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6课国际联盟

第6课国际联盟

第6课国际联盟
第6课国际联盟

解析与探究]

提示意义:(1)国联的成立顺应了和平与全球化潮流,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国际合作起了一定作用。(2)它的组织程序和某些原则为后来的联合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国联倡导的和平外交及裁军原则等,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新发展。

教训:(1)必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效制止战争和侵略。(2)在国际组织中,应坚持各成员国平等的原则,大国控制的国际组织往往会成为它们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二、自我测评

1.简述国联的成立和主要活动。

提示:(1)成立:(略)。(2)主要活动:按照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为实现这一宗旨,国联将裁减军备和调解国际纠纷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国联的其他活动:为重建遭到战争破坏的欧洲做了一些工作,如发放贷款给各小国、建立国际卫生组织、禁止鸦片贸易等。

2、.分析国联先天就存在不足的原因。

提示:(1)国联是美国“十四点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希望通过建立国联达到其参与领导世界事务的目的,进而逐步掌握世界统治权,说明国联的产生是大国企图控制世界的产物。

(2)国际联盟自成立时起便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并成为大国手中的工具。

(3)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

(4)美国未达目的,没有加入国联。

一、评价国联的历史地位

应从国联所起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局限性两个方面去评价:

1.进步性

(1)成立初期在维护和平、制止侵略方面做了一定工作。

(2)在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加之某些程序原则,为后来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2.局限性

(1)长期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它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国联并未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作用的原因

1.国联盟约对侵略和被侵略的含义未作规范性说明,从而使国联的操纵者可以随意解释。

2.国联在组织上没有吸收所有大国参加,使国联对某些大国不具有约束力,从而影响了其效能。

3.在运作机制上,国联“全体一致”的原则使每个成员国都可以阻挠大会决议,从而使制裁成为一句空话。

4.国联“委任统治”原则违背了中小国家的愿望,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一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力。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材料二国联成立以前,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的裁判,因为国家不服从任何更高权力。

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在战争和国家权力问题上,国际社会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联成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国家有诉诸战争的权力(诉诸战争权)到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国家有绝对权力到国家应遵守国际秩序。

(2)国联倡导国际合作,反对战争,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国联的成立意在建立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探究示例]

图文材料:

漫画家把国际联盟比喻为一架大桥,大桥最关键的一块砖头——美国却空缺了。大桥的右边,山姆大叔正跷着二郎腿悠闲地抽烟,头枕着的正是那块最关键的砖头。

[问题生成]

(1)漫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美国总统”为什么要“设计”

“国际联盟大桥”?

(2)美国为什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是什么?

[尝试解答]

(1)观点:由于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组织。原因:迎合一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主张;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2)加入一战的原因:捞取战利品;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商业利益;希望协约国获胜以偿还美国贷款。(答出两点即可)不肯加入国联的原因:国联为英法控制,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落空;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受着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

最新精选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 国际联盟岳麓版课后练习第六十九篇

最新精选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国际联盟岳麓版课后练习第 六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国联的原则中包括以下几个原则①“维护和平”原则②“集体安全”原则③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原则”④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B、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C、它是首先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D、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A、《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 B、其运行机制是“全体一致”原则 C、苏俄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D、在一定时期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 )

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 D、国际间经济化交流的组织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法国为寻找安全保障而采取的措施或步骤有 ①1923年1月,派军队占领鲁尔地区 ②德国莱茵河地区为非武装区 ③在赔款问题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④在军备上主张严格限制德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

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时间:9月23日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 “四环七步”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②、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①、“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 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②★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 较弱。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⑤★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二、合作探究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 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交流展示 四、教师(或学生)点评 五、教师精讲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2020版新指导历史岳麓选修3 课时习题:第6课 国际联盟

第6课国际联盟 课后篇即时巩固 随堂演练 1.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的决策是() A.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的会议,而这一秩序需要新的国际机构进行维护,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正好体现了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英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实质”之意的应是A项“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3.1920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了国联的成立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不包括() A.凡尔赛体系没有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美国利益 B.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 C.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国联在当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是因为凡尔赛体系没有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利益,并且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中去,由他们控制的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4.1946年,国联正式宣布解散,曾经寄托了无数人梦想与希望的国际联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国际联盟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被联合国代替 B.无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 C.曾经受法西斯的支持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已失去存在的意义。 5.图文探究:政治漫画:大桥的缺口 漫画家把国际联盟比喻为一架大桥,大桥最关键的一块砖头——美国却空缺了。大桥的左边树 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大桥的右边,山姆大叔正跷着二郎 腿悠闲地抽烟,头枕着的正是那块最关键的砖头。 ——大桥的缺口 (1)美国总统为什么负责设计了“国际联盟大桥”? (2)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是什么? (3)漫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迎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主张;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2)国联为英法控制,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落空;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 (3)由于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成为一个非常脆弱的组织。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基辛格曾评价某一国际会议说:“最后所得到的成果,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与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 堪一击的产物——有太多的妥协使美国的美梦难以成真,又有太多的权宜之计难以平息欧洲的恐惧。”这一“产物”是指() A.国际联盟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联合国 D.关贸总协定 ,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通过国联掌握世界霸权,但美国并未加入国联,所以说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欧洲加入国联是因为对战争的恐惧,但国联并没有起到遏止战争的作用,所以 是“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的产物”,故A项正确。 2.1919年4月,国际联盟盟约在和会的全体大会上通过。下列哪项不是国联盟约的内容() A.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B.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把苏俄排斥在国联之外 D.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八年级下册第6课导学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重点) 2、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及危害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3、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难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30页,完成下列题目,在书上勾画出相应的内容)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 2、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这些严重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有哪些?涌现了哪些模范人物? 【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补充,达成组内共识,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长记录本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2、课本28页动脑筋题。 【课堂检测】 1、(2013·宁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被称之为() A.中国通史 B.中国经济史 C.中国近代史 D.中国现代史 2、(2013·兰州)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13·河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在工业上中国要15年赶超英国的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 D.“大跃进”运动

4、(2013·湛江)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3·衡阳)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 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 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6、(2013·扬州)《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2013·日照)《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判断以下哪项运动体现了这一思想(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8、(2013·宁夏)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课堂小结】(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导学案--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6课开放与交流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点击新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归纳整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预习内容。整理预习笔记。 情感与价值: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A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堂进行时 【预习提纲】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80年4月13日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 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 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 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大师是 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 什么作用?二、玄奘西行(请你阅读教材34-36页完成下列问题) 此图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西游记》是神话传 说,请你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行”(为什么去?怎样去?有 何价值?等) 【展示内容】 材料阅读唐朝诗人陈陶在其《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请问:(1) 诗中的“和亲”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 (2) 诗中的“胡”指什么? (3) 诗中的“胡风似汉家”是什么意思? 归纳整理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 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 是否有人随 行 是否回国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 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 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西游记》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演义小说,书中描写的唐僧取经的 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路上收留了三个神通 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 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你知道《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 故事与玄奘西行的史实有什么区别吗? 课堂检测 1、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 2、为中日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唐朝人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玄奘D.李白 3、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4、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5、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6、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 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中宗D 唐玄宗 7、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 B、大食 C、大月氏 D、天竺 8.《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 国际联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二十八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国际联盟习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二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一战”( )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洛桑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制止侵略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A、国联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 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C、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D、国联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 )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学习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带感情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先理解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历史: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同步练习(鲁教版八年级上)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曾经统一过两河流域的是() ①古巴比伦王国②波斯帝国③亚历山大帝国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国家中,曾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①古代埃及②波斯帝国③亚历山大帝国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古希腊是被下列哪一个国家灭亡的() A.波斯帝国 B.马其顿国 C.罗马帝国 D.古巴比伦王国 4.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最东端到() A.小亚细亚 B.幼发拉底河上游 C.印度河流域 D.古代埃及 5.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古代埃及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亚历山大帝国的首都在() A.巴比伦 B.底比斯 C.亚历山大港 D.罗马城 7.现在奥运会上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起源于() A.希波战争 B.马其顿王国打败希腊 C.亚历山大东征 D.斯巴达和雅典的内战 8.罗马帝国的版图基本确定下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时间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1世纪 9.中国古代史书上所记载的“大秦”指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0.罗马帝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是在() A.公元前2至前1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1至2世纪 D.公元3至4世纪 11.下列关于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②都对外进行了侵略扩张的战争③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④都曾经侵入到印度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新标日第6课教案

第六課吉田さんは来月中国へ行きます 内容紹介: 1、表示移动的动词:「行きます」「来ます」「帰ります」 2、表示移动行为的目的地的助词:「へ」 3、表示移动起点的助词:「から」 4、表示共同做某事的对象的助词:「と」 5、表示移动范围的起点的助词:「から」 表示移动范围的终点的助词:「まで」 6、表示交通手段的助词:「で」 新しい単語: まず、私について新しい単語を読んで練習してください。 (それでは、わたしと一緒に練習してください。) 1、アパート:一般为两层木制建筑,基本是房主为了出租而建,所以不求豪华而求实用。 マンション:一般指高层带有电梯的高级公寓,虽也有部分用来出租,多数为房主买来自己居住。 2、「うち」「いえ」:两者都有“家”的意思,当单纯表示居所的家时,两者可以互换。如:「電車でいえに帰ります。」「やっとうちに着きました。」。但「うち」还可以表示“家人”“家族”的意思。「うちは4人家族です。」 3、「~に行く」「~に通う」:「行く」所表示动作并非重复性的,而「通う」则具有重复性的意义。所以「~に行く」常指一次性动作,而「~に通う」多指定期往返于同一地方的动作。如:「地下鉄で学校に通っています。」「今日はタクシーで会社に行きます。」 基本课文: それでは、基本文をご覧ください。わたしについて読んでみましょう。 1、吉田さんは来月中国へ行きます。 2、李さんは先月北京から来ました。 3、小野さんは友達と帰りました。 4、森さんは東京から広島まで新幹線で行きます。 观察这四句基本课文可以发现,句子的谓语动词分别是「行きます」「来ます」「帰ります」,这几个动词都是表示移动行为的动词,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移动的动词和移动行为的目的地之间要用助词「へ」表示,这时的「へ」要读作「え」。 1、名[场所] へ动

第六课导学案诚信伴我行

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导学案 NO.6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 2.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之人,学会践约守信。 3:掌握诚实的复杂性,以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预习指导与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3—P77,查找、勾画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并标注好序号。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成为一个诚信的人方法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诚信的意义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案】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4,结合书本里的内容理解诚信的含义以及其意义。 2.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什么?(提示:课本p74-75分要点、写上序号)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提示:课本P76-P77.分点,标序号) 【我有问题问老师】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疑问和困惑?请你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小故事,大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想在小朋友中选择一个最诚实的作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他准备了许多种子给所有的小朋友看谁种出的花最漂亮。回家后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花瓶来种种子。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种下种子后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很多天过去了可是花瓶里的种子就是不发芽。到了比赛那一天他只好捧着空花瓶去,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花瓶里都长着漂亮的花。结果国王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原来国王给的种子都是炒熟的不会发芽。 (1)国王为什么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 (2)国王的最终选择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故事中小男孩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二:析案明理 材料一:为了信守一句承诺,19岁的高中生闫旭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坚持每天搀扶同班患有脑瘫的女同学肖晓琳上学。在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文明办和《中国小记者报》联合主办的“沈阳市感动校园好少年”评选中,闫旭光荣入选。闫旭的母亲为儿子乐于助人、信守承诺而感到很骄傲。 材料二:一名外地男子在甘肃省敦煌市从事地沟油加工,5年时间,该男子加工地沟油多达61250公斤,全部销往江苏省以及河北省两家公司。据实验测定,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也有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癌变,用地沟油充当食用油,对消费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1)我来点评:请你点评一下材料一中闫旭“信守承诺”做法的意义 (2)出谋划策:针对材料二中的“黑心老板”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制止? (3)诚信在我身边:学校倡议每一个同学向闫旭学习。倡导每一个学生从自己做起,诚实守信,你准备如何做?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6课国际联盟含解析

6.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平息反战思潮,尽快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B.加强行业联系,促进国际交往 C.召开巴黎和会,严厉处置德国 D.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从而催生了国际联盟的建立,故D符合题意;A、C与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不符,B是万国邮政联盟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 【答案】 D 2.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A.泰姬陵B.凡尔赛宫C.日内瓦万国宫D.雅典娜神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国际联盟成立的地点是瑞士的日内瓦。故选C。 【答案】 C 3.国联实权被英法所掌握,这说明() A.美国不希望建立这个组织 B.美国无意谋求世界霸权 C.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 D.世界格局的中心仍在欧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国联主要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而凡尔赛体系的重点在欧洲。 【答案】 D 4.一战后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英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国际联盟问题上英法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二者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英国,B项表述不确切。操纵国联与否,实际上就是英美在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排除B、C、D,故选A。 【答案】 A 5.哪一项不是国际联盟留下的不太光彩的历史记录() A.纵容日本1937年侵略中国 B.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纵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放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国际联盟成立之前,因此,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殖民地及领地于此次战争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D.“委任统治”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 【答案】 D 7.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些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书上找出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对照地图,找出北宋完成局部统一过程,了解宋朝建国的基本史实。 2.根据书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分别分析北宋初期收兵权、削相权、削弱地方力量的措施,并讨论评价其优缺点,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3.依据书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从原因、措施、结果三个方面分析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4.归纳书本和导学案问题答案,完成图表,理解宋初政权巩固措施的目的和影响,深入体会宋朝的政治制度。 二、学习重难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三、课堂学习 (一)课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答案):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结束了()和()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解除()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2)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施()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取消()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4、重文轻武政策:(1)为了防止唐末以来()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的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提高()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3)宋朝的(),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的巩固和()的安定。 (二)课堂合作探究(依据书本知识和导学案所给材料,分析和探究相关问题) 1、政权巩固措施之一:收兵权 材料一:宋太祖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司。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 材料二:《梁溪全集》记载:(北宋初年)“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第6课国际联盟练习岳麓版选修3

第6课国际联盟练习 一、选择题 1.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解析】一战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顺应了当时欧洲和平主义的思潮,故征服了欧洲。 【答案】 B 2.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 ) ①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②一战后的和平思潮③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④巴黎和会的召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联盟成立背景的分析、理解能力。据史实可知①②③④均属于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A 3.基辛格曾评价某一国际会议说:“最后所得到的成果,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与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的产物——有太多的妥协使美国的美梦难以成真,又有太多的权宜之计难以平息欧洲的恐惧。”这一“产物”是指( ) A.国际联盟B.布雷顿森林体系 C.联合国D.关贸总协定 【解析】“美国的乌托邦理想”指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其中涉及到战后成立一个国际性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答案】 A 4.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维持世界和平的手段主要有( ) ①会员国应裁减军备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③制裁战争发动国家④实行委任统治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国联盟约以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等规定,作为维持世界和平

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怀,领会诗歌《琵琶行》的深远影响及意义。 4、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铮.()铮贾.( ) 人悯.然()转徙.()浔.阳()荻.()花六幺.( ) 霓.()裳.()红绡.()谪.居()还.()独倾轻拢.()慢捻.()东船西舫.() 钿.()头银篦.()呕哑 ..()()虾.()蟆陵 ..()()啁哳 2、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铁骑突出刀枪鸣秋月春风等闲度 老大嫁作商人妇暮去朝来颜色故 整顿衣裳起歛容凄凄不似向前声 3、找出词类活用并说明其用法、意义。 闻船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商人重利轻别离 4、解释加点的字词 余左迁 ..九江郡司马,使快.弹数曲 委身 ..为贾人妇低眉信.手续续弹 如听仙乐耳暂.明却坐 ..促弦弦转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 2、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长安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率先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本首诗歌共5段,尝试用诗歌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琵琶再起青衫湿 3、《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四、合作探究,分析描摹音乐的方法及环境烘托的作用。 1、文中描摹音乐的诗句,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案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利用当代世界地图,查找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历史的能力。 3、探讨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的联系,掌握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思考探究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哪些主要国家?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存在着哪些异同点?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有什么联系? 2、议论解疑综合归纳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人文素养增强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课前预习题: 1.现代奥运会中来源于古代世界的战争的一项比赛项目是什么? 2.马拉松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3.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4.理解“身在罗马,就象罗马人一样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等谚语的含义。 5.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1 、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长距离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国际联盟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国际联盟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A. 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 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 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 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2.国联成立后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是() ①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②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处理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④维护凡尔赛体系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3.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 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 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 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 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4.《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实施“民族自决” ④推行“委任统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 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 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 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 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雪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感受作者坚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直面惨淡人生的斗争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银装素裹。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那飘洒的姿态,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雪,激起了鲁迅先生心中的情感,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感悟到了“大风吹雪盈空际”的壮美。让我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磬.(qìnɡ)淏.(hào) 霁.(jì)

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胭.脂(yān)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 ..(lǐn liè) 眷.恋(juàn) 荷戟 ..(pánɡ huánɡ) ..(hè jǐ) 彷徨 (2)词义 朔方:北方。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蓬勃:繁荣,旺盛。 2.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诗集收录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本文就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三中的(二)2 【理解词语作用技巧】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对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答题步骤: 1.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词的意思,指出其表达效果。 2.答题格式:“××”一词,一方面写出了……,另一方面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 学法指导二:针对步骤四中的(二) 【散文诗哲理性语句理解技巧】 散文诗的语言精练、优美、富含哲理。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联系生活中词语运用的实例,弄懂句中关键词的字面意思。 2.从词语的运用或修辞手法的使用等角度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对全文写作背景及主旨的把握,领会作者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 4.从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等方面简洁、明了地作答。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听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的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二)展示听读收获。 1.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学生自由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