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怀瑾老师对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内部讲话

南怀瑾老师对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内部讲话

南怀瑾老师对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内部讲话
南怀瑾老师对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内部讲话

教育与人性第一讲

大家请坐,我们随便闲谈,今天麻烦大家抽个时间,来谈谈儿童教育的问题。

先讲我的感想,我对于这里国际实验学校所有的年轻的老师们,真的很佩服,这句不是说空话。为什么佩服?在这个时代,你们都很年轻,尤其受现代大陆的教育出身,加上社会的环境,能够在庙港我们这里,没有娱乐的场所,好像也没有机会讲恋爱。太湖大学堂真是一个修行的地方,你们诸位在这里,等于在一个冷湫湫的古庙里,但非常认真热情的教育孩子们,所以我内心非常佩服你们。在一般的都市,或者各地乡村,也有它活动的地方,而你们诸位晚上没有出去玩,都很清心寡欲,有空的时间还在读书锻炼身体;有时候我随便讲一点课,你们有兴趣也来听,这个非常难得,所以很佩服你们。

老实讲,将心比心,我年轻的时候,比你们还年轻,十九岁就出来做事了,二十一岁就带兵了,而能不能心情像你们这样安定,我自己都不敢想象,所以很佩服你们。这是第一个讲心里的话。第二点我觉得大家还要进修,进修是为个人自己的前途,你们将来不论是不是从事教育,或者以后改变做别的事业,进修都是很重要的,这个在哲学上有个名称叫「人生观」。

我常常说现在这个教育错了,也没有真正讲哲学,因为真正的哲学,人生观很重要。我发现现代许多的大人,比你们年龄大,甚至到六七十岁,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了,我讲的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常常问一些朋友,有的现在很发财,有的官也做得大,我说你们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吗?他们回答,老师你怎么问这个话?我说是啊!我不晓得你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啊!譬如你们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人生的两个典型。发财的呢?我也经常问,你们现在很发财了,你究竟这一辈子想做什么?可是我接触到的发财朋友,十个里头差不多有五双,都会说,老师啊,真的不知道啊!钱很多,很茫然。我说对了,这就是教育问题,没有人生观。

2010-7-30 00:08 回复

南学子

吉晨金

2楼

所以我刚才跟你们讲,我看你们年轻做老师的,我九十几了,人老了看五六十岁都是年轻人,这是真话。五六十岁了,他们自己觉得还年轻得很呢!我在五六十岁的时候也精神百倍,比现在好多了,现在已经衰老了。但是五六十,也算年龄大了,但也没有一个真正正确的人生观。换一句话说,看到现在我们国内十几亿人口,包括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真正懂得人生,理解自己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有多少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哦。

我二十三岁,中国正在跟日本打仗的时候,四川大学请我演讲。我问讲什么?总有一个题目吧!有个同学提出来,那就讲「人生的目的」。我说这就是问题,我说人生什么叫目的?先解决逻辑上命题的问题,是题目的主要中心。什么叫目的?譬如像我们现在出门上街买衣服,目标是街上的衣服店,这是一个目的。请问人生从娘肚子生下来,谁带来了一个目的啊?而

现在有人讲人生以享受为目的,也是一种;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全民的思想,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年孙先生,我们习惯叫孙总理,提到孙总理谁敢批评啊?可是我很大胆,我说孙总理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也不对。谁从娘胎里出来,说我是来服务的啊?没有吧!所以人生以享受为目的,以服务为目的,以什么为目的,都是后来的人,读书读了一点知识,自己乱加上的。

我说你们叫我讲的这个题目,本身命题错误,这个题目不成立。但是你们已经提出来要我讲人生的目的,我说第二个道理,在逻辑上这个命题本身已经有答案,答案在哪里?人生以人生为目的。刚才讲到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目的,现在都搞不清楚了。那么人活着,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个问题。刚才我提过,一个人做官的,是想流芳千古,或者是遗臭万年?这两句话不是我讲的,是晋朝一个大英雄桓温讲的。这样一个大人物,他要造反,自己想当大英雄,人家劝他,他说人生不流芳千古就遗臭万年,就算给人家骂一万年也可以啊,他要做一代的英雄,这也就是他的人生价值观。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公然讲出了他的目的。

所以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现在经常告诉人,年纪大了,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话,我说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来」,我们都是莫名其妙的生来,父母也莫名其妙的生我们,「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样做一辈子的人,不是很滑稽吗?我现在讲这个话和今天要讲的,听起来越讲越远了,但是和教育有关,我拉回来讲,这就是教育问题。今天来讲话,也是为这个主题来的。譬如我们学校,孩子们发生一些问题,我都知道,虽然我都不管,冷眼旁观,耳朵听到风声,已经知道一切了,这是老年人的经验。

孩子们的问题,是教育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刚才我提到人生这些问题,牵涉到全世界人类的教育问题,我们现在只讲教育,教育的基本是人性的问题,人怎么有思想?这个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人怎么有情绪?怎么有喜怒哀乐?而且全体的人类,中国人有两句老话可以概括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看我们这个人类很奇怪,我们中国十几亿,乃至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但没有两个人一模一样的。你说他同他很相像,真比较起来是有差别的。所以中国的哲学跟西方不同,中国人这一句土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最大的哲学,也是最大的科学。如果研究科学,那就是基因问题了。基因是个什么东西?譬如上一次香港研究基因最有名的医生来时,我就告诉他,基因不是生命的最初来源,基因后面还有东西。他说是,是有问题。他这一次再来,说发现是有个东西,我说还有,还没有完全发现。所以这个人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一个问题,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人性,指向人性。

所以中国人讲学校、学问,这个学字的古文怎么解释?你们里头的老师们都正在研究国学,中国的国学这个学字,学者效也,效法,效也是学习。譬如我们唱歌、跳舞、练拳,少林寺的高手王老师,教你们易筋经,你们看到没有?我们几十个人学,哪一个学得跟王老师的姿势、神气内涵一样?这个标准很难。我说学武功、读书、学文章、演戏、唱歌,能够学习效法跟老师一模一样,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学的问题,也就是效的问题。所以我们搞教育这是一个大问题了。所谓学校,中国这个校字呢?木字旁边一个交,那是盖一个地方,集中大家来学习,就是学校。所以讲做一个老师,现在中国人所了解的西方教育是爱,我就笑,你们看了几本书?你讲的西方是美国还是法国、德国,还是荷兰、意大利,还是哪里?西方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一个爱字吗?中国都没有吗?中国爱字也早讲了耶!至于什么叫**?这都是问题。

所以讲到学与效,中国《礼记》讲这个效,我们做老师的,办教育的,任务太重了,孩子们随时在效法老师、父母。教育不光是嘴巴里教,也不只是读书,父母、老师的行为,一个思想,一个情绪动作,无形中孩子们都学进去了。这就是教育,这个教育叫「耳濡目染」,孩子们,人嘛,天生有耳朵,有眼睛,他听到了。老师们偶然也讲两句黄色笑话,你以为孩子们没有注意听,实际上他已经听到了,叫耳濡目染。父母也好,师长也好,社会上人也好,他们随便一个动作,他一眼看到,已经进去了,这就是教育。

2010-7-30 00:08 回复

南学子

吉晨金

3楼

所以教育,不只是在你上课教点什么,整个的天地,自然的环境,统统是教育,所以教育是这么一个道理。中国《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常提的,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古代什么叫经师?教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就是经师。你就看到现在的幼儿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里硕士、博士的大教授,不过是传播知识的经师而已。我也做过大学教授很多年,也带过硕士生、博士生,我自己就笑,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很多。我说小兄弟啊,告诉你吧,学位一定让你通过,恭喜你,不过你尽管通过拿到博士学位,不是你学问行了,这个学位是骗人的,拿这张文凭骗饭吃,学问还谈不上。学问连我都没有,活到老,学到老。

学者效也,这个效果在哪里?很难了。我常常说,现在的教育,哪有老师啊?我在大学里上课,派头很大,大家都晓得南老师来上课,同学们喊立正啊,我说请坐,请坐。因为我真怕,为什么怕?我二十一岁起带兵,上场校阅,统统是这样,满校场几千人,喊立正,司令官万岁。那时自己留个胡子,冒充四五十岁,自己觉得好高好伟大啊!可是,一年以后我已经悟到了,这是什么狗屁的事,这是唱戏嘛!万人敬仰,一呼百诺,这个威风大吧!只要讲一声啊,大家都害怕了;眼睛看看茶杯,好几杯茶就来了,这个味道一般人觉得很好过啊!可是我已经悟到了,这没有道理。所以那个时候服侍我的勤务兵,吃饭时要帮我添饭。虽然大家都是勤务兵为长官添饭,而我吃完了自己添,勤务兵看到都傻了,大家都是这样,你怎么不让我添饭?他说你不要我了啊?我说没有啊!我是人你也是人,我有两只手可以做,我现在做官,你给我添饭,我老了谁给我添饭?我一个人时,我不能浪费我的手啊!你坐下来,我需要的时候再叫你添。这同教育都有关系。所以我带兵的时候,兵跟我就是兄弟。对兵讲话,不像跟你们讲话,对兵讲话很简单,「他妈的」,你以为那是骂人啊?有时候那是奖励的话。这些兵多数是文盲,没读过书,对他们讲话,像我们今天这样,那要他的命了,他才懒得听。你娘的,我妈的,他就懂了。这也是教育。所以刚才讲的「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中国几千年讲教育问题,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

2010-7-30 00:09 回复

南学子

吉晨金

4楼

教育与人性第二讲

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譬如我们大家想想,我们在座的都受过教育,由幼儿园到初高中、大学,请问哪个老师给你印象最深刻?有几个是你最敬佩的?我想很少。例如我学拳术武功的,有八九十个老师,我少林、武当,十八般兵器都学过。我对于学武的老师都很恭敬,后来到台湾还碰到一两个,他看到我好高兴。我请他到家里吃饭,他爱喝酒,唉呀!我请了一次,再也不敢请了。他一餐饭吃了六个钟头,慢慢喝酒,就谈那一些讲过的事。他希望我在台湾恢复武术的教育,这个老师学武的,不文,没有文化基础,不像我们这里的王老师,所以我非常钦佩王老师。我学文的老师,差不多也有一百多个,而且有前清的举人,有功名的。真正的老师,我只有一个袁老师,另外还有一两个学文的老师。我现在提一个问题,也做你们参考,我们大家反省,那么多的老师,影响自己一生,很值得效法、敬佩、亲爱的,能一想就想起,就跟想到自己父母一样的,有哪一些?我想大家跟我一样,从小受教育到现在,多少老师都忘掉了,为什么?「人师难求」。现在我们做人家的老师了,注意,要给受教育的孩子们留下你的影像。说了半天乱七八糟的话,我就是解释「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两句话。

这是讲老师方面,我们现在回过来,再讲中国的教育,先不谈西方什么爱的教育,西方爱的教育这个观念,到现在流行八九十年了。我们的教育没有提这个,原来的教育不讲爱不爱的,但比爱还严重。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老祖宗——轩辕氏黄帝,一切文化一切基础在那时已经开始,到现在四千七百多年了。我们的历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个教育我们是有个目标的,我讲这个目标,我又岔开了。

西方讲教育史,开始是宗教,可以说从摩西十诫开始,然后到天主教、基督教,一路下来。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教育,不过另外订一个宗旨,向某一个宗旨走,所以叫宗教,这是简单的解释宗教。西方的教育几千年,是由宗教演变出来的。中国教育从我们老祖宗黄帝开始,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的教育,所以教育有三个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全国人民的领导,万姓之宗的就是作之君,我们中国人的姓近一万个,实际上有九千多个,百家姓只是一点点。有一部书叫《万姓统谱》,我们万姓宗奉的共祖,就是轩辕黄帝。这个下来不是宗教教育,是「作之君」,作领导;「作之亲」,是作长上,爱百姓如子女;「作之师」,全国等于一个大学校,他就是校长,就是大导师。

中国文化有君道、师道,到了后代师道超然独立,超过帝王和父母之上,这是做老师的尊严。我们中国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作皇帝一样要礼拜,把师道尊奉在君道及父母之上,所谓师道的尊严到这个程度。上古历史有称三公,当了皇帝还有老师讲课。我经常讲,书上也有写,中国古代政治,譬如唐、宋朝以后,做皇帝的也要进修,每个月要请一个老师来讲课,老师是大臣学士或翰林院的大学士,请来的这些学者叫经筵侍讲,直到清朝还保留这个制度。

还有一个故事,讲明清这些太子、王子没有登位以前,也有宫廷的教育,是请民间考取翰林学士,学问好的,来教孩子们。皇帝、皇太后还亲自出来给老师行礼。某一代,这个皇太子不守规矩,不认真读书,吊儿郎当,那个时候一样要打手心的哦。这个太子被老师打了手心以后,老师再给太子跪下。打手心是师道,跪下是行臣子之礼,对不起了。太子回去跟老祖母皇太后报告,老师打我。老太后不高兴了,这个老师怎么可以随便打太子?不可以,祖母给你出气吧!就请经筵侍讲的老师进宫,皇太后请吃饭,但是很客气的讲,某某人啊,我们这个孩子请你教,是要严厉点,但是我们皇家的孩子,读书也做皇帝,不读书也做皇帝。这

位大臣一听站起来,是,太后,读书的做圣贤的皇帝,不读书的是做暴虐的皇帝。这个皇太后一听愣了,马上说你讲得对,尽管打吧。

2010-7-30 00:11 回复

南学子

吉晨金

5楼

这个是讲古代教育史,现在还在这个话头的开始。浓缩一点,教育的目的及人性的问题。所以我常常吃饭讲笑话,我一辈子可以说党政军什么都干过,生意也都做过,人生的经历不少,但是你们看我九十多岁了,现在他们搞了一个太湖大学堂,我在这里也同你们一样,也在从事教育啊,是教大人的啊,你看每天吃饭谈笑话,他们都来看南老师,我是在教育啊!而且我还更寂寞,我要讲的话没有人听呀。所以我经常吃饭给大家讲,你们郭校长都听到的,教育无用论,我几十年讲到现在,我发现中国这一百多年来,出现教育问题了。

现在不谈教育无用论,浓缩回来,教育是人性的问题,这同我们今天讲话最重要,人性究竟是善良还是坏,还是不善不恶?在外国的教育哲学很少讨论这个,中国比较特别,有几派。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假设儒家以孔孟做代表,儒家讲人性是善的,人天生下来个个是善良的,后来怎么变坏了?思想行为受社会污染的影响,变坏了,所以我们教孩子们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十二个字,太深了,可以写部一百多万字有关教育的书。他说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平实的,就在目前。性在哪里?就是生命的本来,这个思想哪里来?人性里头来的。这个名称叫人性,这个性相近,这个「相」,是现状,是个名辞,不是做动辞了。人性是近于善,每个人都是好的人。所以孟子说,你看任何人都有爱人的心,看到一个人死了,哎唷,好可怜啊,他就有慈悲心生起,西方人叫爱,人人都有,看在哪里发生。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是善良的,慈悲心本来有,「性相近」。为什么人性会变坏?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习相远」,习惯搞坏了,这个坏的习惯,是受社会的影响,家庭父母的影响,种种的影响,因此离开善良的人性越来越远了,所以社会上坏的人多,善良的人少,我们自己的行为思想,坏的念头思想、情绪多了,善良清净这一面就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刚才提到要学习善的一面。

可是同样是儒家的荀子,他也是孔子后代的学生,徒孙辈,跟孟子差不多同时,他提的意见不同,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自私自我的。譬如一个婴儿,当他饿了要吃的时候,只管自己要吃,如果是双胞胎,两个同时饿时就会抢。因为人性本来恶的,所以要教育,教育是为了把恶的习性改正为善良,这是教育的目的。可是同是儒家的哲学思想,有主性善、性恶之异,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就有了哦!当时在西方的教育,还没有我们讨论的这样高明。

与孟子同时的学者,有一个人又不同了,就是告子,在《孟子》书上提到的。告子说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恶,人生下来,天生非善非恶,善恶是人为加上识别,碰到事情的是非分别起来的。他说人性,像一条毛巾一样,你要想折迭成什么形状就成什么样,所以需要教育,把他塑造成一个好的人格,告子是主张人性不善不恶的。

第四家,墨子(墨翟),跟儒道和诸子百家不同,他认为人性生来是白净的丝绸一样,无所谓

善恶,无所谓不善不恶,同告子的说法差不多,有不同,看社会教育给他染成哪个颜色,就变成那个颜色。这是讲人性。

教育是讲什么呢?基本的教育原则是改正人性,使人向善良的方面走,这是一个目的。所以教育的目的是改进人性,教育就是政治,就是法律。一个国家政府的领导人,希望全体老百姓向善,可是老百姓不上道,因此用法治,用刑罚,所以中国的教育从春秋战国周秦以前就打手心的,这个叫夏楚,不是随便打的。因此我们小时候,是受这个教育出身的,老师坐在那里,让你背《古文观止》哪一篇,背错了三个字,在手心打三下,轻轻的处罚;如犯了大的错误,把手掌垫起来打,那就严重了。

所以前天我一个老朋友,杨麟先生,他都八十几了,他说老师啊,我和您上下有五代的交情,我把儿子、孙子也带来见您的面。那天他坐在这里,听到我们谈孩子们的教育,他说教育怎么不打?要打的啊!我们就是打出身的。他的儿子都四十几了,他们都是喝过洋水的留学生。他当场在这里讲,他说你问我儿子,我的儿子小的时候被我痛打,不是随便打,他做了一件大错事,我叫他趴在凳子上,裤子脱下,我气得一下找不到东西,拿手来打他屁股,打得很厉害,我手都痛了三天。他儿子在那里笑,爸爸你是痛了三天,我痛了四十几年,现在还在痛呀。好在爸爸打我一顿,我改过来了,不打就改不过来。他父子俩对笑,他说对嘛,教育有时候非打不可。

这是讲打与不打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准体罚,我现在不是提倡体罚哦,讲历史故事给你听。其实体罚或是不体罚很难说,像我带兵的时候有一度不主张体罚,做错了事怎么处理?立正,站在前面,两手平伸,两手指头各拿一张报纸,站一个钟头,手不准挂下来,只要低下来就要挨打。你们去试试,站十分钟看看,要你的命,说起来我没有体罚呀,但比体罚还严重。

我们谈教育,讲人性善恶,都讲了,教育是改进人性,究竟应该严厉的体罚,还是只讲原谅呢?大有问题。我们现在这里办的是实验教育,我跟郭校长讲,我们办这个教育究竟对与不对?心情负担非常重。譬如刚才讲的,都是这里宾客真实的故事。譬如前几个礼拜,一个老朋友来,说他正接手政府一个机构的首长,原来的首长,犯了贪污罪,贪污很多的钱。这个朋友同时也在做慈善,以及推广农村教育。这位朋友的地位不低哦。他说我接手那一天,我就背了个包包自己坐个出租车去。他们还没有上班,只晓得那一天这个新的领导要来接手,他们没想到他会坐个出租车早到了。他说我自己推门进到办公室,有一个职员看到,问你干什么的啊?我来报到的。我也没有讲自己是什么人。那个职员态度还满好,你请坐吧。我就坐在那里等,他也不理我,我坐了半天,我说老兄啊,我来报到也是个客人啊,请倒杯水给我吧!那个人就起来倒水,然后讲了半天,他问我姓什么,那个人想到了,哦,严重了,就赶快用手机打电话,给那个比较重要的长官,说某某人已经到这里了等你们。我说你不要打电话,他正在路上开车,听说我先到了,他万一紧张,出了车祸就糟糕了。

2010-7-30 00:11 回复

南学子

吉晨金

12楼

我说你这个毛病啊,素来作风很民主自由,很好啊。后来你上来讲什么?他说我上来就说,我晓得公司损失很大,还有很多烂账,我跟你们讲,现在这个案子结论已经出来了,我明天正式上班,你们有许多手头不清的,拿了钱的,赶快归还;如果来不及归还你手边那些钱,赶快捐给慈善机构;如果真来不及捐给慈善机构,就去捐给和尚庙子,捐给基督堂、天主堂也好,赶快捐掉。再来不及啊在家里后院挖个洞,深深的埋下去,但是你不要被我们挖到,挖到就对不起了。我听了哈哈大笑,我说你讲得很有意思。他说老师这样好不好?我说你讲得非常幽默有趣,只能这样处理了。真的一翻出来,有很多人贪污,你怎么办?只好送去法院了。这是讲人性的问题。

教育同人性有关系,你说一个年轻人犯了错误,是原谅他,让他自我反省改正?还是教育处罚呢?这是人性大问题,至于处不处罚,或让他自我坦白不坦白,这很难下定论,要临机变通的。总之教育是启发引导人性向好的路上走。如说一定完全用爱心,要他自动启发的方法,除非他是圣人。

譬如清朝有一个很有名的大案,你们在书上大概读过。有个人年轻犯罪,做土匪头抢人,被绑到刑场,要被杀头以前,老规矩,做官的要问,你还有什么话吗?有。这个时候他提出来的,做官的要给他做到。他说我想见我的妈妈一面。那应该,马上派人把妈妈接来后,两个都痛哭啊。然后,妈妈说你还有什么话讲?他说妈妈你很爱我,我马上要死了,要离开你了,我要求吃你最后一口奶,妈妈解开给他吃奶,他一口就把妈妈的奶头就咬掉了。他说妈妈我今天的下场就是你教出来的,我从小爱拿人家东西,你还鼓励我,说我那么聪明那么乖,每次你都那么教我,所以我认为偷人抢人是当然,才落到今天的下场。

所以究竟教育怎么教是个大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就是说,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怎么把人性教好。像诸位老师那么尽心,昼夜带孩子,可是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诱导,向哪一条路上走,很值得研究。我们这里是实验学校,正好大家做个讨论,我们有时间再讨论。对不起,耽搁大家太久了。(待续)

(张振熔纪录)

(转载)春上太湖谒南师作者:恒章

九十一岁的南怀瑾先生还是那般清劲的风骨,一脸慈光地面对大家。我们喊他老师,如同家人一样,他感到很亲切。

四月七日,在太湖大学堂,他向我们说起世出世间的因缘法:人的生命不是一期的,书也不是这一辈子读完的;朋友见面是要凭缘分的,有缘千里来相会。佛法讲因缘,因缘即真如,法尔如是。

如是我闻,如坐春风。

诚然,在这春和景明的时节亲近南老,实是由于一段殊胜难得的因缘。二零零七年春夏之交,净慧长老来太湖与南师相见,了却二丿十年来十度欲见未果的遗憾。应长老恳请,南老师允为正在裒辑的《虚云老和尚全集》作序并题,去年《全集》如期刊出,也算圆满了同在云公座下秉受法乳之恩的大愿。此次,明尧、明洁及我三人,代表净慧长老专程来看望他。

南老师惯以边进晚餐边会客的方便方法接引大家。餐罢我们与他就桌团坐,领略独特的“南氏风格”和新颖当机的“南氏语言”。听他讲故事,说笑话,亘古千年,如线穿珠,诸子百家,任其驱使。在他幽默轻松的表述里,从世尊楞严妙旨,李聃青牛倒骑,仲尼奔走齐鲁,庄周梦飞蝴蝶,文王演示八卦以及地水火风空见识的七大与山河花木日月星的物化,继而连接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善释关于《禅与生命的认知》;从《黄帝内经》说到生命科学,又搬来《古今图书集成》,《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再说《参同契》……

静静地听“南怀瑾说”,心智爽然。

有时他为了把一个深奥的问题讲解清楚,便示意门生将关键词书写在揭示板上。时而他会从藤椅上站起来,打着柔和的手势,抑或冲着人们亲切一瞥。大题小讲,娓娓从容。

我向南老汇报,是读他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迈入佛门,又通过《论语别裁》、《大学微言》,逐渐认识中国文化。他握着我手戏语:“那都是骗人的。”“我们愿意上老师的当!”——我也回应了一句。

从南老根根青白的发丝上,似乎嗅到了百年“丝路花雨”的馨香;他极具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灰蓝长衫,展示着东方文明的神圣与端庄;他文思敏睿,脚步轻捷,无言地道明了一位大修行者的功德所在。

如今依傍于太湖之滨如如不动的南老,一如当年不辞辛劳奔走港台,远赴欧美,据席说法,弘传国粹,风采不减。我们如是观照,如是景仰,如是凑泊于太湖,来好好聆听“一

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所发出的心语:“没有古代哪里有现代,没有父母哪里有儿女,没有祖先哪有我们呢?”读其书,闻其语,观其行,如悟迷路,似闻雷音,若睹佛颜。

一百分钟的时间很快溜了过去,南老该休息了。明尧、明洁代净慧长老奉上润笔费,南老师婉言相拒:这个带回去给您们师父供养三宝。随后,秘书将我书好的联语给南老师展开,我解释说没来得及装裱,南老师当即欢喜接言:“我来裱!”

——德迈风霜经百世;心游智海化群机。

南老师双手合十,谦逊地说:“不敢当,真是不敢当!”

何以不敢当,其实正相当。

辞别之际,耳畔隐约有汽笛声传来。也许那边就是南老为家乡温州捐修的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吧?在我们聚会的楼舍外,又飘来朗朗的读经声——那是南老创办的九年义务教育试验班的学生正在上晚课。春风轻轻拂来,点点渔火把太湖点缀得更加深邃诱人。

PS:此文的作者恒章先生是新华社原高级记者、作家、诗人、书法家,几年前曾应朋友之邀到西丿藏去写“晋美彭措大法王传”。一切在北京都准备好了,正准备出发到西丿藏,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改变了他一生的重大选择,归隐宗祖庭的四祖寺,协助净慧法师弘扬禅宗。

爱好南老师的同学不要把恒章先生对南老师的溢美之词只当客套话去听,最好别具慧眼去看。

南怀瑾解读王阳明的心学

南怀瑾解读王阳明的心学 提到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必须提到一位明朝大儒,王阳明,他的本名叫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这位很有学问的大儒是浙江馀姚人,他的思想就是有名的“阳明学说”,影响非常深远。他在明朝的历史上,功业很大,也很了不起。他的学说影响到后来日本的文化革命——明治维新,建立了这一百多年来的新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採用的完全是阳明哲学,这在日本史及国际史上都很有名。明治维新採用了阳明哲学的什么观点呢?“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即行即知。人的知识跟行为常常配合不起来,知是知道,行却做不到,即知即行是很难的。讲到知行的问题,在一百年前推动革命的孙中山,也有他的哲学理论,你们没有看过,叫“孙文学说”,里面提出“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两个方面。譬如现在科学昌明,到今天我们都晓得电灯一按开关就行了,很容易,这是行易,但是电的来历、电的原理你不知道,“知难行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提出“知易行难”,理论很容易知道,像大家坐在这里讨论人性问题,人性怎么来的?人怎么会投胎变成人?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天堂或地狱?有没 有西方极乐世界?未来有没有一个生命?每个人心里都有 感觉,但是“行难”,永远不知道。这是“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回转来讲阳明哲学,他在人生的教育作用上,提倡即知即行、

知行合一,大大影响了中国明朝后期和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我为什么提到他呢?因为诸位问的问题,就是他所说的教育问题。王阳明的著作颇丰,最有名的一本书是《传习录》, 讲作人做事的学问,过去六七十年前在中国很流行,蒋介石先生在黄埔军校也是讲阳明学说,黄埔的同学每人身上都有一本《传习录》。我经常笑说,你们每人都有一本,但是大 概没有人好好翻过。 王阳明当时讲学也同现在人一样,提出了人性的问题。他最有名的是四句教,很重要。第一句,“无善无恶性之体”,他 认为人性这个“性之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根据中国儒家的 文化,他和“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不一样。第二句话,“有善有恶意之动”,意是思想的作用,我们的思想、情绪有善的也有恶的,比如我们要吃一个东西,该吃不该吃,吃了以后有没有好处?或者知道是有毒的就不吃了,就是善恶的问题了。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人生下来天生有个知 性的作用,这个知性是本性第二重、第三重的作用。“良知良能”这个名词是什么人提出的呢?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提出两个东西,一个叫良知,一个叫良能,同本性没有关系,他说譬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掉进河里,这个时候不管坏人也好,恶人也好,任何人都很着急,都想去救他,这是良知良能的作用。我现在岔过来,引用《孟子》来解释王阳明的话,知善知恶这一知是“良知”,就是我们现在普通人讲的天地良心,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

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

南怀瑾老师传授的接命法--完整版

南怀瑾老师传授的接命法(完整版) 《习禅录影》中收录了南师所传授的接命法,南师称此法非常好,练习一星期生命力迅速充实。只是叙述得过于简单,看了后有不少疑问的地方,不知该如何操作,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接命法却找不到叙述详细的版本(只找到道家补亏法,操作过程跟南师所传接命法有些区别,因南师说接命法也叫补亏法,只是我觉得道家补亏法每天练习时间太长所以没有采取),后来在台湾谷歌网找到了完整叙述的接命法,所以马上收藏了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习禅录影》中所记录的接命法内容: 接命法 道家修持,如前述分为两派。一主清净单修,如北派邱长春所创的龙门派。一主双修,如唐宋以后白玉蟾以次的流派。自从禅道融合后,道家批评禅家单修性功‘心性之道’,不修命功(丹法),而主张性命双修。基本的理论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道理,而认为禅家只穷理尽性,却未至于命。同时也批评一般修道者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不能达到圣人境地。但如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也不能即身成就。故主性与命必须双修。 性即无为之道,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清净无为,当下即是,是真空的。命是修身人手,炼精化炁,以至炼神还虚,便是妙有。这一种理论体系,在基本原则上不能说不对,合于佛学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之原则。但他们偏重于修行方法,忽略真正的穷理,他们看一般佛家(尤其是禅),是炼神修神养神而已。气与精未能配合,等待解脱躯壳后,只能成为灵鬼。又认为持咒念佛等法门,只是炼炁,也不能入道。密宗的观想这一类,也只是修精,都不究竟。精炁神三者应为一体:炼精成就,报身即色身才能圆满。炼炁成就,百千万亿化身才能成就.炼神成就,清净法身才能圆融。精气神三者圆融合炼,则法报化三身皆得成就。*然后散而为气,寂然不动,涅盘清净。聚而成形,百千万亿化身即其妙用。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以我个人的经验,道家此法较密宗及瑜伽术更完备。如果不存门户之见,不妨试试看。以我看,无论道家、密宗,原始人类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同一个原理原则,同一个系统的研究,只是表达方式有异。何况这乃是助道品,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祖师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更应该学。这个方法非常好,道家称它为补亏法,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为接命法。青少年修七八天就不得了.但充满以后,又有问题来了,这是旁语。一般修道者可怜,亦很可笑,半为弊癃残疾,半为贪求长生,年轻人无此信仰智慧,等残疾时才想回心修道,真如俗语所说:“垂老投僧,临时抱佛。”哪里来得及,何如一念弥陀,祈求往生多好。 此法等于密宗所说的智慧灌顶,通常拿了酒和铃子乱搞一通,在你头上摸摸,在仪式上当然庄严肃穆,但实际上很难说了。真正的智慧灌顶,叫你自净其意,观想头顶上一片光明,与本尊佛菩萨光明自然相接,此法修起来要注意。勿着相。学道家的人,不懂佛理的恐有障碍,学佛的人虽知理解,但要认真不着相,知道何时空掉,何时停止。能不着相,则此法妙极。假想---一说到假想,大家觉得不好听,如改一名称说观想,大家就觉得味道不同了,可见人是喜欢自欺的。--观想或幻想头顶上有太阳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明点,有一道光,由头顶一直沿督脉灌下,用眼识意识上接此光,即由脊椎神经而下到丹田,再到海底,然后分别由两腿到两脚心,接着由前面倒转上来,多转几圈,精神充沛了,身体自然直起来,再将它空掉,一念不生,不理它了。 此法可以治百病,炼几天即可引发生机.有几位有病的朋友,如已故贾教授得癌症,到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版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鲁迅和牛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立起来,冷冷的,你们骂我就骂我,格老子我才不怕你们骂,阿Q的精神,宁可做一个小牧童。这是讲与牛有关的诗。算不定将来国内年轻一代,出来一位好诗的人。鲁迅这两句是好诗。 乱跑的牛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教学案例)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走近老师》教学案例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中学秦宗惠 近几年来,一些学校以新课改之名,把思想品德(或者《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为几个步骤,如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展示反馈(解决问题)、当堂训练等,其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就是围绕课本的知识点展开的活动。师生共同寻找答案,找出答案后就开始记忆、背诵并进行巩固练习。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找答案、划重点、又读又背,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却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目标基本没有体现,背离了本学科的主旨,片面追求成绩和分数,到头来学生即使得了高分,也未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我认为不能以课改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是中轴和根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其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创新,而不是会考试的机器。因此,我在讲课时,喜欢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创设情景,利用所讲故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追问学生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内容编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在形式上有“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使用新教材以来,我的学生已经非常喜欢这种开放、生动、多样、平等的上课方式。教材的各个环节设计精妙,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整合一些教学资源,如时事图文、视频、漫画、故事等等,将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以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尤其是把课堂变成一个故事会,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学生们乐意上《道德与法治》课,参与的热情挺高。 以我在讲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课时《走近老师》为例,我想加深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们对不同风格的老师都产生亲近感,于是,我给学生看了一个视频《泰迪的故事》。视频只有音乐,我就自己给学生配音讲解。故事是这样的: 汤普森太太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在她执教的第二年班上来了一位叫泰迪的学生,她第一眼看到这位学生就不喜欢他。泰迪不但肮脏,头发留得长长的盖住眼睛,而且身上还不时散发出一股莫名的臭味。功课呢?总是落后。她试了又试,怎么也不喜欢泰迪,每次批改他作业时,总是用一支大大的红笔划了一圈又一圈。

南怀瑾名言警句

南怀瑾名言警句 1、读书不只要靠两只有形的眼睛,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读。 2、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3、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4、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5、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6、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7、所谓天堂地狱与因果轮回,皆此一心坚固妄想之所建立。 8、历史上的人名和地名,都是真的,但有许多事实,大多数已经走了样,甚之,完全变质。而小说中人名和地名,大多数是假托的,

可是那些故事的内容,却几乎都是真的。只不过再经文人的手笔,加以渲染剪裁而已。 9、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10、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1、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12、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13、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14、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

南怀瑾大师泄露的生命秘法

一、治疗高血压、失眠的两个法——摘自《如何修正佛法》二十七讲 1、我当年学道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朋友,教我一个外道法子——顽空修法。一边念佛号,一边观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一直向下沉。这个虽然是外道法,但这个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的人,以及神经快要爆炸的人。我们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压反而弄高了,因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这个法子对治。 2、我当年什么都去学,不管有道无道,都要向他们摸索一下。另外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二、心肾气交的睡觉法——《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 我们常常讲,人老有几个相反的现象: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出来了;现在的事情告诉他马上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情都会记得;坐着就睡觉,躺下去睡不着。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医学的道理,心肾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道家有个办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时,把身体蜷起来睡,变成婴儿状态,两个脚缩拢来,两手也抱起来,容易睡着,这是勉强使心肾的气交。交就是连起来接上电了,这样可以睡着。 三、气功治疗肺病的方法——摘自《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现在的肺病已不是难题了,药的种类太多,治疗的方法更多。但是在以往的岁月里,肺病是麻烦的事,这里介绍的一个气功治疗,曾经治愈了不少的肺病患者。将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放在背后两肩胛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点。左手握拳平置肚脐上。这时开始用鼻孔的肌肉闻气,闻之有声,就好像闻到一样好吃的菜,要多闻一下似的。这样闻气,一连六次,再口吐“呸”音,将气呼出。如此继续作下去,一连三十六次(六闻一呸为一次),即浑身通畅,甚至汗出。如果原来呼吸不畅通的人,经过三十六次的呼吸练习,即得鼻孔畅通无碍。如果是肺病患者,不能以站立的姿态来作气功的话,可以躺在床上试作,效果也是一样的。 四、桂圆、花椒、艾绒捣烂,敷肚脐——《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 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

【五年级作文】爱讲故事的老师

【五年级作文】爱讲故事的老师 我有一位老师,她上课非常爱讲故事,并且非常幽默。每次上课都能让我们笑得前仰 后合,总是能让我们从娱乐中学到很多知识。 今天,我到教室老师就上课了,课堂上,老师跟我讲了两个她小时候的故事。老师连 讲带比划,表情丰富,绘声绘色。第一个故事:她们的老师到她同学家访,那位老师到那 位同学家了,那位同学的母亲热情地接待那位老师。那位同学的母亲搬凳子给老师坐,老 师看看凳子上的灰尘,真厚!那位老师想:如果不坐吧,家长那么热情;如果坐吧,可是 我今天穿的新裤子就弄脏了。思来想去,出于礼貌干脆就坐吧。那位老师刚坐下,就想站 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尘。可有不好意思。这时,那位同学的父亲下地回来了。那位老师和 同学的父亲开始谈那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一谈就谈到了十一点钟,那位同学的 母亲杀一只大花公鸡,请老师留下来吃饭。鸡炖好了,同学的母亲把桌子拉出来时,老师 看见桌上有鸡拉的屎,就想走。可是,那位同学的父母连拉带扯地把老师拉进屋,那位老 师赶忙说我突然想起今天中午跟朋友约好说事的,我走了,你们吃吧。说完,那位老师三 步并作两步跨出门来到院中,急匆匆地骑车走了。”老师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她老师出门的 样子,把我们都逗得前仰后合差点笑岔气。 第二个故事和这个故事是类似的。老师说完这两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待人热情是重要的,但是讲卫生更重要;不然,你的不讲卫生会像桌子上的那泡鸡屎一样吓到别人的。老 师还说她喜欢她的那位老师,因为那位老师会讲故事,很多故事都能让他们明白很多道理。所以,她现在也喜欢讲故事,并将教学内容编成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听故事中获得 写作素材或写作灵感,培养我们的写作兴趣!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她是谁?她,就是我现在的作文老师——陈老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太湖大学堂 政商名流的枢纽

太湖大学堂政商名流的枢纽 太湖大学堂政商名流的枢纽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苏嘉溪实习记者魏奇琦发自吴江 日期:2012-10-15 在太湖大学堂,南怀瑾接待过无数的政商要人,这些人为什么要找他?在他那里又学到了什么?从中也能看到这个时 代的一个剪影 太湖大学堂内,南怀瑾先生的灵堂(图/新华) 2012年10月3日,几位上海佛教信徒慕名前来吊唁南怀瑾,但遭到婉拒。太湖大学堂从成立到南怀瑾去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不对外开放的习惯(图/新华) 静思园园主陈金根向本刊记者回忆了拜访南怀瑾时的情形(图/苏嘉溪) 太湖大学堂7号楼一楼,光线黯淡,有白衫长者守护,

对来者双手合十,鞠躬行礼。南怀瑾去世一周之后,门口的签到簿上只有寥寥几个名字。 白衫银眉,手持香烟,一张慈目相片挂在大厅正中,照片不大,神情却令人想起焦尔乔·洛迪那张著名的周恩来肖像。照片下的祭台很简略,正中是一座名为“行走中的禅”的佛像。几个垫子供人跪拜,两边数排垫子,曾是来访者用来修行打坐的。现在这里成了南怀瑾的灵堂。 灵堂的柱子上,挂着康有为、李鸿章的墨宝。被尊为兼通儒释道三家的南怀瑾的灵堂内,没有佛乐,但闻访者的脚步声回音袅袅。 南怀瑾2004年从香港迁至上海,2006年正式搬至位于苏州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沿袭其在港台时期交游人士的习惯,“太湖大学堂”被内地各方神圣踏破门槛。 著名的大学堂 人们总是把南怀瑾选择晚年栖息之所联系到各种名目上。坊间称老人认为“庙港”二字雷同于“太庙”;又说:时任吴江市委书记汝留根之名,让老人心生“留根于此”之念。 以太湖蟹著称的庙港镇,素有“一级空气二类水”之称。新修的230省道在车轮下发出淅淅沥沥的响声,随着大学堂的指示牌望过去,眼前赫然一座“太湖禅林”牌坊。联强村

南怀瑾南师的最精典25句话

南怀瑾南师的最精典25句话《开悟好文》 2016-06-01 逻辑思维订阅号 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4、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 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5、多读历史 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6、何为中华道统 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7、有缺陷才是正常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几个朋友小聚,其中有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老马。酒至半酣,对面那桌过来一位年轻人敬酒,自称是马特的学生。马特倒是有点记不起来了。 年轻人非常恭敬,敬过大家的酒,又特意来到马特面前单独敬酒。年轻人兴奋地说:“马老师啊,我是您走上教学岗位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我应该是您的大弟子了。我们那个班啊,调皮鬼特别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过去很多老师都头疼。您一接手教我们班,就把我们全镇住了。我们都很佩服您。” 我们都齐声赞许马特。马特也露出得意之色,脸上越发红扑扑的。 年轻人继续讲到:“那时候啊,我们最喜欢上您的语文课了,每天都盼着。您跟我们约定,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不捣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每堂课留下10分钟给我们讲故事。您还记得您给我们讲的什么故事吗?” 马特一时疑惑起来,答不上。 年轻人大声说:“您怎么会记不得呢?故事连播——《一双绣花鞋》啊!说老实话,您当时给我们讲的什么语文课我都记不得了,不过您讲的那个故事我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 哈哈哈……朋友们一阵大笑。马特也笑了,仅仅有点不太自然。 那位学生到是一个实在人。想想也是啊,我们自己也能够回忆一下,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东西,你能记住多少呢?绝绝大部分都已经淡忘了,有的连影子都没有了,能让你记住一点点印迹的老师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了。马特的不自然,其实是语文老师集体的尴尬——我们的教学到底给了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二 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姓王,教我们地理。王老师教我们地理,不带课本,不带讲稿,仅仅一支粉笔、一杯茶、一张嘴。不过,我们都像着了魔似的喜欢王老师的地理课。他教的地理,每次考试,我都用不着复习,准能考到九十五分以上,班上其他同学的地理考试的分数也出奇地高。是什么原因让王老师的地理课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原来,王老师有一个绝招——讲故事! 王老师每堂地理课都会穿插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他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巧妙地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他“文革”串联时的见闻趣事联系起来,常常让我们开怀大笑而又引发思考。 有一次讲“黄河”。他首先问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跳进黄河洗不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中国还有一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

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南怀瑾讲座(一) 2007-11-29 22:29托绿谷集图的福,到太湖边的太湖大学堂听南怀瑾的宣讲,题目是《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坐定多时,南老先生出来了,听众起立鞠躬,南老拱手向大家致意。开讲。(本人转述得不大准确,待修订)南老说,当前的中西医的争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外行觉得也有问题,中医都不读黄帝内经,这不行。 今年是黄帝纪元4705年。 为何《史记》写的历史从黄帝开始,因为从黄帝开始,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都开始发展,是文明的共祖。那么黄帝有无其人?还有尧、舜、禹是否真有其人?有人说据考证禹是爬虫,这些都是日本人的研究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丑化我们的祖先,还有人说黄帝内经文字这么优美,像是汉代人写的,这也是小看我们的祖先,他们为什么就写不出优美的文字。黄帝是甘肃天水人。 我们看上古天真论,“天”字,有宗教的天、哲学的天,天文的天,很多含义。天上面的一横,就是一画分天地。中国的学问都是相通的, 司马迁既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科学家,春江花月夜有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人初照人”。就包含了文学哲学的东西在里面。 你说这个和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不,关系很大。 先看第一句,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神字,是通神的意思,先知。弱:小,不是脆弱。登天,鼎湖龙去,先存鼎湖山。 女子七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的癸,是水的意思(十天干配五行),这里说到水,有壬水,是未成形的水;癸水,是已成形的水。(高论!) 为什么女子以七为单位,男子以八为单位?数字里面学问很大,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零,不是没有,是不可知数,无量数,无穷数。印度有本书《佛说入胎经》,男精女血受孕后,第一个七天生羯邏蓝,就是我们说的督脉。 第二个七天,男女分化,经过三十八个七天,就生出来了,这本书内容很复杂,就不多说了。不光人,我们说气候,五天为一候,三候为遗弃,六候为一节,一年有二十四候,此外,每

南怀瑾老师:《中庸》的全文总纲精髓

南怀瑾老师:《中庸》的全文总纲精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节所讲的原文,便是全部《中庸》的总纲,也就是子思承继传统儒家孔门学养心法的心印。等于曾子所著的古本《大学》原文,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开始,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就是《大学》全文的大纲要。那么《中庸》第一句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的“天”和“性”两个字的名词,它所指的内涵是什么呢?其实,刚才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中庸》所据的根源,是由《周易》坤卦的〈文言〉,以及〈系传〉等的内涵而来,希望大家首先便要反复注意。现在我们只要采用一个最老实、最笨、也最聪明的读书方法,便是“以经注经”,乃至“以史证经”的方法,便可自能融会贯通其意了。例如有关本文的天和性字,你只要把《中庸》全书的结尾,他所引用《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两句,便可知道他在这里所提出之天,既非物理世界天体的天,也不是宗教性的玄天上帝之天。《中庸》首先

所说的天,是代表心物一元形而上的义理之天。那么有关于性字呢?它是指的天性、人性、物性,或是明心见性的性,以及世俗通用所认为的性欲之性呢?答案也很简单。《中庸》在这里所指的性,是天人之际,心物一元,人生生命本有的自性。你只要详读《中庸》原文,便有子思自注的“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以及“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就可完全明白他在《中庸》首节提出的“天命之谓性”的性,是指人道根本的自性,它是人们有生自来与天道相通的本性,所以他用典雅浓缩的言文,只需简单明了五个字“天命之谓性”,就可直指人心,自悟自性了。 第二句,“率性之谓道”,就比较难办了。我们大家从两、三千年来,就惯用一个词儿,叫作率性这样做,率性那样做,或率性不干了,或率性干到底等等,这些都和《中庸》所说的率性相关。因为率性一词,已经变为两、三千年来传统习惯用的口头语。其实率性这一个名词,是指从本有的天性、人性所起动作用的初心一念,如果勉强引用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观念来说,就是直觉或直观。但照“直觉”、“直观”的实质心理状态来说,那是属于意识的范畴,还是不太澈底的。 那么我们只好再比较详细的引用佛家唯识法相的分析来作 说明,就比较清楚了。唯识法相学所说,由本自清淨的自性上,起心动念的心识作用,大约可分析归纳为五种心性的现

南怀瑾励志名言

南怀瑾励志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南怀瑾励志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2、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3、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4、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5、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6、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7、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8、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9、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10、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11、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2、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3、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14、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5、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16、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7、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8、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9、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20、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21、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22、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南怀瑾先生谈爱情、爱和修行

南怀瑾先生谈爱情、爱和修行 9月29日下午4时,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走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南怀瑾心喜武术道功,兼修儒、释、道,擅制茶、噱品茶,尤为深通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等身,集“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于一身。南怀瑾早年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1949年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 1985年旅居美国,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 大师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生平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学者,文化传播者,通儒、释、道典籍,中国当代国学大师。 1918年,南怀瑾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曾学习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抗日战争,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即潜心于佛典,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闭关修行三年。 1949年,南怀瑾随国民党军队前往台湾,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并在政大、辅大等大学开课,多名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南怀瑾对孩子从严教导,其子南一鹏曾说,每天要求我背诵唐诗和《古文观止》,我没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受罚。他评价自己的父亲称“对形而上的东西很透彻,对形而下的事务也很了解”,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让许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和“十方丛林书院”。又于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1984年,因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成为新政学系在台湾的新领袖,为避祸移居美国,并成立维吉尼亚“东西学院”。1988年,南怀瑾移居香港,在香港闭关沉思。80年代末,南怀瑾开始筹资兴建中国国内第一条合资的铁路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与1992年开始建设,于1998年6月11日通车。南怀瑾筹资共计4568万美元,在建设完成之际,他提出“还路于民”,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后在2006年再次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南怀瑾先生到某地讲课时,一个女生写纸条问他如何解决爱情的苦恼。南先生的回答很妙:爱情是人最大的自私。爱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修行的功课。爱情只是爱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很多情况下,爱却要藉由爱情来学习。为何?原因在于爱情中的悖论,最大的自私和最大的无私如同硬币的两面,统一在这个让人类数千年都参不透的主题里。 在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爱情是毒药。在亚瑟王的故事里,公主玉色儿既是舅舅的新娘,又是仇人,哀生和她却注定了要相爱。相爱的原因是两人误饮了一杯酒。这杯酒不仅铸成了我们与另一个人相遇相爱的缘分,也免除了我们不懂爱的责任。我们在爱中所有的疯狂、不可理喻都是上天安排的。而我们尝到的苦似乎也是命定的。 通常男女相爱刚开始都是美好的,心醉神迷、柔情蜜意的感觉,堪称人世最幸福的时刻。这时候的“苦”是“爱别离”。随着时间的流逝关系的深入,两个人的灵魂激烈地撞在一起,关系多半会变质。尤其是缺乏情感教育,仅凭原始本能行为行动,以及依靠现实道德规范约束的大多数人。这时的“苦”便是“怨憎会”,两个人爱恨交织,爱时是举手无双的珍宝,恨时恨不得把对方撕碎,厌时想一脚把对方踢开,关系越是亲密,怨恨越多。

《故事新编》评析

《故事新编》评析 《故事新编》成书于鲁迅暮年,却拥有幽默从容的语言风格,鲁迅自述为“油滑”,是“游戏笔墨”。通过穿插性的丑角,杂以现代化的生活细节,造成了一种间离喜剧效果。然而在漫画化的手法之下,寓庄于谐才是本书的最大特色。细读几篇,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略显严肃的主题,感受到鲁迅在人生最后阶段“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复杂心态。关于文体鲁迅自认为“历史小说”,但准确的说是“历史的小说”,鲁迅先生不是把死人写得更死,而是着重对人物精神心理的把握,不少已经被“盖棺定论”,被符号化的历史人物在鲁迅笔下又有了新的活力。只取一点,随意点染的写法将写作的灵活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采薇》中的伯夷叔齐不再是忠义节气的化身,反倒是不知与时俱进的典型。他们坚持的忠义背后不过是虚伪,在昏庸的殷纣王统治时期没能效比干谏殷纣只知在养老堂里颐养天年,练练太极拳什么的。殷商灭亡之后又“义愤填膺”地拦住周王的马宣扬忠义,指责他们没有臣子的仁义。我甚至怀疑这“义愤”的直接原因是养老堂的饼在越变越小。无论他们如何自命清高,总是逃不掉生活的难题。所以不去华山的理由是对归马于华山之阳和华山大王小穷奇的畏惧,选择首阳山的原因是既不高也不深,还有薇。他们其实是在用自己那套奇特的价值体系自欺欺人,逃避现实,这就反映了中国人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的国民劣根性。采薇而食,却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这薇也是周朝的,只好饿死于首阳山。忠义与骨气大概不应如此吧 《出关》前一部分孔子研习六经,遍谒诸侯,可是却四处碰壁。老子用自然之道为孔子解答疑惑,尽心尽力地教训孔子,老子的学说给了孔子极大的震撼,这时老子是欣赏孔子的,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不符合他无为的一贯形象。三月之后,孔子悟道,老子却不大高兴,不得不归去。原因是他怕逢蒙杀羿这样的悲剧重演,他以智者的眼光看出了孔子隐藏在谦虚礼待背后的嫉妒与轻视,孔子城府极深,心思阴险,他也承认自己开头常常看错人。他自嘲的笑了,知道虽然儒道同源,但形制不同,孔子必将传扬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学说,他们的理论将会争夺受众,孔子会在背后叫他老头子,会耍花样。 老子与孔子形象是复杂的。老子信奉无为而无不为,想无不为,于是只好无为。心态是十分消极悲观甚至有些荒谬的,因此受到关尹喜等世俗人物的嘲笑,鲁迅当然是不赞同这样的无为思想的。一连四处的呆木头似的情状的描写,颓唐的神情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处处透着孤独与苍凉的沉寂老人。鲁迅虽然随后在出关的关一文中直接否认了所谓的自况说,但是一个作家的写 作难免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他此时的心态当是十分复杂的。晚年的鲁迅已不复年青时代的豪情壮志,像老子一样对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对社会人际关系也有了清醒的认识,主观上仍然想保有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精神,现实生活中相似的对于社会本质的认识让他不自觉地还是通过自己的描写让读者自然地对老子生出一种同情的感情。老子认识到了自己的路是走流沙的,孔子的路是走朝堂的,一个注定处江湖之远,一个注定居庙堂之高,虽然儒家思想源于道家。但目的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当初相遇相知不过是因为孔子在走朝堂的路上陷入困顿,在老子那里寻求精神的慰藉,现在孔子懂得了“化于人”的道理自然要汲汲于重新走上“化人”道路的。孔子学会了知识就提防恩师,外恭内倨,当然是为人所不齿。老子教会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汉江小学徐利 于永正给新教师的二十条贴心建议中,就有这样一条: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的。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的学生亲近你……。 记得刚毕业时,我教低年级时就亲身得出了这一结论,并决心要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当时我还买了很多故事书,如养成好习惯100个故事、名人教育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等等,但最后还是有了冲动没了行动。直到后来我有了儿子,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他慢慢长大了,我就跟他一起读故事,有时他还会给我讲故事呢,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子很喜欢读书、听故事。在给儿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跟儿子一同成长,我自己积累了很多故事,而且能讲得有声有色,起码能吸引我的宝贝儿子。 今年,我又教一年级了,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的念头又在我心中燃起。对于一年级的小豆丁来说,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了。记得开学的前几天,天天都要跟一年级的小朋友讲学校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排队纪律,还要训练上课口令……,老师讲得很认真,很卖力,口都干了,但一年级的小豆丁一点也不买账,而且听得很不耐烦,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所以老师上课特别累,喉咙特别干。怎么办呢?纪律常规必须得讲哦,上课口令也得练习哦,怎么办呢?我们换一种方式吧。对啦,就是讲故事。 一、故事比唠叨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 我结合小朋友们在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冲跑,把它编成动物学校里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附:《好奇的小白兔》 今天,小白兔特别开心呀,为什么呢,因为它要到动物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啦。来到动物小学,它惊呆了,学校很大很漂亮,有绿油油的足球场、大大的篮球场、高大宽敞的室内体育馆、各色功能室……学校里还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和很多老师呢,学校里的一切,都让小白兔觉得新奇好玩。上课了,小白兔很认真地听鹿老师讲话,它觉得鹿老师很漂亮很温柔,听着听着,小白兔就喜欢上鹿老师了。“铃铃铃”,铃声响,下课了。小白兔很高兴,它马上冲出课室,冲去操场玩,就在它转变时,跟迎面跑来的小熊撞了个正着,“唉呀,疼死我了。”小白兔和小熊的额头都起了一个大包,他们痛得大哭起来,鹿老师闻声赶来,把他们扶到办公室,并给他们擦油,鹿老师温柔地对他们说:“在动物学校里,小动物们很多,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规定课间是不能冲跑的哦,你们记住了吗?”小白兔和小熊连连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对不起。”鹿老师微笑着摸摸他们的头。”我一边讲一边留意小朋友们的反映,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本来开小差的小朋友,很快地,他们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我讲故事。有时我故意夸张某些情节或根据故事内容做些夸张的动作,这下小朋友完全被我吸引住了,个个静下来,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故事讲完了,我问小朋友们:“听完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呀?”小朋友们马上把小手举得高高,唯恐我看不到,“下课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去上厕所,不能冲跑。”“对,说得真好!”“下课时,我们要慢慢走,不然会撞到小朋友的,小朋友就会很疼了。”每听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就能自己悟出这些道理,真是了不起,同时也说明了故事的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