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适宜性评价_刘颂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适宜性评价_刘颂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适宜性评价_刘颂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适宜性评价_刘颂

>>城市防灾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是发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有效

途径,本文从地域安全性、绿地规模、绿地服务半径、绿地容纳避灾人口的能力以及可达性几个方面,提出评判建立防灾避险绿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为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提供依据。

摘 要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作用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再一次得到充分证明,2008年9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要求各地2009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1],

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城市防灾绿地规划。本文就防灾绿地规划中关键问题即选址与布局进行探讨。

我国防灾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公众对防灾绿地的认识不足 公众对防灾绿地等避难场所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对城市绿地作为防灾空间的认识不够。2006年一次对北京应急避难场所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150名受访市民中不知道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

置的占75%,

不知道应急避难场所有什么用途的占63%[ 2 ]

。城市绿地在人们的眼中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少有人会联系到其具有的防灾减灾功能。

(2)

大多数已建城市绿地缺乏防灾功能,防灾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绿化建设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与城市发展定位,从绿地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等3方面出发配置绿地,但防灾避险功能一直未受到重视。绝大多数绿地缺乏必要的防灾设施,多数城市绿地只是城市防灾功能的被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适宜性评价

文·图 ◎ 刘颂

图片说明

1. 绿地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容纳避险人员的能力:美国某校园中间的开阔场地。

2. 防灾避险绿地应有一定的服务半径,一般应均匀分布:日本横滨紧急事件避难图。

动承受者。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城市绿地率还远未达标,这就使得城市特别是中心区人均避灾绿地

面积严重不足。事实上,即使按规划要求满足公共绿地指标,也只有全部按防灾公园来建设才能满

足避灾要求。但是由于公园绿地承担着多种功能,不能全部按避灾公园设计,要扣除山地、坡地、灌

丛、水面和必要保护的文物古迹、古建占地等,能够结合避灾的面积大约占50%~60%[ 3 ]。

(3)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缺乏对防灾避险功能的考虑长期以来,《城市地系统规划纲要

(试行)》一直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其中并没有把防灾避险绿地作为必要的规划

内容,即使编制了专项规划,理论上与技术上也缺乏实际操作性。

(4)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虽然己经有部分的地方性法规开始对防灾设施规划进行宏观

上的法律控制,但是到目前仍然还没有统一的有关防灾绿地的法律法规出台,城市防灾减灾建设

标准低、问题多,城市灾害学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不足,不能有效地指导城市防灾绿地建设工作

的进行。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难功能亟待凸显,传统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不能满足当今城市

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加防灾绿地数量和规模,并

合理布局。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城市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的因素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包含各类应急避难设施的城市绿地,如应急水装置、能源、消防、卫生防

疫、物资储备等设施。该类绿地的选址,一方面是对已建绿地防灾减灾功能的挖掘与强化,在物质

空间、道路形态、公园设施等方面加以特殊设计使其满足应急避难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

在防灾空间服务盲区增加防灾避险绿地。进行防灾空间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对规划区域内现有公

共开放空间的改造利用,使其具

有防灾避难的功能,这样不仅可

以充分利用现有开放空间、扩展

其功能,还可以减少新建避难场

地的数量,节约投资,避免较大

规模的拆迁、搬迁等。

影响防灾避险绿地选址的

因素主要有:

(1)安全性无论是依托自

然环境本身还是人工改造的城

市防灾空间,都直接或间接地成

为人类防灾活动的物质载体。安

全性必然成为城市防灾绿地的

基本特性,它应该尽可能地防御

城市灾害并将损失减到最小。所

以防灾绿地的选址,应进行地质

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安

全评价,必须避开地震活断层、

岩溶塌陷区、矿山采空区、容易

发生液化的地区以及地震次生灾

害(尤其是火灾、洪灾等)源,一2

般选择平坦、空旷、交通条件好的安全地域。

(2)绿地规模逃生者的逃生选择与其对灾害发生的认识程度、对周围空间的认识和平时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发生灾害后第一阶段,人的自发避难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步行到自己熟悉的社区周边的安全场所,然后再进行有避难行为特性组织的疏散转移。借鉴相关防灾公园的经验,①绿地规模在1~10公顷之间,可作为紧急疏散场所的临时应急避险场地,至少容纳500人;②规模在10~50公顷以上,作为固定避难疏散场所;③规模在50公顷以上,作为中心避难疏散场所[ 4 ]。

(3)绿地服务半径避难疏散理论中将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认为是一圆形。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作为紧急避难生活绿地的防灾绿地,服务半径500米左右,步行约10分钟内可以到达。作为固定避难生活绿地的防灾绿地,服务半径宜在1~2公里,步行约1小时内可以到达。作为中心避难生活绿地的防灾绿地,服务半径可适当扩大至2~3

公里,步行约2小时内可以到达[ 5 ]。

(4)避难人口容纳能力灾害发生时,绿地所能容纳的实际避难人口数N为:

N=S有效/S均

其中,S有效为去除建筑物、道路、水面以外的可用于安全避难的土地面积,称有效避难面积。S均为人均避难需求面积。根据国内外的地震避难实践,人均避难需求面积,考虑以人站立时所需的面积,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应至少达到1平方米,若考虑固定避难者睡眠及一定的生活活动空间需要,其面积应在2平方米以上(表1)。

表1 人均基本避难空间[ 6 ]

该场地进行紧急避难。根据服务范围内的人口密度ρ,计算出到该场地避难的需求总人口N h。

N h=π×R2×ρ

式中:

N h—服务范围内人口数(人);

R—场地服务半径;

ρ—服务范围内人口空间分布密度(人/平方米)。

若N>N h,则避难场地够用,不必新建避难场地,或由其它防灾空间设施补充;否则,就要新建避避难场地或者是对现有开放空间进行改造,扩大其有效避难面积,以适应其服务范围内人口的避难需求。

(5)可达性防灾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必须保证空间的可达性。可达性指由周围的通道决定的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能力。灾害发生时,避灾疏散路线是逃离危险建筑物、快速到达安全地带如防灾公园的快速通道。道路系统是主要的避灾疏散线路,道路在灾害中可能产生的塌陷、断裂、涌水等破坏现象一般都是局部的,不难在短时间内加以修复。对防灾救灾最不利的情况是因为地震、空袭或狂风等导致两侧建筑物倒塌造成堵塞。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途径是道路的总宽度大于两侧建筑物倒塌后瓦砾堆积的宽度,这个宽度一般相当于两侧建筑总高度的一半,即应该满足:

B=(H1+H2)/2+D

其中:B—道路总宽度

H1—道路一侧建筑物高度

H2—道路另一侧建筑物高度

D—倒塌范围以外的道路宽度,D≥6米

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同时为了减少人车混乱、提高防救灾效率,在规划疏散路线通道时应有所区分。防灾救灾通道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居民住宅到紧急防灾避难绿地再到固定防灾避难绿地的避难疏散道路;另一种是固定防灾避难绿地或中心避难绿地内部的避难疏散道路与消防通道。合理的路网设计将直接关系到灾害发生后的逃生路线是否通畅,因此兼作避难疏散通道的道路宽度、密度等指标应满足避难区域内的人群在避难时,能绕过最少障碍,以最快速度到达此区域。

一般疏散路线通道的功能要求见表2。

表2 各级疏散通道[7]

由于场地自身特点不同,上述4种通道并非独立划分,而是发挥综合作用。

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评价城市绿地空间承

从而实现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为城市绿化建设中对现状绿地的改造、提升与完善提

如前所述,防灾避险绿地的选址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表3),例如环境安全性、绿地规模、绿地服务半径、避难人口容纳能力和可达性等要素,每个影响因素由若干个影响因子组成。按照各因子的不同要求将分析结果赋予不同的等级值(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最适宜),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分析法完成适宜性的综合分析。

表3 城市防灾绿地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防灾避险绿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基本公式表达为:

式中,Score 为评价因子的加权指数和,即适宜性得分;Di 为该评价单元第i 个参评因子的分值或等级指数;Wi 为第i 个参评因子权重;n 为参评因子个数。

这里,适宜性评价对象为各已建绿地斑块,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各指标经过量化处理后均可利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直观的分析结果。

结语

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我国绿地普遍缺乏防灾避险功能的问题,探讨如何依托现有绿地,通过科学的分析,合理选择已建绿地有效发挥避灾功能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将量化研究与空间分析相结合,使分析结果直接应用于空间规划。本文提出的评价因子的选取应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弹性;评价标准及相关参数仍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案例的参数或经验值,对我国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对于防灾避险绿地选址的一般要求,除了要考虑绿地自身的基本条件和承载能力、人口密度、周边道路的交通承载力等以外,还要与城市教育、体育、园林、人防、交通、公安、综合防灾等部门的规划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城市市政设施;要注意近期与远期的用地要求,为将来的发展留下扩建的余地。

总之,完善防灾绿地建设,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只有提高对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认识,将防灾绿地规划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其它防灾空间形成网络,才能充分发挥绿地的防灾、减灾作用。

刘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及其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 1 ]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J].城市规划通讯,2008(19):

2-3.[ 2 ] 王志胜.北京应急避难场所状况调查[N].健康时报2006-05-11第03版[ 3 ] 唐进群,刘冬梅,贾建中.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J].中国园林.2008(09):1-4[ 4 ] 韩淑芸. 北京19 处应急避难场所将于年底建成[J ]. 城市与减灾,2004,(4):47-48[ 5 ] 初建宇,苏幼坡.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J].世界地震工程.2006,22(4):80-8[ 6 ] 日.石源.荣一防灾公园之规划与设计.日本SANKI 顾问公司环境计画部,1998[ 7 ] 郭增建,陈鑫联.地震对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

1

n

i i

i Score DW ==∑

防灾公园

防灾公园的定义及功能 城市防灾公园 日本对防灾公园的定义是:“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 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构造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 1.2防灾公园的功能 防灾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供避难者避难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具体包括: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减轻或防止因爆炸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发生大火时的暂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点等)及最终避难场所、避难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的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等,中心防灾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平时则作为学习有关防灾知识的场所。 第二章主要城市灾害种类与造成的危害 第一节地震 第二节海啸 第三节洪水 第四节火山 第五节火灾 第六节泥石流 第七节台风 第八节城市灾害特征与城市防灾

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 (试行) 1、总则 1.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2.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1.2.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2.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 1.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 1.2.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1.2.10《城市防洪标准》 1.3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 1.4原则 1.4.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1.4.2 统筹布局,分类细化 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有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有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的探讨摘要:避灾绿地规划是提高城市综合抗灾避灾能力、完善城市绿地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所作的一些探讨与分析,希望对我国避灾绿地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防灾避险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disaster shelter green space planning is to raise city integrated disaster ability; perfect city function of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is paper makes some discussion and analyses, the hope of china’s disaster shelter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ve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green space system; disaster prevention 一、防灾避险绿地概念 防灾避险绿地是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的简称(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hedge green),是指当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间,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构成,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避难者提供避难场所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包括减轻或防止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或固定避难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摘录): 一、人均避险绿地面积 除了避险绿地外,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人防工程、空地等都是避难场所。一般地,防灾避险绿地用地面积应占到城市总避难用地面积的40%以上。 人均避险绿地面积指标要求与计算详见四(一)。 二、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原则 包括适应城市发展、与人口分布相适应、各类避险场所的统筹、均衡与通达性、安全性、功能综合性、原有绿地改造等。 三、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阐述防灾避险绿地由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等组成,避险绿地又包括紧急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防灾公园。解释其基本概念及存在的绿地类别,说明规划要求与规划结构形式等。 四、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一)避险绿地规划 1.避险绿地 (1)基本要求 (2)规划要点 a.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是防灾避险的主要绿地类型,当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时,防灾公园或临时避难绿地可以布置在其它绿地内。 b.公园绿地作为避险绿地时,规划应注重“平灾结合”。在选址(总体布局)、规模、服务半径等方面都应考虑防灾避险功能要求,即可新规划也可改造现有公园绿地。 从规模方面看,针对全省目前绿地实际状况,紧急避险绿地一般不小于0.1公顷(以1公顷左右为宜);临时避险绿地一般不小于0.2公顷(以10---50公顷为宜);防灾公园应大于50公顷。 考虑到公园绿地的综合功能,以及园内水面、坡地、灌木林等不能避险,一般可将水面减去后,新建

或原有公园绿地改造后,均可按总面积的60%统计为避险绿地。 c.公共设施、居住等其它七类附属绿地应当有20%左右可以作为紧急避险绿地,前提是周围建构筑物为抗震防震、防火耐火的材料和结构;不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内,面积不小于0.1公顷。 d.列表统计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按城市人口计算人均防灾避险绿地面积。 按各级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分别算出对应的人口容量。 2.隔离缓冲绿带规划 明确需要设置隔离缓冲绿带的位置、宽度、种植要求等,主要目的是减少次生灾害发生或蔓延——属防护绿地类别。 3.绿色疏散通道规划 包括避难通道与救灾通道二个概念。前者是指灾害发生时居民到避灾场所的道路,应规划一定的绿带,并要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使居民能够方便到达避难场所;后者是指灾害发生后的救援道路,应规划10—30米的绿化带,保证救灾道路畅通。 四、避险公园绿地设计导则 1.选址要求地形相对平坦 2.设市城市中心城区至少应有一个不小于50公顷的防灾公园,并应有直升机停机坪。一般县城应同样设置 3.功能分区应当考虑平灾结合或功能转换 4.测算容量即算出有效避险绿地面积,按防灾避险等级计算容纳人数 5.道路与铺装方面,主路应较宽,且无障碍化等 6.建筑物应抗震防火、能设应急指挥中心、储存应急物资等 7.种植应以落叶乔木为主,选择抗火性强植物,减少含油脂多的常绿树 8.防灾避险设施配备是重要的内容——主要有 ⑴情报设施(灾时通信、广播、标示) ⑵水设施(灾时用水井、封闭式储水池) ⑶能源与照明设施(备用电源与太阳能) ⑷应急医疗救护 ⑸灾后用厕所、垃圾收集站 ⑹救灾物质储备库等。 图则要求: 1、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图; 2、避险绿地分类规划图 包括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图等。可将每块绿地具有防灾避险的面积、设施等用框图形式标注 (参见灵石县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图)

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县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多发地区,为了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认灾、识灾、避灾和防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经人民县政府同意,决定举办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为切实将本次培训班办好办出实效,我讲下面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举办本次培训班会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全县进入主汛期的关键时期,集中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一是应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峻形势的有效举措。****年以来,我省连续发生了*起地质灾害伤亡事件,造成**人死亡、*人失踪、*人被困、*人受伤。经查明,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处,涉及**个乡镇,威胁****户*.*万人和*所学校****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威胁资产近*亿元。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地质环境脆弱,发展与防灾并重的任务日益突显,灾害防治和监测任务十分繁重。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将对顺利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十分重要

的作用,为夯实群测群防基础、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提高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的 现实需要。与我县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严峻形势相比,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了解,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干部,特别是监测人员集中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不多,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集中培训,将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强化基层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实践工作能力。 三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 部署的实际行动。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相关部门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

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文本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市建设集中地区及因城市建设需要进行 控制的周边农田及生态控制用地。结合当阳市实际情况和未 来发展需要,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起坝陵办事处行政 界线,南至玉阳办事处行政界线,部分至王店镇的木店村村 界,西以当阳市界为界,东到坝陵和玉阳办事处的行政边界 的东边界。 第二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远期:2015-2030年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 灾避险能力的意见》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编制>的通知》 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10、《城市防洪标准》 11、《当阳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条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 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2、统筹布局,分类细化 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 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 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3、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备 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 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

防灾避险常识

防灾避险小常识 1、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吗? 答:可以用毛毯、棉被等覆盖火苗,然后浇水;可以用黄沙,干粉等覆盖灭火;可以用脸盆、水桶等取水救火;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楼层内的灭火器材。 2、如果然气具着火,该怎么灭火呢? 答:应立即关闭阀门,用衣物、围裙、被褥浸水后捂盖,然后用水浇灭。 3、如果液化气钢瓶着火怎么办? 答:用湿毛巾、抹布盖住火苗,迅速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报警,气瓶有爆炸的危险,人要疏散到室外。 4、如果油锅着火应该怎么办? 答:盖上锅盖,因为没有氧气火会自行熄灭。 5、如果电视机着火,扑火时人应该站在正面还是侧面? 答:侧面。用湿地毯或湿棉被等盖住,不能泼水和使用灭火器,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 6、如何初步判断室内电气线路损坏、老化? 答:如果线路损坏、老化会有不正常的高温,散发刺鼻气味,电线的绝缘表面变硬、变脆。 7、你知道过马路时应如何观察吗? 答:过马路应酬按照人行横道信号灯的指示通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禁止进入人行横向道。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

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如果没有指示灯,应两边看看,都没有车子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7、行人应该走马路什么位置? 答:行人应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应该靠马路右边走。横穿马路时,走人行横向道,也就是斑马线上。 8、如果马路对面有朋友召唤,该怎么办? 答:不要急于过马路与朋友会面,在确定信号灯指示可以通行的情况下再过马路。 9、在车站的站台上候车应注意什么? 答:线外候车,左右观察,不可嘻闹。防止被进站车辆擦伤、刮伤。 10、乘坐公共汽车,应注意什么? 答:单车门的应该先下后上;双车门的后门下车,前门上车;车没停稳,不可下车;自觉排队,有序上车。 11、如果看到雷击后,高压线断裂了,应该怎么办? 答:应提高警惕,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因为正常走路会产生跨步电压,步伐越大,电压越大,人体遭受的损伤就越大。

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研究

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研究 摘要:本文就淮南市为例,研究了淮南市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城市灾害的特性,以及在不同的灾害中,绿地所承担的防灾减灾功能。并且根据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的绿地,明确出其避灾功能,归纳总结出淮南避灾绿地概念体系,让城市绿地不仅具有避灾功能,而且能突出其疏散、救灾、医疗救护、物资集散以及重建等综合性功能。 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城市灾害 Research on the Disaster-Shelter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with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shelter urban green space of Huain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ity safety problems faced by Huainan,we have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s the city Huainan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open space of Huainan, we defined th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 to infer from the disaster-shelter system of urban green space. A brief summary of some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on the system of disaster-shelter of urban green space is presented, and highlight the functions of material evacuation, disaster relief, and restored . 正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海啸、地震等各种灾害持续发生,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在现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城市灾难中,城市公共绿地充分的发挥了防灾避险的重要作用。汶川大地震时,逃难市民大都集中在公园及广场等城市公共绿地上,上海延中绿地、陆家嘴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都成为了市民避难的场所。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研究从而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关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的研究与规划设计已经有了不少案例的积累,人们对城市绿地的认识和重视正在逐步提高。 城市公共绿地为城市防灾避险提供了场所,有序的规划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其防灾、避灾功能,平时又不影响其他的功能使用。本文就淮南市为例,就不同类型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功能以及布局要点进行如下探讨。 1城市主要灾害分析 1.1城市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1.1.1城市灾害的概念 城市灾害是指发生在城市内部的,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或两者共同

防灾避险知识试题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试题 1、地震是() A、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 B、人们通过感觉查觉到的地面振动 C、人们通过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 2、特大地震指的是() A、震级8级至大于8级的地震 B、震级9级至大于9级的地震 C、震级7级至大于7级的地震 3、四川汶川地震的震级是() A、8.0级 B、7.9级 C、8.1级 4、破坏性地震指的是() A、震级大于5级并造成不同程度灾害的地震 B、震级大于6级并造成不同程度灾害的地震 C、震级大于7级并造成不同程度灾害的地震 5、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 A、房屋倒塌、触电和火灾、煤气泄露 B、泥石流、滑坡、、地裂、洪水 C、交通事故、传染病流行、突发急病 6、为了减少地震伤亡,最重要的是在平常() A、学习防震知识,做好防震准备 B、预防疾病,必要时打预防针 C、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7、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 A、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B、照相机、笔记本电脑、小型录音机 C、炊具、台灯、计算器、信纸信封 8、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 A、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B、各自的工作单位或学校的地址、电话及乘车路线 C、附近医院、交通队、派出所和居委会的地点、电话 9、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

A、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B、附近的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的地点 C、附近的公交车站、地铁站的位置 10、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 A、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B、广场、操场、街心公园、小树林 C、公路、红绿灯、邮筒、垃圾箱 11、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 A、过重的物品 B、贵重物品 C、衣服、被褥 12、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 A、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B、立即打急救电话,请求帮助 C、往返于房屋内外,抢救财产 13、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 A、承重墙的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B、吊顶、吊灯下或阳台上 C、玻璃镜子或大窗户旁 14、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 A、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用手护头部或后颈 B、奔跑、呼喊,迅速找人来救命 C、乘坐电梯逃生或躲避在电梯里 15、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 A、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B、用木板、铁板、玻璃板保护头部 C、用塑料布、三角巾、毛巾、床单保护头部 16、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 A、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 B、高大建筑物、广告牌、高压线附近 C、桥梁上,窄巷或隧道里 17、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 A、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 B、坐在座位上不动,等待地震结束 C、和周围同学手拉手,一起跑到室外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8年1月

前言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为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科学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配、选址、分区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配置设计。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具体编制工作。本导则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和《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94)。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需要,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目录 前言 (1) 1 总则 (1) 2 设计原则 (2) 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2) 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2) 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 3 分类 (3) 3.1长期避险绿地 (3) 3.2 中短期避险绿地 (3) 3.3 紧急避险绿地 (3) 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 4 级配 (5) 4.1 分级配置 (5) 4.2 服务半径 (5) 4.3 有效避险面积 (5) 4.4 防灾避险容量 (6) 5 选址 (7) 5.1 基本要求 (7) 5.2 其它要求 (7) 5.3 调研评估 (8) 6 分区设计 (9) 7 竖向设计 (10) 8 道路与铺装设计 (10) 8.1 避险、救援通道 (10) 8.2 铺装 (10) 9 种植设计 (11) 9.1防护绿带 (11) 9.2篷宿区 (11) 9.3直升机停机坪 (11) 10.设施配置设计 (12) 10.1总体要求 (12) 10.2 具体要求 (12)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改造设计初探 ——以佛山市南海区怡翠公园改造项目为例 沐潇潇叶华盛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防灾避险是城市公园绿地的一项重要功能,如何对现有的公园绿地进行适当改造,使其进一步满足防灾避险的需要,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怡翠公园的应急避难场所改造设计为例,对该类型的设计改造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绿地空间;改造设计 1概况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化用地。其防灾避险的功能,包括减轻或防止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有效减轻爆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后作为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等。 相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防灾避险绿地的研究和规划建设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1993年北京最早提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至2003年北京建成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城遗址公园。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防灾避险场所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震后各级政府对城市应急防灾场所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加紧了城市防灾规划的步伐。苏州、厦门、武汉、烟台、佛山等众多城市纷纷开展了防灾规划的修编。防灾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建设高潮。 2项目介绍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建立健全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措施,2009年8月,依据桂城中南片区总体规划,结合桂城东板块现状,按照“以人为本,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布建设,逐步完善”的规划理念,桂城有关部门着手开展了桂城怡翠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工作,计划通过改造将怡翠片区建成桂城应急避难疏散、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多功能场所。怡翠片区应急避难场所整体规划以东校区为依托,怡翠公园为核心,覆盖周边科教板块,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露天操场面积约6万平方米,按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具备一般设施配置,服务半径约为1公里,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其他突发重大灾害时,可紧急疏散群众4万多人。 3改造措施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核心组成部分的怡翠公园位于片区的中心位置,周围人群密集,可达性好。公园占地4.2公顷,设有滨湖区、林荫休闲区和趣味活动区和公园服务区等区域,园内地势平坦,植被茂密,设施齐全,基本具备了应急避难场所改造的条件。依据《佛山市南海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及《怡翠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要求,2009年底桂城对怡翠公园实施了改造: 3.1设置应急避难指挥中心 怡翠公园西南面的公园管理处平时用于公园的日常管理用房,发生灾害时即成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作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会议室。 3.2增设应急指挥管理设施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空间评价——以厦门市为例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空间评价 ——以厦门市为例 蒋宇阳,周玉璇,曹若宇,陈颖,江璇,王苑 摘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语境下,城市防灾避险功能设施作为综合防灾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实现从“地域平等”到“社会平等”的转向。基于对社会公平涵义的国内外归纳和解析,选取处于城市灾害高发区的厦门市作为实践案例,构建了包涵城市总体评价和空间差异性评价双重切入点、空间服务水平和社会公平绩效两大构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体系,进一步引介经济学领域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采用区位熵分析方法以定量社会公平绩效,通过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体系分析其城市防灾避险设施的空间格局和现实问题。研究发现,城市防灾避险功能存在空间失配困境,需要保障全体城市居民的平等生存权,针对现实困境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政府的决策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空间评价,防灾避险,社会公平,厦门市 0引言 城市作为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容易受到各种城市灾害的侵袭[1,2]。城市灾害基于灾害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3,4],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发展中国家对重大和经常性灾害的承受能力较差,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灾害频发,城市防灾减灾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减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5]。 而在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的研究方面,欧美国家更注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及设施的规划与建设[6-8],如提高防灾基础设施、防灾建设工程的建设标准和实施评估要求,以减少各类城市灾害对人员安全的威胁和财产损失;而日本的防灾避险建设聚焦于防灾公园,认为公园绿地的避灾作用十分显著,并着眼于防灾避险规划中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9-10]。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对于城市灾害的认识日益加深,防灾避险规划的研究关注度迅速提升。目前,国内关于防灾避险功能的研究主要从指标体系视角切入,讨论了灾害危险性指标、易损性指标、承载能力指标等[3,11-14],指标体系的构建趋于成熟。在避灾主体上,学者围绕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绿地、科教机构的防灾能力展开探讨[4,15]。 然而,既有研究的指标体系仍然没有脱离工具理性,缺乏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平视角下,将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的分配格局和城市居民相结合,对于城市居民是否平等拥有防灾避险要素,尚无客观方法加以研判。因此本文将以厦门市为例,进一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 1社会公平研究概述 社会公平正义是19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的核心议题(J.Rawls, 1971)[16],其内涵在于每个人应当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利(J.Rawls,2001)[17]。在现代公平体

最新防灾避险主题班会教案

《应急避险》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活动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学生能够冷静地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积极自救自护. 活动形式:儿歌、小品、知识竞赛等。 活动过程: 引入 主持人(AB):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来我班参加主题队会! A:五(5)中队《应急避险》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B::我们爱动,我们爱玩。 A:我们年岁还小,我们爱闹爱跳。 AB:可是我们不愿意受到伤害,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应急避险。 B:下面请中队长讲话,,大家欢迎! 中队长:同学们,我们今天队会的主题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 失。下面祝队会圆满成功!(敬礼) A: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B: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 A:像鲜花一样健康成长 B:我们要牢记“安全”,学会自救自护。首先要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自然灾害,?你们知道吗? 生1:地震、 生2:车祸 生3冰雹、 生4滑坡、 生5煤气泄漏 生6溺水、 生7火灾、雷雨、等 A: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时应该怎么做?首先请大家说说关于地震的情况吧

B:地震前有什么征兆?请听儿歌<地震前的征兆》由刘红红表演生:儿歌<地震前的征兆》 震前动物布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嗡嗡,鸽子惊飞不回巢 A:那一旦发生地震了我们应如何自救? 生1、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生2、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生3、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前三行走前门,后三行走后门.靠右边下楼梯. 生4我们班(学校单子:逃生演练) 生5(安全教育书85页1-6) B:一旦煤气泄漏了该怎么办? 生:安全教育手册16页1-4名学生 A:在路上遇到劫持时怎么办? 生:安全教育手册132页1-6名学生主持人 A:同学们都很聪明。但是当我们独自在家的时候,安全知识也不能少,请看《家庭AB剧》首先看小品表演:剧1 C1:(读白)好大一个家,我独自一个人,爸爸妈妈都上班,我可自由啦!(高兴地跳)我打开电视机,唉,都不好看——(这时,传来敲门声)谁呀? D:我,你李叔叔。 C1:李叔叔,怎么没听爸爸说过呀! D:噢,我是新来的,时间不长,是你爸爸让我来拿东西的。 C1:(开门,让D进来) D:(左看右看)小朋友,你一个人在家呀? C1:(倒茶)叔叔请喝茶,我爸爸让你来拿什么东西? D:(嘿嘿一笑)来……拿——钱。 C1:(大吃一惊) D:(拿出小刀,恐吓道)不准喊叫,不然的话,我要你的小命,动作快点。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

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 (试行) 1、总则 1.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2.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1.2.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2.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 1.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 1.2.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1.2.10《城市防洪标准》 1.3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 1.4原则

1.4.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1.4.2 统筹布局,分类细化 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1.4.3 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 2.规划引导 2.1规划思路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项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满足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规划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 2.2防灾避险绿地分类及要求 2.2.1防灾公园 防灾公园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

北林绿地系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1. 城市的产生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劳动力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结果。 2.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即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3. 城市的功能 居住、工作、交通、游憩 4.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即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 程,又可称为城镇化。 5. 绿地的概念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指标: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 6. 城市绿地指标: 市绿地用地指标有: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绿地率;3)绿化覆盖率;4)人均公园面积。 7. 城市绿地指标作用(108) ①可以反映城市绿地质量与绿化效果,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 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依据 ③可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为推算城市公园苗圃的合理规 模等,以及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④可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为城规学科的定量分析、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技术应用等更先进、更严密的方法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为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提供基础数据 8. 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是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广义: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与广场用地共同构成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绿地包括公园、防护绿地2个中类。 9. 城乡用地 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 10. 非建设用地水域、农林用地、其他非建设用地 11. 第一个城市公园 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引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的卫生与健康环境严重恶化。1833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开始准许动用税收建设城市公园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125英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公园的正式诞生。 12. 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 1858年在曼哈顿岛建立美国最早的城市公园一一纽约中央公园。(由奥姆斯特德主持,是公园运动的开端) 13. 英国“绿带政策” 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绕伦敦形成宽5英里的绿带。目的在于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 与城镇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 14. 奥姆斯特德规划设计波斯顿公园体系(翡翠项链) 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布局的局限。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讲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公园体系基本想法: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 15. 生态防护功能 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防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 16. 城市绿地功能 生态防护功能、游憩娱乐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环境美化功能、避灾救灾功能 17. 城市园林绿地可分为: ①公园绿地,②生产绿地,③防护绿地,④附属绿地,⑤其他绿地 18. G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9. 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 (1)综合公园下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a)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全市居民服务,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布局:均衡,居民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到达 b)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 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一个行政区内的居民服务,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强烈震感。地震发生时,在重庆市不少地区,一些市民产生恐慌心理,陆续来到花卉园避震,深夜高峰期人员达到5万余人,当天打开大门让群众疏散避难的还有鹅岭公园、南山植物园、动物园、石门公园等。在上海延中绿地、陆家嘴绿地和其他震感强烈的城市,大型公共绿地内都站满了从周围办公楼疏散下来的人群。在突发灾难出现时,城市绿地、公园等开敞空间发挥了平常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那就是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对天津这样一个拥有千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防灾避险工作必须做到“杞人忧天”,必须尽可能合理的建设紧急避难和集散场所。本文调查了天津桥园防灾避险设施和功能,并对周边居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开敞空间防灾避险功能紧急集散场所 1.调查前期 1.1调查的起因和目的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害。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使得数万人丧生,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人类穷其智慧,极尽奢华之能事,用现代高科技一手创造的高楼大厦,瞬间成了葬身的坟墓,灾难的源泉。在那一刻,往日温馨坚固的家园,在大自然的强大而残酷的力量下,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钢筋混凝土如斯坚不可摧的家园不但没有发挥保护人类的作用,相反,它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灾难的程度。无数血肉之躯葬身其中,尽管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武警官兵展开救援,但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废墟加大了救援的难度。而大多数幸存者面临的难题是缺乏安全集散的场所。公园等城市开敞空间在危难之时为很多居民提供了庇护。在突发灾难出现时,城市绿地、公园等凸显城市公共空间的防灾避险功能,发挥了平常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天津近几年新建的为数不多的几座大型公园之一--桥园的防灾避险设施、能力进行了调查。 1.2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2008年5月17日、18日、24日、25日;地点:天津桥园公园。 1.3调查对象或范围 调查对象:公园建设人员、管理人员和游人;调查范围:公园及其周边辐射地带。 1.4调查方法 随机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

防灾避险知识

防灾避险知识 一、洪水 1、洪水来临时,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城市: (1)、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2)、危墙及高墙旁; (3)、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4)、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窨井; (5)、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 (6)、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农村: (1)、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 (2)、行洪区、围垦区; (3)、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 (4)、电线杆、高压线塔下。 2、怎样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1)、房屋的门槛门窗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 (2)、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 (3)、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 3、暴雨时为什么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 (1)、因低洼的地形,马路两侧是最易存水的地方,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 (2)、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当窨井的盖子丢失时,一旦贸然踏入,就会伤及自身。 (3)、马路中央积水中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如遇旋涡应绕行,否则会落入窨井中。 4、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 (1)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2)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4)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 (5)、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6)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救助。 2、注意事项: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下水!不要在高山和坡谷处避灾。不要忘记任何可能进水的地方。不可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暴雨若持续不停,就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要树立生存观念,坚持就一定能够获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

说明对应的图纸需要体现,包括正式图纸和文字插图 1、现状概况 、城市概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形属浙北平原区,北部为太湖湖积平原,南部为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形平坦,略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米。境内基本无山峰丘陵。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田连阡陌,村落相望,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全市年平均水位米。气候温暖,市区平均气温度,全年平均降水量毫米。盛行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居多。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当钱塘江与东海之会,揽江、海、湖之形胜。市区位于市域中部,东、西距上海、杭州两市90公里左右,北至苏州70公里,南抵"东方大港"乍浦40公里,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320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通过市区,交通十分方便。 嘉兴市本级行政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包含秀洲、南湖两个区,其中秀洲区下辖4街道5镇,南湖区下辖8街道5镇。2010年嘉兴市区总人口万人(六普数据),其中户籍人口万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87平方公里。嘉兴市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西侧秀洲新区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包括主城区以及沪杭高铁区域(现代服务聚集区)组团、经济开发区西南组团以及湘家荡组团等四个部分。包括的街道、镇有建设街道、南湖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东栅街道、城南街道、长水街道、嘉北街道、塘汇街道、新城街道、七星镇、大桥镇、余新镇、王江泾镇等11个街道、4个镇。截至2010年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 “十一五”期间嘉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净增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2005年的万人增加到万人,城市化水平由2005年的%提高到%。先后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近年来,公园建设与绿地提升工程为两大重点内容:一是重点建设了凌公塘公园、七一广场、石臼漾湿地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项目;二是园林绿化工作有序进行,2006年建成43块街心绿地广场,2007年建成200个园林小品,2008年建成132个点的城市绿荫生态工程,2009年进行公益性群众休闲设施建设,包括范蠡湖公园、人民公园改造提升,2010提出八个十绿化工程(包括十个公园、十个城市出入口、十条道路、十条河道、十个河路节点、十个高速公路互通枢纽节点、十个新市镇绿色新社区、十个城乡一体化绿色新社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