,以保证纸币发行有足够的“钞本”,不至滥发。

(三)设立专门纸币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纸币的正常发行和流通,元代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四)颁布纸钞管理条例

元政府以诏令形式颁布的纸钞管理条例甚多,只要以两个“条画”和若干具体法令规定构成。两个“条画”是至元十九年中书省颁布的《整治钞法条画》和至元二十四年由尚书省颁布的《至元宝钞通行条画》

(五)制定纸钞防伪措施

1.严禁伪造,凡印造伪钞之人,一律处以死刑。

2严禁挖补纸钞,以真作伪。

3制定伪造坐罪例,要求管钞官员共同防范印制伪钞者,否则一体治罪。

(六)制定管钞官员管理制度

制定惩治钞库官员徇私舞弊办法。定期检查管理钞库的官员。实行地方官员监管制。

6,P21-23

7,P24 倒数11段(宋朝)

P22倒数第一段起(唐朝)

第四章:

1、P26 最后一段

2、P27第二部分第一段。(2)P28第二段

3、第二节大标题。(2)每个部分的第二段

第五章:

1、P41第二部分的第一段

(2)分三个阶段,分别在P45最后一段、P47中间,P48倒数第二段

(3)P49前两段

2、P57第二部分的小标题

3、第三节大标题

4、P58上面两段

5、P37四的上面,这是一个总结,大家可以看前面找细节

6、P64第四节第一部分,(2)P68

7、P52,上面两段是评价

第六章:

1京钞风潮----1916年5月12日段祺瑞内阁宣布中国、交通两行暂行停止兑现,禁止提取现款,两行的现金准备一律封存。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经理宋汉章、副经理张嘉决定抵制停兑令,由此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发生了“京钞风潮”。

背景和原因: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北洋政府的财政几乎已是山穷水尽。面对财

政状况的竭蹶,袁世凯仍旧以“增税、借债、发行纸币”老三样来应付,但效果并不理想。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政府控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大量垫款和发钞充作军费,但因为缺乏必需的准备金,时间一长,导致两行实力虚弱,信用受损,京、津、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的中国、交通两行,相继发生提存挤兑的风潮,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尤在京津地区,货币贬值,物价腾贵,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损害。

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扩张----

1917年日本给段祺瑞政府大规模贷款,总金额高达1.45亿日元,这就是所谓的“西原贷款”,从1914年到1926年,日本在中国共设立28行75个分支机构。日本在华创立这样的银行,打着各种各样的招牌,但当对东北输出资本、掠夺资源、把东北营建成日本殖民地的职能。1912年6月,六国银团正式成立,日本参加银行的银行是横滨正金银行。

3 简述五国银行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1913年4月,袁世凯想五国银行团签署了“善后大借款”合同,规定借款金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折扣84、期限47年,用途为偿还指定的贷款、借款、垫款、赔款和军政费用。五国银行通过这笔贷款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借款到期的利息大大超过本金,他们实际支付给袁世凯的金额只占总金额的40%,剩下的60%都作为折扣,佣金先期的借款、垫款以及赔付他们攫取了中国关税的保管权以后,又通过这笔钱攫取了中国盐税收入的保管权,盐税稽核所的洋会办,实际上是同海关的总税务司处于同等性质的地位,控制中国的盐务。

4 P63 三国银团演变成四国

P74-75 四国银团演变成五国

5 P7

6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展

P78-81页民族资本银行和钱庄的发展

第七章:

1 P91-96倒数第一行

2 P98 废两改元:倒数第二段

法币政策:P99-101

3 P101-106 大标题下以及各个说明原因段

4 P105每段开头扩展叙述

5 P106正数第三段

6 P88-89

7 P89-91

第八章:

1.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金融业有什么特点?(110)

后方金融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银行分布仍然不平衡。造成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是由于四川和重庆在当时的后方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由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决定;另一方面,是官僚资本以四川和重庆为中心进行兼并和投机活动分不开。

第二,居统治中心地位的已不是外国在华银行,而是官僚资本银行。

第三,银行业务的投机性更大; 第四,银行资本渗入农村的比重逐渐上升。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金融实行管制?(111)

为制止挤提和紧缩汇市购买力, 1937 年8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7条。1938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改善地方金融机构办法刚要》,对地方银行加以管制。1939年9月8日,又颁布《巩固金融办法纲要》1940年8月又颁布《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1942年又接连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行处办法》、《管理银行信用放款办法》、《管理银行抵押放款办法》等法令、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和放款业务全面加以管制。

3.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管制?

抗日战争开始,人心惶惶,纷纷挤兑提存,逐鹿外汇,逃往国外,银行、钱庄和外汇市场面临巨大压力。为制止势头,1937 年8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7条。《办法》一经颁布,金融趋于稳定,但办法限制过严,提现困难,工商企业周转发生困难,同时管制是治标不治本,管制大大加强额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4.国民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

1.改革币制,把原先的银元币制单位,改为纸钞为主的法币。

2。没收原北洋军阀时期的银行,并入中央四大银行,增加银行的在全国的覆盖率。

3。鼓励开矿,修建铁路,大量向民营企业货款和投资。

4。大量通过银行发行国债。

5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诸种措施?

正面意义: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银行职能,使其处于金融的核心地位。一般说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之管理机关,必须有绝对权威和强有力的职能,否则无以履行其监管的职责。以此而论,上述诸种措施并无不妥。

负面意义:由于中央银行控制在官僚资本手里,它的垄断权也就成了官僚资本谋利的工具。

6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通货膨胀的措施为什么失败?

政府错过了财政改革的良好时机,开源节流,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最终导致政府开支还是要依靠通货膨胀税(铸币税的极端情况)。

7.如何评价四联总处的联合贴放?

8.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哪些手段掠夺沦陷区?在占领区建立大批日伪银行;瓜分其他外国银行的势力范围利用、排挤法币实行通货膨胀对占领区人民大肆掠夺。

一,思考贾谊、贾山的垄断铸币权论

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中自发的产物,那么最初的铸币便是私人铸造的。铸币权的归属成为公开争议的问题,是从西汉初开始的。秦朝在统一铸币形制时便实行了由国家掌握铸币权,汉初在是否允许民间铸币上有过数次变化。汉文帝五年(前175)废除《盗铸钱令》,再次允许民间铸钱时,贾谊和贾山表示反对,首先提出了由国家垄断铸币权的理论和主张。贾谊不仅力主禁止私铸,而且力主将铜收为国有以防止盗铸,把国家掌握铸币权和利用货币调节物价、调控国民经济联系起来了。国家掌握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也会发生政府利用铸币贬损和滥发纸币搜括民财等弊端,但与任民私铸相比,国家垄断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却更便于实现货币的统一,因而也更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二、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有何启示和积极意义

《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社会生产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太史公认为,自然界的物产是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商业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是自然趋势,人们没有不追求富足的。“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所以,他主张应根据实际情况,任商人自由发展,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更不要同他们争利。这集中反映了他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农工商虞并重,强调工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其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肯定工商业者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突出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最终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而经济的发展则关乎到国家盛衰等经济思想和物质观。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迁就能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认识到生产交易和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与质库作为信用机构有何必然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战事频繁,大量流民为寺院提供大量劳动力。首先政治动荡,战事频繁,其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其次乱世期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安置如此巨额的流民。在而由于大批士族地主南迁,封建庄园也无法起到吸收流民的作用。同时,一些地方性政权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异常残酷的剥削他们所控制的那部分农民,也使其民加入流民的行列。

2、佛教盛行,上层社会的佞佛施舍之风使寺院形成强大的财力机构。当时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佞佛之风气,上层社会贵族官僚的施舍,也是寺院财富的来源。

3、寺院享受经济特权,寺院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独立于国家编户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特权主要表现在:一、它的依附民制度合法化,政府也为寺院的收息行为提供了保障;二、

寺院可以豁免赋役。

4、佛教就与商贸活动密切相关,寺院自身参与商贸活动。丝绸之路也是佛教借以传播之路。而丝绸之路主要是商业贸易往来的通道,在早期佛教传播过程中,就带有某种商业性质院参与商贸活动,而在由于寺院当时过分的投入经贸活动,使其越来越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越来越富裕。

四、为什么唐代会产生飞钱、便换?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飞钱发展的原因是唐代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经济的发展促使远距离间钱货输送量的增大,从而促使飞钱的发达。其次在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历史背景下,钱货运送携带既不方便而且十分困难,既有运费很高,所需时日很长,又有盗掠的危险以及中央政权对现钱运送出境的限制等等,因此也导致了飞钱的发展。

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次牟利。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五、宋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哪些经济原因促成的?

(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市场不但需要更多的货币,而且需要更轻便的货币。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市场容纳纸币的流通创造了条件。在铜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白银产量不高加上人们多用金银制造器皿或用于财富的贮藏,故进入货币流通的白银数量有限。在金银尚未取代铜钱、铁钱的情况下,纸币的产生遂呼之欲出。

(2)防止铜钱的外流。自五代以来,中国形成许多货币区,不同的货币区用的钱也不同,而且禁止运钱出境,使用纸币可以起防止铜钱外流的作用。有许多区域使用笨重值小的铁钱,携带十分不便。

(3)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供养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巨大,财政非常困难,经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

(4)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业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六、元代纸币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1、以纸币为法币。停止使用蒙古旧钞,以旧换新。用中统钞兑换南宋纸币。金、银、铜钱不得参与流通,违者治罪。规定一切赋税征收都可使用纸币。

2、纸币的发行有足够的金银储备作保证。

3、严格控制纸币数量。

4、设立纸币管理机构中央由户部统领,以户部尚书掌贡赋出纳之经,金币精通之法。

5、对参与管理纸钞的官吏有一整套的约束制度,严惩官吏的腐败失职行为。

6、颁发纸钞管理条例

7、积极制定纸钞防伪措施。

七、为什么明代时白银实现货币化?试加以述评。

①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没有货币的流通,就不可能有活跃的市场,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注入人们全部社会经济生活,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1567,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为合法货币,而且是用法权形式把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固定了下来。

②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发展最为复杂、变动也最大的时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白银由民间社会自发崛起。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这一白银货币化进程,形成了强劲的发展趋势,不仅完成了货币体系的转变,而且渗透到全社会,引发了社会巨变。以贵金属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市场经济萌发的过程。

③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白银货币化是转型变革中的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整体世界相联系的产物,也即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产物。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

八、清代票号发展如何?

1、它起源于汇兑,为不同地区间的资金调拨服务,起着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早期的票号主要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各省,以北京为中心。当业务有了发展之后,它的业务也从专业汇兑发展到全面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成为完整的金融组织。

2、专业的票号产生后,在组织和经营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它又独自经营,也有合资经营,均负无限责任。

3、鸦片战争前,票号产生的最初阶段。票号以不同资力,在若干城市设立分号;并且在互相吊接金融的情况下,构成了一个以汇兑为主,以存款和放款为辅的金融体系。

4、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票号开始为清政府汇兑官款。清代后期,官职败坏,票号和地

方当权者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正因为票号与晚清官场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它在封建性的表现上就较钱庄为浓厚。

5、票号在经历了19世纪60-90年代的大发展后,进入本世纪初,它又戏剧性表现为大起大落,到二十世纪初叶完全消亡。

(1)、二十世纪的头十年:大起大落。1900义和团;京津破坏;严守信用;大发展;区域扩大:除东南富庶之地外,西北、东北边陲之地也到达。有的则设到香港、仁川、日本的东京、神户都有分号。票号的汇兑在量上也有明显的增加。票号积累大量的资本,需要运营,这样票号就开始初通过钱庄贷款外,还自行放款。

(2)、票号的衰落就在票号向生产领域试探时,遇到了新式金融实力的有力竞争。首先是现代银行。1897年成立中国通商银行,以后陆续成立官办和商办银行多家。这些机构的运营,促使票号的衰落。

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特点.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第一,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这时期的货币,虽无主币、辅币的区别,人们也还没有这个观念,但显然已经把货币单位分成等级,无论布币、刀币或是环钱,都有等级之分。布币虽然种类繁多,但无论何种布币,都有大小之分,战国末期流通的三孔布更有“一两”、“十二朱”字样以表明其价值。刀币、环钱也有大小之分,后者也有用文字标明不同价值的。有的布币、刀币和环钱上有“半”字,就是可能指相当于该种货币的一半,这也许就是古代货币思想中的“子母相权”。

第二,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无论布、刀、环钱还是爱金,大都铸有地名,这说明货币是由各地分散铸造,各诸侯国政府还没有统一铸币权,各种货币形制的混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多种货币同时并存。我们虽然只介绍了铜铸币和黄金,但同时也有珠、玉、布帛等实物作为货币。这种多种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开始改变。

2.简述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汉武帝币制改革指中国西汉武帝统治时期进行的币制改革。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帝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内容:第一次币制改革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年)春二月行三铢钱。第二次币制改革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前136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第三次币制改革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又下令重新铸造三铢钱,并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为了抑制盗铸,汉武

帝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第四次币制改革改革内容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制造由于郡守的偷工减料,汉武帝进行了第五次币制改革,统一铸造五铢钱。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第六次改革,他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钢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由于采取了这样强有力的措施,三官钱在全国得以推行,钱币得到统一。这种五铢钱铸造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人要盗铸则得不偿失,因此盗铸之风很快得到遏制。

意义: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自公元前118年开始,在汉朝的300多年历史上,五铢钱的形式没有大的变动,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5铢这个重量,成为以后历代统治者铸钱的标准重量,凡企图更改这个重量的都遭到失败,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3.王莽的货币政策有哪些失误?

王莽篡汉以后,在短短的十年多时间里,对钱币进行过4次大的改变,废除五铢钱,另铸新币,基本上都是以小易大,以轻易重,且种类繁多,名目复杂,把钱币弄得混乱不堪,失去人民的信任。

他制定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使商人不再利用货币剥削农民, 但因他所执行政策的谬误, 最终导致了祸国殃民的恶果。在王莽改制之前, 社会通用的货币就是五铢钱。货币制度过于复杂, 人民使用时很不方便, 所以在实际交易时, 还多半使用原来的五铢钱, 因违反货币管制命令而被治罪的, 上自官吏, 下到百姓, 数不胜数,因推行货币政策而招致社会动荡。

货币的复杂化和通货膨胀。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和价值的尺度, 因其如此, 它需要单纯划一, 并需要有个健全的货币制度, 那就是说, 应当有种健全的本位币和简单合理的辅币。然而, 王莽的货币制度却忽视了这一点。其设置的货币种类太多, 太复杂, 如此复杂的货币是不能充当交易的媒介和价值的尺度的。在这样的货币政策下, 百姓当然更愿意使用当年的五铢钱, 社会经济也就发生紊乱现象, 终于演变为政治上的危机。此外, 王莽推行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很可能是一种通货膨胀的方法。在王莽摄政和即位时, 有许多制作和对外攻伐都需要巨额的金钱。这样的币制, 当然可以适应王莽财政上的需要。当时通货膨胀的程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从“王莽末, 天下旱蝗, 黄金一斤, 易粟一斛”和王莽死后社会恢复了物物交换的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王莽的币制改革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4.试论寺院经济与信用的互动关系。

所谓寺院经济其实就是一种高利贷经济,寺院利用人们的一种宗教信仰以及统治者的恩赐和施舍,大肆兼并,掠夺土地,强迫农民依附等手段,积聚了大量的人民财富,于是寺院将这些财富用于向外界进行高利贷活动。在高利贷经济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本金以及高额的利息归还必须以信用作为借款的必要前提。

南北朝时期寺院是信用的重要来源

士大夫笃信佛教,寺院数目繁多,且富有。曾尼免税,民众无法比。

?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军队寺院施舍,寺院成为大地主和大财主。

?寺院的财产和债权稳定可靠。

寺院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的土地配额、封赐,信徒的布施,以及土地买卖、质押兼并,寺院的设备出租、实物出借与货币借贷等等,由于富有钱币、布匹、粮食等物,寺院与社会各阶层都有借贷往还并获取收益。除了借钱供富裕家户周转之外,寺院也会出借实物,最常见的是粮食,出借对象是农民,主要是为他们提供种子和下一次收成之前的生活必需品。

在长达数百年的繁荣之中,寺院经济为中国发展出新的经济形式,中国的拍卖与典当业都始于佛教寺。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寺院的质库则被认为是中国典当业的源头,富有资财的寺院从事借贷活动,既可慈善救济,解困于一时,又可生息积财,供养三宝。

寺院经济仍然具有宗教的本质,此外,在土地交易的过程中,寺院比世俗家户更多一层宗教的优越性,因此,佛教寺院经济在经营过程中的突出特点不是资本主义的理性计算的精神,而是其宗教信仰之根,其力量足以使寺院经济在缺少现代意义。

寺院创办典当业的雏形

自南北朝(420-589年)以来出现的质库,虽然是人类最早的信用中介,但颇受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故实际上还是尚未独立的、完全依附于寺院的一个经济部门,或者说,是寺院经济多种经营方式中的一种。

当时,佛教与商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上层僧侣坐食空谈,奢侈腐化,过着"不拼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生活,平均每人一年的衣食费用"约三万有余","五丁所出,不能致此";而要满足僧尼如此庞大的开支,寺院除了勾结统治阶级、欺骗善男信女获取布施外,必须自筹资金,充盈无尽藏。出于这种目的,寺院的三大经济部门--地产、商业和高利贷便各显神通。然而,广占良田,带来的只是实物地租,这使经营商业成为寺院积累货币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初具规模的质库作为高利贷的一个分支,则起着为商业募资的作用。

早期的寺院庙宇,常常坐落在市场附近或城乡商业最繁华的街道上,因而大大便利了寺院经营的商铺、邸店、质库开展的经营活动。质库为南来北往的客商人等提供服务,通过放款收息,增加寺院的总体财富,从而为寺院经济更重要的部门--商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这也是后世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开端。

5.为什么唐代中叶以来,在货币流通领域产生了钱荒问题?

1)、从货币需求方面看,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商品交换规模、铜钱使用区域扩大,以及人口的增长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铜钱大量外流,也减少了铜钱的数量。

2)、建中元年杨炎实行两税法,规定以钱纳税,对铜钱的需求骤然加大,进一步加大了钱荒问题的严重性。

3)、另外,销毁铜钱、民间蓄积铜钱的情况很严重,也招致和加重了钱荒

4)、此外,某些自然损耗,如民间送终之含、江湖覆压之耗,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唐朝来说,这种损耗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导致货币供给不足。(铸钱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铜料不足,而铜料不足则是因为中晚唐战乱不断,严重破坏了铜的生产;佛教盛行,寺院用铜数量不菲。)

总之,导致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唐朝货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铜钱的使用更为普遍,使铜钱相对短缺。两税法的实行则是直接原因。再加上富商大贾大量蓄钱、民间销毁铜钱牟利、自然损耗等因素,最终在两税法实行后酿成了以钱荒为表现形式的货币危机。

6.宋代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哪些经济原因促成的?

☆宋代纸币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时候,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这是贱金属货币和纸质货币产生并流通的前提条件。

◎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品流通和大额交易增加的货币需求使得贱金属货币流通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一是金属币材短缺;二是以贱金属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很不方便。商品交换需要轻便的货币。

◎北宋前中期出现较为严重的“钱荒”,也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北宋初期的四川是铁钱专用区,商民以车辆装载铁钱进行大额交易殊感不便;四川当时的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具有印制纸质货币的独特条件。所以纸币首先产生于四川。

◎宋代商品流通的扩展需要较多的货币,而政府又限制铜铁钱外流以免被敌国熔铸成兵器,这也是纸币产生的原因。

◎唐代的飞钱以及唐末至宋初的便换,是在异地间划拨款项的汇票,具有异地兑现的功能,对北宋交子的产生有影响。《宋史.食货志》说:“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宋朝与辽、夏、金政权的战争不断,军政开支庞大,财政困难,亟需开辟财源。在民间交子产生并出现信用问题后,宋王朝垄断了纸币的发行权,通过发行官交子即国家纸币来弥补财政开支。

7.北宋交子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交子的产生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阶段是民间分散发行的时期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开始好转。四川使用厚重的铁钱交易,商民感觉很不方便。有商家以自身的商业信用为担保,自行出具“收据”形式的楮券,券上没有“交子”字样,但其正背面均有出票人的印记,有密码花押,朱墨间错。票面金额是临时填写的。这时的纸币是商家零星分散发行的信用货币,可以兑现,式样不统一,信用也难以得到保证。

◎第二阶段是商人联合发行的时期。

▽宋太宗初年,一说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年),四川成都的16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或交子户,以联合起来的商业信用为担保,发行名叫“交子”的纸券,代替铁钱流通。这些私人发行的交子用统一的纸张铜板印制,券面上印有版面、图案、花纹,发行商号签押,制作暗记,金额临时填写。领用者交存交子铺多少现钱,后者就开出多少金额的交子。交子可以在市面流通,持券人可以随时凭交子向交子铺兑现,属于信用货币。交子户在各地设立分铺,以便交子能够在远近各地行使和兑现。交子户在发行交子时要收取工墨费20文钱。

▽由于交子户经营不善,资金不足,难以兑现交子并引发争讼和信用危机,官府遂出面干预,将交子收归政府官办。

◎第三阶段是官府垄断发行的时期。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立益州交子务来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从1024年开始发行官交子即中国的国家纸币。

历史意义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 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

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意义及作用简述: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南宋对纸币的“称提之术”有哪些内容?

称提之说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纸币管理的理论:通过用金属货币或其它有价证券如盐引、度牒等以收兑跌价的纸币、用新钞收换旧钞、财政搭配交纳、限制铜钱外流以及采取纯行改措施等办法来维持或恢复纸币的购买力,使钞价和物价之间趋于相对稳定

第一,借助于金属货币的收兑以稳定纸币币值。

第二,以新钞收换旧钞。

第三,使用行政处罚以维持纸币的币值。

第四,财政搭配交纳,即在财政税收上实行铜钱、纸币的按成搭配。这一办法旨在提高人民对纸币的任、减少社会流通量和稳定纸币币值,南宋人一直把它作为称提会子的一个主要措施。但是,政府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人民的赋税,实行财政搭配交纳所能回笼的纸币也终究有限,而纸币发行量却是扶摇直上,因此在南宋后期,人们常有不满之叹。

第五,严禁铜钱漏泄、匿藏和销坯。

第六,通过“节用”减少政府开支和纸币发行量,以稳定币值。“节用”是一个古老的观点,中国传统的思想一直把节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朝臣们要求政府“节用”的奏疏可谓汗牛充栋,到宋朝,“节用,已成为一种陈词滥调,但在南宋后期,它被人们作为一种称提之策提了出来。

第七,商贾限期品搭盐钞。这一办法是吴潜(26)在绍定六年(123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当时楮币的症结在于“无术以牧旧楮”,他主张限令商贾在数日之内品搭盐钞。如果一袋盐搭收旧楮三十贯,三百万袋就能收九千万,其余一、二千万旧会,可用度牒、官诰,金银、新会回收。

第八,用有价证券和实物“阴助称提”。南宋纸币,发行量往往超过发行准备金所能收兑的能力,国家就用形形色色的有价证券和各种各样的实物来收兑发行过多的纸币,以弥补准备金之不足。

9.试评述元代纸币制度。

元时,禁止金银和铜钱流通,规定钞为唯一合法通货,因此元代钞法是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

元代发行的纸币有以下五种:

(一)中统交钞。(二)中统元宝钞(三)至元宝钞。(四)至大银钞。(五)至正交钞。

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十年(1350年)加造至正交钞,新钞值一贯折准至元宝钞二贯,并行钱法(一)中统钞以银为本(也辅以金和物),银本是充实的。纸钞的印造有定额,主要是根据钞本

来决定额数,基本上到有多少金银储备,才发行多少纸钞,严格控制纸钞发行数量。

(二)设立平准库,准许民间持钞者可以随时向官库换银。全国各路都设有平准库,存储的准

备金,专供钞票持有人兑现之用,纸钞的信用是昭著的。

(三)禁止金、银和铜钱等传统的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只有云南因俗用贝币,特许钞贝参用。

(四)国家的财政收支规定用钞,而且注意收支的平衡。原来税赋交纳白银和实物的,改为全部交纳纸钞,作为纸钞回笼的保证,以增加纸钞的需要和价值。

(五)严格管制物价,保证钞值稳定。各地没有平准行用库调节物价,因为米价是物价的基准,又设常平仓买存粮食以控制米价的涨落。

很明显,元初的钞法考虑得是相当周到的。正因为如此,中统钞发行以后,流通情况很好,“百货价平”,民间甚至“视钞重于金银”。但是这种状况大约只维持了20年左右,从公元1276年起,钞法开始败坏,其原因是元政府未能继续执行上述稳定钞值的政策。

(一)动用纸钞准备金。纸钞发行初期,元政府存贮有充足的准备金,自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后,存贮于各处的金银,逐渐被移作他用。准备金的挪用,使得库存的准备金愈来愈少,以至于无,纸钞的价值亦愈来愈低。

(二)纸钞发行额增加。元廷挥霍无度,财政收支远不能平衡,乃专凭印刷纸钞来筹款。“楮日多而日贱”,从至元十七年(1280年)以后就进入通货膨胀状态。

(三)物价腾贵。伴随着通货膨胀的是物价上涨,两者又经常互相推动造成恶性循环。米价在至正时与元初相比涨了十倍乃至万倍,物价直线上升,纸钞贬值而成为废纸。

总之,元代初期发行中统钞以统一各地的货币,由于政府努力充实纸钞准备金,控制纸钞流通量、注意管制物价,准许以钞纳税,使纸钞的价值稳定不变。不过20 年的时间,由于政府对纸钞政策的转变,纸钞的价值便逐步下降,根本的原因是财政收支不能平衡。世祖末叶,由于海外战争用费的激增,加上诸王赏赐、佛事和皇室支用等费用的庞大,政府经费开支太大,财政年年入不敷出。到了顺帝时,更是费用大增,物价暴涨,纸钞急剧贬值。政府采用饮鸩止渴的办法,无限制地发行没有准备金的纸钞,印造纸钞和抽用作为钞本的金银成了他们“理财”的基本手段。市场纸钞充斥,人民拒绝使用,以至物物交易,钞成废纸。当时有一曲传遍南北的《醉太平小令》唱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所谓“变钞”即指1350年元廷再次变造新钞,当时元代的社会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元王朝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崩溃条件下,不得不面临它在政治的总崩溃,元代纸钞也就最终随着元政权的覆亡而消失了。

10.明代典当业发展如何?

中国典当业进入明代继续走向繁荣,与宋元相比呈现出更多的新气象:一是出现了以地缘为纽带的典当业行帮;二是出现了典当业行会;三是典当业成为市场中的专业,官僚和佛寺经营典当的现象明显减少并逐渐消失。

明代的典当业在宋代的基础上迅速发展,金陵(今南京)的当铺就有五百家之多。典当业的称谓除了沿用以前的“质库”外,正式出现了“典当”、“当铺”的称呼。

由于明代典当业的大力发展,在全国涌现出了几支典当业行帮。所谓当帮,就是以地缘为纽带形成的一个当商群体,如某省的商人到外省开设当铺,成为当地的主要经营者。当帮的出现,是典当业发展中的一种新事物,在以前是没有的。

明代还出现了典当业行会,而且制定有严密的行规和制度。为了维护行业的利益和保守行会秘密,出现了许多行话隐语,如当铺称为兴朝阳等。这些新现象,反映了典当行会内部管理与对外经营机制的完善。

明代典当业已经发展到了非官商化、非寺院化的民间商业化阶段,明代比较关心民生,重视吏治,严禁官吏僧侣经营典当与民争利。明代政府注重典当业的立法,也对官吏的手脚起到了一定的束缚。

在明代一朝,典当业就出现了三大当帮、行会组织等新生事物和亮点,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既反映了典当业的兴盛程度,又标志着中国典当业在明代已步入了规范的渠道。

11.为什么明代时白银实现货币化?

白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明代末期至法定货币,可以从白银的供给和需求角度考察。

就供给而言,外国白银的流入为白银成为法定货币提供了物质前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白银成为本位币的物质前提是国内白银存量足够满足流通之需。中国银矿藏相对缺乏,长期只能作为辅币。恰逢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白银的大局开采,外国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促使白银货币化。

就需求而言,明代后期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商品经济一片繁荣。国内贸易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种稳定的通货,而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币值不稳定,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或渐渐贬值。白银以其币值稳定的优势自然取代纸币和铸币成为法定货币。白银货币化从民间开始,后被官方认可并自上而下展开,在嘉靖年间货币化基本完成。

12.清朝前期的银两是如何流通的,有何利弊?

(1)清制钱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搭放兵饷、搭放公费、制钱出易。制钱投放数量由银钱比价、铸币数量等因素决定。投放地域根据经济、人口发展程度而定。兵饷搭放分为两种,一是搭放京饷,二是搭放省饷。具体搭放手段因地、因时制宜,有的以制钱所占饷银比例为标准(这种手段最常用);有的以银两数为基准;有的以人数为基准。清朝前期制钱搭放公费并不频繁,且数量远远小于兵饷搭放量。京局搭放数量主要由制钱铸造数量决定,多铸多搭,反之则不搭。各省搭放工费,主要由各省定。在所有省中,云南各项工费搭放最为突出,原因在于云南为铸钱大省,经常出现钱价过贱的情况。

除制钱外,清朝前期还流通着其他几种铜钱,主要为历代留传下来的古钱,南明小朝廷和三藩铸造的伪钱,各种私铸、私销小钱,以及流通到境内的外国铜钱。各国铜钱同时畅通,相互之间难免有一定的比价,各地在此方面差别很大。

(2)利弊:通常而言,清廷比较愿意在兵饷和其他开支中以制钱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客观上可以增加清官府的财政收入。在实际搭放进程中,由于银钱比价和铸钱数量波动频繁,因此搭放比例十分混乱,直到嘉庆中期之后才有所改变。清朝前期制钱流通,地域特色浓厚,流通渠道不畅,经常是此处之钱在彼处即不流通。相对而言,省会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制钱流通较为正常,而偏远地区流通不畅,且价钱昂贵。这一方面在于流通成本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清官府对制钱的限制。清前期私铸时间长,在此起彼伏之中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分布范围广,基本上可以说,凡是制钱流通之处,即使民间私铸产生之处。为防百姓私铸,清官府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条例,每一代都根据百姓私铸的变化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处罚规定。清代私销现象也是非常严重。在清廷看来,自己不惜工本铸造制钱,原为保证市场流通,价钱平减,可铜价贵于钱价,“销钱”有利可图,销钱又难于察觉,不易防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增铸的成效。白银、制钱的流通范围既有所重合又有所区别,两者之间的兑换不可避免,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专门从事银钱兑换的行当。清代专门从事银钱兑换的行当有钱桌、钱铺,除此之外当铺也是从事银钱兑换业务,更小规模的是贸易之人,肩负钱文,沿街兑换。有些地区地区没有专门的银钱兑换机构和经纪,只要积存了一定数量的制钱就自行发卖,连杂货铺店都挂出钱幌,兑换卖货所得制钱。清官府对银钱兑换业实施了严密的监管。

13.简要谈谈清代后期我国纸币发行情况

(一)我国发行的纸币

清代后期规模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50年代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政府军费开支浩繁,财政收入剧减

事件: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官票,以制钱为单位的钱票

结果:纸币价值猛跌,物价迅速上涨

第二阶段:清末

原因:地方财政拮据

事件:我国新式银行和各地官银钱局发行钞票

结果:开了我国银行自行发行纸币的先河,打破了外国在华银行发行钞票的现状;造成币制的混乱,缺乏统一的法制加以规范

(二)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原因:外国侵华势力的逐步深入

事件:洋行和外国在华银行相继发行纸币,迫使中国人民接受

结果:严重干扰了我国币制的独立自主,加剧了本已混乱的币制,影响了金融物价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刺激了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建立、纸币的发行,唤醒了我国人民的斗志

14.简论清代后期我国信用发展的新情况

清代后期的信用形式承续前期,随形势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伴随西方列强入侵的步伐,为适应新的殖民经济、政治、军事的需要,西方新式金融机构在外国人入侵势力的庇护下应运而生。

(2),清政府在内外压力和财政拮据的状况下,诞生了首家本国银行:通商银行,随后,我国国家银行、民营银行得到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业的新兴力量。

(3),传统金融机构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分化,钱庄受到外资银行拆款的影响获得了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三大主力之一,而票号没有适应新的形势逐渐衰败。

15.谈谈清后期的三次金融风潮

一、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

此次风潮影响颇大,设计范围极其广泛,有87%钱庄倒闭,导致银根极度紧张,商号、银号等告贷无门,刚刚兴起的新式企业和筹资活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仅有的一点独立发展机会都丧失了。

此次风潮是从商号倒欠钱庄巨额款项,逐步连累到钱庄而扩展开来、遍及其他各行业,因此也被称为“倒帐风潮”。

成因:1、外国入侵者前期夺取了各项特权,经过几十年的侵略和经营,开始发挥效用。

2、我国钱庄自身弱点是导致此次风潮的内在因素。

3、我国刚刚兴起的股票投机更是成为此次风潮的助推剂。

影响:1、外国在华金融势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国重,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许多通过政治、军事、等方面无法得到的利益却在这里获得了完全的补充。

2、进一步延缓了我国新式企业的发展,刚刚兴起的新式筹资等方式遭遇沉重打击。

3、通过此次风潮,我国完全失去对各种土特产品的价格控制权,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控制和掌握。

4、此次风潮不仅仅局限在上海一地及其相邻城市,而是辐射到全国其他通商口岸和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商业城市以及内地的一些地方市场,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二、1897年上海贴票风潮

影响:1、此次参与贴票的钱庄在风潮中几乎全部倾覆,由此引起市面银根紧张,也给汇划钱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参与此次存款活动的客户大多是一些小额存款户,如女佣、有钱人家的妇女等,他们受害最多,很多血本无归。

三、1910年上海橡皮股票风潮

是一些依赖外国银行势力的外国在华的各色骗子发起的一个明目张胆的骗钱活动。

影响:1、上海的整个钱庄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全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到次年,全市只剩下钱庄30余家,比上年减少了7%。

2、我国人民的资材受骗打到几千万元之巨,延缓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通过此次风潮,清政府为缓和局面而向外国借款所丧失的江苏盐厘等权利,进一步使我国社会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纵观上述三次风潮,大致反映出近代以来我国金融危机的产生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引起的:1、资本市场超前发展;2、人们盲目投资过度;3、外国金融机构操纵从而引发整个金融系统支付危机,导致金融秩序崩溃。

16.民国时期外国在华金融业有什么新进展?

喧宾夺主——外商银行操纵中国金融命脉

在华外商银行从设立之始,即肩负着特殊使命,他们享有中国独立债权主地位,操纵中国金融的实权。雄厚的资金、本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其在华经营中获得巨额利润。近代外商银行在华霸主地位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控制进出口贸易,垄断国际汇兑

一般而言,为满足国际汇兑的需要,各国均设有国际汇兑银行,以免他国银行操纵汇价,然而,在近代中国,外商银行却喧宾夺主,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

在外商银行中,以汇丰银行实力最强。当时外商洋行大多集中于上海,货物进出口要靠银行汇款,汇丰上海分行的业务通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2/3,在整个汇丰系统所运用的资金总额中占有重要地位,1935年以前,中国的外汇汇率一直由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每日挂牌决定。

汇丰银行还在国际兑换业务中,利用金银比价涨落的差价谋利。汇丰银行通过操纵这些雄厚的资金,利用旧中国币制混乱、银两银元并用等弊端,及时换算,收取巨额兑换利润。

其他外商银行如麦加利、花旗、东方汇理、正金等家,虽各有挂牌,不过相较汇丰而言,对外汇市场影响较小。外商银行垄断外汇,操纵汇价,不仅有力地支持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入,而且还从汇价变动中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掠夺。

■操纵中国金融市场

外商银行不仅垄断中国对外国际汇兑,对中国金融市场也进行了控制。首先,外商银行在中国开展存、放、汇等银行业务,并发行纸币。

由于外债借贷与赔款经收的缘故,中国关税和盐税均存于外商银行,尤以存储汇丰银行为最多。中国金融界损失了调剂资金,外商银行则借此增加了实力,从而操纵中国金融市场。

除了大额款项的存储,外商银行将触角也伸向了中小储户,其手段就是开办储蓄业务。由于外商银行得到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金雄厚、准备充分,加上在租界不受战乱波及,不受政事影响,因而营业稳定、信用较高

各外商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为外国在华企业,有时,中国企业也能得到其贷款资助。

此外,外商银行还通过拆票的方式放款给钱庄,将钱庄置于其控制之下,通过钱庄这一桥梁,将自己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农村。

由于外商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未得到其同意,有关金融方面的改革单靠中国金融界与财政当局,均无法进行。1933年,国民政府为“废两改元”所组织的审查新币委员会中,汇丰、麦加利、花旗、东方汇理、华比、德华、荷兰、沙逊等银行都派出了经理担任委员之职。

外商银行控制中国财政和金融,后果极为严重。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因此,他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此说并不过分。

此消彼长——华资银行参与市场分割

1920、1930年代,外商银行的势力仍在继续缓慢的发展之中。不过,此时的中国金融格局已经开始出现了变化。华资银行以相当大的势头兴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几年,被称为华资银行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家银行体系的最终完成,外商银行独步中国金融市场的局面遭到了挑战。

■中国国家金融体系逐渐完成

在经历了一战的蓬勃发展之后,1925年发生的“五卅”爱国运动给华资银行的发展再次带来良机。此时外商银行吸收的华人存款被大量提走,库存现金不够付现,所发行的钞票被拒用,一度陷入颇为窘迫的境地,相对应的是华资银行的存款大幅度增加。

■关、盐税转存中央银行

外商银行的业务与其极盛时期相比,也有所减色。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回复关税自由”,自此中国开展了“关税自主”运动。1928年7月,中美签订“关税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1929年2月1日起,中国名义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数次增加进口税率。1930年初,因金贵银贱,中国镑亏严重,国民政府于2月1日起将海关进口税改为海关金单位计算。海关金单位的实行,使国民政府避免了金贵银贱的损失,增加了财政收入。原来由汇丰银行保管的关税、盐税亦大部分转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保管。

■华资银行要求分润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完全由外商所操纵,新生的华资银行要想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和国际汇兑等领域,经常受到外商银行的歧视性待遇。

1935年法币改革后,外汇的各项业务包括外汇挂牌在内,都已经开始由国家银行控制,以汇兑为主的外商银行业务则一落千丈。麦加利所遭遇的困难,在其他外商银行身上亦有所体现,但是这并不表示外商银行在上海外汇市场的地位遭到全面挑战。由于租界的存在,外商银行势力雄厚,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不易实施。

■华资银行钞票开始盛行

因为华资银行蓬勃发展,对于一切业务无时不在改进,外商银行自然受到相当的影响。此时的华资银行无疑已成“一方诸侯”,与外商银行和钱庄成鼎足之势。当然,所谓鼎足,不是绝对平均,在许多方面,外商银行的优势仍是明显的。

雄风尤在——外商银行平稳发展

虽然1920、1930年代,外商银行在中外金融业中机构数相对缩小、资产总额所占比重下降、特权业务有所削弱,其扩张势头和霸权地位与前80年相比,处于停滞时期,但并非其特权势力已不复存在,或资力已无足轻重,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外商银行虽独霸地位受到削弱,但垄断地位依然存在。

一战对于外商银行在华格局影响至为深远,其势力随着本国政治势力的消长而变化。

由于战争的缘故,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美国和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花旗银行这时候渐渐迅速发展起来,在华地位上升到仅次于汇丰银行的第二位。老牌的英国金融资本虽然短时期受到战争影响,但很快就凭借原有的雄厚实力卷土重来。、

此外,外汇市场仍由外商银行控制。侨汇对长期存在的对外贸易逆差起着积极的平衡作用,当时的情况是,中国所借外债及外人对华投资尚不足以抵偿同期需偿付的外债本息,因此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侨汇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项目。令人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国际汇兑业务,却主要由外商银行经手,中国银行业由于在海外大多没有分支机构,几乎无法插手这项业务。

竞争协作——中外银行矛盾中共存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逐渐出现外商银行业、钱庄业和本国新式银行业的三足鼎立格局。这三种金融势力之间不仅有竞争,同样也有相互合作。

此消彼长,外商银行的资金愈雄厚,华资银行在金融的份额则愈见薄弱。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经过长期经营与发展,资金实力雄厚,根深蒂固,在与华资银行的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对华资银行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无疑仍是1930年代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一大特点,中外银行相互间的矛盾是可以想见的。

与此同时,一些外商银行对华资银行亦“缺乏合作精神”,在中法实业银行停业后,怕受牵连,拒收“某些华商同业之外汇合同”。外商银行甚至在香港采取了排斥华资银行的联合行动。

但从客观上讲,中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却不仅仅是对立与不协调。外商银行与华资银行有冲突也有联络,有矛盾也有妥协。

17.钱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927—1937年是钱庄的衰落阶段,业务萎缩,机构锐减。钱庄衰落的原因主要是:

(一)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和控制,限制了钱庄的发展,改变了钱庄同银行分庭抗礼的格局;

(二)钱庄资本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

(三)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受到削弱;

(四)美国白银政策和法币改革后白银收归国有,钱庄受到致命打击

18.南京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法币政策实施的背景

国民党政府在1934年10月开征白银出口税之后,就煞费苦心地考虑币制改革的措施,同时又极力恳请美、英等国派财政专家帮他策划,企图在洋人的支持和援助下,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夺取对中国货币的控制权,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场货币战中,英国捷足先登,于1935年6月首先宣布派政府首席经济顾问李兹·罗斯来华,经过三个月的所谓考察,即同国民党政府经过多次秘谋,终于制订出了币制改革方案。

长期紊乱的货币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白银外流、金融紧缩和经济萧条的现状

政局的变更

消极影响

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产物。由于它是国民党政府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控制下实行的,所以一产生就打上了殖民主义的深深烙印,成了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靠,对内搜刮的工具;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造成了机会。加上它“生不逢时”,刚刚露出头角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造成中国经济恐慌,这就使

金融知识题库及答案

1. 我国人民币地主币是: A 元 B 角 C 分 D 厘 (答案:A ) 2. 按复利计算,年利率为5%地100元贷款,经过两年后产生地利息是: A 5元 B 10元 C 10.25元 D 20元 (答案:C ) 3. 以下关于汇率地说法中错误地是: A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地相对价格 B 汇率地直接标价法可以表示为1单位外币等于多少本币 C 我国地汇率报价一般采用直接标价法 D 我国地汇率报价一般采用间接标价法 (答案:D ) 4.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将香港本地货币与哪种货币挂钩? A 英镑 B 日元 C 美元 D 欧元 (答案:C ) 5.我国地三家政策性银行是: A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B 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D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答案:B )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商业银行地“三性”原则? A 安全性 B流动性 C 盈利性 D政策性 (答案:D ) 7. 以下不属于金融衍生品地是: A 股票 B 远期 C 期货 D 期权 (答案:A ) 8. 下列哪家机构不属于我国成立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A 东方 B信达 C华融 D光大 (答案:D ) 9. 我国于2003年初组建地银行业监管机构是: A 中国人民银行 B 中国银监会 C 中国证监会 D 中国保监会 (答案:B ) 10. 在国际银行监管史上有重要意义地1988年《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地总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A 4% B 6% C 8% D 10% (答案:C ) 11. 目前世界上最大地证券交易所是: A 纽约股票交易所 B 伦敦股票交易所 C 东京股票交易所 D香港股票交易所 (答案:A ) 12. 股票市场上常常会被提到地“IPO”地意思是: A 首次公开发行,即公司第一次公募股票 B 公司第一次私募股票 C 已有股票地公司再次公募股票 D 已有股票地公司再次私募股票 (答案:A ) 13. H股是指: A 在我国国内发行、供国内投资者用人民币购买地普通股票 B 在我国国内发行、以外币买卖地特种普通股票

审计复习题-(1)答案

四、分析简答题 1、注册会计师通常依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给出了采购交易的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1)认定A .完整性 B .分类C.截止 D .准确性E.发生 (2)实质性程序 F.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G .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H .根据购货发票反映的内容,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I .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J.。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K .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L.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要求:请根据题中给出的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针对每一审计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质性程序(一项实质性程序可能对应一项或多项审计目标,每一审计目标可能选择一项或多项实质性程序)。请将财务报表相关认定及选择的实质性程序字母序号填入答题纸给 2、ABC公司是一家专营商品零售的股份公司。XYZ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其审计委托后, 委派L注册会计师担保外勤负责人,并将签署审计报告。经过审计预备调查丄注册会计师 确定存货项目为重点审计领域,同时决定根据会计报表认定确定存货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具体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要求: 假定下列表格中的具体审计目标已经被L注册会计师选定,L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的与各 具体审计目标最相关的会计报表认定和最恰当的审计程序分别是什么? 会计报表认定(1)存在或发生(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与分摊(5)列报审计程序 (6)测试直接人工费用的合理性 (7)在监盘存货时,选择盘点表内一定样本量的存货记录,确定存货是否在库存 (8)选择一定样本量的存货会计记录,检查支持记录的购货合同和发票 (9)在监盘存货时,选择一定样本,确定其是否包括在盘点表内 (10)审阅会计报表 (11)检查现行销售价目表 为项目负责人,根据审计业务的要求,组建了甲公司审计项目组。假定存在下列情形: (1)项目组成员C 的堂姐在甲公司担任后勤部副主任。 (2)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B 不属于项目组成员,其妻子继承父亲遗产,其中包括甲公司内部职工股20000 股。 3、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A注册会计师作

中国金融史

1.自然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得最普遍最为长久的原始 货币。 2.贝有自身的特点:有光泽和花纹,是当时名贵的装饰品;有天然单位,便于计 量;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体小质匀,便于携带;天然海贝,产自境外,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使它具备了从当货币的基本条件,便于长期流通转让。 3.贝的计量单位,除个位数之外还有“朋”。在贝玉成为货币之后,“朋必十贝”。 4.商代晚期已出现青铜铸贝,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我国金属铸币的 开始。 5.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铸造的铜 铸币在形制和币制单位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有四种:布币(由铲形农具演变而来,包括空首布和平首布),刀币,圜钱(战国年代我国北方产生的一种心的铜铸币,开创了中国古代铸币的重要形式,也影响到东亚,东南亚诸国的货币形态),楚铜币(鬼脸钱或蚁鼻钱)。 6.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勤墓中发现的竹简中有秦律,其中的《金布律》是 现存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 7.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特点: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各诸侯国征服没有统一铸币 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和食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发挥货币的职能作用。 8.先秦时期信用的形式: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客体);私人信用和国家信 用(信用主体);不计息的“赊”和计息的“贷”(是否计息);普通借贷和高利贷(利息率高低);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信用方式);用于消费性开支的借贷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借贷(借贷用途)。 9.春秋战国时期的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为两半,债主执右券,债务 人执左券,是中国最早的信用工具;泉府是当时的财政金融机关,政府借贷由泉府办理,赊贷是泉府的信用业务,是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国家信用中的赊一般不计利息,是政府赊给民间用作祭祀,治办丧事之用的,贷是征服带给民间经营生产的,会取得收入,故要收取利息,并“以国服为之息”。 10.质人是举债时在市场上设有依质挤书契之行监督。 11.秦始皇统一币制:内容:以金布为主要货币(上币),以半两为下币,金钱双 本位制,确定了中国古代铸币外圆内方的钱币基本形式,在形制上第一次得到统一;意义:不仅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货币的统一,对于促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货币制度而言,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而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秦半两钱—李渊五铢钱为量名钱,李渊到宣统为年号钱)。 12.汉武帝币制改革:内容: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统一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 铸造;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此不许使用。(废秦半两)意义:西汉进入了货币流通的稳定时期,五铢这个重量也就成为了以后历代统治者铸钱的标准重量。 13.西汉的信用以货币借贷为主要形式,也有实物借贷:政府振贷(在于救急,不 在盈利),私人信用(高利贷占有重要的比重,资本称为“子钱”,高利贷者称为“子钱家”)。 14.三国魏晋南北朝的货币流通:金银淡出流通领域,主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金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 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 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 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 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 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 三、考点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 (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 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 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 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 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 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 (一)什么是信用? 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分化。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审计学原理习题一(附答案)

审计学原理习题一(附答案)

编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40*1) 1.我国政府审计起源于西周的宰夫一职,我国审计正式命名是在宋朝。 2.周朝出现了上计制度,由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秦汉时期设置御史大夫一职,专司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及财物审计事项。 3.隋朝开创新制,设置比部,隶属于都官或刑部,掌管国家财计监督。 4.元代由户部兼管财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机构宣告消亡。 5.详细审计只是根据查错揭弊的目的而对账簿进行逐笔审查,也称为英国式审计。 6.资产负债表审计以证明企业偿债能力为主要目的,也称为美国式审计/信用审计。 7.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直接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一审计体制称为立法型审计。 8.地方审计机关接受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的双重领导。 9.审计产生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10.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审计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11.审计的本质就是一种受托经济责任的检查手段或过程。 12.受托责任是依据法律授权、制度规定、规则约束等形成的由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提供记录和就职责履行情况给予说明的义务。 13.审计对象或审计监督的内容,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 14. 审计主体是按照法律授权或接受委托实施审计的机构和人员,审计主体执行审计作用的对象称为审计客体/审计对象。 15.我国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是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16.国家审计,也称为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审计。 17.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 18. 审计规范是指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 19.审计的基本特性包括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和经济监督价值。 20.影响形式独立性的因素包括业务关系、经济利益、潜在诉讼、亲属关系、和非审计服务。 二、简答题(3*6) 1.审计与其他监督活动的区别? 一、审计对象或审计监督的内容,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因此,审计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并不同于行政监督或司法监督。(2分) 二、审计监督是专设的部门所实行的监督,审计部门无任何经济管理职能,不参与被审计人及审计委托人任何管理活动,具有超脱性;审计监督内容取决于授权人或委托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审计监督代表国家实施监督,被审计单位不得阻挠;审计监督不仅可以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且还可以对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以及它们监督过的内容进行再监督。(4分)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原始到春秋战国 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 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 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 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问题:每朋多少贝?一朋=10贝 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 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 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 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 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 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 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平首布:首端变平,不可纳柄,币身完全成片状,轻、薄、小,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也有标明重量的,如“一两”、“十二铢”,两、铢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布是与布匹无关。 第二种是刀币(齐、燕、赵等国使用) 刀币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作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 刀币起源于渔猎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削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像今天的大刀,主要流行于齐、燕、赵等国,依其形制可分为大刀和小刀两类。齐国用大刀,叫齐大刀,燕赵等国用小刀,叫燕明刀。 齐大刀与燕明刀的区别:燕明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这与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 是楚国的一种铜铸币,因形似鬼脸,或蚂蚁爬鼻,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它由贝币演变而来,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㈠、头部主要穴组 ⑴、颞三针:⒈、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⒉、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Ⅰ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Ⅱ针和颞Ⅲ针位处颞Ⅰ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颞三针”主要治疗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它位于(大脑)中央前、后回之间的范围。“颞三针”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痛、面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典试题及答案(1)含答案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典试题及答案(1)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在评价专家的工作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的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评价内容的是()。 A、专家是否熟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相关规定 B、专家的工作结果或结论的相关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其他审计证据的一致性 C、专家使用的重要假设和方法在具体情况下的相关性和合理性 D、专家使用的重要的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通常需要了解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活动通常不包括()。 A、投资评估与决策

B、风险管理 C、对经营活动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的评价 D、监督内部控制并检查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 3、在确定是否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通常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及客观性 B、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 C、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 D、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4、甲注册会计师拟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应当考虑()。 A、可以完全依赖内部审计工作

B、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的一部分,其独立性和客观性是有限的 C、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 D、可以直接将内部审计师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5、下列有关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联系中,表述不恰当的是()。 A、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审计活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评价的内容 B、实现各自目标的手段一致 C、内部审计对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对象密切相关 D、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减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

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子母相权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2.银两制 银两制度是一种适应中国封建经济的货币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诸多缺陷,如形状和重量都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等,显示出它的落后性。 3.布币体系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4.制钱 明清两代按其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钱币,以别于前朝旧钱和本朝的私铸钱。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5.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实行金钱本位制,即黄金和铜钱并行。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 6.交子 最早的纸币叫“交子”,交子产生以北宋的四川。私人发行的交子叫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成为交子户或交子铺。最初交子能够兑现,所以远近行使。后来发行商渐渐失去信用,交子不能兑现,引起诉讼,所以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为政府发行,史称官交子。 7.质库 中国古代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即后来典当的前身8.飞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唐宪宗年间),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9.称提之术。 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包括设置发行准备和限制最高发行额。到了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信用,用金银铜铁钱回收会子,回笼货币以稳定其价格。这些纸币发型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二、论述 1.改两为元(废两改元)

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

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以下是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1.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智力障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靳三针”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86例临床分析 3.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智力发展 4.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案的探究 5.韦氏智力量表检测肝硬化患者智力障碍的临床意义 6.41例癫痫患者智力障碍分析 7.浅论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对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作用 8.智力障碍的遗传易感性 9.法医学鉴定中智力障碍综合评估方法的探讨 10.爸爸,原谅我智障 11.中药穴位贴敷加温治疗脑血管病后智力障碍临床研究 12.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评估问题的几点思考 13.保障精神和智力障碍人的生命与尊严 14.脑瘫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治疗(附43例报告) 15.智力障碍者家庭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调查 16.浅析如何保持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17.让智障学生享受心理健康的快乐: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解析 18.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19.浅议智障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0.促进学龄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1.智力障碍人士性教育原则初探 22.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智力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23.浅析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4.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迟缓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25.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口语叙事能力个案研究 26.浅谈智障生的情绪教育

审计 1习题及答案

第一套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指() A、按照规定出具财务报表 B、按照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C、按照规定出具的管理建议书 D、对其助理人员的工作负责 标准答案:B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形成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等四种类型的审计报告。 A、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 B、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和受到限制的范围大小 C、错报漏报金额的大小和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 D、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和对审计风险的重新评价 标准答案:A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监盘库存现金是注册会计师证实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所列现金是否存在的一项重要程序,被审计单位必须参加盘点的人员是() A、会计主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 B、出纳员和会计主管人员 C、现金出纳员和银行出纳员 D、出纳员和内部审计人员 标准答案:B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下列审计工作底稿中,属于业务类工作底稿的有( )。 A、审计差异调整表 B、审计人员对各种审计循环所作的控制测试 C、审计总结 D、企业营业执照 标准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下列关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 B、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 C、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D、可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标准答案:D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在实质性测试中通常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是()。 A、属性抽样 B、变量抽样 C、固定样本量抽样 D、发现抽样 标准答案:B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如果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因审计范围受到重要的局部限制,无法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取得应有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发表()。 A、否定意见 B、保留意见 C、无法表示意见 D、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标准答案:B 题号: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A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有存货25200万元,且没有在附注中作任何说明,则以下关于存货的认定正确的是() A、A公司确实有错或且属于A公司所有 B、A公司所有的存货都已列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C、所有属于存货的账户余额都已恰当地列入存货项目,且没有需要说明的特殊情况 D、2500万元的存货金额是正确的 标准答案:ABCD 题号: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按其性质分为()。 A、民事责任

审计案例实务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执业准则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D )。 A.账项基础审计 B.财务报表审计 C.制度基础审计 D.风险导向审计 2、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是(B )。 A.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B.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C.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D.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经考试合格的中国公民,如果要申请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必须(C ),并符合其他有关条件A.加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年以上 B.加入其他任何企业并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C.加入会计师事务所且有两年以上独立审计工作经验 D.加入资产评估事务所且工作两年以上 4、注册会计师对鉴证业务结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 A.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在鉴证业务结论中必须明确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 B.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在鉴证业务结论中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 C.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在鉴证业务结论中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 D.当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受到限制的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否定结论的报告 5、事务所应当周期性地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3 年。在每个周期内,应对每个项目负责人的业务至少选取 1 项进行检查。( B ) A.1;1 B.3;1 C.2;3 D.3;2 6、会计师事务所里对业务质量控制制度承担领导责任的人员是 ( C )。 A.项目负责人 B.副主任会计师 C.主任会计师D.质量督导人员 7、李明作为昌盛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项目组成员违反职业道德要求的迹象保持警惕。在发现项目组成员王华违反了职业道德要求后,李明首先应采取的最恰当的行动是 ( A )。 A.与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商讨,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B.解除业务约定,并向昌盛公司管理层说明具体原因 C.将王华调离项目小组,并对王华所做的工作进行复核 D.确定王华的行为是否已对审计质量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二、多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是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BC)发表审计意见。 A.企业财务通则 B.企业会计准则 C.相关会计制度 D.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2、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ACD)。 A.制度基础审计 B.报表基础审计 C.账项基础审计 D.风险导向审计 3、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变更业务类型的合理理由的是(BC)。 A.业务范围存在限制 B.业务环境变化影响到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C.预期使用者对该项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D.注册会计师认为承担的审计风险很大 4、下列业务中,即是合理保证业务,也是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的是( AD) A.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B.财务报表审阅业务 C.内部控制审核业务 D.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

审计第一章习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之所以起源于16世纪初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这一时期的意大利()。 A.合伙企业应运而生 B.合伙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 C.人们开始聘请会计专家来担任查账和公正工作 D.合伙企业导致了股份有限制企业的产生 2. 把查错防弊作为次要的审计目的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下列阶段()。 A.1844年至20世纪初的英式详细审计 B.20世纪初开始的美式资产负债表审计 C.1933年美国《证券法》出台后 D.2001年美国安然安达信案件后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从以下()阶段开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转变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A.16世纪的意大利 B.1844年至20世纪初的英国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2005年国际审计准则修改以后 4.1918年9月,北洋政府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创办的()是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A.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B.北京会计师事务所 C.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D.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5.以下有关中国注册会计师发展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991年开始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B.2004年创建了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C.2006年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 D.2008年开展了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工作 6.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 A.账项基础审计 B.风险导向审计 C.制度基础审计 D.财务报表审计 7.以下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20世纪初的英国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

金融知识答题活动“试题及答案”

金融知识答题活动“试题及答案” 1. 我国人民币的主币是: A 元 B 角 C 分 D 厘 (答案:A ) 2. 按复利计算,年利率为5%的100 元贷款,经过两年后产生的利息是: A 5 元 B 10 元 C 10.25 元 D 20 元 (答案:C ) 3. 以下关于汇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B 汇率的直接标价法可以表示为1 单位外币等于多少本币 C 我国的汇率报价一般采用直接标价法 D 我国的汇率报价一般采用间接标价法 (答案:D ) 4.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将香港本地货币与哪种货币挂钩? A 英镑 B 日元 C 美元 D 欧元 (答案:C ) 5.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是: A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B 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D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答案:B )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 A 安全性 B 流动性 C 盈利性 D 政策性 (答案:D ) 7. 以下不属于金融衍生品的是: A 股票 B 远期 C 期货 D 期权 (答案:A ) 8. 下列哪家机构不属于我国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A 东方 B 信达 C 华融 D 光大 (答案:D ) 9. 我国于2003 年初组建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是: A 中国人民银行 B 中国银监会 C 中国证监会 D 中国保监会 (答案:B ) 10. 在国际银行监管史上有重要意义的1988 年《巴塞尔协议》 规定,银行的总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 A 4% B 6% C 8% D 10% (答案:C ) 11.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是: A 纽约股票交易所 B 伦敦股票交易所 C 东京股票交易所 D 香 港股票交易所 (答案:A ) 12. 股票市场上常常会被提到的“IPO”的意思是: A 首次公开发行,即公司第一次公募股票

图文全解靳三针

图文全解“靳三针”昨天又翻看了 图文全解“靳三针” 昨天又翻看了靳三针临床配穴方法,特把经典的总结出来,并特意配了图,方便大家查看。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中国金融简史》模拟试卷(精选)

《中国金融简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52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年会在()召开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香港 2、中国在()加入亚洲开发银行 A、85年 B、86年 C、87年 D、84年 3、战时金融管制是于()开始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4、“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此句出自() A、《通志》 B、《初学记》 C、《汉书.食货记》 D、《史记.平准书》 5、()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正式建立业务关系 A、84年 B、85年 C、86年 D、87年 6、官银钱号,比较出名的有五天官号和() A、五天官号 B、四乾官号 C、五宇官号 D、四平官号 7、作为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成立最早的银行是海丰劳动银行和() A、东古平民银行 B、陆丰劳动银行 C、闽西工农银行 D、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 8、北宋产生纸币的原因除金属货币笨重外还有() A、金属货币不足 B、军费开支巨大 C、四川纸业的发达 D、宋朝财政窘迫 9、唐朝时商人一般不将现钱存入() A、商店 B、药店 C、寺庙 D、波斯店 10、下列称谓中不属于官银钱号的是() A、官银钱局 B、官钱局 C、官银号 D、官银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明朝币制改革,推行大明宝钞的措施有( )。 A、停止铸钱,严禁铜钱流通 B、禁用金银 C、金银与纸币可同时流通,按比例兑换 D、实行户口食盐法 2、典当业也称为( )。 A、典质 B、质库 C、解质 D、当铺 3、唐朝时开设质库的主要是( )。 A、商人 B、官吏 C、贵族 D、政府 4、官银钱号,比较出名的有( )。 A、五天官号 B、四乾官号 C、五宇官号 D、四平官号 5、汇兑产生的原因是( )。 A、商业发展之需 B、铜钱携带不便 C、钱币缺乏 D、有的地方禁止钱币出境 6、王安石的信用政策反映在他制定的( )。 A、告贷法 B、青苗法 C、市易法 D、解质法 7、宋朝对纸币的称谓有( )。 A、交子 B、关子 C、会子 D、钱引 8、官银钱号,也称( )。 A、官银钱局 B、官钱局 C、官银号 D、官银行 9、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前的铜铸币主要有( )。 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半两钱 10、“南三行”指的是( )。 A、金城银行 B、上海银行 C、浙江兴业银行 D、浙江实业银行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 2、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铜贝。() 3、布币的演变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 4、借贷行为发生在奴隶社会,有了私有财产就有了借贷行为。 5、在周朝政府借贷由执库负责办理。() 6、学者把晋至隋说成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实物货币的复活期。()

审计典型例题1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周期性地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年。在每个周期内,应对每个项目负责人的业务至少选取( )项进行检查。 A.3;2 B.2;3 C.1;1 D.3;1 2.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的是( )。 A.项目经理 B.项目合伙人 C.主任会计师 D.被鉴证单位管理层 3.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每年至少( )次向所有受独立性要求约束的人员获取其遵守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书面确认函。 A.4 B.3 C.1 D.2 4.注册会计师对鉴证业务结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在鉴证业务结论中必须明确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 B.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在鉴证业务结论中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 C.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在鉴证业务结论中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 D.当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受到限制的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否定结论的报告

5.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证据的两个特性,下列有关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证对象特征会影响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B.在评价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支持鉴证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C.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如果获取证据比较困难、成本也很高,则可以以此减少不可替代的程序 D.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时会考虑增加成本能否给证据数量和质量带来相当的效益 6.北京市乙公司由原国有企业A公司与其他非国有企业P、Q公司共同组建,A公司在乙公司中占有70%的股权。20×9年初,乙公司经营上出现了较大困难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组织专家编制了乙公司的持续经营报告,并决定在聘请XYZ会计师事务所对该报告进行鉴证后分发给预期使用者。以下有关该项业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为鉴证对象信息负责 B.乙公司管理层应对持续经营报告负责 C.乙公司管理层应当对鉴证对象负责 D.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为该业务的责任方 7.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鉴证业务准则的概念性框架,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在该基本准则确定的适用范围中,不包括( )。 A.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 B.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C.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D.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保存工作底稿期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对于相关服务业务的工作底稿,应自归档日起至少保存8年 B.对于审阅业务的工作底稿,自工作底稿归档日起至少保存l0年

2020智慧树,知到《金融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金融学》章节测试【完 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金融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而间接融通资金。在间接融资方式下,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并不发生直接的融资关系,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发生间接的融资关系。 A:对 B:错 答案: 对 2、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 A:金融工具 B:金融机构 C:金融市场 D:金融制度 答案: 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 3、金融资产具有的两个重要经济功能是: A:资源配置功能 B:风险转移功能 C:提供流动性功能

D:提供信息功能 答案: 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转移功能 4、从广义角度的金融创新来看,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历史。 A:对 B:错 答案: 对 5、金融机构是金融交易活动的中介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是金融体系运行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管理者。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从铸币时期开始,金属货币不再具有一般实物货币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是因为( )。 A:铸币的标准化 B:国家信用成为载体 C: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开始相分离 D:运输成本下降 答案: 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开始相分离 2、综合物价指数上涨了25%,则货币购买力指数会( )。 A:上涨25%

B:上涨20% C:下降25% D:下降20% 答案: 下降20% 3、曾被人们誉为最理想的货币制度的金币本位制之所以崩溃的原因在于( )。 A:黄金储量与产量难以维持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要求 B:黄金存量的分布不均 C:金币失去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的前提 D:金币不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答案: 黄金储量与产量难以维持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要求,黄金存量的分布不均,金币失去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的前提,金币不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其自身为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凭证,早期作为最主要的一种代用货币可以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后来发展成为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但是其一直都是足值的货币。 A:对 B:错 答案: 错 5、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 A:投放的现金 B:回笼的现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