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ea

tea

tea
tea

There are six major types of tea in China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dark tea and white tea, distinguished mainly by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duction. Folklore relates each type of tea to certain human characteristics.

Thus it is said that green tea, simple and light, stands for scholasticism of south China; black tea, mild and reserved, is regarded as rather ladylike; Oolong tea, warm and persistent, resembles to perseverance of philosophers, dark tea, with its lingering aftertaste, symbolizes the wisdom of the elderly, and so on and so forth.

China, the homeland of tea, is a leading producer and consumer, and the discovery and usage of tea has a history of four or five thousand years. Tea developed form the earliest fresh-boiled tea taken as a kind of soup, to later dried-and-preserved teas, and from simple green tea to the blending of six major kinds of tea.

Drinking tea first started to become popular in the Tang (618-907) and Song (960-1279) Dynasties, and has continued into contemporary times. The flavour of tea, which may be drunk weak or strong, contains both bitter and sweet elements. What is more, with its unique appeal, tea has broken free of its region of origin and has been transported to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The origin of tea is lost among history and legend. What can be roughly confirmed is that tea origin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n Yunnan, and elsewhere, there are still some wild tea trees that are over 1,000 years old.

It is said that the first person to discover the effects of tea was Sheng Nong –the father of agricul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in China. In time immemorial, people knew very little about plants. In order to find out which plants could be eaten safely, Shen Nong tasted various kinds of plants to test them as food or medicine. After he had eaten the plants, Shen Nong observed their reactions in his stomach –he is reputed to have had a “transparent stomach”!

There is a famous legend of “Shen Nong Tasting A Hundred Plants”. One day, after walking for a long time, Shen Nong felt tired and thirsty, so he rested under a tree and started a fire to boil water in a pot. Suddenly some leaves fell

into the pot from a nearby tree. Shen Nong drank the water and found it not only sweet and tasty, but freshening as well. He felt less tired, so went on to drink all the water from the pot.

Another version of this tale is a little different and more amazing. It is said that Shen Nong tried 72 different kinds of poisonous plants in a day and he lay on the ground, barely alive. At this moment, he noticed several rather fragrant leaves dropping from the tree beside him. Out of curiosity and habit, Shen Nong put the leaves into his mouth and chewed them. After a little while he felt well and energetic again. So he picked more leaves to eat and thus detoxified his body and all the poison.

Whatever the story, tea interested Shen Nong and attracted him to do further research into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 called the Sheng Nong Herbal, which is attributed to him, states that “tea tastes bitter. Drinking it, one can think quicker, sleep less, move more nimbly, and see more clearly”. This then was the earliest book to record the medicinal effects of tea.

By the Zhou Dynasty (1046-256 BC), the function of tea to refresh the body and clear the mind had gradually replaced its function as medicine. People started drying the leaves to preserve tea. When they made tea, they put the leaves into a pot and made a kind of thick soup. The princes of the Zhou Dynasty were used to this thick soup, but due to its bitterness, it did not become widely popular.

In the Han Dynasties (206 BC- AD 220), both the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of wild tea leaves were improved. Tea became a tasty drink and was very popular amongst the nobility. In the Wei Period (220-265) and Jin Dynasties (265-420), tea came to be the d rink of banquets and lubricated philosophical and metaphysical discussions. Tea’s “freshness and purity” came to be preferred to the “violence and intoxication” of wine.

The last emperor of the Three-Kingdoms Period (220-280) was Sun Hao (reigned 264-280). He asked his ministers to drink six litters of wine every time he held a banquet. One minister was not good at drinking, so he secretly asked Sun if he could drink tea instead.

In f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 and wine has always been subtle. Wine drinking is appropriate for a joyous occasion; while tea drinking is best suited to tranquillity. These two drinks differ in many aspects, but they are also the best partners because tea can counter the effects of drunkenness. In later times, the opposing aspects of tea and wine were reflected in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in a book called On Tea and Wine.

Thus by the time of the Shu Kingdom (261-263) tea had spread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by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Jin Dynasties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265-589), rulers advocated drinking tea and eating simple food in order to restrain competition in extravagance amongst the nobility.

Buddhism and Taoism also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spreading of tea. Buddhists liked tea because it prevented dreariness and languor, while Taoists believed that tea helped people to stay young and store tea in brick or cake form. When they wanted to make tea, they ground the cakes into powder and put this, along with other condiments, into hot water.

It is often said that “tea start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Tang Dynasty a method ca lled “green steaming” was invented, the aim of which was to rid tea leaves of their “grassy” flavour. After steaming, the tea leaves were ground, made into cakes, and then dried and sealed for storage.

Before the Tang, tea was known by many names, one of t hese being a Chinese character meaning “bitter”. It was also in the Tang Dynasty that teahouses in their true sense came into being, and in some big cities there were also tea

shops, which stored large amounts of tea leaves and prepared tea for their customers. Poems and articles dedicated to tea also appeared, and poets such as Lu Tong and Bai Juyi all wrote about tea.

Furthermore, the Tang Dynasty also saw the first definitive publication about tea –The Book of Tea, which wa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world. This book which contained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all aspects of the culture of tea including medicinal uses, picking, tea making, cooking, and utensils was then a complete synthesis of knowledge about tea. Its author, Lu Yu (733-c.804), was consequently dubbed the “Saint of Tea” by later genera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tea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commodity in foreign trade, and Japanese Buddhists brought tea leaves back from China to Japan. For the sake of easier transportation, tea leaves were made into bricks, from which convenient pieces could be broken off to prepare tea.

The Song Dynasty was a golden age for tea, and the teahouse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The calligrapher Cai Xiang (1012-1067) wrote Record of Tea and Emperor Huizong, Zhao Ji (1082-1135) wrote General Remarks on Tea.

Then,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tea culture, which had been set back by Mongolians, underwent a renaissance with the familiar dark tea, green tea, and Oolong tea all developed during this time. Zhu Yuanzhang (reigned 1368-1398), the first Ming Emperor, oversaw a change from roll tea to loose tea, and this tradition has been retained ever since.

A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ea improved, people were no longer content to harvest tea from the wild, but began to plant and cultivate tea tre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cessing techniques were improving, with different methods producing the six major types of tea.

Nor did people continue to take tea simply as food or medicine. Rather, drinking tea began to take on a spiritual dimension, containing deep cultural meanings. The tea ceremony in China consists not only of the choice of tea, but also many other elements such as type of water, utensils, time and presentation.

There are also detailed requirements of the drinkers. Meanwhil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a,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developed their own unique customs of taking tea. In Guangdong, for example, people like drinking morning tea, in Fujian they prefer Kongfu tea, Hunan has Lei tea, Sichuan people love “covered-bowl tea”, while people of the Bai nationality treat their guests with “Three-Course Tea”. Tibetan people prefer buttered tea and those from Inner Mongolia like milk tea. These various tea customs constitute the rich and profound Chinese tea culture.

Trade among nations spread tea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Japanese monks took tea seeds, the techniques of tea making, and tea utensils back to Japan, which led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The earliest record of tea in Europe was in the travel notes of an Arab, while Marco Polo mentioned in his notes that a Chinese minister of finance was deposed because he levied excessive taxes on tea.

At the end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Dutch brought word to Europe that there was a kind of magic leaf in the east, from which tasty drinks could be made, and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Europeans heard of tea.

In 1610, the East India Company was the first to sell tea to Europe, after which the habit of drinking tea took root there. In 1936, tea entered France and two years later it entered Russia, whereas Britain, a nation famous for its tea drinking, did not have tea until 1650

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

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植物油基础油三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0%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和植物油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这两种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物基础油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 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合成基础油 合成润滑油是指由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基础油,合成基础油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 合成烃、合成酯、聚醚、硅油、含氟油、磷酸酯。合成润滑油比矿物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好,热分解温度高,耐低温性能好等优点,但是成本较高,可以保证设备部件在更苛刻的场合工作。 植物油 [1]植物油正越来越受欢迎,它具有矿物油及大多数合成油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就是可以生物降解而迅速的降低环境污染。由于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在寻求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措施,而这种”天然”润滑油正拥有这个特点,虽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费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矿物油、合成润滑油所带来的环境治理费用。植物油优点是毒性低润滑性能和极压性能比石油基润滑油

好。但植物油因产量少而比矿物油价格高,另一个缺点是在低温下易结蜡,氧化安定性也不是很好。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美国瑞安勃利用专利的Stablized技术制造的高油酸基础油,性能已经达到了合成油的水平。随着环保意识到加强和节能减排的开展,植物基润滑油将会有很大的前景。 常用润滑油添加剂的代号与名称对照: T101 101清净剂低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2 102清净剂中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3 103清净剂高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4 104清净剂低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5 105清净剂中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6 106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6A 106A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钙 T107 107清净剂超碱值合成磺酸镁 T108 108清净剂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 T108A 108A清净剂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 T109 109清净剂烷基水杨酸钙 T111 111清 净剂环烷酸镁 T114 114清净剂xx值环烷酸钙 T121 121清净剂中碱值硫化烷基酚钙 T122 122清净剂高三值硫化烷基酚钙 T151 151分散剂单烯基丁二酰亚胺

各种茶叶的价格

各种茶叶最近价格行情一览各种茶叶最近价格行情一览 品种产地/规格 最高 价最低 价 均价 历史 价格 安徽顶谷大方 年新茶000 查询 安徽黄山黄芽 二级/2011 年新茶240.0 240.0 240.0 查询 安徽黄山黄芽 三级2011200.0200.0200.0查询

年新茶000 安徽黄山黄芽 特级2011 年新茶360.0 360.0 360.0 查询 安徽黄山黄芽 一级/2011 年新茶300.0 300.0 300.0 查询 安徽黄山雀舌 三级/2011 年新茶260.0 260.0 260.0 查询 安徽黄山雀舌 特级/2011 年新茶520.0 440.0 480.0 查询

安徽黄山雀舌 一级/2011 年新茶400.0 400.0 400.0 查询 安徽金山时雨 二级/2011 年新茶160.0 160.0 160.0 查询 安徽金山时雨三级/2011 80.0080.0080.00查询年新茶.00.00.00 安徽六安瓜片 一级/2011 年新茶1,200 .00 1,200 .00 1,200 .00 查询 安徽龙井 二级/2011180.0180.0180.0查询

安徽龙井 三级/2011 年新茶120.0 120.0 120.0 查询 安徽龙井 特级/2011 年新茶520.0 520.0 520.0 查询 安徽石台八宝茶袋/100g 3.50 3.50 3.50查询 安徽太平猴魁 二级/2011 年新茶800.0 800.0 800.0 查询 安徽太平猴魁 三级/2011500.0500.0500.0查询

沐浴露配方

沐浴露配方 液态洁肤用品是用于清洁皮肤,并具有一定护肤作用的化妆品,液态洁肤用化妆品主要包括沐浴露、泡沫浴剂和洗手液、沐足药液等产品。 沐浴露是由表面活性剂和护肤成分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液态洁身护肤品。本节描述的沐浴露指的是用于淋浴的产品,区别于专门用于盆浴的泡沫浴剂。 沐浴露与洗发香波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液态个人洁身用品,外观均为黏稠状液体,对皮肤或毛发有洗净去污能力。所不同的是沐浴露中要求添加对皮肤有滋润、保湿和清凉止痒作用的成分,更进一步可以添加美白、嫩肤和去角质成分使之成为功能性沐浴护肤用品。与传统的沐浴用品香皂对比,沐浴露具有使用方便、易清洗、抗硬水、泡沫丰富、用后皮肤润滑感好等特点。特别是沐浴露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像香皂那样的片状皂垢漂浮在水面上,感觉要好得多。所以,近年来沐浴露的产销量持续增长,成为沐浴清洁调理用品的主流产品,逐步取代香皂的位置。 1 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及配方设计 沐浴露的主要成分与洗发香波相似,可以分为表面活性剂、皮肤护理剂和感官性添加剂三大部分。 沐浴露的主要功能是清洗干净黏附于人体皮肤上的过量油脂、污垢、汗渍和人体分泌物等,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这种功能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剂来加以实现。因此在所有的沐浴露配方中都必须使用到多种表面活性剂,构成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其次,表面活性剂在清除皮肤污垢的同时也把皮脂除去了,容易造成皮肤表面干燥和粗糙,为抵消这些副作用,有效保护皮肤免受伤害,在配方中必须添加调理性成分和滋润保水成分。为了产品有比较好的外观(黏稠度、珠光等)、香味和颜色,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变质不失效。还要加入感观性添加剂,例如增稠剂、防霉剂、珠光剂、香精和色素等。 (1)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表面活性剂是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它利用自身的吸附、降低表面张力、渗透、乳化、增溶、分散等作用,赋予产品优良的脱脂力、去污力和丰富的泡沫。 沐浴露选择表面活性剂的原则是在去污力与保护皮肤之间寻求平衡。既要能够有效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又不能过分脱去皮肤上的油脂,更不允许刺激皮肤和伤害皮肤组织。两方面的要求是矛盾的,必须要特别留意。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今可以用于沐浴露中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可以有几十种,理论上配方设计过程中原材料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综合考虑脱脂力、去污力、发泡力、刺激性、稳定性和价格等因素,目前大多数沐浴露配方还是以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再加上部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 配制沐浴露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有以下几种:

耐碱 净洗 除油 除蜡 表面活性剂

概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阴离子最常用两大类的耐碱、净洗、除油和除蜡性能的比较 关键词:耐碱 净洗 除油 除蜡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净洗性能一览表 使用单一原料,按照洗衣粉去污力的国标GB13174-2003测试各种原料的净洗去污力,测试方法如下:将各种原料用250ppm硬水配制得到原料浓度为15%的溶液,根据GB/T 13174—2003的“去污洗涤试验方法”进行洗涤,测量洗涤前后各种污布的白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污值R: R(%)=F2-F1 式中,F1为污布的洗前白度值(%).F2为污布洗后白度值(%). R值越大,表明净洗能力越强,该测试标准可用来表征表面活性剂对一般污垢的去除,不适用于反映油脂和蜡质的去除能力。 表面活性剂名称 R(%)值 AEO-3 R(%)=3.69 AEO-5 R(%)=3.31 AEO-7 R(%)=9.50 AEO-9 R(%)=12.19 TX-10 R(%)=15.77 NP-8.6 R(%)=14.98 OP-10 R(%)=14.55 XL-90 R(%)=13.91 XP-90 R(%)=4.30 TO-90 R(%)=15.58 渗透剂JFC R(%)=2.01 快T R(%)=0.77 净洗剂209 R(%)=4.9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 R(%)=9.12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R(%)=5.30 烯基磺酸钠-AOS R(%)=8.63

仲烷基磺酸钠SAS R(%)=15.81 脂肪醇醚硫酸盐 AES R(%)=5.91 脂肪醇醚羧酸盐 AEC R(%)=6.20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液体) R(%)=15.55 脂肪醇的磷酸盐 R(%)=2.08 脂肪醇醚的磷酸酯AEP R(%)=5.88 各种表面活性剂除油性能对比 表面活性剂的去油测试(去油率法)按GB 9985—2000附录B执行,以标准洗涤剂作标准配方.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油率(C): C=试样去油质量/标准配方去油质量,C值越大,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去油能力越强 表面活性剂名称 去油C值 AEO-3 去油C值=1.53 AEO-5 去油C值=1.40 AEO-7 去油C值=1.22 AEO-9 去油C值=1.01 TX-10 去油C值=1.17 NP-8.6 去油C值=1.25 OP-10 去油C值=1.37 XL-90 去油C值=1.10 XP-90 去油C值=0.66 TO-90 去油C值=1.40 渗透剂JFC 去油C值=0.77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 去油C值=1.94 快T 去油C值=0.35 净洗剂209 去油C值=0.7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 去油C值=0.92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去油C值=0.81 烯基磺酸钠-AOS 去油C值=0.73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 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肇基者,目前台湾的植茶面积23000公顷,年产茶叶2 3000公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即达10000公顷;乌龙茶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吨。乌龙茶是台湾的主要茶类。台湾茶业的发展,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茶叶一直是台湾的重要经济产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台湾的命运曲曲折折,历经不同阶段的移民,不同背景的政权统治,台湾岛在未开发前,孤悬海外,除了少数原住民外,是沿海渔民、流亡人士的栖护所。十五、六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入侵,先有荷兰、西班牙的分占台湾南北,又有英国、日本两国不断觊觎,到了17世纪中叶(1661年),明朝遗臣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在郑氏23年的统治中,汉人为台湾的开发奠定基础。 1883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大陆沿海的同胞以各种方式纷纷移民而来,直到18 95年日本割据台湾为止。在清政府212年的统治期间,台湾人口大量增加,台湾茶叶也因此根植下来。1810年(清朝嘉庆15年),福建茶商柯朝,将茶籽试植台北县,获得成功,于是台湾植茶就此传播开来。1858年(清朝咸丰8年),英法联军攻击中国,迫令缔结天津条约,规定台湾府为国际通商口岸,当时的香港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 Mantheson & co.)曾派人到台湾来收购乌龙茶的粗制品。 1868年(清朝同治7年),英国商人约翰杜德(John Dodd)深感台湾粗制乌龙茶,每年运往福州从事加工精制,再行包装以备运销,诸多不便。因此杜德氏乃聘请福州茶师,购进制茶器具,来到台北,从事乌龙茶的精制试验,获得成功,隔年,1869年(清同治8年),杜德氏将127860公斤的台湾乌龙茶以福摩沙茶(Formosa Tea)的标记,装载了两艘帆船直航美国,大受欢迎,这是台湾乌龙茶首次运销国际的第一人。 1873年(清同治11年),台湾乌龙茶蓬勃发展,五家洋行在台北争购乌龙茶,使台茶售价节节升高,每60公斤乌龙茶从15元跳升到30元。当时台北一般茶商,莫不利市三倍,因而刺激各地之茶农,更加努力增加茶叶生产,开创了乌龙茶的黄金年代。据连雅堂先生所著《台湾通史·农业志》中:“夫乌龙茶为台北独得风味,售之美国,销路日广,自是以来,茶业大兴,岁可值银二百数十万圆,厦汕商人之来者,设茶行二三十家,茶工亦多安溪人,春至冬返,贫家妇女拣茶为生,日得二三百钱,台北市况为之一振。” 1881年(清光绪7年),台湾乌龙茶遭受世界茶业不景气影响,再加上台北之五家洋行认为台湾乌龙茶价格昂贵,无利可图,乃中止收购,致使乌龙茶有行无市,陷于困境,号称清代乌龙茶业之“碰壁时代”。当时,台北一般茶商,鉴于乌龙茶之市况,日趋不景气,于是迫不得已,将台北大稻埕一带之滞销乌龙茶,大部分运往福州,改制“包种茶”,普通称为“花香茶”。而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吴福源先生,亦渡海来台,独资经营“源隆号”茶庄,开始制造这种具有花香的包种茶,此为台湾乌龙茶改制包种

切削油配方

超精用切削油 1、油酸1~2 2、5号高速机油、灯用机油(1:1)98~99 车钻 1、石油磺酸钡2~5 2、机油95~98 乳化液 1、2、3、 4 切削油4% 磺化切削油2.5~3.5% 聚乙醇4.4% 69-1 2-3% 无水碳酸钠0.3% 无水碳酸钠0.25~0.35% 三乙醇胺8.9% 三乙醇胺0.1~0.2% 亚钠0.3% 亚纳0.25~0.35% 亚纳31.1% 水余量 水余量水余量水余量水余量 5、 6 7 691 3% 乳一1 2-3% 防锈乳化油2~6% 碳酸钠0.3% 三乙醇胺0.7% 水余量 亚纳0.3% 水余量 水余量 乳化油配制 氯化石蜡20 先将油溶性缓蚀剂溶于油中,若难溶(如石油磺酸钡)二烷基硫代硫酸锌 1 加温搅拌 五号高速机油79 环烷酸铅 6 用皂类作乳化剂时 氯化石蜡10 皂化反应条件(T、t)是关键 7号机油10 油酸于三乙醇胺要在60-70C°不断搅拌半小时皂化 石油磺酸钡0.5 才较完全 20号机油余量

氧化石油脂钡皂 4 乳化油配乳化液时最好将水软化(加入碳酸钠0.2-0.3%) 烷基硫代磷酸锌 4 尤其是油酸钠皂或钾皂、松香钠皂时 石油磺酸钙 4 PH值=8-9 低用Na2Co3 高用油酸 石油磺酸钡 4 高速机油余量 亚硒酸结晶体H2SeO3 7.5 硫酸铜CuSo4.5H2O 8.5 +加热溶解 硝酸1.42比重10 水74 乳化液=乳化油+水 乳化油=矿物油+植物油+乳化剂+防锈剂+稳定剂+防霉剂+抗泡剂+助溶剂 油性添加剂:动植物油脂肪酸及其皂脂肪醇及多元醇脂类、酮类及胺类化合物 挤压添加剂;硫化油氯化石蜡、氯化脂肪酸或脂类 防锈添加剂; 水性:亚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水玻璃、苯甲酸钠、三乙醇胺、单乙、苯乙、苯骈三氮唑油性: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石油磺酸钙、环烷酸锌、羊毛脂及其皂 F 防霉剂:苯酚、五氯酚 抗泡剂:二甲基硅油 助溶剂:乙醇、正丁醇 乳化剂: 阳离子:石油磺酸钡、油酸钠皂、松香酸钠皂、磺化蓖麻油、油酸三乙醇胺 非离子:乙醇、正丁醇 69-1 防锈乳化油乳-1 石油磺酸钠10 环烷酸锌11.5 磺化油10 石油磺酸钡11.5 三乙醇胺10 磺化油12.7 油酸 2.4 三乙醇胺油酸皂10:7 3.5-5 KaOH 0.6 10号机油余量 水 3 2-3%水玻璃 5号机油余量

中国茶叶十大品牌

中国茶叶十大品牌 NO、1八马 上榜理由: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茶业十大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铁观音“茶王”,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单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连锁、出口为一体的大型茶叶企业。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源于百年前的“信记”茶行,掌门人王文礼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的第十三代传人。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QS体系认证,成为国家唯一乌龙茶GAP示范基地、国家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福建省唯一的委员企业、福建省唯一国家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福建省首个高新技术企业。 NO、2中茶 上榜理由: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茶业十大品牌,始建于1949年,中华老字号,中粮集团旗下成员企业,中国茶叶行业龙头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员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在福建、云南、广西、湖南、浙江等地建有多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是中国茶叶行业中重要的企业之一,是奉献健康、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业领导者。“中茶”品牌获得了海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成为中国茶叶的象征。目前,中茶系列茶叶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市场号召力,中茶牌普洱茶更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品牌。 NO、3君山 上榜理由: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茶业十大品牌,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标志性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内外贸并举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标志性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茶叶经营业绩斐然,除在国内销售外,相当部分出口到美、加、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市场,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下了五个第一,即:年经营茶叶总量达4万吨,约占全省

金属除油剂配方成分比例,除油剂生产工艺及除油原理

金属除油剂配方成分比例,生产工艺及除油原理 1 背景 金属除油剂除油原理是表面活性剂与助洗剂润涅、渗透、乳化分散、加溶效能的综合体现。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而吸附于油污和溶液之间的界面上, 其亲水基团指向溶液而亲油基团指向油污, 定向地排列, 使得油一液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在搅拌作用下, 油污松动, 容易被分散成极细小的油珠而被脱离工件表面。表面活性剂与助洗剂又通过乳化分散作用, 使油珠之间不能相互合并和重新粘附于工件表面上, 从而达到清洗作用, 效果显著。 金除油剂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除油,该除油剂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地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对金属没有腐蚀性,同时除油的配方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 金属除油剂常见组分 金属除油剂一般由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两部分组成。通过大量实验,选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缓蚀剂、无机盐、消泡剂、水等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金属除油剂。

2.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首先起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渗透作用;另外具有很好的脱脂能力及乳化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清洗和去污作用。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油酸三乙醇胺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钠、聚氧乙烯月桂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月桂酸甘油酯磷酸酯盐的至少一种。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2.2 增溶剂 增溶剂作用是促进有机物与水溶液体系的互溶,有利于形成均一体系。金属除油剂中常用到乙醇、异丙醇、丁醇、醇醚中的至少一种。 2.3 助洗剂 助洗剂主要作用是软化水的硬度、提供碱性缓冲环境,以及润湿、乳化、悬浮、分散污渍污垢,防止污垢再次沉淀附着。金属除油剂种是助洗剂是焦磷酸钠、焦磷酸钾、亚硝酸钠、苯甲酸钠、硫酸钠中至少一种。 2.4无机盐 无机盐增强表面活性剂的清洗剂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清洗液耐硬水性和镜片表面残留的油脂类油污的分散能力。一元羧酸盐为月桂酸、癸酸、肉豆蔻酸、正丁酸、己酸中的至少一种。二元羧酸盐为癸二酸、己二酸、丁二酸、壬二酸中的一种。金属除油剂采用碱性盐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正硅酸钠、偏硅

详解台湾高山茶

详解台湾高山茶 前言 随著中国大陆经济以非常可观的速度发展,人民越来越富裕,台湾茶叶成为茶市场的新宠儿;台湾茶叶源自福建,但由於三四百年来土壤气候不同而孕育出新品种,加上制作技术工艺不断改良,台湾茶叶确实有不同凡响之处。但一般人对台湾茶叶却缺乏认知,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伪冒造假的台湾茶叶充斥在市场上;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通盘的介绍,让大家对台湾茶叶有所认识。 (一)高山茶的定义 提起台湾茶叶,高山茶往往是第一个印象,但,为什么有高山茶这个名称?何谓「高山茶」呢?以海拔做定义,是目前比较没有歧见的说法,但在高度上,虽有业者是以海拔800公尺或1400公尺开始算起,但大体而言,仍以生长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主流共识。至於台湾现有种植茶树的高度是以海拔2600公尺为上限。不过「高山茶」一词也经常套用於产制於高山,但产地名气不大,或少数产区不足海拔1000公尺,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气的优质茶叶。所以「高山茶」并非专指某地生产的茶叶,而仅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但是高山出好茶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为何高山出好茶 四百年前福建开始有茶叶移植到台湾,上天给予台湾种植高山茶的自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在全岛约36,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超越100公尺等高线区域的面积约占68.7%,500公尺等高线以上的山区面积约占45.2%,真的是处处是「高山」。而台湾的高山茶园,又多是从旧有的林班地、竹林地开垦而来,地力丰沛,含有大量有机质,适合茶树发育。如果又是日照充足,降雨量平均的区域,更是种茶植茶的最佳地点。 高山出产的茶叶天生便拥有下列两项优势。一、是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导致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二、是由於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趋於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的优点。 虽说产於高山的茶菁占有上述优势,但是高山制茶仍有其困难之处,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种茶与制茶之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须现地现做,而午后经常性的起雾环境,时常影响后制茶叶的成功率。所以顶级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脸色。 整体而言,无论是「阿里山珠露茶」,还是「梨山茶」,其实皆可归类为高山茶的一种,象徵高山出好茶,确确实实是有口皆碑的事实。而高山茶之所以迷人,正是其冲泡后,久久不散的茶香气韵及耐人寻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满布心中,这也正是平地茶难以抗衡高山茶的主因。 (三)台湾高山茶的产区

异构醇油酸皂与乙二胺油酸酯对比

乙二胺油酸酯(EDO-86)与异构醇油酸皂(DF-20)详细比较说明 此原料是2014年最新型替代异构醇油酸皂,三乙醇胺油酸皂既能高效快速清除各类金属、塑胶工件表面打磨蜡、油垢及研磨抛光后其它残留物;也能消除清洗槽表面浮油;具有除蜡去污快速彻底、润湿渗透溶解分解能力超强、配比浓度低、持效时间长、防腐蚀防锈效果优异,使抛光表面光亮无斑及水洗性好等特点; 乙二胺油酸酯(EDO-86)产品用途: 1、与普通表面活性剂或6508(异丙醇酰胺)配置便得快速除蜡水; 2、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好,溶解力强,俗称强力溶蜡剂; 3、溶液的除蜡效能与速度,远远优于同类三乙醇胺油酸皂6503 等,并且浮油消失;维护 简单味道轻,是生产研磨剂,防锈剂,抛光剂等产品的首选原料! 异构醇油酸皂(DF-20)性能 此产品是最新型代替三乙醇胺油酸皂高效清除各类金属、塑胶工件表面打磨蜡、油垢及研磨抛光后其它残留物的纯进口原料;具有除蜡去污快速彻底、润湿渗透能力超强、配比浓度低、持效时间长、防腐蚀效果优异,使抛光表面光亮无斑及水洗性好等特点;国内知名除蜡水生产厂商必用此原料! 异构醇油酸皂(DF-20)用途: 1、与普通表面活性剂配置便得快速除蜡水 2、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好,溶解力强,通常说强力溶蜡剂就是 指此款油酸皂, 3、溶液的除蜡效能与速度,远远优于同类三乙醇胺油酸皂6503等,维护简单味道轻,是 生产研磨剂,防锈剂等产品的首选原料! 总观乙二胺油酸酯(EDO-86)与异构醇油酸皂(DF-20)两者之差别在于乙二胺油酸酯(EDO-86)除蜡无浮油,本身具有一定的除油效果,防锈效果更佳,持久性比异构醇油酸皂(DF-20)要长。

台湾冻顶乌龙茶

目录 茶的来历 茶的特点 采摘时间 茶叶功效 饮茶禁忌 茶的来历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所产乌龙茶的一种,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 冻顶产茶历史悠久,据《台湾通史》称:台湾产茶,其来已久,旧志称水沙连(今南投县埔里、日月潭、水里、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罗,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冻顶为佳,惟所出无多。又据传说,清咸丰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乡村民林凤池,往福建考试读书,还乡时带回武夷乌龙茶苗36 株种于冻顶山等地,逐渐发展成当今的冻顶茶园。 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冻顶山上栽种了青心乌龙茶等茶树良种,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盛。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其名源于福建安溪,当地茶店售茶均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台湾包种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亦称“清香乌龙茶”。包种茶按外形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条形包种茶,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 茶的特点 1.茶叶成半球状,色泽墨绿,边缘隐隐金黄色。 2.冲泡后,茶汤金黄,偏琥珀色,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 3.茶叶展开,外观有青蛙皮般灰白点,叶间卷曲成虾球状,叶片中间淡绿色,叶底边缘镶红边,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采摘时间 冻顶茶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春茶采期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夏茶5月下旬至8月下旬;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冬茶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摘未开展的一芽二、三叶嫩梢。采摘时间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最佳,采后立即送工厂加工。其制作过程分初制与精制两大工序。初制中以做青为主要程序。做青经轻度发酵,将采下的茶菁在阳光下暴晒20~30分钟,使茶菁软化,水分适度蒸发,以利于揉捻时保护茶芽完整。萎凋时应经常翻动,使茶菁充分吸氧产生发酵作用,待发酵到产生清香味时,即进行高温杀青。随即进行整形,使条状定型为半球状,再经过风选机将粗、细、片完全分开,分别送入烘焙机高温烘焙,以减少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 茶叶功效 乌龙茶和绿茶是由同一种茶树所生产出来的。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发酵这个过程。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相互结合,致使茶的颜色变深,但因此茶的涩味也会减少。这种儿茶素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乌

常用表面活性剂

常用表面活性剂

净洗剂664 性质:黄褐色粘稠液体,具有乳化、润湿、清洗油污等性能,常温、加温条件下均可使用,清洗机器油污效果好,泡沫多。 用途:可代替汽油和柴油清洗金属件,如:钢、铁、铝、铜等,也可用于工序间防锈,并用于电镀、轴承、造纸设备以及毛毯等行业的清洗工序。 用法:可单独使用,使用时视油污轻重程度将上述浓缩体稀释10-30倍使用,如在常温下清洗效果差,可适当加温,清洗效果可明显改善。 注意事项:勿与眼部接触。 包装与贮运:200KG铁桶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规格 1:1 型 1:1.5

型 1:2 型 外观:淡黄色粘稠液体淡黄色粘稠液体淡黄色粘稠液体 PH值:≤ 10 ≤10≤1 0 色泽:≤ 400 ≤500≤5 00 总胺价:≤40≤85 ≤135 活性物(%):≥92≥78 ≥68 有效物(%):100 100 100 产品特点:1、具有卓越的发泡、稳泡、渗透性能,在洗涤剂和复合皂中广泛作用产品的泡沫改善剂。2、作为油性原料的乳化剂,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和表面活性剂再制品。3、产品对于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的液体产品,有卓越的增稠作用。4、同时产品具有一定的抗静电调理作用,对皮肤无刺激。 烷基醇酰胺(6502) 烷基醇酰胺(6502)是采用椰子油或棕榈仁油和二乙醇胺缩合反应而成的温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具有增泡、稳泡、增稠、去污、乳化、缓蚀、渗透等多种性能,特别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主要用作净洗剂、乳化剂、稳泡剂。一般用于洗洁精。 产品标准: 酰胺含量:≥78 胺值:≤90 PH值:9.0-11.0 色泽:≤500 外观:淡黄色粘稠液体 新型烷基醇酰胺 主要技术指标: 规格 1:1型 1:

批发零售台湾高山茶乌龙茶叶售价

茶葉售價 臺灣的好茶該如看 分東西南北,以中央山脈北回歸線23.5°緯線為中心點,東部因為太平洋鹽分高而不好,西部則因冬季大陸高壓冷氣團使得中央山脈雲霧繚繞優勢,以北不超過苗栗,以南不超過台南,海拔約2,000~2,800m是茶栽精華帶。鹿谷、杉林溪、梨山一代茶最優,隨著地球暖化因素,台灣茶目前愈種愈高,鹿谷是臺灣種茶最久遠的地方,也是臺灣對茶最有經驗的地方,鹿谷農會舉辦茶賽已久2、30年的悠久歷史,公信力最夠。 看茶葉的品質來決定焙火的程度與技術,品質愈好的茶葉愈要焙火,透過焙火可以把茶葉的本質與特質表現出來,上等的凍頂烏龍茶即是如此,也是臺灣獨有的特色茶。反之,茶葉也可以透過焙火,茶葉遇火,不好的質地則會透過焙火呈現出來。烘培茶葉焙火80~120°,焙火24hrs,一般茶焙火發酵度為25,比賽茶的焙火發酵度高達28。杉林溪茶海拔約2,000~2,800m,1年3采,春茶口感最優,冬茶比較好保存。烏龍茶需以100℃熱水泡開,第一泡倒掉。

▓鹿谷烏龍茶海拔2,500m 梨山茶區:海拔高度約2,000 m以上,位於台中及南投山區交界,屬臺灣烏龍茶最高種植區域,量少物美,口感清新,長時間浸泡亦不會苦澀,烏龍茶中的極品。制茶師:翁錦輝 炭焙發酵度:28度 價格:(臺灣市斤1斤16兩,600g;不含關稅、運費)新臺幣4,800元 人民幣(按合同日匯率計價,元) 參考價:(1斤10兩,500g;不含關稅、運費)人民幣1,000元 現有產品售價:(150g/罐×2)人民幣600元 ▓鹿谷烏龍茶海拔1,600 m 高山茶是對產自海拔較高的山區的茶的通稱。有高山,能產茶的地方,都可以有高山茶。海拔高度,目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生長于海拔1,000m以上茶園所產制的茶葉為高山茶,臺灣以海拔2,600m為上限。高山茶富有高山氣味,通常認為是高品質茶葉的象徵,茶諺“高山出好茶”。在台灣的飲茶人士所慣稱的“高山茶”是指海拔1,000m以上茶園所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市面上俗稱烏龍茶)。台灣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的地區,包括有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和台東山脈等。主要產地為嘉義縣、南投縣內海拔1,000~1,300m新興茶區,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樹芽葉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而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成分含量提高,且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因此高山茶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特色。 制茶師:翁錦輝 價格:NTD2,000.00(RMB按合同日匯率計價,元) 參考價:RMB420.00 現有產品售價:(150g/罐×2)人民幣300元

沐浴露配方

沐浴露配方

————————————————————————————————作者:————————————————————————————————日期: ?

沐浴露配方 沐浴露是由表活和护肤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液态洁身护肤品。沐浴露与洗发香波有许多相似之处,液态个人洁身用品,外观黏稠状液体,对皮肤或毛发有洗净去污能力。沐浴露中要求添加对皮肤有滋润、保湿和清凉止痒作用的成分,更进一步可以添加美白、嫩肤和去角质成分使之成为功能性沐浴护肤用品。与传统的沐浴用品香皂对比,沐浴露具有使用方便、易清洗、抗硬水、泡沫丰富、用后皮肤润滑感好等特点。特别是沐浴露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像香皂那样的片状皂垢漂浮在水面上。所以,近年来沐浴露的产销量持续增长,成为沐浴清洁调理用品的主流产品,逐步取代香皂的位置。 1 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及配方设计 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表面活性剂、皮肤护理剂和感官性添加剂三大部分。?沐浴露的主要功能是清洗干净黏附于人体皮肤上的过量油脂、污垢、汗渍和人体分泌物等,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这种功能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剂来加以实现。因此在所有的沐浴露配方中都必须使用到多种表面活性剂,构成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其次,表面活性剂在清除皮肤污垢的同时也把皮脂除去了,容易造成皮肤表面干燥和粗糙,为抵消这些副作用,有效保护皮肤免受 伤害,在配方中必须添加调理性成分和滋润保水成分。为了产品有比较好的外观(黏稠度、珠光等)、香味和颜色,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变质不失效。还要加入感观性添加剂,例如增稠剂、防霉剂、珠光剂、香精和色素等。?(1)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表面活性剂是沐浴露的主要成分,它利用自身的吸附、降低表面张力、渗透、乳化、增溶、分散等作用,赋予产品优良的脱脂力、去污力和丰富的泡沫。 考虑脱脂力、去污力、发泡力、刺激性、稳定性和价格等因素,目前大多数沐浴露配方还是以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再加上部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 配制沐浴露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有以下几种:K12 K12AAESAESA单月桂酸甘油酯硫酸钠MESLAB N-烷基取代-β-丙氨酸盐CAB CHSB 近年来在一些沐浴露配方中又重新出现最古老的沐浴用表面活性剂——肥皂,给人返朴归真的感觉。主要原因是香皂对皮肤的脱脂力比其他表面活性剂要弱,沐浴后皮肤的干燥感觉比较轻。此外香皂在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感觉是其他表面活性剂达不到的。所以在一些沐浴露配方中把其他表面活性剂与香皂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改善性能。当然,在液体的沐浴露中使用的不是传统的硬脂酸钠皂,而是液态的油酸三乙醇胺皂。使用皂基后产品的发泡能力将有所下降。 (2)皮肤护理剂的选择 包括润肤剂、杀菌消毒剂、保水剂以及其他药用成分。 选择分子量比较大、可溶于水、沸点高的醇类物质,例如甘油、乙二醇、山梨醇、多甘醇等。它们在沐浴过程中吸附在皮肤表面,不容易随水冲走。表面水分挥发以后便留下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皮肤上,阻止或减缓内部水分的流失,能保持皮肤的湿润。改性纤维素衍生物也是很好的保湿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类似香皂的润滑感觉。珠光型和乳液型的产品还可以通过乳化的方式加入油脂类的润肤剂,例如支链的酯类、聚氧乙烯化天然油脂、羊毛脂和硅油等,沐浴后直接在皮肤上留下一层油膜,补充因沐浴而失去的油脂成分,润肤效果更好。 沐浴产品除了去污和润肤的基本功能以外,最好还兼有治疗皮肤病、舒筋活络、提神醒脑、去风湿、美白肌肤等作用。为此,在配方中可以加入一些合适的西药或中药提取液,例如水杨酸、硼酸、氯霉素、可的松、薄荷脑、氨基酸以及生姜、人参、当归、枸杞子等中草药提取液。借助沐浴时的热力作用使药力渗透到全身,起到治疗作用。 最近的新动向是在沐浴露里面加入乳霜,也就是加入较大比例的油相润肤成分,把沐浴与润肤结合起来,适合经常沐浴、污垢很少以及皮肤娇嫩者使用。?(3)感官性添加剂人体皮肤的pH值呈弱酸性,pH值范围一般在5.5~6.5。因此沐浴露的pH值最好

行茶式(台湾行茶法)

一、恭请上座——请客人就坐。 二、活火煮泉——古人说七分茶十分水,好茶需有好水来沏。井水次、河水中、泉水上,沏泡乌龙茶的水温要用100度的热水。 三、佳叶共赏——佳期叶是宋代大文毫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铁观音形如观音重如铁。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称。 四、孟臣净心——孟臣是明代制造紫砂壶的名匠,他做的紫砂壶被后人奉为至宝。现在许多名贵的壶都被称为孟臣壶。这式是用热水将紫砂壶温一下, 五、高山流水——把壶高高提起,犹如泉水从山中流下。 六、乌龙入宫——用茶导将茶叶拔入壶中。 七、芳草回春——茶叶在水的冲泡下徐徐展开,好比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 八、荷塘飘香——茶人讲究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第一遍的茶汤我们把它倒掉。 九、高冲低卙——将水壶高高悬起,逐渐接近紫砂壶注入热水。 十、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的刮去壶口的沫浡。 十一、涤净凡尘——将壶的外表冲洗干净,在是增加壶的温度,让茶汤更好的浸泡出来。 十二、内外养生——在北方的冬季气温较低,为保持茶壶的温度用茶巾将壶包起来称为内养生。 十三、玉杯展翅——将闻香杯和品名杯由外向内轻轻的翻转过来,动作要缓慢柔美. 十四、分承香露——将第一遍洗茶之水用来温热品茗杯与闻香杯。 十五、游山玩水——将闻香杯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并在杯中旋转,取出杯口向上放之。 十六、狮子滚绣球——将品茗杯倾斜九十度放入另一杯中由外向内转动一周。 十七、关公巡城——关公全名关羽,出生于明代,是一位著名的武将。把军事术语套用到喝茶,大概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巡城指军事指挥官检查城池防地的防御工事、武裝设备和军队战斗力的工作。在沖泡工夫茶的时候,把闻香杯杯紧靠在一起,用茶壶沿著四个小杯打转地注入茶水,这个动作是巡迴的运动,目的是要把茶水的份量和香味均勻地分配給四只杯子,以免厚此薄彼。这动作就像关公巡城,处处具到一样。 十八、韩信点兵——韩信点兵用于喝茶也是茶道的一大特色,韩信也是一员大将,每天都要点兵。这里的韩信点兵用于茶汤的均匀,好使每一杯茶的香气与口感达到一样。 十九、喜庆加冕——将品茗杯反扣在闻香杯之上,是祝各位加官进爵,前途似锦。 二十、扭转乾坤——拇指压住品茗杯的杯底,有中指和食指夹住闻香杯,由外向内轻轻倒转。 二十一、敬奉香茗——双手将沏好的茶汤敬与客人。 二十二、斗转星移——扶住品茗杯的杯沿,轻轻的转动闻香杯把杯拿起,祝各位好运连连。 二十三、喜闻高香——将闻香杯放在手心在鼻前轻轻的转动,一股兰花之气扑鼻而来,溢人心肺。 二十四、三龙护鼎——用中指托住杯底,拇指和食指扶住杯沿称为三龙护鼎。 二十五、鉴赏茶汤——一杯好的乌龙茶的茶汤应是金黄色的,清澈透明。 二十六、一品鲜爽——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为品。 二十七、再现芳华——再次注入热水,展现茶芳。 二十八、自有公道——请各位慢慢的品茶,并自己演示沏泡。

无皂乳液技术简介

奎克无皂乳液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实际应用简介 奎克铝热轧无皂乳液技术是奎克公司与美国REYNOLDS/WISE公司从1994年底开始联合研发,并从1998年2月起在REYNOLDS公司的四连轧机上全面成功使用至今。 REYNOLDS公司是世界上在同一热轧线上同时生产多系列高质量铝合金产品的厂家之一。其主要产品为1xxx系(高质量PS板及箔料,占30%)、3xxx系(罐料,占40%)、5xxx系(盖料,占15%),亦生产其它系列铝合金产品(8xxx系等占15%)。从六十年代起,REYNOLDS公司一直使用好富顿公司提供的的皂基乳液。但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引进自退火工艺后,该乳液虽经多次配方改良,仍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合金的质量要求,迫使REYNOLDS公司寻求开发更先进的乳液技术。 REYNOLDS与奎克公司这一合作研发项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突破,消除传统皂基乳液技术存在的根本弊病和缺点,在提高热轧机生产效率的同时,达到更高,更稳定的产品表面质量,并简化乳液维护、降低油耗。这一项目在1998年2月取得全面成功。其后,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奎克/WISE又共同对这一全新技术乳液的使用、管理、维护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跟踪及技术完善,使其成为完全适于工业大生产的成熟乳液技术。 一、奎克无皂乳液主要技术特点简介 从1998年起,奎克先进的无皂乳液技术已在国内外多台轧机上使用。综合总结全面使用的情况,与传统皂基乳液相比,奎克无皂乳液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优点与技术特点: 1.同一乳液条件下,满足所有不同系列合金的轧制 传统的皂基乳液依赖各种皂(包括金属皂、三乙醇胺皂、脂肪酸皂等)来提供轧制润滑及冷却。而在自退火工艺条件下,不同系列合金的轧制对皂基乳液中金属皂的含量又要求差异很大,这是在同一条件下皂基乳液无法同时满足不同系列合金高表面质量要求的根本原因之一。 奎克无皂乳液完全不依赖金属皂的形成来提供润滑,并具有长期性能稳定的优

切削液知识与选用

切削液知识与选用 一、前言 合理选用冷却润滑液,可以有效地减小切削过程中的摩擦,改善散热条件,而降低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切削效率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及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随着科学技术和机械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足大量的难切削材料的应用和对产品零件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切削加工带来了难题。为了使这些难题获得解决,除合理选择别的切削条件外,合理选择切削液也尤为重要。 二.切削的分类 1.水溶液: 其主要成分是水。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是油的导热系数三倍,所以它的冷却性能好。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防锈和汕性添加剂,还能起到一定的防锈和润滑作用。 2.乳化液: (1)普通乳化液:它是由防锈剂,乳化剂和矿物油配制而成。清洗和冷却性能好,兼有防锈和润滑性能。 (2)防锈乳化液:在普通乳化液中,加入大量的防锈剂,其作用同上,用于防锈要求严格的工序和气候潮湿的地区。 (3)极压乳化液:在乳化液中,添加含硫,磷,氯的极压添加剂,能在切削时的高温,高压下形成吸附膜,起润滑作用。 3.切削油: (1)矿物油:有5#、7#、10#、20#、30#机械油和柴油,煤油等,适用于一般润滑。 (2)动,植油及复合油:有豆油、菜子油、棉子油、蓖麻油、猪油等。复合油是将动、植、矿三种油混合而成。它具有良好地边界润滑。 (3)极压切削油:它是以矿物油为基础,加入油性,极压添加剂和防锈剂而成。具有动,植物油良好地润滑性能和极压润滑性能。 三.切削液的作用 1.冷却作用: 它可以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减小工件热变形,保证加工质量。一般的情况下,可降低切削温度50~150℃。 2.润滑作用:

台湾大禹岭茶

热门标签:台湾大禹岭茶 大禹岭茶是台湾茶中最高等级的茶品,是台湾高山茶的代表之一。大禹岭茶区处于海拔 2500-2600米以上。该茶区昼夜温差极大,土壤有机含量高终年云雾笼罩,冬天冰雪穿衣成长不易,一年只能采收两次五月底、九月底各一次,大禹岭高冷茶除了量少,它独特的口感也是使它身价不凡的原因之一。叶片厚、果胶质浓、霜气明显、山气重、喉韵强,泡后香气清雅余韵浑厚,滋味迷人绕舌三日回味无穷,为茶中顶极品。 台湾梨山茶 热门标签:台湾梨山茶 台湾梨山茶 梨山茶区为全台湾海拔最高的产茶区,海拔从1700-2800米,常年处于低温环境,云雾缭绕蕴含高山桧木的沉静清雅,造就了梨山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与栽培优势。 梨山茶成长缓慢,一年平均采收三次,且常受白雪洗礼,高山气候特别显著,制作出的茶叶极少有因萎凋不足所带来的生涩与臭青感的,这也就形成了梨山茶倍受欢迎的主因。 梨山茶外观结实墨绿,茶汤鲜美,清甜滑口入喉即化,口齿留香,香气优雅、花香,风味绝佳,是台湾高山茶之最。

热门标签:台湾阿里山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乌龙茶 台湾阿里山茶 阿里山海拔1200-1500米,常年云雾笼罩,日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所以,阿里山茶茶叶翠绿,具有高山茶的清香,最大特色是滋味浓厚,意味强,水色蜜绿,外观结实墨绿,是高山茶的极品。 阿里山茶是台湾高山茶的代表,茶园海拔在800~1400 公尺之间,茶区分布在龙美、隙顶、巃头、光华、石桌、十字路、达邦、里佳及丰山等山地部落,这些部落所产的茶对外通称阿里山高山茶。 全世界最优良的茶园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约五十公里以内的山区,由于阿里山等地区气候阴冷,终年云雾笼罩,日夜温差大,极适合茶树培育及生长,经茶农深耕、手采、细搓、轻揉、慢烘、匀焙,茶叶色泽鲜活翠绿,水色金黄耐冲泡,滋味甘醇滑软,香气淡雅,再经品茗老师傅严格监制,确保质量,盛名早已享誉国际。 台湾翠玉茶 热门标签:台湾翠玉茶高山翠玉 翠玉茶也是台湾乌龙茶的一种,又名“高山翠玉”,是以台茶十三号,主要分布在台湾坪林、宜兰、台东和南投茶区,是台湾培育的优良茶树新品种,属轻发酵的青茶。其制作方式与冻顶乌龙基本一样,不过品质却逊于冻顶乌龙,属中档型台茶,价格适中,故有好茶之人戏称:“冻顶只能偶尔为之,翠玉可长期饮用。” 翠玉茶系香甜型茶品,宜用紫砂壶冲泡。冲泡时茶汤不宜过浓,贵在清雅宜人,滋味更加甘醇,香气宛如茉莉和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