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年工作报告-政府(定稿)

2008年工作报告-政府(定稿)

2008年工作报告-政府(定稿)
2008年工作报告-政府(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27日在偃师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尚英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3.4亿元、176.2亿元、70.4亿元,三次产业之比

由上年的9.2∶64.9∶25.9调整为8.7∶65.3∶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169万元,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8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6030元,增长16%。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较上届前移1个位次,位居全国第71位。

——工业效益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3亿元、营业收入248.9亿元、利税42.8亿元,分别增长26.8%、48.3%、100.6%。民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80亿元、增加值190亿元、税收8亿元,分别增长26.6%、28.4%和29.7%。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9家,总数达27家;浩宇管件公司营业收入5.7亿元,成为我市第一家营业收入超5亿元民营企业。特色产业增速加快,三轮摩托车产业完成营业收入28.1亿元、利税3.3亿元,分别增长54.1%、108.2%;钢制家具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1.1亿元、利税7.9亿元,分别增长44.3%、52.6%。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中硅高科技公司完成地方税收11316万元,成为我市第一家地方税收超亿元企业;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7.5亿元,成为我市第一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工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0亿元,新增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新进企业40家,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增加值20.9亿元、税收4.8亿元。名牌战略稳步推进,新认定河南省著名商标3件,总数达到13件,居全省县市第一;花都集团的花都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我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河南省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偃师专场对外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积极组团参加第2届中博会、第11届厦交会等展会活动。引进域外资金24.8亿元,其中省外境内资金18.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0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30万美元;引进投资超百万元项目130个,投资总额60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52个、超亿元项目8个,项目开工率84.6%,已投产或试生产项目70个。中硅高科技公司年产700吨多晶硅扩建项目竣工投产,上海超日公司5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煤矿和郭村煤矿、洛阳首天公司ITO导电膜玻璃、山东泰和东新公司年产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0家,完成直接出口创汇2580万美元,增长395%,增幅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一位。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入。粮食总产3.73亿公斤,平均亩产364.7公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优质小麦种植和小麦良种繁育面积分别稳定在45万亩和8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4000亩、花卉苗木1万亩、鲜食葡萄1000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4个。畜牧业产值25亿元,增长47%,引进并开工建设众品公司年产10万吨肉食品加工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获省级命名1家、洛阳市级命名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其中洛阳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旱涝保收田40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300亩,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首获洛阳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创业杯称号;建设集中供水工程9处、单村工程15处,受益群众14.9万人,被评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市。完成成片造林1.49万亩、村庄绿化22个,完善通道绿化32公里、农田林网7万亩。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2539.6万元、良种补贴480万元、养猪补贴253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3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2648.8万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编制村庄规划80个,总数达180个,村庄规划率54.2%;新建垃圾池2720个、垃圾填埋场170个;建成户用沼气30032座、沼气工程221个,成立沼气服务公司2家、乡村级服务网点135个。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0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8个,规范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80所,发展万村千乡农家店及商务之光农家超市162家;完成村村通项目93个、161.8公里,硬化通组通户道路367公里。有线电视信号新接入20个行政村、180个自然村,覆盖率达72%;新建村级文化大院90个,免费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4000场、演出戏剧500场。创办农民夜校,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18.05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2.03万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9所,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

——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兴隆街、车站东街等市区道路整修和偃化口亮化、华夏广场音乐喷泉灯光改造等工程,城市雕塑二期工程基础完工。文化南路污水主管网配套工程顺利竣工,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5%;新发展燃气用户2600户,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上海花园、丽景花园、书香名邸等住宅小区和粤海四星级商务酒店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华

夏购物广场全面营业,西亳市场二期改造基本竣工。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实行市区“三包五不准”责任制,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整治,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核验收。不断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新增小城镇人口3600人。总长15.8公里的营府路、李耿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车,总长7.5公里的府佛路、岳洛路、岳酒路部分路段养护大修项目顺利完工,洛偃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地面附属物清点工作基本完成,城乡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发展不断推进,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偃师建设进一步加快。连续第3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中期评估,被批准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获得洛阳市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02%。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项目51个,建成市外国语小学、城关一中教学楼;教育两基水平不断提高,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和99%,高招上本科线1728人,创历史新高。文化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西亳文化艺术节、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初步形成,建成市级中心1个、乡镇基层中心16个、基层服务点321个,荣获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称号;编制完成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保护展示利用详细规划、玄奘故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商城遗址西城墙复原工程顺利实施。体育工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市六运会。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妇幼保健院门诊楼扩建如期竣工,市医院新病房大楼主体工程完

工;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55%。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利益导向政策,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全市项目环评执行率保持在100%;全面关停粘土砖瓦窑厂,关闭铝烧窑、土石灰窑96座,完成土地三项整治350公顷;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铝土矿行为,有效规范了矿业开采秩序。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发放低保和五保供养资金1346.8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86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264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1个,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43万元,提前实现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目标;救助农村特困人口6513人,发放救助金110万元。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市领导信访接待以及信访周报等制度,组建市级群众工作部,信访稳定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强化农村和社区警务室建设,推行民兵参加平安建设和农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加大易发案路段、重点部位巡逻防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市人武部被评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建绩效”主题教育活动,加大机关效能监察力度,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统计、气象、邮政、通信、保险、地方志等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医药、民族宗教、物价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

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干群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偃师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不大;第三产业规模小、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二是招商引资大项目较少,一些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发展后劲和支撑能力不足。三是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一体化进展较慢。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五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水平较低,依法行政和改进政风工作仍需加强,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提升偃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一方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需应对诸多挑战。国家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

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土地、环保、资金等约束性因素增多,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我市各项主要指标总量偏大、增速趋缓的现象比较突出,而周边各地则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与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一些指标上已赶超了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许多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各级各部门思进取、谋发展,形成了坚强的领导班子,塑造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实力集聚效应充分显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83万偃师人民不甘落后、上下一心、奋勇争先的热情高涨,以及当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社会发展等八大领域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具体政策,省里也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蕴藏着很多发展机遇,有利于我们更多地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总之,当前的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但不利因素肯定增多的环境。我们要客观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趋利避害、转化劣势,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势头,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洛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工业强市和文化强

市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举、工业主导,在顺应调控中加快发展,坚持好中求快、进中求新、稳中求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洛偃一体化步伐,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议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利用市外境内资金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污染减排等指标控制在上级要求的目标以内。

上述目标是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测算确定的,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确保完成,而且还要完成得更好。

做好2008年工作,要重点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以经济发展要素培育为重点,在促进工业优化升级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培育工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用地、特色产业、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等经济发展要素,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工业优化升级。二是以加快城中村和市区改造为重点,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农民进城市民化、农村公共服务城市化,积极研究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问题,使城乡一体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在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突破。围绕就学、就业、就医和社

会保障、住房保障、市场供应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民生。四是以节能减排和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低耗产业比重;抓住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是以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为重点,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六是以旅游开发、河道治理、园区规划为重点,在洛偃一体化推进上实现新突破。科学布局相关产业,积极促进我市与洛阳在产业园区、生态景观、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对接。

三、认真做好2008年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2008年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引资双带动,不断集聚经济实力

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龙头,扩大投资规模,增进发展活力,确保完成91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坚持项目拉动,增强发展后劲。加快运作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确保我市纳入国家、省重点开发区域。积极应对国家从严控制土地等调控政策,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用地储备和调整工作,努力为

项目建设提供土地保障。认真落实项目汇报协调周例会、市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等制度,坚持开展项目建设“三个一批”活动,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谋划项目抓落实的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续建项目,促进常村煤矿、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煤矿和郭村煤矿、山东泰和东新公司纸面石膏板、洛阳春宾电线电缆公司扩建、深圳卡思遥控车库门等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着力抓好计划开工项目,确保北易大阳公司产年30万辆三轮摩托车及零部件、台湾太盟公司秸秆发电、年产200万套汽车轮毂、通达电缆公司1000千伏超高压输电电缆、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美国揣可特公司高富氧复合分子筛、新晶铜业公司铜板材加工、香江万基公司府店铝矿石开采、洛阳绿航公司环保餐具生产线、龙门煤业公司煤矸石山地治理及烧结砖生产线、浙江荣氏集团胶合板生产线等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投资高潮;着力抓好谋划项目,力争永煤集团铝加工工业园和煤化工工业园、年产1万吨多晶硅工业园、华润电力首阳山2×600兆瓦机组二期、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厂1000兆瓦机组、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超高压输变电新型绝缘体、PDP等离子超薄玻璃实验线等项目尽早落地。

坚持招商推动,加快借力发展。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强化增量带动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进一步丰富招商手段,认真实施外出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驻点招商与全面招商相结合、小分队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在巩固上海、深圳、温州、杭州等驻点招商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城关、首阳山、岳滩、庞村、诸葛、高龙、工业区和中小企

业局、商务局等单位在外设立招商办事处;扎实办好洛阳牡丹花会和西亳文化艺术节期间的招商活动,积极参加第3届中博会、第3届豫商大会、第12届厦交会等经贸洽谈活动,促进展会招商取得实效。完善招商制度,健全市领导分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问责制,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率。加强招商项目筛选,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以工业项目为主向工业、农业、城建、服务业项目并重转变,以政府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提升招商项目库质量,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大力气规划、储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实际的项目,充实项目库,不断扩大项目库容量,增强项目吸引力。积极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外来企业座谈会制度,帮助外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外商满意度,努力实现以外引外、以商招商。

坚持外贸促动,提高经济外向度。用足用好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各项优惠政策,积极跟进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商品出口结构,增加商品出口种类,实现外贸出口新突破,力争新增进出口自营权企业30家,完成直接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二)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支大、扶优、培高”,支持有规模的较大企业,扶持有品牌的优质企业,培育有潜力的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

以改造促提升,做强优势产业。围绕三轮摩托车、钢制家具、

管件、化工、耐火材料、针织、制鞋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联合发展,全面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抓好委托加工的政策机遇,再打造2—3家产能20万辆、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骨干摩托车生产企业,力争全市摩托车产能达到100万辆以上;加快摩托车配件产业发展步伐,积极运作摩托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使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整车及配件生产基地。加强钢制家具企业联合发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促进钢制家具产业做大做强。以石化管件为基础,坚持扩大规模、拓展领域,积极发展石化、电力、冶金等多个行业的高中低压管件,推进管件产业全面提升。以更新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加快耐火材料、针织、鞋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科技促提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扩大与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联系,在做大做强现有高科技企业的基础上,坚持膨胀规模、拉长链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运作多晶硅项目,狠抓上海超日公司太阳能光伏电池一、二期工程建设,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以龙海电子玻璃公司和龙门玻璃公司为龙头,加快洛阳首天公司ITO导电膜玻璃项目建设,发展PDP、LCD、扫描仪、触摸屏等新型电子玻璃材料,打造光电显示产业;充分利用洛阳铝工业链条完善的优势,抓好首龙铝业公司年产10万吨超薄铝箔扩建、洛阳标新铝业公司铝板带建设工程,积极运作河南中美矿业公司年产5万吨超高纯铝等项目,打造高精度铝及铝加工产业。

以规模促提升,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壮大民营经济,力争营业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达到30家以上,超5亿元民营企业达到5家以上。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骨干民营企业强强联合或与外地大企业合作发展;加强企业家培训工作,继续组织企业家到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定期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问题;优先为民营企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抢抓国家降低上市公司门槛的机遇,认真研究创业板推出后中小企业上市有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争取通达电缆公司等企业尽快上市,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以集聚促提升,壮大园区经济。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节能环保、集约用地、创新机制的原则,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优化经济发展布局。继续加大市工业区和乡镇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园区建设目标考核管理,促进市工业区和岳滩、庞村、顾县、李村、诸葛、首阳山、高龙、翟镇、山化等乡镇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抓住洛偃快速通道建设和伊洛工业园区规划的机遇,加快诸葛、李村、庞村等乡镇土地调整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认真落实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切实抓好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增强承载力。力争产业集聚区新开发面积8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40家以上。

(三)突出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促进粮食稳定生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化水平新提升。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2亿公斤以上,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1.6万亩标准粮田和利用世行贷款农业开发三期项目。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完成优质小麦良种补贴29万亩,优质玉米良种补贴15万亩。加快发展种植业,发挥乡镇长农业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壮大畜牧养殖业,重点抓好众品公司肉食品加工、山东六和集团年产30万吨饲料、年加工2000万只肉鸡以及1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等项目,完善生猪产业和肉鸡产业链,确保生猪饲养量达到145万头以上,家禽、奶牛饲养量分别稳定在1000万只、3万头,搞好奶牛省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保持全省畜牧业重点发展县市称号。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规范完善16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增加劳务收入。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民生活质量新改善。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做好中小型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等工作,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推进高龙220千伏、缑氏110千伏和商都110

千伏输变电站项目建设,完成联通公司10座GSM基站建设工程。加大协调力度,促进郑西铁路、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石油管道、洛偃快速通道、连霍高速公路扩宽等国家、省、洛阳市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实施三项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环境整治、沼气建设、村庄规划三项工程,选择100个行政村大力开展五村联创活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完善村庄排水设施,确保示范村和整治村排水设施分别达到100%和95%。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以上,使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5万座,50%的农户用上清洁能源;规范完善沼气技术服务网络,确保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村镇建设规划,编制村庄规划80个以上,完成70%的行政村建设规划和40%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以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统筹新发展。积极运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各项优惠政策,尽快出台并实施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小城镇发展和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意见。认真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的有关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逐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抓住洛偃快速通道建设和洛浦公园向东延伸的机遇,积极搞好与洛阳市道路、产业、生态景观、旅游等方面的对接,推动洛偃一体化进程。

(四)突出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扩大规模、全面发展、提升档次,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各类专业市场、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商业业态,扩大城乡消费。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果,规范、完善320家达标农家店以及100家商务之光新农村超市。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实施西亳市场改造、中澳商城改建和高龙商场建设工程,筹建净菜市场、名优水果市场和生鲜肉市场,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体系。

壮大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抓好书香名邸、帝景花园、锦城花园二期等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加大房地产开发招商力度,形成房地产开发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房地产业提档升级。完成东湖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抓好粤海四星级商务酒店建设,加快引进知名餐饮服务连锁企业,不断提高餐饮服务业发展水平。注重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在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逐步完善服务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证券、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优化服务业结构。积极发展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

(五)突出发挥文化和文物优势,继续深化文化强市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突出古文化特色,完善

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挖掘古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坚持发展古文化旅游,以国家实施大遗址保护为契机,积极争取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保护资金,加快保护立法,全面完成偃师商城西城墙复原展示保护工程建设任务,打造夏商文化旅游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玄奘故里提升改造步伐,打造唐文化旅游区。叫响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品牌,加快发展客家文化产业。抓好商城博物馆3A级景区申报工作。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使村级文化大院数量达到200个;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5%,全面启动数字电视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筹办第三届西亳文化艺术节和西亳之声广场文化活动,扎实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利用我市书法基础较好、书法名家较多的有利条件,积极创建全国书法之乡。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以“三进三争”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创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新农民标兵活动,努力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品牌。继续抓好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增强小区教育功能、服务功能、融合功能。加强诚信偃师、礼仪偃师、魅力偃师建设,推进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营造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六)突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强规划指导,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改善面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城市。坚持规划为先,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形象的思路,完成城市4平方公里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西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二期项目,提高城市污水、垃圾综合处置能力;加大集中供热管网辐射力度,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推进燃气入户工程,扩大管道燃气普及率,新发展燃气居民用户3000户。以槐新路南延为重点,加快市区道路建设改造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开工建设市行政中心,带动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大力开展城中村改造,认真制定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配套的改造规划;加强城中村建房管理,禁止批划宅基地,严格控制改建、扩建民宅;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城中村农民转变居住观念;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鼓励实力较强的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

精细化推进城市管理。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严格市区“三包五不准”制度,发挥12319城建服务热线的便民服务作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活动,规范城区流动商贩经营行为和道路交通秩序,对小吃摊点实施三统一管理,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市区绿地系统规划及详细规划,制订绿化达标单位、小区、工厂发展规划,实施商都文化广场、华夏西路省级绿化达标工作,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检验收。

下功夫抓好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为重点,抓好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厕、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顾县镇生活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和首阳山镇污水管网建设进度。以镇容镇貌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城镇公益事业和管理手段市场化,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以完善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集贸市场、便民超市、社区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服务设施建设。以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为重点,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企业向乡镇产业集聚区集中。全年小城镇引进资金2.5亿元,新增城镇人口3000人。

(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强化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面启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创建林业生态建设示范省会议精神,以建设生态偃师、绿色偃师为目标,推进以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为主的国土绿化美化工程,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争创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市。加强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完成南部山区和北邙丘陵区生态体系建设2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1.73万亩、通道绿化1918公里;狠抓造林绿化和退耕还林工作,规划设计北邙绿色屏障建设项目,稳定3万亩退耕地和4万亩退耕配套荒山面积;加强村镇绿化,完成乡镇镇区绿化5个、村庄绿化125个;发展苗木花卉4000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6300亩,林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14%以上。

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

唐山市丰南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丰南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丰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起始之年,也是全区上下扎实苦干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沿海强区和滨海新城”为统揽,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区域竞争加剧、要素制约凸现等种种压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 ――扎实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实际完成34.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23.7%和30%。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坚持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调整产业布局的切入点,加速推进“三带七区”战略构想。沿海工业发展集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5亿元,水、电、路、讯等综合硬件水平已基本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总投资37.73亿元的冷轧镀锌等5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丰南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9.3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0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34.7%和66.6%。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按照“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要求,全部淘汰了2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等落后装备,国丰1号1780立方米、友明1580立方米高炉,瑞丰、清泉、福丰技改,立兴50万吨H型钢等一批钢铁装备升级和产业延伸项目相继竣工,群利起重机械、国丰冶金轧辊等一批耗钢产业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全区钢铁产品板带比达到80%,耗钢产业耗钢占全区钢产量的比重达到40%,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陶瓷、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等非钢工业加速发展,非钢工业完成产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8.7%和26%。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全区企业投资4.2亿元,推广节能先进技术27项,完成节能项目18个,重点钢铁企业水循环利用率和煤气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固体废渣全部得到有效利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46%。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污减排百日攻坚联合行动,集中拆除“十五小”企业60家,列入治理范围的94家企业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果,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282%。 ――狠抓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办法》,区财政支出资金3700多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以设施蔬菜和奶牛出村入园为重点,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全区设施菜面积达到6.85万亩,奶牛存栏达到5.4万头,特色专业村达到325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2009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26日在咸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奋斗目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16.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64.6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3.6%,高出上个五年2.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由2003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0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7倍,年均增长21%。县域经济特色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平均规模由2003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亿元,增长了2.1倍,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1.8%,比五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03年的21:43:36调整为2008年的20:49:31。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4.7亿元,是2003年的3倍多,年均增长26%,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6%。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果、畜、菜成为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多家。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政府工作报告2020全文.doc

政府工作报告2020全文 20xx年3月5日,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我整理了20xx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查看! 20xx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xx年工作,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迈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 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起步之年,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重干旱灾害,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xx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下同)gdp258.4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1%;完成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21.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增长13.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9000元、11600元,增长10.2%、12%。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突出稳增长,产业经济持续扩张。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装饰建材等产业调整增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5.6%。税收过亿元企业1家、过千万元企业4家。获评全省发展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稳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建国家和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场2个、省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粮食总产量突破60万吨,起水水产品总量达17.1万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集中育秧、农业产业化先进县,杨林寨乡合湖、洞莲蔬菜合作社分别获评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樟树港辣椒"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扎实做好抗旱救灾、农业保险、粮食托市收购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农民灾年不减收、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

产能力取得成效,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出口商品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吸收外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9.6%。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7%和5.7%。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0.6%。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增长1倍多,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议译文(北外)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往往比较死,读起来不够地道。这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外国专家的参与(发布前属于国家机密),而国内译者比较谨慎,不敢脱离原文的束缚。下面向大家提供的,是比较灵活的翻译,当然希望同时忠实于原文意思。 星期一, 10/12/2009 - 14:13 —李长栓 说明:有LCS标记的为李长栓的建议,其余均为周蕴仪(Chow Wan Ee)修改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harmony and peace during development LCS: pursu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harmony and peace LCS: Adopt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harmony and peace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LCS: 全面是指从各个方面) LC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opt scientific approaches LCS: Ste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a scientific course. 4.科学发展 Develop with a scientific approach 5.走科学发展道路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6.科学民主决策 Rational and democratic decisions Scientific decisions 没什么意义。 LCS: 在此文件中,建议保留scientific。关于科学的含义,有许多争议。 7.中央 The national leadership/the centr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原为:the central authorities) 要看上下文。 8.今年提出GDP增长8%左右的指标 The proposed GDP growth target this year is around 8%. LCS: This year, the GDP growth target is set at round 8%.(强调“提出”) 9.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Culture and sports made further progress. 10.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Support programs for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LCS: Support progra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CS: 几个词的演变:disabled person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1.我们要发展老龄事业 We will develop old age programs. 或者:…Programmes for the elderly. 12.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危机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率先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90亿元,增长15.6 %,创十五年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1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9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亿元,增长2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分别净增2545元和81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3.3%和12.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力消除地震影响。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方面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免费救治受伤群众,努力做好灾后重建;一方面护送川籍民工平安返乡,运送救灾款物支援重灾区,派出专业队伍帮助重灾区恢复重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及时出台“三增两稳两恢复”等措施,减小了地震对我市经济的影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部署,制定一系列扩大投资、支持工业、扶持旅游业、促进就业等措施,较早出台了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去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市争取资金10.64亿元,涉及项目175个。去年底集中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472亿元,12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年166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3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5%。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60.02亿元,增长23.1%,较上年提高8.93个百分点。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预计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4%左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投资担保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2.09亿元,增长19.5%;完成工业投资356.12亿元,

石家庄市正定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正定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的回顾 200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抓基础、抓关键、抓落实,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19.7亿元、50.5亿元和37.8亿元,增长3.0%、11.2%和14.4%。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年度计划,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中国商贸名城”称号。 园区建设全面铺开,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编制完成了纺织服装基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基础设施投入达7000万元,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投资58亿元的常山纺织改造升级项目列入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县科技工业园区探索建立了“三级共建、收益分成”机制,实现了园区建设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共促双赢,3家企业入驻建设,储备项目12个,总投资8.2亿元。南牛综合工业园区、北早现木业园区和朱河纺织工业园区率先启动,一批项目入驻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6亿元,增长29.8%,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259个,其中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4个,完

成投资32亿元。1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十方面26件利民实事全部完成。 小商品城建设进程加快,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正定国际小商品城一期竣工并试营业,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三期工程占地拆迁工作已经启动,四期及仓储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招商工作全面展开。恒山市场外立面包装改造已经完成,河北正定家具城正在加紧建设,农村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全县市场交易额完成60.8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5亿元,增长16%。全县旅游直接收入完成3096万元,实现综合效益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 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壮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着力推进板材家具、食品饲料等主导产业集聚式发展。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促“2+1”企业快速成长,金源化工、银港人造板、苹乐面粉机、海天绿伟、诚峰热电等5家企业进入全市“5+3”企业行列,久强建材高效减水剂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小蜜蜂工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亿元,增长26.7%;实现利税14.8亿元,增长38%。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形成了无公害蔬菜、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等区域性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全年粮食总产达30.4万吨,肉、蛋、奶产量均保持4%以上的增速。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林网、两河滩绿化工程,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成效的一

年。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很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新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0亿元,增长1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1.15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4.51亿元,增长1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58亿元,增长1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03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300.4亿元,增长2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0.1%。突出抓好旅游、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等多项政策,取消、减负一批行政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0多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56.15亿元。开工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扬巴二期等81个亿元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亿元。支持10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家信息化技术供应企业发展。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遵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过来五年,是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阔步前进、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严峻考验,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实力跃上一个大台阶。“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2.6亿元,年均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15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8.33亿元,年均增长51.1%,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两大转变”。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中位居第55位,三年之内前进了22位,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位居第65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板栗、

优质鲜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奶牛、畜禽产品深加工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加速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畜禽良繁与防疫、信息、农产品检测、金融、市场五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4家,其中唐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创建村达到395个,其中精品村45个。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利税49.15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08倍和8.54倍。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3.2亿元,是“九五”的2.3倍。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53.4亿元。建龙、港陆两大钢铁企业实施技改扩建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产能分别达到180万吨和200万吨,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15.7%和42.8%,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热电厂一期竣工投产,热电厂二期完成投入1.7亿元,钢制易拉罐、HAN防爆器材、新型彩砖、长城科贸和平安城食用菌深加工等一大批重点非钢产业项目相继实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非钢产业项目的增加,使我市经济发展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76亿元,年均增长19.3%。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4A级景区,长城旅游公路、环陵公路先后竣工通车,以清东陵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在市委、市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民代表的监督下,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可以说,过去一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成效的一年,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是大抓招商引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蓄后劲的一年。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 (一)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201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89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规模以下工业增幅11%。农业总产值7186万元,增幅 3.5%。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全年财税收入230.2万元,其中国税138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82%,地税7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2%,农业税2 2.2万元,全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在全年经济指标考核中,我镇获得了市的奖励。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幅调减传统农业种植面积,发展了以订单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以优质种猪种鸡为主的健康农业,狠抓了

残林改造工程,提高畜牧业和林业的结构比例,推进了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去年冬种和今年春种订单农业面积近3000亩,甜玉米产量2700吨,产值648万元。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出栏肉猪 1.5万头,优质猪苗 1.8万头,出栏肉鸡240多万只,优质鸡苗8000万羽,产值达 1.5亿。涌现出良伟泰农牧有限公司、三浪智茂种鸡孵化厂等现代农业企业,形成了种猪和种鸡两大基地,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林业生产态势喜人,过去一年,全镇通过集体种植和连片承包出租等方式进行残林改造 1100亩,种植速生丰产林1100亩,使全镇丰产林面积达 1.6万亩,去年全镇采伐林木收入达20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性发展效果。 科学种田有了新的提高。全镇推广优质水稻11000亩,优质水稻普及率达70%以上。在缩减种植面积的同时,广泛推广粤香占、博优15等优良品种,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与此同时,我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特产税,农业税按上级要求核减了50%,并从2005年开始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5万元组织人员对榕树江、牛皮江等干渠、支渠的水浮莲等障碍物,牵头组织群众对全镇大部份支斗毛渠进行了整治维修。加大了防洪抗旱工作力度,对辖区所有水库和山塘进行了全面摸排,对林官铺桥进行了维修整治。 ——民营企业迈出新步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回升平稳、后劲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25 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33.18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 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 元,增长11%;节能减排完成省考核目标。 (一)坚持多措并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工业帮扶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年”活动,制定落实扶持工业企业渡难关的37 条意见,成功举办首届地产品展示展销会,建立市县区单位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机制,帮助73 户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61 亿元,增长2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1 户。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68 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67.9 万吨、增长3%。农业产业化“563”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28 亿元。“润思祁红”、“雾里青”分别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和特许商品,“富达”大米荣获全国第八届稻博会金奖。成功组团参加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新增主城区蔬菜基地2000 亩。50 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霄坑河等6 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水利投资4.8 亿元。建成“村村通”等农村公路940 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2868 口、乡村沼气服务网点174 个。新型农民培训2.3 万人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三是旅游商贸拉动有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 万人次,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108 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 亿元,增长18.9%。花台索道、大王洞索道投入使用,杏花村旅游区和青阳县九子岩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中韩(池州·求礼)友好文化旅游节、杏花村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江口物流基地二期、商之都一期、上海物流城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站前区“无赋费区”新增专业市场营业面积9.4万平方米,实现营销额10.3 亿元。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深入实施,每万户购买家电数量居全省前列,争取农机补贴占全省份额的9%。 (二)坚持投入拉动,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0 亿元,增长45%。一是项目谋划争取成绩突出。编制论证亿元以上项目120 个,总投资1460 亿元。新增省“861”项目储备占全省份额11.4%,完成投资增长71.3%。争取中央投资项目补助资金4.4 亿元。央企对接协议投资679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二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工业投资128 亿元,增长53.5%。贵航特钢一期、中山化工二期、华尔泰12 万吨合成氨扩建、金邦铜业等22 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铜冠60 万吨铅锌、广信农化30 万吨离子膜烧碱、瑞强塑业等35 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池青九快速通道基本建成,九华山机场、宁安城际铁路池州段加快建设,国内风景区首条轻轨-九华山旅游轨道交通项目、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东九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初具开工条件,吉阳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三)坚持创新突破,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33.5%,比上年提升3.3 个百分点。一是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制定出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系列政策措施;投入资金1.2 亿元,重点扶持安徽白鹰集团、艾柯蓝节能环保公司、智新生化等

201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月24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陈先运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3%左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72.9亿元,增长31.9%,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140.6亿元,增长22.6%。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加快产业调整,提升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互动;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二、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优质高效投入 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一是强化项目支撑。突出重大项目在经济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实施“百强项目带动”工程,从全市筛选100多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项目集中推进。二是多渠道融通资金。认真研究国家货币政策趋向和资金投向,促进信贷持续稳定增长。抓好直接融资工作,推动皇明、龙力、通裕等企业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落实国家、省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建立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综合服务体系,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全民创业,巩固和扩大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发挥好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注重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准入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推动工业做大做强 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战略,把培植“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工业扩张升级。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以骨干

2017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政府五年工作报告】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五年工作报告】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 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XX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在中共XX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 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__”重要,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胜利完成,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797.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518.2亿元,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14.7∶47.9∶37.4 调整到去年的9.6∶50.4∶40。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44.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00.7亿元,年均增长17.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 款余额由1997年的738.5亿元、650.9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522.6亿元、1304.5亿元。城郊经济快速发展,五个县级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

市的比重由1997年的35%提高到去年的48%。社会事业繁荣兴旺,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持续改善,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三年目标基本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初步确立。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五年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市场体系日趋完善,金融、流通、住房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成效明显。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1.3%,在我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64家;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2%。累计利用国内资金277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重要步伐。 (三)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建设五年累计投资377.4亿元,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达到324天。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97年的31.3%提高到3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增加4.6平方米。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由1997年的46%提高到54%。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宁政办[2009]44号 【发布部门】宁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3.21 【实施日期】2009.03.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 (宁政办〔2009〕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现将《2009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政府工作任务。 二○○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2009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方案

一、着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加快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223万亩的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机制,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措施,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制度改革,建立海域和内陆水域使用权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步伐。完善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等工作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牵头领导:谢兴旺 责任人:林进福、陈其春、程树平、余根庆 责任单位:农办、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利局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与“五新”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按照“稳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要求,继续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逐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农机具购置、良种等补贴办法,大力推广超级稻、再生稻,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21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9万吨以上;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安全应急和市场供应体系建设,新建商品粮基地6000亩,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柘荣太子参”、“古田银耳”、“坦洋工夫”、“福鼎白茶”、“闽东大黄鱼”等品牌效应,大力实施“百龙带动”工程,力争建成农业生产示范区10个,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家。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等体系建设。办好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结合闽东旅游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