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doc

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doc

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

作者:李平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1期

[摘要]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是在职业能力开发思想指导下,解决有关职业能力开发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质量控制等操作程序和策略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多年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证明,高职课程开发与管理必须针对学习者实际,以创设职业情境、重视个体发展、形成职业能力为价值取向,提高课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课程质量课程管理

[作者简介]李平(1963- ),男,山东金乡人,苏州职业大学高教所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苏州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情境的构建与职业能力开发研究”(课题编号:D/2008/01/167)和2005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高职高专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批准文:苏高教[2005]27号,编号:5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020-02

高职课程管理的重点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控制与评价,探索出较成功和有效的课程模式,使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形成并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的职业能力开发思想指导下,解决有关职业能力开发课程的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质量控制等操作程序和策略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高等职业教育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在开发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探索出了较成功的课程模式。这些课程模式的创建与应用,将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以及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贯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开发工作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

一、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开发形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历史不长,但经历了传统的行为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及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等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在高等职业教育创建初期,课程模式主要是借用普教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重视职业能力开发;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和就业形势的紧张,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引起高度重视。可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及课程开发模式是一个借鉴、吸收、创新的过程。经历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培训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能开发,再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全面开

发这样一个逐步深入和拓展的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课程模式的有效性越加得以彰显。

1.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模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建初期,课程开发模式建立在专业学科基础之上,作为普教改良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之为“压缩饼干”型,其特点表现:一是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二是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三是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自成系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当时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学校教育模式,学科为本成为这一时期职教课程的主要特征。按学校、专业设置的学年制是当时我国职业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学科系统化课程开发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开发模式。

2.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中外技术合作项目及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开始进入我国。这些国外课程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双元制模式、CBE模式和MES模式及后来的TAFE模式,它们都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本位,因此,统称为职业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如“双元制”模式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为学校提供实训的企业。CBE课程开发模式是在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也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MES课程开发模式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开发模式。这些课程开发模式与我国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都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者职业素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国外课程开发模式的引入,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我国职教课程理论和实践,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模式奠定了基础。

3.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理念的确立,围绕职业能力开发,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模式,主要表现两种类型:一是“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开发模式。这一模式基本上还有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课程开发的痕迹,其课程结构分为“宽基础”和“活模块”两部分。“宽基础”,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活模块”针对相对确定的某个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作职业技能方面的准备。总的来说,“宽基础”侧重于关键能力的培养,“活模块”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二是以项目需求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是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要。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强调课程和教学必须与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职业情境相联系,并且能反映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完整的程序。项目课程作为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发的,融合了各项实践行动中最新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这一课程模式形成期间也有借鉴,如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等。这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可概括为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它们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吸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力争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本土化。

二、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课程设计与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