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学生用)要点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学生用)要点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学生用)要点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学生用)要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___,常用单位有千米___,分米___,厘米___,毫米___,微米 ___,纳米___。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___m 1mm=___m 1d m=___m 1μm =___m 1cm=___m 1nm=___m 2、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放:零刻度线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还必须注明测量。

4、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

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的直径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测量工具:、(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常用单位:分钟、小时。

1h=min=s;1min=s;30min=h

7、误差:

(1)定义:和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求;用;。

(3) 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使用规

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①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②特点:是宇宙中最的现象。

2、参照物

①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③、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

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④不能选择所研究的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⑤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的。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经过相同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来表示,速度值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①定义:与之比叫做速度

②速度公式:

③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④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1 m/s = 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单位换算:10m/s=m/h 54km/h=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运动和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

简单的机械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变形公式有:路程S=,时间t=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这种运动叫做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

平均速度公式:

6、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2、方法:用测,用测。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 .

(人靠 振动发声,风声是 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 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 发声,鼓靠鼓面 发声,钟靠 发声,等等);

2、振动 ,发声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 体、 体和 体;

4、声音的振动可 下来(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 . 体、 体 和 体 都可以传播声音

2、 ,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 交谈;

3、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声音在 内传播的 叫声速,单位是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 s ; 声音在 空气中的速度为 ;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 ,介质的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填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填 :固体、液体、气体)。

例: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 传过来的。

(三)、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 ,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 )

1、听见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

如果不到0.1s ,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觉得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

距离: S=21vt =2

1×340m/s ×0.1s=17m 2、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 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的三要素: 、 、 ;

声音的叫,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音调越高。

叫;响度跟发生体的和有关。

物体越大,响度越;听者距发声者越 ,响度越;

: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高于20000Hz叫;

低于20Hz叫;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

(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 3、 4、)

2、声音传递

(例:1、精密机械 2、粉碎 3、制成 )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讲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

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表示的单位是。符号,

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指人耳;

3、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减弱; (例:汽车安消声器);

(2)在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

(3)在减弱. (例:戴耳塞)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相同;我们凭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

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③: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

“-4.70C”读作或读作。

④:正常人体的体温是:℃

二、温度计

1: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①: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的原理制造的;

②:温度计构造:下有,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看:观察它的,判断是否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读:1、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

2、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中;

3、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的液面。记:读数与单位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物质以什么状态存

在跟物体的有关。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物质从变为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物质从变为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3:固体可分为和;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1):晶体:熔化时有(熔点)的物质;

例子: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例子: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 (熔化时温度 继续 热),非晶体 熔点(熔化时温度 ,继续 热);

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 点;(2)继续 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 ;(2)继续 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 ;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4℃),开始

(3

)BC 物体 , 热、温度 ;

(4)C 点为 态,温度仍为 44℃,物体刚好 完毕;

(5)CD 为 态,物体 热、温度 ;

(6)DE 为 态,物体 热、温度 ;

(7)E 点位 态,物体温度达到 点(44℃),开始 固;

(8)EF 段为 ,放热、温度 ;

(9)F 点为 态, 完毕,温度为 ℃;

(10)FG 段为 态,物体 热温度 ;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 ,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 的物体传给温度 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 ;

熔化和凝固图象

晶体 图象 非晶体 图象 晶体 图象 非晶体 图象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A 、定义:物质从 变为 叫汽化。

B 、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

定义:液体在 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 发生的一种 的 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 ;⑵液体的

⑶液体 。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 作用。

定义:在 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 现象。

沸点: 液体 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 。⑵继续 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沸点 ,气压 沸沸腾

体蒸发

点。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现象,都热量;

(B)沸腾只在时才进行;蒸发在下都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

(D)沸腾比蒸发;

(3):蒸发可: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4):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2:液化:

定义:物质从变为叫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式:⑴温度;

⑵。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热

例子: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直接变为叫升华;升华热。

物质从直接变为叫凝华,凝华热;

2、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碘、钨。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在玻璃的内表面)、

4、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成霜;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成,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成的

5、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例子。右图中填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分类:光源,如;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是、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应用:、、、、、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和,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光速

1、光在中传播最快,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m/s=km/s;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比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

2、: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指的是与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指的是与线所成的角。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法线是,O点叫做,∠i是,∠γ是。

3、反射定律:光线与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线和

光线

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5、分类:和。

光的反射

⑴镜面反射:

①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

②条件:反射面。

③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反射

⑵漫反射:

①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定律。

②条件:反射面。

③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

6、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度,入射角为度;

7、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

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①、成像特点:像与物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②、成像原理:光的定律

③、作用:(1)、(2)改变

④、实像和虚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

睛看到;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不能用

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⑤、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牙科医生检查口腔用的反光镜是镜。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大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对应像物点连线与镜面,所成的是像。像物关于对称。

3、应用:(1)1.6米高的人站在镜前2米处,平面镜中的他的像高米,像离他人有

米,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变小、不变、变大”)。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2、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线、光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

线、光线分居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3、折射的现象: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

彩虹。⑤玻璃砖后的笔“错位”

例子分析:

1、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像,是经光的形成的。

2、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形成的。

3、水中的倒影是,是光的形成的;

4、小孔成像是像,是光形成的。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2、彩虹是光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

4、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

叫。

①、的作用:(1)制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控。

(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②、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c 。(2)杀死微生物灭菌。

(3)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①: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②: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近视镜片;

2、基本概念:

①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的直线;

②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

③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用“”表示。

④焦距:到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表示。

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个焦点;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如下图:

(2)、跟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跟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过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如下图:

5、写出一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记忆)

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4种方法:(记忆)

①:观察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②: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③: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④: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的像。

2、投影仪:成、的像。

3、放大镜:成、的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2: 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以内;

②烛焰在上

3、物距和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4、

5、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 =f 是成实像和 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与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 把信息传入 ,从而产生 。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 的 像。

2、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的形成及矫正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后 方。可以戴 凸透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会聚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镜和 镜组成,都是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的镜头,成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成 像.

。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像;

..目镜相当于

镜,目镜

..成像.。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定义: 叫质量。符号是: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1t=103kg 1g=10-3kg 1mg=10-6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

4、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 5:托盘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

(2)拔动 ,使游码位于标尺的 的 处;

(3)调节天平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或左右 相等.使天平的 平衡.

(4)将被测物体放在 上,右盘放 ,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5)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 + 游码在标尺

(6)整理好器材

注意事项:

A 、所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

B 、 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 。

C 、 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V

m ρ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3)

m ——质量——千克(kg )

V ——体积——立方米(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单位间换算关系:1g/cm 3= kg/m 3

水的密度: kg/m 3,读作: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 有关,受到 的影响,与 、 无关。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

5、图象:右图所示:ρ甲 ρ乙

6、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 ,密度 ;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密度变为原来的 ; 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 、体积 、密度 。

7、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体积 ,密度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①“看”:单位[毫升(mL )、厘米 3 ( cm 3 ), 1mL=1cm 3 ]、 、分度值。 ②“放”:放在水平台上。

③“读”: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 相平。

2:体积的单位:m 3 dm 3 cm 3 mm 3 L mL

1m 3= dm 3 1 dm 3= cm 3 1cm 3 = mm 3 1L= dm 3 1 mL= cm 3

3、测固体的密度:①原理: ②测质量的工具: 工具:量筒、水、细线 1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 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 物体体积V=V 2-V 1

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

方法 形状不规则③测体积 ρ m V =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4、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V

m ρ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

③称出 ;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是物质的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 3: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 。

4: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

水的反常膨胀: 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 。

5、密度的应用:

⑴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_____) 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 (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 a吸保持不变99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 (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 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仍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解;a;吸;保持不变;99.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且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表明水在沸腾。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杯口的“白气”是_______(选填“液态”或“气态”); (3)如图所示,是小明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的水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面上的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仔细观察图像还发现:加热5min后到水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水温升得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水蒸气液态 99 小于水与空气的温差大,散热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1g=______kg、1mg =______kg 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n),分米(dm厘米(cm),毫米(mr)微米(un)纟纳米(nn) 1km=1000m=10 3m 1dm=0.1m=10 -1m 1cm=0.01m=10 -2m 1mm=0.001m=10 -3m 1 卩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 -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 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 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 n 1mi 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 (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y ;声音在空 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 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 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 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 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4650936.html, 李家镇中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完成时间7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 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m=10-3m 1d m=0.1m 1μm =10-6m 1cm=10-2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会记)。 4、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 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的直径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初二】初二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关键字】初二 初二物理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合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当时空气)。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st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是Hz。 声音可分为次声、可闻声、超声。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 点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 地球上水的循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A3.水资 源与水资源保护 (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 贵的; (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 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 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 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2)电冰箱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5.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所示: (2)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3)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例4】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C探究体验 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液化/汽化)形成的.液化做一做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物态变化 温度计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为0.1℃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

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初二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声学: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光学: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 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 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 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 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 t ,变形可得:s=vt,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 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