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余数的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解决问题

1、“六一”儿童节,小胖挂气球,。他按红、黄、绿、蓝颜色排列,第27个气球什么颜色?

2、一张纸可以剪7颗五角星,要剪58颗需要几张纸?

3、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余几天?

4、每6个蛋糕装一盒,21个蛋糕装多少盒?还余几个?

5、有35位老师做广播操,如果排成4列,平均每列有多少位老师,还多出几位老师?

6、小胖和5个同学做了30朵红花,12朵兰花,一共做了几朵花?平均每人做几朵花?

7、有24只草莓,分掉4只,还有多少只?

8、8个皮球装一盒,42个皮球可装多少盒?

9、小胖有18个蛋糕,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还剩多少个?

10、有52只苹果,9个人平均分,每人能分到多少个?还剩下多少个?要想每人分到6个,还需要多少个苹果?

11、4人摘了38个橘子,如果将这些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12、小玲有5元钱,他想买6角一张的邮票,可以买几张?还多几角?

13、小巧拿50元钱为班级买植物,每盆植物9元,最多可以买几盆?

14、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15、筐里正好有30只苹果,最少拿出()只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最少要加上()个,才可以平均装在8个盘子里。

16、王老师有43张红纸,8张红纸可以做一只小帽子,王老师可以做多少只小帽子?

17、学校共有松树和柏树12棵,而且这两种树一样多,平均每种树有多少棵?

18、薯片牛奶饼干每包5元每盒3元每包6元(1)小红买了3包牛奶一共用去多少元?

(2)小明有20元钱买一种东西正好用完,他可以买什么,买几包?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0、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买了6本书,小胖买了4本书,每本书7元,他们一共用去多少元? 21、小胖用35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至少再添上几根又可以搭一个正方形?

19、小胖有12颗糖,小丁丁的糖是小胖的一半,小胖给小丁丁几颗糖后,他们的糖一样多?

22、绿化带中有9棵柳树,松树的棵树是柳树的3倍,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绿化带中有松树几棵?有杨树几棵?

33、2000年二月份有29天,有几个星期零几天?(提示:

23、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如果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

24、妈妈买来12只苹果和15只梨,如果要把它们全部装在袋子里,每只袋子只能装4只水果,至少需要几只袋子? 25、超市里买3袋饼干要付10元,买9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26、22只小鸟,每只鸟笼只能放4只小鸟,至少需要几个鸟笼?

27、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3人一组,分了8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如果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

28、红红买了6本书,每本8元,她给了售货员阿姨50元,请问够吗?如果够能找回几元?

29、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两天共卖出几箱? 30、小明家的鸡圈里原来有45只小鸡,妈妈上个星期卖掉了12只,这个星期又卖掉了15只,现在鸡圈里还剩下几只小鸡?

31、妈妈买来26米花布,每3米做一件连衣裙,最多做几件连衣裙?

32、有30个苹果,最少拿走几个,就能使8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一样多?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

一个星期有7天)

34、一根22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成一段,最多可以剪成多少段?

35、学校食堂买来83棵大白菜,每筐装9棵,至少需要几个筐子?

36、一张桌子围6个人,46个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37、有25人需要乘车去机场,面包车限乘客8人,小轿车限乘客3人。

(1)如果全部乘坐面包车,需要几辆面包车?

(2)如果全部乘坐小轿车,需要几辆小轿车?

(3)还可以怎样派车?

(一)用“进一法”的有:

1、有45人坐车旅游,每辆车只能做6人,需要几辆车?

2、有27个西瓜,每筐装9个,至少需要多少筐?

3、野营小队有19人,每个帐篷住5人,需要搭几个帐篷?

4、奶奶包了60个饺子,一碗大约盛8个,能盛几碗?

5、二年级有46个同学来看足球赛,一辆车限乘8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6、28个排球,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7、有25只蚂蚁过河,一条船做4只,需要几条船?

8、3名同学做实验,5个人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二)用“去尾”法:

1、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几件衣服?

2、一张C区票7元,50元最多能买几张票?

3、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4、每人分4条鱼,22条鱼可以分给几个人?

5、有13个易拉罐,搭一辆小车用2个,可以搭几辆小车?

6、一本书7元,拿37元最多买几本书?

人教版五年级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课题: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年级五执课教师XXX 使用日期 学习内容: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设未知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解答形如ax±bx=c的应用题,会进行检验。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渗透不同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学习重点:会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 1、抢答: 4.5x+x=( ) 5.8x-x=( ) x+x-2=( ) x-1+x+2+x=( ) 2、认真阅读,并用笔勾画出下题中所涉及的量,再完成后面的问题。 (1)、“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有()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2)、“妈妈的年龄是孩子年龄的3.5倍”:我们可以设()的年龄为x岁,那么()的年龄为()岁,妈妈和孩子共()岁。妈妈比孩子大()岁。通过第上面两题的练习,在含有两个相关联的未知量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设()为x,然后把()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3、男生比女生多10人,我们可以设()为x,则另一个量()应该表示为(),全班共有()人 4、3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为b,那么这3个连续自然数分别为()、()、()。 二、合作探究,共同学习: 1、分析条件 (1)、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请你勾画出条件中所涉及的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你觉得是知道海洋面积求陆地面积,还是知道陆地面积求海洋面积,哪个较为简单些?为什么?如果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都不知道,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设其中()为x,另一个量()应该表示为()。

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认识转化的策略,能根据一些算式的特点,采用转化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得数;能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采用转化策略使计算简单的体悟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使学生在获得策略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在应用转化中感受计算规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受到事物可以互相转化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点: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转化的依据和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内容 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了转化的策略,知道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新问题,变成已经能解决的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相应的思路和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转化的策略,主要研究一些计算问题的转化策略,发现一些转化的具体方法,获得一些计算的规律,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二、学习策略

1.了解特点,计算结果。 出示例2,让学生观察有没有什么特点。提问: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说明:这个算式中作加数的分数,后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的一半。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得数,和同学说说怎样计算的。 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和计算过程)先通分实际上用了什么策略? 2.引导转化。 (1)引导:先通分再计算,实际上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使算式可以直接计算得数。那这个算式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使计算变得更方便呢?看看有没有办法。 现在先想一想, 1/1什么意思?和其余的分数呢?2/4那能不能根据每个分数的意义,像学习分数加法那样,在图上用涂色的方法来计算表示结果呢?可以怎样表示呢,哪位来说一说? (2)引导:那我们就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呈现图形)大家能在正方形里填上算式里的4个加数吗?请在课本上填一填,然后观察图形,想想可以怎样转化。 提问:观察图中分数相加的结果,能想到怎样转化吗? 启发:没有涂色的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相加的和跟“1\()”有什么关系?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第课时总课时 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117页。 【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思考后举例。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三、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的线段图,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应用。例如前面学过的相遇问题、百分数应用题等等。下面我们就做两个题目,体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1、育才小学2000年有60台计算机,2006年以达到150台。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2、有两根蜡烛,一根长8厘米,另一根长6厘米。把两根都燃掉同样长的一部分后,短的一根剩下的长度是长的一根剩下的3/5。每段燃掉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体会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归纳梳理。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能谈 谈自己的收获吗? 学生谈自己收获,提出尚存疑惑的问题。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许巷中心小学傅玲玲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教”、“以数解形”和“数形互译”三个方面。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实例,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这个方面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1]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作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2] 数形结合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结合问题中各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将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依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巧妙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其策略具体表现为把有关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者将有关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的问题加以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分析问题的代数含义,而且还要揭示其几何意义,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方法具备了数的精确性和形的直观性的双重优势,以数精确地分析形,或以形直观地表示数,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故而,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教”、“以数解形”和“数形互译”三个方面。

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

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体会数量关系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未知数及题中的已知条件,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题中的另一个已知条件列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直接口算结果(出示口算卡片) 1.8b+0.7b= x+3x= a-0.4a= 8x-0.35x= 提问: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填空(投影出示) (1)五年级﹙1﹚班的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设男同学有x人,女同学有( )人,设女同学有x人,男同学有( )人, 追问:对比两种不同的设法,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量比较容易表示? (2)妈妈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5倍,设儿子年龄为x岁,妈妈年龄为( )岁,妈妈和儿子一共( )岁,妈妈比儿子大( )岁 3、口答:根据下面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学生自由发言:(1)海洋面积约有多少亿平方千米?

(2)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让学生把第(3)个问题算出答案:1.5+1.5×2.4=5.1(亿平方千米)说说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投影出示)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2、比较例题与导入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回答:数量关系相同,条件与问题交换了位置。 复习题每个问题有一个未知数,例题有两个未知数。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 提问:这道题存在什么等量关系? 教师板书: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3、讨论: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你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怎样列方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4、互相交流解法。 引导学生从便于思考、便于解方程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小结:①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一个设为x(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的量就是几x表示。或直接设较小的量为x。)列方程解,再求另一个;②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把其中一个用来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另一个用来列方程。 5、重点讨论下面解法。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为什么设陆地面积为x?)那么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这里用了哪个已知条件?) x+2.4x=5.1 (这是用了哪个已知条件?) (1+2.4)x=5.1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复习专题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A B O C x y P 复习专题 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内容提要: 1、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2、一般说来,依形想数,可使几何问题代数化.由数想形,可使代数问题几何化.这样数形结合,相辅相成,既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二、例题分析: 例1.如图,图象(折线OEFPMN )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中 ①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②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③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 ④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 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例2.如图,直线l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点A 、B 在 直线l 上.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0=+b kx 的解; (2)写出不等式b kx +>1的解集; (3)若直线l 上的点P (a,b )在线段AB 上移动, 则a 、b 应如何取值? 例3、如图,矩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B 的坐标为(8,6),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P 是线段BC 上动点,设PC =m ,已知点D 在第一象限,且是两直线y 1=2x +6、y 2=2x -6中某条上的一点,若△APD 是等腰Rt △,求点D 的坐标 例4、..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地480千米的目的地,乙车比甲车晚出发2小时(从甲车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折线OABC 、线段DE 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路程y (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线段AB 表示甲出发不足2小时因故停车检修).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 (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写出解题过程) 三、思维提升: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 ?---0125>>a x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O D P B F C E y (千米) x (小时) 480 6 8 10 2 4.5 速度/(千米/时) /分 60 40 20 3 6 9 12

二年级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练习题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一) 1、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最少要用多少辆车? 2、一张纸可以剪7颗五角星,要剪58颗至少需要几张纸? 3、22只小鸟,每个鸟笼放4只,至少要几个鸟笼? 4、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最多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 5、张老师带50元买词典,每本词典8元,她最多能买几本? 6、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最多可插满几瓶?再添几枝可再插一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有25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再添几片扇叶可以再装一台? 8、小胖用35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可以搭几个正方形,最少再添几根又可以搭一个? 对比练习: 1、有43只兔子,每5只装一个笼,至少需要几个笼子才能装完?

有43只兔子,每5只装一个笼,能装满几个笼子,还剩几只? 2、有22人坐船,每6人坐一条船,至少要坐几条船? 有22人坐船,每6人坐一条船,最多能坐满几条船? 练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小强的妈妈准备将35千克香油放到一些小瓶子里去,每瓶最多可装4千克,至少共需要几个这样的小瓶? 2、王阿姨用25米长的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6米,那么这些丝带最多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3、仓库有67吨水泥,现在用卡车运到工地,每辆卡车运9吨,至少需要多少辆卡车? 4、三年级一班57个同学去春游,过山车每辆可以坐8人,碰碰车每车可以坐6人。 (1)都玩过山车,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有剩下的人吗?

(2)如果都玩“碰碰车”该租几辆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20个同学去儿童乐园玩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只能坐3个同学,至少要租几辆碰碰车?每辆碰碰车每小时租金3元,同学们玩一小时,一共要付多少元? 6、有45米布,做一个沙发套需要6米布,这些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沙发套?做一个沙发套要付手工费8元,做这些沙发套一共要付手工费多少元? 精品文档.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 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117页。【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用图形来研究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设计意图】将原始数据和统计图同时呈现,可以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原始数据杂乱无章而统计图简单明了,能够帮助阅读的人有效的提取信息。对于用图形描述数据的优越性,学生一目了然。 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设计意图】学生个人的想法可能是粗浅的、片面的,而通过小组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例子,通过这些数形结合的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页例6,练习二十九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复习准备题. 教师:同学们会解答吗?(会)把它解答出来. 解答完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集体订正. 2.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个水果店运进苹果252筐,苹果筐数比梨的2倍少12筐.这个水果店运进梨多少筐? 教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再用方程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再集体订正答案.二、导入新课 在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师: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今天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与原来的学习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要多加比较,弄清这节课的知识“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三、进行新课 1.教学例6. 出示第118页例6. 教师:和复习准备题比较,这两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的应用题只有一个未知数,而这道题有两个未知数.怎样用方程解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呢?请同学们看看书,第33页中的小字“想”,书上告诉了我们一个

什么方法? 学生看书后回答:先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然后再求出另一个未知数. 教师:你准备设哪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这个数为x?说一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准备设桃树的棵树为x,因为杏树是桃树的3倍,也就是说杏树的棵数是随桃树的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桃树的棵数确定了,杏树的棵数也就好确定了. 教师:我赞同你们的意见.把桃树的棵数设为x以后,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 学生在下面画线段,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教师:这样画对吗?说说你这样画的理由.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如果桃树是x棵,杏树就是3个x棵;又知道桃树和杏树的总棵数是180棵,也就是说,图中的这4个x棵与180棵相等. 教师:抓住“4个x棵与180棵相等”这个等量关系,你能列出方程吗?(能)列出方程,并把它解答出来. 学生列方程,解答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教师:方程的解x=45,是哪种树的棵数?(桃树)知道桃树的棵数后,杏树的棵数怎样求?(45×3)为什么这样算?(因为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 指导学生验算,写答案. 随后要求学生讨论分析完成第118页中的“做一做”. 2.教学第118页“想一想”. 教师: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 把例6的第一个条件改成“果园里的杏树比桃树多90棵”. 教师:这道题与例6比较,哪些地方起了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等量关系起了变化. 教师:现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教师:会列方程解答吗?(会)把它解出来. 学生解答后相互交流,再集体订正,并讨论出用“杏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90棵”列方程解答起来最方便,因为用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未知数都在等号的左边,有利于方程的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练习二十九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学习的用方程解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用题中出现了两个未知数)这类应用题怎样解答? 师生共同归纳其解答方法是: 1.应用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开始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年级已知一部分,已知另一部分,求总数,是用加法。 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小学时代我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应用题时,总是先让同学们读题,然后要我们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我不禁想问,应用题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分为三步:1.读题,也就是理解题意,审题,对条件加工,整理。2.列算式,将条件抽象成算式。3.解答。这三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加工,整理条件。在整理条件过程中,将所有已知条件联系在一起,通过某种关系,解决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本质是建立数学模型。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已知一部分,已知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已知总数,已知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已知每份数,份数,求总数,用乘法等,实际上都是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 一、植树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的数学广角设置了“植树问题”,更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典型课例。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就建立了三种数学模型,也就是三种线段图。不仅种树问题适用,凡是满足这种数学模型的,都可以使用。比如路边的路灯,铁轨,上楼梯等。 上过本节课的老师都知道,学生掌握起来非常难,我在教学时,重点教会学生分析题目。要做好植树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叫总长,什么叫间隔数,什么叫间距,要学生清楚,间隔数实际上就是间距的数量。弄清楚各个数据之后就要结合模型进行解题。总长÷间距=间隔数。当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当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当两端都不栽时,棵数=间隔数—1。 先明确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将条件罗列出来可以帮助同学们解题。 二、单位一问题 在四年级期末复习时候,习题中出现这样几题: 1.起航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上山去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8.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了3.8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2.一批货物给了甲乙丙三个运输队,甲队运了95.8吨,比乙队多运2.8吨,比丙队少运4.8吨,这批货物多少吨? 在做第一题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的18.5+3.8,可是在第二题时,也有的同学乙队:95.8+2.8,丙队:95.8-4.8。第二题是错解。在讲解时候,教师马上在黑板上出示: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姚引儿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划船吗?二年级(1)班的同学去划船了,可是在划船游玩之前有个问题难住了这些同学你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知探究 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1、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3、“至少”是什么意思? 4、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完成以上问题后,让学生打开书翻到67页,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师:说说算式22÷4=5(条)……2(人)5+1=6(条)中的5和2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5要加1? 师板书:加1法 三、课堂练习 1、跟踪练习(做一做)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拓展训练(我能行)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指明学生说算式,集体订正。 师板书:去余法 四、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师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前后桌4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 1、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5+1=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 条船。 2、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0÷3=3(个)……1(元) 答:最多能买3个。

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课题: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40——141页。【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用图形来研究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复习统计图 (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设问: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交流。 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设计意图】将原始数据和统计图同时呈现,可以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原始数据杂乱无章而统计图简单明了,能够帮助阅读的人有效的提取信息。对于用图形描述数据的优越性,学生一目了然。 2、复习画图 设问: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生独立思考。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班内交流。 总结: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设计意图】学生个人的想法可能是粗浅的、片面的,而通过小组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例子,通过这些数形结合的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的线段图,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应用。例如前面学过的相遇问题、百分数应用题等等。下面我们就做两个题目,体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1、育才小学2000年有60台计算机,2006年以达到150台。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2、有两根蜡烛,一根长8厘米,另一根长6厘米。把两根都燃掉同样长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新授课) 班级------ 姓名 -------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 2、会列方程解答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实际问题。 重点: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解方程:x+35 x=16 (1- 815 )x=28 2、上衣价钱是裤子的2倍,裤子x 元,那么上衣( )元,上衣和 裤子一共( )元。 3、兔的只数是鸡的18 ,鸡有x 只,那么兔有( )只,鸡和兔一共( )只。 温馨小提示:两个数量都未知时,根据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把一个 设为x ,另一个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自学41页例6:在一场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下 半场的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各得多少分是什么意思? (2)上半场和下半场得分都不知道,结合知识链接想一想,我们可以 怎么办?设---为x ,则----可表示为----,----可表示为-------。 (3)全场42分包括什么? (4)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 (5)列方程解答 三、合作探究: 例6除了方程法,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答: (1)用分数除法解答(按各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提示:上半场----1 下半场----( ) 全场42分----( )

(2)用算术法解答(按各数量与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提示:上半场----2份 下半场----1份 全场42分----( ) 四、拓展训练: 1、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 半年的45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2、甲乙两数的是96,甲数是乙数的 35 ,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 3、甲乙两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这条公路的 17 ,乙队修了这条公路的 16 ,甲队比乙队少修了35米,这条公路共有多长? 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有两个未知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其解 题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利用题 中的等量关系--------解答,也可以用-------------和 方法解答。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案1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5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或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2.指导学生设未知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解答形如ax±bx=c的应用题,会进行检验。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渗透不同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投影出示复习题: (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 学有多少人?男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 (2)育才小学五年级有学生z人,四年级学生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复习题: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指名讲算式的意义。 45 × 3 +45 杏树桃树 两种数的和 3.揭示课题:第1题中的第(2)小题,如果我们知道四、五年级一共有学生99人,要求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6: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180棵,杏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x 桃树 x x x 180 杏树 (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道题要求几个未知数?(两个,桃树和梨树的棵数。) ②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桃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练习十三中部分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定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竖式计算除法、余数的意义后教学的,学生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对于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学生也有了能力上的储备。因此本堂课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本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关于材料选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例4,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二年级下册,课题是《租船》。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学时,本着优化教材的原则,适当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如人教版教材例4以学生熟悉的跳绳中的分组做为素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解答一组对比题后加深对除法意义以及商和余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而对于北师大版教材中《租船》的问题情境,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合理进行取舍。同时,还借助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奥运福娃的周期问题,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发现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用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关于教学方式。我们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简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课堂上一方面非常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在复习铺垫中,直接以口算引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视除法的意义以及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而这些都能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学生对梳理和提炼问题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选的学习素材既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跳绳、买书、租船、编排值日生等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更关注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专题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A B O C x y P 复习专题 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内容提要: 1、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2、一般说来,依形想数,可使几何问题代数化.由数想形,可使代数问题几何化.这样数形结合,相辅相成,既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二、例题分析: 例1.如图,图象(折线OEFPMN )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中 ①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②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③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 ④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 千米/时; 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例2.如图,直线l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点A 、B 在直线l 上.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0=+b kx 的解; (2)写出不等式b kx +>1的解集; (3)若直线l 上的点P (a,b )在线段AB 上移动, 则a 、b 应如何取值? 例3、如图,矩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B 的坐标为(8,6),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P 是线段BC 上动点,设PC =m ,已知点D 在第一象限,且是两直线y 1=2x +6、y 2=2x -6中某条上的一点,若△APD 是等腰Rt △,求点D 的坐标 例4、..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地480千米的目的地,乙车比甲车晚出发2 小时(从甲车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折线OABC 、线段DE 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路程y (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线段AB 表示甲出发不足2小时因故停车检修).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 (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写出解题过程) 三、思维提升: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 ?---0 1 25>>a x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P B F C E y (千米) 480 速度/(千米/时) /分 60 40 20 3 6 9 12

《列方程解解决稍复杂的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解决稍复杂的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问题》教案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 2.能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会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3.在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感受用线段图表示数量的直观性,初步建立数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复习题:一套英语书的价钱是71元,一套磁带的价钱是书的3倍,一套英语书和一套磁带一共多少钱?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指名讲算式的意义。 71×3+71 磁带英语书 两套的和 2.揭示课题:如果我们知道一套英语书和一套磁带一共284元,要求一套英语书和一套磁带各有多少钱,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题:一套英语书加上配套磁带的价钱一共是284元,其中磁带的价钱是书的3倍。这套书和磁带的价钱各是多少?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x 书的价钱 x x x 284 磁带的价钱 (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道题要求几个未知数?(两个,书和磁带的价钱。) ②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书为x元,因为根据磁带的价钱是书的3倍,可知磁带的价钱为3x 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板书: 解:设这套书的价钱是x元,那么磁带的价钱是3x元。 x+3x=284

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姓名: 一:回顾 买3千克苹果的钱比买4千克里多用0.6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1.8元,每千克梨多少钱? 二:课堂演练。 例1:小东家养的鸡和鸭共44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1.2倍,小东家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解:设小东家有x只,则有只。想:设什么为x?另一个量怎么办? x+1.2x =440 想:等量关系是什么? =440 ◆如果用算术法你会么? x= 列总式: 想:另一个量怎么求? 答:小东家养的鸡有只,鸭有只。 巩固练习:一套课桌椅售价96元,其中课桌的价格是椅子的2倍,课桌和椅子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例2:李明剪红五角星35个,比他剪的黄五角星的2倍多3个,李明剪的五角星一共多少个? 解:设李明剪的五角星有x个,则五角星有个想:应该设那种颜色的五角星为x? 35=2x+3 想:等量关系是什么? ◆算术法你会么? 列总式: 想:一共的五角星怎么求? 答:李明剪的五角星一共个。 巩固练习:一根绳子长5米,比另一根绳子的2倍还长1米,两根绳子一共多长? 例3:一个日记本的价格是一个笔记本的3倍,小华买了一个日记本,比他买的一个笔记本多花了1.2元,一个笔记本和一个练习本各多少钱? 解:设一个本x元,则本为元。想:应该设什么本的价格为x? 3x-x=1.2想:等量关系是什么? ◆算术法你会么? 列总式: 想:另一种本子的钱怎么求? 答:一个笔记本元,一个练习本元。 巩固练习:有两缸金鱼,甲缸的条数是乙缸的1.6倍,甲缸比乙缸多6条,甲乙两缸各有多少条金鱼?

智能提升:有两缸金鱼,甲缸的条数是乙缸的1.6倍,如果把甲缸的6条放入乙缸中,两缸的金鱼条数正好相等。甲乙两缸原来各有多少条金鱼? 解:设乙缸的金鱼有x条,则甲缸的金鱼有条。 等量关系:甲缸的金鱼-6条=乙缸的金鱼+6条 1.6x-6=x+6 1.6x-x=6+6 移项() 0.6x=12 x=20 20×1.6=32(条) 答:甲缸原来32条,乙缸原来20条。 巩固练习:有两堆煤,甲堆是乙堆的3倍,把甲堆的2吨转移到乙堆,则两堆煤正好相等,两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课后练习: 1:小明家养的鸡和鸭共30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小东家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2:一根绳子长5米,另一根绳子比它的的2倍还长1米,两根绳子一共多长? 3:一个日记本的价格是一个笔记本的2倍,小华买了一个日记本,比他买的一个笔记本多花了3.2元,一个笔记本和一个练习本各多少钱? 4:有两堆煤,甲堆是乙堆的2.5倍,把甲堆的5吨转移到乙堆,则两堆煤正好相等,两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智慧谷:有两堆煤,甲堆是乙堆的2倍,把甲堆的8吨转移到乙堆,则乙堆煤正好是甲堆煤的2倍,两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