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论

低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论

低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论
低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论

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

目前大家都在讨论《疯狂的石头》,现在从投资人、制片人的角度来谈谈对于这部影片市场运作的看法。首先,这是一部具有非常好的投资组合模式的影片,刚才讲到这部电影在国内制作成本是130万,但其实还有刘德华投资了200万,影片总投资是300多万。这部电影投资预算是300多万,而在内地的只有100多万的投资成本,这是这部电影能够进行拍摄、诞生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宁浩拿着这个剧本已经五年多了,我最早认识他是在2000年,他就给我讲了这个故事。五年拍不成这个电影,就是因为这部影片最少要200多万的制作成本,而国内可能预见的收入就是100万多一点,卖电视台、DVD,影院公映的市场只能是奢望。而当宁浩找到创立“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刘德华做这个事情之后,有亚视的投资和内地四方源创公司周林出的100万,这个电影有了300万的资金,就可以去拍了。余伟国当时是监制,他有一个硬性的条件:如果超过300万,我马上换导演。宁浩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去想象、去创作,他知道这部低成本电影不可能请什么明星,也不可能请很多人,于是他集中选择了重庆这个给人很多奇妙想象的城市,想了一个故事结构放进来。影片的创作基本上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宁浩拿高清去拍,无需考虑胶片成本;时间也很宽裕;演员虽然不一定都是专业演员,但是他们有时间,不会像现在很多演员都是档期给你有限的几天,拍完就走,因此他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慢慢磨,慢慢讨论,慢慢研究,这个电影就是这样从容出炉的。

由此,我就在想我们国内的低成本电影市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现在国内所承受的市场风险在哪里?我们可能就是100多万,这个市场可能就是100多万的收入。拿全国电影院线票房计算,去年影院票房收入20亿,今年估计会达到26、27亿左右,过去三年来(2002~2005),全国电影票房每年以超过5亿票房的增长速度在增加。其中将有30%多回到制片方,所以对于制片方而言,整体上收入的增长差不多是2亿左右。然而,我们每年在这个行业投入的资金是多少呢?先从产量来看,去年是240部左右,前年是200部左右,今年有望突破300部,每年国产电影产量都在大幅度增加。就按每部300~500万的制作成本计算,单在制片成本上,投资在这些影片上的资金就有16亿左右。

与此同时,我们在这三年中,一共增加了591块新银幕,按平均1个座位1万元算,这就是5个多亿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前面说的大致16个亿的制片成本,这样每年资金总投入就大约有20亿左右;而每年最终票房只增加了5个亿左右,前面说了,所增加的票房中能回到片方手上的大概在2亿左右,然后再刨除全国电视台、DVD音像商购买国产片的收入部分,剩下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投入是在市场上,或是库存,或是积压,总之还没有变成价值回来。所以,这个帐一算,大家就有一个问题:现在一部电影的投资300万也好,500万也好,现在影片资金回笼主要来自于哪里?电影频道。电影频道每年支持电影的收购资金差不多5个亿,就是买片所要花的5、6个亿。影片从票房回收的成本额是很低的,刚才提到的每年增加的5个亿票房收入中回到制片方手上的2个亿中,还没计算拷贝费、发行费、宣传费等流通领域消耗的成本。我经常讲现在每天都有片商在飞机上飞,我没有具体算每小时有没有人在卖片子,起码每天是有的。所以,现在增长这5、6个亿的票房,实际上是大量的资金消耗堆出来的。这个增长的幅度不够,我们成本代价就很大。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的“GDP增长”,目前来讲实际上是以过量的消耗投资成本为代价换来的。

现在新片进入影院,头一天开两场没票房,影院马上就换新片。基本上就是处在浪费资源,浪费成本的状态下,包括张杨的《向日葵》。全国票房30万下片,北京新影联5个拷贝,2万票房,这个片子的票房就可以低到这种程度,这即使是在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是不能想象,不能发生的。我们不是怀念那个时代,但当年《泰坦尼克号》产生3.6亿票房的时候,高军先生主导发行的《爱情麻辣烫》照样获得了2000多万的票房。当然,高总当年运用了各种市场运作手段来推动这个市场,如超前点映、双影城点映等,但现在没有了,大部分的拷贝,8000块钱一个,火了洗印厂。洗印厂生意却比以前好,因为有大量新片出来,而全国目前就剩下三个洗印厂,濒临关门的长春洗印厂现在每年都有1000多万的利润,达到了当时90年、91年的收入水平。而现在每周上三部新片,每天都有人在卖片,而院线基本是坐在家里,片子看都不看就排上去,一场没人看就马上下片,电影院也

很现实。现在是全国前50家电影院的经理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票房,而不是过去全国32个省电影公司发行科长。

我认为这是很浮躁、很不正常、不健康的一个状况,但是它是一个过程。我一直在想中国电影喊了这么多年的“走出去工程”,但在操作中是否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应该找到它的规律,我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要走“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疯狂的石头》概念:国内只能承担影片总投资的30%,最多50%,那剩下的钱从哪来?就是华语地区其他市场,如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录影带、电视台。国内三分之一有把握的回笼渠道也是电影频道、DVD。像《疯狂的石头》,这是一部完全内地题材、由内地导演和演员在内地制作的影片,香港亚视出资200多万,他有一个包装,有“亚洲新星导计划”这样一个概念,而卖给大陆130万,只是10年的发行权或者是15年的期限权,版权销售片库仍在香港。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反过来做这个事情,因为内地传统影院还承受不了对于每年一、两百部国产片电影产量的支持,我们承受的只是30%的成本,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拿这30%或者50%完成预售,通过预售方式跟港台市场合作,拍一些低成本电影。这是目前可行的一个做法。我曾尝试过几部这样低成本电影,如《美人草》,总投资500万,内地200万,外面300万(包括舒淇的片酬);又如《诅咒》,总投资500万,香港寰亚投资了200多万港币,再从日本、东南亚的DV D市场收一点,就是300多万港币。所以,合拍的方式,以拓展海外市场的空间的方法来换取新的投资组合模式的方式是可行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培养我们国外买家,海外买家。为什么这是一个非要刻意做的事情呢?这么多年,我们国产片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人问,没人买。海外买家主要买韩国片、日本片、港片,亚洲片里面还有最近的泰国片,台湾片现在这几年是比较少的。而海外也有各种各样的买亚洲片的公司,有些中小发行公司买不起那些大片,也刻意关注亚洲的中低成本、有特点的电影。英国有一个买家,他在英国专门有一个发行概念叫“亚洲极致电影”,就是专买恐怖片,日韩的恐怖片、香港的恐怖片他都买,用“亚洲极致电影”一个包装做这一系列的电影。我们要培养海外买家,让他们赚钱,

从而形成一个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即我的影片专门给你发行,你是代理,不收你很多钱,也不用保底,每年发多少,我抽多少,你留多少。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发行的买家合作过程。中国的投资人、制片人就要刻意地培养这个买家,只有当买家赚钱了,他才能够到你有大片的时候,追着和你签预售合同。如果一个地区签二、三十万美金买你的影片的话,那么对于中国电影就是一个很大的支持。韩国电影在1997年以后也是这样的,一大批的电影在国际影展上卖,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买家,买家这次三万美金买的,他赚钱了,他下次还来买你的影片,一定是这样一个过程。这是第二步,中国电影要在外面集体化、规模化地推出、培养当地买片人。

第三步,依托我们强大的内地市场未来的空间。因为我们不是越南、缅甸这样的小国,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我们未来如果有200亿票房的话,我们不需要合拍了,我们就拍中国内地题材的电影,我们都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到那时即便是年轻导演也可以以各种形态的电影出现,影院充足,各种层面的观众都有。日本全国每年电影票房现在折合人民币大概在是200亿左右,韩国是60亿,我们现在才20几个亿,等到我们市场增加10倍,我们的市场可以容纳更多形态的电影。那个时候,我们的市场是什么?我们的制片公司、我们的制片人是以市场换市场,全世界都想把电影卖到中国,这是未来中国电影非常健康或者是非常好的状态。

但是,这些仅仅依靠我们这些市场运作的人是不够的,要尽快把市场体系建好,不要把资源浪费掉,不要让那些新来的投资人投入了第一部影片不敢投第二部。每年投入16亿的价值,我们是不是能把16亿转换为更有效的票房增长,能让片方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报,用于更多的产业循环中?是不是能更有序地减少资金浪费、“能源浪费”,当然要动脑筋,拍什么内容样式的电影,用于我们的产业发展中?我们的影院现在每年以300块银幕的速度在增长,我们每年以这样的速度在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用心把现有的菜做好,把现有的市场尽可能做大一点?现在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好的前景,我们的目标是十年后能不能达到200亿,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今年是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举办的第一届,到第十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不用考虑市场了,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因为我们的电影工业足够强大,我们依托的市场足

够大。所以,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今天冒出一个宁浩来,我们希望未来有50个宁浩,50个冯小刚,有一大批各种形态新电影的出现,那个时候我们市场情况就会跟现在很不一样。

刚才还讲到了录像带、网络,未来这块市场空间很大。今年DVD市场在下滑,但是电子信息业在增长,手机、网络、广告业市场在增加,这都是非常好的状况。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尽快规范这个市场,让它能够有效地支持现在的电影产业,让我们作为制片人也好,投资人也好,能够在这个空间里面运作出利润,然后继续做出更多的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有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高增长、衍生品以及营销等方面,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电影的市场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影市场现状问题 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算起,中国电影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尝试、探索时期,中国电影是从市场开始的,这也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加上“礼乐”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电影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时常被扩大和突出,而它首先应该有的娱乐功能却时常被降低,甚至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全面否定。直到改革开放后期,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的产业性质得到确认,也逐渐移步于市场和主流意识领域,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才开始形成,中国电影也总体性的向常态社会回归。 电影市场是指从事影片版权交易活动以及提供电影放映活动的领域和场所。按照营销环节划分,分为电影发行市场和电影放映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我国文化服务市场中一度占据着“龙头”地位。1981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达到275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199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发行收入达到11亿元,均创咋了中国电影市场史上的最高纪录。到了90年代,随着娱乐、电视、网络和旅游市场的崛起和繁荣,电影市场曾受到巨大冲击并且逐渐陷入萎缩的境地。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影业管理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电影凭借着“大、光、声”的技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获得了新的生机,改善城市影院设施环境也开始激活我国的电影市场。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我国电影制作机构不断增扩,电影制作权逐渐放开,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 (2)电影产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总数不断增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向着空间站的建立又迈近了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以及相应的军事及政治影响,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航天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低成本化的趋势。 运载工具方面:航天飞机回归飞船 在航天运输工具方面,这种趋势表现为航天飞机开始向飞船回归。 随着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当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来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这种飞行器成为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是功能最强、用途最广的万能运输器。航天飞机运载能力超强,能将一些无法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送上太空;其上设置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可以在轨道上精确布置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国际空间站就是由航天飞机组装起来的;能够在轨回收、检修卫星,更换或升级卫星的组件;可以作为实验平台,在成员密封舱内进行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等实验。 可是,在最关键的降低发射成本上,却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实践证明,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至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它返回地面后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而由此导致的发射间隔变长,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使用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航天飞机实现的功能过多使其过于复杂使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至今5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失事,共14名航天员牺牲。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就是在其退役后今天看也是如此。但是,它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导致得不偿失。现在,美国的航天运载工具又回归到飞船上,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更安全、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据新闻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14年初,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对猎户座飞船进行飞行测试,未来它将替代航天飞机的人员运输功能,而货物运输将由无人的货运飞船完成。 至此,各航天大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成本相对低廉的飞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人造卫星方面:卫星小型化平民化 迄今各国已经向绕地轨道上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它们几乎都是政府和公司斥巨资推动的庞大工程的成果。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卫星构造日益复杂,设计时间有增无减,设计生产需要和使用众多项目科学家及研究中心的参与。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技术取得的进展,卫星已经可以大幅度瘦身,微小卫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通常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而立方体卫星是微小卫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立方体卫星的大小跟玩具的包装盒差不多,其背后的构想是为卫星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卫星尺寸和重量规格,并把多颗卫星整合成火箭的一个有效载荷,通常搭乘其他费用更高的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33913565.html,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作者:张旭婷 来源:《商情》2020年第35期 【摘要】相比于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视觉冲击日益风靡全球,成为全球票房的最大赢家,中国的科幻电影却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电影产业的短板。文章望通过对中国科幻片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和好莱坞科幻电影产业对比,找出中国科幻电影稀缺的原因及现存的难题,以期对其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科幻电影 ;科幻片 ;发展现状 近三十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依靠其先进的数字制作技术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席卷全球,也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青睐。在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冲击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一、中国科幻电影坎坷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探索科幻电影这一领域的起步时间并不晚,毕竟早在1963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就出品过一部叫《小太阳》的科教片,电影里出现了中国人建造反射镜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科幻情节。连刘慈欣都曾写文章盛赞《小太阳》称其“色彩绚丽,风格清新,具有更大的科幻内核”。1977年《星球大战》的上映,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科幻电影的发展高潮,中国内地影坛也掀起了一阵科幻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珊瑚岛上的死光》诞生在了内地电影的银幕之上,赢得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中那一道红色的激光令很多人难忘。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科幻电影并没有在这道红色激光后迎来曙光,反而越来越暗淡。2006 年由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和深圳电影制片厂联合投资拍摄,历时5年时间,耗资达1.3个亿,号称中国首部原创3D动画电影的《魔比斯环》上映后在国内仅取得了300万的惨淡票房。2009后由于受到欧美市场上映的《阿凡达》、《变形金刚2》、《2012》等美国大片的冲击,导致中国科幻电影票房一直不理想。之后几年国产科幻电影便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遇,国产科幻片虽不致灭绝却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片子。在这种国产科幻电影低迷的大环境下,《流浪地球》的成功试水将中国更多导演和投资方注意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趋势和它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内忧外患 近几年的国产影片无论在产量或是质量上都有着巨大的进步,但其中科幻电影的表现却一直差强人意。因此,对中国科幻电影困境形成原因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中外科幻文化底蕴的差异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电影市场业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市场业市场分析报告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无论是拍片数量、票房收入和新建影院数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快速发展期也是问题凸现期。“十二五”期间,如何解决影片数量和质量不对称的矛盾,如何从传统电影工艺向现代电影工业迈进,如何整体提升中国电影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在电影发展方式上做进一步的调整。 电影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产品,世界上大多数的民众都生活在电影的世界里面。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电影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电影在世界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者是不发达的国家,电影都在广泛而又深刻的改变着人民的生活。 一、中国电影市场整体情况 1.2010年度中国电影产量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记者马海燕)2010年中国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今天在年终通气会上表示,全年累计有17部国产影片超亿元票房,有力地验证了国产影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衡能力。 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使得中国电影产量已居世界前三甲。除故事片外,2010年中国还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 部。童刚表示,这些优异成绩标志着经过8 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中国电影已经基本走上了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2.2010年度中国电影票房 在众人期待中,中国电影如愿破百亿,较上年62.06亿元增长63.9%。同时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幅。 但是,在“2010年度全球票房TOP10”中并没见中国电影的身影: 第一位《玩具总动员3》全球的票房已经累计11亿美元,其中北美本土达到了4亿1500万,而海外市场表现则更为出色,有6亿481美元进账。 第二位《爱丽丝梦游仙境》北美市场劲赚6亿9000万,海外收益也达到了3亿3400万。 第三位《盗梦空间》票房直逼8亿2540万美金,其中海外市场就站到了5亿3290万美元。

我国武侠电视剧的当下处境与未来走向

我国武侠电视剧的当下处境与未来走向 陈瑾刘传播 摘要:中国武侠电视剧作为电视剧中一个重要类型,在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国武侠电视剧发展的当前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剖析当代武侠电视剧的特点与不足、新环境下的电视剧市场对武侠电视剧提出的新要求,以明确武侠电视剧发展的新走向,积极推进新一代武侠剧天空的到来。 关键词:武侠电视剧;发展;金庸;当下处境;未来走向1前言 武侠电视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电视剧种,在电视荧屏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武侠电视剧曾经走过相当长辉煌的历史岁月,激荡过无数人的侠肝义胆,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在这一过程中,武侠电视剧的拍摄技巧和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日新月异。当历史跨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电视剧在样式上呈现出空前的多元景象,这也意味着武侠电视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武侠电视剧当今处在什么样的生存境地,徘徊在怎样的十字路口,应当做出怎样的抉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2何谓武侠电视剧 老武侠、新武侠多种多样,人们对武侠片的理解见仁见智,武侠片的观念是十分复杂的,而武侠电视剧则是武侠片一个更好的延伸,其不仅仅以动作来伸张正义,并且赋予了大量的情节和语言来表现剧中的人物和主题思想。武侠电视剧在不断发展,这几年又有了新的变化,从内容和精神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武侠片侧重于正面武打动作,从而取得娱乐效果。打斗场面惊心动魄,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但有些打斗场面血腥味太浓,如《路客和刀客》等。第二类是把武侠与情爱相结合,突出一种美好的理想,侠客重义也重情。如《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第三类武侠片有武打动作,但更强调内力和武德,突出侠义精神和民族感情。报恩观念、复仇观念比较强,提倡光明正大,如《少林寺》等。像《霍元甲》、《陈真》这些武打片主演以爱国者的形象存在,对外国拳师充满仇恨与愤怒,赋予武侠片以新的内涵,让人感到新鲜振奋、扬眉吐气。第四类武侠片强化或美化武打动作,突出一种思想。侠客们比剑姿势优美,舞剑与剑舞相等,有惊无险,具有表演特征,给观众很多美感。他们拯救他人、拯救国家,超越生命的有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有先进的空间技术作为奠基。可以想象空间技术是未来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灾害与天气预测,通讯广播,导航定位技术,还是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甚至是星际移民,星际战争,都需要空间技术。而目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打好发展空间技术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神舟发射,天宫升空,嫦娥奔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逐渐迈进了航空航天大国系列,但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现如今和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大力投入,年年都有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测试和运营体系。但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这还远远不够,而且空间探索并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为未来世界中不管是在经济,科技,政治还是军事上空间技术都占有很大的地位。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探测项目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较起来,项目还比较少,像美国对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都进行了探测,我们除了地球之外只对月球进行探测,所以升空探测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我们有一个卫星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去探测火星,但是毕竟是属于搭着人家的车,还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探测火星。虽然我们开展的项目比较少,但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探测目标的选择、科学预期的选择等等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讲虽然我们跟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比较起来在空间探测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自主,比如说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飞船等等完全是我们独立做的,而且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我们是属于第三家,欧洲空间局虽然探测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它还没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载人航天的工作,是跟美国合作的。应当说我们从火箭、从飞船、从卫星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的,实际上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是自己积累的经验,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积累之后,我们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空间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空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综合分析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

从近期好莱坞科幻片看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从近期好莱坞科幻片看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1.科幻片的由来 2.好莱坞科幻片的发展及近期的好莱坞科幻片 3.中国科幻片的发展及近期作品 4.两者比较原因、 科幻片,一种由人们幻想而来而又不失科学理性支撑的故事片。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而萌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人类命运的一个窗口。由科幻小说发展而来的科幻片无论是表演手法到题材都显得异彩纷呈,新技术,新元素不断的被加入到科幻电影中,这其中少不了商业利益的驱动,正是凭借这些,科幻电影一次次突破人们的想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世纪的法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影片,但随着美国在科幻电影方面的努力追赶及生产了当时具有特别意义的一部影片《海底两万里》,凭借着传奇性的情节、惊险的动作、高超的特技与当时欧洲国家真正拉开了距离。1930年,好莱坞科幻影片的题材开始变得多样,大量的出现了科幻系列片,其中还带有悲观,恐怖的色彩,代表影片有《科学怪人》、《科学怪人的新娘》、《科学怪人的儿子》等。1950年,由于冷战的影响,以美苏竞争为题材的科幻影片出现并了科幻电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本片讲述了一个星际旅行的故事,一群宇航员在太空中被飞船的人工智能追杀。片子中出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最经典的镜头是在非洲大陆上,一群灵长类动物仰望天空,一块神秘的黑石教会他们制造自己的武器。在这之后也出现了科幻电影史上的丰碑,有对核战争的反思《人猿星球》、讲述原力的诞生的《星球大战》,此片也被人们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也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科幻影片、有讲述外星神秘生物体的《异形》、《E.T》、还有我很喜欢的《终结者》、《变蝇人》《黑客帝国》等等。从1980年至今,好莱坞的科幻影片技术都在高速的发展,许多好莱坞科幻影片深受大家欢迎,今年大热的科幻影片就有《阿凡达》、《嗜血破晓》、《爱丽丝梦游奇境》、《钢铁侠2》、《怪物史莱克4》、《魔法师的学徒》、《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在中国,鲁迅是中国关注科幻小说的第一人,其后有徐念慈,他们都先后翻译了多个国家的著名科幻小说,而徐念慈先生在其一本随笔性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打破了当时中国科幻小说的空白,其中一些名词如:“磁极”、“造人术”“脑电”等,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时髦新词。此后,中国的科幻小说陷入沉默,其中也只出现了寥寥的较为出色几部作品。1979年,童恩正提出了以普及的科学观为己任的主张,才真正有了科幻小说作品的创作。公认的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应该是1980年张鸿眉导演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当时是在《星球大战》的带动下而尝试的,影片讲述的是科学家赵谦的故事。他因拒绝把高效原子电池的专利权出售给一外国公司而被害,他的学生陈天虹带着电池出逃的途中,驾驶的飞机被公司击落。珊瑚岛上的马太博士救了陈天虹,最终马太帮助他用自己研制的“死光”击毙了公司经理。从而歌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当时影片中那些带有神秘色彩和奇异景象的海底工厂、海底长廊、水下电梯、新型实验室、威力强大的空间放电、激光大炮,这些新奇大胆的布景给当时的观众很大的惊喜,受到了当时中国观众的欢迎,影片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可以说非常成功。

《《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 ...”和 “地球派 ...”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

海、杭州的路标宛然。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有删改)文本二: 围绕《流浪地球》,人们主要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

网络电影市场分析

网络电影市场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网络电影”分析 一、网络电影概况 网络电影,是自2014年以来频繁提到的一个词。网络电影即在互联网上播放,时长通常在一个小时以上,制作成本很低,内容尺度较开放,观看对象多为草根,主要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中小成本电影因为很难进入院线而需要寻找出路,同时付费点播分账模式愈发成熟,这些都是中国网络电影出现的原因, 从院线角度来看,很多电影打入电影院很难,而网络电影打破了这个门槛,只要故事好,制作有保障,那么就可以登录网络院线。发行过程快,从与渠道接触到发行上线,只需要一周时间,最快可以2-3天。收益回收快,从上线发行到收益结算通常2-3个月便能完成,例如爱奇艺为3个月按期结算费用。 一部网络影视作品的成功元素主要有三项——“片名、海报、前6分钟”,如何在一堆大片中脱颖而出并让观众愿意付费,这三项是是最大的驱动力。 二、网络电影分析: 快:它的时效性非常强,社会上刚出一个热点电影,互联网影视创作者可以马上用影像做表达,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这个时候,猎奇的观众会第一时间来追捧这道快餐,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带来价值。例如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网上上立马出现了《道士出山》,并且超过了2亿的点击播放量,而且出了续集。《捉妖记》大热,就出现了《捉妖者联盟》

也取得不俗的点击量,这种跟风,在很多院线电影人士眼里,简直就是没节操没底线。但对互联网而言、对网络电影而言,这就是它与生俱来的属性之一,它就是要快速迎合网民需求,它深知现阶段大部分网民的需求并不高,一顿快餐不会要求吃出燕鲍鱼翅的味道。网民不求内容上多么精致,但求能马上进到碗里来。 内容平民化、草根化:网络电影的内容也偏草根和搞笑,在电影院和电视台上看不到的僵尸鬼魅怪力乱神的,就可以成为网络电影的狂欢盛宴,《道士出山》《僵尸归来》《捉妖济》《二龙湖浩哥》等等数不胜数;比如近期《港囧》很火,但再火也只有一部看完就没了,而网络电影就可以快速拍出各种“囧”片,诸如《澳囧》《韩囧》《避风港囧》等等来满足网民的需求。从题材内容看,如果院线电影是在审查制度下戴着镣铐跳舞,那网络大电影就是百无禁忌、带你疯狂带你飞。影片的名字也能看出来,例如《半条命美女与特种兵》《克隆女友》《僵尸新郎》《鬼魅灯》抓住男性屌丝的喜好 网络电影上线载体:爱奇艺,PPTV,乐视网,土豆,优酷,PPS,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 三、客户群分析 爱奇艺根据自身数据统计,观看网络电影的观众年龄集中在19岁至30岁,以男性居多,其热衷的题材主要是剧情类、大尺度类、惊悚类,《赌神归来》、《道士出山》、《后备空姐》等影片已经为喜爱网络大电影的观众津津乐道。 目标受众:

武侠电影分析

浅析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武侠电影,犹如美国的西部片,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无疑是中国电影独一无二的招牌,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武侠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也一直是中国电影高票房的代表,它们对于年度国产电影票房的贡献一度超过40%。2000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2001年,张艺谋以《英雄》在国内将2.4亿人民币票房收入囊中。2011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一共有35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国产片18部,而武侠电影占了一半。然而武侠动作大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贡献却依然掩盖不了其近10年发展进入瓶颈的现实。 中国的武侠电影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部《火烧红莲寺》风靡大江南北开启了武侠电影的大门。“武侠时代”是从1967年开始,这一年张彻导演了王羽主演的《独臂刀》,此片一举突破百万票房,创造了香港电影的新纪录。很快,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上映,再次刷新了票房纪录,他们把武侠片变成主流的商业电影。九十年代的《新龙门客栈》堪称经典,在武侠电影的世界,徐克是一面不倒的旗帜。虽然中国的武侠电影风靡世界,但是真正被国际认可,却是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开始。《卧虎藏龙》的成就,不仅使得西方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有了更大的认同,同时也使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开始了对武侠电影创作尝试,使得武侠电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 3000万美金的大投资,全明星整容的《英雄》创造了2.4亿的票

房,自此以来中国的武侠电影进入大片时代。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片大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精良,无论服装、配乐、还是摄影都无可挑剔,给观众带来了空前的视听效果,这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无可否认,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电影在武打动作与场景的设计上让人眼前一亮,《卧虎藏龙》中竹林打斗的场景堪称经典。大片还倾向于对海外市场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最容易出口的是武侠电影,因为英雄主义、刺激没有国界之限,还有古代中国的神秘感。 现今的时代,一部分武侠片失去了本该传扬的侠义精神,甚至变成了娱乐大众的一种赚钱工具。几乎三成观众是因为影片密集的宣传而前去观影,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那些偶像明星的噱头,没有公映前的一系列炒作与宣传,武侠电影的票房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武侠》上映打出了“微观武侠”、“医学武侠”等创新牌;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更是不惜“血本”打出3D牌;影片的宣传强调武侠寻变的心思,但这种创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无奈的现实,作为国内最拿的出手的武侠电影,如今已日趋没落、鲜有佳作。我们不知道,是观众不再喜欢,还是导演不再自信,而让纯粹的武侠片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满城尽带黄金甲》被观众吐槽内容完全是中国的《雷雨》,过分的宣传人性的丑恶与复杂暧昧。武侠片中充斥着疯狂凶残而又血腥的杀人场面,《夜宴》中的空中“棍杀老臣”、《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杀人如麻”,就如同在炫耀奇异的杀人技法,完全不能理解创作者的心态。作为中国特色的武侠电影,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什么,如果不在内容上下功夫,而是一味的靠视觉的轰炸,将会离观众越来越远。在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及其思考_张翔宇

[摘要]科幻电影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中国科幻电影的“难产”并不是由 于剧本和技术上的不足所造成的,而是由于电影从业人员的科幻素质以及当下的 政治时空语境所造成的。科学艺术空间与政治艺术空间的张力开发和应用,必将 会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绿色生态发展。 [关键词]科幻电影 现状 科学艺术空间 政治艺术空间 科幻是思想的飞扬,也是未来的 真实。相对其它题材的电影,科幻电 影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想象力丰富, 知识容量大,特技镜头多,视觉效果 好。这使得科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能 够帮助观众增长科学知识、形成科学 意思、培养科学精神、 拓展科学思维。 因此,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进行分 析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幻电影的现状 1、科学素质分析 “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 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随之产 生。”[1]科幻电影以其构思奇特、 情节曲折、场面生动取胜。科幻电影 的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电影的从业人员在科幻这方 面的素质让人担忧。中国电影人创作 艺术风格的单一,缺乏科学的基础训 练,对科幻电影视为畏途。他们认为 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没有高科技技 术的支持、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美国 科幻电影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压力、科 幻电影不是电影的主流等,这些认知 着实让人心惊。中国在科幻电影上, 具备科幻电影素质的除了比较有名的 冯小宁和张建亚之外,其他大部分人 虽然对于文字和情感表达很精通,但 对于科学知识却处于欠佳的地步。 科幻片从诞生之初便与科幻小说 缔结了不解之缘,很多具有深远影响 力的影片都来源于著名科幻小说。进 入21世纪后,中国科幻小说经过近 20年的积累,已经有了足够的佳作 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素材。但是,中 国却没有出现相应的优秀科幻电影佳 作,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 的科幻作家无法参与到中国电影的创 作中去。也就是说,科幻作品与科幻 电影之间“脱节”了,究其原因还是 因为电影从业人员的科幻素质低下所 造成的。 中国的多数导演和影评人认为中 国的特效水准达不到要求,其实,这 只是一种托词。中国的特效水准完全 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深圳环球数码 公司做的《魔比斯环》,在第58届 戛纳电影节上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国 内外的讨论,引起国际片商广泛注意 的原因便是,这是中国动画史上首部 纯三维高清动画电影。《魔比斯环》 是“中国拥有百分百版权”,而且在 骨子里打着“中国制造”的烙印。所 以说,中国完全可以为我们自己的科 幻电影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我们 创作人员素质的原因,导致了我们依 旧没有优秀的科幻电影产生。 在国外,科幻电影中宏大的特 效场面一般是由几十家公司通力合作 的。而在这种合作中,工作任务被逐 级细化,从而达到最优效果。而中国, 高技术人员并不缺少,但是人员却过 于分散,并未如欧美那样形成从大型 特效集团到小型特效公司那样的合作 特效制作梯队,国内电影业并未形成 真正的特效制作行业,并没有形成一 种产业化的生产链条。因此,由中国 科幻电影从业人员的素质原因而导致 的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条的缺失,应 该引起中国科幻电影人的高度关注与 重视。 2、政治环境分析 好莱坞电影里的科幻是经得起科 学检验的,电影里面的一些一流技术, 是经过美国军方试验过的。不仅美国 军方在科幻电影方面会对一些技术性 的内容提供支持,甚至美国太空总署 也会对科幻片提供一些基于当下科技 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资金投入问 题,以当今中国的财力,几家国有大 型影视公司的财力,还有以张艺谋、 陈凯歌、冯小刚的吸金能力来讲,如 果想拍摄一部好莱坞式的科幻大片, 那是绰绰有余的。从另一方面来讲, 科幻电影其实并不都是那种高投入的 大制作,例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这部2007年的独立电影其成本只有 一万美元,这个投资在国内来讲至今 仍被人们认为是个奇迹。因此,在中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04 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及其思考 (下转38页)

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一.当前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和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提高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使得本土电影再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不断提高。虽然电影产业呈现出向上发展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影藏在其背后的一些问题,中国电影虽然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以往有所上升,但是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的状态,本土影片的海外竞争力依旧偏弱,这种情况与中国贸易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从近年来中式大片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本土电影在创作上已经摸索出一条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三种互相渗透的电影美学道路,尤其是在电影主旋律应当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达成了共识。从在观众中的社会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蕴藉民族主流或核心价值理念的美学传统,这对中国电影产业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电影产业的营销观念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产品策略 对于制作好的影片,要充分挖掘影片的“整体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影周边产品开发。相关资料表明,欧美电影产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营销采用的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例如《星球大战》系列的周边产品的销售收入早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如《七剑》开发了包括七八千万人民币的网络游戏以及动漫,徐克导演亲自设计的七把剑也被制成了礼品盒等等,同时,在电影品牌之下,特许经营、联合促销、植入性广告等,都将是很有赢利潜力和空间的。 2.渠道和价格策略 在价格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分层分步地进行,如可以是对首映权进行拍卖,拍卖独家放映权是一种方式,全面铺开且赠送放大镜用于满地找牙也是一种方式;再如价格,根据渠道策略确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可以同步上映,可以逐步拓展市场,可以采取分期的价格策略,可以统一定价。 3.传播策略 对电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而电影之所以存在或存在得好不好的支点,完全视它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顺畅良好,因而必须将营销传播进行整合运用,如宣传,媒体、海报是宣传,演员与观众见面,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研讨也是宣传,如路演、如首映仪式和晚会等等,当然,还可以利用短信、网络等手段进行快速传播。因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盗版异常猖獗,基于电影的生命周期短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在上市时就要快速跟进,更多地追求速度和力量,快速制胜。 当前本土电影营销现在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现在我们的困境是票房营销不尽如人意,非票房营销后劲不足。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营销已经走出了单一的票房营销模式,但远远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在跨世纪的新时代,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分众营销、竞合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电影产业要实现营销方式的变革。应该借鉴一些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开拓更多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现在的营销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把创意作为营销的全部内容,而没有把营销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电影营销策划不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招数,而是一门科学。再好的点子,只有与整体营销策划相适应才会奏效。”就算运作比较成功的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那天,一定没有人想得到电影会达到今天的成就,这门起先被当作“杂耍”的艺术形式,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时至今日,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翻看中国电影史,它无疑与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一样,走过了一段崎岖坎坷的岁月,但令人庆幸和高兴的是,它一路生机勃勃的走到了今天。 一.中国电影发展的概况 从无声的《定军山》到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从以《黄土地》为代表的打开“国门之作”到后来《卧虎藏龙》夺得四项奥斯卡大奖;从武侠类型的中国特有类型到贺岁电影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电影的出现。中国电影在不断发展中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勃勃的生机,向世人展现着华夏大地上极具发掘潜力的文化内涵。 (一)主流电影市场热映 随着电影《建党伟业》的热映,电影人探索出了一条新的主旋律电影创作道理。不仅如此,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进取。商业大片渐趋成熟,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显著提高。以《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大制作艺术电影,积极探索“三性统一”的创作道路,强有力地巩固

着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中的领军地位。 (二)中小成本业绩喜人 中小成本影片在现阶段呈现出井喷态势,爆发力极强。《将爱》、《钢的琴》《失恋33天》等影片充分体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冲破了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但也有专家指出,现在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电影最差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就要分析中国电影现阶段发展所遇到的瓶颈。 (一)作品创造力差,电影类型单一 《鸿门宴》和《王的盛宴》为什么会“撞车”?古装武打片为什么是目前投资人眼里最保险的影片类型?而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除了以热门网络小说为基础的《杜拉拉升职记》、以经典电视剧为基础的《将爱》以及靠章子怡做制片人的《非常完美》,其他都亏得很严重。 面对票房的压力,创作者宁愿选择较为保险的题材和主题,这就直接导致了电影类型单一。只要一种类型的片子取得了高票房,这样

《《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节第三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便逆势而上,截至2月9日发稿前,累计票房已达14亿元,排片占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数 据平台均排列第一。 票房证明观众的选择核心依然是电影品质,因为《流浪地球》的 电影观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情节、画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来 形容。 导演郭帆在电影上映前接受新华网采访,直言拍摄《流浪地球》 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信任,“他们都在怀疑,凭什么是你来做这件 事?你有什么能力?你需要去证明自己,获得信任,那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在电影工业里,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 准。 大家也许都知道好莱坞可以怎么拍出一部科幻片,却似乎没有人 知道中国如何拍出一部科幻片。中国电影工业起步较晚,经验匮乏, 但在这条未知的道路上,我们的电影从业者已经开始起步。自2014年起,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版权就已大量出让,《三体》《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乡村教师》《球状闪电》纷纷花落各家。 除了在创作源头上奠定电影文学基础,科幻电影更需要的是产业 链层面人才,需要中国电影具备高度的工业标准。服饰、化妆、道具、

摄影、美工、编剧、导演、演员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 完成电影的拍摄任务;融资、制片、宣传、发行等部门各尽其责,共 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诸多细分领域都需要精细的专业分工和成 熟的管理经验,这样才可以在技术和艺术层面达到完全契合。 《流浪地球》一切从零开始,置景之前先制作VR模型,置景展开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道具1万件,通过三维建模,再用大量车床CNC 加工或3D打印而成。在拍摄前期一共绘制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和8000张镜头稿,这12000张的绘制作品是精彩特效的基础。世界观 设定包括前后一百年,剧本总共写了数十稿,加起来上百万字,开机 前完成了160分钟的动态故事板,一丝不苟,团队人数也从开始的个位数到达了7000人之多,可见这部电影凝聚了多少电影人的努力和 付出。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高达11公里,是地球能够承载的建筑物 的极限,发动机底盘直径30公里,这样的庞然大物,如何让它在镜 头上呈现从而被观众接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发动机模型我们做了几百稿,为了找到更合理的力学结构去呈现它,最终选定了目前这个形态,发动机的电梯局部搭建了实景,但更多的部分是后期特效完成。”郭帆介绍。 这是基于这种苛求品质的创作要求,影片的投资几乎都花在制作 上,演员片酬降了又降,打破了所有“工业化”“制度化”下的不合 理或不可能,《流浪地球》整部影片一共有2003个视效镜头,最终电影75%的特效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德国和韩国特效团队完成了2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