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柴胡类方推演

柴胡类方推演

柴胡类方推演
柴胡类方推演

《伤寒论》做为“方书之祖”和“辩证论治”的典范,一直都给我们很多启示。本文拟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并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研究柴胡类方的加减变化规律,

1.柴胡的作用。

2.枳实芍药散证和四逆散证。

3.大柴胡汤证

4.小柴胡汤证

5.柴胡加芒硝汤

6.柴胡桂枝汤证

7.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一,柴胡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云:

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从我之前写的《小柴胡汤方证与病机再认识》一文,把小柴胡汤的病机概率为:扶正气以益营卫,开通上焦,助化中焦,清透郁热,行散水饮。那么,我们用减法来分析小柴胡汤,去掉温化水饮的半夏、生姜,与扶正气调营卫的人参、甘草、大枣,和清热的黄芩,我们就会发现小柴胡汤中柴胡的主要作用就是,透郁热,升清气,助化中焦,这和《本经》无疑是符合的。气结于肠胃,而饮食积聚不行,致脾无所受,而运化不施,清气不升,清不升则上焦无受,上焦无受则不能行其布散之职,而中下焦不行。柴胡之用,正破结气,结破则郁热自透,而胃能输气于脾,清气自升,浊气自降。是以李东垣,言柴胡为阴中之阳,能引清气上升,而以轻剂用之于内伤气陷之证,真达人也!

第二,枳实芍药散证和四逆散证

枳实芍药散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font=??] 《神农本草》云:

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另,据现代考证,张仲景时代的芍药为赤芍,赤芍之性偏于行营和血,验之于本经,当知所说不谬)

《金匮要略本义》:产妇血流不快,积于腹中作痛,心烦胁满不得卧,此为实邪。法应开散而行其瘀滞,则诸病可已。枳实烧黑者,入血中行积也;加以芍药走血分,而血癥可散矣;以麦粥下之者,即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按:从方义上分析,枳实破结气,芍药行营和血,两药配合,气营同调,而结气除,烦躁息,腹痛止。是可知枳实芍药散证的病机为,腹部气血郁滞不通。

四逆散

《伤寒论》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按:四逆散为枳实芍药散加柴胡、甘草。以方测证,枳实芍药散证本为气血郁滞不通之病机,而更入柴胡以破结宣郁透热,佐以甘草益中焦,而不至于破散过度。是可知该方为气机郁闭于中焦之证,为疗手足四逆之证,还当见口干烦躁,意志不舒,胸胁涨闷等症。

附:《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之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第三,大柴胡汤证

《伤寒论》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又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

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

按:大柴胡汤为四逆散去甘草加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四逆散加大黄、黄芩,则加强了四逆散去热、破结、通下的力;半夏和生姜即为小半夏汤,主治温化水饮,降逆止呕;而以大枣易甘草者,热则伤阴耗营,大枣更滋营阴也。从方测证,则可知道大柴胡证的病机为:热结于心下,同时中焦水饮不去。此时若单以通泄热结为能事,则邪气随之而陷,是有

仲景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之戒;若仅仅解表去饮,则热结难开,即刻有神昏谵语之危;而大柴胡汤,上则透热解表,中则降逆化饮,下则通下热解,面面具到,正为此证而设,而能两全其美,真妙方也。明得此理,则《伤寒论》中,所用大柴胡汤之条文,不亦明乎?

附:《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之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第四,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的条文和病机分析,已经详见于《伤寒研究之小柴胡汤方证与病机再认识》,此处不再复述,仅略谈该方的演变。

小柴胡汤为大柴胡去芍药、枳实、大黄,而加入人参、甘草。去其攻下劫热之品,而增加人参、甘草补气扶脾。是以小柴胡汤的病机为:扶正气以益营卫,开通上焦,助化中焦,清透郁热,行散水饮。

第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伤寒论》云: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消石,味苦,寒。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按: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汤加芒硝。此者先因误治,是以正气已衰,而不能直用大柴胡以攻夺之,而只得先用小柴胡解其外,再以小柴胡加芒硝,去其积热也。芒硝之意,“热淫与内,治以咸寒”也;此处必用小柴胡者,以虑其邪陷也。

第六,柴胡桂枝汤方证

《伤寒论》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按,柴胡桂枝汤者,小柴胡汤之半和桂枝汤之半也。以方测证,可知此证当为气先结于里,而复感风寒之邪也。条文中的“发热、微恶风寒、枝节烦疼”者,外有表邪不去也;“微呕,心下支结”者,里有郁结不去也。是当内外双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或问,此处既为感寒,何不以麻黄汤、小青龙之属加减与之?

答曰:此处发病已经六七日,虽过经不解,正气将复,热积于里。是虽有外邪,其邪当微。是以桂枝汤之半微解其表,以小柴胡之半以透其虚热也。

第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铅丹,味辛微寒。主土逆胃反,惊痫瘨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

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柴胡桂枝汤去芍药、甘草,加龙骨、牡蛎、大黄、茯苓、铅丹。小柴胡汤佐以桂枝,以提邪外出以解表;大黄通下去热,然无芍药枳实之佐,可知虽有里热,其热必不结,佐以铅丹重坠去痰,则神识可清;用茯苓者,以其小便不利也,且其能安神导阳入阴,龙骨牡蛎乘机固摄收敛之,以救散乱之阳,而秘藏之。是可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病机为:外邪下陷,热郁于里,而神昏狂乱。

以《伤寒论》条文分析之,伤寒八九日,过经不解,则里热渐炽,当以柴胡桂枝汤解之。医者庸庸不察,其势汹汹,但见其热,力夺而下之,以至于正伤于内,外邪随热一起下陷。邪陷于里,是可见“胸满,小便不利”;正气内伤,邪热炽盛,是心君不能尽其神明职,而见“烦惊,谵语,一身尽重等”,正所谓君火不明,而相火代之。是用柴胡桂枝汤去芍药、甘草,还从原处表解之;更加大黄、铅丹,痰热具从下去也;而茯苓安其神,降其阳,而龙骨牡蛎潜之。

或问,方中为何去掉芍药、甘草?

答曰:君不见,张仲景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乎?

第八,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按:小柴胡汤后得加减方中有,“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对比条文则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之变法也。

然此处无生姜而多干姜者何?

答曰:生姜化饮止呕,今渴而不呕,是可去之;考《伤寒论》中干姜有二用:一者,温阳,甘草干姜汤、四逆之属是也;二者,化饮,小青龙之属是也。而此处先汗后下,阳已大伤,当先虑其阳衰,是此处用干姜之用,回阳也!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为:外有邪闭,内有热郁,且津液已伤,阳气已衰。

第十四章 一、小柴胡汤方

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 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 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 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 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 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 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 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 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 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柴胡类方的临床运用

柴胡类方的临床运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万晓刚 讲座提要 ?柴胡类方 ?经方 ?运用思路 ?临床案例 柴胡类方概念 ?柴胡类方,此指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以柴胡、黄芩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一类方剂。 ?此类方剂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作用。 ?在外感热病论治中,常用于邪犯少阳或邪伏膜原之证;而在内伤杂病的论治中,则每多用于肝胆郁热而气机失畅之证。 经方概念 ?经验之方 ?经典之方 ?经方与时方 经方概念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1. 突出主证,参以病机:此言主证,一为某方所治证候。就其典型而言,需脉证病机相结合方可投剂。然就临床所见,

典型者少,而非典型者多,故有主证虽同,而病机难以丝丝入扣者,但求病机大体吻合,无寒热虚实之径庭,便可据证用方。一为某证候中之主要症状,惟其主症出现便可据以选方。盖凡主症,常为某一证候之重心,病机之主脑,据此遣方用药,每多效验。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2. 谨守病机,不拘证候:须申言者,证候者,病情之表象也,病机乃其实质。其有实质同而表象异者,有表象同而实质异者,故谨守病机,不拘证候而用经方,尤为扩大其运用范围的重要途径。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3. 根据经脉,参以病机: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经脉循行部位之多种病证,皆可借鉴脏腑治法。如柴胡桂枝汤治太阳少阳经脉病变而异于原方证候者,每获良效。又有病证原属多种,而于同一经脉之不同部位出现证候,不论其部位之高下,皆可依相应脏腑病证所主之方,权衡而施,如厥阴绕阴器、过少腹、循胸胁,凡此部位之疼痛、硬结等,均可疏肝理气,以四逆散为主随证加减。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4. 根据部位,参以病机:部位,指体表部位而言。一定部位之病证,每与相应脏腑功能相关。然据部位以遣方,尚须别其寒热虚实,故须参以病机。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5. 酌古斟今,灵活变通:《伤寒论》成书以来,凡1700余年,其间学术发展,不无古今沧桑之变。有古今病名不一者,有方药主证不同者,或有方无证、有证无方种种不一,则运用经方,每多疑难。故须酌古斟今,灵活变通。其方法,可以考诸典藉,可以验之临床。梅氏更重视后者,如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皮肌炎”久热不退;用四逆散合五苓散治“乙状结肠冗

方剂故事大柴胡汤-推荐下载

医案故事——大柴胡汤 经方也有猛将军,大柴胡汤至稳妥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 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6克白芍9克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病机 六经:太阴病[病性:虚寒(或寒湿);病位:里(中焦之脾)]方证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病症 以“脉缓弱,舌淡苔白,吐利频繁,发热头身疼痛不甚,不欲饮水,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为主症。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枣黄姜;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仿徨。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我常以本方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仅用了三两。另外,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综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值得说明的是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不要一概地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不解决胃肠的逆蠕动,病人频繁地呕吐,再好的补药也发挥不了作用! 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均可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得卧”,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由此,可以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当然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也是传统的利胆药。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我的研究生做了大柴胡方证研究的毕业论文。他把古今运用大柴胡汤的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临床运用以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最为突出。我也曾经以此方治疗多例胆囊炎,如杨某,女,36岁,2002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药材柴胡高产套种的方法

中药材柴胡高产套种的方 法

柴胡,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柴胡原来以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为主。近年来,湖北房县在柴胡GAP规范化种植开发中,发现柴胡套种技术比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的技术优点多,值得推广。主要表现在:(1)省工时,节省人力;(2)很好解决了柴胡期遮阴保湿的难题,利于保全苗;(3)柴胡套种不影响当年套种作物的产量,既能确保年年有收益,又合理利用了土地。 选地整地和施肥。选土层深厚、肥沃疏透敢带砂的土壤,盐碱及排水不良的黏土不宜生长,结合整地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作基肥。 播种。首先要选育良种;生长分头,无病无害的2-3年生柴胡作留种母株于9-11月当果实由青色稍转变为褐色时,将全株割回,置通风干燥处,晾干熟数日。然后晒干、脱粒、净选,贮藏备用。隔年种子不宜留种,把种子放到55℃的水中不断搅拌至室温,把漂在上面的秕籽捞去,然后洗净沉底的饱籽料待种;或者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子25分钟,用清水洗净种子来消除子表层病菌。

播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条播时,在作物的行间开2-3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0厘米稍加镇压;撒播时暂不耙耱,把种子均匀撒到大田里,然后再把耙耱3-4次,做到上虚下实,以利发芽出苗,每亩用种量2-3公斤。 灌水条件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等作物出苗后,放苗水时把种子均匀撒入苗田,立即放水、不盖土。柴胡播种只能浅,不能深,覆土不要超过1.50厘米,否则不易出苗。 播种方式分直播、育苗移栽和套种(柴胡和其它套种) 种播于土壤冻结前进行,柴胡套冬油菜或冬小麦;春播于3-4月,柴胡套在小麦、春油菜等作物。 柴胡套种的作物很多,主要有小麦、油菜、胡麻、豆类等。 柴胡出苗的早迟除与土壤的温度有关外,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系,湿度适宜播后15-20天就能出苗,天气于旱少雨或浇水不足,2-3月才能陆续出苗,有的甚至半年才能出苗,所以要让柴胡早出苗,必须保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 因柴胡早期生长缓慢,苗小而弱,所以严防人畜践踏。收获作物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刘渡舟氏善“调气”,认为:“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并认为涉及到“气”,“肝胆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临床上善用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脾胃。 “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付延龄整理)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邪踞少阳,枢机不利。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误下后导致“中虚热结,胃气壅滞”而致痞。 主证:心下痞硬,呕逆,肠鸣下利。已致“中虚”故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而用半夏泻心汤“泄热和中,降逆消痞”。 柯韵伯:“……未经下而胸胁苦满,是里之表证,用柴胡解表,心下满而胸胁不满,是里之半里证,故制此汤和里。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 陈亦人氏认为,痞证和其他证候一样,都有寒热虚实之异,所谓寒热相结之痞,实际是正虚邪实。虚寒痞代表方剂即理中汤,实热痞代表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虚热结”之痞证可用两方加减化裁。故成半夏泻心汤。陈亦人氏认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虚寒下利,热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南柴胡与北柴胡的临床应用

南柴胡与北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备用。 柴胡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之一,品种较多,产地遍于南北各省。由于各地所应用的柴胡品种不同,临床上用药的习惯不一,各种柴胡的采收季节与入药部分有所区别。因此,多种柴胡的功能虽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历代文献关于柴胡的品种、功能、主治的记述,有较大的出入,后世对柴胡临床应用的效用也不一致。本文所述,是通过临床应用后的初步小结。 1 柴胡的品种和用药情况 目前国内习用的柴胡,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1.1 品种及入药部分:①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入药以带根的全草为主。②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名长茎柴胡,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入药以要为主。 1.2 用药习惯: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各地药店虽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炮制(如醋炒、酒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江浙两省习用南柴胡。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1.3 处方应用:根据《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①处方写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②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③处方写北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此外,临床上所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头花繁缕(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秋后茎叶枯萎至立春植株萌发时采挖,入药以根部为主。它和“柴胡”非同一科属的植物,切不可混用。银柴胡性味甘寒,归肝、胃经。功专退虚热、清疳热。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热。 2 柴胡性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

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

中兽药之柴胡的临床使用

中兽药之柴胡的临床使用 【中药名】柴胡chaihu【别名】红柴胡、南柴胡、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英文名】Radix Bupleuri 。【来源】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根(习称“南柴胡”),或柴胡pleurum chinense DC. 的根(“习称北柴胡” (本)。文以南柴胡为例)【产地分布】生于沙质 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功效与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子宫脱垂、脱肛。【药理研究】药理试验证明,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及抗惊厥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和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辐射损伤等作用。有毒性。【方剂应用】1、退热,和解少阳经:轻清升散,与黄芩、半夏、甘草等同用,治疗寒热往来等症。比较常用兽药店常见的方剂为:小柴胡汤。2、肝气郁结、乳房肿胀、胸胁疼痛、目赤红肿:性善疏泄,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比较常见的方剂为龙胆泻肝散。3、久泄脱肛、子宫脱垂:升举清阳之气,适用于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配伍黄芪、党参、升麻等。4、风寒感

冒,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促使寒气排出。常见的实用方剂为荆防败毒散。【临床用法】1.单纯发烧39°-40°之间,初发病例,粪便无异常可以使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柴胡配伍治疗。2. 脱肛(病因:大气下陷)的猪:可用阿莫西林+柴胡配伍治疗。(升举阳气)发病率较高,要考虑是否都霉菌毒素的因素存在,要配合脱霉剂和补中益气汤治疗。3.少阳病例在猪病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耳凉一耳热,叫声嘶哑,腹痛如鼓,寒热往来。也可使用柴胡治疗。4. 久病病例,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多日,粪便结密,鼻孔干燥,用药过多,持续低烧,可用:葡萄糖氯化钠500ml+ 柴胡50ml (疏肝理气)葡萄糖氯化钠500ml+ 复合VB30ml+VC20ml (促进微循环)葡萄糖氯化钠 500ml+B12+ 三磷酸腺苷二钠20ml+ 强心苷10ml+ 葡萄糖酸钙 30ml 静脉治疗【使用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之证禁服。在单一使用过程中,有食欲减退,腹胀等副作用,不可长期使用或者大剂量饲喂等等。

方剂类方比较

方剂学方剂对比 1、麻黄汤和桂枝汤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桑菊饮和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

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 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

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 相同点:均属攻补兼施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点: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配伍补益气血之品,重在急下存阴,兼顾气血之虚;主治热结里实较重,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等滋阴增液之品,缓下热结之中,兼以益气滋阴,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较轻,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5、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 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配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宜用于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类似方证鉴别】 1.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证;而小柴胡汤证只有少阳病证。 2.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证;而桂枝汤证只有太阳表虚证。 【原文】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用法] 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现代应用] 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姜治下利。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

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 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对此,刘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治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

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 在张仲景的病人中,还有许多棘手的患者,他们往往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的常规治疗,但有的病人发热持续不退,有的病人发热时低时高,病情或进或退,也有的病人虽然不发热,但依然怕冷怕热,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不适应,有的病人变得消瘦。那些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变得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或目眩,或腹痛,或心悸,或咳嗽,或手足心热。有的病人在胁下出现肿大的脾脏,或在腋下或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这种情况表明,疾病进入了迁延期和慢性期,就像战争中敌我双方处在僵持和胶着状态,张仲景说,这是“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并用了一个具有方位性质的概念――“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来说明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即疾病中邪正双方搏击的地点,既不在国境线上,也不在国都,而在中间地带。这种态势,决定了治疗必须采取求和的战略,不可速战速决。用什么配方呢?张仲景的经验,是用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半斤(10~25g)、黄芩三两(6~12 g)、半夏半升(6~12 g)、人参三两(6~12g)、甘草三两(6~12 g)、生姜三两(6~12 g)、大枣十二枚(10-2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水汤比为4:1)。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可采用两次水煎法,将两次煎出的药汁再上火煎煮浓缩,然后分三次温服。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易过大。 方证 1、寒热往来; 2、胸胁苦满;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应用 1.发热性疾病。 2.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柴胡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6-6233(2012)11-1667-03 柴胡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应用 陈亚军 (河北省承德市医学情报站,河北承德067000) 关键词:柴胡;胆石症;黄疸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2.11.066 胆石症是胆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胆为“中正之官”。《灵枢·胀论》云: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我国出土的古尸中曾发现过胆系结石[1]。胆石症属中医“胁痛”、“胆胀”范畴。目前西医用于防治胆结石的主要手段(手术、西药等)效果非常有限(例如肝内结石手术要求精度高,手术危险性高,且副作用大,药物价格昂贵)。因此研究高效低毒中药制剂用以防治胆石症显得非常必要。如李月玺等[2]发现具胆囊收缩作用的中药有15种:茵陈、金钱草、川楝子、白芍、郁金、延胡索、海藻、莱菔子、槐花、海金沙、柴胡、鸡内金、生地黄、姜黄、栀子。董子亮等[3]分析了5年文献中附有摘要的69方,涉及中药109味,应用频率最高者即柴胡,占92.75%。《本草纲目》云:柴胡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气味(根)苦、平、无毒,其性味苦、辛,微寒;主归肺、脾、肝、胆经。柴胡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的应用中频率很高,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柴胡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基本方及(或)经单方中柴胡的应用研究 胆石症属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湿热壅滞。1993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胆石病临床主要证型规范为气滞型、湿热型、脓毒型3个类型。王雪[4]应用大柴胡汤治疗胆道疾病56例,药用柴胡、枳实各12g,黄芩、生姜各10g,芍药30g,半夏、大黄各9g,大枣7枚为主。湿热重加金钱草30g、栀子12g,龙胆草10g;两胁窜痛加川楝子15g,延胡索10g;黄疸加茵陈、金钱草各30g,虎杖10g;热盛加银花10g,蒲公英30g;胆结石加海金沙30g,鸡内金15g;大便燥结不通加芒硝6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为了预防复发,在疼痛等症好转后,需继续服药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各项检查正常。显效3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1%。陈保红[5]用加味大柴胡汤(湿热重加栀子、茵陈,气郁重加川梀子、乌药)治疗胆石症患者60例(肝气郁结型43例,肝郁湿热型17列),总有效率93%。于学勤[6]治疗胆石症167例,以大黄6g为基础,气滞型加威灵仙、金钱草各30g、川梀子、郁金、枳壳各20g,柴胡、乌梅各15g、木香、延胡索各10g、甘草6g;湿热型加金钱草50g、茵陈40g、威灵仙30g,金银花、郁金各20g,滑石、乌梅各15g,延胡索、黄苓各10g,芒硝、甘草各6g,并设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利胆排石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1%,对照组为7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钟培金[7]治疗胆结石47例,以柴胡为基础,气滞型用柴胡、黄芩、枳壳、郁金、鸡内金、山楂、海金沙各15g,虎杖、金钱草各30g,锦茵陈20g,琥珀末1.5g(冲服),甘草6g;湿热型用大黄12g,柴胡、黄芩、枳实、郁金、海金沙、鸡内金、山楂各15g,金钱草、虎杖、土茵陈各20g,木香(后下)10g,脾胃虚弱加四君子汤。结果:治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排石率78.4%。吴忠顺[8]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石症46例:柴胡15g,黄芩12g,大黄9g(后下),延胡索12g,白芍10g,枳实12g,郁金12g,金钱草60g,鸡内金(研粉冲服)15g,生姜3片,大枣3枚。在上述用药基础上进行随症加减:黄疸者加栀子、虎杖各12g,热甚者加金银花30g、栀子12g,腹痛者加川楝子、厚朴各12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并设对照组46例,采用胆石通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验方中柴胡的应用研究 王晓春[9]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石症,药用柴胡15g,郁金15g,黄芩15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包煎),鸡内金20g(后下),栀子10g,半夏10g,生姜10g, · 7661 ·

初学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效果实在很神奇

初学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效果实在很神奇! 因为自已的身体一向不怎么好,找了几个中医吃了不少中药都没什么效果,所以一直以来对医学有些兴趣,杂七杂八的医书养生书都看过一些,看来看去越看越糊涂,想想这东西难度太大了,实在不是我这样没基础的人能学得了的,差不多都要放弃了,自从通过黄煌老师认识到经方后,顿觉豁然开朗,隐隐觉得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了。 所以我现在别的医书都尽量不看了,就死守着经方,倒不是觉得后世医家不好,就是时间精力有限,光伤害杂病论已经够我研究一辈子了,虽然从没系统的好好学,但东一下西一下的看,家人自已有什么不舒服就直接先翻黄煌老师的经方手册,找到个症状和体质接近的方子再查其它更详细的书来看,就这样的水平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了,实在很有成就感. 最骄傲的是治好了我公公,他85岁了,因为摔倒骨折,年前 做了股骨颈置换术,术后情况很糟糕,头昏胸闷气短口苦口干自汗盗汗谵语,白天一直说胡话,夜里大喊大叫,气短胸闷,不能平卧.在医院里呆着就是挂水雾化吃药片之类的,幻觉不断,我这人有点迷信的,感觉医院里头阴气太重,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回家好,也很神奇,回家后头脑确实清醒了许多.但气短胸闷,乱梦纷纭等情况一直没好,舌苔两边白有津液,中间又厚又黄又黑又干裂,看起来很吓人,舌质红,鼻梁颧骨发红,口苦口干不欲饮. 腿不方便所以也无法出去找中医大夫,只好我查书给他开方子,

因为受了些扶阳派的影响,一直觉得老爷子不是真正的热症,因为口干不欲饮,舌苔两边白且有津液,前前后后用了小柴胡颗粒(无不良反应也无明显效果),真武汤(服一次后燥热难耐,停服),桂枝汤(一贴治好了自汗盗汗),大柴胡汤加连翘(服后舌苔更燥更黄黑), 最后吃了一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枳壳厚朴,现在除了腿酸以外所有问题都好了,特别是睡眠特别的好,梦少了睡得很踏实时间很长.醒后精神状态也很好. 会想到用柴胡剂就是学习了黄煌老师的体质学说,因为我公公体型一直就是干干瘦瘦的,而且想到受伤后不能行动老人心情一定很郁闷.这次也是一个机缘,如果能找大夫也不敢自已这么开方的,其实头昏胸闷气短自汗这些都是他的老毛病了,以前也犯过,找过不少中医吃过不少中药,一直都是时轻时重没好利索过,这次做手术后所有症状全部加重,没想到仅仅一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解决了这样的顽疾!实在太神奇了!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周欢、蔡浚 (安徽中医学院07中西结合临床2班) 【摘要】慢性胃炎的概念及其肝气犯胃型的介绍,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慢性胃炎临床十分常见,但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的确切患病率尚不十分清楚,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80%以上,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 一、慢性胃炎的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其与“胃络痛”、“胃痞”相类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二、肝气犯胃型 其中肝气犯胃型比较常见,主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肋,每因情志不疏而病情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后稍缓,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好转:上腹胀痛胀痛满闷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善。 三、总结分析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疏,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气病多游走,肋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肋。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胃脘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脉弦主肝病,主痛,故见弦脉。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 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故有理气止痛之效。可选加香橼、佛手、绿萼梅等,以加强理气解郁止痛之效。痛甚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木香以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复花或者饰蒂、苏梗以顺气降逆;化热者,加郁金、川楝子、黄连疏泄肝胃郁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