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欣赏课后感想

音乐欣赏课后感想

乐不需要阐释,它跨越国界以自己的语言感动着它的子民。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现存最大的古代编钟是出自曾侯乙的墓穴,原来阿炳《二泉映月》的流传,背后还有一段机缘巧合。
这里还要简单提一下我对音乐的看法,可能我的理解比较肤浅。对于音乐所表现的世界,可以有诗意,画境,和内心的独白。例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肖邦的《肖邦生F大调夜曲》、《幻想即兴曲》和交响组曲《天方夜谭》,《伏尔塔瓦湖》更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我最喜欢的还是能够表现对苦难人生的抗争,奏响时代的强音的贝多芬的《命运》了。因为他很振奋人心,听过之后感到激情澎湃,人生苦短,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打倒。
在一些人眼中,中外古典音乐的区别是明显的,这个我不否认。但在艺术哲学上有一句话,叫做:越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性。可以说,中外古典音乐是在欧洲民族(不妨这样总而括之)和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特定条件和艺术环境下产生的,但是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而中外古典音乐也还表明了作为一个体系,无论中,欧都是一个成熟的体系。没有自己的民族独创性,就不会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音乐的民族性既体现于艺术的内容上,也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在另一方面,物质性(所采用的物质工具)的不同也并不能排斥音乐在艺术 性上的统一。近代的中国乐人在把中国古典乐曲改编为钢琴曲的努力也说明了这一点。小泽征尔用交响乐同样能表现出相同的《二泉映月》。
民族性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深刻地影响着该民族的艺术家及作品的特点。每个民族的伟大艺术家也最充分的体现着自己民族的风格,成为自己民族的骄傲。从这方面上来讲,中外古典音乐的区别于不同流派风格之间的区别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让中外和流派成为艺术的桎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艺术就随之结束,法国新古典主义流派在17世纪的兴盛和在18世纪的衰落就能说明。
总之,音乐无国界,也并不需要国界。音乐的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即进行深入的体验和反复玩味,进而认识艺术作品的蕴涵意义。受感情的熏陶,最终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因此,又何必分中外?
我们渴望的是心灵之交,我想,这就是音乐的本质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