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迈向艺术」课程模式应用於国小五年级学童 编曲创作知能之研究

「迈向艺术」课程模式应用於国小五年级学童 编曲创作知能之研究

「迈向艺术」课程模式应用於国小五年级学童 编曲创作知能之研究
「迈向艺术」课程模式应用於国小五年级学童 编曲创作知能之研究

藝術教育研究(2005),10,87-126。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㈤年級学童

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Music Arranging Ability of Fifth-Graders: An Application of Arts PROPEL Curriculum Model

林小玉Sheau-Yuh Lin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Department of Music Education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本文於2005年12月5日評審通過87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88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之編曲知能,藉由融入「邁向藝術」課程方案精神的教學實驗,以研究者亦為課程設計者與教學者之方式,試圖回答五個研究問題。研究對象包括兩類,一為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一班學生35人,另為六位不同音樂背景之音樂專家審評人。透過文獻探討法、個案研究法、量表調查法與內容分析法,蒐集並分析各類質、量化資料。「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課程,得以下之研究結果:(1)學生能呈現多樣化的編曲知能,惟組別間之表現有落差;(2)學生之編曲記譜策略多元而有彈性,對音高記譜的掌握優於對節奏記譜的掌握;(3)學生之編曲知能確實能隨著時間的演進有相當的進步,特別是在音樂美感通則的掌握與音樂元素之多元化與細緻化;(4)共識化評量技法應用於學童編曲作品之審評具可行性;(5)不同音樂專業背景之審評人在學童編曲作品之看法上並無必然的關係。

關鍵字:共識化評量技法,音樂,音樂創造力,編曲,邁向藝術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music arranging ability of fifth-grad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nature of Arts PROPEL curriculum was infused into this implementation. The researcher, as curriculum designer and instructor, aimed to answer five research questions. Two categories of subjects were involved, namely, one class of 35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s well as six music specialist judges of different music backgrounds. Through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ies, rating scale surveys and content analysi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were gathe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rts PROPEL curriculum model for fifth-grade music arranging study were as follows: (1)Fifth-graders ’ music arranging techniques revealed a certain level of variety while group performances differed; (2)Fifth-graders ’ approaches in music arrangement notation were versatile and flexible, generally performing better in notating pitches than rhythm; (3)Fifth-graders did make progress in music arranging ability,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the mastery of general music aesthetic rules as well as the variability and refinement of musical elements; (4)It was feasible to utiliz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judging fifth-graders ’ music arranging ability; (5)Music backgrounds did not necessarily correlate between judges ’ opinions in fifth-graders ’ music arranging performances.

Keywords: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music, music creativity,

music arranging, Arts PROPEL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緒論

研究動機與背景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改革的期許頗為殷切,在國民教育的改革行動中,必須進行新觀念的課程改革,以滿足社會期待。於是教育部自九十學年度起,由國民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而這樣的改革,顯然對於長期由上而下課程之內涵與教學制度,是一大挑戰。當前最能涵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七大學習領域、十大基本能力的教育理論,首推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Gardner(鍾禮章,2001)。Gardner於1983年提出他的「多元智慧論」(a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將人類的心智能力分為七種—語文、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及內省等,此理論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智力一元化的觀點,更顛覆了以量化為主軸的傳統評量方式。

Gardner曾在美國帶領一群研究者與匹茲堡中學合作,進行為期五年的藝術領域課程實驗教學,即「邁向藝術」(Arts PROPEL)課程方案。此方案所強調的產出(production,如作曲或演奏,著色或畫圖,參與富想像力或創造力的寫作)、知覺(perception,如辨別一種藝術形式中的差異表現,即能以一種藝術方式來思考)、反思(reflection,從自己或別人的理解、產出中退後一步,以領會這些理解和產出的目標、方法、難處與成效),成為後來「邁向藝術」的精神,而注重評量及以專題方式為教學方法,則成為「邁向藝術」的兩個教育工具(Gardner,1989,79)。徐端娌(2003)在運用「邁向藝術」課程方案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時,以紮根理論為資料分析方法,發現以產出、知覺與反思為主軸的課程中,「創意」卻衍生為可觀的教學成效。但因創意並非其原始研究重點,因此其研究對於學生創意之分類與評量並未深入探究。國內音樂創造力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以心理學為基礎而建構的研究至今付之闕如,研究者乃欲探究認知心理學大師Gardner的學理運用於國內學童音樂創造力課程之可行性,為本研究的動機一。

音樂創造力常被視為等同於音樂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之能力(Webster,1991,26)或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solving)之能力(Feinberg,1991,77)。Gibson(1989)更定義音樂創造力為當個人被賦予音樂上的問題解決任務時,能展現一定程度的思路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ility)、原創性(originality)及精密性(elaboration)等。其內涵一般被認為體現於音樂創作活動

藝術教育研究89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90 中的作曲、編曲、即興與分析能力上。

編曲(arrangement )一詞,根據Grove Music Online (Boyd ,2005),乃指將一作品由一媒介轉化到其他媒介,或是指將一作品精密化或簡化。但這兩種編曲方向,都意含著某種程度之再創作,其結果有可能是某一作品之平舖直述式轉化,或是比原創作者更費力的仿作。Elliott (1995)認為編曲為一個大的概念詞語,以其為軸心而反映的,可能為將某一作品修改化(editing )、轉化(transcribing )、和聲化(harmonizing )、管絃樂化(orchestrating ),或重新創作化(re-composing )。他認為編曲者必須具備音樂實作的許多基本認知,如了解原作與改編作之演奏、即興、作曲、指揮、聆賞面。

我國歷屆之國小音樂課程標準並未特別強調編曲於音樂創作教學之地位或重要性,但以美國1994年公佈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之音樂部分為例,除了揭示音樂演奏、創作及對音樂反應(responding to music )三者並列為人們參與音樂的基本方式(Consortium of National Arts Education Associations ,1994)外,且九個音樂內容標準便有一個與編曲有關,其5-8年級之內容標準四為「在特定的規範下作曲與編曲」,內涵如下:(1)能在特定的規範下創作短曲,以組織音樂元素來達成樂曲之一致性與變化性、緊張與舒緩感、平衡性;(2)能改編簡單樂曲為異於原來音色編制之聲樂曲或器樂曲;(3)能運用多元的傳統、非傳統音源及電子媒體於作曲和編曲上。在在顯示美國音樂教育界對編曲能力之重視。音樂教育大師Reimer (2003,261)亦認為一般音樂課程納入作曲與編曲教學,不只可令學生感到期待,且深具教育意義。但我國至今尚未有任何探討我國學童編曲能力之研究,乃為本研究之動機二。

音樂評量一般而言,最好建立在主觀與客觀資訊兼具的基礎上,且須審慎考量要採重視整體表現的整體評量(global approach )或強調依特定規範加以審評的分項評量(approach of specifics )(Boyle & Radocy ,1987)。受到社會心理學的影響所及,近年來對創造力的理解有了重大的突破,甚至影響了研究的方向。其中對創造力評量產生關鍵性影響的論說,首推「共識化評量技法」(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CA T )。這套評量技法有其基本假設如下:作品或反應能被認為具創造力,其前提是適當的評鑑者們在獨立評鑑的機制與狀況下,均有共識地認為該作品或該反應具創造力。而所謂適當的評鑑者們,指的是具領域的專門知能的人(Amabile ,1996,33)。因此,共識化評量技法對創造力之解讀,即指適當的評鑑觀察者均認為該作品或反應具創造性,或有共識地評鑑具創造力的作品或反應產生的過程;除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此之外,Amabile選擇以整體評量為CA T的切入點。

由上述可知,CA T是一個偏作品導向、主觀式與整體式評量方法的系統,在概念上與過去強調客觀化評量的觀念可說是背道而馳。共識化評量技法是否適用於國小學童編曲作品之評量?不同音樂專長背景的教師對學生之作品看法是否有相關性,亦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

此外,「邁向藝術」的音樂領域專題亦包含自創記譜法的「創造音符」(invented notation),其內涵為透過創造音符計劃做為啟發學生音樂性學習知覺的開端,如音高、分句、節拍或型式(Winner,Davidson & Scripp,1992)。顯示音樂記譜也是「邁向藝術」課程的學習要點之一。記譜策略之探究是不少音樂創造力研究者感興趣的領域,他們相信記譜可以反映兒童對音樂的知識、了解與想法(Barrett,1997,2000,2001)。因此,本研究亦擬了解學童在「邁向藝術」課程模式下,培養音樂知覺並反思音樂記譜與音樂作品的關係後,在編曲記譜上之產出情形。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究「邁向藝術」課程模式下之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知能。基於上述動機與背景,條列研究問題如下:

一、「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課程,國小五年級學生的編曲

知能為何?

二、「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課程,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記譜

策略為何?

三、「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課程,國小五年級學生之編曲

知能是否隨時間演進而有所增長?

四、共識化評量技法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作品之審評是否可行?

五、不同音樂專業背景之教師,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作品之看法,在質、

量上是否一致?

名詞釋義

此處擬呈現本研究相關變項之操作型定義如下: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

基於「邁向藝術」課程方案之模式,本研究設計九堂課的「課堂鐘聲響」領域專題活動。在產出、知覺和反思之課程設計上,以改編一首四小節的樂曲《課堂鐘

藝術教育研究91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92 聲響》(參見附錄一)為產出之產品,期中之改編只演奏原曲調改編版一次,而期末預演版、正式演出版都必須演奏原曲調改編版至少二次,稱之為加長版;關於知覺部分,則於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課堂鐘聲響》音樂元素之感知;反思部分則透過教師提問、學習單提問、班級與小組討論、比較分析等方式,引領學生思考音樂編曲在記譜上、演出表現上之相關問題。促進反思的工具主要為學習單(附錄二到八共七式),其形式包括空白記譜單、李克特量表、檢核表、開放式問題、選擇題等。 編曲創作知能

指將某一作品再創作使之精密化或簡化,但仍具由原作品之特徵。本研究所指的編曲創作知能,乃學生改編樂曲《課堂鐘聲響》的能力;所蒐集的資料包括學生編曲創作之錄影與錄音、學生填寫的學習單、說明編曲想法與記譜的海報等相關文件,另外亦含六位音樂專家審評人針對學生作品在五點式量表上所給予的量化與質化敘述資料。

共識化評量技法

此名詞由Amabile (1996)提出,乃指創造力評量的一種做法。此評量技巧之

基本假設,為作品或反應能被認為具創造力,其前提是適當的評鑑者們在獨立評鑑的機制與狀況下,均有共識地認為該作品或該反應具創造力。而所謂適當的評鑑者們,指的是具領域專門知能的人。本研究運用此技法,探討不同音樂背景但均具領域專門知能的音樂專家審評人(作曲教學專長者兩位、音樂教育專長者兩位、國小音樂教學專長者兩位)針對學生作品,在五點式量表上所給予的量化與質化敘述資料之一致性與相關性,以探究此評量觀念運用於音樂編曲評量上之可行性。

文獻探討

音樂創造力

音樂創造力之研究趨勢

Webster 精研音樂創造力,並致力於相關研究之趨勢分析,其1991的文章整合當時之資訊,認為音樂創造力教育近年來有以下三大值得注意之研究趨勢:(1)強調音樂想像力(musical imagination )或音樂心像(musical imagery )在音樂創造力教育上所扮演的角色;(2)試圖建立音樂創造思考歷程之理論模式;(3)研發新的音樂創造力評量管道(W ebster ,1991,26)。在2002年時,他又針對之前十年的音樂創造力研究文獻進行內容分析,並獲致以下的重要音樂創造力研究與實務之相關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發展結論(W ebster,2002,25):(1)研究方法益形多樣化,特別是質化研究大有進展;(2)受後現代主義之影響而對舊有音樂創造力理論與模式提出質疑,並對社會文化脈絡之於音樂創造力極為重視;(3)對年輕學童之自創性音樂記譜法有濃厚的研究興趣,並將之視為一窺學童音樂理解之窗口;(4)新評量方法之提出;(5)合作學習角色與功能之探討;(6)對音樂科技之臆測與實驗;(7)作曲之教學法日亦受重視,而成為一新興思維等。

本研究基於此趨勢分析,將以質、量化資料蒐集方式並進、運用共識化評量技法為學生表現之基準、專題式作曲教學法及兼採納合作學習之模式,進行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樂編曲知能之探究。

編曲之技巧與相關研究

關於編曲的技巧,音樂學者多針對不同音樂元素與樂器性能加以提示:

一、音色方面:避免一種樂器從頭到尾演奏主旋律,以免音色單調(徐松榮,1989);

所有樂器宜按照曲式,交替輪流出現,使音色有變化(張統星,1991);留意各類樂器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變化,且注意彼此之間的融合性,以免發出不協調的音色(徐松榮,1989)。

二、節奏方面:要注意節奏的變化,但要在變化中求統一(張統星,1991)。

三、和聲方面:要根據原曲的和聲,不得任意竄改(張統星,1991);要注意各樂器

之間聲部的和諧(趙永男,1987)。

四、要了解樂器的音域、性能及奏法(張統星,1991)。對於各種節奏及旋律樂器的

性能特色及一般演奏技巧必須加以研究或創新(邱家麟,1989)。

以探討學生編曲能力為主的研究並不多見,但研究範圍兼及編曲之相關研究則有不少,其中並以探討媒介(如電腦輔助音樂創作、奧福樂器)對創作知能之影響為多數。Folkestad、Hargreaves和Lindstrom(1998)在針對15、16歲學生於三年期間以電腦創作出的129個作品進行原創、編曲等創作歷程之研究時,發現學生創作的方法可分兩大類:水平歷程式,從中作曲與編曲為分開的活動;垂直歷程式,從中作曲與編曲為合一的活動。Kratus(2001)的研究,旨在探究48位沒有受過作曲訓練的四年級兒童在不同的奧福樂器調性與音高選擇度下,所呈現的作曲和編曲之歷程與成品差異。每一兒童被隨機分派至四種不同調性與音高數安排的木琴進行創作,即五片琴之五聲音階、十片琴之五聲音階、五片琴之和聲小音階、十片琴之和聲小音階,經過一分鐘的探索時間後,其後的十分鐘為其作曲時間。研究者要求

藝術教育研究93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94 學生演出時必須將自己的作品演奏兩次,以檢視他們的樂曲複製(replication )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可運用十片琴的兒童花較長的時間探索,而後完成的樂曲也較長,但其複製性比運用五片琴的兒童為差。

本研究基於媒介對編曲知能之影響,於編曲演奏時對演奏編制採開放方式,以避免過多的限制所造成的創造力貶抑。

音樂創造力與記譜之相關研究

記譜策略之探究是不少音樂創造力研究者感興趣的領域,他們相信記譜可以反映兒童對音樂的知識、了解與想法(Barrett ,1997,2000,2001)。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多探討兒童記譜能力之發展;第二類則旨在比較學生選擇不同記譜策略之取向,如圖形式記譜法與傳統式記譜法等。

Scripp 、Meyaard 和Davidson (1988)指出,兒童日益增長的記譜策略包含五種形式:圖形式(pictorial )、抽象模組式(abstract patterning )、畫謎式(rebus )、文字式(text )、組合/闡述細節式(combination/elaboration )。在長達三年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如果讓兒童連續幾次紀錄其熟悉的歌曲,69%的五歲兒童使用圖形式及抽象模組式;七歲兒童中,有64%的兒童用文字式或組合/闡述細節的方式;整體而言,這些兒童的記譜與其音樂認知發展相近似。Upitis (1992)指出,兒童的記譜法發展順序與他們寫作能力的發展有關。他認為兒童早期的記譜顯示出對音樂象徵符號些微而不精確的認知,當兒童逐漸熟悉音樂中的符號,他們會以符號當作是圖像(pictures )來表現聲音的元素,呈現旋律的形狀、節奏的脈動,直到他們發展出類似標準化的音樂記譜法。Barrett (1997)年以未接受過音樂及文字訓練的兒童為對象,將探索式(exploration )、樂器表徵式(representation of instrument )、樂器圖像再加入音樂元素的提示式(representation of the instrument with reference to musical elements )、演奏姿態式(representation of gesture )、符號表徵式(symbolic representation )等五種記譜策略為檢視的類別,以了解學生在進行器樂曲創作時所自創的記譜法。結果顯示,兒童在記譜策略的使用上是具彈性的,例如,有人在同一天當中,同時使用二到三種記譜的策略去紀錄不同的器樂作品;也有人在同一次的記譜中組合數種方式。他因此主張兒童的記譜策略反映音樂作品最自然的那一面,而他們所採取的記譜策略也反映出他們對作品最感興趣的地方。

Auh 及W alker (1991)比較選擇傳統五線譜記譜或自創圖形記譜的學生之作曲技巧差異,並透過學生對創作過程與結果的自我分析以蒐集資料。研究顯示,五線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譜組的學生在創作時最重視音樂的結構性,非傳統組的學生則較重表現性與獨特性。作者因此認為,運用圖形式記譜比傳統五線譜記譜更能激發有創意的音樂作品。

有鑒於音樂記譜本就是「邁向藝術」課程的教學要點之一,且其在音樂創造力文獻上之研究價值,本研究亦將此議題納入為所欲探究的研究問題之一。基於不希望傳統五線譜記譜能力成為學生編曲創意的阻力,研究者於課程設計上不獨尊五線譜之記譜技巧。

邁向音樂課程

邁向音樂課程理念

「邁向藝術」(Arts PROPEL)是一個課程方案名稱,為美國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研究團體「哈佛零計畫」的子計畫之一。它受到洛克斐勒基金會藝術人文組的鼓勵與支持,結合教育測驗服務社和匹茲堡公立學校的人員,共同進行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計畫(1986-1991),目標為設計一套評量工具,以記錄中學生的藝術學習情形,但其適用對象不限於中學生。學生在「邁向藝術」教室中扮演三個互相關聯的角色:產出者、知覺者和反思者。「PROPEL」是字母首字的縮寫,以凸顯這三個角色的深刻意涵:“PRO”是指產出(production),在這其中也包含一個“R”是指反思(reflection);“PE”是指知覺(perception);“L”(learning)是藉由學習產生以上的項目(Winner et al.,1992,10)。

「邁向藝術」課程方案,包括「邁向視覺藝術」、「邁向音樂」、「邁向富有想像力的寫作」等三個部分。在本研究中所提到「邁向藝術」一詞,都是單就音樂領域而稱,也就是「邁向音樂」(Music PROPEL)而稱。本研究以音樂編曲為產出之標的。

「領域專題」、「評量方法」為其兩個主要的教育工具。領域專題是以「邁向藝術」的評量工具為中心,讓產出隨同知覺、反思,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相互作用。這意指它提供一個方法讓學生能投入,避免讓他們只停留在知識的表面及技巧的獲得,並以螺旋式課程之觀念加深、加廣學生之相關知能。音樂的領域專題有以下特徵:(1)是長時間或反覆的計畫,以音樂為討論的中心;(2)整合產出、知覺和反思;(3)強調過程和產出一樣重要,結合修正和實驗;(4)提供多元之評量方式;(5)將教室情境營造成如同工作室般的氣氛(Winner et al.,1992,20)。

為達到反思,「邁向藝術」課程使用問卷、同儕訪談和日記為工具,並提供許多不同型式的表格供教師教學參考運用。

作曲、編曲為邁向藝術課程在音樂領域三大建議的專題範圍之一(另外兩部分

藝術教育研究95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96 為表演與聽音)。其內容包括「創造音符」、「第一個節奏」、「樂節與曲式」、「第一個旋律」、「歌曲創作」等(Winner et al.,1992)。

邁向音樂課程相關研究

與本研究精神最貼近的相關文獻主要有兩篇。身為「藝術家導向課程」(the artistic-based approach to music curriculum )的擁護者,Christensen (1992)的博士論文主張音樂創造力課程要提供學生機會以體會做為藝術家、演奏家與聽眾多重角色的機會。為達此目的,她採用「哈佛零計畫」的學習重點:產出、知覺、反思,以檢視四年級學生分為六組的合作式作曲過程、他們對音樂性作品構成因素的知覺、與他們對自己身為作曲家角色的反思。作曲主題來自Christensen 提供的視覺提示,之後學生運用敲擊樂器為作品之媒介,以自創的記譜系統紀錄音樂創作,最後並將之加以演奏。藉由訪談法與田野調查法,Christensen 的結論為合作學習式創作法促成及提升學生對自己音樂思考過程的覺察力,並能幫助學生體驗專業作曲者的創作歷程。她並且認為採用質性研究於實際教學讓她得以了解學生的音樂認知歷程,而不會單憑最後成品以判斷其創造力。

徐端娌(2003)探討「邁向藝術」課程方案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課的實施情形與相關問題。為深入觀察與描述研究對象於「邁向藝術」課程轉化後方案的教與學情形,採取質的研究方法,並根據紮根理論的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繹編碼等三階段編碼分析,歸納出本研究發現的理論架構。得研究結果如下:(1)影響此研究課程轉化後方案的學習要素之分析,可歸納出產出、創意、知覺、反思等四方面及其相互關聯,在產出中包括創意此項目;(2)影響「邁向藝術」課程轉化後方案,學生學習表現之因素包括:音樂學習背景、個人特性、表達能力、對音樂學習的態度、評量方式、教師上課模式、人口學變項、同儕互動;(3)本研究中的學生,依其產出、知覺、反思能力之差異,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產出上升型、產出持平型、創意揮灑型、未達創意型、知覺上升型、知覺持平型、反思上升型、未達反思型。

音樂創造力之評量

國內外創造力評量觀之差異

林小玉(2003)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為研究方法,比較國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之演進與異同。研究結果顯示,從國外音樂評量觀之歷史演進來看,1970及1980年代較多心理測量學角度的研究,1990以來則多屬內容分析類研究。不論研究方法為何,所蒐集的資料類型多為以下四種:創造性行為之錄音或錄影、錄音之記譜轉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化(傳統式或圖形化)、口語軼事紀錄分析、人種誌敘述。相對的,在研究範圍內的10筆國內音樂創造力學位論文研究多完成於近十年,相對於國外66筆博碩士論文,在研究的量上相當有限。在研究之分類脈絡中,其他:成效/相關性研究居最多數,顯示我國研究者特重音樂創造力教育之成效研究。而我國音樂創造力研究中,蒐集的資料類別與國外呈現極大差異,佔最多數的是因觀察而得的人種誌敘述,不見錄音之記譜轉化(傳統式或圖形化)與口語軼事紀錄分析,且多了國外音樂創造力評量少見的紙筆測驗。

社會心理学論導向的「共識化評量技法」

受到社會心理學的影響所及,近年來對創造力的理解有了重大的突破,甚至影響了研究的方向。其中最關鍵性的人物之一,便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Amabile。她在集畢生研究精華而成的大作創意脈絡(Creativity in Context)一書中,大聲呼籲社會與環境也是影響創意成敗的關鍵,並以「發展一套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學論」為此書之宗旨(Amabile,1996,3)。

「共識化評量技法」(CA T)是Amabile(1996)的主要看法之一,這套評量技法的基本假設如下:作品或反應能被認為具創造力,其前提是適當的評鑑者們在獨立評鑑的機制與狀況下,均有共識地認為該作品或該反應具創造力。而所謂適當的評鑑者們,指的是具領域專門知能的人(33)。Amabile(1996)認為「創造力之社會心理學論」的重要性在於開啟了一更寬廣的創造力脈絡,使得社會與環境對「個人」(她特別提示是針對一般人而非少數創造力特優人士)的影響因素得以被檢驗。且其共識化評量技法可成為主觀化創造力判斷之一般性方法(67)。

受Amabile理念影響所及,不少音樂創思研究以其論點為研究之基礎。為了解個體在音樂環境中如何有創造性地學習,CA T被採用為以下研究之工具。Bangs針對三年級學生探究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對音樂創作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內在動機有助於音樂創造力,而外在動機則有負面影響,同Amabile的論點。Daignault(1997)在一個MIDI 支援的環境下,運用CA T來探究會彈鍵盤樂器與不會彈鍵盤樂器的兒童在作品表現上的差異。研究顯示,具鍵盤彈奏能力的小朋友其作品並未較具創造性,此結論亦與先前不少文獻的結果一致。Hickey(1996)發現W ebster(1994)的「音樂創造思考測驗」(Measure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結果與兒童利用電腦輔助而創作的作品表現無顯著相關。Amchin(1996)運用CA T所獲致的結果與兒童的木琴即興表現求相關,也得到同樣不顯著的結論。

藝術教育研究97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98 針對共識化評量技法的評量特性加以檢驗的研究也陸續產生。Hickey (1996)曾探究共識化評量技法,以求測量與比較評分者信度(inter-judge reliability )。其做法為設計兩份不同的評定量表(rating scale ),第一份量表運用較主觀和槪括的評量準則,請評分者評估作品的音樂特徵;第二份量表則以較客觀和具體的描述做為評量準則:如針對作品之節奏是否穩定而言,評分者須從五點式評定量表中,勾選「5」(整個作品的節奏均非常穩定)、「4」(某些音的節奏有少許不穩定)、「3」(某個樂段的節奏不穩定)、「2」(只有少數音有穩定的節奏)、「1」(整個作品的節奏均非常不穩定)。四位評鑑者在鑑賞完十個學生作品後,利用上述兩份量表以評鑑作品,研究者根據評分結果求取評分者信度。結果顯示,兩份量表的評分者信度由中度相關(.49)到高度相關(.94),而較主觀和槪括的量表有較高的信度。Hickey (2001)進一步針對不同背景的評分者之評分者信度加以檢驗。她邀請具五種背景的人參與12首四、五年級學生作品之評量:3位作曲家、17位音樂老師、4位音樂理論家、13位國中二年級學生、24位國小二年級學生。其工具為包含18項準則的共識化評定量表。結果顯示,此五種不同背景的人其評分者信度依序為 .04、 .81、 .73、 .61、 .50,也就是最可信的音樂作品評分者為音樂老師;最不可信的為作曲家。

學者在定義創造力時,最常見的為作品之獨創性與價值性,但其用語則不見得雷同。Mayer (1999,450)整理出學者提出之創造力兩大基本面向用語如表1: 表1 創造力的兩大基本面向

學者

面向一:獨創性 面向二:價值性 Gruber & Wallace

新穎性 (novelty ) 價值 (value ) Martindale

獨創的 (original ) 適切的 (appropriate ) Lumsden

新的 (new ) 重要的 (significant ) Feist

新穎的 (novel ) 適用的 (adaptive ) Lubart

新穎的 (novel ) 適切的 (appropriate ) Boden

新穎的 (novel ) 有價值的(valuable ) Nickerson 新穎性 (novelty ) 實用性 (utility )

鑑於共識化評量技法在創造力評量上之重要性,本研究將採用來探討不同音樂背景之評審者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作品看法之異同,並藉由其對作品內容分析之文字以了解他們在評量編曲作品時對獨創性與價值性等面向之著墨。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研究設計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個案研究法、量表調查法與內容分析法。茲說明如下:

一、透過文獻探討法解析「邁向藝術」的課程方案精神,歸納整理出知覺、產出與

反思應用於我國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教學的課程設計,據之設計教學實驗內容,並延聘專家學者就課程設計加以審核。

二、採個案研究法,檢視為期兩個月共九堂課的領域專題式編曲創作課程之過程與

結果,研究者亦同時扮演課程設計者與教學者之角色。編曲創作之成員組成單位由學生自行選擇獨立作業或分組合作式。之所以採用個案研究法,乃因個案研究所關注的是複雜的現代現象(Yin,2003),且允許研究者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及使用不同性質或來源的資料,來描述或解釋一個複雜的現象。基於音樂創造力在理論與實務上的高度複雜性而採之。本研究屬描述性個案研究,採單一個案嵌入式設計,檢視個案班級於相關研究問題之編曲知能。所蒐集的資料以文字形式的描述性資料與學生編曲創作之錄音為主,並輔以觀察、訪談、錄影、教師札記等。運用多重資料來源進行三角檢定。

三、藉由量表調查法,分別將學生的三次編曲演出(第一次為目標樂曲《課堂鐘聲

響》之改編演出、第二次為《課堂鐘聲響》加長版之改編預演排練、第三次為《課堂鐘聲響》加長版之改編正式演出),其相關影像檔(演出說明與記譜海報掃描)與聲音檔分別交給六位共三大類(作曲教學、音樂教育、國小音樂教學)音樂專家審評人,透過五點式量表之量化數字與審評回饋之質化資料,以反映這六位專家審評人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樂編曲能力之看法。

四、藉由內容分析法,分析國小五年級學生之學習單、編曲設計與記譜之海報說明、

編曲演出錄音資料等,了解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音樂編曲手法。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包括兩類,其中台北市誠信國小(化名)五年一班的學生為個案研究對象;六位不同音樂背景之音樂專家審評人為檢視其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作品之看法是否一致之研究對象。

藝術教育研究99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100 此個案班級共有學生35人,其中男生18名,女生17名。以學校之音樂學習經驗而言,有近一半的研究對象因該校「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排課的關係,在四年級時並未上過音樂課;就學校音樂創作學習經驗而言,其頂多只有節奏即興之經驗,在五年級前均未在學校正式接受過音樂創作部分之課程。研究對象對音樂的態度均趨向中立(13位)到正面,只有一位女同學表示不喜歡、兩位男同學表示非常不喜歡音樂。有學習過樂器的同學有23位,約佔班上的三分之二,學習年限四年以上者有九位。學習的樂器以鋼琴14位最多、次為直笛6位,其他包括少數的長笛、中國笛、小號、大提琴、二胡、高胡等。參加的音樂課外團體(含社團)以團體音樂班為多,有10位,接下來為合唱團(5位)、國樂團(3位)、管樂團(1位)與直笛團(1位)等。整體而言,該班課內音樂學習與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差異頗大,很有經驗者與完全沒有經驗者皆具。

六位音樂專家審評人包括共作曲教學專長者兩位,音樂教育專長者兩位,國小音樂教學專長者兩位。其背景說明如表2:

表2 六位音樂專家審評人背景

音樂背景類別

性別 最高學歷 現職 特殊經歷 作曲教學 I

男 博士 教育大學音教系專任 電腦音樂組織會員 作曲教學II

女 音樂院第一大獎 教育大學音教系專任 音樂教育 I

男 博士 教育大學音教系專任 音樂教育II

女 音樂教育學院第一獎 教育大學音教系兼任 奧福音樂教學組織會員 國小音樂 I

女 學士;碩士學位修業中 國小音樂教師 國小音樂II 女 碩士 國小音樂教師

曾為達克羅士音樂

教學組織會員 教学實驗時間

自2004年11月中旬開始至2005年1月初,研究者針對個案班級進行教學實驗,每週一至二節課,每節課40分鐘,總計為九節課,於音樂教室中進行。原任課音樂教師於每一堂課擔任觀察者。

教学場域

誠信國小位於台北市中正區,週遭交通便利,鄰圖書館、音樂廳等藝文機構與政府機關,為著名的文教學區。學校有悠久而良好的聲譽,並素以開放的校園風氣、積極的家長參與及多樣化的學校社團著名,向來是許多教師期望進入的學校,也處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藝術教育研究 101

北市額滿學校之列。

一如多數學校,誠信國小的「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實採分科方式,五年級上學期的排課方式為三節的藝術與人文課在前十週上視覺藝術、後十週上音樂;原任音樂教師固定上每週三上午的一節課、研究者固定上每週一下午的一節課,另一節課則視需要(如學生演出之延續性等)機動調整。研究者於五年一班原音樂教室進行教學實驗,教室內各項基本配備齊全,除鋼琴與基本敲擊樂器外,音響設備、電腦上網與單槍投影的功能一應俱全。

課程設計

本研究以「邁向藝術」(Arts PROPEL )課程為設計依歸,但配合音樂創造力之新興研究趨勢,課程設計理念與規劃如下:

一、學生在「邁向藝術」教室中應扮演三個互相關聯的角色,並以產出為最終與最

主要目標。本研究中之三者關係與內涵如下圖:

二、鑑於前述的音樂領域專題之特徵規範,本研究將九節課定為長時間的反覆計畫,

以一首四小節、四四拍子、音域c1~c2、曲式AA ’ 、含二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的C 大調樂曲,由研究者填入歌詞名為《課堂鐘聲響》後,採納為本專題之音樂討論中心,從中整合產出、知覺和反思。故本教學實驗課程以編曲教學為主,其餘的音樂教材類別學習為輔。

三、以音樂領域專題之螺旋式課程設計方向,結合修正和實驗的精神,進行教學實

圖1 本研究之產出、知覺、反思關係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102 驗規劃:前兩節課以提升、訓練學生對《課堂鐘聲響》樂曲之音樂知覺為主;第三節進入記譜法之介紹與討論;第四節學生以演出的方式呈現其個人或小組編曲作品(此錄音資料成為本領域專題之第一次編曲創作),並在第五節藉由聆聽第四節之演出錄音反思自己之演出;第六節討論將《課堂鐘聲響》之編曲至少演出兩次而成為加長版之可行手法;第七與第八節預演排練,以求精緻化加長版之編曲手法與演出(此演練之錄音資料為第二次編曲創作);第九節正式演出加長版(此錄音資料屬第三次編曲創作)。

四、在提升之音樂知覺上,重視學生聽辨樂曲音樂元素(如節奏、速度、曲調、音色、力

度、曲式、表現性等)的能力。在引導學生之編曲能力上,介紹音樂美感原則(如反覆、對比、變奏)等概念。在激發學生之反思能力上,藉由適當的提問技巧以行之。

五、基於文獻顯示媒介對編曲知能之影響,本研究於教學策略上運用媒體(如STMOP

等著名克難樂器演奏團體演出片段導覽)、即興人聲說白示範等方式,以引領學生了解音樂演出媒介之多元空間;於編曲演奏時對演奏編制採開放方式,即不限定編制之範圍,以避免過多的規範對學生創造力發揮空間造成限制。

教学實驗目標

研究者設定本專題教學實驗之學生學習目標如下:

一、能了解音樂記譜之不同可能性。

二、能創作並演出《課堂鐘聲響》曲調之改編版。

三、能創作並演出《課堂鐘聲響》曲調之加長改編版。

四、能評析自己與同學之編曲表現。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包括兩類,一為個案班級,另外為六位不同音樂背景之音樂專家審評人。為個案班級學生編製的工具主要為學習單(參見附錄二到八共七式),其形式包括空白記譜單、李克特量表、檢核表、開放式問題、選擇題等;六位審評專家的共識化評量工具為五點式的評定量表,但輔以質化文字之說明(附錄九)。針對研究問題,研究工具的內涵說明如下表: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藝術教育研究 103

表3 研究工具內涵說明

工具名稱 欲回答之研究問題 工具特性

個案班級

「音樂與我」調查表 (附錄二) N/A 。了解學生的音樂背景、音樂想法與音樂知覺 李克特量表、檢核表、開放式問題、選擇題

「課堂鐘聲響」記譜學習單(附錄三)

研究問題一、二、三 空白記譜單

「多表情的課堂鐘聲響」

學習單(附錄四)

研究問題一、二、三 開放式問題、空白記譜單 「多表情的課堂鐘聲響改

編版」學習單(附錄五)

研究問題一、二、三 開放式問題、空白記譜單 欣賞「多表情的課堂鐘聲

響改編版」學習單(附錄

六)

研究問題一、二、三 李克特量表、檢核表、開放式問題 評論多表情的「課堂鐘聲

響改編版」演出學習單(附

錄七) 研究問題一、二、三

開放式問題 「小小音樂作曲家」期末回顧學習單(附錄八)

研究問題一、二、三

李克特量表、檢核表、開放式問題 專家審評人

「課堂鐘聲響」學生編曲作品審評表(附錄九) 三、四、五

李克特量表、開放式問題

「邁向藝術」課程方案建議的評量工具主要為開放式和結構性的問卷、同儕訪談與學生日記(Winner et al.,1992)。但基於同儕訪談與學生日記對學生而言恐有時間因素無法配合的問題,本研究將開放性與結構性之問卷化為學習單的方式呈現,以蒐集相關研究資料。而這些學習單所組成的作品歷程集(portfolio ),被用以紀錄、檢視學生在產出、知覺與反思之歷程與結果。

研究资料與资料處理

配合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利用錄影、錄音、原任課音樂教師之參與觀察、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學生與原任課音樂教師之訪談、六位音樂專家之學生編曲演出錄音審評說明等方式取得質化資料。

研究者有系統的蒐集、整理、編碼、儲存相關資料,以方便後續的資料分析及報告撰寫,並將每份資料或項目均予以清楚的編碼。在論文的文字中直接引用個案資料庫中的資料及其編碼時,則在文末附上所有引用過的個案資料庫的資料來源。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104 分類編碼之意義如下表:

表4 個案資料分類編碼之意義

編碼範例

代表意義 錄影931115

代表93年11月15日當天的錄影資料。 錄音P-1G-1

代表第一組在編曲任務一所完成作品的錄音資料。 海報P-1G-1 代表第一組在編曲任務一所完成作品的海報掃描。

專審P-1G-1J-1 代表第一位審評人對第一組在編曲任務一所完成作品之質化文字審評意見。 專審P-1J-1 代表第一位審評人對任務一之綜合性質化文字審評看法。

生訪931115N-2 代表93年11月15日當天2號學生訪談之資料。

師訪931115

代表93年11月15日當天原音樂任課老師訪談之資料。 單I931115N-2

代表93年11月15日當天2號學生在學習單I 上之資料。 教札931115 代表93年11月15日當天的教學紀錄與省思札記資料。

本研究亦透過六位音樂專家審評人之五點式學生編曲演出錄音審評量表之統計量,取得量化資料,利用SPSS 10.0進行統計分析:(1)以平均數和標準差,計算六位專家審評人對學生的三次編曲演出的五點式量表敘述統計結果。第一次八組內含一個獨立創作者、第二次七組均為小組合作式、第三次同樣七組人員組合。上述平均數和標準差統計量旨在回答研究問題三:「邁向藝術」課程方案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課程,國小五年級學生之編曲知能是否隨時間演進而有所增長?(2)以Cronbach α係數,計算六位專家審評人對學生的三次編曲演出的五點式量表評分者間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統計結果。評分者間信度一般而言,α係數在 .70以上,是可接受的信度係數;而在 .80以上,評分者間信度佳;在 .90以上,表示評分者間信度甚佳(吳明隆,1999)。上述Cronbach α係數統計量旨在回答研究問題四:共識化評量技法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作品之審核是否可行?(3)以相關係數,將六位專家審評人對學生的三次編曲演出的五點式量表評分,加以兩兩檢視其線性關係。相關係數在 .70~ .99視為高度相關;.40~ .69視為中度相關; .10~ .39視為低度相關; .10以下則為微弱或無相關(邱皓政,2002)。上述相關係數統計量旨在回答研究問題五:不同音樂專業背景之教師,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作品之看法,量上是否一致?

「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

研究結果與討論

國小㈤年級学生之編曲知能

本研究所指的編曲創作知能,乃學生改編樂曲《課堂鐘聲響》的能力。為回應此研究問題,所蒐集的資料包括學生編曲創作之錄影與錄音、學生填寫的學習單、學生說明編曲想法與記譜的海報等相關文件,另外亦含六位音樂專家審評人針對學生作品在五點式量表上所給予的量化與質化敘述資料。

根據內容分析,「邁向藝術」課程方案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編曲課程,國小五年級學童之編曲知能如下:

一、常以參與之音樂社團或課外音樂學習課程之樂器為媒介,透過音色之配置以達

到編曲之目的。

二、透過不同樂器之音色變化、相同樂器之不同音域變化、樂器之增加與減少、主

旋律配以不同伴奏音型、大小調性變化、力度變化等方式,多數組能操弄特定之音樂元素以達到編曲之目的,也呈現對反覆、對比、變奏等音樂美感原則之初步理解與運用。

三、已具有為樂曲加入前奏、間奏、尾奏來串聯樂曲之認知;少數組別甚至能以樂

曲之音型等為前奏、間奏、尾奏之動機,而增加樂曲之整體感。

四、少數組別能加以改編歌詞,並配合歌詞之情境,操弄音樂元素以展現自定之樂

曲風格特性。

五、組別間之表現有落差。被評鑑為表現較差的組別,多因為編曲手法與原曲調相

去不遠而顯得乏善可陳,或演練時間不足、台風欠佳、樂器經驗不一等,而對編曲結果之呈現產生負面的影響。

在「邁向藝術」的課程架構下,學生皆能做到加入前奏、間奏與尾奏的部分。關於前奏與尾奏部分,學生們多運用主題動機或是結合熟悉曲調來進行創作,特別是前奏多具有引導樂曲的效果;程度較好的組別亦能運用間奏來轉變曲風,使之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

--直笛加上鋼琴的前奏很具音樂前導效果。(P-3G-1J-1;P-3G-3J-1;

P-3G-7J-1)

--在前奏及間奏處,便提示下一段音樂的風格;運用大小調、速度、節奏型進行三段音樂風格的變化,真不簡單。(P-3G-7J-6)

藝術教育研究105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 106

P-1G-7 P-3G-6 P-3G-7

P-1G-5

圖2 學生編曲海報:前、間、尾奏篇示例

關於編曲的歌詞主題上,不少組別能嘗試改編歌詞,結合生活經驗(《晚飯真好吃》、《自由時間》),

或是自訂

編曲

主題並隨之發展適合的歌詞(《蝴蝶之舞》)。 P-1G-4(晚飯真好吃) P-1G-7(蝴蝶之舞) P-1G-6(自由時間)

圖3 學生編曲海報:自編歌詞結合生活經驗示例

學生亦能將生活的經驗融入音樂創作中。不只歌詞創作,甚至曲調動機、或所運用樂器,多與學生自身的社團參與、樂器學習、音樂聆賞等經驗相結合,顯示學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一)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以统称“四大件”的“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以及“配器法”为核心课程构架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专业(主)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技术理论各专业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①,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中某一个方向为专攻,兼修相关方向或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与辅助;第二类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专业及相关专业(比如计算机音乐专业、指挥专业等等)的本科生,“四大件”是他们专业学习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第三类就是这里要重点讨论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其教学对象主要是非作曲系的音乐各专业方向特别是音乐学②、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各专业方向的本科生,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的部分内容/方向/课程作为基础课。 经过近八十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国专业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完备的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前述第二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显着———这与各大音乐学院作曲系都把作为本科教育专业基础课的“四大件”的教学,看作安身立命之本而给予高度重视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在前述三类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作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还是共同课———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从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到教材建设、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等方面,都有值得认真思量并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我们目前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粗略地说,就是前述第二类教学 在课程设置、内容范围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的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简化。就课程设置而言,国内各大音乐学院以及各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的音乐院系,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绝大多数只开设“和声学”与“曲式学”,少数条件较好的院校会涉及“对位法”。 这好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就不需要对位法、

作曲技术理论必读专业书目与课外书目 (1)

作曲系作曲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指挥专业、视唱练耳专业 本科必读专业书目与课外读物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书籍 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2、杜布瓦《对位与赋格教程》(上下册) 3、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 4、《中国传统民歌艺术》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外书籍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China—A Macro History) 2、许倬云《万古江河》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专业书籍 1、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 2、识别乐谱《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二、三、四册,外国作品一、二、三册)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理论》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外书籍 1、《中国美术史》 2、《西方美术史》 大学二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陈铭志《赋格写作教程》 2、《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 3、《现代乐器学》 大学二年级课外书目 1、《中国美学史》 2、《西方美学史》 3、《艺术创作美学》 大学三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吴祖强《论曲式与作品分析》

2、怀特《音乐分析》 3、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共3册) 4、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 5、《现代音乐概论与欣赏》 大学三年级课外书目 1、《社会学与生活》 2、《心理学与生活》 3、《中国社会思想史》 大学四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法教程》 2、杨立青《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 3、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 4、袁静芳《民族器乐》 大学四年级课外书目 1、《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 2、佛洛依德《论宗教》 3、《人类学与生活》 4、《中国文化心理学》 大学五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一、二册) 2、柏辽兹《配器法》(一、二册) 3、浏览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中的管弦乐总谱 大学五年级课外书籍 1、《音乐人类学》 2、《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 3、《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2019复习课程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1.1 漫画的含义(一) 1 【单选题】(C )是世界上最吸人眼球,书刊中刊载最多,流行最广的绘画形式。 A、素描 B、彩铅 C、漫画 D、油画 2 【单选题】文化符号最多的国家是(D )。 A、英国 B、中国 C、日本 D、美国 3 【单选题】漫画《三毛》的作者是(B )。 A、华君武 B、张乐平

C、丁聪 D、丰子恺 4 【单选题】(B )创作了漫画《武大郎开店》。 A、华君武 B、方成 C、丁聪 D、丰子恺 5 【多选题】以下属于中国漫画作家的有(ABCD )。 A、华君武 B、方成 C、丁聪 D、丰子恺 6 【判断题】漫画有300年历史,漫画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 【判断题】廖冰兄1932年开始在期刊发表漫画作品,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2

漫画的含义(二) 1 【多选题】根据大类划分,漫画的类型有(ABC)。 A、评议漫画 B、思想性漫画 C、传递信息漫画 D、单纯的漫画 2 【判断题】漫画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漫无边际的画种。√ 3 【判断题】漫画的无拘无束体现在取材、创作手段、创作技巧等多方面。√ 4 【判断题】漫画在分类上,尤其是按题材分类时,种类繁多。√ 5 【判断题】漫画的基本特点有变形、夸张、讽刺等。√ 6 【判断题】对于漫画的定义,《汉语词典》、《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物源百科辞典》等都有自己的解释。√ 1.3 漫画的含义(三)

1 【单选题】漫画的天性就是(C )。 A、教育性 B、思想性 C、幽默性 D、构图性 2 【单选题】Cartoon这一名词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B )。 A、英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3 【单选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的风俗画,“浮世”二字源于(D )。 A、日语 B、意大利语 C、阿拉伯语 D、佛教用语 4 【判断题】漫画注重的是夸张。√ 5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编码: 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3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方向) 先修课程:《装饰基础》《三大构成》《素描》《色彩》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讲授公共艺术品(环境中的雕塑与壁画)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了解雕塑与壁画的基本特征,及在建筑空间和环境中的作用,使学生具有设计创新能力和公共艺术品鉴赏与应用能力,并掌握雕塑与壁画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基本要求: 能较好理解并运用雕塑与壁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雕塑与壁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过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相互过程;理解壁画、雕塑和公共环境空间的和谐关系。 三、教学内容: 雕塑部分: (一)装饰雕塑发展简史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及先秦文明 3.封建社会秦汉艺术至晚清 4.现代装饰雕塑 (二)装饰雕塑的类型特征 1.空间状态类之——装饰性圆雕 1.1圆雕的特征(理解) 1.2圆雕技法(掌握) 2.空间状态类之——装饰性浮雕 2.1浮雕的特征(理解) 2.2浅浮雕特征(理解) 2.3浮雕技法(掌握)

3.从属物象类 3.1装饰雕塑(掌握) 3.2器物装饰雕塑(掌握) (三)装饰雕塑的材质肌理 1.天然材料 1.1材质的优点及局限(理解) 1.2材质的优点及局限(理解) 1.3石材质的优点及局限(理解) 2.人造材料 2.1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水泥(理解)2.2金属材料:铜、铁(铸造/锻造)(理解) 2.3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玻璃钢(理解)(四)装饰雕塑的设计与制作 1.装饰雕塑的构思及草图设计(掌握) (五)装饰雕塑与内外环境空间的和谐关系(理解)壁画部分: (一)装饰壁画的装饰规律与形式法则 1.装饰规律 1.1归纳与概括(掌握) 1.2夸张与变形(掌握) 1.3平面与立体(掌握) 1.4分解与构成(掌握) 1.5对比与统一(掌握) 2.形式法则 2.1均齐(掌握) 2.2平衡(掌握) 2.3节奏(掌握) 2.4韵律(掌握) (二)装饰壁画的构图 1.格律体构图(理解) 2.平视体构图(理解) 3.立视体构图(理解) 4.自由体构图(理解) (三)壁画的色彩与环境的统一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期末考试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漫画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不包括()。 (1.0 分)
1.0 分
?
A、
忌“简单”
?
B、
忌“啰嗦”
?
C、
忌“直白”
?
D、
忌“老实”
我的答案:A
2
漫画按照创作工具分类不包括()。(1.0 分)

1.0 分
?
CG 漫画
A、
?
B、
铅笔漫画
?
C、
水墨漫画
?
D、
硬笔漫画
我的答案:B
3
()是中国漫画装饰风画派的开创者。(1.0 分)
1.0 分
?
叶浅予
A、
?
张光宇
B、
?
黄尧
C、
?
朋弟
D、

我的答案:B
4
普劳恩《父与子》系列漫画中不包含()。(1.0 分)
1.0 分
?
A、
《理发》
?
《马》
B、
?
C、
《有趣的书》
?
D、
《恶作剧》
我的答案:B
5
()不是几米的作品。(1.0 分)
1.0 分
?
A、
《月亮忘记了》
?
B、
《地下铁》
?
C、

《光头神探》
?
D、
《布瓜的世界》
我的答案:C
6
()是多人合作创作的动漫形象。(1.0 分)
1.0 分
?
A、
大力水手
?
机器猫
B、
?
史努比
C、
?
蓝精灵
D、
我的答案:B
7
()不是漫画标题所应该具有的特征。(1.0 分)
1.0 分
?
浅显
A、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之一 作曲的技巧,有很多人都在谈,很多人都在和弦上花工夫。也有一些人完全按照感觉来写。诚然,按照下行5度和弦圈的经典走位,旋律怎么写都不是很难听,但学一些作曲的另外一些技巧,也许你的旋律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小生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生写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高手指正。 流行歌曲创作: 1:先有词后有曲。 2:先有曲后有词。 这里我只谈第二种情况,即先曲后词。 一:倒影。 就像你在河上,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如:33345 33321 在五线谱中,以3横线,就会发现,345往下翻180度的话,其旋律线条就会和321吻合。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 二:模进。 模进分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 严格模进要求各旋律音程之间完全一样。旋律线条也要完全一致。如:3323 2212 自由模进则没有这个限制。如:1123 3345(1和2之间是全音,3和4之间是半音,音程不同) 三:重复。 重复永远是音乐中不二法门,从段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注意,重复也是同度模进) 四:对格。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文学中某些技巧,放到音乐里也完全适用。在一些诗联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放到音乐中的话,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二句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依次类推。如:123 312 234 465 大家注意,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在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中,通篇都是使用的对格的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回家把谱子翻出来看一看。 五:前面说到艺术是相通的,并借用了文学技巧,这里我们借用国画技巧来看看是怎样的。1:疏密有致。在国画中,如果中间画了很多的树,在四周一定要留出大量空白的地方。这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系主任:胡建华 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建华 一、业务培养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具备作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完成音乐创作与制作,能在基层文艺单位、文化馆站、少年宫馆、中小学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部门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制作、教学、辅导、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基本业务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和音乐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涵盖的音乐作品创作与制作、音像录制、音乐教学、音乐文化普及和宣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计算机作曲技术,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制品的制作。 2. 掌握作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和讲授能力。 3. 能够对国内外最新的作曲技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不断更新、升级计算机软件,进行音乐产品的制 作。 4. 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使音乐作品和制品适应社会需求,也具有超前的创新潜力。 5. 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核心课程:作曲写作与计算机制作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技术理论,中国音乐史、西 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钢琴等支撑性课程。

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四、选修课程选课要求 1.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应至少选修8 学分。“大创” 2 个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并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2. 系内专业选修课程:在指定各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总计选修14 学分。 五、说明 1. 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专业简介 该专业具备学科交叉性质,是将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将创作灵感、作曲技术在计算机上能瞬间呈现出实际音响,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音乐作品进 行编创、改编、修正、重组,也可利用音源进行新的音色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视野,同时,利用音乐制录技术和设备完成音乐产品的制作,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音乐制品的需求,该专业具有社会需求的广阔市场,并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还会开拓出更为新颖的电声音乐领域。 2. 关于素质培养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基层培养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是办学方向,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 的音乐创作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音乐创作与制作,而且也具备进行音乐教学、辅导、指导和从事基层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等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意识和较为宽阔的音乐文化视野和品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音乐文化生 活的质量和人文素质,进行创新型的工作储备一定的知识和能量。 3. 关于知识结构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系列板块。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2019尔雅答案100分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1.1 漫画的含义(一) 1 【单选题】(C )是世界上最吸人眼球,书刊中刊载最多,流行最广的绘画形式。 A、素描 B、彩铅 C、漫画 D、油画 2 【单选题】文化符号最多的国家是(D )。 A、英国 B、中国 C、日本 D、美国 3 【单选题】漫画《三毛》的作者是(B )。 A、华君武 B、张乐平 C、丁聪

D、丰子恺 4 【单选题】(B )创作了漫画《武大郎开店》。 A、华君武 B、方成 C、丁聪 D、丰子恺 5 【多选题】以下属于中国漫画作家的有(ABCD )。 A、华君武 B、方成 C、丁聪 D、丰子恺 6 【判断题】漫画有300年历史,漫画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 【判断题】廖冰兄1932年开始在期刊发表漫画作品,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2 漫画的含义(二)

1 【多选题】根据大类划分,漫画的类型有(ABC)。 A、评议漫画 B、思想性漫画 C、传递信息漫画 D、单纯的漫画 2 【判断题】漫画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漫无边际的画种。√ 3 【判断题】漫画的无拘无束体现在取材、创作手段、创作技巧等多方面。√ 4 【判断题】漫画在分类上,尤其是按题材分类时,种类繁多。√ 5 【判断题】漫画的基本特点有变形、夸张、讽刺等。√ 6 【判断题】对于漫画的定义,《汉语词典》、《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物源百科辞典》等都有自己的解释。√ 1.3 漫画的含义(三)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课(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 说明 (一)高中艺术欣赏课占用必修课时间授课,总学时为68课时(注),音乐、美术各占34时。课程均应列入课表,不得任意挪为它用。 (二)音乐欣赏课、美术欣赏课原则上高一、高二分段进行。也可阶段交叉或间周轮换上课。授课形式以常规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必要时也可合班上课。 (三)高中学校应配备专职音乐、美术教师,有困难的学校可外请教师代课。 (四)教材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编写。大纲中规定的必选作品应全部编入教材:音乐欣赏课的参考作品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并适当补充民族、民间作品。音乐欣赏课教材必须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音响资料,美术欣赏课教材必须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幻灯图书资料。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分为音乐欣赏课和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音乐欣赏课(略) 美术欣赏课 一、教学目的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一)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 1.美术欣赏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2.美术的社会功能; 3.美术的分类及其主要艺术特征; 4.美术创作的主要艺术语言与创作方法

编曲与作曲的艺术探讨开题报告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编曲与作曲的艺术探讨 系别:艺术系 专业:音乐学 年级:10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 5 月20 日 。

目录 一、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二、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三、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3 年12 月12 日至2014 年 5 月20 日题目:编曲与作曲的艺术探讨 姓名: 学号: 系别:艺术系 专业:音乐学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一、研究目的 希望通过这个论题研究,要求学生针对编曲与作曲的概念、区别以及艺术魅力进行一个全方位、深入的探讨和了解,并且就编曲与作曲本身的价值、以及操作实践注意事项等进行一个括析,从而得出本论的最终结论。 二、工作要求 (一)原始资源收集的要求 学生应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收集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础上收集写作素材。 (二)写作要求 要求:在文字中体现“选题与实习结合;论文内容理论与实证结合”等内容三、工作日程安排 2013.9.2——2013.12.11 前期准备工作,学生确定选题 2013.12.12 指导老师下达论文任务书 2014.1.10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2014.1.13——2014.3.9 论文初稿撰写阶段 2014.3.10——2014.3.13 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4.3.14——2014.3.31 论文初稿完成阶段 2014.4.1——2014.4.20 论文修改 2014.4.21——2014.4.30 论文定稿 2014.5.1——2014.5.10 论文答辩准备、参加答辩 2014.5.11——2014.5.20 论文整理、装订、归档 四、技术成果要求 要求学生结合文论文献资料,以及自身对编曲与作曲的理解,与同学的探讨和对学科本身的研究等资料,提出编曲与作曲之间的区别与关系的论点,并能运用实践调查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方式,帮助达到全面分析论点论据的目的,从而最终得出课题所需的论文论点。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Composition&the Theory of the Technique for Composition 学时学分:54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 开课部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专业课,是博士生对国内外音乐作品,尤其是当代音乐作品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创作实践的课程。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专业课,主要进行创作实践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二十世纪中外音乐文献研究》与《二十世纪配器技术研究》课程都是专业辅修课程,分别进行专项研究,以辅助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创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的新音乐及其作品分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勋伯格的《钢琴小品六首》Op.19——关于调性的“模糊、游移、隐退、淡化” 和“自由无调性”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勋伯格创作技法的演变过程,掌握现代作曲技法的缘起。 重点与难点:关于勋伯格的生平和历史地位。他的早期音乐创作和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关系。关于“自由无调性”的意义和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创作。勋伯格的五部钢琴独奏作品及其在风格上的演进意义,关于Opp.1ll、23、25、33ab的简要分析。对0p.19所含六段,小品的说明性分析,它们各自在自由无调性处理中的手法与特点。 第一节与勋伯格及其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关于勋伯格的钢琴独奏曲 第三节关于《钢琴小品六首》0p.19的说明性分析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分 一、课程的性质:《影视鉴赏》是一门美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范畴。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出一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衔接关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除按规定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电影外,学员应尽可能多看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辅导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启发式、多组织课堂讨论,以搞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在备课中,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安排好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和设计练习,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布置思考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在考试测验中,试题选择注重有代表性、典型性、具有客观实际性,并且难度适当的论述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欣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修养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了学员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使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艺术欣赏为本课程的学习作一个全面的铺垫。 六、教学参考书: 1、文字主教材:李含侠主编《影视鉴赏》 2、文字辅助教材:杨晓林主编《影视鉴赏》

2016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章节测验答案汇总

1.1漫画的含义(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武大郎开店》是()的作品。 ?A、张乐平 ?B、方成 ?C、宫崎骏 ?D、丰子恺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2 【判断题】漫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的漫画发展已经超过了三百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1.2漫画的含义(二)已完成成绩:75.0分1 【单选题】漫画的核心要点是()。 ?A、只能用铅笔画 ?B、题材有限 ?C、无拘无束 ?D、遵循规则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单选题】()更加更加擅长于叙事,比较容易展开。 ?A、连环漫画 ?B、新闻漫画 ?C、四格漫画 ?D、单格漫画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不是漫画的基本特征。 ?A、夸张 ?B、变形 ?C、讽刺 ?D、写实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画漫画时,勾勒的细致程度和绘画功底是成正比的。()我的答案:√得分:0.0分正确答案:× 1.3漫画的含义(三)已完成成绩:50.0分 1 【单选题】从形式的角度看,漫画需要具备的美感不包括()。 ?A、构图美 ?B、内容美 ?C、造型美 ?D、线条美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正确答案:B

【单选题】从内容的角度看,漫画最根本的特性是()。 ?A、教育性 ?B、思想性 ?C、幽默性 ?D、夸张性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正确答案:C 3 【判断题】《北斋漫画》出版以后,漫画一词才称为一种绘画形式的名称。()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风景画和美人画是浮世绘的两大主题。()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2.1漫画的种类(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相较于油画和国画,漫画的难度在于()。 ?A、构图 ?B、构思 ?C、不能重复 ?D、创作形式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从内容角度上来说,漫画不包括()。 ?A、儿童漫画 ?B、哲理漫画 ?C、报道漫画 ?D、讽刺漫画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尔雅_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1 《武大郎开店》是下列哪一位大师的作品?() ?A、丰子恺 ?B、张乐平 ?C、宫崎骏 ?D、方成 我的答案:D 2 漫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 我的答案:√ 3 漫画在中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我的答案:× 1 下列哪一种类型的漫画比较容易展开,擅长叙事?()?A、四格漫画 ?B、单格漫画 ?C、连环漫画 ?D、新闻漫画

我的答案:C 2 我们了解到的漫画核心要点是什么?() ?A、遵循规则 ?B、题材有限 ?C、只能用铅笔画 ?D、无拘无束 我的答案:D 3 漫画的基本特征有很多,其中不包括()。 ?A、夸张 ?B、写实 ?C、变形 ?D、讽刺 我的答案:B 4 我们在画漫画的时候勾勒的越细致越能显示自己的绘画功底。()我的答案:× 5

我们可以用剪纸、剪布等形式创作漫画。() 我的答案:√ 1 漫画在形式上要求需要具备很多美感,其中不包括()。 ?A、线条美 ?B、造型美 ?C、内容美 ?D、构图美 我的答案:A 2 漫画在内容上具有很多特性,那么其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 ?A、教育性 ?B、幽默性 ?C、思想性 ?D、夸张性 我的答案:B 3 漫画用笔一般为蘸水笔,是因为其良好的弹性可以保证漫画的线条美。()我的答案:√

浮世绘的两大主题是美人画和风景画。() 我的答案:NO 5 “漫画”一词成为一种绘画形式的名称是在《北斋漫画》出版以后。()我的答案:√ 漫画从内容上分类有很多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讽刺漫画 ?B、报道漫画 ?C、儿童漫画 ?D、哲理漫画 我的答案:C 2 漫画与油画、国画相比非常有难度,其难点在于()。 ?A、构思 ?B、创作形式 ?C、构图 ?D、不能重复 我的答案:D

杨树山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正确答案

杨树山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正确答案 漫画的基本特征有很多,其中不包括写实 连环漫画比较容易展开,擅长叙事 我们了解到的漫画核心要点是无拘无束 漫画在内容上具有很多特性,那么其最根本的特性是幽默性 漫画从内容上分类有很多种类型,其中不包括儿童漫画 下列关于组画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顺序衔接 通常来讲,连环漫画的构思方式遵循下列哪一项原则?从后往前 下列哪一种漫画类型比较适用于表现大的场景?综合漫画 从漫画的内容上来说,创作的人和作品最多的是哪一类漫画?讽刺漫画下列哪一种漫画类型对漫画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较高,报道漫画 漫画家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主要类型是下列哪一项?抒情漫画 关于丰子恺漫画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善于表情描绘 按创作工具来说,漫画一般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其中不包括,铅笔漫画用铅笔创作漫画时,一般经常选用的铅笔类型是哪一项?HB 下列关于水彩的说法正确的是透明度高 下列哪一种用色可以画出淡如水浓如油画般的效果?丙烯 下列颜料中用来上灰色效果的颜料是下列哪一项?水粉 “师今人师古人”的说法是由下列哪一位人物提出的,黄斌武 在临摹时,我们可以选择很多作品进行临摹,其中不包括,画风简单的作品临摹的具体方法包含很多种,其中不包括,复印

原则上讲,速写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漫画创作需要具备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的核心特征是,想象 下列哪一项不是漫画标题所需具备的特征,冗长 在创作漫画时,男女比例的差异之处不包含下列哪一项,男性腰身高正常人脸部的“三停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眉线至下巴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局部联系的部分,嘴巴 衣纹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画衣纹时要注意几点,其中不包括,纷繁杂乱 漫画创作中常见的标题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不包括,偶然标题 色彩主要的分类不包括,混合色 色彩的属性中,()表示色彩的纯净程度,纯度 1903年的()是给我过迄今发现最早的近代报刊漫画。《东亚时局形势图》 发表于1929年,黄文农的()是讽刺当时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代表作品,《大拳在握》实际上漫画的历史很短,中国有300多年的历史,而在英国有100多年的历史,?下列漫画大家,不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人物的是,黄文农 “牛鼻子”系列漫画使得“牛鼻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创作者是,黄尧在西方国家,万圣节是在每年的什么时间、 10月31日 叶浅予的最大成就在()方面,漫画速写 20世纪40年代评议漫画的代表作家中,不包括,叶浅予 我们通常通过某种幽默与评议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中落后、丑陋的东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

如何作曲、编曲

作曲的技巧!!! 整理了一段时间!我再发一个有关作曲技巧的贴子! 都是个人积累的一点儿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作曲之前,你们需要确定准备写的歌曲是几段体的!一段体,两段体,还是三段体! 两段体和三段体比较常见,就不说了!一段体最典型的例子是: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1. 使用和弦加入经过音来作曲。适用于先写和声进行,然后再加入旋律。此类曲子的旋律与伴奏的和弦相对来说,非常和谐!旋律的和声走向特别明显!但是,一般篇幅比较短小! 这时候,吉他的不同的速度和扫弦节奏,不同的分解和弦的指法。强弱节拍的不同变化,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同的旋律的!会产生不同的创作灵感的! 如: 李圣杰的<<痴心绝对>>的高潮部分(即副歌部分)的和弦音就非常的明显! 还有,你可以唱一下陈慧娴的<<千千阙歌>>的前奏,旋律,间奏和尾奏来试着去体会一下! 2. 使用纯粹的自然音阶来作曲。适用于写长段的旋律!先写旋律,后写和声! 如: 大调自然音阶:1 2 3 4 5 6 7 小调自然音阶:6 7 1 2 3 4 5 3. 使用各种特色音阶来作曲。 这一点,我要重点讲一下! 我们可以使用各个国家,或者各个民族的特色音阶来作曲! 如: a. 我国常用的五声音阶: 大调五声音阶:1 2 3 5 6 小调五声音阶:6 1 2 3 5 b. 和声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c. 大佛里吉亚音阶:1 b2 3 4 5 b6 b7 (Phrygian-Dominant)也有人把它叫做;弗拉门戈音阶! d. 自然音阶的各种不同的模式: 伊奥尼亚模式: 1 2 3 4 5 6 7 (Ionian)也就是大调自然音阶! 多里安模式: 2 3 4 5 6 7 1 ( Dorian ) 佛里吉亚模式:3 4 5 6 7 1 2 (Phrygian) 利底亚模式:4 5 6 7 1 2 3 (Lydian) 混合利底亚模式:5 6 7 1 2 3 4 (Mixolydian) 爱奥尼亚模式: 6 7 1 2 3 4 5 (Aonian)也就是小调自然音阶! 洛克里亚模式:7 1 2 3 4 5 6 (Locrian) 以上自然音阶以不同的音作为开始,向下顺次排列的方式,叫做: 旋法调! e. 减音阶:1 2 b3 4 b5 b6 bb7(6) 7 f. 半-全减音阶:1 b2 b3 3 b5 5 6 b7 g. 全音音阶:1 2 3 #4 #5 #6 h. 布鲁斯音阶: 1 b3 4 b5 5 b7 ( Blues ) i. 混合布鲁斯音阶: 1 b3 3 4 b5 5 b7 j. 大利底亚音阶: 1 2 3 #4 5 6 b7 ( Lydian-Dominant ) k. 超级洛克里亚音阶: 1 b2 b3 b4 b5 b6 b7 (Super-Locrian)l. 印度音阶: 1 2 3 4 5 b6 b7 (Hindu) m. 吉普赛音阶:1 b3 #4 5 b6 b7 (Gypsy)

2018年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试题

漫画的含义(一)已完成成绩:83.4分 1 【单选题】文化符号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中国 ?C、日本 ?D、美国 我的答案:D 得分:16.6分 2 【单选题】( )创作了漫画《武大郎开店》。 ?A、华君武 ?B、方成 ?C、丁聪 ?D、丰子恺 我的答案:B 得分:16.6分 3 【单选题】漫画《三毛》的作者是( )。 ?A、华君武 ?B、张乐平 ?C、丁聪 ?D、丰子恺 我的答案:B 得分:16.6分 4 【单选题】( )是世界上最吸人眼球,书刊中刊载最多,流行最广的绘画形式。?A、素描 ?B、彩铅 ?C、漫画 ?D、油画 我的答案:C 得分:16.6分 5

【判断题】漫画有300年历史,漫画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6 【判断题】廖冰兄1932年开始在期刊发表漫画作品,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我的答案:√得分:17.0分 漫画的含义(二)已完成成绩:90.0分 1 【多选题】根据大类划分,漫画的类型有( )。 ?A、评议漫画 ?B、思想性漫画 ?C、传递信息漫画 ?D、单纯的漫画 我的答案:ABC 得分:10.0分 2 【判断题】漫画在分类上,尤其是按题材分类时,种类繁多。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3 【判断题】漫画的基本特点有变形、夸张、讽刺等。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漫画的无拘无束体现在取材、创作手段、创作技巧等多方面。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对于漫画的定义,《汉语词典》、《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物源百科辞典》等都有自己的解释。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工艺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53036 学时:32学时学分:1分 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彭咏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8年 吴安丽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蜡染艺术》,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9年 张锦华主编《苗族民间文化考察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民族民间美术是研究黔东南苗族侗族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美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掌握民族民间美术内涵的基本规律,对于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满堂灌,在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上,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学习,

多进行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悠久的历史 第二节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三节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四节民族民间美术的大众 第五节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发展。 4.教学建议: 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二章远古时期的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远古时期民族民间美术起源 第二节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图腾形象 第三节从《苗族古歌》看苗族内涵的蕴味 第四节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节民族民间美术的表现题材 第六节民族民间艺术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和掌握苗、布依、侗等服饰艺术。 3.教学重点难点:苗族、布依族、侗族服饰艺术的历史、特点、种类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三章原始寓意的图腾崇拜及偶像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民族意识中的自然图腾崇拜 第二节民族意识中的和人为偶像崇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图腾艺术的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各民族图腾艺术特色。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四章苗族的祟拜心理与创造意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对始祖的创造心理意识

艺考必备作曲基本理论知识

音乐:艺考必备作曲基本理论知识 什么是曲式学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表示。如“两段体”的曲式图式是“AB ”;“三段体”的图式是“ABA’”,第三段A’与第一段基本相同。儿童歌曲多为两段体甚至一段体;通俗歌曲多是三段式。而“圆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什么是复调 “复调”是相对于“主调”而言。如果只有一个声部担任主题旋律,其它声部仅起衬托作用,这样的音乐叫主调音乐。如果旋律声部不只一个,且各声部横向上彼此具有独立性,纵向上构成和声关系,形成和协的有机整体,则这样的音乐叫作“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旋律依主次关系被称作“主旋律”、“副旋律”。主旋律只有一个。复调是重要的作曲技法,应用甚广,其理论基础是和声学。“赋格”是复调曲式之一,巴赫将其技巧发展成熟。 什么是对位法 对位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之一。它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使各声部既协和又相对独立。如重声合唱(三重唱,四重唱)

就是用对位法写的。对位法又有“严格对位”和“模仿对位”之分。俄、德音乐理论家推崇、恪守严格对位。 什么是旋律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韵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一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 什么是配器 配器法是管弦乐的写作技法,故又称为“管弦乐法”或“乐器法”。但对于一切乐队的演奏乃至于通俗歌曲的伴奏都离不开配器的运用,因此学一点配器知识很有实用价值。 学习配器法是要解决如下问题: ·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音色,音量及演奏法等 ·各种乐器间音量上的匹配关系 ·正确地选用乐器以求正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及风格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